学科服务及国内运作模式

合集下载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现况与路向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现况与路向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现况与路向黄家慧 (lbgabi@ust.hk)参考馆员、理学科馆员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一九九零年创馆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一直以读者为本的精神,配合大学的不断发展,开拓合时、适切的服务。

在二零零七年,香港的七所大学图书馆联合进行了一次LibQUAL+TM读者满意度调查,我馆在调查的三个范围都得到正面的评价,当中以服务方面的得分最令人鼓舞1。

在学科服务的发展上,早在一九九三年,已有四位馆员被委任为学院联络人,启动了本馆的学科馆员制2;现在我馆有八位学科馆员,服务香港科技大学的四个学院。

香港的大学现正密锣紧鼓,准备快来的学制改革,从二零一二年开始,大学本科课程会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此一转变又将为本馆的学科服务带来重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报告将讲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现状,包括组织、工作内容、实践经验等,探讨在不断改变的学术环境中的发展路向,突显学科馆员各展其长,灵活应变的服务特色。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下称「科大」)创校于一九九一年,二十年来不断创新求进,现已跻身香港以至亚洲的著名大学之列;大学在香港清水湾校园有四所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另外在广东南沙建立了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在零八/零九学年,科大有九千多名学生,约36%为研究生,教师人数约五百;四所本部学院的学生分布比例,依理、工、商、人文社科的次序为21%、40%、36%和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只佔有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因为该学院目前没有本科主修的课程,学院名下的都是研究生。

科研和技术发展一直是科大的办学重心,追求卓越是科大科研的主调,在重点的科研范围科大都走在国际前沿,大学发表的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中3,即清楚列出五项重点研究领域,以导引大学的发展方向和资源调配。

这种专注而深入的研究取向,亦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一个重要考量。

科大图书馆位处校园的中心地带,大楼高五层,总面积为10,550平方米,纸本馆藏约六十七万册,设有视听资源、缩微馆藏、大学档案和特藏等;在电子资源方面,除了购置数据库、电子书和期刊外,科大图书馆亦致力发展各项数码化项目,多年来,开发了《中国古地图特藏库》、《电子科大论文》、《科大电子档案》、《科大学术研究文献库》和《新世代目录检索界面》等;在读者空间方面,馆内有二千座位、二十多间大小研习室、教师研究室等;在二零零六年,我馆以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开展了名为「综合资讯坊」的学习区,今年九月,综合资讯坊已扩展为一个以七十多部高端电脑为核心,提供多方位设施和服务的研习中心。

教育机构运营模式

教育机构运营模式

教育机构运营模式教育机构运营模式是指根据教育市场需求和教育资源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活动,高效地提供教育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机构运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旨在使教育机构能够有效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教育机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线下传统模式和线上创新模式两种。

线下传统模式是指传统的教育机构通过建立学校、培训机构或培训班等实体场所,提供教学活动和服务。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密切的。

传统模式依赖于师资力量和场地资源,经营难度较大,受到地理位置限制,覆盖面和承载能力有限。

然而,传统模式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可靠性,能够提供有品质保证的教育服务。

线上创新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或APP等线上渠道,实现教育服务的提供。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学员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自主学习。

线上教育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和数据分析,能够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

线上创新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地理限制,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承载能力,降低教育成本,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普惠。

除了线下传统模式和线上创新模式,还有一些教育机构采取混合模式,即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充分结合线下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线上创新教学的灵活性,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联动,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混合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育的效果和学习的便利性。

在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师资力量的建设包括招聘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还包括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是指通过广告宣传、推广活动等手段,向潜在学员传递教育服务的信息和价值,吸引学员加入。

品牌建设是指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增强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高校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方式及运营方案

高校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方式及运营方案

高校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方式及运营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高校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方式及运营方案的心得。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用意识流的方式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合作模式1.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比较常见,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高校提供培训资源,包括师资、课程、实习岗位等,高校则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具体操作如下: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向高校提出培训项目需求;高校根据企业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企业定制培训方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期限、培训内容、费用承担等事项;项目启动后,双方共同推进,确保培训效果。

2.政产学研合作这种模式涉及到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四方共同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操作步骤如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学研合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四方共同开展项目,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3.国际合作高校与国际知名院校或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操作步骤如下:高校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交流,了解对方需求;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期限等;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运营策略1.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2.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充实高校师资队伍;培训高校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3.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开展校园招聘会,邀请企业现场招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4.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效果;收集学生、企业反馈意见,优化培训方案;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跟踪机制,持续改进教育教学。

5.品牌建设突出高校特色,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加强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知名度;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扩大项目影响力。

三、合作注意事项1.明确合作目标,确保双方利益最大化;3.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作合法合规;4.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高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的协调与运作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的协调与运作机制

门 自然 科 学 与工 程 技 术 的基 础 研究 和应 用
开 发 研 究 、 技成 果 转 化 与 技术 服 务 、 识 科 知
通 过 调 查 访 问 . 了解 到 国 内所 有 重 点 产 权 保 护 、 工 科 的重 点 学 科 、 学 研 究 重 理 科
要 重 视 自己所 做 的工 作 ,要 尽 心 尽 力 地 做 大学 的学科建设办公室大多是校长直接领 点 实 验 室 以 及 科 研 基 地 建 设 等 方 面 的 规
的 。上 海 市 教 委 也 明 确 提 出各 类 科 技 活 动 才 ,开 展 基 础研 究 和 高 科 技 研 究 的重 要 基 们 的重 点 学 科 建 设 与 实 验 室建 设 是 结 合 在 是 社 应 由学 校 科 研 ( ) 统 一 归 口管理 。 随着 地 , 解 决 经 济建 设 、 会 发 展 中重 大 科 技 技 处
是学科建设的核 心和抓手 。 通过科学研究 .
目前 ,在 全 国 普 通 高 校 中 一 般 都 设 置 能 够 提 高 所建 设 学 科 的学 术 水 平 ,培 养 和
工 作 , 是 根 据 19 这 9 1年 国务 院 的 “ 于加 的 基地 建设 。 关
科研处 ( 或科技处 )统 一管理 全校 的科 研 凝 聚所 建 设 学科 的队 伍 ,促 进 所 建 设 学 科 看 .学 校 的学 科 建 设 一 般 都 隶 属科 研 处 管 ,

我 国 高等 教 育事 业 的不 断 发 展 ,学 校 的 办 问 题 和 实际 问题 的重 要 途 径 .代 表 着 学 校 育 部 重 点 学 科 。 海 市 教 委 的 重 点 学 科 , 上 而
学规 模 不 断 扩 大 .社 会 的进 步 和发 展 对 学 办 学 特 色 、 学科 优 势 和 科 研 水 平 。 因此 , 重 且 他 们 的科 研 处 与重 点 学 科 所 在 的 学 院 紧

浅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实践

浅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实践

浅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实践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实践,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学科化服务的概念、特点、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科化服务的概念学科化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和咨询指导。

它是基于学科的分工和细分领域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服务形式,旨在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学科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利用率。

1. 专业性强:学科化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信息检索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深入的咨询与指导。

2. 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注重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

3. 精准性:学科化服务以专业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为基础,通过精准的信息检索和推荐,满足用户对特定学科领域的需求。

4. 综合性: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服务,更应该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服务,以满足用户跨学科的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实践:1. 针对性培训:开展针对不同学科用户的信息素养培训,提升用户对学科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2. 专业化咨询:建立专业化咨询团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学科指导和服务,包括文献检索、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支持。

3. 专题图书推荐: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推荐相关的专题图书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阅读指导。

4. 学术网站建设:建设学科特色的学术网站,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学科动态、学术成果和研究资源。

5. 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学科领域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实践方法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学科服务建设方案

学科服务建设方案

学科服务建设方案一、引言学科服务是指为实现学科建设目标,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学科服务的建设是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科的稳步发展、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学科服务的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二、学科服务建设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学科服务,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促进学科发展。

2. 原则:以学科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

三、学科服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1. 内容:(1)学科资源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科资源库,包括学科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等,提供学科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料支持。

(2)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会议、讲座、研讨会等,促进学科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

(3)学科评估与优化:定期对学科进行评估,分析学科发展状况,提出优化建议,推动学科不断向高水平发展。

(4)人才培养与引进:根据学科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服务,为学科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5)学科项目管理:组织学科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等相关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学科项目的开展。

(6)学科政策宣传:及时宣传学科政策、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推动学科服务与学科政策的衔接。

2. 方法:(1)建立学科服务平台:建立网络学科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学科资源的在线查询与获取,方便师生使用。

(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能力,增强学科服务的实效性和专业性。

(3)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学科服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和服务内容,提高学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鼓励学科创新:设立学科创新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学科服务中积极创新,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和创造力。

(5)加强学科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科发展的国际视野,吸引国际优秀学者来校交流与合作。

四、学科服务建设的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学校要加大对学科服务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学科服务的正常运行和优质发展。

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

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

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刘丹,申艺苑,胡曦玮,叶继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9ZDA34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70010)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国家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改变现有模式。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调研中外现有学科服务模式,提出应用项目管理思想来构建面向“四新”的学科服务模式,构建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框架,分析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以东南大学图书馆面向“新工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项目为例,阐释项目管理思想应用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行性、实施过程及效果。

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够服务于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全面深化、新医科融合发展,新农科高位推进,新文科布局未来”目标相统一,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四新”项目管理引用本文格式刘丹,申艺苑,胡曦玮,等.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论坛,2023,43(6):57-65,75.Restructuring Subject Services at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LIU Dan ,SHEN Yiyuan ,HU Xiwei &YE Jiyu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 of new engineering ,new medical science ,new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new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change their subject services accordingly.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ubject servi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a subject service model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After establishing a project managementframework of subject service ,i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taking the high-value patent cultivation service projec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it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of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library subject service.The model can facilit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new engineering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cal science ,advanc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laying out the futur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so as to improv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mode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 ;project management0前言2017年2月,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2017年下半年农林教育专家开始关注“新农科”;2018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文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1];2019年4月,教育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大会,启动“四新”建设。

研究东京大学部局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及其对中国高校学科服务的启示(上)

研究东京大学部局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及其对中国高校学科服务的启示(上)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u h j e c t S e r v i c e Mo d e l i n S u b - l i b r a r i e s o f
To k y o Un i v e r s i t y a n d i t s I n s p i r a t i o n t o t h a t o f Ch i n e s e U-
Ch i n e s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a n d o b t a i n e d t h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s a b o u t l o c a l -
i z a t i o n o f f o r e i g n s u b j e c t s e r v i c e m o d e l , t h a t i s , i n c o l l e g e t h e s u b j e c t s e vi r c e ,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d e p e n d i n g o n t h e s u b j e c t l i b r a i r a n s
馆 藏 研 究
研究东京大学 部局 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 及其对中国高校学科服务的启示( 上)
汤苏林
中 图分 类 号 : G2 5 1 . 5
程建萍




( 中国地 质大 学( 武 汉) 湖北 ・ 武汉
文献标识码 : A
4 3 0 0 0 0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3 0 — 0 1 9 0 — 0 2
展并完善起来 。学科馆员制度是 国际图书馆界提 出并实践 的先进 办馆理念 和全新的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 了传统 图 书馆 以 自我 为 中心 的服 务 方 法 ,将 服 务 与 院系 学 科 发 展 结合起来 , 为用户提供有 针对性 的信息服务 , 融人到用户 的 研究课题之 中, 最 终 为 用 户 提 供 知 识 服 务 。 我 国对 这 一 制 度 的分 析 和 研 究 , 开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期 , 如毋 益 人 在《 河南 图书馆 季 刊》 上 发 表 的一篇 题 为《 学 科 馆员 应该 做好 哪些工作 》的文章 】 , 分析 了学科 馆员 的职责 。1 9 9 8 年, 清华 大学 图书馆率 先引进 了这一 制度 , 开始设 立学科 馆员 为用户提 供服 务。 1 9 9 9年 清华大学 图书馆 姜爱蓉发 表 文章[ 3 1 , 详细论 述 了该 校 图书馆 建立学 科馆员 制度 的基 本思路和做法 。目前 国内对 欧美 的学科 馆员服务模式的研 究 虽 然 很 多 】 , 可是 在 中国高校 中的推广 , 却 往 往 水 土 不 服, 流于形式。 对 于 一 水 之 隔 的 日本 大 学 的 研 究 至今 未 见公 开 文 献 研 究 。那 么 , 在E t 本, 学科 服 务 的 当 前 发 展情 况 怎 样 ? 具体如何运作? 我们又可以从 中借鉴哪些经验呢? 2 0 0 8年至 2 0 0 9年笔者有幸赴著名 的 日本东京大 学做 访 问学者一年 ,期间对东京大学的学科 服务模式做 了重点 考察 。东京大学是当今世界上学科 门类最为齐全的少数综 合性一流大学之一 ,其部局图书馆模式的学科服务模式与 欧美高校 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是既有联系 ,又有 自身特色 的。本文 以东京大学 附属 图书馆为研究对象 , 尤其对其局部 图书馆 的结构 、 组成 、 人员 、 图书 , 与各教学研究机构的关系 进行研究 ,给我 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的完善提 供 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此 , 笔者愿将所 了解到的情况及 思考与 国内同行分享 。

学科服务实施方案及措施

学科服务实施方案及措施

学科服务实施方案及措施一、背景介绍学科服务是指为了提高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

学科服务的实施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服务实施方案及措施,以确保学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 丰富学科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3. 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实施方案1. 完善学科资源库建设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建立学科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学科书籍、期刊、教学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

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学科资源网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科资料。

2. 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学科实践活动,包括学科实验、学科考察、学科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化学科师资培训针对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学科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教学理念。

四、实施措施1. 制定学科资源采购计划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科资源建设,制定年度学科资源采购计划,确保学科资源库的持续更新和充实。

2. 设立学科实践基地在校内或校外设立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实践活动。

3. 开展学科教师培训学校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4. 加强学科服务宣传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站、校报、校园广播等途径,宣传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引导全校师生关注学科服务工作。

五、总结学科服务实施方案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丰富学科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科服务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方案和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科学习环境和服务,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8篇

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8篇

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8篇第1篇示例: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重要场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科交叉的趋势,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加快推进学科化服务,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学术需求。

本文将试析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意义、现状及前景。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结合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不同学科的师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

这种服务模式有以下几点意义:1. 提升图书馆的学术服务水平。

通过学科化服务,图书馆可以更精准地满足师生在各学科领域的信息需求,提供更专业的图书馆资源和知识咨询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 促进学科间的合作交流。

学科化服务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师生更好地获取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学术创新和跨领域研究的活力。

3. 增强师生研究能力。

通过学科化服务,图书馆可以为师生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学术写作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提升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术交流的开展。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学科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化服务。

许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学科服务团队,由专业的学科馆员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2. 资源整合。

图书馆通过整合自身馆藏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为师生提供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发展。

4. 数据服务。

图书馆通过建立学科数据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研究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服务,支持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新。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加深,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具体表现在:1. 智能化服务。

图书馆将加强智能化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更智能、高效的信息服务,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资源整合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资源整合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与资源整 合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contents
目录
• 图书馆学科服务概述 • 学科资源整合 • 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01
图书馆学科服务概述
学科服务的定义与特点
学科服务的定义
图书馆学科服务是指图书馆针 不同学科领域,提供专业化的文 献检索、信息咨询和知识服务的 一种新型服务模式。
个性化推荐服务
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服务, 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图书馆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整合 各学科的资源与服务,为用户提供一 站式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
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和科研 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合需求的 学科服务。
案例三
某大型图书馆联盟的学科服务平 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价值 ,推动了区域内的学科发展。
04
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与 发展
学科服务创新的动力与途径
用户需求驱动
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学科服务以满足用
户的需求。
学科交叉融合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要求图书馆提 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学科服务。
高我国图书馆的国际影响力。
03
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效果评估
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提高用户满意
度。同时,开展服务效果评估,为学科服务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创新学科服务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提高学科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

高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

高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

高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
社会服务类型:
科研服务:高校通过科学研究,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教育培训:高校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包括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人才结构。

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等,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健康医疗服务:高校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通过提供医疗服务,为社会解决健康问题,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社会服务方式:
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研究所等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社会服务团队:高校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提供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的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高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如科技园、创业园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服务。

在线教育与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校开展在线教育和培训,为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机会。

高校社会服务不仅有助于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为高校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方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科运营方案

学科运营方案

学科运营方案一、引言随着教育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科运营成为学校和教育机构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学科运营的概念、意义以及实施方案,帮助教育机构制定有效的学科运营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二、学科运营的概念学科运营是指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科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合理分工和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的管理活动。

学科运营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三、学科运营的意义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学科运营,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效果。

2.增强学科竞争力:学科运营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共建,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增强竞争力。

3.增加学生满意度:通过学科运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四、学科运营实施方案1.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对学科现状进行分析•设定学科发展目标•制定学科发展策略和措施2.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激励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的沟通与合作3. 优化课程设置与评估体系•更新课程内容,符合社会需求•设计多样化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4.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推广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5. 加强学科间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建立学科协作机制,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五、结语学科运营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运营方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

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发展迅速,探索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国内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环节的增加。

随着实践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大学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环节。

例如,在医学、工程、农业等专业中,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习、工程实训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生实践团队的建设。

一些学校设立了学生实践团队,由学生自发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能力。

这些团队通常由学生自行筹划和管理,有一定的自主性。

例如,一些学生团队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打造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例如,一些高校设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

国外实践教学模式也有其特点和优势:第一,项目式学习。

在国外,一些学校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二,社区参与。

在国外,一些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为社区提供帮助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一些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能够实际参与社区事务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实习和就业机会。

国外一些学校注重实习和就业机会的提供,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例如,一些大学为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和全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育行业学科运营方案

教育行业学科运营方案

教育行业学科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教育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因此,如何有效地运营学科,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已成为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行业学科运营的方案,提出有效的运营策略和措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学科运营的概念和意义学科运营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对各种学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作,包括学科规划、教学资源整合、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

学科运营的意义在于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学科运营的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和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 培养优质的师资力量:通过培训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专业化的辅导服务。

3. 管理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和评估教学过程和结果,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学科运营的策略和措施1. 学科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方案,确定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学科运营提供指导和依据。

2. 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建立资源库,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支持。

3. 师资培训: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开展教师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意识,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4. 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监督和评估教学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学科品牌营销: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学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学科。

五、案例分析以某教育机构为例,介绍其学科运营的实践和成效。

1. 学科规划:该教育机构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2. 教学资源整合:该教育机构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并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的资源支持。

中医院开展“一体化”服务(整合性中医药服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资料

中医院开展“一体化”服务(整合性中医药服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资料

近年来,我省一些中医医院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

现提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正是中医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具体举措。

实践证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发展需要,切合中医药诊疗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

通过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服务品牌,推动中医医院整体发展。

二、明确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和服务流程的再造,核心内容是以患者诊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疾病诊疗为纽带,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改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和网络,提供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服务全过程。

学科服务的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科服务的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科服务的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学科服务是指为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者、教育者、学生和相关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一种服务形式。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资源的获取、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教育与培训、学术咨询等。

通过学科服务,用户可以获得关于特定学科领域的最新信息、知识技能和专业支持,从而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对学科服务的定义、重要性和范围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科服务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学科服务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对学科服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详细探讨学科服务的范围。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学科服务的概念,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明确本文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定义学科服务,探讨其重要性,并重点讨论学科服务的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学科服务的关键点,展望其未来发展,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希望能够全面、系统地阐述学科服务的范围,为读者提供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目的部分主要是为了阐明本文探讨学科服务的范围的目的和意义。

学科服务作为一种支持学科发展和促进知识传播的方式,其范围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学科服务的范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还可以提升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探讨学科服务的范围,并分析其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科服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正文2.1 学科服务的定义学科服务是指为学科相关领域的个人和机构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培训、研究支持、学术交流、学科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学科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科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学科服务通常由专业机构、学术组织、高校院所等提供。

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学科服务指的是基于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个体或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它的意义和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学科服务能够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或社会解决问题。

通过专业的学科知识,可以为人们提供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2. 专业咨询和指导:学科服务可以为人们提供咨询和指导,在特定的学科领域提供专业性意见和建议。

这种咨询和指导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风险和错误。

3. 教育和培训:学科服务也包括教育和培训的范畴。

通过提供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学科服务可以培养和提升人们的专业素养,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4. 学术研究和创新:学科服务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学科领域的进步。

学科服务不仅可以传播学术成果和知识,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学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个体或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促进教育和培训,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是指科研机构或者专业人士为科研领域的客户提供各种科研服务的商业运作方式和模式。

随着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科研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提供科研咨询服务来获取收入。

这种模式中,科研机构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提供相关的科研咨询和指导,帮助客户解决科研中的难题和问题。

其次,科研机构还可以通过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来实现商业化运作。

科研机构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或产品,然后通过销售或许可的方式,将其推向市场,并从中获取经济收益。

此外,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还可以包括科研培训和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科研机构可以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培养和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同时,科研机构还可以提供科研项目管理服务,帮助客户高效地组织和管理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效率。

总之,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是科研机构或专业人士通过提供科研咨询、技术转化、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服务,以商业化的方式满足科研领域客户的需求,并从中获取经济收益。

这种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科研领域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进行概述,介绍其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分析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来揭示其运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的要点。

首先,我们将讨论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的第一个要点,探索其中的关键特征和运作方式,并提供相关案例以加深理解。

随后,我们将转向科研服务的商业模式的第二个要点,探讨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和发展策略,并对已成功运用该商业模式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服务及国内运作模式随着国内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引入,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

它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当前,国内比较突出的一种学科服务运作模式是“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

即:一方面,图书馆针对院系安排具有对口专业知识背景且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资深馆员担任学科馆员。

每名学科馆员对口一个或几个院系,向对口学科读者群体开展全方位、多功能服务。

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学科馆员更好地开展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在对口服务院系聘请一名热心图书馆事业、全面了解本学院(系、学科)研究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资深教师或领导作为联系人。

这部分人称之为“教师顾问”、“图情教授”或“信息教授”。

实践表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工作模式在学科服务运行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情教授通过向学科馆员提供所在院系、学科的学科建设、研究动态、新增专业及其信息需求,弥补了国内学科馆员专业性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

然而这种服务模式也存在明显缺点,如学科馆员在工作中过于依赖图情教授,工作重心仍旧在图书馆, 没有主动深入到所服务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工作开展仅限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对一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多拘泥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服务[2]。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构想,试图将图书馆的深层次学科服务落到实处。

学科服务模式设想及其依据2.1学科服务由学科团队来完成,这既符合我国当前图书馆馆情,也符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理念。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院系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而当前国内图书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图书馆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近年来图书馆在人才引进上加大了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引入,但真正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图书馆单纯靠某一个学科馆员来完成对口学科的服务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学科服务由学科团队来完成,是符合我国当前图书馆馆情的。

学科服务由团队来完成,也是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要求。

美国德示富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曾说过:“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3]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如何挖掘和利用知识人才的隐性知识是管理的焦点,而团队是提供隐性知识积累、共享、创新环境的一种有效形式。

事实上,团队作为知识工作者共同合作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在国内图书馆界,也有很多学者早已提出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建议。

引入学科IC(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建立学科馆和学科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学科服务水平。

IC起源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Lowa)图书馆宣布成立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简称IA),是英文“Information Commons”的简称。

目前,IC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一种以A L A(A m e r i c a nLibrary Association,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 NancyKranich为代表,着眼于开放获取运动,强调了它的公共性,把IC作为社会公共资源。

另一种以Donald Beagle 为代表,立足于高校图书馆,把IC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他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

作为一个概念上的教育空间实体,IC涉及从印刷型到数字型信息环境组织的重新调整以及技术和服务功能的整合。

”[11]IC 服务的引入给图书馆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之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多所高校图书馆纷纷推出IC 服务,并使之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一大亮点。

我国的IC服务起步比较晚,2005年,香港岭南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相继宣布实施IC服务计划[12]。

内地高校图书馆目前只有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作了尝试。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创建IC的过程中,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一条基于IC的学科化服务路径,即将IC 理念融入到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去,建立学科IC(学科信息共享空间)。

学科IC为学科用户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

一方面图书馆为服务学科专门设立学科馆,学科馆内配置丰富的专业图书、期刊及其它配套硬件和软件。

同时学科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分设多个区,如个人学习区、小组讨论区、参考咨询区、文献复制区、休闲阅览区、文献资源区、视频演示区,等等。

另一方面,图书馆以学科为单位向服务学科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更强的数字资源。

除了提供专业性的数据库、专业信息导航之外,还提供学科介绍、学科动态、重要人物、会议通知、核心期刊、精品课程、课堂服务、参考咨询的学科资料库等多项特色服务信息[13]。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践表明,学科IC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但考虑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学科IC的推广实施还存在一定主观和客观上的障碍。

在当前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可引入学科IC的部分理念,一方面将纸质资源以学科馆的形式来收藏;另一方面,建立网络学科信息门户,为学科用户建立统一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开设一些特色栏目吸引用户主动进入图书馆。

在学科服务实施方式上,采用先在某一重点学科试点后逐渐推广的办法,符合我国图书馆馆情。

首先,从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效果来看,自1998年至今,国内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

事实上,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比如:在图书馆员与用户对学科馆员制度的认识问题上,图书馆员不能正确认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对学科服务缺乏信心,用户则对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不熟悉,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也产生怀疑等;在人才需求上,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管理机制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受制约,等等[14]。

所有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都决定着国内的学科服务不可能一步到位,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办法更具有可行性。

其次,选择重点学科作为试点对象,理由有二:第一,重点学科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他们拥有较多的科研经费和较完善的专业馆藏。

把图书馆学科服务和重点学科建设绑在一起更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和扶助。

第二,从重点学科的信息需求分析,重点学科带头人以及科研人员大都有自己繁重的科研教学工作, 他们在本专业是专家,但在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缺乏专业培训。

特别是由于重点学科的要求,他们始终需要站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因此,他们从内心呼唤具有信息创新能力、熟悉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文献检索技能较高、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熟悉教学科研情况的学科馆员作为他们的信息收集者、信息宣传者和信息利用的指导者,缩短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15]。

学科服务组建模式3.1 确定学科服务试点学院重点学科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

一般来说,一所高校往往同时都拥有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

那么,图书馆应该选择哪一门重点学科作为学科服务试点对象呢?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①学科院系愿意与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合作;②学科带头人需要并且愿意接受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③学院拥有较多教学科研经费;④学科院系和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相对比较完备;⑤图书馆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科馆员。

只有主观愿望和客观因素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学科服务试点工作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3.2规划学科服务内容,明确学科服务小组成员及其工作职责。

刘琼比较了中美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充分了解学科信息需求,完善学科馆藏,包括纸本馆藏和虚拟馆藏;②建立学科资源导航,帮助学科用户充分了解和利用专业信息资源;③为学科用户提供信息参考咨询;④为学科课题提供信息检索、文献跟踪、文献综述等深层次服务[16]。

结合本文提出的在学科服务中引入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制度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学科IC)理念,学科服务在外在形式上应表现出3 个显著特征:①以学科馆为特点的纸本馆藏资源的保存方式,为相同学科背景的用户提供共享信息资源的物理空间。

②建立学科数字信息共享空间,用户通过登录进入系统,了解本学科专业数据库、专业信息导航、学术动态、教学课件等相关信息。

③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参与学科课题调研、撰写课题(项目)申请报告、统计课题科研成果,等等。

对照上述学科服务规划内容,学科服务小组应该由多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或者分别具有某一特长的学科馆员组成,如下页图1 所示。

他们从全馆优秀人才中选拔出来,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分散在多个部门。

他们优势互补,各施其职,能最大化发挥学科服务效益。

3.3 选拔人才,合理组建学科馆员队伍。

完善图书馆相关制度,推进学科服务进程。

3.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首先,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图书馆的领导和图书馆员要对学科服务的作用、定位、职责、组织管理、运作方式以及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等诸多问题在思想上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其次,在对外服务上,图书馆应主动向院系宣传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使用户了解学科服务的内容和他们的受益之处。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结合各馆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实际情况, 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主要体现在:①在人才引进上,可引进与院系重点学科专业相关的双学位毕业生、研究生。

②根据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委培、进修、自学、学历教育等,提高现有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③也可聘请院系的带头人参与到学科服务团队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14]。

3.5.3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要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的服务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献工作流程组织科技信息的方式, 而是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 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 1 ] 。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化服务以新一代的学科馆员为纽带,通过网络、电话到研究所、到课题组、到现场、到虚拟社区的服务方式,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用户群中,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