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定义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f5b6ff06137ee06eff9188f.png)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辛亥革命,许多人将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但是两者又有区别。
你知道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吗?请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
尤其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作如是观者不在少数。
与此相关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即把辛亥革命定义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这后一种解释显然比前一种解释界域要宽,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为武昌起义,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义”广泛得多。
但另一方面,由于特定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又成为对“武昌起义”的性质的界说。
这样一来,它又很难与前一种解释划清界限。
现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其症结就在于对“辛亥革命”缺乏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界定辛亥革命呢?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
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
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至于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孙中山等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潮州黄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之役、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广州起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存续期间和解体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包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等,虽然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实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7375b4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实录(教室内,学生们正在课堂上认真聆听历史老师讲授辛亥革命的内容。
)历史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第9课《辛亥革命》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辛亥革命的定义。
学生1:老师,辛亥革命是什么?历史老师:辛亥革命是中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911年11月10日至1912年2月12日。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生2:老师,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什么?历史老师:导火索是清朝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给外国列强在中国的权利增加了很多,令许多爱国者和愤怒的人民开始反抗清政府。
此外,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这也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学生3:老师,辛亥革命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老师:辛亥革命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中包括孙中山,黄兴,丁福保等。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他的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国民党的主义基础。
黄兴是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领导了广东起义和武昌起义等战役。
丁福保是辛亥革命中的一名烈士,他因为参与革命被清政府处死。
学生4:老师,辛亥革命的战争胜利后对中国有哪些变革?历史老师: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统治形式从封建君主制转变为共和国制度。
这次革命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和官方制度,宣布了皇帝的废除,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学生5:老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历史老师:辛亥革命是中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历史转变为民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还成为许多后来的革命和变革的榜样。
历史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简要地讲解了辛亥革命的内容、重要人物、变革和影响,同学们都有理解吗?学生们:有,老师!历史老师:好的,这节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要好好复习,掌握好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下次上课会有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大家好好期待吧!(整齐的步伐声响起,学生们依次走出了教室。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3835b3de3186bceb19e8bbfd.png)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若在高中,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它是失败的,而现在我认为其失败与成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任务角度分析辛亥革命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其根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但最终,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未真正的将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去除,也未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连革命最终的果实也未袁世凯说夺取,袁世凯假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人民涂炭,山河破碎,因此可以说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其根本的任务,从根本意义上没有成功。
这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
二、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来说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五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为日后资产阶级在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从袁世凯称帝近3个月后就狼狈下台,到张勋复辟失败,都无一例外。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即使并未完全驱除,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也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从溥仪到汪精卫,从伪满洲国到汪伪南京政府。
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同时也催生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清末状元张謇便实业救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为日后的抵制日货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各地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db38414b35eefdc8d3336b.png)
函数 y=x2-2x+1 和 的零点分别是什么?
y
y3
y=x 2+2x+3
y
o
1
x
(1)
o -1
x
(2)
-1 o
3x
(3)
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
Hale Waihona Puke △=b2-4ac△>0
△=0
ax2+bx+c=0 两个不等根 (a>0)
两个相等根
f(x)=ax2+bx+c (a>0) 图象
y x1 o x2 x
y o x1=x2 x
结果
清帝退位,民国建立,袁世凯上台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改良与改革之辩
早在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 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 一场大论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数学运用
例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y x 2 3 x ; (2) y 2 x 2; ( 3) 函 数 的 图 象 如 下 :
.y
0 1 4 56 7
x
小结: 求函数零点 的方法
( 1 ) 图 像 法 : 即 函 数 图 像 与 x 轴 交 点 的 横 坐 标 ;
( 2 ) 代 数 法 : 令 y 0 ,解 出 x .
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 认识革命与改良
目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改良与革命之辩 我们的看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 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 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 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 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第8课辛亥革命
![第8课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1ba350d647d27284b735151.png)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定义
狭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指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
纪初,由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等进行的一场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党人为推翻 清朝的通知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开始于兴中 会的建立,结束于袁世凯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
1.每年国庆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会展示孙中山 的巨幅画像。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的先行者。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①民族②民权 ③民生④民主( ) A.①③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2.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其主要依据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B.武装反抗清政府成为主要形式 D.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第一组:辛亥革命的原因 第二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第三组:辛亥革命 第四组: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同盟会的建立 3、三民主义 二、辛亥革命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图中的竹叶 是由三民主义中 的某个主义四字 组成。你能猜得 出是什么主义?
C.革命有了统一纲领和政党领导
3.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 A.1894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11年 4.下列内容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意义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5.中华民国成立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2ef7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e.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影响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变革,为中国社会改革和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宣告了中国开始了新的历史时代。
首先,辛亥革命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清朝的倒台使得封建制度彻底崩溃,给予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机会。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府的演进,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基石。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局面,带来了现代化的希望。
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对西方思想、科技和文化的接触与学习,推动了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另外,辛亥革命激发了全球华人的民族意识。
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外国侵略和列强控制,但辛亥革命催生了团结一致的国家认同,启发了其他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迅速推行了许多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机构,如新的选举制度、宪法起草和立法机构的建设等。
这些变革为中国的民主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方面,辛亥革命使得社会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封建主义衰落后,传统社会等级制度逐渐消失,社会地位的提升开始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挂钩。
此外,对女性地位的重新评估和重视也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之一。
在文化方面,辛亥革命振奋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了对前人文化传统的重新探索与反思。
革命后,中国文化开始融合西方现代思潮,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此外,辛亥革命也对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努力恢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地位,并寻求与外国建立平等的关系。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oPPT课件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o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e9a6377c1cfad6195fa7c7.png)
时机
o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发生保路风潮成都血案,激起 骚乱。清廷为扑灭保路风潮,派出部分湖北新军入川,协 助四川清军镇压。湖广地区(湖北湖南)革命党人见清军 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开始策动在武昌和长沙伺机起事。 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9 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湘 鄂两省同时发难,发动起义。湖北方面初步决定刘仲文为 总理,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务部长。
o 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6月12日,刘静庵在狱中被折磨致 死,时年36岁。日知会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和人才方面的 准备,对武昌起义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学社 1911
日知会 1906
共进会1909
华兴会 1904
光复会 1904
共进会
o 共进会最初是由同盟会中分离出来的。当时同盟会的领导 人孙文,采用渐进式的革命方针,亦即希望先从清帝国南 部边疆地区发动革命,再逐渐进入满人统治的中心区。共 进会的就是不同意此法者。
镇南关起义 1907.12 孙中山 黄兴 发生在中越边境
准备较充分 1911.4 孙中山 黄兴 影 响 大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1907.12) 孙中山.黄兴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文学社 1911
日知会 1906
共进会1909
华兴会 1904
光复会 1904
日知会1906
o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2月由刘静 庵、曹亚伯等发起,次年2月在武昌正式成立,主要在新 军、学生与会党中开展革命活动。
国内各地纷纷响应
o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陕西、广东等十 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 统。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
![中国近代史课件: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397c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 的原因: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 共同奋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
山。
民报及其发刊词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 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 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3.光复会(上海)
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
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 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 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4b2a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a.png)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广泛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1. 定义和起源:民族主义是指追求维护和发展本民族利益、强化民族意识和自尊心的一种思想和行动体系。
在近代中国的背景下,民族主义运动起源于晚清时期,主要对应于中国面临外族侵略和国家危机的现实需求。
2. 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出现的一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社会变革的运动。
代表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实力和振兴中华民族。
其中,戊戌变法是维新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最终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它在1911年爆发于武昌,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孙中山思想: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目标。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反帝爱国主义提供了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 抵制日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群众性爱国运动,呼吁抵制日本商品以表达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不满。
这一运动在中国各地迅速蔓延,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经济和心理上的抵制作用,也加强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6.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示威运动。
该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唤民主和科学,提倡思想独立和文化自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大革命的名词解释
![大革命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9f87e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3.png)
大革命的名词解释引言大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革命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1. 大革命的定义大革命是指中国国内于二十世纪初期的一次革命性运动。
它由多个社会阶层的人们组成的联盟共同推动,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国家现代化。
2. 大革命的背景在大革命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清朝政府的统治腐败不堪,经济文化发展滞后。
同时,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外来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及封建势力的压迫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大革命的历史进程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大革命的起点。
它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各派势力的崛起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派别和势力,如国民党、共产党和军阀等。
这些势力在大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国民党的作用国民党是大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由孙中山创立。
在大革命中,国民党领导了反对军阀的战斗,并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2 共产党的作用共产党在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通过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起义,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共产党还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进革命事业。
2.3 军阀混战大革命期间,各个地区的军阀割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混乱。
这些军阀利用自己的武力势力,控制土地和资源,剥削百姓,阻碍了革命的进行。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大革命的重要进程之一。
它由国共两党合作,旨在推翻军阀统治,实现政治统一。
北伐战争在1927年至1928年期间进行,最终成功推翻了北方军阀的统治。
4. 清除军阀统治大革命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清除军阀统治。
国共两党在北伐战争中通过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一步步地消灭了各地的军阀势力,使中国逐渐实现政治统一。
5. 大革命的失败尽管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早期的目标,如推翻清朝和军阀统治,但它最终失败了。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d3965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9.png)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报告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b50b2058fb770bf78a55fa.png)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11.16-2011.12.3调查目的: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今天,作为祖国栋梁的我们应该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明天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出力而奋斗!调查对象:辛亥革命调查人:韦家璐马燕坤陈艺艺孙斯雅许美玲梁雪莹钟彩兴黄润楠一、调查背景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昏庸腐败的满清王朝,改写中国千年历史上皇帝掌权的君主制度,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唤醒中国人的自我民族意识,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我们应该思考孙中山先生推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人都推崇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那便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与安康和谐。
我们必须有所觉醒,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才能提升中国人的世界地位。
辛亥百年,让我们拉紧彼此的手,心连心,团结一致,为中华复兴共同努力奋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框架完整简约立体红色辛亥革命模板
![框架完整简约立体红色辛亥革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8f28201227916888486d741.png)
过程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过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 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 定 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原则
防止专制独裁,确 立民主共和政体
过程
袁 世 凯 窃 取 革 命 胜 利 果 实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 多年的清王朝终于结束。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 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 总统。
过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 外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2
内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
历史影响及评价
辛亥革命功绩、局限
民主共和的观念 逐渐深入人心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 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 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社会生活 习惯变化
历史背景
革 命 党 人
发 动 的 一 系 列 武 装 起 义 ︒
03 过 程
过程
01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02 03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过程
武昌首义的影响
近代史
![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2a85434ce518964bcf847c6d.png)
辛 亥 革 命 的 意 义
辛 亥 革 命 失 败 的 原 因
辛 亥 革 命 的 教 训
孙 中 山 为 什 么 要 让 位 给 袁 世 凯 ?
袁 世 凯 为 什 么 要 称 帝 ?
个人观点分析: 个人观点分析: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定义 辛亥革命的定义: 辛亥革命的定义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 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 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 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 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 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 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 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 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 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 “辛亥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定义
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
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
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加剧社会矛盾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4.清政府腐败无能,加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抗税斗争和收回权益的斗争爆发,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
在政治方面,更定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刑罚及“预备仿行宪政”等
在经济方面,努力振兴各项实业,主要有发展垦殖业、奖励民族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及兴办交通、矿业、金融事业等
在军事方面,废除旧式武科科举、举办武备学堂、裁减旧军、编练新军、举办警政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与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及大力派遣留学生等。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代表:孙中山
改良派(立宪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关系
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存在着原则分歧,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两派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又都替侵略者开脱罪责,认为“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有可亡之道,岂能怨人之亡我哉!”两派都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
两派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政体,但又都对反封建的艰巨性缺乏认识,改良派只想有个“国会”,革命派则再加一个“民选总统”,以为这些就是民主建政的全部。
革命派和改良派代表着同一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这个阶级在政治上的两翼:左翼的革命派希望用革命阵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右翼的改良派希望不冒革命风险为自己争得较好的境遇。
两派的分裂和对立,正是中国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表现。
论战的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的结果和意义
这场激动人心的大辩论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
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命——建立共和国,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
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925年享年59岁),学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仅仅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三个月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极其领导的北洋军便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在政治上,他恢复帝制;在经济上,他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文化上,他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潮。
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独立、民主、共和”一去不复返,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革命纲领具有模糊性,最终导致革命主体的复杂性。
以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甚至幻想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第二,此次革命在后期脱离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其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