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汇总
六上实验一、(3、馒头发霉了)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我的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我的方案:1、将封闭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
2、将封闭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
(记录表)⏹我的发现:放在温度高的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时间才长出霉菌。
⏹我的结论:馒头在高温,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二、(5、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实验⏹我的材料:蜡烛、小刀、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我的方案:1、用小刀切割蜡烛、碾碎蜡烛,弯折蜡烛,熔化蜡烛等方法,观察蜡烛的变化。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变化。
同时用试管夹将干玻璃片夹住,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切割,蜡烛变小;碾碎,蜡烛变成粉末状;弯折,蜡烛有的弯了有的断裂;熔化,蜡烛变成液体状态;点燃,蜡烛燃烧,产生烟。
⏹我的结论:切割、碾碎、弯折、熔化蜡烛是形态的变化。
燃烧蜡烛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三、(6、食盐和水泥)⏹(一、)探究食盐变化实验⏹我的材料:烧杯、玻璃棒、食盐、火柴、坩埚、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我的方案:1、向烧杯中倒入水,用小勺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把食盐放入烧杯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慢慢不见了;用酒精灯加热坩埚中的食盐水,水分慢慢蒸发,最后剩下食盐。
⏹我的结论:食盐能溶于水中,也能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探究水泥变化实验⏹我的材料:盘、水泥、火柴、坩埚、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我的方案: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放在铁架台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想象.实验现象:1、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变黑(燃烧时产生的烟吸附在上面)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__烟二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坩埚、铁盘、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食盐。
实验步骤: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溶解进行观察。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3、把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加入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4、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把食盐水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水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3、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4、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水恢复原状.食盐的变化是可逆变化。
水泥不能恢复原状,水泥的变化属于不可逆变化。
注意事项:1、玻璃棒搅拌时要注意不要碰到烧杯壁,按顺时针方向搅拌.2、点燃酒精灯以及熄灭酒精灯时注意方法。
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惯性这种现象并初步认识惯性.实验器材:玻璃杯、棋子、尺子、小车、木块、实验步骤:1、用尺子击打中间的一个棋子,观察现象。
2、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车上的木块会怎样?实验结论: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或)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
四实验名称:月相成因实验目的: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实验器材:电灯、小球实验步骤: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做太阳,学生自己当做地球,把小球当做月球。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目录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微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基础知识梳理 (11)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基础知识梳理 (14)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简单机械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3)第六单元防疫与保健基础知识梳理 (24)常考简答背记 (26)第七单元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梳理 (27)常考简答背记 (29)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zhuang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新课标24.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水中微生物。
一、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样子。
会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了解细胞的形态,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操作的科学素养。
实验分析: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工具,本实验让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试直至可以观察到清晰地图像。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中看到了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形状的结构。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答疑: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哪几部分?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3.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小格子中的黑点是什么?反思评价:L首先要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可以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其它植物的的细胞,提高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能力。
新课标29.观察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如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猎户座等。
二、实验名称:观察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实验目的:熟练使用活动星图。
了解仙后座、猎户座等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
熟悉寻找仙后座的方法。
了解星空运行的年规律。
实验分析: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一个耀眼的星座,由5颗较亮的星组成明显的或形,人们可以运用北斗七星的“玉衡”和北极星的连线向南延伸约相等的长度来寻找仙后座。
在北半球的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它是由7颗亮星组成的(两肩、左脚、右腿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腰带部位3颗亮星斜成一排)。
实验器材:活动星盘实验步骤:1,转动活动星图刻度盘,将表示日期的刻度与表示观测时刻的刻度对齐。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一、实验目的:会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认真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器材: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三、实验步骤:1、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
2、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看到的细胞切片清晰。
3、把看到的图像在纸上用笔画下来。
四、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五、注意事项: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显微镜损坏、细胞切片损坏。
2、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
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
3、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六年级全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63制刘六年级实验汇总六年级上册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试直至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2.像与不像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的: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
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手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7.秋季星空认识仙后座活动目的:了解仙后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熟悉找寻仙后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仙后座、北极星周边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仙后座,找出仙后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识读北极星周边星图,尝试使用教科书的方法找到仙后座。
学习使用活动星图活动目的:熟练使用活动星图。
活动器材:活动星图。
活动步骤:1.观察活动星图,熟悉活动性图的各组成部分。
2.根据当前日期、时刻、地理位置调整活动星图,对准方向,练习活动星图的使用。
3.小组间互相指定观测时间、方向,练习使用活动星图。
8.冬季星空认识猎户座活动目的:知道猎户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学会寻找猎户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猎户座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猎户座星图,找出猎户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课后,面向南方观察星空,尝试找到猎户座。
制作并利用星座放映器介绍星座活动目的:学习制作星座放映器,进一步熟悉星座知识。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六班级上册科学试验总结一、工作回顾开学初,严格按拟定试验教学工作方案和同学分组定期完成试验进度表,按试验名目仔细开展试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试验手册规定的演示试验和同学分组试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同学分组试验还填写了同学试验报告单。
在仔细开展试验教学的同时还留意培育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爱好。
不但在试验室里完成各项试验,还让同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同学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试验课,每上一节课试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预备,仔细讨论教材,熟识试验的操作步骤,考虑试验中的平安因素,坚持“课前预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试验教学。
对试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同学在使用中加强留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当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详细做法1、完成状况开学初,严格按试验名目,结合本校试验仪器配备状况,拟定试验教学工作方案和同学分组定期完成试验进度表,理清试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试验教学的开展,顺当完成了本册教材中试验、并对同学试验操作力量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同学的试验成果。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在教学中,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留意事项给同学进行了具体的讲解,使同学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当心轻放。
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同时还对同学进行试验平安教育,使同学留意试验平安事项,因而杜绝了试验平安事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在试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同学基础差,在同学分组试验中,有部分同学对试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把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
对试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试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同学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试验效果。
总之,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好的成果是需要分享的,这样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励其他人共同奋斗,写好工作总结是延续成功的有效方法。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发霉条件温暖潮湿 )限定条件法:限定一个条件看另一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无水);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有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温暖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实验 (生锈条件水空气 ) 限定条件法实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实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无水)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无空气)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有水有空气)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实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
注:若检验酸碱盐对发霉的影响则再增加d瓶,放入少量醋现象d中铁生锈层度比c高结论酸碱盐加速铁生锈还可以这样设计实验效果相同【实验名称】:铁生锈与空气、水分的关系【实验用品】:铁钉试管经煮沸后冷却的水食用油棉花干燥剂等【实验步骤】:1、将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
2、在第一支试管中倒入蒸馏水至浸没1/2的铁钉,使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3、在第二支试管中倒入蒸馏水,使蒸馏水浸没铁钉,并再倒入适量植物油以隔绝空气,使铁钉只与水接触而不与空气接触。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6发霉与防霉实验1:【探究问题】馒头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我的猜想】我认为馒头可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小刀、水、塑料袋、馒头、干燥剂。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四,分别为1、2、3、4号。
2.在1、3号馒头上滴上水,将2、4号馒头烤干;3.将4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扎好口;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暖的地方),3、4号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5.每天按时观察并记录发现的现象。
【实验预判】如果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2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3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4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实验现象及分析】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4号馒头发霉最晚,发霉面积最小;2、3号馒头发霉的时间和面积居中。
【实验结论】馒头等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10白天与黑夜实验2:【探究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我的猜想】我猜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方案】1、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我的预判】如果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就说明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及知识点汇总2、《馒头发霉了》1、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2、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五、蜡烛的变化(1)实验课题:蜡烛燃烧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汇总PPT教学课件
蚯蚓干湿环境的反应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蚯蚓、纸盒 、明暗程度相同
土的干湿的条件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 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 段距离。 2.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 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2020/12/11
5
• 使用测力计: 要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
指针相平。
•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液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液面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 顶端相平。
2020/12/11
6
显微镜
酸、碱或盐可以使铁生锈。
9
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同的带瓶塞的玻璃瓶4个 ,相同的铁钉4枚、纯净水、食盐、 电吹风1个
1.取4个瓶子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
2.将1号瓶用电吹风吹干后迅速放入铁钉,并用瓶塞塞住瓶口。
3.2号瓶放入铁钉,装满煮沸后的水,将铁钉浸没,并用瓶塞 塞住瓶口。3号瓶放入铁钉,装入少量的纯净水,浸没铁钉一 部分,不塞瓶口,使其与空气接触。4号瓶放入铁钉,装入少 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浸没铁钉一部分,不塞瓶口,使 其与空气接触。
2020/12/11
7
六上的部分实验:参看教师用书活动要点指导 铁生锈的条件
研究问题 相同的条件
铁生锈和水有关 试管(瓶子)相同、铁钉相同
不同条件
试管里的水量不同:一个没有水,一个有少 量的水,一个装满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青岛版科学实验操作目录(六年级)
分组对比观察实验
将三根铁钉打磨后分别放入三支设有不同环境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中液体为蒸馏水)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0距离和时间
测量速度
软尺秒表
分组实验
提示:测量速度时,多测几组数据,取平均值。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惯性实验
小车钩码
分组探究实验
1.将小车置于斜面下行,记录其在平面跑道的滑行距离;
18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实验
三球仪
演示模拟实验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植物向哪里生长
培养皿放大镜
分组探究实验
方法如图:
六年级下册【5个分组】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实验名称
实验室所配实验器材及使用说明
实验步骤
1细胞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显微镜洋葱表皮装片动物表皮细胞装片卵人血细胞装片骨细胞装片口腔粘膜细胞等
2.逐渐向小车增加钩码数量,观察并记录滑行距离。
跑道如图: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和黑夜
昼夜更替模拟实验
地球仪手持移动灯
分组模拟实验
1.手持移动灯固定不动(模拟太阳),水平方向照射地球仪(地球仪水平位置保持不变),观察照射范围;
2.绕地轴旋转地球仪,观察照射范围。
16四季更替
四季的成因实验
地球仪手持移动灯
青岛版科学实验操作目录(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9个分组1个演示】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室所配实验器材及使用说明
实验步骤
3馒头发霉了
馒头发霉实验
放大镜滴管镊子自备
分组对比观察实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总结里庄小学祖晓莹一、工作回顾开学初,严格按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按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手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
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
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1、完成情况开学初,严格按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在教学中,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
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杜绝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
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汇总
六年级上册实验方案1、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我的猜想: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我的方案:①取6支没有生锈的铁钉,6个相同的干燥的烧杯并编好序号,把准备的铁钉分别放入6个烧杯中。
②1号烧杯倒满水,2号烧杯不做处理,3号烧杯中倒入少量水,使铁钉一半在空气中,一半在水中,4号杯中倒入醋,使其浸没铁钉,5号杯中加入食盐并搅拌,6号杯中加入小苏打并搅拌。
③一周后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我的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2、蘑菇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猜想:蘑菇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
实验方案:把菌种分别放在①、②号培养基,把①号培养基放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把②号培养基放在阳光、干燥的环境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号培养基里长出蘑菇,②号培养基里没有长蘑菇。
实验结论:蘑菇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
3、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月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对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的方案:①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当作太阳,自己当做地球,皮球当作月球。
②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③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我的结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对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4、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我的方案:①在纸盒的两端分别放入湿土和干土,将蚯蚓放在纸盒的中间,观察蚯蚓向哪边爬。
②在纸盒的两端分别放入湿土,将其中的一端用黑布覆盖,另一端用塑料薄膜覆盖,把蚯蚓放在纸盒的中间,透过透过玻璃片观察蚯蚓向哪边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认真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三、实验步骤:
1、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
通光孔的中心位置。
2、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看到的细胞切片清晰。
3、把看到的图像在纸上用笔画下来。
四、实验结论: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五、注意事项:
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显微镜损坏、细胞切片损坏。
2、斜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
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二、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
的力越大。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
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
3、杠杆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结论:
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
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五、注意事项:
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4、滑轮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五、注意事项:
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
5、齿轮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器材:
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
三、实验步骤:
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四、实验结论:
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1、摆的秘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摆摆动的规律,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铁球等。
三、实验步骤:
1、做几个不同的摆,挂在支架上,用手轻轻推动摆锤,仔细观察每
个摆在两个30秒内,其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
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分别做好记录。
摆
第一个30秒
第二个30秒
(第一个摆)摆动次数
(第二个摆)摆动次数
(第三个摆)摆动次数
2、改变摆锤的重量,探究摆线长短不变,改变摆锤重量是否会影响
摆摆动的快慢。
仔细观察在30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分别做好记录。
摆
摆锤轻的时候
摆锤重的时候
30秒内摆动次数
3、改变摆线的长短,探究摆锤重量不变,改变摆线长短是否会影响
摆摆动的快慢。
仔细观察在30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分别做好记录。
摆
摆线长的时候
摆线短的时候
30秒内摆动次数
四、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摆动的
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五、注意事项: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记录摆摆动次数时一定
不要数错。
2、制作电磁铁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电磁铁,研究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器材:
带绝缘外皮的导线退过火的大铁钉电池大头针指南针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一:(制作电磁铁)
1、将绝缘导线两端的外皮各剥掉约2厘米。
2、将导线从铁钉的一端开始,沿一个方向绕在一根大铁钉上
(10 圈以上)。
3、把导线两端连接在电池正负极上,用电磁铁的一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4、切断电流,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二:(改变电磁铁两极极性的实验)
1、将电磁铁接通电流。
2、用电磁铁的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或北极,测出电磁铁的磁极。
3、调换电池的正负极和电磁铁连接后,再测出此时电磁铁的磁极。
4、对比两次测出的结果,思考原因。
5、沿与原来线圈相反方向在大铁钉上重新绕制电磁铁,按原来的电流方向与电池相连。
6、测出电磁铁此时的磁极,思考原因。
四、实验结论: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2、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如果电流方向改变时,或线圈缠绕
方向改变时,它的两极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