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一、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在电力改革中的作用

1.美国电力改革的历史渊源

美国电力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仍是传统的公用事业,由于电价基本上是依照成本加毛利率核定的,传统的电力公司很难有积极性去改善电厂的运营效率,新建电厂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生产和运营效率,降低新建电厂的建设成本,各州陆续出台法规,鼓励独立发电厂商兴建电厂。由于独立发电厂商往往没有附属的电网,必须将电力出售给公用事业公司。各州又规定允许公用事业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向独立发电厂商购电。对于公用事业公司而言,购入的电价成本越高,按照固定毛利率计算能够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另一方面,相对历史悠久的公用事业公司而言,独立发电厂商的折旧成本很高,其成本电价也就较高,这又为公用事业公司维持一个较高的销售价格提供了一个理由。因此,很多公用事业公司与独立发电厂签订了长达30年以上的供电合约,合约电价也往往比公用事业公司自己的发电成本高出很多。

80年代以后,美国煤炭、天然气、石油行业的改革进展迅速,作为电厂主要发电燃料的天然气、煤炭的市场价格一路下滑,而电力改革进展比较缓慢,电力定价机制的僵化受到普遍的批评。联邦和各州政府考虑逐步放松对电力行业的管制,通过有效的竞争使电价下降,为电力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1996年4月29日,联邦能源署宣布在全美各大供电区放开电价管制;此后,全美大约有123的电力交易通过市场竞价来进行,其他份额的电力生产和销售仍然通过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公司进行,价格也仍然是受到管制的。

在市场组织上,也从原先生产、输电、配电、售电垂直一体化的企业演变为厂网分离。公用事业公司在保留能够输送自身电力的输电网络的基础上,将多余的输电网络资源转交给独立系统运营商运营,这一非盈利机构掌握的输电网对所有的电力市场参与者平等开放。目前由独立系统运营商掌握的输电网约占全美电网的20%左右。由独立发电厂商和从公用事业公司分离出来的子公司演变为商业电力机构,专门针对电价放开的电力市场进行投资和运营。在电力市场环节另一端,配电企业和电力批发商、零售商也逐步脱离。电力的生产、输送、配送以及销售环节分别独立,电力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强化了竞争的引入,与之相伴随,各种复杂电力交易在竞价现货市场,以及双边或多边的远期合约市场上也迅速发展起来。2000年以前,美国市场上存在1000家以上的电力交易商,进行电力交易的自营和委托代理业务,其中,安然公司推出的安然在线交易平台,高峰时期每天电力交易达5000多笔,每日的合约交易量超过10亿美元,安然也成为电力交易市场上的主要造市商。

2.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美国电力改革是在美国复杂司法制度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电力政策的制定。管理和监督权力主要属于各州政府,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跨州电力生产和交易的管理上,相对于各州政府享有的权力而言,是十分有限的,这一点,从目前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不足百人的机构设置上就可见一斑。

在各州内部,州政府有专门的公用事业管理机构对有关电力生产。投资。电价核准等重要事宜进行管理,由于改革的权力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手中,因此,美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状况在各地区也都不大相同(目前尚有多州尚未启动电力改革,仍旧维持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经营电力的市场架构)。

除法律框架的复杂性所带来的电力改革政策制定权。市场监管权的分散化外,联邦能源

管理委员会在协调各州改革,特别是跨州电力交易上还负担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也直接拖累了美国电力改革的进展速度,在1996年电力改革前夕,由于燃料成本的下降,公用事业公司与独立发电厂商签订的长期固定价格的电力合约事实上已经亏损严重,如何处理达上千亿美元的沉淀成本,成为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在制定行业政策上不可回避的问题,按照普遍的预期,如果电价放开,长期的趋势是电价在竞争市场上会逐步走低,如果公用事业公司仍然按照固定价格从独立发电厂商那里购买,按市场低价出售的话,整个电力行业很可能面临一个系统性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制定政策,允许公用事业公司偿付大笔赔偿金解除与独立发电厂商签订的合约,对公用事业公司一次性的赔偿可以作为沉淀成本,附加于竞价后的市场电价上,分30年向消费者转移,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这一便宜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市场的开放程度。

作为跨州电力行业政策的协调管理机构,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在一些信息技术平台使用标准的推行上一直存在市场弊病,目前,很多地区使用的电力竞价系统是由美国电子数据公司(EDS)开发的,这一套系统在应用于开放式的竞价电力市场时,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比如,这套系统没有清晰地规定一家电力公司被允许交易后,其子公司是否自然地享有相同权限,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一家公司为获得更多的上网份额,注册上百家公司进行竞价不正常操作,而系统无法进行辨识,此外,这套系统在竞价结束后,显示实际清算价的同时,会将其他竞投价格也显示出来,这样,某些电力交易商就可以通过扭曲竞投价格来混淆市场信息,因此,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

3.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权是对行业性的政策进行协调推动,一旦各州内部发生电力危机时,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处理权限就是有限的,这一问题,在加州电力危机期间充分暴露。

其次,由于电力改革蓝图的设计是在各州内部发起和推动的,各州自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上的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方面,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往往很难协调,由于缺乏这种超脱于各州的具体要求以上的权力基础,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在政策的前瞻性。可预见性以及系统性上就必然受到限制。

二、加州电力危机的政策根源剖析和其对电力政策调整的意义

作为一个普遍研究的个案,加州电力危机的发生。发展和危机处理是否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监管当局具有政策制定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一直是行业内广泛争论的一个主题,本文着重从监管当局的角度,考虑加州电力危机爆发和演化的政策根源,以及从加州电力危机衍生出的一些政策调整安排。

1.加州电力危机的政策根源剖析

A.加州电力市场的设计缺陷,加州电力市场的设计思路是由一批专家学者提出的(斯坦福大学。加大伯克莱等),并经州政府。加州各种公众组织。学术界。电力公司等等利益群体经过多年参与和讨论后才确定的。

从市场设计理念上讲,加州电力改革的政策制定者们认为现货交易是保证电力交易市场有效率的最佳手段,这一思路成为加州电力改革的戒律,与之相对照,在费城—纽约—新泽西(PJM,由哈佛学者领衔设计)市场上,是以远期合约交易为主,远期合约交易大约占该市场交易总量的80%左右,在加州内部的讨论中,之所以推崇与PJM不同的市场设计理念,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远期交易容易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形成合谋,不合理地抬高或压低电力价格,使加州的经济发展不能够在一个真正反映市场电力需求的平台上进行,因此,加州禁止州内电力以远期合约的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加州的市场设计理念无法包容邻近各州的市场,加州的邻近地区,如北部的华盛顿州事实上可以进行远期电力交易的买卖,由于加州的电力

供给在相当程度上跟邻近各州有关—加州电力的25%来自周围的华盛顿州、内华达州以及亚利桑那州—在这些州内进行电力交易的远期买卖等于间接对加州内部电力进行交易,在电力供需不平衡时,加州电力价格就很容易被哄抬上去,这也正是后来加州电力危机时期所碰到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整个市场设计中,还涉及到电力企业上网电价放开竞争与电力消费价格固定的结构不对称,政策制定者的初始考虑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加州内部的三大电力公司,包括主要向北部和中部供电的太平洋煤气和电力公司与主要向南部供电的南加州爱迪生公司,之所以接受这一价格结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电力市场价格放开以后。电价会趋于下跌。因此,加州的各电力公司甚至游说政府通过这种不对称的价格机制。但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上。价格的变动是很可能引发市场异常突变。一旦市场价格飚升。而销售电价不能够相应变动时。电力企业就会承受过大的价格风险。

导致这种价格风险发生的一个缺陷是加州电力市场上的市场竞争的缺乏。作为全美的旅游胜地。加州对新建电厂一直持保守的态度。在电力市场准入的审批上手续非常繁琐。长期以来。占据全美五分之一强国民生产总值的加州在电力供应上一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在网络经济的狂热刺激下。整个加州电力供应相对于经济发展一直滞后。这意味着。一旦加州政府开始僵化地推行电力市场改革理念。长期电力供需的不平衡就成为必然。电价飚升的经济学原因也在于此。

B.无效率的危机应对机制。

加州电力危机开始于2000年下半年。到年末,单日的小时电价曾飚升到每度2000美元。加州内部的电力公司由于不能购买远期合约,又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从现货市场上购电。以州政府规定的限价供电,巨大的价格倒挂使太平洋煤气和电力公司和南加州爱迪生公司负债超过115亿美元,破产迫在眉睫。加州政府被迫动用政府资金购电,而4亿美元的能源紧急储备在市场普遍逼空的情况下无足轻重。2001年初,加州电力危机继续恶化。三家电力公司的市场信用丧失殆尽,甚至连当日的电力购买也难以为继。加州政府因此对电力公司进行了全面接管,期望以政府信用维护市场的稳定。2001年2月1日。州长戴维斯签署了一项100亿美元的能源救助计划,以使州政府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能源。但州政府这些战术性的举措引起了市场更大的敌对,当加州政府直接干预电力交易市场,但又缺乏威慑电力交易商的政策措施时,其结果就不言自明了。

整个加州电力危机从发生到基本结束持续了半年有余。在这期间。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与加州政府之间就如何解决危机进行了多次商榷。但始终无法拿出一个可行的政策方案。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对于已经造成的账面损失。在不同方案下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消化危机的路径和时间等等方面。监管当局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没有从市场本身寻求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危机发展到市场本身也无法解决的情况时。寻求政策保护成为唯一的选择。但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却难以挽回。由于缺乏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报告和纠正机制。加州电力危机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在美国电力行业发展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2.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

A.如何看待现货市场与远期合约市场的关系。

加州电力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现货市场才具有价值发现功能。事实上。对比包括美国各州在内的世界电力改革的得失经验。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远期合约对价格的发现机制更为有效。一般来说,现货市场只能反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这样的价格信号不能适用于未来市场供需的判断。只有通过远期合约的买卖。形成对未来价格信息的市场判断。才能够对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动态的判断标准。根据目前美国实践的结果来看。一个区域性电力市场有70%以上的远期合约交易时,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才比较准确。管理层、

投资者也才可以按照市场价格信号的反馈进行远期决策。

B.引入外部竞争的重要性。

价格由市场决定是改革的一个结果,也是市场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的一个基本前提。但要实现这一目的。缺乏竞争。特别是缺乏外部竞争是无法达到的。对加州而言。整个市场如果只由三家企业把持。市场竞争就被大大削弱了。加之不允许其他电力公司通过远期电力合约买卖的形式进入加州市场。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进一步被削弱。这也是加州各电力公司在确定价格形成机制上作出错误判断的一个原因。电厂建设的准入权审批的迟缓。影响到了长期电力市场格局的改变。使电力供需的不平衡性被进一步拉大了。

C.危机应对机制的完善。

在应对加州电力危机的过程中。加州政府由于短期的压力。不得不做出政府直接入市干预的决策。在美国这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中。政府在危机时刻的入市一直是饱受争议的一个问题。而且从实践的效果看。政府干预往往也会带来相当长期的负面效果。由于缺少处理危机、调节市场的间接政策。加州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是在短期解决加州电力危机问题。但同时长期政策安排又可能被迫终止。在加州电力危机暂时缓和以后。加州政府不得不退回到改革原点。与此次干预中市场对政府信用的否决有极大关系。如何考虑短期政策安排与长期政策安排的平衡。是预防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思路。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一项法律制度的通过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当制度出现问题后。纠正同样需要经过很多的程序。如果不能预先设定紧急应对措施。在具体的纠正过程中。需要耗用的各项成本是异常高昂的。这也是加州电力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

D.加州电力危机与电业安全。

从根本上来说,加州电力危机给予电业安全的一个直接警示是,电业安全的最大问题在于保证电力需求与电力供给的平衡。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一旦电力供需失衡。即使是边际的微小失衡也会造成电价的飙升。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和电力生产输送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生产型电力安全的概念已经演变为交易型的电业安全。从当市场无法通过远期的有效交易实现价格信息、供需信息的及时反馈时。市场化的电力生产和输送程序就会被打乱。产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危害。

3.加州电力危机与电力管制放松

在加州电力危机发生以后。一个普遍被讨论的问题是在加州电力危机和电力管制放松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否由于电力管制的放松才导致了加州电力危机的爆发?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力管制放松只是加州电力危机产生的一个大背景,与加州电力危机的发生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事实上,加州电力危机的发生只是进一步说明了电力管制放松必须进行,包括市场准入的放松。价格形成机制的放松。远期合约交易的放松。在完整有效的市场上,每个环节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撑和联系的关系。希望通过仅仅放松几个环节,忽视了其他环节的连锁关系,很可能形成象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局面。

三、市场化改革中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对策

1.电力市场运行环境的变化

随着市场复杂度的增加以及各种市场管制措施的放松,某些行业的起伏动荡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周期变动,带来各种不可预期的风险。这样的行业如网络经济、宽带以及本文将要谈及的能源交易。

电力交易市场从1996年管制放松以来,产生了传统电力企业无法预料的巨大风险。在市场上的具体风险种类中,有两类风险值得高度关注、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就价格风险而言,首先是由于电力企业从以前的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化。电力的交易也从现货交易市场向远期合约交易市场转化,交易品种更是逐步由统一标准向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定制化

合约转变。由于电力的不可储存性,电力价格的变化不是一个正态分布的过程,而表现为跳跃离散和均值回归的过程。以管制放松后的火电厂发电定价机制为例,可以看到火电厂发电定价机制事实上是一个简单的套利期权模型。套利期权是能源交易中最为普遍。也最为重要的一种金融合约产品,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合约,套利期权可用于稳定现金流。对冲地区性或时间风险以及利用市场的失效套取利润。

在电力交易市场形成发展之后,信用风险更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方不履行合约的风险,在目前美国的电力市场上是名列第一的风险。因为电的特殊性,美国电力市场上已经发展出多种数量模型来衡量这种风险,已经证实的最佳方法包括系统性模型管理。边界协议。信用违约交换。资产担保管理。净值管理等。

2.美国电力公司为何在管制放松后走向失败

电力管制放松后的巨大风险环境对美国电力企业影响很大,以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为代表的一系列事件可以说改变了整个电力行业。在安然宣布破产的前半年里,电力公司市场价格的损失已经累计为1200亿美元。安然破产之后,美国电力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又跌落了69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风险为何被整个行业所忽视,当然也是见仁见智。但只从泛行业的意义上考虑风险的发现和控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破产往往是由于缺乏流动性,而不是帐面资产本身的损失造成的;

高额债务比例是破产的导火索;

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与报表处理相关的业务,意味着经营不实;

损害债权人利润来提高股东利益是短见的行为;

好大喜功的企业扩张战略埋下潜在危机;

表外业务过多是企业危机积累的前奏。

3.成功企业风险管理经验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有很多电力公司或从事电力交易的公司是非常成功的。如克拉公司、安特吉、塞姆帕、亚里桑纳西峰电力公司、康斯特、埃克斯隆、佛州电力和照明公司以及瑞银华宝等。这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总结起来如下:具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具有朴实的风险管理方法和严谨的风险管理理念。所谓朴实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架构上的前。中。后三层必须完备,能够对电力交易实行实时的纪录。分析。监督和管理。

有效的现货和远期对冲的交易策略。

一般来说,各家公司使用的交易策略包括套利策略。对冲策略和投机策略三种,其中的对冲策略特别适合审慎发展的公司使用。对这种公司来说,在拥有发电资产的基础上,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是进行电力交易的对冲。由于电价在放松管制的市场上是变动的,为了冲抵电价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电厂可以买进和卖出电力合约实现对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电厂下个月的发电量确定,为回避价格风险,它可以预先在远期市场上签订合约。在价格固定后,也就锁定了可以获得的利润。亚利桑那的西峰电力公司就一直奉行这种背对背的对冲交易策略,即使在电力交易市场极度萎缩的2002年度,它们的交易利润也达到了8000多万美元。

后院管理、前庭扩张的优势战略。

相对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开放之初进行积极扩张的电力公司来说,成功电力公司的一个普遍特点在于采取最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审慎战略。以埃克斯隆为例,这家企业除在母公司所在地的市场上进行了部分新增电厂建设外,并没有贸然采取在其他州,甚至美国以外的区域进行兼并的战略。在电力交易上,其基本策略也是快进快出,通过有效的短期操作,回避长

期的不确定性风险。另外一些公司在电厂建设选址上,也比较倾向于从本地区开始,这样一旦整体市场出现颓势,这些公司在局部地区市场上的优势可能缓和新建电厂的亏损压力,其经营战略也更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回避了短期的流动性风险。

管制的两难美国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求现状

美国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求现状 2001-12-19 编者按:电力行业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组成。过去,各国电力行业基本上实行的是电厂、电网和配电三家合一。电网和配电是一个被称为具有巨大规模经济性和沉淀成本性而天然就具有垄断性的行业,一个发电厂通过电网向一定X围的用户供电,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电网进入竞争。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证明,对于缺乏竞争的垄断行业,价格不能由唯利是图的企业单方面决定,而必须由政府管制。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确定价格。经济学的分析告诉我们,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有两种定价法:一是让自然垄断企业按边际成本定价法,但这种定价法会让企业亏损;一是让垄断企业按包含了合理利润的平均成本定价法;可是如果肯定了平均成本定价法的合理性,电厂就失去了改善经营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把各种不合理的开销也打入成本,问题在于:由于十年前投资新建的大批电厂十年后市场需求低于十年前的估计而没有投入运营,投资建电厂的建设费用能否计入成本?如果允许计入成本,此例一开,以后发电行业将不顾市场需求、毫无顾忌扩大投资(因为只要资金投入该行业,不顾消费者需不需要,投资都可以获得合理回报)。如果不允许计入成本,今后电力行业将拒绝投资,造成电力供不应求。 对该行业的规制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力行业中,电网和配电有很强的垄断性,但发电企业之间则存在较大的竞争性。近年来,各国政府尝试实行“厂网分离、实竞价上网”的方式对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但问题仍未解决:市场需求旺盛,电力短缺的时候,各种成本的电均可上网并获利,这会鼓励厂商投资建发电厂;但电力过剩时,电网厂商则通过择优录取只允许发电成本低的电厂的电上网,这让那些成本高的电厂无法运营,这会打击发电厂商的积极性。一旦出现市场需求异常变化,电力行业将拒绝投资,造成电力供不应求。2000年,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就是如此。(编者) 2000年夏天以来,美国加州出现了电力供应和电力企业的财务危机。加州已于2001年1月开始在全州X围内实行轮流停电;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南加州爱迪逊两家大型电力企业亏损约90亿美元,股票大跌,频临破产,造成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针对目前加州这场电力危机,美国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危机是因为电力改革的失误。其理由是,在开放的批发市场上,加州的电力供应企业利用异常气候引起需求增加的机会,操纵电价,从中牟取暴利。因此,呼吁重新管制电力市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危机是由加州电力规制的弊端造成的,呼吁进一步推动改革,用市场经济杠杆来调节电力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我国正处在电力改革的方案设计阶段,认真分析和总结加州电力危机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改革效率。90年代初开始,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决定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1996年,加州作为第一批试点,开始了电力体制改革。(一) 放松规制和重组措施加州的电力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实行输电、发电和销售功能分离。根据美国的法律,电力企业被分为两类:公共事业企业(Utility)和非公共事业企业(Nonutility)。公共事业企业是指从事发电、输电或批发电力和配电业务的企业。非公共事业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工业废气和小规模的独立发电企业。为了限制企业的市场垄断力量,加州电力改革重点对三家一体化经营的投资者所有的公共事业电力企业(简称IOUs)—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南加州爱迪逊公司、圣地亚哥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实行功能分离。主要步骤是,电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求三家IOUs将电网交由电网调度员(CAISO)运营管理,保留其对电网资产的所有权;要求IOUs出售部分发电资产,加州公共事业电力企业的发电量占市场的比例由1996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案例一:安然事件——美国经济永远的痛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安然公司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安然公司于1985年由两家天然气公司合并而成,当时资产总额121亿美元。在短短16年里安然公司飞速发展,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20XX年业务总收入一度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美国第七大公司。20XX年10月17日,安然公司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盈转亏,随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揭露安然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经查明,安然公司实际负债达400亿美元,账面仅列130亿美元。10月22日,美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然事件调查。11月8日,安然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盈利共计6亿美元。11月21日,安然与休斯敦迪诺基合并交易失败。12月2日安然公司因30亿美元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被迫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安然从辉煌走向破产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违规经营,滥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能源信用交易,这种发展其兴也勃,其衰也速。为筹资,安然公司创造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即具有期货性质的能源交易合约,包括石油衍生性商品、利率交换契约以及信用状等。其总额达330亿美元。安然公司除了运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能源产品的金融化运作以外,还大量运用金融互换协议进行套期保值。金融创新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服务于本业,且套期保值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赢则暴利,亏则巨损。这种潜在的风险变为现实风险是安然破产的直接原因。其二是盲目扩张,举巨债以求大发展,试图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控制尽可能多的,从而产生最大化的财务协同效益。20世纪90年代,安然利用美国放松能源市场管制的机会,进入能源交易市场,并将业务延伸至国外,先后投资75亿美元兴建印度的达博尔电站项目和英国的埃瑟军—克斯水处理项目,均惨遭失败。其三是管理层缺乏诚信,缺乏对的忠诚,贪婪、自私,当危机到来时,不顾投资者利益,只图自救,在得知内部消息以后,纷纷抛售本股票,弃船逃生。 安然事件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安然的破产,美国银行界的损失在200亿美元左右,9家跨国银行被送上被告席,为安然公司做财务审计和咨询的安达

借鉴美国电改经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借鉴美国电改经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经济的发展与电力供需关系、与电力体制的矛盾逐渐使电力市场化改革成为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90年代,朝着政企分开、政监分开、厂网分离、主辅分离的方向逐步深化,新电改正努力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处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电改方面起步得更早,作为紧跟其后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考察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标签:借鉴美国电改经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 一、美国电力改革的背景 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传统的电力市场格局都是单一的,每个地区的电力的产供销和系统的运行调度都由一个大的电力公司进行控制。出于规模经济效益的考虑,大型电力企业实现与输电和配电的结合,被认为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在一定时期内是符合时代发展的。 美国在电力改革前,电力市场主要就是由民营企业形成电力行业的垄断,缺乏市场竞争,未能实现优胜劣汰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所以电力市场原有垄断地位受到广泛的质疑。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等原因,美国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电力行业的运行成本也迅速上升,从客观上需要发展更灵活的机制,允许非垄断企业拥有的低成本发电厂进入发电市场,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允许掌握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公司参与发电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发电市场的开放。 二、美国电力改革措施 美国在电改方面,在发电侧使用了大量的新能源发电,售电环节则以开放市场、第三方监管的形式,实现供需侧的价格平衡。 1.新能源发电 由于公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石油价格持续上升、电力供应缺口增加、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展等因素,以及对于核能发电危险性的恐惧,促使新能源发电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美国加州具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水力发电潜力在美国仅次于华盛顿州排名第二,沿太平洋海岸山脉有丰富的地热和风能资源,东南部沙漠地带太阳能发电潜力巨大。在加州能源构成中,天然气发电占44%,核電占9%,大型水电占8%,燃煤发电占8%,可再生能源占19%,其他能源占12%,其中清洁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小水电等。

国际各类型电力市场比较

国际各类型电力市场比较 江思和 清华大学电机系 引言[1] 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的产业,具有“集中生产,集中运输,集中零售” 的特点,所以最初的时候电力市场基本都是垄断的计划经济,由政府制定发电以及用电计划,政府根据发输配用电的整个过程制定电价。可是由于自然垄断有一些先天缺点:没有动因鼓励生产者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发展新技术,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网更加坚强和灵活了,这样就给电力市场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所以,世界各国都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适度改革本国的电力市场,使其达到发电效率更高、总体能耗更少、经济利益更高、电价制定更合理等不同的目的。本文将简略介绍英国、北欧、西欧、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的电力市场运行制度,并比较分析其优劣,得出一般性结论。 英国[2][3][4] 从1989 年开始,英国着手电力体制改革,当年颁布了电力工业白皮书,全国实行电力库(POO)L 模式,进行电力市场自由竞争的尝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并且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实行电力工业的私有化。后来,政府不仅解散了中央发电局,而且拍卖了电厂的股份,朝着私有化更近了一步。在2001年,英国实施新电力交易协议(NETA,引进了新的双边合同分散交易模式,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在这种模式下,电力市场以双边交易为基础,不再由国家调度,并且有长期、中期、短期等多个市场,使这种方式更加稳定。此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扩大了用户范围,而且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生产者的良性竞争。2005年,英国政府又建立了英国交易输电协议(BETTA,解决了苏格兰地区市场被垄断的 问题,并将英格兰和苏格兰连成了一个大的电网,市场更大更开放了。最近,在2013年, 英国又开始了以低碳电力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将差价合约和容量市场纳入已有的电力市场范畴,并且致力于降低用户的用电支出。 差价合约的制度是由供电商和发电商提前以某一固定的价格签订合约,当实际电价高于 此合约时,发电商需要向用户返还差价;当实际电价低于此合约价时,政府向发电商补偿差价。在这种制度下,既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发电商的收入较为稳定,也防止了用户的电价波动,并且政府的补贴也更有针对性,减少了一些支出。而容量市场采用拍卖的形式,在两级市场上提前四年拍卖系统所需要的发电容量。容量市场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就是系统的可靠性,只有在拍卖中合理分配份额,才能保证满足每天最大负荷时期的用电供应。所以,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一旦把电力产业完全投放到市场中自由竞争,那么不确定性因素必然增加,所以需要更加高效有力的监管,才能保证电网不出问题,运行稳定。 整体上讲,英国电力市场从日前电力池集中交易模式演变成分散交易模式,日前交易模式有一些缺点:发电侧竞争不充分,发电商存在一定的市场操控力,电力供应紧张时发电商反而会减少发电机组来提高电价。分散交易模式下,发用双方直接交易,中长期和日前交易量占比很大,可以维持电价的稳定,而实时平衡交易虽然自愿竞价波动大,但由于占总用电量比例很小,所以对总体价格影响较小。

对加州电力危机的再认识

对加州电力危机的再认识 刘宝华王冬容舒安杰 引言 加州电力危机已经过去9年了,但其对世界电力市场改革的影响远未消去。在加州电力危机之前,世界各国对电力市场既有怀疑和争论,也有鼓舞和冒进,加州电力危机的爆发结束了学术界的一些争论,也使各国政府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实践上更为审慎。可以说,无论在理论发展还是实践发展上,加州电力危机都是世界电力市场改革史的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加州电力危机的引发,表面上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特别是许多不利因素的扎堆出现,如天然气价格超乎预料的上涨,2000年夏季天气的异常炎热导致电力负荷的骤增和干旱从而使得可进口电力骤减等,集中催化了危机的爆发,但实际上在其改革目标的定位,起步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选择中,就已经蕴含了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加州电力危机之前,世界电力市场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都普遍存在一种注重效率目标、忽视发展目标,注重竞争机制、忽视风险分布机制,注重供应侧参与,忽视需求侧参与,将集中优化与分散交易非此即彼地对立的倾向,加州电力市场正是

这一倾向的集中体现。加州电力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人们对电力市场认识的深化,经过几年的反思和探索,一些理念已趋于公认,那就是:一个科学有效的电力市场,应是效率目标和发展目标并重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风险分布机制同步的市场,供应侧与需求侧平等参与的市场,集中优化效益和自由选择效益兼容并蓄的市场。 一、加州电力危机的简单回顾 加州电网是美国西部电网的一部分,西部电网总共约有1.60亿千瓦的各种发电容量,其中西北部以水电为主(约占65%),而落基山脉地区则以煤电为主,主要在亚利桑那州(约占68%)。加州系统独立运营者(Ca-ISO)控制加州电网的75%,年输电能力为1650亿千瓦时,与Ca-ISO所辖电网相连的总发电容量为3500万千瓦,主要是重油和天然气发电;加州还从邻近区域进口电力,约在700万到1000万千瓦之间,主要是太平洋西北电力公司的水电。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下,加州的用电量在90年代增长了25%,而其发电容量反而下降了2%,为电力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加州的电力工业重组是在1996年开始的,在这之前,各个公共电力公司IOUs(Investor owned utilities)对本地拥有垄断专营权,并同时拥有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资产。太平洋

美国解决电力不足的方式与启示

美国解决电力不足的方式与启示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王喜文 2000年美国加州供电严重不足,引发了“电力危机”。当地政府实施了轮流停电,但却并非按计划停电,而是经常突然性的停电。 由于经常短时间停电,许多人纷纷设置了计算机备用电源,小心防备空调、高层建筑电梯的停止运行。使居住于酷热地区或高层住宅的居民非常困扰,对加州整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时大规模电力不足主要是因为:(1)1996年实施了电力自由化政策,结果形成了一项限制电费涨价的制度,反而遏制了电力公司的设备投资,造成了发电能力的下降;(2)天然气价格上涨;(3)互联网泡沫带动经济过热,用电需求增大;(4)酷暑;(5)安然公司等德州能源联盟进行市场操纵等原因。 美国的“西电东输” 实际上美国有3000多家电力公司(除了2000多家企业外,还有地方经营的电力公司以及电力行业联盟等)。早在1882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纽约就成立了给电灯供直流电的电力公司。当时由于尚不能进行远距离输电,所以就近设立了许多处供电公司。 1896年采用特斯拉的交流输电技术后,远途输电成为可能。西屋电气在尼亚加拉瀑布设立了大规模水力发电站,能够对远在30公 1

里外的布法罗供电。此后,许多电力公司开始大规模合并,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复苏期国有电力公司的比率得到了增加,但是最终美国3000多家电力公司大多并没有能够完全合并,直至目前。 横贯加州中央平原的高压输电线 这些电力公司为了实现电量的互相融通,长期推进着输电网的互联工作。目前“东部”、“西部”、“德州”三大区域已经能够互联。 美国三大输电网互联地区 2

美国输电频率都是60赫兹,但是只有在互联区域内,交流的频率才可以同步,区域外则无法实现互联。尽管有互联设备,能够在转为直流后,还能按照其它区域的需求再次转换为交流,但是效率较差,只能转换2GW。为此,从德州向加州输电几乎是不可能的。 德州有大量风力发电、亚利桑那有大量太阳能发电,替代能源发电的中心地区大多位于美国西部地区。而电力的最大需求地区则是汇集了纽约、华盛顿特区等大城市的美国东北部。 遥远的亚利桑那州能不能低价向东北部供给太阳能发电站所产生的电量呢。为了实现从亚利桑那向东北部的输电,互联问题以及远途大量传输效率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解决互联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推进在与三个地区相交的新墨西哥州地下建设超级变电站计划。 被称为“Tres Amigas”的这一超导超级变电站花费了6亿美元(约39亿元)的建设费用,从2012年开始建设,计划在2014年开始投入使用。据称,使用最初容量为5GW、未来容量可达30GW。 3

国际各类型电力市场比较

江思和 清华大学电机系 引言[1] 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的产业,具有“集中生产,集中运输,集中零售”的特点,所以最初的时候电力市场基本都是垄断的计划经济,由政府制定发电以及用电计划,政府根据发输配用电的整个过程制定电价。可是由于自然垄断有一些先天缺点:没有动因鼓励生产者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发展新技术,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网更加坚强和灵活了,这样就给电力市场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所以,世界各国都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适度改革本国的电力市场,使其达到发电效率更高、总体能耗更少、经济利益更高、电价制定更合理等不同的目的。本文将简略介绍英国、北欧、西欧、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的电力市场运行制度,并比较分析其优劣,得出一般性结论。 英国[2][3][4] 从1989年开始,英国着手电力体制改革,当年颁布了电力工业白皮书,全国实行电力库(POOL)模式,进行电力市场自由竞争的尝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并且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实行电力工业的私有化。后来,政府不仅解散了中央发电局,而且拍卖了电厂的股份,朝着私有化更近了一步。在2001年,英国实施新电力交易协议(NETA),引进了新的双边合同分散交易模式,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在这种模式下,电力市场以双边交易为基础,不再由国家调度,并且有长期、中期、短期等多个市场,使这种方式更加稳定。此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扩大了用户范围,而且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生产者的良性竞争。2005年,英国政府又建立了英国交易输电协议(BETTA),解决了苏格兰地区市场被垄断的问题,并将英格兰和苏格兰连成了一个大的电网,市场更大更开放了。最近,在2013年,英国又开始了以低碳电力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将差价合约和容量市场纳入已有的电力市场范畴,并且致力于降低用户的用电支出。 差价合约的制度是由供电商和发电商提前以某一固定的价格签订合约,当实际电价高于此合约时,发电商需要向用户返还差价;当实际电价低于此合约价时,政府向发电商补偿差价。在这种制度下,既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发电商的收入较为稳定,也防止了用户的电价波动,并且政府的补贴也更有针对性,减少了一些支出。而容量市场采用拍卖的形式,在两级市场上提前四年拍卖系统所需要的发电容量。容量市场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就是系统的可靠性,只有在拍卖中合理分配份额,才能保证满足每天最大负荷时期的用电供应。所以,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一旦把电力产业完全投放到市场中自由竞争,那么不确定性因素必然增加,所以需要更加高效有力的监管,才能保证电网不出问题,运行稳定。 整体上讲,英国电力市场从日前电力池集中交易模式演变成分散交易模式,日前交易模式有一些缺点:发电侧竞争不充分,发电商存在一定的市场操控力,电力供应紧张时发电商反而会减少发电机组来提高电价。分散交易模式下,发用双方直接交易,中长期和日前交易

美国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求现状2001-12-19

美国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求现状2001-12-19 2000年夏天以来,美国加州出现了电力供应和电力企业的财务危机。加州已于2001年1月开始在全州范围内实行轮流停电;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南加州爱迪逊两家大型电力企业亏损约90亿美元,股票大跌,频临破产,造成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针对目前加州这场电力危机,美国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危机是因为电力改革的失误。其理由是,在开放的批发市场上,加州的电力供应企业利用异常气候引起需求增加的机会,操纵电价,从中牟取暴利。因此,呼吁重新管制电力市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危机是由加州电力规制的弊端造成的,呼吁进一步推动改革,用市场经济杠杆来调节电力供求之间的不平衡。 我国正处在电力改革的方案设计阶段,认真分析和总结加州电力危机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改革效率。 90年代初开始,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决定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1996年,加州作为第一批试点,开始了电力体制改革。 (一) 放松规制和重组措施 加州的电力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实行输电、发电和销售功能分离。根据美国的法律,电力企业被分为两类:公共事业企业(Utility)和非公共事业企业(Nonutility)。公共事业企业是指从事发电、输电或批发电力和配电业务的企业。非公共事业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工业废气和小规模的独立发电企业。为了限制企业的市场垄断力量,加州电力改革重点对三家一体化经营的投资者所有的公共事业电力企业(简称IOUs)—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南加州爱迪逊公司、圣地亚哥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实行功能分离。主要步骤是,电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求三家IOUs将电网交由电网调度员(CAISO)运营管理,保留其对电网资产的所有权;要求IOUs出售部分发电资产,加州公共事业电力企业的发电量占市场的比例由1996年的55%降至1999年的15%(黄玮,“从加利福尼亚电力危机看美国电力工业现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调研报告。);要求三家IOUs在电力交换市场上买卖电力,把自己发出的电拿到交换市场上出售,然后再从电力市场上购电销售给消费者。 二是建立独立的输电代理机构和电力交换市场。为了控制自然垄断环节和一

国内外电力公司供电服务现状综述

国内外电力公司供电服务现状综述 摘要: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是电力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结合电力市场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在内的全球若干发达经济体中主要电力公司的供电服务理念和典型做法,并指出了我国供电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关键词:供电服务发达经济体电力市场电力公司 1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获取,而更加关注其购买、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即客户更加注重服务。到200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中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75%左右,而中国的这一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已达到43%。统计数字显示出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电力的配送具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身份,随着电力市场的成熟和电力基建的完善,后者将凸显出来。 长期来看,电力供应的市场化改革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根据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经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将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也牵涉到大量的变革与变革管理,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战略性转型。 我国电力企业走向市场比较晚,步伐也比较慢,再加上电力供应不足的现状,电力销售多年来一直呈现“卖方市场”,使电力行业形成了“重发轻供”的经营模式。然而市场化改革始终是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已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了独立发电厂,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来还可能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作为电力市场主体的各类电力企业,必须同市场经济环境中从事其它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电力销售,进而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目标。 美国营销大师麦凯纳说:“这个时代是客户永不满意的时代”。现代社会中客户对电力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他们已不再仅限于满足用电保障需求,而对供电质量、价格、信息、技术、节能、安全用电等多方面提出深层次复杂化的用电需求。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电力市场的供电服务状况,总结其服务理念和典型做法。

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及其危机 一、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在电力改革中的作用 1.美国电力改革的历史渊源 美国电力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仍是传统的公用事业,由于电价基本上是依照成本加毛利率核定的,传统的电力公司很难有积极性去改善电厂的运营效率,新建电厂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生产和运营效率,降低新建电厂的建设成本,各州陆续出台法规,鼓励独立发电厂商兴建电厂。由于独立发电厂商往往没有附属的电网,必须将电力出售给公用事业公司。各州又规定允许公用事业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向独立发电厂商购电。对于公用事业公司而言,购入的电价成本越高,按照固定毛利率计算能够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另一方面,相对历史悠久的公用事业公司而言,独立发电厂商的折旧成本很高,其成本电价也就较高,这又为公用事业公司维持一个较高的销售价格提供了一个理由。因此,很多公用事业公司与独立发电厂签订了长达30年以上的供电合约,合约电价也往往比公用事业公司自己的发电成本高出很多。 80年代以后,美国煤炭、天然气、石油行业的改革进展迅速,作为电厂主要发电燃料的天然气、煤炭的市场价格一路下滑,而电力改革进展比较缓慢,电力定价机制的僵化受到普遍的批评。联邦和各州政府考虑逐步放松对电力行业的管制,通过有效的竞争使电价下降,为电力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1996年4月29日,联邦能源署宣布在全美各大供电区放开电价管制;此后,全美大约有123的电力交易通过市场竞价来进行,其他份额的电力生产和销售仍然通过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公司进行,价格也仍然是受到管制的。 在市场组织上,也从原先生产、输电、配电、售电垂直一体化的企业演变为厂网分离。公用事业公司在保留能够输送自身电力的输电网络的基础上,将多余的输电网络资源转交给独立系统运营商运营,这一非盈利机构掌握的输电网对所有的电力市场参与者平等开放。目前由独立系统运营商掌握的输电网约占全美电网的20%左右。由独立发电厂商和从公用事业公司分离出来的子公司演变为商业电力机构,专门针对电价放开的电力市场进行投资和运营。在电力市场环节另一端,配电企业和电力批发商、零售商也逐步脱离。电力的生产、输送、配送以及销售环节分别独立,电力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强化了竞争的引入,与之相伴随,各种复杂电力交易在竞价现货市场,以及双边或多边的远期合约市场上也迅速发展起来。2000年以前,美国市场上存在1000家以上的电力交易商,进行电力交易的自营和委托代理业务,其中,安然公司推出的安然在线交易平台,高峰时期每天电力交易达5000多笔,每日的合约交易量超过10亿美元,安然也成为电力交易市场上的主要造市商。 2.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美国电力改革是在美国复杂司法制度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电力政策的制定。管理和监督权力主要属于各州政府,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跨州电力生产和交易的管理上,相对于各州政府享有的权力而言,是十分有限的,这一点,从目前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不足百人的机构设置上就可见一斑。 在各州内部,州政府有专门的公用事业管理机构对有关电力生产。投资。电价核准等重要事宜进行管理,由于改革的权力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在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手中,因此,美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状况在各地区也都不大相同(目前尚有多州尚未启动电力改革,仍旧维持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经营电力的市场架构)。 除法律框架的复杂性所带来的电力改革政策制定权。市场监管权的分散化外,联邦能源

电力市场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电力市场的定义 答:电力市场是采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本着公平竞争、自愿互利的原则,对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供电、用电等各环节的成员,组织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和执行系统的总和。 2.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和电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答: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电力市场的构成要素:市场主体:所有市场参与者、实体;市场客体:买卖对象-电力、电量商品;市场载体:电网;市场电价:电价水平、电价结构;市场规则:运行、交易、结算、监管规则;市场监管:层次、目标、责任、结果。 3.实施电力市场有哪些好处? 答: 1)电价合理、推动经济发展。2)市场交易量及收益巨大。3)服务质量提高、投诉减少。4)有利于IRP(综合资源规划)、DSM(需求侧管理)的实施。5)有利于吸引投资、建设“强壮”电力系统。6)有利于调度从“命令型”向“自愿联合型”发展。 第二章电力工业市场化运营的经济学原理 1.什么是供求定律? 答: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将会上升;需求小于供给,价格将会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供求定律。 2. 什么是均衡价格 答: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3. 什么是电力市场的均衡? 答:电力市场的均衡要求电力供应与电力需求实时保持动态平衡,即:需电量= 供电量= 发电量-厂用电量-供电线损 4.电力市场均衡的条件? 答:电力市场的均衡是要靠两种调整过程来实现的。供求双方的价格谈判,事实上是在进行有利于双方的价格调整和数量调整,通过这些调整去实现电能交易的供求平衡。价格调整即通过电价的涨落使得供需平衡。 5.解释生产函数 答: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以Q代表总产量,用x1、x2、…,xn代表各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x,x,,x) 12n 生产函数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商品的产出量也不同,一般来讲,投入量越多,产出量也越多。第二,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6.解释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答:通过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1单位某一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即使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这一规律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6.解释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而不得不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

美国电力市场分析报告

美国电力市场分析报告 一.美国电力市场的总体概况 美国为高度发达的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电网的建设也相对发达,美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较为复杂,从110~765千伏之间共有8个电压等级(即765、500、345、287.5、230、161、138、115千伏)最长的500千伏线路是西海岸太平洋联络线,全长1520公里,共两条线,将西北部水电送至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负荷中心,与其并行一条±400千伏直流线路,送电容量近400万千瓦。美国的500千伏线路总长度已达36000公里,加上70000公里的345千伏线路,形成了美国电力系统的主要干线。另外,在东中部和东北部还分布有3000余公里的765千伏线路。 1.美国电力发电的组成与类型 美国发电组成图一(2006年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煤发电(火电)占整个发电市场的49%;天然气占20%;核电占19.4%;水电占7%;油发电占1.6%。

美国发电的组成预测2005 – 2030年表一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煤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从2006年到2030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06年– 30年平均年增长分别为1.1%和1.3% 。 2.1980年至2030年美国电力市场需求状况 可以看出,煤发电(蓝色)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增加较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值得关注。

3.2007 – 2030年美国各电网发电增长状况 从上图统计可以看出,美国新增发电容量最大的地区为FL 和SERC,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地区的业务开展。 4.2006 – 2030年美国各电网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发电增长状况 以上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发电增长在各州普遍都有项目。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2001年末,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记录。安然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入能源交易中,扩大交易领域,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但是在宏观环境剧烈变化、股市出现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它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自己的股票价格绑在一起,实行泡沫化经营,利用会计审计制度中的缺陷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加上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等,导致很快崩溃。安然案件提醒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研究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加强监管,消除制度上的监管缺陷,重视培育市场内在的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发挥作用。 美国安然公司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由备受业界尊重、颇有创新能力的一家超级上市企业,在短时间内戏剧性地由顶峰坠至谷底,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记录,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深入分析安然公司倒闭的背景和原因,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凭借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从一个地区性的能源供应商迅速演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根据公司年报,1986年安然公司年销售收入为76亿美元,1996年133亿美元,2000年则升至1008亿美元。2000年公司股票价格曾高达90.56美元,据此计算,公司资产市值达800多亿美元。该公司在《财富》杂志的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曾列美国第7位和世界第16位,并从1996年起连续6次被该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American's Most Innovative Company)",居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之前。 在倒闭前,安然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2.1万人,业务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管网、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交易,交易对象除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金属等外,还涉及天气预报、通信频率带宽和环保指标等。1999年该公司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商品交易网站(Enron Online)交易品种达1500种以上,日交易量5000宗,日交易值30亿美元,累计交易达6500亿美元以上。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13年美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美国电力行业 分析报告 2013年3月

目录 一、美国概况 (4) 二、美国电力行业结构 (5) 1、电力市场监管结构:两级监管体系 (5) 2、电网结构 (6) (1)电网组织架构:四级可靠性架构 (6) (2)电网地域结构:三大联合电网区域 (7) (3)输电网建设:纵横交错的输电线路 (8) 3、电力市场体制改革 (9) (1)改革目的:放松电力管制,打破单一垄断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9) (2)改革进程:改革逐步推进中各州改革步伐差异较大 (10) 4、美国电力市场现状:多个区域电力市场,发电,输电主体多元化,市场 份额分散 (11) 5、三种主要的电力市场模式:加州模式、德州模式、PJM模式 (13) 6、美国电力企业 (16) (1)四种结构形式的电力企业,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16) (2)代表性的民营电力公司(Investor-owned Utility) (17) 7、电价制定和监管 (18) (1)电价概况:各州电价差异较大,用电零售端采用阶梯电价 (18) (2)监管模式由电力公司性质决定 (20) 三、美国电力工业 (22) 1、电力工业发达,年发电量,装机容量长期居世界首位 (22) 2、美国电力能源 (23) (1)电力能源比例:火电占据绝大占比,天然气,可再生资源发电发展迅速 (23) (2)煤炭发电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预计将逐步减小 (23) (3)核电,水电装机容量鲜有增加,石油发电难以为继 (24) (4)天然气发电发展迅速,有逐步取代煤炭发电的趋势 (24) (5)新能源发电产业快速发展 (25)

3、电力能源价格波动,带动电价波动 (27) 四、重点环节及公司介绍 (28) 1、输配分离带来模式创新,孕育新市场新机会 (28) 2、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相关设备受益深 (29) 3、重点公司简况 (31) (1)杭锅股份 (31) (2)华光股份 (31)

欧美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发

欧美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发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引言 欧美国家电力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电力市场建设突出表现为传统市场设计与适应新形势的市场建设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对我国有用的经验。 由于中国和欧洲电网的不同,电力市场建设的出发点也不同,对欧洲电力市场经验的学习应该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借鉴,有的则不能。在电力市场设计、电力系统的经济分析等方面,中国和欧洲同样会遇到一些问题。 分析欧美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相关理念和具体措施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1、美国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1.1电力市场的改革方向 自199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美国电力工业经历了改革蓬勃期、挫折期和缓慢发展期。虽然各方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仍存有疑虑,但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FERC)充分肯定了市场改革的作用,认为正是竞争确保了美国在25年来以合理的价格、安全可靠地供应电力和天然气。FERC认为美国电力市场已具备有效竞争市场的应有特点,即充裕的发电投资、燃料的多样性、市场准入、电网准入、坚强电网、充裕的电网投资、良好的运行绩效、市场透明性、需求侧响应以及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 1.2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趋势 美国各区域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设计。其中,加州电力市场实施了市场再设计与技术升级(market redesign and technology upgrade,MRTU),建立了集合电能、辅助服务(运行备用)和阻塞管理的日前市场。纽约电力市场制定了市场设计改进计划,以建立充分竞争和流动的市场,实现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跨区协作。 目前,美国只有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电力市场,但逐步扩大市场范围已成主要趋势。一方面,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区域市场间的协调在电网规划建设、区域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断推动批发市场和RTO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各区域电力市场之间也在逐渐加强协调与合作。 1.4 区域市场电价发展情况 美国近年的批发电价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上涨。以PJM 批发电力市场为例,如图1所示。若除去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电力批发价格总体是下降的。这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PJM市场日益增加的市场竞争效率带来了电力价格的下降。

国外电力市场简介

国外电力市场介绍 一、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实行电力市场化最早的国家是智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后英国、北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日本等相继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英国、北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改革过程。 (一)英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1、英国电力工业概况 英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国土总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878.9万(2001年数据)。至2003年底英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7852.4万kW,其中火电为6079.7万kW,核电1209.8万kW,水电146.8万kW。2003年发电量为3958.86亿kWh。英国输电系统按地理位置分布可划分为3大系统:英格兰和威尔士系统、苏格兰系统和北爱尔兰系统。1990年以前,英国电力工业由地方政府在各自的管辖区域统一管理经营,对发电、送电、配电和售电实施纵向一体化垄断式管理模式。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原中央发电局拆分为3个发电公司和1个输电公司,3个发电公司分别是国家电力公司(National Power)、电能公司(Powergen)和核电公司(Nuclear Electric),输电公司为国

家电网公司(National Grid Company),国家电力公司和电能公司于1992年实行私有化,成为股份公司。 2、英国电力体制改革过程 自1950年以来,英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即实行私有化以前,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后。其中,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电力库(POOL,即电力联营的集中交易)运行模式为特征,称为电力库时期;第二时期是以实施新电力交易协议(the New Electricity Trading Arrangement,以下简称“NETA”)为标志,以发电商与用户可签订双边合同为特征,称为NETA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以实施英国电力贸易和传输协议(BETTA)为标志,以全英国的电力系统归一家公司统一经营为特征,称为BETTA时期。 1990年电力工业私有化之前,英格兰和威尔士(E&W)的电力系统采用垂直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随着电力私有化的进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POOL电力市场应运而生。按照POOL的设计思想,所有的电力交易应该在POOL中进行。从1998年起,英国政府引入了电力零售市场,允许用户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从而在售电侧引入了竞争。POOL是一个日前市场,它的核心是一个被称为《联营和结算协议》(PSA)的法律文件。该文件由发电商和供电商共同签署,它为电力批发市场提供了市场交易规则,并且规定了发电机组所必需遵守的竞价规则。此外,该协议还规定了POOL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