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2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2

第二章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如前所述,达西定律是由达西(Darcy ,Henry 1856)通过饱和砂柱渗透试验得出,后由Richards (1931)将其扩伸至非饱和水流中,并规定导水率为土壤负压h 的函数,即()H h k q ∇= (2-2-1)式中:H ∇——为水势梯度;k (h )——为导水率,是土壤负压h 的函数; q ——为水流通量或流速。

Richards 方程垂向一维方程为)1)(( )(±∂∂-=∂∂-=zhk zH k q z θθ注意:H=h ±z ,垂直坐标向上为“+”;向下时为“–”。

由于k (h )受滞后影响较大,上式仅适用于单纯的吸湿或脱湿过程。

若将导水率作为容积含水率函数,即以k (θ)代替人k (h ),则可避免滞后作用的影响。

一般说来达西定律对饱和与非饱和水流均可适用,即水流通量与势能梯度成正比。

但在饱和土壤中,压力为正值,其总水头包括了由该点在地下水面以下深度来确定的静水压力(正值)和相对于基准面高度来确定的位置水头,总水头为压力水头和位置水头之和,水由总水头高处向低处流动。

在非饱和土壤中,基质势为负值,土水势在不考虑溶质势、温度势及气压势时,只包括重力势和基质势。

因此,总水头常以负压水头和位置水头之和来表示。

一维Richards 方程的几种形式:根据()()θθθD hk =∂∂(K=C ×D )得: x h k q x ∂∂-=)(θ x D q x ∂∂-=θθ)( y h k q y ∂∂-=)(θ yD q y ∂∂-=θθ)( )1)((±∂∂-=z h k q z θ )]()([θθθk zD q z ±∂∂-=第一节 直角坐标系中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一、基本方程的推导土壤水分运动一般遵循达西定律,且符合质量守恒的连续性原理。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可通过达西定律和连续方程进行推导。

如图2-2-1所示,从土壤中取出微分单元体abcdefgh ,其体积为z y x ∆∆∆,由于该立方体很小,在各个面上的每一点流速可以看成是相等的,设其流速为z y x v v v 、、,在t ~t+Δt 时段内,流入立方体的质量为(3个面流入):t y x v t z x v t z y v m z y x ∆∆∆+∆∆∆+∆∆∆=ρρρ入 (2-2-2)流出立方体的质量为(3个面流出):t z y x x v v m x x ∆∆∆⎪⎭⎫⎝⎛∆∂∂+=ρ出t y x z z v v t z x y y v v z zy y ∆∆∆⎪⎭⎫ ⎝⎛∆∂∂++∆∆∆⎪⎪⎭⎫ ⎝⎛∆∂∂++ρρ (2-2-3) 式中:ρ––––水的密度;z y x ∆∆∆,,––––分别表示微分体x 、y 、z 方向长度;x x v x ∆∂∂,y y v y ∆∂∂,z zvz ∆∂∂––––分别表示水流经微分体后,其流速在x 、y 、z 方向的变化值。

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1 非饱和土壤水流的达西定律
Darcy’s Law of Soil Water Flow in Unsaturated Zone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和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一样,水分从水势高 处向水势低处运动。一般认为,适用于饱和水流动的达西定律 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适用于非饱和土壤水分流动。 1931年,Richards最早将达西定律引入非饱和土壤水流动。非 饱和土壤水分流动的达西定律:
则 (x+x)面流速为
(vx
vx x
x);
y
vy vx
vz
Δx
Δz x
同理(y+y) 、(z+z) 面流速为:
(vy
vy y
y)
(vz
vz z
z)
z
mxin vxyzt
vy
mxout
(vx
vx x
x)yzt
mx (in
out)
vx x
xyzt
vx vz
Δx
Δz
x
同理:
y
my (in
out)
vy y
vx
kx ( )
H x
vy
k y
(
)
H y
vz
kz ( )

H z
将上式代入
t
vx x
vy y
vz z
t
x
k
x
(
)
H x
y
k
y
(
)
H y
z
k
z
(
)
H z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可简写为:
通量q h=-1h0c=0m,k=ks
k (h)

第二章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9...

第二章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9...

摘要随着近代数学、物理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学科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因此,如何将高、精、尖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到土壤物理学的实验研究当中已经成为该学科寻求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本论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与数据分析,对利用实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测定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参数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对自动测定系统和传统实验所得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参数测定方法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其次,在研究并总结了国内外确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各种方法的基础上,选用15bar压力膜仪对实验土样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土壤水力传导度和扩散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和计算机自动采集、处理数据的联合应用,分析了实验自动处理系统和传统手工实验所得结果的差别并提出了该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参数;实验室测定;实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传统实验方法I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odern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omputer, all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 have being developed quickly, so how to make use of the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soil physics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develop this subject.Based on referr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teratures, by many laboratory test and data analysis, the paper represented the cause of making use of the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o measure the soil hydrodynamic parameter and making a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st results. The main contests are:First, generalize and analy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teratur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oil hydrodynamic parameter, in a systematical way. Based on the generalization and analysis, the study contests are advanced. The second, generalize the determine methods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il water, and use 15 bar pressure-membrane apparatus to test.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facility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of the conductivity and diffuseness of the soil hydraulic power;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computer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ipulation,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problems between automatic process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nual experiments.Finally generalize the whole fruiting; propose the problems which need improving in future.Keywords: dynamic parameters of unsaturated soil water; laboratory test; automatic experiment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methodsI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和水土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 文 学 原 理(五土壤水)

水 文 学 原 理(五土壤水)
HHU
第五章
土壤水
本 章 内 容
1 2 3 4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风化的散碎外壳。是一种 由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集合而成的具有空隙或孔 隙的散粒体,属多孔介质。 “土壤水”则是指包含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地 球表面的土壤覆盖层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 全球蓄于土壤中的水量估计有16500km3 ,约为河 道蓄水量的8倍。 在水文循环中,土壤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和分配 水量的作用。 问题:水分是怎样被吸收到土壤中去的?进入土壤 中的水分是怎样储存、变化和运动的?
2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吸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称为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获得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从干燥土壤
开始,在土壤吸收水分的过程中测定;二是从饱和土壤开 始,在土壤脱水过程中测定。
实验表明,在脱水过程中测定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位于上
方,在吸水过程中测定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位于下方,两 条曲线首尾大体重叠,但中间差别明显,犹如一个绳套。
3 非饱和水流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V K ( )
V t
[ K ( ) ] [ K ( ) ] [ K ( ) ] t x x y y z z
只考虑垂向时:
[ K ( ) ] t z z
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 土壤中全部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吸湿量
在水汽达到饱和的空气中,干燥土壤的吸湿水达
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又

溶质运移及其基本微分方程

溶质运移及其基本微分方程
式中 : Se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生 成或消失的溶质质量。
S e S ei S ej
i 1 j 1
n
m
对于二维和三维的溶质运移问题,可将一
维方程扩展,但应注意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各向
异性。(横向弥散系数和纵向弥散系数不同)
三、土壤中溶质运移与水分运动的关系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是以水分运动为基础的。 溶质的对流和机械弥散均与水分运动有关,同时, 溶质势亦是水分运动的驱动力。
Ds ( ) D0

Ds 取决于土壤含
Ds ( ) D0 ae
b
水率θ和D0,与c 无关。a,α和 b 均为经验常数。
3. 溶质的机械弥散 c 由机械弥散引起的溶质通量: J h Dh (v)
z
Dh (v) v ,为渗透速度的线性函数。
式中:λ为与土壤质地、结构有关的经验常数。 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同时存在,机理不同,表 达式相似,但难于区分。因此,将二者综合 水动力弥散。
c J Dsh (v, ) qc z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z方向流入和流出单 元体的溶质通量之差为:
J x y z t z
单元体内溶质的质量变化率为:
( c) x y z t t
若忽略x、y两方向的溶质质量变化,则
( c) J t z
c s RTk w g
c
(cm)
式中: 为以mol表示的溶质浓度 (mol cm3 ) µ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数值上=分 子量;c为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 (g/cm3);R=8.31*106Pa· cm3/(mol· K)
当只考虑一维垂直流动时,土壤水分通量

非饱和土力学

非饱和土力学

根据Ja的定义可知,通过单位面积土的空气质
Va J a a a v a t Va为通过的空气体积;va为通过的空气体积流速。 上两式相等得
量流量可用下式表示
v a k a i ay
k a D* g a
ka称为空气在土中的渗透系数
9.2.2 水流动 -广义达西定律
饱和土的达西定律
参数的测定
f c ( u a ) tg stg
' 可由饱和土的常规CU试验测定。为了 c’和
测定 '' ,应取若干相同初始孔隙比的试样进 行常含水量剪切试验。 试验中施加不同周围压 σ3,并调整ua值,以保 持所有试样的(σ3- ua)值为某一选定 的常数。 在施加附加轴向压力时,仍应随时调整ua值, 始终保持(σ3- ua)值不变,同时测读孔隙水压 力uw,直至试样剪破。于是可得一套具有相 同(σ3- ua)值、不同s=ua-uw值的极限应力圆, 如下图。
毛细粘聚力
粒子间的结合力,是影响土的抗剪强度
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粘性土。 然而,随着饱和土中弯液面的消失,该 力也随之消失,所以由水的表面张力产 生的粘聚力有时也称为毛细粘聚力。 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在砂滩上堆 起的砂堆中挖隧道,当砂处于饱和和完 全干燥的状态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 适当湿的砂堆中才能容易完成。这是因 为水的表面张力即吸力产生的毛细粘聚 力在起作用。
u u a (u a uw )
Bishop (1959)的有效应力与强度
为了考虑ua 和uw 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特 性的影响,Bishop引进等效孔隙压力概 念,试图把适用于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 理直接引伸到非饱和土,即

u u a (u a u w ) u a s

2_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2_非饱和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可简写为: k ( )H t
假定土壤各向同性,则有: k x k y ( ) k z ( ) k ( )
H H H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h k h k h z
在一维垂向土壤水分运动中,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降雨、灌水入 渗或蒸发强度已知的边界上。 在降雨或灌水入渗时,(t)为负值,在蒸发时(t) 为正值。 在不透水边界和无蒸发入渗的边界, (t) =0,则

D( ) k ( ) z h k ( h) k ( h) z
H h z
H h H h H h 1 对上式求偏导,则有 z z y y x x h h h K h k ( h ) k ( h ) k ( h ) 故 t x x y y z z z
上式中
h h x x
h h y y
h h z z
代入上式有
h h h k ( )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z
q K ( m ) 或q K ( )
饱和土壤水分流动的达西定律:
q KsH
达西定律的推导
流体中由动量和连续方程可以推导出
渗流中与渗透率成反比 速度v由流量/孔隙度替换 忽略可压缩性 得
的处理
渗流边界上速度不为 达西定律有速度上限,速度太高时需要 考虑惯 性和湍流效应。而对于多孔介质,骨架会阻止 流体运动, 这一项的存在就不合理了。 去除 项得 对于稳态得达西定律

饱和-非饱和流体连续性方程

饱和-非饱和流体连续性方程

饱和-非饱和流体连续性方程讨论限于忽略孔隙气压力的影响,即认为P a =0(以大气压力为基准)。

应用该假定的前提:① 土体中的孔隙能够很好地与大气联通; ② 孔隙水的饱和度>=85%。

一.孔隙水压力的表达形式定义孔隙压力为:a a w w P P P χχ+=忽略孔隙气压力情况下:w w a a w w P P P P χχχ≅+=其中:w χ、a χ为类似于有效接触面积系数的参数;w P 、a P 为孔隙水压力、气压力。

二.连续性方程的推导由于孔隙水压力导致的无限小土体内水的体积改变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① 由于孔隙水压力改变导致有效应力改变部分所产生的土骨架体积改变量为ii ij d εδ;而其中水体积改变的部分为ii ij w d S εδ;② 孔隙水压力直接导致的水体积改变量:f w w K dP nS /;③ 孔隙水压力导致土颗粒体积改变量为s w w K dP n /)1(χ-,这部分改变量由水承担的部分是s w w w K dP n S /)1(χ-;④颗粒间有效接触应力变化引起的土骨架体积改变量为:)/(s w w ii s T K dP d K Kχε+-,这部分改变量由水承担的部分是)/(s w w ii sT wK dP d K K S χε+-;⑤ 饱和度改变引起的水体积的改变量:wndS 。

组合以上各项,并考虑Darcy 渗流部分得到水的连续性方程为:0))((,=+-+++w sw fw ii w i i S n P K n a Kn S a S q χε认为水可土估计充分接触,即1≅w χ,有:0,=+++w w ii w i i S n P MS a S q ε得证。

如果考虑源项以及温度的作用,即可写成FLAC3D 中的形式:()tT taq qS tS S n tP M v ii ww w∂∂+∂∂-+-=∂∂+∂∂βε,11。

渗流理论

渗流理论

的渗流稳定性,为尾矿库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5.2 渗流数值模拟方法 5.2.1计算理论简介采用土木工程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对石灰窑沟尾矿库进行渗流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时,基于如下渗流理论:①达西定律(线性渗流定律)假定尾矿库渗透水流在尾矿堆积体内流动时做低雷诺数的层流运动,此时渗透水的运动符合达西线性渗流定律,即水的流速在数值上与其水力坡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kJ v =式中:v —(平均)渗流速度(cm/s );k —介质的渗透系数(cm/s ); J —水力坡度(无量纲)。

在实际的地下水流中,水力坡度往往是各处不同的,此时达西定律的一般性表达式为:dsdHkv −= 式中:dsdH−—水力坡度(水力比降)。

②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在多孔的岩土介质中,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写成张量形式表示为:()()i w i v S nS x tρρ∂∂−+=∂∂ i =1,2,3式中:ρ—水的密度;i v —达西流速;n —岩土介质的孔隙率;S —汇源项。

在非饱和渗流中,非饱和渗流问题的连续性方程如下:()()()()S nS tv z v y v x w z y x +∂∂−=∂∂+∂∂+∂∂ρρρρ 式中:x v 、y v 、z v —非饱和渗流场中达西流速在x 、y 、z 三个方向上的分量;w S —饱和度,0≤w S ≤1,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饱和土体中水的流动常常用达西定律来表达,达西定律同样也适用于非饱和土体中水的流动,但是,在非饱和土体中渗透系数一般不能假定为常数,相反,渗透系数的变化很大,是非饱和土孔隙比和含水量或基质吸力的函数, 在非饱和渗流中达西定律的表达式为:()jr ij i x Hk k v ∂∂−=θ j i ,=1,2,3 此式即为广义达西定律。

式中:ij k —饱和渗透系数张量;r k —非饱和渗透系数相对于饱和渗透系数s k 的比值,是饱和度或压力水头的函数。

在非饱和区,0≤r k <1,在饱和区,r k =1; θ—岩土介质的体积含水量,w S n =θ;H —总水头,z h H +=,h 为压力水头,z 为位置水头。

河流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对压力水头及溶质运移的影响

河流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对压力水头及溶质运移的影响

河流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对压力水头及溶质运移的影响刘钢;高志鹏;屈吉鸿【摘要】地表河流入渗补给地下水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近些年,由于地表河流污染的加剧,污染的河流下渗,必然伴随着污染物对影响范围内的非饱和带土壤造成生态破坏.采用Hydrus软件构建二维饱和-非饱和数值模型,为各影响因子构造3种不同的情景模式,探讨河流影响下的包气带水分及溶质运移随各参数变化而改变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VG模型5个参数θr、θs、α、n 、Ks对压力水头和溶质运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土壤饱和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θs、α、n、Ks的影响较为显著,而θr的影响则比较小.%Groundwater recharged by the river on ground surfa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atural world.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river pollution,the infiltration of polluted river must be accompanied by pollutants transport to the unsaturated zone and caused damage to the ecology.In this study,a two-dimensional unsaturated-saturated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Hydrus softwa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water and solute transport with parameter variation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iver,and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were built for every influence factor.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five parameters of θr,θs,α,n,Ks in VG model have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pressure head and solute transport,and the five parameters have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saturation,the effect of θs,Ks,α,n is significant,and the effect of θr is relatively small.【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河流;包气带;水力参数;Hydrus;压力水头;溶质运移【作者】刘钢;高志鹏;屈吉鸿【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1.2+9;S152.7+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因素的激烈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河流沿岸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GeoStudio非饱和渗流关键问题探讨

GeoStudio非饱和渗流关键问题探讨
土水特性曲线对于研究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至关重要。根据土水 特性曲线可以确定非饱和土的强度和渗透系数,甚至可以确定地下水 面以上水分分布。因此,研究含水量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就 是研究非饱和土力学性质与基质吸力以及土水特性曲线的相互关系。
土水特性曲线的研究,起源于土壤学和土壤物理学。当时主要着重于 天然状态下表层土壤吸力的变化、土壤的持水特性及水分运动特征的 研究,基质吸力值一般小于100kPa。
⎢⎣1
φ1
O
φm
L
O L
φ1n φ2n
⎤ ⎥ ⎥
M
φmn
⎥ ⎥ ⎥⎦
⎧1⎫
{ }A
=
⎪⎪ ⎨ ⎪
A1 M
⎪⎪ ⎬ ⎪
⎧θ ⎨⎩θs
⎫ ⎬ ⎭
=
⎡θ1
⎢⎣
θs
θ2 θs
L
θm ⎤T θs ⎥⎦
⎩⎪ An ⎭⎪
一、非饱和土特性
4、利用约束优化模型求解土水特征曲线-2
Ri ( A) = 1 + ϕi A1 + L + ϕin An −θi
{ } θ = F (ϕ ) = C (ϕ )
θs
1
Ln[e + (ϕ / α )n ] m
C(ϕ ) = 1 − Ln(1 + ϕ / ϕr )
Ln(1 + 106 / ϕr )
公式中,体积含水量的取值范围为:θ ∈[0,θs ] ,基质吸力的取值范围
为:ϕ ∈[0,ϕmax ] ,ϕmax 为土体含水量 θ =0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基质吸力。由 此可见,公式适用于全吸力范围的任何土类。但公式形式较为复杂, 给实际应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θ /θs

二维非饱和土壤水流方程基于POD方法的有限元格式

二维非饱和土壤水流方程基于POD方法的有限元格式
第3卷 第 3 5 期
21 0 1年 6月








Vl . 5 No 3 O 3 . 1
1 n.2 1 u 0 1
0URNAL 0F EI I B J NG 儿AΒιβλιοθήκη 爪) NG UNI V
文 章 编 号 :6 309 (0 )30 4 —8 1 7 —2 1 2 1 0 ~120 1
u s t r t d s i wa e l w qu to n a u ae ol t r fo e a i n
D1Zh n a12 LUO e d n e hu ’ Zh n o g ,XI Zh n hu , W AN G we E e g i Ai n。

( . c o l fS in e ej gJa tn iest ,B in 0 0 4, hn ; 1 S ho ce c ,B in ioo g Unv ri o i y ej g 1 0 4 C ia i 2.n t ueo mo p ei h s s hn s a e fS i cs e ig 1 0 2 Chn ; Isi t f t At s h rcP yi ,C ieeAcd myo ce e,B in 0 0 9, ia c n j
t e t — i n i n l n a u a e i wa e lw q a i n. n e lwe i n in l n ih 8 C — h wo dme so a u s t r t d s l trf o o eu t o a d a n w o rd me s a d h g C U o a r t ES f rt e e u t n i e t b ih d a e F o h q a i s a l e .Th ro s i t sa n h r e s l t n h s a ES o S s ee rret ma e mo g t e t u o u i .t e u u l o F o u i ,a d t e r d c d F u i a e n POD a i a e p o e s l t n n h e u e ES s l t n b s d o o o o b ss r r v d.At1s ,i i s o y a n — a t t S h wn b u me i l x mp et a h OD l t n c n e p e ss i wae lw v i b y o u a i n la r a — r a a l h t eP c e t o s u i a x r s o l t rf o o a a l l ,c mp t t d i g e t a o o s l a e y u i g r d c d F n ee r rb t e OD p r x ma es l t n a d u u l ES s l t n y s v d b sn e u e ES a d t r o ewe n P h a p o i t u i n s a F o u i o o o i e o g mal s n u hs l ,wh c o sse t t h h o e ia e u t o t ef a i i t n fiin yo OD ih i c n it n h t et e r tc l s l .S sb l y a d e f e c f s wi r h e i c P m eh d i a ia e . t o v l t d S d

饱和和非饱和水流的达西公式饱和非...

饱和和非饱和水流的达西公式饱和非...

第一章1. 水文循环现象: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驱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的茎叶面,通过蒸发或散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在适当的条件下,大气圈中的水汽可以凝结成水滴,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当凝结的水滴大到能克服空气阻力时,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

我们把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也无明确的“终了”的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发生原因:内因:水在常温下能实现“三态”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3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风向、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湿度等;人类活动: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等;地理位置4.科学意义:1.形成各种地貌,塑造地球表面;2众多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地球上生命生生不息,能千秋万代延续下去;3.形成一切水文现象,调节气候;4提供巨大的水利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具有再生性。

第二章1.水量平衡原理:针对一定长度的时间段,针对某一空间尺度2全球水量平衡(陆地、海洋)3. 流域水量平衡4. 水土植被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第三章1. 流域山峰、山脊、鞍部的连接线称分水线流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2.水系流域中大大小小河道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网状结构称为水系3.坡地: 流域中除水系以外的部分称为坡地4 Strahler分级(1)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流为一级河流;(2)两条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级别比原来高一级(ω*ω= ω+1 );(3)两条不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的级别为两条河流中的较高(ω*n=n,n>ω);(4)整个河网中所有河流的级别的最大值取为整个河网的级别,也称流域级别。

5霍顿三大定律河数定律何长定律比降定律6.地形地貌与洪水关系第四章1降雨(水)基本要素降雨量(深):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雨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

非饱和水流基本方程2-方程及通量法

非饱和水流基本方程2-方程及通量法

第二章非饱和水流基本方程直角坐标非饱和水分基本方程柱坐标系非饱和水分基本方程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的定解条件 2.1.1基本方程推导z理论基础:)达西定律;)()(∂∂−=∂∂−=xhk x H k v x θθz h H nHk v +=∂∂−=;)(θUnsaturated Flow32.1直角坐标非饱和水分基本方程2.1.1基本方程推导z 取微分单元体,体积:Δx Δy Δzz设(x,y,z)流速为:v x ,v y ,v z ,z右面(x+Δx)流速为;;)( )(z z vv y y v v z z y y Δ∂∂+Δ∂∂+;)(x xv v x x Δ∂∂+Unsaturated Flow4tz y v x x ΔΔΔ=ρ方向流入质量t z y x zv y v x v zy x ΔΔΔΔ⎟⎟⎠⎞⎜⎜⎝⎛∂∂+∂∂+∂∂−=−ρout in outin m -m m m 流出质量流入质量t z y x x v v x xx ΔΔΔΔ∂∂+=)(ρ方向流出质量tz y x x vx x ΔΔΔΔ∂∂−=−ρ质量流出流入方向)(tz y x z vz t z y x y v y z yΔΔΔΔ∂∂−=−ΔΔΔΔ∂∂−=−ρρ质量流出流入方向质量流出流入方向)()(水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有t z y x tm ΔΔΔΔ∂∂=Δθρtz y x z v y v x v z y x ΔΔΔΔ⎟⎟⎠⎞⎜⎜⎝⎛∂∂+∂∂+∂∂−=ρout in m -m []H k tz H k z y H k y x H k x t ∇∇=∂∂⎥⎦⎤⎢⎣⎡∂∂∂∂+⎥⎦⎤⎢⎣⎡∂∂∂∂+⎥⎦⎤⎢⎣⎡∂∂∂∂=∂∂)()()()(θθθθθθ可简写为:代入上式得:z k z h x t yy ∂∂±⎥⎦⎤∂∂⎢⎣∂∂∂=∂)()θθ1。

以含水量为变量的垂向一维流基本方程)()()(向上为正z k h k ∂+⎟⎞⎜⎛∂∂=∂θθθzk z h k z y h k y x h k x t ∂∂±⎥⎦⎤⎢⎣⎡∂∂∂∂+⎥⎦⎤⎢⎣⎡∂∂∂∂+⎥⎦⎤⎢⎣⎡∂∂∂∂=∂∂)()()()(θθθθθz∂+⎟⎠称为扩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可简写为: k ( )H t
假定土壤各向同性,则有: k x k y ( ) k z ( ) k ( )
H H H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y )
vz (v z z ) z
设六面体土壤含水量为,则t内六面体内土壤水质量变 化量为:
m xyzt t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有
p
xyzt
m in - m out
v x v y v z x y z xyzt t
以基质势h为变量的基本方程,最突出的优点是适用于饱和-
非饱和问题的求解,也可用于分层土壤的水分运动的计算,但 非饱和土壤的导水率和容水度受滞后影响较大,计算中参数选 取不当会造成较大误差。
基本方程的不同形式
用含水量θ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h h h K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z
( z B2 ; (t ) 0) ( z B2 ; (t ) 0)
三类边界条件:相当于水流通量随边界上的变量 (含水率或压力)值而变化的情况
三类边界的一般形式为
f 1 2 f 3 z

f为变量
在土壤蒸发强度为表土含水率或表土负压的函数的情 况下,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式为:
饱和流 水势组成: 流动准则: ψg : ψp: ψm : K: ψ =ψg +ψp 高 总水头 低
非饱和流 ψ =ψg +ψm
高 土水势 低
相对参考平面之高度 至地下水面的高度 ψm = 0 ks,渗透系数=const. ks ≥k(θ) ψp= 0 ψm 取决于土壤的干湿程度 k(θ ) 为土壤含水率的函数 θ ↗⇒k(θ ) ↗
q k ( )H

q k ( h) H q k ( ) H
在非饱和土壤中,导水率是负压或含水率的函数,随着含 水率降低而减小。
K(θ) \K(h)多种近似
K(h) K(θ)
c h
k ( h) k s e
k ( ) k s e
c s
k ( h) a h a k ( h) n h b
以含水量θ为变量的基本方程常用于求解均质土层或非饱和流
问题,但不适宜层状土壤或求解饱和-非饱和问题。
这里达西定律其实就是流体的动量定理的转变,当不考 虑温度变化时与连续方程耦合。若要考虑能量方程,就 得给出温度条件,再和温度耦合。
4.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定解条件
初始条件(t=0)
以垂向一维流动为例:
h
用基质势h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h h h k (h) 剖面二维: ch k (h) k (h) t x x z z z
垂向一维:
ch h h k (h) k ( h) t z z z
( z,0) i ( z );
h( z,0) hi ( z )
边界条件
一类边界(变量已知边界):
( z 0 , t ) 0 (t );
h( z 0 , t ) h0 (t )
在一维垂向土壤水分运动中,一类边界的情况发生在: 地表形成积水时; h( z0 , t ) h0 (t ) 地表含水率达到饱和含水率; ( z0 , t ) s (t ) 当强烈蒸发时,表土达到风干土含水率。 ( z0 , t ) r (t )
van Genuchten-Mualem :
n
k ( ) k s m r k ( ) k s s r

n
Brooks and Corey (BC) :
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测定
非饱和达西实验

△x 多孔板

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可由达西 定律求得。

h D k
则有
k ( ) D( ) D( ) D( ) t x x y y z z z
D(θ)为土壤水的扩散率,
D k k h c
2
1
H2
H1
平水 装置
k ( h)

q q qX H H H X
在不同的平均负压(吸力)值下,通量与负压梯度成正比,两者
呈直线关系,但其斜率(即水力传导度)随平均负压而变。Biblioteka 通量qk ( h)
h=0 ,k =ks
-1 0c h=
m
h
0c 3 =-
m
0c 5 h=
m
h
负压梯度△h/△x
2.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非饱和/饱和水力传导度
容水度
土壤水分扩散度
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及其测定
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概念及特征

是反映土壤水分在水势梯度作用下流动的性能。一般在饱 和土壤中导水率称为渗透系数,为常量。 定义: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单位断面面积上流过的水流通 量。
q k (h)H

h h c ( h) t h t t
则有
h h h h k (h) ch k (h) k (h) k (h) t x x y y z z z c h c(h)表示比水容量(也称容水度)
非饱和土壤水流的基本方程
§1 非饱和土壤水流的达西定律
§2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3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4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的定解条件
1.非饱和土壤水流的达西定律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和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一样,水分从水势高 处向水势低处运动。一般认为,适用于饱和水流动的达西定律 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适用于非饱和土壤水分流动。 1931年,Richards最早将达西定律引入非饱和土壤水流动。非 饱和土壤水分流动的达西定律:
上式中
h h x x
h h y y
h h z z
代入上式有
h h h k ( ) k ( ) k ( ) k ( ) t x x y y z z z
容水度(或比水容量)
单位基膜势(负压值)变化所引起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一 般称为容水度或比水容量(C),可以下式表示:
d Ch dh
表示在单位压力水头降低时自单位体积土壤中所释放
出来的水的体积,它与饱和土壤的给水度相似。
用测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来测定
土壤水分扩散度D
土壤水分扩散度为单位含水率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 土壤水流量,其值为土壤含水率的函数,即
直角坐标非饱和水分基本方程
基本方程推导
取微分单元体,体积: xyz 设沿x、y和z方向流速分别为: vx,vy,vz, 则 (x+x)面流速为
z vy vx vz x Δx y Δz
v x (v x x); x
同理(y+y) 、(z+z) 面流速为: (v y
v y y

v x v y v z t x y z
根据达西定律有:
H H H v y k y ( ) v x k x ( ) v z k z ( ) y x z v y v z v x 将上式代入 t x y z H H H k x ( ) k y ( ) k z ( ) t x x y y z z
h k h k h z
在一维垂向土壤水分运动中,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降雨、灌水入 渗或蒸发强度已知的边界上。 在降雨或灌水入渗时,(t)为负值,在蒸发时(t) 为正值。 在不透水边界和无蒸发入渗的边界, (t) =0,则

D( ) k ( ) z h k ( h) k ( h) z
土壤水分扩散度与土壤的关 系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表示
D ae
b
扩散率D
土壤体积含水量θ
h k D k C
3.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理论基础: q k (h)H 达西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水流连续原理)
直角坐标非饱和水分基本方程
H h z
H h H h H h 1 对上式求偏导,则有 z z y y x x h h h K h k ( h ) k ( h ) k ( h ) 故 t x x y y z z z
基本方程的不同形式
H H H k ( ) k ( ) k ( ) t x x y z y z
用基质势h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对于非饱和土壤水,总水头H由负压水头h和重力水头z组成:
D( ) k ( ) a b z h k (h) k (h) a (h) b z
Comsol上的算例
Richard’s模型方程及van Genuchten型土壤
Richard’s模型方程及van Genuchten型土壤
用含水量θ为变量的基本方程
剖面二维: 垂向一维:
k ( ) D( ) D( ) t x x z z z
k ( ) D( ) t z z z
q q qX k ( h) H H H X
计算的k是平均的k 试样中各点的是不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