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2.6.1.4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2.6.1.4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课件新人教版

和乡村的推 增,地价上

的生活环境 第三产业的

涨,交通拥挤
发展
图 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 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 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 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 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 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题型突破]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见材料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见图 第三步:正确解答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1
谢谢欣赏!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二 部
专题突破篇

专题六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第一讲
人口、城市与交通核心考点四Biblioteka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人文”题组命题4大着眼点之(一)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人文”题组命题4大着眼点之(一)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产业
解析:第 1 题,京津冀地区 2005~2014 年人口—经济增长弹 性变化较大,有升有降,波动变化,A 错误;人口—经济增长 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 济增长率的比值,不能由该比值的变化判断人口的变化,B、 D 错误;2000~2014 年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从而 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 正确。第 2 题,从京津冀地 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中可以看出, 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促进地区产业错位发展, 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B 正确;北京、天津经济增速都高,且 人口增速都高,不能将北京人口向天津转移,否则会造成天 津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上升、人口压力加大,A 错误;唐山经 济增速高,但人口增速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不高, C 错误;石家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科技, 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会造成环境污 染,D 错误。 答案:1.C 2.B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这一社会热点的考查,多以统计图、 表格等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 人地协调观。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明确 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然后综合分析影响人 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最后落脚到人地协调 观这一学科素养上来。
[知能全通]
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 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的 常考点之一。高考一般以统计图表或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 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复习时,考生 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图文材料体现的人口问题及其产生 的影响,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措施,落脚到人地协调观 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从综合思维角度理解城市化进程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人口迁回市区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1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读以发达国家为例2城市化进程判断的两个易误点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

【高考二轮】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二轮】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含答案)

专题6 人口、城市、交通一、单选题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A.向西发展 B.向北发展C.向南发展 D.向东发展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②推进城市化进程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 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式不容乐观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 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4.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A.年龄结构 B.生育观念C.人口政策 D.社会福利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峻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难2.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2019·安徽马鞍山质检]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19-2019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更状况,完成3~5题。

城市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甲苏州2019-2019年年均增减量(万人)-20.5817.3 9.05 62.818.2135.42019-2019年年均增减量(万人) 44.3916.457.822.746.3 33.对表格中各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A.重庆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长沙人口数量先减后增C.上海人口数量先增后减D.苏州人口数量增速减慢4.上海和武汉城市人口增量变更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B.产业升级和转移C.城市居住用地惊慌D.城市环境质量变差5.依据图表中所呈现出的规律,甲城市最有可能是()A.杭州B.株洲C.拉萨D.雄安新区[2019·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我国不同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①为水运B.②为铁路C.③为马路D.④为航空7.高铁开通之后,对下列地区间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A.长沙—株洲的汽车班次B.北京—广州的飞机班次C.郑州—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D.长沙—广州的飞机航班[2019·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相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9.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缘由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爱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2019·河南洛阳二模]下载一个APP,缴纳肯定数额的押金,就能以每小时0.5到1元的价格,解锁一辆自行车随意骑行。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2.6.1.2人口流动及其影响课件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2.6.1.2人口流动及其影响课件

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 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 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归纳]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步:正确解答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 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 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
不利 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答案] B
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第一,要明确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可将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环境的 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决定性因 素。
第三,借助下图对引起人口迁移现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主导因素。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第一讲 人口、城市及交通课件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第一讲 人口、城市及交通课件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1%, 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 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 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 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答案] B
(2016·天津卷)读图,回答 5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的, 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变小,说明该省人口增长率呈总体下降趋 势。另外,在图示时间段内,该省 1990~2000 年人口增长最多, 且 1990 年人口基数最小,因此 1990~2000 年人口增长率最大。
[解析] 外来人口一般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 会使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人口平均年龄下降,则 D 正确、 C 错误。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据此可 以判断在 2005~2016 年期间,上海市外来人口少于户籍人口, 则 A 错误;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则 B 错误。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 对应的男性人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 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法医学鉴别胎儿 性别。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模拟角度练] 角度一 利用坐标图分析人口问题 (2018·湖 北 华中师 大一 附中 期中 ) 一个 城市 的总人 口包 括常 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 2005~2016 年总人 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 1~3 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和交通热点难点(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和交通热点难点(含答案)

专题06 人口、城市和交通中位年龄,又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30年、2050年(含预测),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9岁、46岁、56岁,而印度分别只有27岁、32岁、40岁,美国则分别为38岁、40岁、44岁。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截止到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 )A.美国老年人口比中国多 B.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高C.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最低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B.经济萎缩,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C.改革开放的深入导致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多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3.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将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形成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其中,五年前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拟将不再保留,而是新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引起关注的是,37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拿掉计划生育这个名词。

该方案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B.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C.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D.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产业影响小,C错。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内地转移,D错。

第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到203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与印度相当,D不能。

出生率增加,可以降低中国中位年龄的增长速度,A能。

出生率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缓解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压力,B能。

缓解中国老龄化的压力,C能。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

专题跟踪训练(十) 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一、选择题(2018·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出生率较高 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 D.迁出率较低[解析] 根据图例及曲线形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人口、儿童人口比重都增加,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

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 C对。

2000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64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2018·“超级全能生”高考全国卷26省3月联考)北京市近些年来地铁线的建设和运营,对站点附近的楼盘均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楼盘均价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主要原因是( )A.距地铁站较近,土地租金高B.交通便捷,环境相对安静C.货流中转集聚,仓储用地多D.人流密集,购房需求高[解析]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本题材料主要考虑交通通达度,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位置,不仅交通便捷,而且因为距站点有一定距离,环境相对安静,据此选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文地理1人口城市与交通(3课时)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文地理1人口城市与交通(3课时)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核心考点
热点命题 交通线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如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1)~(3)题。
(1)该段国道能够( ) ① 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 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 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核心考点
(2)图示区域内,( )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
以( )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经典考题
(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考题
(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 因。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 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课堂小结
一、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方法 (1)客运 (2)货运 二、交通线区位分析方法 (1)宏观 (2)微观 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因素
对农业 的影响
对工业 的影响 对城市 的影响 对商业 的影响
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 园艺业等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 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1020190219382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1020190219382

专题跟踪训练(十) 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一、选择题(2018·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出生率较高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D.迁出率较低[解析] 根据图例及曲线形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人口、儿童人口比重都增加,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

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C对。

2000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 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64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2018·“超级全能生”高考全国卷26省3月联考)北京市近些年来地铁线的建设和运营,对站点附近的楼盘均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楼盘均价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主要原因是( )A.距地铁站较近,土地租金高B.交通便捷,环境相对安静C.货流中转集聚,仓储用地多D.人流密集,购房需求高[解析]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本题材料主要考虑交通通达度,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位置,不仅交通便捷,而且因为距站点有一定距离,环境相对安静,据此选B。

(参考)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与交通

(参考)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与交通

(参考)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人口城市与交通【考向解读】1.人口问题和几种人口统计图表。

2.城市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的应用。

3.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

5.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6.运用城市平面图,评价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7.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8.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如铁路、管道等沿线的地理特征分析。

9.要结合问题,学会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对交通线连接的区域进行分析。

【命题热点突破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迁移(1)人口增长(时间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婚育观念等)。

(2)人口增长的“三率”(关系、特点及变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区分方法)→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家的差异)→解决措施。

(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特点(数量变化、方向变化)→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4)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评价(有利影响、不利影响)2.易错提醒(1)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2)一个地区人口总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3)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1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专题跟踪训练1

专题跟踪训练(十) 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一、选择题(2019·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出生率较高 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 D.迁出率较低[解析] 根据图例及曲线形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人口、儿童人口比重都增加,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

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 C对。

2000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64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2018·“超级全能生”高考全国卷26省3月联考)北京市近些年来地铁线的建设和运营,对站点附近的楼盘均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楼盘均价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主要原因是( )A.距地铁站较近,土地租金高B.交通便捷,环境相对安静C.货流中转集聚,仓储用地多D.人流密集,购房需求高[解析]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本题材料主要考虑交通通达度,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位置,不仅交通便捷,而且因为距站点有一定距离,环境相对安静,据此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训练(十) 第一讲人口、城市及交通一、选择题(2018·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出生率较高 B.死亡率较低C.迁入率较高 D.迁出率较低[解析] 根据图例及曲线形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人口、儿童人口比重都增加,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

1964年至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 C对。

2000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A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B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错。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增加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 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对。

1964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C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错。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2018·“超级全能生”高考全国卷26省3月联考)北京市近些年来地铁线的建设和运营,对站点附近的楼盘均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楼盘均价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主要原因是( )A.距地铁站较近,土地租金高B.交通便捷,环境相对安静C.货流中转集聚,仓储用地多D.人流密集,购房需求高[解析] 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本题材料主要考虑交通通达度,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 m的位置,不仅交通便捷,而且因为距站点有一定距离,环境相对安静,据此选B。

[答案] B4.图2中轨道交通对站点周围楼盘均价变化影响最大的类型是( )A.公共中心区型B.交通枢纽型C.居住区型D.城市郊区型[解析] 轨道交通会使得周边地价发生变化,对站点周围楼盘均价会产生影响,其中,公共中心区型用地受影响最大,选A。

[答案] A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经济河流”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

下图为2012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

读图完成5~6题。

5.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A.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B.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D.所在地区水质清洁[解析] 在“流域型城市”概念中,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以初级农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劳动力流向下游城市;大量开采和加工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6.图上各城市中( )A.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B.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C.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D.大连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解析] 在流域型城市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不能依据城市间的距离和“流域范围”来判断,而是要依据城市间人、财、物的流动程度来判断;沈阳“流域范围”不是以河流划分的,所以并非位于河流下游;大连虽然距各“流域范围”内地主要城市较远,但其扼守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在城市流域中处于重要位置,与其他城市联系十分密切。

故D正确。

[答案] D(2018·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7~8题。

7.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解析]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对。

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B、C、D错。

[答案] A8.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解析]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对。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A、B错。

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D错。

[答案] C(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可达性是指借助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位置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2001年和2013年我国机场可达性分布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9~10题。

9.2001~2013年间我国机场可达性变化特征是( )A.东部和西部机场可达性差距不断扩大B.东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高于西南C.西北和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D.中部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高于西南[解析] 本题中的机场可达性,数值越大,可达性越好。

对比两图可知,西北、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C正确,B、D错误。

随着西部机场可达性的提高,东部和西部机场可达性差距不断缩小,A错。

[答案] C10.导致我国机场可达性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B.西部大开发的推进C.东部经济结构调整D.中部承接产业转移[解析] 对比两图可知,西北、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这是因为2000年国务院组成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同年3月,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运作。

[答案] B二、综合题11.(2018·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郗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的之比为城市首位度)。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

城市群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首位度 2.0 3.7三次产业结构比10.3∶53.4∶36.3 3.1∶47.4∶49.5城镇化率(%) 52.1 72.2外贸依存度(%) 9.4 78.8人均收入(万元) 4.52 8.19(1)(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

(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

(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10.3%和53.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为3.1%和47.4%,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49.5%,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6.3%,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均收入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外贸依存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3)本题主要考查首位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

可以从政治、工业基础、交通、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长江的水运与陆地的铁路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加剧城市内涝;城市水体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性质,减少了水体下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产生地面沉降。

[答案] (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首位(或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污染水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加剧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12.(2018·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5月冲刺模拟)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1)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