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一章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宇宙观 形状各异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 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和 整个宇宙。 他认为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 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并用 旋涡理论解释天体演化及世界的产生。他认 为旋涡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这种涡 漩运动称之为必然性,认为‚没有什么东西 是偶然生成的,万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 成‛。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原子论
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割‛之意。原
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其根本属性就是绝对 充实,没有空隙。原子在质上只有形状,大小, 位置,排列次序的不同。 ‚虚空‛,是空洞的无限空间,其特点是松散, 但虚空和原子同样实在。虚空是原子的运动场所, 原子由于内部没有空隙而没有内部运动,但可以 在外部的虚空中运动。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必然 产生碰撞,导致原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 面。 内容 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性质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同自然科学的萌 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 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80-B.C.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
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 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千差万别的根本 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结构论是天才的构想。毕 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 开始,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 图。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铁马秋风塞外 杏花春雨江南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地表裸露成为巨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 万平方公里 的黄土 高原终于形成。 高原终于形成。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还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公元前500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种 公元前 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子说” 子说”,认为世界万物可以分割成无限小 的种子。 的种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他 提出一个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食物为什么能够变成人的 血肉?表面上看, 血肉?表面上看,食物与人的血肉没有任 何相同之处, 何相同之处,但这些大学被我们吃了以后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这些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神经和骨骼等我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毛怎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只是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这些很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同 类体” 类体”。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编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祖本看法改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直耳组成部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周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寐切的联果。

古代朴素辩证去自然观,17世纪t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支思和思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料dL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tE的前捶。

20世纪从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料4L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果续自然观和生森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路观的车宫与发展。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本章结合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义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①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人类进人权隶制社会后,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员初形态出现,形成了巴比伦、古埃及、印度和中国的科学文明。

随着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科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了奴隶制时代的发展高燎。

在古希腊文中原来只有知识“s?吁?npq”、技艺。

?*X”q”等词,后来,”e?。

,qPq,,才获得科学的涵义。

后人所说的“科学”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scle此a”或“sc此”。

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的自然科学,大体上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航海、医学等方面。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三)、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从机械自然观到辨证自然观的转变 由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由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8世纪中叶到 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到 世纪中叶) I)、1755年和1796年 I)、1755年和1796年, 年和17星云假设,使 太阳一类天体和太阳 系的形亦有了一个辩 证运动的过程。 证运动的过程。“天” 在变了。 在变了。
将细胞学说推广到动物界,并 将细胞学说推广到动物界, 给出一般的细胞学说的是德国 (T.Schwann, 动物学家施旺 (T.Schwann, 1810~1881年 1839年 1810~1881年)。1839年,施 旺在《 旺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 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书 中,把斯莱登的学说扩大到动 物界, 物界,形成了整个生物界的细 胞学说。 胞学说。由此细胞学说正式创 立。
IV)、1838、1839年 施莱登.施旺提出了植物、 IV)、1838、1839年,施莱登.施旺提出了植物、 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学说, 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学说,打破了植物与动物之 间的僵化认识 1838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斯 莱登(M Schleiden, (M. 莱登(M.Schleiden, 1804~1881年 发表《 1804~1881年)发表《植物 发生论》一文, 发生论》一文,提出细胞 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 位,植物体所有器官组织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 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细胞 形成的过程。 形成的过程。
II)、1824-1828年 II)、1824-1828年,维勒从无机物氰酸胺转化 为有机物尿素的实验, 为有机物尿素的实验,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 之间不能互相转化的旧观念。 之间不能互相转化的旧观念。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苏联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925年出版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2)日本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武谷三男创立的三阶段论 科学探索: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 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与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1)自然辩证法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 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一个一
呼百应的领袖,一个无比勇敢的战士,
一个无私奉献的良师,一个坦诚真挚的 朋友,一个性格豪放的伙伴,一个多才 多艺的天才……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2)为什么要创立自然辩证法 ▲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 自然观,批判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歪曲,全面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3)恩格斯的重要贡献 ▲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建立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 相结合.
2013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霞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三、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含义、对象、内容、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 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
1、什么是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学成果进行价值评价。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5.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10篇和札记169篇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一篇论文,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

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

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自然辩证法。

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自然辩证法第1章

自然辩证法第1章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围绕三个问题对自然作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 1、万物的本原 “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 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古代自然哲学家试图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揭示产生 事物的起源和演化,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 想。 3、“自然”的涵义 古代自然哲学家认识到世界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 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 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 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 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 (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思韦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 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 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 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 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 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 成为历史的必然。
谢 谢!
Back Next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牛顿的决定性原理:物理系统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 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 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 定。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决 定论描述日臻完善。科学家采用牛顿的方法研究了 多质点体系刚体,进一步发展了牛顿力学;使力学 成了第一个真正数学化的科学。二是在实践上引力 论获得了一系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 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 至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把这种机械决定论推向了 顶峰。 霍尔巴赫:宇宙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 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哲学 普遍
具体应用 升华、抽象
自然辩证法 一般
理论指导 概括、总结
自然科学 特殊
(四)从发生的作用上看,自然辩证法是连结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自然科学的中介和桥梁。
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这一方面来理解的。 对自然科学的实证知识和材料,首先作出总结、概括的是自然辩证法。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宇宙的本原。 即使是到了近代,思辨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也很大。
如牛顿,解决不了“行星运行的切线力”问题时,提出了“上 帝的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自身不动的第一推 动者”。
第三,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科学 从其中分化出来,它认为能够包括自然科学,并且能代替自 然科学。
客体而自己成为主体?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构成的整体系统
展开来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部分: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
这一定义内在地包含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主 线、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核心: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硬核,或理论内核)
自然辩证法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体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加油!加油 !
为什么要 加油?因为人 是机器。
1—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 性。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 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 对象,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 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 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自然观念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主要内容: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一、 自然及自然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足
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 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 低于希腊古代。 —— 恩格斯
※ 机械性
笛卡尔认为,动物虽然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能干,但这一事实 “并 不能证明动物具有心灵… … 这不过是大自然根据动物器官的排列在其中 发生作用而已。就象一架完全由齿轮和发条组成的钟表,能够比我们的 大脑更准确地显示和测量时间一样” 。
书馆馆成。据说晚年由于患眼病,导致双 目失明,他无法忍受不能读书的苦楚,竟 然绝食而死,时已年逾八旬。
夏至,中午太阳位于塞伊尼城的头顶,同一时间,阳光却在亚历山大 城形成7.5°的影子。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论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  科学技术方法论概论

三、研究对象:从三个层级的研究方法看

哲学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最高层次的方法,它不仅对认识 自然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社会和思维领域也是 适用的。例如:矛盾分析法、辩证否定法、质量互变法,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这些方法则是由哲学来研究的。

最低层次是各门科学技术的特殊研究方法。它只能由具体 的学科、专业来确定,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二、以实验和分析方法为主的近代自然科学时期(16世纪—19世 纪末)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方法: 1、以仪器观察和观测为主导(意大利伽利略1609望远镜)同 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产生, 为科学观察和观测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2、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达 ·芬奇非常重视实验方法,他认为,一切科学都必 须遵循实验的方法, 根据实验结果,才能决定人们对自然 界的认识。 伽利略也非常重视实验方法,被人们称之为用实验方 法打开近代自然科学大门的大师。
“科学技术方法论”定义:就是指人们有计划、有 目的地认识自然、探索未知、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式 的理论体系。
二、科技方法论内容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 建立假说和理论的方法等; 技术方法。

第二节 科技方法论历史

3、逻辑推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 ①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公元前320年)
②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勾股定理
(公元前580-前500年)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

武汉理工大学 自然辩证法 讲义(第一章)

武汉理工大学 自然辩证法 讲义(第一章)

武汉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凤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相互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凤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朴素自然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全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界处于永恒产生和消灭中;人和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道论五行说元气说太极说。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永恒性、无限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

天人合一的关系。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说。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褒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些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但不能从细节上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自然辩证法_1

自然辩证法_1

从无机物小分子演变为有机物小分子。 从有机物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大分子
从生物大分子演变为原始生命体
2、生物的进化: 从非细胞形态到(原始)细胞形态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一、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现象 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系统进化的模式和
导致系统发生巨涨落时,由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
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把握这样的机会,就会
导致各子系统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通过不断的竟争和合作,使各要素失去自身运动 的独立性,步调协调、融合起来,
此时系统会失去旧的结构、产生新的结构, 实现从独立的、无约束的、分散的、不相干的无 序到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形成整体的、相 干的有序的转变。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正是通过系 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的相干、同步、关联、合 作等效应,使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的。协同实质上
化学领域:原子论、人工合成尿素、元素周期表
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把自然界 看成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物质系统整体。
第三节 自然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构造原则: 第一,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主观服从客观。
第二,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逻辑服从历史。
阿拉克西米尼:世界的本原是气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本原是火 德谟克利特:“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中国古代五行说: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金、 木、水、火、土。
2、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特点:
有着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有不少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3、古代自然哲学的时代局限性
直观性 思辩性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哲学(公元5-15世纪)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1)相关性与独立性 (2)互补性与主导性 (3)自稳性与变异性
2、技术的结构类型 指技术内部多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形态 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方式。 (1)古代的单相的技术结构模式--经验型技 术结构。 (2)近代双相的技术结构模式--经验型技术 实体型技术结构。 (3)三相式技术结构模式--经验型、实体型 和知识型技术结构。
(4)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发展变化)(日本技术论专家星野芳郞) 近代以来三次技术体系更替:
技 术 发 展 Ⅰ



时间
Ⅰ:旧技术体系遗留的技术(传统技术) Ⅱ:主导技术群(当代技术) Ⅲ:未来技术体系的萌芽性技术(新兴技术)
(二)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1、技术的构成要素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主要指经验、技能等主观的技术要素(能力、、技巧、诀巧)。 (2)实物形态的技术要素 工具、机器等。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 经验知识: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规范化的描述和记载 理论知识: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机制和规律性的阐述。
问题的共同性 科学交往发展 知识专门化 形成科学共同体
(1)有形的组织 (2)无形的范式
2、范式
范式:指对人们的科学认识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理论框 架和模式。具体包括:共同信念、共同传统以及它所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解释问题的基本范例。
3、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1)普遍主义--对象的客观性和标准的客观性。
3、技术的特征
服从自然规律 自然要素的组合 自然属性 (1)自然属性与 社会需要的约束 社会属性的统一 社会属性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传统等因素的 (约束条件) 约束 (2)主体性与客 主体能力:经验、技能、知识。 体性的统一 客体条件:工具、设备、材料等有形物。 (构成要素) (3)物质性与精 技术的应用既改变身外的自然,也改变人自身的自然 神性的统一 改变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体系。 (功能效果)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_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_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开普勒行星三 定律(打破天 体正圆、匀速 运动的信条)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伽利略运动学(从思辨式的 质的研究到数学化的量的 研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
牛顿完成第一次自然 科学的大综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自然观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 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 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 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 了……这本体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别的东西是 从本体产生出来的,本体则是长存的。至于本体有多少,属 于哪一种,他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利 士就把水看成本原。”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二、人工自然观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 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 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

“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
根据人工自然中人为因素的多少,可将 人工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 人工自然I 1、人类可以设想、推论到的自然 2、人类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 3、人类仅以身体涉及的自然
马克思说:“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 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 像波斯、美索不达比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美索不达比 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 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 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 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四然、辩什证么法是自自然然辩辩证证法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一)自然辩证法的来历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是研究自然界的联系,运动直至转化 为生产力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特点 以自然界为根本的研究对象; 以自然和人的矛盾运动为主线; 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归宿。
自(然二辩)证自法然自辩然证法辩的证内法容自然辩证法自然
自二然、辩科证学法与自技然术辩的证基法本特自征然辩证法自然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 2)从活动过程看 3)从形态上看 4)从评价标准看 5)从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上看 6)从性质上看 7)从工作主体看 8)从意义上看
自(然三辩)证科法学自与技然术辩的证相法互自关然系辩证法自然
2、科学的含义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 识体系。 2)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 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3)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一项 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自然二、辩科证学法与自技然术辩的证基法本自特征然辩证法自然
(二)什么是技术 1、“技术”的来源 古代西方:意为技艺、手艺、本领。 中国古代:泛指“百工”。
自然3辩、如证何法看自待然博辩与证专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注重人的培养。 专家首先是人,不是工具。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3、如何看待博与专
提倡的人才模式:
T型人才
自一然、辩作证为法出自发然点辩和归证宿法点自的然自辩然证法自然
(三)作为归宿点的自然 人工自然——“第二自然”。
1.第二自然的内容 1)作为生活资料的物质产品。 2)构成生产力的生产资料。 3)表现为物化形态的科学技术。
自(然三辩)证作法为自归然宿辩点证的法自然自然辩证法自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一,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低层系统是高层系统的组成部分, 高层系统以低层系统为存在基础。 层次结构中的构成性关系是物质系统间的纵向 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往往要求对物质系统区分出 多级结构、多级功能和多级环境,进行多层次的分 析和综合。 第二,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 只有通过相干性关系,低层系统才能结合起来构成 高层系统。 层次结构中的相干性关系是物质系统间的横向 关系。由于这种横向关系的存在,才导致了纵向层 次间质的差异。
二、自然界运动形式的统一性 第一,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的。自然界比较复杂和高级的运动形式是由比较简 单和低级的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而且前者包含着后 者;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是,高级运动的形式不能 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因此不能只依靠比较低级运动 形式的规律性的知识来解释比较高级运动形式的现象。 第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 相转化。恩格斯曾说:“在每一情况的特定条件下, 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能够而且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地转 变为其它作者运动形式”。恩格斯的这段话有两层意 思:其一,指出了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 相互转化;其二,指出了运动形式转化的两种类型, 即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⒈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出现了新的 性质、功能和规律。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为加和性关系和 非加和性关系,正是系非加和性关系,使系统的整体特性不 能归结为它的组成部分的特性,也不是它的组成部分的简单 相加。 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系统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交换。自然界所有的物质系统都与环境进行着程度不同的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系统都 是开放系统。 ⒊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而不断变化着。由 于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与环境进行 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因此,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系 统也具有动态性,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⒉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既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又克服了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二,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为 认识论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坚实基础。 第三,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 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物质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根本特性外,还具有 其他属性。自然界物质实体的各种属性相互联系,表 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物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在非生命界,人类目前认识到的最简单的物质形 态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电 子又构成了原子。原子又组成了分子,分子又组成了 多种宏观物体,多种物质又组成了地球、恒星、恒星 集团、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等。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物质不仅以实物形式 存在,而且以场的形式存在。
⒋宇观物理运动 这是以星团、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等宇观物质 系统的变化过程。包括括星系、总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收缩和膨胀、吸引和排斥等多种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 星团、星系、星系团、总星系以及遍布于宇宙空间的射 线和引力场。 可用广义相对论,宇宙电动力学、星系 力学进行描述。 ⒌生命运动 生命运动是以蛋白质—核酸大分子体系为基本单 位的变化过程,表现为生命体组成的不断自我更新、自 我复制、自我调控的过程。在生命运动过程中,一方面 是生命通过同化和异化作用而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 量的新陈代谢活动,另一方面是生命体在世代延续中, 在生存环境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逐渐进化着。
第三节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是指由若干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 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而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 构关系。 一、自然界的基本层次 ⒈非生命界的基本层次 总星系 星系 恒星 行星 地球上的宏观物体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基本粒子
⒉生命界的基本层次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总之,自然界任何一个物质系统,都是上有更高 层次的物质系统,下有更深层次的物质系统,高层次 是由低层次组成的,低层次是高层次的基础。而且在 每一层次中又有一些亚层次。因此,物质世界是一个 多样的、多层次的、无限的物质世界。
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 本观点。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第二章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第三章 人与自然界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第二节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第三节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第四节 自然界的运动形式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一、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⒈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个客观 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 个物质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 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第二,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的, 但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⒉化学运动 化学运动是分子—原子层次的物质客体的变化过程,包 括化合、分解、氧化、还原等多种具体形式。其物质承担者 是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自由基等。 化学运动受到电 子运动的量子力学规律的制约,但它是以分子—原子体系为 独立承担者的存在方式,有其固有的特殊规律。 ⒊宏观物理运动 宏观物理运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的物 理变化过程。包括空间位移的机械运动和热、光、声、电、 磁的宏观运动以及物态的变化。其物质承担者是地球上的物 体、卫星、行星、恒星以及相应的场。 遵循经典物理学规律。
第二节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一、系统及其基本要点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 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相应功能的有机整体。其基本 要点是: 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 第二,要素之间特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 式使系统形成一定的结构。 第三,系统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 整体。因此,结构与功能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 其一,结构决定功能。 其二,结构和功能都具有 相对独立性。 其三,功能对结构具有反作用。 第四,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三、自然界层次结构的稳定性
自然界物质系统各层次的稳定性,随着层次由低到 高推进而递减。层次间稳定性的不同,是由于层次内 部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因此,自然界物质系统各层 次的稳定性,随着层次由低到高推进而递减,实质上 也就是结合度随着层次由低到高推进而递减。 自然界物质系统由低层到高层结合度的递减,是 由层次结构的构成性关系决定的。因为只有作为构成 要素的低层系统是更加稳定的,才能保证形成的高层 系统稳定存在。这种结合度的递减趋势保证了自然界 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稳定存在。一方面,高层系统的 解体可以不对低层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大的影响,使得 可能在稳定的低层系统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高层系统, 发生物质结构的稳定转变;另一方面,低层系统更大 的结合度,使得高层系统瓦解后的结构重组不必一切 从头开始。
第四节 自然界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 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 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 维。”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指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第二,指出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自然界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又包含一些基本运 动形式。基本运动形式是指运动的基本类型或种类。每一种 基本运动形式都有着共同的物质承担者和共同的变化过程, 遵守着共同的规律,因而成为特定自然科学部门的研究对象。 ⒈微观物理运动 微观物理运动是亚原子层次客体的物理变化过程。其物 质承担者是基本粒子和场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原子核。 它 们是亚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遵循量子力学规律。
四、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因果链 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也决定了其中必然存在着 双向因果链: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 起一定的结果,这可以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 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这可称为下 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既造成了层次之间的差异,也 沟通了层次之间的联系。 自然界物质的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发展而来的。 因此,高层系统不仅不能违反低层系统的规律,而且 通过低层系统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 们去把握高层系统的规律。 当高层系统形成后,低层系统并没有消失,而是 作为高层系统的一个要素而存在。因此,高层系统的 规律严格限制和影响了低层系统的规律。
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类型 ⒈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⒉根据系统内部发生的实际过程 物理系统 化学系统 生命系统 ⒊根据人对自然物的参与程度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 复合系统
⒋根据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 ⒌根据人对系统的认识程度 黑系统 灰系统 白系统 ⒍根据系统所处的状态 平衡态系统 基本要点和特点是什么? ⒉层次结构的双向因果链对科学认识有何启示? ⒊自然界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
The End
Thanks!
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第一,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是相互联系的。自然 界的每一种物质形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 系、相互依存的。单独的、与外界毫无联系的物质形 态是不存在的,有些表面看来极不相干的物质形态, 实际上也不是彼此无关的。 第二,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自然界任何一种物质形态都不是永恒的,都有其 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所谓产生就是从别种物质 形态转化而来,所谓消亡就是转化为别种物质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