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周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1仁爱版七年级下册英语习题 Unit8 Topic1--3同步学案(无答案)

2021仁爱版七年级下册英语习题 Unit8 Topic1--3同步学案(无答案)

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1 导学案Section A一、学习目标:1.学习有关季节和天气的表达。

2.了解各季节适合做的活动。

3.让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二、学习重点、难点:Words: season,weather,spring,summer,fall,winter,warm,hot,cold,rain,snow,ground.Phrase: climb hills, make snowmenSentences: (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It’s warm.(2)It’s a good season for flying kites.(3)It’s a good time to climb hills.(4)When it snows, the ground is all white and I can make snowmen.三、计划授课时间:第13周第1课时四、教法与学法:预习、讨论、表演、归纳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翻译下列词组:(4)去游泳(5)堆雪人(6)爬山(7)学做某事2. 翻译下列句子:(1)-你最喜爱的季节是哪一个?-我最喜爱夏天。

因为我可以去游泳。

(2)在冬天我们可以堆雪人。

(3)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4)这是爬山的好时节。

(5)去年,我学会了游泳。

(二)合作交流与展示:1.两人一组谈论1a.2.和你的同伴练习2a.3.根据2b的图片,和你的同伴仿照例子演练对话.(三) 质疑探究:1.用来询问天气状况的句型是:=2. “这是做……的好季节/时间”的句型:翻译(1) 这是爬山的好季节。

(2)这很难说。

3.学做某事:翻译:她正在学跳迪斯科。

(四)反馈检测:1、用方框中所给的单词适当形式填空。

(1) It here last night, and the children mad e many snowmen this morning.(2) –Tom, it’s outside(在外面). Put on your coat when you go out.–OK, Mum.(3) There was a heavy snow last night and the was all white.(4) There are four in a year. They’re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5) Don’t go out. It hard outside.2、句型转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案(区级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案(区级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案(区级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沏茶的基本步骤。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沏茶的基本步骤,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1.水壶、茶杯、茶叶等沏茶用具。

2.做好沏茶示范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要喝茶,引入沏茶问题的背景。

Step 2:呈现问题老师通过一道生活化的问题引出沏茶问题,让学生了解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来沏茶。

Step 3:讲解沏茶步骤1.介绍沏茶的基本步骤:烧水、加茶叶、等待、冲泡、倒茶。

2.做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Step 4: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沏茶实践操作,老师适时指导和纠正。

Step 5:小结对沏茶步骤进行总结,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高效学习的方式。

Step 6: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日常生活问题的合理安排时间方法,并进行分享交流。

五、课堂评价1.结合学生的表现和答题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

2.着重评价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和沏茶步骤的把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沏茶步骤,加深对合理安排时间的理解,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机合成导学案

有机合成导学案

安丘一中高二化学下学期导学案 课题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日期 第 8 周 主备人李 娟 教研组长 刘焕成 包组领导 潘明涛 编号 8--1 教学目标 1、掌握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及转化。

(重点) 2、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3、掌握逆合成法一般步骤和关键。

(难点)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各类烃及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名称官能团 主要化学性质烯烃炔烃苯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三、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2、加成反应:烯烃、苯、醛、油脂等分子中含有C、C双键或C、O双键,可与H2、HX、X2、H2O等加成。

3、消去反应:有机物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如卤代烃、醇。

4、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①绝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

③因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有:酚和醛。

④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醇、醛。

⑤能和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有:醛(或含醛基的有机物)。

5、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烯烃、苯、醛、油脂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6、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又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①烯烃、炔烃可发生加聚反应;②苯酚和甲醛可发生缩聚反应;③多元醇和多元羧酸也可发生酯化型缩聚反应。

四、阅读并填空1、有机合成的概念:2、有机合成的任务:3、有机合成的过程:预习自测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引进卤原子的反应是()A.消去反应B.酯化反应C.水解反应D.取代反应2.由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为()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取代C、消去—取代—加成D、取代—消去—加成3.利用你所学过的有机反应,完成下列问题:(1)CH≡CH为原料合成聚氯乙烯。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习目标:1.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重难点〕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丰富对几何图形的认识.3.通过小组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探究探究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右图,直线MN⊥AB,垂足是C,且AC=BC,P是MN上的点.求证:PA=PB.证明:∵MN⊥AB,∴∠PCA=∠PCB=90°∵AC=BC,PC=PC,∴△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定理运用时的数学语言:∵∴探究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那么需证明它;如果假,那么需用反例说明。

例题::如图,在△ABC 中,AB = AC,O 是△ABC 内一点,且OB = OC.求证:直线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 AB = AC,∴点 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O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O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是第一次证明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并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三.当堂检测1.如图,在△ABC中,∠C = 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1〕BD = ;〔2〕假设∠B = 40°,那么∠BAC = °,∠DAB = °,∠DAC = °。

〔3〕假设AC= 4,BC = 5,那么DA + DC = ,△ACD的周长为。

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12.1 平方差公式一、导入激学灰太狼开了租地公司,一天他把一边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慢羊羊种植。

初二物理神奇的压强复习导学案1(含答案)

初二物理神奇的压强复习导学案1(含答案)

初二物理导学案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以及固体压强的计算教学难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压力与压强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一、压力:1、定义:___垂直作用在物体_____表面____的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__垂直___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作用点均不同。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它们的大小才相等二、压强:1、定义:物体在__单位面积____上受到的压力2、物理意义:表示压力___作用效果_____的物理量,压力的__作用效果_越明显,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计算公式:P=____F/S___(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 ;对于在水平面上的柱型物体,p=_ρgh__4、国际单位:1Pa=___1N/m^2______5、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还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举例说明)6、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_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还可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和减小压力(举例说明)一、压力、压强概念公式1.物理学中,把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大小有关系,还跟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应比较。

3.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单位是,也叫,符号。

二、改变压强的方法1.你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吗? 写下来,并举出例子。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①例:②例: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①例:②例:三、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二、预习自测1.画出下列物体(水杯、手指、木块)产生的压力的示意图。

2.用30N的水平力把重50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墙面受到压力为N,方向为。

(第8周)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词义和语境教案

(第8周)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词义和语境教案
课标
分析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义、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根据语境判断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尤为重要。
学情
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词语及词义(已有),(知识经验)但是对有的多义词究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哪个义项还是不明确(未有)(障碍),需要老师的更细致地指导;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语感(已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训练中还欠缺技巧(欠缺),需要在本课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升。(知识经验、策略经验)
选做:根据课上内容,整理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词义与语境
1.近义词替换解词法
方法:
2.描述事物特点解词法
3.结合上下文抓关键字
教学反思
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并且及时练习巩固。
任务三 : 巩固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认真倾听
做好上课准备
思考当我们没有工具书可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理解词义?
举手回答
活动一:
小组合作:
结合语境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和步骤来更好地理解词的意思呢?
同位互说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有哪些步骤
活动二
学生认真聆听。
积极思考可以替换的近义词
有疑问的向老师求助
组内交流,烟熏火燎这个词是形容环境的,有什么样的特点?(非常的恶劣)
平时我们在学习时,都是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老师讲解来理解词义。但是,在有些时候是没有工具书可查的,比如考场上就没有工具书可查,老师也不能给你讲,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词义呢?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理解词语是我们在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一种方法就叫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板书)
任务一:理解词义的步骤
初中语文教学评助教学设计

8.2.2加减消元法第一课时导学案

8.2.2加减消元法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读单第7周 第5课时 总课时第35节主题 8.2.2加减消元法第一课时 主备人史明杰 授课人课型问题解决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含义,会用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预习提纲:用代入法解方程组:课上探究:活动1:观察方程组,回答下面的问题。

⎩⎨⎧=+=+16y x 210y x 规范书写:解:○2-○1,得 x=6把x=6代入○1,得 y=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y x未知数y 的系数 ,若把方程○2和方程○1相减可得: (注:左边和左边相减,右边和右边相减。

)( )-( )= - 化简得,x=发现:如果未知数的系数相同则两个方程左右两边分别 也可消去一个未知数.⎩⎨⎧=-=+8y 10x 158.2y 10x 3⎩⎨⎧=+=+16y x 210y x ①②检测1: 解方程组:⎩⎨⎧=-=14y 3x 210y 3-x 4活动2: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怎样解方程组⎩⎨⎧=-=+8y 10x 158.2y 10x 3归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 或 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 或 ,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 方程,这种方法就叫做加减消元法。

检测2: 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2y 2x 24y 2-x⎩⎨⎧=+=-10y 2x 32y 2x 3七年级数学训练单第7周 第5课时 总课时第35节主题主备人 史明杰授课人课型问题解决授课时间解方程组:作业:383216(1)(2)27314772415(3)(4)875231x y m n x y m n x y x y x y x y +=+=⎧⎧⎨⎨-=-=⎩⎩+=+=⎧⎧⎨⎨-=-=⎩⎩⎩⎨⎧-=+-=-2x 24145y y x ⎩⎨⎧=-=-1062165y x y x。

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教学工作划任课教师:罗雷一、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

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全书共有十个单元,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

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

每个单元分A和B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四、学情简要分析我班有29人,通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

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

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学时:11.1.1三角形的边一、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二、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三角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如图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腰是__________,底是_________,顶角指_______,底角指_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DEF 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DE=____=_____.图1四、练习一: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_?A B C D E F A B C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知识点二: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探究: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AB+BC_____AC AB+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从中你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第8周第2节基于主题语境的词汇学习:词块记忆法导学案

第8周第2节基于主题语境的词汇学习:词块记忆法导学案

初一英语空中课堂自主学习导学案
课题:Small Words, Big World 基于主题语境的词汇学习:词块记忆法
主讲教师:孙晓芳
一、学习引导
1、词块记忆法的认识
按照话题或者功能归纳,如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句式等。

词块总结的过程也是词汇和句型的再复习、再巩固。

借助于,按照特定主题进行词块总结,从而形成关于该话题的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式的语言网络,帮助记忆、内化和输出目标词汇。

2、词块记忆法的运用与练习
话题 1:Transportation
话题 2:Rules
Phrases 短语
1、请使用本节课所学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短语、句式描述你和至少五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出行方式、距离和时间。

2、请使用本节课所学有关规则的单词、短语、句式分别为你的“Dream Home” 和“Dream School”制定不少于五条规则。

三、学习反思:
1. 请写出本节课的两个收获:
2. 请写出有关本节课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困惑:。

3.1.2等式的性质学案

3.1.2等式的性质学案

§3.1.2 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一. 学习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2.了解和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关键. 二.复习回顾 1.引入课题方程是_________ _ 的等式. 2.什么是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例如:m+n=n+m ,x+2x=3x ,3×3+1=5×2,3x+1=5y 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 表示一般的等式. 3.等式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________ . 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为:如果a=b ,那么___________.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_________. 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为:如果a=b ,那么_________; 如果a=b ,(c ≠0),那么__________.性质2中仅仅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而不包括整式(含字母),•要注意与性质1的区别. 三自主探究 典例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解:(1)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______,得: .(2)分析:-5x=20中-5x 表示-5乘x ,其中-5是这个式子-5x 的系数,式子x•的系数为1,-x 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 的形式呢?即把-5x 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______. 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都除以____,得52055x -=-- 于是x=_____ (3)分析:方程-13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13x 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______,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____. 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__,两边都加上_____,得 -13x-5+5=4+5 化简,得-13x=9 再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除以-13(即乘以-3),得 -13x ·(-3)=9×(-3) 于是 x=_____ 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x=-27是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四尝试应用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解方程:x+12=34解:x+12=34=x+12-12=34-12=x=22 (2)解方程-9x+3=6 解: -9x+3-3=6-3 于是 -9x=3 所以 x=-3 (3)解方程23x -1=13- 解:两边同乘以3,得2x-1=-1 两边都加上1,得 2x-1+1=-1+1 化简,得 2x=0两边同除以2,得 x=0 2.课本第83页练习. (1)x-5=6解:两边同______,得x=_____.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x=45解:两边同_______,即乘以______,得x=______,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x+4=0解:两边都加上_______,得5x=________两边同乘以______,得x=___________________(4)2-41x=3 解法1:两边都减去_____,得2-14x-2=3-2 化简,得______=_____ 两边同乘以-4,得x=_____解法2:两边都乘以-4,得-8+x=_____ 两边都加上______,得x=____检验:将x=-4代入方程2-14x=3中,得: 左边=2-14×(-4)=_____ 因为方程的 =______。

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上《Module 8Unit 1 Children often sit around tables.》word教案 (1)

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上《Module 8Unit 1 Children often sit around tables.》word教案 (1)

小学(外研)英语资料外研版(一起)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Module 8 unit l They sit around tables.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听说词汇:miss掌握听说读词汇:aroud, exercise掌握听说读写词汇:sit, table. line morning掌握句型:In England, they sit around tables. We sit in lines in China. They sing songs together every morning. We do morning exercises.2. 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中西方学校在各方面的差异,热爱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中西方学校的几个差异及动词词组的发音、使用.三、课前准备:单词卡、CAI四、教学过程Step1 Warm upFree talkLook, this is o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What is our school like?( 出示我们学校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学校)T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1. 学习词汇table.We’re in a classroom. There are some tables. (table-----tables)注意强调双元音/ ei / 的发音2. 学习词汇line sit We sit in lines. They sit around tables.教师辅以肢体动作并举例。

引导学生理解sit 、line around 的含义。

Sa Sb Sc and Sd sit in line.Se Sf Sg sit in line.We sit in lines in China.操练sit in lines教师请几名学生到教室前已摆好的桌子前面对面坐好T :They sit around tables.小Chant :sit sit, sit in lines, sit sit, sit around tables.3. 学习课文This is a Chinese school . Do you know about the schools in England? Let’s watch TV and find the answers.( 播放前两段录音)What did Lingling do yesterday?What do they do every morning?What do we do every morning?(Practice in pairs.)She took photos.They sing songs together every morning.We do morning exercises.就学生的回答学习took photos. sing songs. do morning exercises.练习词组并加以肢体动作。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等;(4)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信息素养;(2)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信息资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意识,关爱他人隐私。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 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2)常用软件的高级功能;(3)网络资源的筛选与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如作品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功能2. 第3-4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第5-6周: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基本操作4. 第7-8周: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5. 第9-10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6. 第11-12周: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7. 第13-14周:实践活动与作品展示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2. 讲解与演示:清晰讲解知识点,并进行操作演示;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数学课时导学案八下周测本

数学课时导学案八下周测本

教与学·课时导学案·数学·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一周周测范围:第1课时~第4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B )A. aB. a 2+14C. -1D. 322. 当x =0时,二次根式4-2x 的值是( B )A. 4B. 2C. 2D. 03. 若式子x -1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C ) A. x <12 B. x >12 C. x ≥12 D. x ≤124.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D )A. 4=±2B. a 2=aC. (-2)3=3-8D. 327=35. 若a ,b 异号,化简-a 2b 得(D )A. -a bB. -a -bC. a bD. a -b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若2x 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x <1 . 7. 若y =x -4+4-x 2-2,则(x +y )y = 14 .8. 计算:(2×3)×2.9. 若a =m ,b =n ,则100ab = 10mn (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10. 计算3x ·13xy (x >0) 三、 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 计算:(1)2 3×(-6); (2)18×136. 解:原式=-6 2. 解:原式=2 3.12. 计算: (1)4xy ×1y; (2)35a ×210b . 解:原式=4 x . 解:原式=302ab .13. 计算:135×2 3×⎝⎛⎭⎫-12 10. 解:原式=2×⎝⎛⎭⎫-12×85×3×10 =-48=-4 3.14. 已知y =x -2+2-x +2,求x y 的值.解:由题意,得⎩⎪⎨⎪⎧x -2≥0,2-x ≥0. 解得x =2.∴y =2.则x y =22=4.15. 若1<x <4,化简(x -4)2-(x -1)2.解:∵1<x <4,∴x -4<0,x -1>0.∴原式=||x -4-||x -1=-(x -4)-(x -1)=-x +4-x +1=5-2x .第二周周测范围:第5课时~第6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 (-5)2=5B. -52=-5C. 3(-5)3=5 D. -3-53=-52. 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C)A. 2xB. 3m C. x2+2 D. a-23. 下列各数中,与2的积仍为无理数的是(D)A. 18 B. 8 C. 18 D. 284. 下列式子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B)A. 20B. 5C. 78 D. 1.25. 计算43÷13的结果为(D)A. 32 B.23 C. 2 D. 2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化简:95=5.7. 计算125÷725的结果是.8. 分母有理化:15-2=9. 若计算12m的结果为正整数,则无理数m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即可).10. 观察:①3-2 2=(2-1)2,②5-2 6=(3-2)2,③7-4 3=(2-3)2,…,请你根据以上各式呈现的规律,写出第6.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 化简:(1)486;(2)613.解:原式=6×86=8=2 2. 解:原式=6×33=2 3.12. 计算:318×36÷2 6. 解:原式=9 2×36×12 6 =3 62×12 6=34.13. 计算:xy ·6x ÷3y . 解:原式=x 6y 3y=2x .14. 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 ,相邻两边长分别是a ,b .已知S =4 3,a =15,求b 的值.解:b =S a =4 315=4 55. ∴b 的值为4 55.15. 阅读下面的计算过程:12+1=1×(2-1)(2+1)(2-1)=2-1; 13+2=1×(3-2)(3+2)(3-2)=3-2; 15+2=1×(5-2)(5+2)(5-2)=5-2. 试求:(1)17+6的值; (2)1n +1+n(n 为正整数)的值; (3)11+2+12+3+13+4+…+199+100的值. 解:(1)17+6=1×(7-6)(7+6)(7-6)=7- 6. (2)1n +1+n =1×(n +1-n )(n +1+n )(n +1-n )=n +1-n . (3)原式=(2-1)+(3-2)+(2-3)+…+(10-99)=10-1=9.第三周周测范围:第7课时~第9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若a 是二次根式,则a 的值不可以是(B )A. 6B. -3.14C. 15D. 20 2. 要使分式x x +3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 A. x ≥0 B. x ≠-3 C. x >-3 D. x ≥0且x ≠-33. 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A. 7B. a 2C. 13D. 20 4. 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5合并的是( B )A.0.5B.15C.10D.25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C )A. 16=±4B. 3(-2)3=2C. -4=-2D. (-7)2=-7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计算12-277. 化简:x 2y z (x <0,y >0,z >0)z. 8. 如果y =x -5+5-x +2,那么2x +y 的值是 12 .9. 矩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2,8,面积是 4 . 10. 已知17-n 是正整数,则n 的最大值为 16 .三、 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 计算:3(3-1)-||3-2.解:原式=3-3-(2-3)=3-3-2+3=1.12. 计算:(1)2xy ×131x ; (2)4xy 2x . 解:原式=23×xy ·1x =23 y . 解:原式=4xy ·2x 2x=2y 2x .13. 计算: 14 8×212÷(-2 2). 解:原式=-14×2×12×8×12×12 =-14×2 =-24.14. 计算:105-42-2×52. 解:原式=10 55-4×(2+2)(2-2)(2+2)×52=2 5-2×(2+2)×52=2 5-2 5-10 =-10.15. 已知a =5+3,b =5-3,求a 2b -ab 2的值. 解:由已知得a -b =5+3-(5-3)=2 3, ab =(5+3)(5-3)=5-3=2.则原式=ab (a -b )=2×2 3=4 3.第四周周测范围:第10课时~第13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在Rt△ABC中,∠C=90°,且c=4,若a=3,则b的值是(C)A. 1B. 5C. 7D. 5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B)A. 14B. 10C. 48D. 283.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12,则斜边长为(A)A. 13B. 14C. 15D. 16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长为(C)A. 13B. 119C. 13或119D. 不能确定5. 如图J4-1,在Rt△ABC中,∠ACB=90°,以△ABC的各边为边在△ABC外作三个正方形,S1,S2,S3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若S1=3,S2=10,则S3=( B )图J4-1A.5B.7C.13D.15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1,2),则OP的长是 5 .7.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2 2,则直角边长为 2 .8. 如图J4-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2的点A,过点A作l⊥OA,在l上取点B,且AB=1,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则弧与数轴的交点C表示的数值为 5 .图J4-2 图J4-3 图J4-49. 如图J4-3,是一块由花园小道围成的边长为12 m的正方形绿地,在离C处5 m的绿地旁边B处有健身器材,为提醒居住在A处的居民爱护绿地,不直接穿过绿地从A到B,而是沿小道从A→C→B.小丽想在A处竖立一个标牌“沿路多走■米,共建美丽家园”请问:小丽在标牌■填上的数字是4.10. 如图J4-4,△ABE,△BCF,△CDG,△DAH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E=5,AB=13,则EG的长是7 2 .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每题13分,共50分)11. 如图J4-5,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求△ABC的周长.解:由题意可得AB=12+32=10,BC=12+32=10,AC=22+42=2 5,△△ABC的周长为10+10+2 5=210+2 5.图J4-512. 在Rt △ABC 中,△C =90°,BC =2,AB =13,求AC 的长;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3.13. 如图J 4-6,Rt △ABC 中,∠C =90°,∠A =30°,BD 是∠ABC 的平分线,AD =20,求BC 的长.图J4-6解:△△C =90°,△A =30°,△△ABC =90°-△A =60°.△BD 是△ABC 的平分线,△△CBD =△ABD =12△ABC =30°. △△ABD =△A. △BD =AD =20.△CD =12BD =10. 在Rt △BCD 中,BC =BD 2-CD 2=202-102=10 3.14. 如图J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B =6.(1)写出点B 的坐标;(2)求AB 的长.图J4-7 答图J4-1解:(1)B(6,0). (2)如答图J4-1,过点A 作AC ⊥OB 于点C .∵点A (3,3),∴OC =3,AC = 3.∴BC =OB -OC =3. △在Rt △ABC 中,AB =AC 2+BC 2=(3)2+32=2 3.15. 如图J 4-8,一株荷叶高出水面1 m ,一阵风吹过来,荷叶被风吹得贴着水面,这时它偏离原来位置有3 m 远,求荷叶原来的高度.图J4-8 答图J4-2解:如答图J 4-2,设水面以下荷叶的高度为OH =h m ,则荷叶的高度为AO =BO =(h +1)m .在Rt △OHB 中,BH =3 m ,由勾股定理,得OH 2+BH 2=BO 2,即h 2+32=(h +1)2. 解得h =4.则AO =h +1=5.答:荷叶的高度为5 m .第五周周测范围:第14课时~第16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在Rt△ABC中,△C=90°,a=6,b=8,则c的长为(C)A. 14B. 12C. 10D. 72.已知△ABC的三边长为3,4,5,则△ABC是(A)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判断3. △ABC三边长为a,b,c,则下列条件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B)A. a=7,b=8,c=10B. a=41,b=4,c=5C. a=3,b=2,c=5D. a=3,b=4,c=64. 如图J5-1,以Rt△ABC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13,S2=12,则S3的值为(A)A. 1B. 5C. 25D. 144图J5-1 图J5-25. 如图J5-2,某公园内的一块草坪是长方形ABCD,已知AB=8 m,BC=6 m,公园管理处为了方便群众,沿AC修了一条近道,一个人从A到C走A→B→C比直接走AC多走了( B )A.2 mB.4 mC.6 mD.8 m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5,6和11,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大小为90° .7. 如图J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A的坐标为(1,3),则OA的长为 2 .图J5-3 图J5-4 图J5-5 图J5-68. 如图J5-4,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两格点A,B之间的距离d<3 . (填“>”“<”或“=”)9. 如图J5-5,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 m,5 m两处折成三段,中间一段AB恰好与地面平行,大树顶部落在离大树底部6 m处,则大树折断前的高度是10 m .10. 在如图J5-6所示的方格中,连接格点AB,AC,则△1+△2=45°.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每题13分,共50分)11. 在Rt△ABC中,△C=90°,若a△b=5△12,c=26,求a的值.解:设a=5x,则b=12x.在Rt△ABC中,a2+b2=c2,即(5x)2+(12x)2=262.解得x=2. 则a=5x=10.12. 如图J5-7,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不写作法,但要保留画图痕迹).图J5-7答图J5-1 解:如答图J 5-1,点A 即为所求表示17的点.13. 如图J5-8,在△ABC 中,CD ⊥AB ,垂足为点D .如果CD =6,AD =9,BD =4,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CD△AB ,△△ADC =△CDB =90°.△CD =6,AD =9,BD =4,△AC 2=CD 2+AD 2=36+81=117,CB 2=CD 2+BD 2=36+16=52,AB =AD +BD =13. 图J5-8△AC 2+BC 2=169=13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14. 如图J 5-9,一个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测得AO =8 m .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向下滑动2 m ,这时梯子的底端在水平的地面也恰好向外移动2 m ,求梯子AB 的长度.解:由题意可知AC =BD =2 m ,AO =8 m ,△CO =AO -AC =6(m ).设BO =x m ,则DO =(x +2) m .由题意,得62+(x +2)2=82+x 2. 解得x =6.△AB =AO 2+BO 2=82+62=10(m ).图J5-915. 如图J5-10,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且点A ,B ,C 均为格点.(1)通过计算判断△ABC 的形状;(2)求AB 边上的高.图J5-10解:(1)∵AC 2=42+22=20,BC 2=22+12=5,AB 2=32+42=25,∴AC 2+BC 2=AB 2. ∴△ABC 是直角三角形.(2)设AB 边上的高为h.∵AC =20=2 5,BC =5,AB =25=5,S △ABC =12AC·BC =12AB·h , ∴h =AC·BC AB =2 5·55=2,即AB 边上的高为2.第六周周测范围:第17课时~第18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已知▱ABCD 的周长为24,AB =4,则BC 的长为(B)A . 6B . 8C . 10D . 122. 如图J6-1,在▱ABCD 中,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B )图J6-1A . AC△BDB . △BAD +△ABC =180° C . AB =AD D . △ABC =△BCD3. 若▱ABCD 的周长为30 cm ,△ABC 的周长为24 cm ,则AC 的长为(C)A . 6 cmB . 8 cmC . 9 cmD . 12 cm 4. 在▱ABCD 中,△A =50°,则△B 的度数是(C)A . 40°B . 50°C . 130°D . 150°5. 在▱ABCD 中,△B =60°,那么下列各式中,一定不成立的是(D)A . △D =60°B . △A =120°C . △B +△D =120° D . △C +△A =120° 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在▱ABCD 中,AB =7,BC =10,则▱ABCD 的周长为 34 .7. 如图J6-2,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D =8,BD =12,AC =6,则△OBC 的周长等于 17 .图J6-2 图J6-3 图J6-48. 在▱ABCD 中,若△A +△C =110°,则△B 的度数是 125° .9. 如图J 6-3,在▱ABCD 中,BE 平分△ABC ,若△D =64°,则△AEB 的度数是 32° . 10. 如图J 6-4,▱OMNP 的顶点P 的坐标是(2,3),顶点M 的坐标是(4,0),则顶点的N 坐标是 (6,3) .三、 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如图J6-5,在▱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CF =AE ,连接CE ,AF .求证:△BCE ≌△DAF .图J6-5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B =△D.△CF =AE ,△CD -CF =AB -AE ,即DF =BE. 在△BCE 和△DAF 中,⎩⎪⎨⎪⎧BE =DF ,∠B =∠D ,CB =AD ,△△BCE△△DAF(SAS ).12. 如图J6-6,在▱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DE 上,且AF =AB ,∠AFD =∠DCE .求证:AD =DE .图J6-6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AD△BC. △△ADF =△DEC.△AF =AB ,△AF =DC.又△△AFD =△DCE ,△△AFD△△DCE(AAS ). △AD =DE.13. 如图J6-7,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E 是∠BAD 的平分线,且∠DEA =30°.求∠B 的度数.图J6-7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BC ,AB△CD.△△BAD +△B =180°,△BAE =△DEA =30°. 又△AE 是△BAD 的平分线, △△BAD =2△BAE =60°. △△B =180°-△BAD =120°.14. 如图J6-8,在▱ABCD 中,EF 经过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O ,且AB =5,AD =3,OF =1.2.求四边形BCEF 的周长.图J6-8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 =OC ,AB△CD ,BC =AD =3. △△OAF =△OCE.在△AFO 和△CEO 中,⎩⎪⎨⎪⎧∠OAF =∠OCE ,OA =OC ,∠AOF =∠COE ,△△AFO△△CEO(ASA ).∴OF =OE ,CE =AF.∴四边形BCEF 的周长为BC +EC +OE +OF +BF =BC +AF +2OF +BF =BC +AB +2OF =3+5+2×1.2=10.4.15. 如图J6-9,在▱ABCD 中,点E ,F 分别在DB ,BD 的延长线上,且BE =DF ,连接CE,CF和AF.(1)求证:AF=CE;(2)若AD⊥BD,∠BAD=60°,AD=2 3,BE=1,求△CEF的面积.图J6-9(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B=△CBD.△180°-△ADB=180°-△CBD,即△ADF=△CBE.又△BE=DF,△△ADF△△CBE(SAS).∴AF=CE.(2)解:∵AD⊥BD,AD∥BC,∠BAD=60°,∴BC⊥BD,∠ABD=30°.∵BC=AD=2 3,∴AB=2AD=4 3.∴BD=AB2-AD2=(4 3)2-(2 3)2=6.∵DF=BE=1,∴EF=DF+BD+BE=8.∴S△CEF=12EF·BC=12×8×2 3=8 3.第七周周测范围:第19课时~第21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C)A. AB=BC,AD=CDB. AB△CD,AD=BCC. AB△CD,AB=CDD. △A=△B,△C=△D2. 如图J7-1,为测量池塘边A,B两点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分别是点C,D,且CD=13 m. 则A,B之间的距离是(B)图J7-1A. 24 mB. 26 mC. 28 mD. 30 m3. 在四边形ABCD中,AB=CD,要判定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D)A. △A+△C=180°B. △B+△D=180°C. △A+△B=180°D. △A+△D=180°4. 如图J7-2,小斌用一根50 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地,其中一边长16 m,则它的邻边长为(D)图J7-2A. 34 mB. 18 mC. 16 mD. 9 m5.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A)△AB△CD,AD=BC;△AB=CD,AD=BC;△△A=△B,△C=△D;△AB=AD,CB =C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C=△B+△D,那么这个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7. 若AD=8,AB=4,那么当BC=8 ,CD= 4 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J7-3,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BC=5,CD=3,EF=2,∠AFE=45°,则∠ADC的度数为135° .图J7-3 图J7-49. 如图J7-4,在▱ABCD中,△DAB的平分线AE交CD于点E,AB=6,BC=4,则EC 的长为 2 .10.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D△BC;△AD=BC;△OA=OC;△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或△△或△△或△△ .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如图J7-5,将▱AECF 的对角线EF 向两端延长,分别至点B 和点D ,且使EB =F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图J7-5 答图J7-1证明:如答图J 7-1,连接AC ,交BD 于点O.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OA =OC ,OE =OF. 又△EB =FD ,△OE +EB =OF +FD ,即OB =O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2.如图J7-6,在▱ABCD 中,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BE 交DC 于点O . 求证:△BOC ≌△EOD .图J7-6证明:在▱ABCD 中,AD =BC ,AD△BC , △△EDO =△BCO ,△DEO =△CBO. △DE =AD , △DE =BC.在△BOC 和△EOD 中, ⎩⎪⎨⎪⎧∠CBO =∠DEO ,BC =ED ,∠BCO =∠EDO ,△△BOC△△EOD(ASA ).13. 如图J7-7,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点F 在AD 上,BD 与EF 互相平分且交于点O ,AF =CE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图J7-7 答图J7-2证明:如答图J 7-2,连接BF ,DE. △BD 与EF 互相平分,△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DF△BE ,DF =BE. △AF =CE ,△DF +AF =BE +CE ,即AD =BC. 又△AD△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4. 如图J7-8,在四边形ABCD 中,AD =12,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DB =90°,OD =OB =5,AC =26.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图J7-8解:△△ADB =90°,AD =12,OD =OB =5,在Rt △ADO 中,AO =AD 2+OD 2=122+52=13. △AC =26, △OC =OA =13.△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D =OB +OD =10,△S ▱ABCD =AD·BD =12×10=120.15. 如图J7-9,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接BE 并延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BD .求证:四边形DBCF 为平行四边形.图J7-9证明:△AD△BC , △△CBE =△DFE. △E 是CD 的中点, △CE =DE.在△BEC 和△FED 中,⎩⎪⎨⎪⎧∠CBE =∠DFE ,∠BEC =∠FED ,CE =DE ,△△BEC△△FED(AAS ).∴BE =FE.∴四边形DBCF 为平行四边形.第八周周测范围:第22课时~第24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C)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 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斜边长为(B)A. 3B. 6C. 9D. 123. 如图J8-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D=60°,则∠BOC 的大小为(D)图J8-1A. 30°B. 60°C. 90°D. 120°4. 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D是等边三角形,且AD=1,则AB 的长为(D)A. 2B. 4C. 2 3D. 35. 在四边形ABCD中,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D)A. AD△BC,△DAB=△ABC=90°B. AC=BDC. OA=OB,OC=ODD. AB△DC,AB=DC,OA=OB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小明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板,但他不确定纸板的形状是否标准,小聪用刻度尺量了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然后说这个纸板是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小聪的依据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 如图J8-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O=CO,BO=DO,要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需添加的条件为∠DAB=90°(答案不唯一) (填一个即可).图J8-2 图J8-3 图J8-48. 如图J8-3,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上,且EC平分△BED.若AB=2,△EBC=45°,则BC9. 在矩形+BD=20,AB=6,则BC=8 .10. 如图J8-4,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BC的中点,AO=5,AD=4,则OE的长为 1 .三、解答题(11~13每题8分,14~15每题13分,共50分)11. 如图J8-5,已知矩形ABCD的长BC=20 cm,宽AB=15 cm,∠ABC的平分线BE 交AD于点E.求AE,ED的长.图J8-5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AD =BC =20 cm . △△AEB =△EBC. △BE 平分△ABC , △△ABE =△EBC. △△AEB =△ABE. △AE =AB =15 cm .△ED =AD -AE =20-15=5(cm ).12. 如图J8-6,M 为平行四边形ABCD 边AD 的中点,且BM =CM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图J8-6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为AD 的中点, △AB =DC ,AB△DC ,AM =DM. △△A +△D =180°.在△ABM 和△DCM 中,⎩⎪⎨⎪⎧AM =DM ,AB =DC ,BM =CM ,△△ABM△△DCM(SSS ).∴∠A =∠D =90°.∴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13. 如图J8-7,▱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将△ABO 平移到△DCE ,AO =1,BO =2,AB = 5.求证:四边形OCED 是矩形.图J8-7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O =AO =1,DO =BO =2,CD =AB = 5. △△DCE 是由△ABO 平移所得, △DE =AO =1,CE =BO =2. △CO =DE ,DO =CE.△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 △CO 2+DO 2=1+4=5,CD 2=5, △CO 2+DO 2=CD 2,即△COD =90°. △四边形OCED 是矩形.14. 如图J8-8,在▱ABCD 中,点M 是边AD 上的点,连接MB ,MC ,点N 为BC 边上的动点,点E ,F 为MB ,MC 上的两点,连接NE ,NF ,且∠BNE =∠CMD ,∠BEN =∠NFC .求证:四边形MENF 为平行四边形.图J8-8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MCB =∠CMD. ∵∠BNE =∠CMD , ∴∠BNE =∠MCB. ∴EN ∥MC.∴∠NFC =∠ENF. ∵∠BEN =∠NFC , ∴∠BEN =∠ENF. ∴NF ∥MB.∴四边形MENF 为平行四边形.15. 如图J8-9,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延长BC 至点F ,使CF =BE ,连接DF .(1)求证:四边形AEFD 是矩形;(2)连接OF ,若AD =6,EC =4,∠ABF =60°,求BD 的长度.图J8-9(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AB =DC. △△ABE =△DCF.△AE△BC ,△△AEB =90°.在△ABE 和△DCF 中,⎩⎪⎨⎪⎧AB =DC ,∠ABE =∠DCF ,BE =CF ,△△ABE△△DCF(SAS ).∴AE =DF ,∠DFC =∠AEB =90°. ∴AE ∥DF.∴四边形AEFD 是矩形. (2)解:由(1)得四边形AEFD 是矩形, ∴EF =AD =6.∵EC =4,∴BE =CF =EF -EC =2. ∴BF =BE +EF =8.在Rt △ABE 中,∠ABE =60°,∠AEB =90°, ∴∠BAE =30°.∴AB =2BE =4.∴DF =AE =AB 2-BE 2=42-22=2 3. ∴BD =BF 2+DF 2=82+(2 3)2=219.第九周周测范围:第25课时~第28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B)A. 6B. 6 2C. 9D. 9 22. 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4和5,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B)A. 8B. 10C. 15D. 203. 如图J9-1,点M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过点M作EF△AB,分别交AD,BC于点E,F,连接MD,M B. 若DE=2,EM=5,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B)A. 5B. 10C. 12D. 14图J9-1 图J9-24. 如图J9-2,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下列描述不一定正确的是(C)A. CA平分△BCDB. AC,BD互相平分C. AC=CDD. △ABD+△ACD=90°5. 下列说法:△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B)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4 .7.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12 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132cm.8. 如图J9-3,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若AD=CB,下面四个结论:①AD∥CB;②AC⊥BD;③AO=OC;④AB⊥BC.一定正确的是①②③. (填序号)图J9-3 图J9-49. 如图J9-4,延长正方形ABCD的边BC至点E,使CE=BD,连接AE,则△E的度数为22.5° .10. 如图J9-5,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则∠BEA的度数是67.5° .图J9-5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如图J9-6,在四边形ABCD中,BD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DE∥BC且DE=BC,∠ABD=90°,E为AD的中点,连接BE.求证:四边形BCDE是菱形.图J9-6证明:△DE△BC ,DE =BC , △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 △△ABD =90°,E 为AD 的中点,△AE =DE =12AD ,BE =12AD.△BE =DE.△四边形BCDE 是菱形.12. 如图J9-7,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CD ,AD 上,DE =AF ,BE 与CF 交于点G . 求证:△BCE ≌△CDF .图J9-7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CD =DA ,△BCE =△CDF =90°.△DE =AF ,△CD -DE =AD -AF ,即CE =DF. 在△BCE 和△CDF 中,⎩⎪⎨⎪⎧BC =CD ,∠BCE =∠CDF ,CE =DF ,△△BCE△△CDF(SAS ).13. 如图J9-8,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延长AB 至点E ,使BE =AB ,连接CE ,∠E =50°.(1)求证:BD =EC ; (2)求∠BAO 的大小.图J9-8(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CD ,AB△CD.又△BE =AB ,△BE =CD ,BE△CD.△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BD =EC. (2)解:由(1)得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 △BD△CE.△△ABO =△E =50°.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C△BD ,即△AOB =90°.△△BAO=180°-△AOB-△ABO=40°.14.如图J9-9,在Rt△ABC中,∠C=90°,AD,BE平分∠BAC,∠ABC且相交于点O,OF ⊥AC于点F,OG⊥BC于点G.求证:四边形OGCF是正方形.图J9-9 答图J9-1证明:如答图J9-1,过点O作OH△AB于点H.△OF△AC于点F,OG△BC于点G,△△OGC=△OFC=90°.△△C=90°,△四边形OGCF是矩形.△AD平分△BAC,OH△AB,OF△AC,△OH=OF.△BE平分△ABC,OH△AB,OG△BC,△OH=OG.△OF=OG.△四边形OGCF是正方形.15. 如图J9-10,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点E,垂足为点F,连接CD,BE.(1)求证:CE=AD;(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图J9-10(1)证明:△DE△BC,△△DFB=90°.△△ACB=90°,△△ACB=△DFB.△AC△DE.又△MN△AB,即CE△AD,△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CE=AD.(2)解:四边形BECD是菱形.理由如下:△D为AB的中点,△AD=BD.△CE=AD,△BD=CE.△BD△CE,△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又△DE△BC,△四边形BECD是菱形.第十周周测范围:第29课时~第31课时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 关于菱形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四条边相等B. 对角线互相垂直C. 四个角相等D. 对角线互相平分3. 如图J10-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 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32,则OE的长为(B)A. 3B. 4C. 5D. 6图J10-1 图J10-24.平行四边形ABC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使它成为矩形的是(D)A. AB△BCB. AC=BDC. △A=△BD. BC=CD5. 如图J10-2,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E△BD,垂足为点E,AE=5,且EO=2BE,则OA的长为(C)A. 5B. 2 5C. 3 5D. 1513 13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如图J10-3,▱ABCD的一个外角∠CBE的度数是60°,则∠D的度数是120° .图J10-3 图J10-4 图J10-5 图J10-67. 菱形ABCD的周长为40 cm,它的一条对角线长10 cm,则它的另一条对角线长为cm.8. 如图J10-4,在矩形ABCD中,AC,BD交于点O,M,N分别为AB,OA的中点.若MN=2,CD=4,则△ACB的度数为30° .9. 如图在J10-5,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互相平分,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这个条件可以是AC=BD(答案不唯一) (填写一个即可).10. 如图J10-6,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在DC边的延长线上. 若△CAE=15°,则CE三、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50分)11. 如图J10-7,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4,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16.求该菱形的面积.图J10-7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BD ,AB =BC =CD =DA ,AO =CO ,DO =BO. △菱形ABCD 的周长为24, △AB =24÷4=6. △AC +BD =16,△AO +BO =12(AC +BD)=8.△(AO +BO)2=AO 2+BO 2+2AO·BO =64. △在Rt △AOB 中,AO 2+BO 2=AB 2=36, △AO·BO =14.△S 菱形ABCD =4S △AOB =4×12AO·BO =4×12×14=28.12. 如图J10-8,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 交DC 延长线于点F . 求证:DC =CF .图J10-8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AB△DC.△△B =△FCE ,△BAE =△F. △E 为BC 中点, △BE =CE.在△ABE 和△FCE 中, ⎩⎪⎨⎪⎧∠BAE =∠F ,∠B =∠FCE ,BE =CE ,△△ABE△△FCE(AAS ). △AB =CF. 又△AB =DC , △DC =CF.13. 如图J10-9,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点F 在CD 边的延长线上,且CE =DF ,连接AE 和BF 相交于点M .求证:AE =BF .图J10-9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 =△BCD =90°, AB =BC =CD =DA. △CE =DF ,△BC +CE =CD +DF ,即BE =CF. 在△AEB 与△BFC 中,⎩⎪⎨⎪⎧AB =BC , ∠ABE =∠BCF ,BE =CF ,△△AEB△△BFC(SAS ).△AE =BF.14. 如图J10-10,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连接EF ,OE ,OF .若EF =3,BD =4,求OE 的长.图J10-10解:△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 =4,△AC△BD ,BO =12BD =2,AO =12AC.△E ,F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 △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12AC =AO = 3.在Rt △ABO 中,AB =AO 2+BO 2=7.△△AOB 为直角三角形,E 是AB 边的中点,△OE =12AB =72.15. 如图J10-11,在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在BC 上,DF 平分∠ADE ,DE ⊥EF .求BF 的长.图J10-11解:在矩形ABCD 中,DF 平分△ADE ,DE△EF , △△ADF =△EDF ,△A =△DEF =90°. 又△DF =DF ,△△ADF△△EDF(AAS ). ∴DE =AD =5,AF =E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 =∠B =90°,CD =AB =3,BC =AD =5. 在Rt △CDE 中,CE =DE 2-CD 2=4, ∴BE =BC -CE =5-4=1. 设BF =x ,则AF =EF =3-x. 在Rt △BEF 中,BE 2+BF 2=EF 2,即12+x 2=(3-x)2.解得x =43.∴BF =43.第十一周周测范围:第32课时~第35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在球的体积公式V =43πR 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 V ,π,R 是变量,43是常量B . R 是变量,V ,43,π是常量C . V ,R 是变量,43,π是常量D . V 是变量,R ,π,43是常量2. 函数y =2x -5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C)A . x >5B . x >10C . x ≥5D . x ≥10 3. 一本笔记本5元,买x 本共付y 元,则5和y 分别是(C)A . 常量,常量B . 变量,变量C . 常量,变量D . 变量,常量 4. 下列各曲线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关系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C)5. 小明从家出发走了10 min 后到达了一个离家800 m 的书店,在书店买书停留了10 min ,然后用15 min 返回到家.下列图象能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y(m )与时间x(min )之间关系的是(D)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当x =3时,函数y =2x -1的值是 5 .7. 某公司销售部门发现,该公司的销售收入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销售量 是自变量,销售收入 是因变量 .8. 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邮资为每千克0.5元,每件另加手续费2元,则总邮资y(元)与包裹重量x(kg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0.5x +2 . 9. 在地球某地,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y(℃)与所处深度x(km )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关系式y =35x +20来表示.当此地所处深度为 7 km 时,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达到265 △.图J11-110. 某医药研究院实验一种新药药效时发现,成人如果按规定剂量服用,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μg )随时间x(h )的变化情况如图J 11-1所示. 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达到3μg 以上(含3μg )时治疗疾病为有效,那么有效时长是 4 h .三、 解答题(11~13每小题8分,14~15每小题13分,共50分) 11. 求下列函数中x 的取值范围.(1)y =2x 2; (2)y =1x +1;解:x 取任意实数. 解:x +1≠0,即x≠-1.(3)y =x -2; (4)y =1x -3.解:x -2≥0,即x ≥2. 解:x -3>0,即x>3.12. 在如图J11-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3x 的图象.图J11-2略.13. 公路上依次有A ,B ,C 三个汽车站,上午8时,小明骑自行车从A ,B 两站之间距离A 站8 km 处出发,向C 站匀速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 km/h ,若A ,B 两站间的路程是26 km ,B ,C 两站的路程是15 km.(1)在小明所走的路程与骑车的时间这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2)设小明出发x h 后,离A 站的路程为y km ,请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解:(1)骑车的时间是自变量.(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6.5 km/h , ∴离A 站的路程为y =16.5x +8.14. 红星粮库需要把晾晒场上的1 200 t 玉米入库封存,(1)入库所需的时间d (天)与入库平均速度v (t/天)的函数关系是 d =1 200v;(2)已知粮库每天最多可入库300 t 玉米,预计玉米入库最快可在几天内完成?解:(2)当v =300时,则有d =1 200300=4.答:预计玉米入库最快可在4天内完成.15.星期五小颖放学从学校步行回家,当她走了一段路后,想起要去买彩笔做画报,于是原路返回到刚经过的文具店,买到彩笔后继续往家走.如图J11-3是她离家的距离s(m)与所用时间t(min)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J11-3(1)小颖家与学校的距离是 2 600m;(2)AB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小颖在文具店买彩笔所花时间;(3)求小颖本次从学校回家的整个过程中所走的路程;(4)买到彩笔后,小颖从文具店回到家步行的速度是多少?解:(3)2 600+2×(1 800-1 400)=3 400(m).答:小颖本次从学校回家的整个过程中所走的路程是3 400 m.(4)1 800÷(50-30)=90(m/min).答:买到彩笔后,小颖从文具店回到家步行的速度是90 m/min.第十二周周测范围:第36课时~第39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已知函数y =(k -1)x +b -2是正比例函数,则( C )A .k =1,b =2B .k≠1,b =-2C .k≠1,b =2D .k≠-1,b =-2 2. 函数y =-x +1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C) A . x >0 B . x <0 C . x≠0 D . x≠-1 3. 已知关系式y =3x -1,当x =3时,y 的值是(B)A . 9B . 8C . 7D . 6 4. 下列关系式中,是一次函数的是(D)A . y =2x -1 B . y =x 2+3C . y =k +b(k ,b 是常数)D . y =3x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3(k <0)的图象大致是(C)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将直线y =-2x +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直线表达式为 y =-2x -1 .7. 已知一次函数y =-0.5x +2,当1≤x ≤4时,y 的最大值是 1.5 .8. 在▱ABCD 中,△A△△B =2△1,则△B 的度数是 60° .9. 如果函数y =kx(k≠0)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那么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 增大 . (填“增大”或“减小”)10. 已知函数y =(m +2)x +||m -2(m 为常数),当m = 2 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三、 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题每小题13分,共50分)11. 已知一次函数y =(2m +3)x +m -1.若该函数的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求m 的取值范围.解:∵该函数的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 ∴2m +3<0.解得m <-32.12. 已知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3-m)x +m -5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3-m<0,m -5<0. 解得3<m<5.△m 的取值范围是3<m <5.13.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一次函数y =2x -2经过点A(-1,m)和B(n,2).(1)求m ,n 的值;(2)求该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解:(1)当x =-1时,y =2×(-1)-2=-4,∴m =-4; 当y =2时,2x -2=2,解得x =2.∴n =2. (2)当y =0时,2x -2=0,解得x =1. ∴该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14.已知直线y =-x +4.(1)直接写出直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A ,B 的坐标; (2)在如图J12-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象; (3)求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解:(1)点A 的坐标为(4,0), 点B 的坐标为(0,4). (2)略.(3)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4×4=8.图J12-115. 已知一次函数y =-2x +4,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J 12-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2)根据图象回答:当x <1 时,y >2. 解:(1)如答图J12-1.图J12-2 答图J12-1第十三周周测范围:第40课时~第43课时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大致是(B)2. 一次函数y =-2x +1图象经过象限( B )A .一、二、三B .一、二、四C .二、三、四D .一、三、四 3. 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和性质,叙述正确的是(D)A .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B . 与y 轴交于点(0,-2)C . 与x 轴交于点(-3,0)D . 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4. 下列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D)A . y =-2xB . y =x +2C . y =-x +2D . y =2x -15. 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A(m,6),B(5,n)两点,则m ,n 一定满足的关系式为( C )A .m +n =11B .m -n =1C .mn =30D .m n =65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6. 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 L ,如果每小时耗油5 L ,那么油箱内余油量y(L )与行驶时间t(h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应为 y =40-5t .7. 将一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 y =-2x +3 .8. 直线y =3-2x 不经过的象限是 第三象限 .9. 若y 与x 成正比例,且当x =1时,y =-4,则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4x .1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 /s )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式为y =35x +331.当x =22 ℃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 s 后才听到声音,则此人与燃放烟花所在地的距离为 1 721 m . 三、 解答题(11~13题每小题8分,14~15每小题13分,共50分) 11.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0,4)和B(2,0)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k≠0).将点A(0,4)和点B(2,0)代入,得⎩⎪⎨⎪⎧ b =4,2k +b =0.解得⎩⎪⎨⎪⎧k =-2,b =4.∴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x +4.12. 已知一次函数y =(1-3m)x +m -4,若其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求m 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1-3m<0,m -4≤0.解得13<m ≤4.∴m 的取值范围为13<m ≤4.13. 已知一次函数y =kx +4的图象经过点A(1,3).(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B(a,0),求a 的值.。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周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周导学案

第八周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2课时 《比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第一课时: 《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1、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理学生的汇报。

3、完成教材第46页的第1题。

请学生先复述分数除法的意义,然后计算。

三、课堂作业设计1、在○里填上“>”“<”或“=”。

9×81○9 9÷34○9 43×34○1 9÷32○9 9×34○9 32×51○32÷51 2、计算。

21-31×41+61 21×31-41+61 ( 21+31)×41-61 21÷[31×(41-61)]第二课时《分数除法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比较,进一步弄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建立三类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包括哪几种类型。

英语五年级unit 12教案

英语五年级unit 12教案
Do you often sit up late?
It’s not good to sit up late.
板书设计
Lesson 68 Revision
C. Look and write
I hav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学生通读C项的句子,并通过观察画面,将对话中所缺的部分补充完整。最后请部分学生将完成的句子朗读出来。
朗读C项内容。
新知检测
课堂总结
Sit up late
You shouldn’t sit up late.
We shouln’t sit up late.
I sometimes sit up late.
安全教育一分钟
使用单词卡片复习与本课活动有关的单词。包括课外活动,家务劳动以及表示频度的单词和词组。
动词搭配活动。Eg. Say play学生可以说the piano, football, soccer, badminton.
Say wash学生可以可以说wash the clothes, wash the dishes, wash the dog, wash my hands.
将B项中提供的“ eating, sleeping, doing sports, keeping fit”等话题标题写在卡片上,将卡片贴到黑板上。请每个小组从黑板上选择一张卡片,并就卡片上的话题进行讨论。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观察C项活动中提供的海报示范。通过观察,了解制作海报的形式和方法,总结海报制作的几个主要部分,即标题,配图,文字说明。
Are you busy tod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归纳、小结、反思篇:
三、作业延展篇:
A组:
1.若函数y=(a-1)x2+2x+a2-1是二次函数,则()
A.a=1 B.a=±1 C.a≠1 D.a≠-1 2.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y=x2-1 B.y=x-1 C.y=8
x
D.y=
8
x2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已知二次函数y=-x2+bx+3.当x=2时,y=3,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B组:
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边长为x m,绿化带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