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什么是守法公民守法公民指的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履行社会责任的公民。
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法律意识作为一个守法公民,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和遵守法律。
要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社会道德除了遵守法律,我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应遵从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心弱势群体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公民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们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有相应的义务。
常见的公民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而公民义务则包括遵守法律、纳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行使和履行。
4. 参与公共事务作为一个守法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这包括参与选举投票、参与社区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
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5. 法律常识除了对法律基本原理有一定了解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
交通法规、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这些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违法行为。
6. 防止违法犯罪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们也应该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不传播谣言、不参与非法集会等。
如果目睹或发现他人违法犯罪行为,也应该及时报警。
总结做一个守法公民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了解法律、培养社会道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我们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守法公民也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享受到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守法公民!。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借贷不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撕毁合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列、交通管理法规、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受到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污染环境、使用童工、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主刑与附加刑)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绑架、投毒、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犯罪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守法公民知识点总结

守法公民知识点总结一、法律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用来约束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
2. 法律的作用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工具,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它通过制定、实施和司法保障的方式,保障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3. 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约束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普遍性是指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规范性是指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约束性是指法律对公民具有明确的强制力,可变性是指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二、宪法和法律体系1. 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依据,是治国之道和统治之法的总纲,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2. 法律的种类法律分为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商业法、刑法、劳动法等。
宪法是全国性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定。
行政法规是国家政府制定,用来规范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法规是地方性政府制定的法律文件,用来规范地方的公共事务。
其他法律分别用来规范商业活动、刑事犯罪行为、劳动关系等。
3. 法律体系的层次法律体系分为宪法层次、法律层次和行政法规层次。
宪法层次最高,对全国各类法律具有约束力;法律层次次之,是依法实施的法规和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行政法规层次最低,是用来规范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具体规定。
三、守法的基本要求1. 遵守法律守法的基本要求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参与并维护法律秩序。
公民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国家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有违法行为。
2. 尊重法律守法的基本要求是尊重法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手段违反法律规定。
不得有破坏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安宁和稳定。
八年级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八年级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做守法公民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法律义务。
在八年级阶段,应当知晓如何做守法公民,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以下是八年级做守法公民知识点:1.宪法意识与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法定效力。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明确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
作为公民应该养成宪法意识,认真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当家作主、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和爱国等,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维护宪法权威。
2.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信仰程度,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
作为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从小就要知道法律权威的重要性,了解法律的基本规则和程序,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法律知识与法律责任法律知识是做守法公民的前提,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同时,作为公民也需要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尽力避免触犯法律,同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4.责任意识与社会公德做守法公民需要有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处出发,坚守道德底线,不为了私利而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
要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观念,积极维护社会和谐与公正。
5.安全意识与预防能力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也是做守法公民的重要能力,包括生活、网络、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公民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意识,做到自我保护和他人救助。
总之,做守法公民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掌握上述知识点,坚持遵守法律,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法治的社会。
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五课知识点

八年级道法上册第五课知识点
一、守法的重要性
1. 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2. 守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 只有每个公民都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做守法的公民
1.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权益。
2.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4. 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三、违法行为的危害
1. 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个人利益,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违法行为不仅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 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形象,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四、如何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4. 勇于抵制不良诱惑,不参与违法犯罪行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 )A.守规则,不能违反法律B.学法、用法、执法C.感受法律的尊严D.懂得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准绳4.一般违法行为包括.(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5.小郑坐车时在座位上发现了一个包,里面有800元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他把钱拿出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把包又放回原处。
小郑的行为( )A.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B.没有违法C.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D.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6.学生胡某在放学后为走近路,从公园的草地上走过,并且还在公园的书画墙上乱刻了一通,结果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
胡某的行为是( )①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②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③严重的违法行为④一般违法行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④7.观察下面的漫画,两个学生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民事处罚B.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C.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D.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8.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不断攀升,追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虽然涉及经济、文化、法治、教育、道德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众多方面,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严重缺乏法律意识。
结合教材回答: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知识要点二:预防犯罪9. 、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的人。
11.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以为主要内容。
12.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受到处罚。
( )A.民事责任B.法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责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法律规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教材重点说明了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1)指引作用:即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地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2)预测作用:即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3)评价作用:即法律通过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即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用。
(5)教育作用:即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义,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法律规范重要性: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类别(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6.青少年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做法)(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八上第五课--《道德与法治》中考课知识点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P48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重点)(期考)(中考)违法行为的种类?P48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3.(重点)(期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P48不同点: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犯罪。
共同点: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重点)(期考)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刑法的作用及内容?P52(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6.(重点、难点)(期考)(中考)犯罪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P53(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重点)(期考)(中考)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P54(1)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有责任成为守法公民。
守法公民是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成为一个守法公民并不困难,只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守法公民应该了解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范。
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我们要了解交通法规,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超速,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们还要了解劳动法规,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不允许雇主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们还要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守法公民应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我们要尊重老师、父母和长辈,不说脏话,不恶意欺负他人。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窥、不窃听。
此外,我们还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所吵闹、乱扔垃圾,保持良好的行为。
守法公民应该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循程度。
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作用。
我们要有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不得以任何形式违法。
我们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不以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违法乱纪。
守法公民还应该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
我们要注意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不参与危险活动,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参与非法集会。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要遵守网络安全法规,不进行网络攻击和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守法公民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正能量。
我们可以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们还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成为一个守法公民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违一、为什么要守法?答:①法律是社会规则,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②违法就要,③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二、什么是违法行为?答: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的规定,的行为。
三、违法行为的分类答:根据划分三类,分别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违法行为和。
四、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答:①区别:不同,不同,责任不同。
②联系:都是行为,都对具有,都要。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五、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答: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自觉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观念,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积极防范和合同违约行为,既,又要,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一、刑法的性质和内容。
答:刑法是、保护国家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
二、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答:犯罪是具有、触犯了、并依法应当受到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刑罚的含义答:刑罚又称为、,是指依法对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以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四、刑罚的分类。
答:刑罚分为和__________两大类。
主刑有、、、、。
附加刑有、、、。
五、怎样预防犯罪?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_________,认清__________,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观念,依法,做一个自觉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善用有法律1、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依法维权?答: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维护自己的②我们可以通过来维护合法权益。
如、律师事务所、、等。
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
我们可以依法到、人民法院或中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
八年级部编教材上册第五课知识提纲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梳理】一、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答: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答:(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的轻重,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的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答:(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4.民事权利有哪些? 答: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
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答:(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4.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答: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可分为哪几类?答: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6.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吗? 答: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初中政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1.法律的规范作用?(重点掌握)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重点掌握)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4.列举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5.列举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合同违约、侵犯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我们怎样面对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重点掌握)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框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什么是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后果:刑罚4、刑罚的含义、种类: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5、犯罪的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做?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3、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重要性)(P46)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P48)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的个人原因?(P48)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注意】书本上仅谈到了违法的个人原因,如果要完善违法原因这一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答案: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①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4、★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P48)(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选择题常考】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阳阳老师说明】①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看处罚最好判断,可参考P48和P54相关链接(上表最后一栏)②“拘留”默认是行政拘留,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拘留是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而非刑事处罚手段。
)③“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概述作为一个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成为一名守法公民。
本文将深入探讨做守法公民所需了解的知识点,包括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等。
法律意识什么是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了解和遵守程度。
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是成为守法公民的基础。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维护公平正义: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预防犯罪:良好的法律意识能提高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保护个人权益:法律意识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
4.促进社会进步:拥有法律意识的人们会更加守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法律知识民事法律知识1.婚姻法:了解婚姻法的基本内容,如结婚登记、离婚手续等。
2.劳动法: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劳动合同、工资计算等。
3.继承法:了解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如遗嘱的起草和执行等。
刑法知识1.刑法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
2.刑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刑法案例,了解不同犯罪行为和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
行政法律知识1.行政许可:了解行政许可的概念、种类和程序。
2.行政处罚:了解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以及申诉途径和权利。
宪法知识1.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守法意识守法意识的培养1.法律教育:通过法律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2.家庭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守法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3.社会宣传: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守法宣传活动,加强对守法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守法的意义1.维护社会稳定:守法遵纪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保护个人权益:守法可以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避免遭受违法侵害。
3.享受公共资源:守法公民有权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资源和福利。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五课知识点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预测作用)(3)他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4)强制作用()教育作用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知识点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的含义(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种?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是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什么是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收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请举例哪些属于行政违法行为?(1)欠债不还的行为(2)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3)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神鬼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哪些属于民事违法行为(1)欠债不还(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哪些民事活动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是由民法来规范的公民享有哪些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券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如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
(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
(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9、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紧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