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1、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与方法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地位。

2、熟悉临床免疫学的重要任务、内容及发展新动态,现代免疫学检测的发展趋势和进展,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及我们的任务和要求。

3、掌握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学、免疫应答、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临床免疫学。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

2、熟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及特点,抗原、免疫球蛋白、前带、后带、免疫复合物、亲和性、亲合力的概念。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了解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基本概念。

2、熟悉免疫原、半抗原的制备过程,抗血清的制备。

3、掌握免疫佐剂的特性及应用原则,免疫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抗血清鉴定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1 、掌握 McAb 及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 HAT 培养基的筛选机制。

2 、熟悉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第五章凝集反应1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直接反应、间接凝集反应 ( 间接血凝试验、胶乳试验 ) 及其应用 ( 抗原的检测、抗体的检。

2 、熟悉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参血凝试验。

第六章沉淀反应1 、掌握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原理与方法。

2 、熟悉液体内沉淀试验 ( 絮状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 ) ;掌握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熟悉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

3 、了解免疫浊度法 ( 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测定法 ) 的原理。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1 、掌握免疫电泳技术原理;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免疫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放射免疫技术1 、掌握放射免疫技术基本类型及原理、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放射免疫分析及免疫放射分析的原理。

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现代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实践》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它主要讲述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以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诊断的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掌握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由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工作的能力。

二、总体要求1.掌握免疫学分析技术,掌握常用免疫学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

2.掌握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

3.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反应和免疫反应在各系统疾病中的意义。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大纲说明1.采用投影仪与多媒体教学。

2.由于基础医学免疫学的讲授在前,为了讲授的系统性和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安排教学时数回顾性复习基础医学免疫学的部分教学内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适当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临床病案分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参考书目《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陶义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5月第2版。

第一章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方法、目的及其任务。

掌握医学免疫学中基础免疫学的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方法、目的及其任务。

二、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简介。

考核知识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POCT,免疫自动化考核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方法、目的及其任务。

回顾并熟练掌握医学免疫学中基础免疫学的相关概念及免疫学机理。

第二章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的原理。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学检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学检验第二节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2、免疫辅佐细胞三、免疫分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二章免疫化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一、抗原的性质1、异物性2、理化特性3、其他因素二、抗原的特异性1、抗原决定簇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三、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特异性分类2、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分类3、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基本结构2、功能区3、基因表达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IgV区的功能2、IgC区的功能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2、IgE3、IgA4、IgD5、IgE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比例性4、阶段性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2、环境条件3、比例性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第四节补体系统一、概述1、补体的组成和命名2、补体的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MBL激活途径3、旁路激活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1、溶血实验2、补体结合实验【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三章免疫分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免疫膜分子概念和种类,掌握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用)Ⅰ前言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

临床免疫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些特定疾病过程中检验理论、临床应用、方法评价及实际应用的科学。

临床免疫学以基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医学课程为基础,通过检验理论及实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44学时;理论与实验之比1.05:1。

四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兰兰,3版,2003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介绍免疫学发展简史。

了解临床免疫学发展历程。

熟悉临床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临床免疫学、免疫应答、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二)熟悉免疫学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现代免疫学检测的发展趋势,免疫学检测技术在参与免疫性病理损伤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检测中的作用。

(三)了解免疫学检测与方法在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一)临床免疫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范畴,免疫调节与信号传导。

(二)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免疫及基因治疗。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教学目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高变区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学习免疫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特点,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免疫学的基础。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课程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数:38学时(理论:78学时;实验:30学时)总学分:6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重点阐述免疫学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由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般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工作的能力教材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

理论课讲授方式应抓住最基本内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时数可适当地介绍反应本学科的有关进展,或已被公认并在本学科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学派观点,并给以公正的评价。

实验课可根据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尽町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免疫学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

重点掌握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同时会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熟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内容清楚明确。

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性认识,供有余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工作作风;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目标1.掌据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临床应用及其方法学评价;2.熟悉免疫学检验技术常用分析仪的构造、性能与检测原理,掌据仪器正常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了解经典传检验方法和现代检验技术各自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了解国内检验的最新进展。

免疫学检验教案

免疫学检验教案

免疫学检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如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3、培养学生运用免疫学检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规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技术的操作流程。

(2)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免疫物质的检测方法。

2、难点(1)免疫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2)不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免疫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出免疫学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提问学生对免疫学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免疫学检验的定义和范畴。

(2)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3)抗原和抗体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3、常见免疫学检验技术(约 60 分钟)(1)免疫荧光技术原理: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

操作步骤:标本制备、荧光抗体染色、观察结果。

应用:检测病原体、自身抗体等。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理: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之反应,最后通过显色反应检测结果。

操作步骤:包被、封闭、加样、孵育、洗涤、显色、测定。

应用: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如激素、肿瘤标志物等。

(3)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原理: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目标蛋白。

操作步骤:蛋白提取、电泳、转膜、封闭、抗体孵育、显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examinations总学时:96 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48学分:4.5先修课程:仪器分析、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科学。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概论(1学时)教学内容:1.1 免疫学技术概论1.2 临床免疫性疾病及检验概论教学要求:1.了解免疫学技术在医学中地位和应用;了解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简史。

2.了解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学时)教学内容:2.1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2.2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3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教学要求: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2.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掌握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4.掌握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2学时)教学内容:3.1 免疫原的制备3.2 免疫血清的制备3.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4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教学要求:1.掌握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和半抗原的制备;了解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2.掌握免疫血清的制备。

3.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掌握B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4.掌握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了解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凝集反应(2学时)教学内容:4.1直接凝集反应4.2间接凝集反应4.3抗球蛋白试验教学要求:1.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纲《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Ⅰ前⾔本⼤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使⽤。

编写本⼤纲的⽬的是要求学⽣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习亲⾃动⼿操作。

现将⼤纲使⽤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为使学⽣和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纲每⼀章节均由教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便于学⽣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纲核⼼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般内容。

三参考学时为44学时。

四使⽤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指导》,⼈民卫⽣出版社,刘辉,2版,2003年。

Ⅱ正⽂实验⼀抗体的制备(综合性实验)⼀教学⽬的通过制备抗伤寒沙门菌抗⾎清,熟悉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及抗⾎清的鉴定⽅法。

⼆教学要求(⼀)掌握抗体产⽣的原理。

(⼆)熟悉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三)了解抗⾎清的分离和保存三教学内容(⼀)免疫原(抗原)的纯化和制备。

(⼆)实验动物的选择条件。

(三)免疫⽅案的设计。

(四)动物采⾎和分离⾎清。

(五)抗⾎清效价滴测定定(试管法凝集试验)。

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教学⽬的学习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及操作⽅法。

⼆教学要求(⼀)掌握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及操作⽅法。

(⼆)熟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判断。

(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法学评价。

三教学内容(⼀)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测定免疫球蛋⽩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测定免疫球蛋⽩影响因素。

实验三胶乳凝集试验⼀教学⽬的学习类风湿因⼦(RF)测定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要求(⼀)掌握胶乳凝集试验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熟悉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三)了解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绒⽑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法及结果判断。

三教学内容(⼀)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原理。

(⼆)⾮特异反应的判断和排除。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1. 理论基础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1.2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的种类和原理•抗原与抗体的基础知识•免疫学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3 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2.1 免疫学检验的常用实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2.2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免疫学检验实验设计的要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 诊断评估与质量控制3.1 免疫学检验诊断评估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的计算和解释•临床样本的诊断评价方法3.2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4. 安全与道德•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验守则5. 教学要点5.1 宣传免疫学检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免疫学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检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5.2 强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3 实战训练和实验分析•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6. 实践环节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实践环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

7. 课程评估与7.1 学生评估•学生对于课程效果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评价7.2 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免疫学检验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Experimental Immunology)课程号(代码):50408304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免疫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知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基本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影响因素,为学生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强调联系实验操作和具体案例分析等实践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及时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示教学难点)〔一〕基本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免疫学简介,免疫学检验的内容,免疫学检验的应用,免疫学检验的发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抗原的性能,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的种类,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体产生的规律,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和性,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抗原和抗体的纯化离心分离法的原理、方法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应用;盐析的基本原理,盐类和浓度的选择,影响盐析的因素,脱盐,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聚合物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种类和性质,技术要点: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处理,装柱和加样,洗脱和收集,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应用;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凝胶,凝胶的选择,柱的选择,凝胶柱的制备,加样与洗脱,凝胶柱的再生与保存,凝胶层析的应用;亲和层析法原理,载体和配体的选择,载体、配体、间隔臂,载体的活化与配体的偶联,技术要点,再生和保存,应用;电泳的分类,基本原理,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带电颗粒的性质,电场强度,pH值,离子强度,电渗作用,支持介质的筛孔,其它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应用。

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人卫二版吕世静)

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人卫二版吕世静)

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材供成教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检验专业专科使用,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并以检验技术为主。

具体要求如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基础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免疫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各项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试剂组成、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免疫学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检验。

(四)了解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的最新进展。

(五)本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分三级:掌握,熟悉,了解。

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卫专科二版)主编:吕世静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学时数绪论 11 抗原 12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3 补体系统 14 免疫系统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6 免疫应答 17 抗原抗体反应 18 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技术 19 凝集试验自学10 沉淀试验自学11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技术自学12 酶免疫技术 213 荧光免疫技术 214 放射免疫技术 115 金免疫技术 116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217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技术自学18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119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技术 120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技术 121 免疫球蛋白测定 122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123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24 免疫缺陷病及检验 125 免疫增殖病及检验 226 自身免疫病及检验 227 肿瘤免疫学及检验 228 移植及免疫学检验 2合计33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临床免疫学内容,和免疫学检验发展趋势。

3、了解相关专业参考书及相关国内外专业杂志。

二、思考题:1、名词解释:免疫免疫学检验。

2、简述免疫系统生理功能及异常所导致疾病。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教材为《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王兰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

本门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免疫检验学的学习,掌握各项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试剂组成,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2.通过临床免疫学及免疫病理的学习,掌握免疫学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检验。

3.了解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的最新进展。

4.本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分三级: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一般介绍。

本课程面授学时数为38学时。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一)详细介绍:免疫、免疫学、免疫应答反应、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免疫应答反应、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的分类、表面标志;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免疫球蛋白结构与分类。

(三)一般介绍: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以及临床应用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详细介绍: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二)一般介绍: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类型和临床应用。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一)详细介绍:抗血清制备,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免疫佐剂的概念和种类以及作用机制。

(二)重点介绍: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

(三)一般介绍:免疫原的制备。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一)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概念,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重点介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

(三)一般介绍: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主要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基本原理和程序;特点。

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一)详细介绍:凝集反应的特点,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二)重点介绍: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凝胶内沉淀反应。

(三)一般介绍: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沉淀反应的应用。

第六章放射免疫技术(一)详细介绍:常用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抗体(抗原)的制备和鉴定、放射免疫技术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放射免疫技术的方法学评价。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学检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

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学检验第二节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2、免疫辅佐细胞三、免疫分子【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二章免疫化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一、抗原的性质1、异物性2、理化特性3、其他因素二、抗原的特异性1、抗原决定簇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三、抗原的分类1、根据抗原的特异性分类2、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分类3、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基本结构2、功能区3、基因表达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1、IgV区的功能2、IgC区的功能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2、IgE3、IgA4、IgD5、IgE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比例性4、阶段性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2、环境条件3、比例性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第四节补体系统一、概述1、补体的组成和命名2、补体的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MBL激活途径3、旁路激活途径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1、溶血实验2、补体结合实验【教学建议】课堂讲授第三章免疫分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免疫膜分子概念和种类,掌握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人卫二版,吕世静

最新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人卫二版,吕世静

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人卫二版,吕世静医学检验专科《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材供成教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检验专业专科使用,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并以检验技术为主。

具体要求如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基础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免疫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各项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试剂组成、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免疫学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检验。

(四)了解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的最新进展。

(五)本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分三级:掌握,熟悉,了解。

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卫专科二版)主编:吕世静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2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临床免疫学内容,和免疫学检验发展趋势。

3、了解相关专业参考书及相关国内外专业杂志。

二、思考题:1、名词解释:免疫免疫学检验。

2、简述免疫系统生理功能及异常所导致疾病。

3、简述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抗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抗原和超抗原的概念,以及抗原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基础。

2、掌握抗原表位的概念和抗原分型种类。

二、思考题:1、名词解释:*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抗原决定簇异嗜性抗原载体*效应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超抗原*2、简述抗原特异性基础。

3、简述抗原类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2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和亚型。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各类Ig特性与功能。

4、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抗体多样性。

二、思考题:1、名词解释:*免疫球蛋白抗体互补决定区 Fab 独特型 *调理作用。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42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开课学期:7学时学分:40/2.5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 《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2.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主编2004年1月第3版3. 《简明免疫学技术》朱正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4. 《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柳忠辉主编科学出版社执笔人:黎明兰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简便和快速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实际应用及方法学评价,更好的为防病治病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应用及方法学评价。

2.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测定方法。

3.掌握免疫学技术在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动植物检疫、健康相关产品免疫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抗原抗体的纯化(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抗原和抗体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评价和应用。

了解抗原抗体各种纯化方法的程序及分离物的选择。

教学内容第一节盐析法一、原理二、常用中性盐三、操作步骤四、影响因素五、方法评价与应用第二节凝胶层析法一、原理二、常用凝胶的种类和性质三、操作步骤四、方法评价与应用第三节离子交换层析一、原理二、常用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三、离子交换层析的程序四、方法评价与应用第四节亲和层析法一、原理二、亲和层析载体与配基的选择三、层析条件的选择四、方法评价与应用考核要求:了解蛋白质提纯方法的程序及条件掌握蛋白质提纯方法的原理第二章免疫原与特异性抗体的制备(2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人工免疫原的制备方法,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Immun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ical Diagnosis课程代码:26410082学分:4.5学时:99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3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建议自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材:(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李金明,刘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夏圣,杨曙梅.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第1版,镇江:出版社,2014.)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免疫学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为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四大临床专业技术之一。

它主要讲述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和分子的组成,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免疫应答如何参与临床免疫学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免疫学发展史的概要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科研和执业道德;掌握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课程目标2:应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诠释临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5)掌握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结合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抗原提呈)。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B细胞的分类及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难点: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第十章T淋巴细胞(一)课程内容(1)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分化、TCR的重排、T细胞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与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42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开课学期:7学时学分:40/2.5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 《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2.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主编2004年1月第3版3. 《简明免疫学技术》朱正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4. 《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柳忠辉主编科学出版社执笔人:黎明兰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简便和快速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实际应用及方法学评价,更好的为防病治病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应用及方法学评价。

2.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测定方法。

3.掌握免疫学技术在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动植物检疫、健康相关产品免疫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抗原抗体的纯化(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抗原和抗体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评价和应用。

了解抗原抗体各种纯化方法的程序及分离物的选择。

教学内容第一节盐析法一、原理二、常用中性盐三、操作步骤四、影响因素五、方法评价与应用第二节凝胶层析法一、原理二、常用凝胶的种类和性质三、操作步骤四、方法评价与应用第三节离子交换层析一、原理二、常用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三、离子交换层析的程序四、方法评价与应用第四节亲和层析法一、原理二、亲和层析载体与配基的选择三、层析条件的选择四、方法评价与应用考核要求:了解蛋白质提纯方法的程序及条件掌握蛋白质提纯方法的原理第二章免疫原与特异性抗体的制备(2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人工免疫原的制备方法,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了解可溶性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及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三、人工免疫原的制备及佐剂第二节免疫血清的制备一、免疫动物的选择二、确定免疫方案三、动物采血法四、免疫血清的分离与保存第三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求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考核要求:了解:1.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的制备方法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掌握:1.人工免疫原的制备2.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第三章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2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了解其他凝集技术类型、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沉淀反应一、免疫浓度测定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三、免疫电泳技术第二节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反应二、间接凝集反应三、其他凝集技术考核要求:了解:免疫浓度测定,其他凝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免疫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溶血反应体系及检测方法。

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类型、方法和评价。

教学内容:第一节溶血反应一、溶血反应的检测试验二、血清总补体溶血(CH50)测定。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一、类型与原理二、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三、方法的评价和应用考核要求: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类型、原理、方法评价及应用。

掌握:血清总补体溶血(CH50)测定。

第五章酶免疫技术(2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方法类型及原理,ELISA技术要点,了解其他酶免疫技术及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分类第二节固相酶免疫测定一、基本原理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第三节ELISA技术要点一、试剂准备二、酶标记方法三、酶标记物的纯化与鉴定四、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第四节其他酶免疫技术一、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二、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三、免疫印记法考核要求:了解:其他酶免疫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掌握:1.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的原理2.ELISA法的技术要点第六章荧光免疫技术(1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荧光抗体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

了解荧光抗体的制备方法及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荧光现象第二节荧光抗体技术一、基本原理二、荧光抗体技术方法三、荧光抗体的制备四、荧光免疫显微技术五、应用考核要求:了解:荧光抗体的制备及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掌握:荧光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

第七章放射免疫技术(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放射免疫测定的原理、方法、评价及应用。

了解免疫放射测定试验。

教学内容:第一节放射免疫测定一、原理二、测定方法三、方法评价四、应用第二节免疫放射测定一、原理二、技术类型三、技术要点考核要点:了解:免疫放射测定的原理、技术类型及技术要点。

掌握:放射免疫测定的原理、测定方法及应用。

第八章金免疫技术(2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金免疫测定技术的原理、技术类型及应用。

了解胶体金和免疫金的特性与制备。

了解金免疫组化技术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一、胶体金的特性及其制备二、免疫金的特性及其制备第二节金免疫测定技术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第三节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免疫金光镜染色技术二、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考核要求:了解:1.胶体金、免疫金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2.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与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技术类型及方法。

第九章免疫细胞检测技术(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免疫细胞分离纯化技术及评价免疫功能的相关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定。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一、血液标本的采集二、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三、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纯化五、吞噬细胞的分离六、淋巴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

第二节T淋巴细胞的检测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二、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三、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第三节B淋巴细胞的检测一、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二、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三、B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外检测第四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检测一、概述二、NK细胞活性检测三、测定NK细胞活性的卫生学意义第五节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的卫生学意义考核要求:了解:1.了解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及卫生学意义的评价。

2.了解T淋巴细胞E受体和IL-2受体的检测方法。

3.了解B淋巴细胞Sm2g受体及Fc受体的检测方法。

掌握:1.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亚群分离纯化方法,淋巴细胞保存及活力测定方法。

2.T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3.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的体外实验。

4. NK细胞活性检测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5.噬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第十章免疫球蛋白测定(1学时)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应用评价。

了解免疫球蛋白定量的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检测方法一、常用检测方法。

二、参考值第二节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应用第三节免疫球蛋白定量临床意义一、血清Ig定量临床意义。

二、尿微量Ig定量临床意义。

三、脑脊液Ig定量临床意义。

考核要求:了解:血清Ig、尿微量Ig、脑脊液I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掌握: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及参考值,方法评价及应用。

第十一章动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动植物疫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了解进出口商品检疫的新进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一、炭疽的免疫学检验二、鼻疽的免疫学检验三、口蹄疫的免疫学检验四、布鲁氏病的免疫学检验五、狂犬病的免疫学检验六、疯牛病的免疫学检验七、禽流感的免疫学检验第三节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一、植物细菌的免疫学检验二、植物真菌的免疫学检验三、植物病毒的免疫学检验考核要求:了解: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掌握:动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第十二章健康相关产品的免疫学检验(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及化妆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了解健康相关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验方法及新进展。

教学内容:第一节有毒有害物质的免疫学检验一、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验的技术要点。

二、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方法。

三、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化妆品的免疫学检验第三节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和评价一、免疫学检验项目二、免疫学检验方法三、增强免疫功能结果判定与评价。

考核要求: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免疫学检验的技术要点、方法和应用。

掌握: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结果判定及标价标准。

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与任务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诸项试验的原理、基本要求、操作步骤,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在卫生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免疫学检验诸项试验的原理2.掌握诸试验各种液体的配制方法3.掌握必做实验的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及影响因素。

4.了解诸项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三、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免疫学检验实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