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途径论文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途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d60d68caaedd3383c4d35e.png)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途径【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各种各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体育教学主要是要达到“健康体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也包含其中。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呢?笔者通过对学生非智力的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求知动机新异刺激【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2-01心理素质是指一定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
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综合能力指标。
实践证明它是导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体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众多内容中的一个部分。
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因为体育教学的众多特殊性,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探索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途径,将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主要从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动机是推动或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对学习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行为特征确定体育教育目标,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
要向学生阐述学习体育的意义,把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健身锻炼凉席起来,把运动竞赛与维护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机体生理与心理潜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另外,进行目标教育要充满竞争活力,多用正误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次帮助他们形成持久的正确学习动机。
2 利用新异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知识、技术的传递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
五年级体育教案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2
![五年级体育教案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2](https://img.taocdn.com/s3/m/fc7be3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0.png)
五年级体育教案分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2?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和规则,更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积极、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在五年级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身心状态,在运动中促进心理健康在五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身心状态的关注和了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运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练习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相协作的能力和自我肯定的能力。
运动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加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天赋和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不应强求他们达到同样的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程度的难度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以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感到困倦和乏味,这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来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班级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情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愉快、自信地面对学校和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实际上,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责任。
只有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锻炼身体、成长为阳光、自信、积极的人才。
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f411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8.png)
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体育课堂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学会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团队合
作以及自尊自信的培养。
因此,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学生认
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几个可以在体育课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一:情绪接力跑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接力跑。
每个队员在跑步前后都需要分享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运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并通过分享和交流,增强彼此
之间的情感联系。
活动二:信任背摔
这是一个经典的团队合作游戏,要求学生背对着队友倒下,由队友接住。
这个活动不仅锻
炼了学生的信任感,还强化了团队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信任与
被信任的感觉,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活动三:目标设定与反思
在体育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个人的小目标,比如提高某项运动技能或者增强
体能。
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进行反思,评估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并思考如何在下一
次做得更好。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在课程中不断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
同时,教师
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aaa33b11336c1eb91b375d21.png)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作者:马明羲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8期摘要: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小学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最初级的阶段,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质。
本论文将着重对小学体育学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引言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对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今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生活情况,探究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利用小学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过程中,最直接且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这要求体育课的任课老师清楚地知道:上体育课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更是要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
任课老师在清楚小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明白应该锻炼学生哪些方面的心理素质,通过何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执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1]如今学生的课业繁重,对于许多小学学生来说,较多的课后作业,各种各样占满课余时间的兴趣班,使得孩子在课后没有足够的休息放松时间,令承受能力弱、调节能力差的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从而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压力。
体育课堂教学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如何在使孩子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当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物质条件充足,在家中享受着父母长辈的疼爱,导致一部分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学习做事不够刻苦坚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轻言放弃,体育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毅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6a9e2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d.png)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落实的问题,也是国家未来教育的核心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原则和目标问题,并结合小学生当下的心理特征,从各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旨在能够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促进乐观积极的心态。
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基本都集中在6-12岁,这个阶段学生无论是运动能力、思维意识还是心理素质都处在关键发展时期,教师此时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将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能够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直接影响的体育课程,需要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继而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变化和挑战。
(2)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1]。
(3)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模拟各种生活和学习情境,教导小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4)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鼓励小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良好地融入团队和集体[2]。
(5)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培养小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须遵循的原则在进行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个体化原则: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相应的培养方案,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个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关于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案范文
![关于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0ab5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4.png)
关于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调节方法。
3. 体育活动的选择与心理健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愉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活动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心理愉悦。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总结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
3. 收集学生对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此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讲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开展体育活动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体育活动,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确保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c48ac5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4.png)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意识的提高,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0b711563b3567ec112d8a0d.png)
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殊功能
. 由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 通过体育运动比赛、 训 练及教 学, 可以 培养学 生参 与体 育运动的情趣与习惯, 并在 实践中 不断 提高 身体机 能、 心理 素质和竞技水平, 从而达到 增进身 心健 康的 目的, 有助 于学 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在体育场 馆内、 在 多种组 织形式和人际交往的条 件下进 行的身 体运 动性 极强的 教学 活动。体育教学的实 践性、 紧张 性、 竞争 性、 公开性、 协 同性 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 体育教 学对促 进学 生的 心理发 展起 着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学 能够 通过多 种多 样的 身体活 动满
心理现象是人类最常见、 最复杂的现象。健康的 心理能 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 观世界 、 正 确地 认识 自我, 有利 于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 改造主 观世 界, 使两者 达到 协调 统一。对于身体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 如何充分利 用体育 教学的教育性、 竞赛性 、 协同性、 交往性等特点来培养 学生的 参与意识、 竞 争意识、 意志品质、 协作精神、 自 控能力等, 促进 个性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收稿日期:
- —) , 男, 湖南攸县人,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作者简介: 陈运喜 (
陈运喜: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进个性全面发展, 具有 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 所体现 出的对学生的认知、 情 感、 意志过程和学生的 需要动机、 兴趣 培养、 能力提 高等方面有直 接影响, 可 促进 学生各 种心 理素 质的发展、 提高和个性 的日趋完善, 使学生变 得热情奔放、 机 敏灵活。教学过程中学生 个体 之间心 理素 质以及 个性 特征 有显著差异, 因此, 以学生 为主 体的体 育教 学符合 不同 学生 心理素质和个性发展水平及差异, 使学生的不同心理 素质都 得到协调发展与提高, 促进个性的不断完善与完美。 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个 性得 到健康 发展。学 生在 体育 教学过程中表现的个 性常常 有一 定心里 倾向。体 育教 学过 程中, 以学生 为主体的互动教学不仅以某种形式组织 和安排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6e52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1.png)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而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技能培养上,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逐渐增强。
而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体育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了解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融入体育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验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总结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eb4d3f7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9.png)
德育天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李青凤(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摘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们的未来全面负责。
体育这门学科,它能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课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到体育知识,更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体能方面的长处,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
如,有的学生体能好就让他参加跑步;弹跳能力强的学生就让他跳高、跳远;有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中技巧性动作掌握得快就让他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就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练习“快速跑”这个项目时,以进行分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让每个人记住自己在运动中的名次,让跑在前面的人下次起点时退后一些。
反之,就向前一点。
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但是终点是一样的。
这样,那些跑得慢的学生就有可能与跑得快学生同时到达终点。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速度较慢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心中树立成功的坚定信念。
二、通过榜样激励,熏陶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榜样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小学生善于模仿自己心目中崇拜的人,因此班级中那些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形本身就是对其他学生的诱惑力。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在班级中树立榜样的作用来熏陶其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7f1259abf524ccbff1218412.png)
1 . 体 育教 育与人 格形 成 的关系 人 格 是一 个 人 跟他 人 根 本不 同的地 方 ,是一 种 独 特 品质 。这 种 独特 品质 表现 在 内外 两 个 方面 ,即 心理 特 征 和外 在行 为 。外 在 行 为受 心 理 特征 的支配 和 指 导 。心 理 特 征 包括 人 的心理 状 态 、社 会 化程 度 、审美 情 趣 和道 德
取胜 利 的一个 过 程 ,只有 在 失 败 和挫 折 中不 断地 激 烈 经 验 ,提 升 自我 战斗 力 ,调 整 心 态 ,才 能 够 抓住 成 功 。体
育活动拥有 较强 的规则 性 ,虽然 体育活 动项 目丰 富多 彩 ,但是无 论项 目多少 ,都会 出现一定 的规则进行 限 制 ,以公平、公正的过程 和结果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 自
二 ,预防过度性疲劳 ,缓解体育训练带来的心理疲劳 ; 其三 ,在 日常体育教学中 ,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状态 ,
及 时调 整不 适 的地方 [ 1 】 。 1 . 2 参赛 动机
我意识 ,但是在抗挫折 、自我约束上缺乏必要能力 ,自 身的意志力较 为薄弱 ,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今后 的发展。 所 以,体育课教学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 意志皮质 ,也是学生个人发展能力必须之处。体育教学 的本质决定了体育活动是异常克服失败与挫折 ,最终获
越是强烈 的动机 ,所照成的心理负荷也就越大 ,从
而会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作为体育教师 ,需要在体育教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实践(3篇)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a655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0.png)
第1篇一、引言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心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明星、体育赛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富有创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运动技能。
(3)开展主题活动,如“我最喜欢的运动”、“我是运动小能手”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强化运动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1)采用示范、分解、模仿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3)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抗压能力。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注重运动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提高抗压能力。
5.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接力赛、拔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开展团队合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沟通与协作。
四、教学案例1. 案例一:小学篮球教学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明星、比赛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学生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有哪些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160a7c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9.png)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有哪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成长发育和学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
是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1. 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和谐的家庭
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孩子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系,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
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心态,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合理的学习和生活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4. 拓展课外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5.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机制,定期
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和帮助,提供
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通过以上途径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试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试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7296ae681c758f5f71f670d.png)
试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小学体育是学生适应性学习最强的科目之一,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
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
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
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体育教育的心理健康教案
![体育教育的心理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3f5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9.png)
体育教育的心理健康教案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背景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3.实践教学法: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作用,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健康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4.体育锻炼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教学生如何培养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提高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注重心理健康。
五、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和认识2.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3.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意见4.评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04e39d164afe04a1b171deaf.png)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一个人的社会化,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体现在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可以关注到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游戏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可以及时反映小学生心理变化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给予培养与指导,以实现全面教育的目的。
标签:小学生;体育教育;心理素质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的宠爱等原因,小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挫折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的小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或能力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当他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加重自卑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
比如跑步能够让学生忘记烦恼,让学生更加坚强,更加肯定自己。
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体育课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篮球、小足球比赛,因为球类比赛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团结、乐观的精神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有许多小学生虽然有着强健的身体,但是他们缺乏毅力,怕吃苦、怕流汗。
然而有的小学生,虽然先天身体条件不佳,但他们会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最终赢得骄人的成绩。
再如,在高年级跳箱单元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估计自身的能力,产生自卑、畏难、恐惧心理,因而对跳箱动作比较冷漠,有的甚至逃避练习,这种不良的情绪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学生在力所能及的锻炼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练习情绪,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6defce3f67ec102de2bd89bb.png)
论 体 育教 学 中如何 培 养学 生 的心理 素 质
黄 伟 强
( 郑州工 业贸易 学校 河南郑州 4 00 ) 5 0 7
摘 要 : 体育课 堂教 学担 负着对学生进行 心理教 育的功 能 , 体育教 师作 为体 育教 学的组 织 者、 引导 者 、 策 划者和激励者 , 必须建立 以人 为本 , 符合社会 发展要 求的现代教 育理念 , 尊 重每个 学 生, 要 着眼 于 学生的 发展 , 遵循 心理教育的原则 , 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 、 对 精神 的启 迪和情操 的 陶冶 , 学生 充分 的 自由发 给 展 空间。在教 学过程 中, 组织丰 富的课 堂教 学活动 , 建立愉快 和谐 的体育课 堂环境 , 从教 学 的 实际 出发 , 根
力 , 进学生 的个性发展 。 促 2 平等性原则 。 . 首先 , 教育者 和受 教育者 虽然在 教学 活动 中的角
再次 , 重学 生 的 人格 。不 伤 害学 生 的 自尊 心 , 尊 不体 罚学 生 ; 辱 骂学生 ; 大声 训斥 学 生 ; 不 不 不羞 辱 、
嘲笑学生 ; 随 意 当众批 评 学生 ; 随 意 向家 长 和领 不 不
励 。在 学 习过 程 中 , 生 在 教 师 的 组 织 、 导 、 励 下 学 指 激
有一种主动 学 习 的欲 望 , 成 生动 活泼 的学 习形态 , 形
重缺 点和缺陷 的学 生 、 自己意见 不 一致 的 学生 、 和 不
尊 重 自己 的 学 生 。
帮助学生认识 自身的价值 , 培养学 生 的 自觉性 和 自制
为 了把 心理素质教育 落到 实处 , 育教学 在保证 体 传授体 育知 识 和 运 动 技 能 的前 提 下 , 了坚 持科 学 除 性、 渐进性 、 启发性等 有效 性原则 外 , 还必 须坚持 以下 心理教育 的原则 :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1c03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c.png)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环节。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
2. 培养学生个人品质和社交技能体育教学中的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控制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重要品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各种外界因素都较为敏感。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1.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知识渗透体育课堂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学习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
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加入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自我调节的方法、赛前赛后的心理调适等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一些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活动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愉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在评价中也要注意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过分强调比赛成绩、得失,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e303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7.png)
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渗透分析,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1.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毅力和团队精神等心理素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项目,帮助学生积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培养适应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2)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适当安排比赛和游戏等活动,鼓励学生勇敢、自信地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3)促进社交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赢,以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顽强的心态,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3. 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2)培养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一个人的社会化,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体现在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心
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可以关注到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游戏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可以及时反映小学生心理变化的细节,从而能够有效地给予培养与指导,以实现全面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育;心理素质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的宠爱等原因,小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挫折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的小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或能力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当他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加重自卑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
比如跑步能够让学生忘记烦恼,让学生更加坚强,更加肯定自己。
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体育课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篮球、
小足球比赛,因为球类比赛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团结、乐观的精神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有许多小学生虽然有着强健的身体,但是他们缺乏毅力,怕吃苦、怕流汗。
然而有的小学生,虽然先天身体条件不佳,但他们会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最终赢得骄人的成绩。
再如,在高年级跳箱单元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估计自身的能力,产生自卑、畏难、恐惧心理,因而对跳箱动作比较冷漠,有的甚至逃避练习,这种不良的情绪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学生在力所能及的锻炼中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练习情绪,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的溺爱下成长着,使他们过分关心自己,过分强调自己的感情,而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得无动于衷,冷漠无情,自私自利。
若长此以往,这种不好的情绪将会导致小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使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很难做出优异的成绩。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
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生活的一些情境性、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锻炼,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关心他人,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克服学生的胆怯和畏难情绪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些情绪障碍。
如畏难、胆怯、紧张、自信心不足、怕与他人合作、担心学不会等一些心理。
这些畏难情绪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自身的影响,有的是受外在条件的影响。
长期的情绪障碍会引起学生心态的变化,而且还易导致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因此,体育教师应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地安排身体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养成,最大限度地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障碍,达到保证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适时疏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
类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的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
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
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
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
如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参加游泳、登山、打保龄球等项目,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参加跳高、跨栏、跳远等项目,可培养学生果敢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加强心理技能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在体育课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之一。
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今后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并愿与体育界的同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体育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何
留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