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0fe86ebb1a37f111f1855b83.png)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51dc109647d27284b7351b2.png)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a:国际制:
表2—2
国际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石砾 砂粒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单粒直(mm) >2
2—0.2 0.2—0.02 0.02—0.002
<0.002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10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多砾质
(二)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砂土 壤土 粘土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5---85
>85
100---95 95---90
90---80 80---70 70---55 55---40
b: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简制
>1㎜ 1~0.01㎜ <0.01㎜
石砾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粘粒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祥制
表2—3卡庆斯基土壤粒组分类表
粒组 石砾
物理性 砂粒
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粉砂粒 粘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 中 胶粒
粒径(mm)
3---1
1--0.5 0.5---0. 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C、中国制(暂拟方案)1987
石砾 砂粒
简述土壤的基本结构和形成过程
![简述土壤的基本结构和形成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625c9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9.png)
简述土壤的基本结构和形成过程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最上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由三部分组成:沙子、泥土和有机质。
沙子是土壤中最小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手指捏成小球。
泥土是由沙子和有机质混合而成的。
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细胞组成的,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其中的有机质就越多。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岩石风化:岩石在水、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被腐蚀、磨损、溶解,形成碎石和砂粒。
2.沉积:水流或风力会把碎石和砂粒带到河流、海洋或平原上,并在这些地方沉积下来。
3.淤积:河流、湖泊、海洋会在其中形成泥沙,而平原上的砂土会被风力吹走。
4.有机物的添加:随着植物生长、动物生活,土壤中会添加大量的有机物。
5.蚯蚓和其他动物的作用:蚯蚓和其他动物会帮助土壤中的物质混合,使土壤变得较为平均。
这样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氧气、水分和养分的流通,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6.气候变化:土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降雨、日晒、冬雪等,会对土壤结构产生影响。
7.人类活动:人类的农耕、开垦等活动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土壤是生命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应该保护土壤,避免土壤污染和土壤流失,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长期健康发展。
土壤的组成试题及答案高中
![土壤的组成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fc489c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5.png)
土壤的组成试题及答案高中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松散物质,它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土壤组成的一些高中水平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A. 矿物质B. 有机质C. 生物D. 空气和水分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二:土壤中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排泄物D. 人为添加E. 空气和水分答案: A. 岩石风化试题三: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哪里?A. 岩石风化B. 植物残体C. 动物排泄物D. 人为添加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四:土壤中生物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矿物质的风化B. 分解有机质C. 调节土壤的物理性质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五: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供氧气B. 供应水分C. 调节土壤温度D. 促进根系发展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六:土壤的pH值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A.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B. pH值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C. 只有碱性土壤适合植物生长D. 只有酸性土壤适合植物生长E. 土壤的pH值只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活动答案: A.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试题七: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矿物质含量B. 有机质含量C. 微生物数量D. 土壤结构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 E.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八: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过度耕作B. 缺乏植被覆盖C. 土壤结构不良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九: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哪些?A. 施用有机肥料B. 种植覆盖作物C. 改善土壤结构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试题十: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工业排放B. 农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生活垃圾D. 所有以上选项E. 以上都不是答案: D. 所有以上选项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土壤的组成是多样的,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38d10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5.png)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矿质物: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很高,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
母、白云石等。
矿质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可
以影响土壤的水分、气体和养分的存留和运输。
2.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通常在1%以下,但对土壤
的肥力和生物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3.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对土壤的肥力和生命
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受到降水量、蒸发散和
土壤渗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也非
常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通常在20-30%之间,其含氧量和含
二氧化碳量都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
5.离子:土壤中的离子是土壤中养分的主要来源,包括氮、磷、
钾、钙、镁、硫等元素。
这些离子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
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有机质](https://img.taocdn.com/s3/m/70151a084a7302768e9939e2.png)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 、浅黄色、浅黄红色 等,玻璃光泽,完全 解理,硬度6.0。正 长石在岩石中呈晶粒 ,长方形的小板状, 板面具有玻璃光泽。 伴生矿物为石英、云 母等。正长石易风化 ,风化后形成粘土矿 物高岭石等,可为土 壤提供大量K养分。 正长石类矿物一般含 氧化钾16.9%。
方解石为次生矿物,呈菱形,半 透明,乳白色,含杂质时呈灰色 、黄色、红色等,完全解理,玻 璃光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气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 石。方解石分布很广,是大理岩 、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常为砂岩 、砾岩的胶结物,也可在基性喷 出岩气孔中出现。方解石的风化 主要是受含CO2的水的溶解作 用,形成重碳酸盐随水流失,石 灰岩地区的溶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
矿物的类型
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
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 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
,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 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1.原生矿物
硅酸盐类
氧化物类
硫化 物类
土壤有机质
动植物、微生物残体
土壤腐殖质有机质
非腐殖物质
腐殖物质
用碱液提取
可溶性腐殖物质
用酸酸化
不溶性腐殖物质,即胡敏素
溶液即富啡酸
沉淀物即胡敏酸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胡敏酸:碱可溶、水和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淡黄色) 富啡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棕褐色) 胡敏素: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黑色)
以颗粒大小分为: 如砾岩),粒状结构 如沙岩),中粒状 以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如砾岩 粒状结构 如沙岩 中粒状 如砾岩 粒状结构(如沙岩 结构(如沙岩 如沙岩) 结构 如沙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如角砾岩 如角砾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 如角砾岩 ,圆滚状 结构,颗粒无棱角(如砾岩 如砾岩) 结构,颗粒无棱角 如砾岩 角砾岩,砾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 砾岩,砂岩页岩 主要的沉积岩 : 角砾岩 砾岩 砂岩页岩 石灰岩
(完整版)任务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完整版)任务一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6888038d1711cc7930b71697.png)
土壤的基本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 )A。
土壤肥力 B.土壤供肥性D.土壤结构性 C.土壤保肥性2.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是( )。
A 0。
lmm B.0。
01mmC.0。
001mmD. lmm3.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 )。
A。
砂粒 B。
黏粒C。
粉粒 D.石砾4。
“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A。
砂质土 B。
壤质土 C。
黏质土 D.都是5。
土壤质地中较理想的类型是( )。
A.砂质土 B。
粘质土C.壤质土 D。
细砂6。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A。
秸秆 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7。
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 )。
A.20%~30%B.50%~60C。
60%~80% D。
85%~90%8.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物质称为( ).A。
腐殖化 B。
矿质化C.有机质积累 D。
氨化作用9。
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积累有机质、贮藏养分。
A。
矿化作用 B.腐殖化作用C.合成作用D.络合作用10。
下列不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线虫C.放线菌D.病毒11。
(2015年高考题)下列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A。
真菌 B。
细菌C.藻类D.放线菌12.一般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
微生物 B。
动物C。
植物 D。
蚂蚁13。
土壤保水的主要形式是( )。
A吸湿水 B。
膜状水C。
毛管水 D。
重力水14。
(2016年高考题)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效水分的形态是( )。
A。
毛管水 B.膜状水C.重力水 D。
吸湿水15。
土壤中易使水肥流失的水分类型是()。
A.束水B.毛管水是C。
重力水 D.吸湿水16.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A。
吸湿水 B.毛管悬着水C.重力水 D。
毛管上升水17.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类型是()。
第四章 土壤的组成及基本性质
![第四章 土壤的组成及基本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92999cfa58da0116c17491e.png)
+4
+3
铝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和性质
高岭组矿物(1:1型矿物)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 迪恺石及埃洛石等
The structure of kaolinite(高岭土的结构)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和性质
高岭类矿物(1:1型矿物)的特点: (1)1:1型的晶层结构 单位晶胞的分子式可表示为Ai4Si4O10(OH)8。 (2)无膨胀性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较强的氢 键,膨胀 系数一般小于5%,高岭石层间距约为0.72nm。 (3)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只有3-15Cmoles(+)Kg-1。 (4)胶体特性较弱 ,较粗(有效直径0.2-2m),颗粒的总表 面积相对较小,为10-20×103m2kg-1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粘土(一层硅氧四面体和一层铝氧八面体)
2.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1) 层状硅酸盐黏粒矿物—基本结构 硅氧四面体 铝氧八面体
Silicon tetra
Al u mi ni u m oc ta he dr on
三、土壤的矿物组成
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和性质
Chlorite group ( 2:1:1 layer clays )
绿泥石组:以绿泥石为代表,富含镁、铁等
在2:1粘土矿物的相邻晶片间加 入一个八面体水镁片(或水铝 片)。由于强烈的静电吸引使其 成为非膨胀粘土。
Properties of Chlorite group 绿泥石组的特性
2 ( s w ) gr2 2 Kr 9
影响因子:
•重力加速度g •颗粒密度ρs •液体的密度ρw •液体的粘度η •颗粒半径r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7a6cc3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0.png)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各种矿物质胶结而成的,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岩石风化物、母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水体。
母质主要是母岩,它是未经受其他地质作用改造而残留下来的,是组成土壤最基本的物质,包括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
原生矿物主要是各种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还有硅酸盐、铝土矿、铁矿、高岭石、绿泥石等。
二、土壤的类型和特性:①土壤的形态②土壤的成分③土壤的
构造④土壤的肥力三、土壤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土壤的特点和主要性状:四、土壤的生产功能: 1、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肥性、保水性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2、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3、土壤的地形部位、地形坡向等不同,反映了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
五、土壤污染源及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六、土壤的酸碱度的概念:土壤pH值的含义土壤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简称,是指土壤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提,所得到的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横坐标,以酸根离子的浓度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的斜率。
它表示土壤酸碱程度,也是土壤重要的农化指标之一。
七、土壤酸碱度的评价:八、我国土壤酸碱度的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九、防止土壤酸化的主要措施: 1、调节土壤酸碱度2、改良酸性土壤3、加强土壤水利建
设4、客土改良5、施用石灰6、秸秆还田7、使用石膏或磷石膏改良土壤酸度8、增施有机肥料9、种植喜酸植物十、土壤的盐碱化及其
危害:十一、盐碱地的分类:主要是指在淡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因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并且向土壤中心迁移,致使土壤养分和性状恶化,土壤结构破坏,最后引起耕地丧失的过程。
《土壤的保护》 学习任务单
![《土壤的保护》 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a73d36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f.png)
《土壤的保护》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2、掌握土壤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培养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习内容1、土壤的组成和功能(1)土壤的主要成分,如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2)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支持植物生长、过滤水分、储存养分等。
2、土壤面临的威胁(1)水土流失原因:过度开垦、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
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河流淤积等。
(2)土壤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农业化肥、农药,生活垃圾等。
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
(3)土壤盐碱化原因: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上升等。
危害:降低土壤生产力,影响植物生长。
3、土壤保护的方法(1)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实行轮作和休耕制度,保持土壤肥力。
(2)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3)减少污染加强工业“三废”治理,达标排放。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绿色农业。
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防止污染土壤。
(4)改良土壤对于盐碱化和酸化的土壤,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如灌溉洗盐、施加改良剂等。
4、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了解我国有关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2)学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土壤保护政策和措施。
三、学习资料1、教材:《土壤科学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2、网络资源:中国土壤网、环保部门官方网站等。
3、纪录片:《大地的秘密》、《守护土壤》等。
四、学习活动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林地或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土壤的状况,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
2、实验探究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酸碱度、肥力等指标的测定实验,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变化。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措施,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4、宣传活动制作土壤保护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向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宣传土壤保护知识。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b16a471e2bd960591c67752.png)
2.1.3.3 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常常是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肥、 保温、导温和耕性等的决定性因素。
(1)砂土类(sand soil): a、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
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
b、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 料;
2.1.1.2 主要成土矿物、岩石
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经风化作用及外力搬运形成母质 (parent material),母质经成土作用形成土壤。
岩石是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根据其成因可分 为三类:
(1)岩浆岩(magmatic rock):由岩浆冷凝而成。
(2)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由各种先成的岩 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结而成或由生物遗 体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2)土壤水、热状况 (3)土壤通气状况 (4)土壤酸碱性 2.2.2.6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 (4)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2.3 土壤水分
2.3.1 土壤水分的保持
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连接,通常将毛管水分为:
毛管支持水(soil capillary supporting water)和毛管 悬着水 (soil capillary suspending water)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 水量(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2) 化学组成
砂粒和粉砂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 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中,则以次生硅酸盐矿物 为主,铁、钾、钙、镁等的含量较多。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组成-有机质ppt课件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组成-有机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c771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4.png)
植物残体的特性:新鲜的易分解;C/N 土壤特征:粘粒含量(正相关);pH
植物组织与土壤有机质的组分比较
一些有机质的C、N含量及C/N
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pH值
7 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各种功能基对 金属离子的亲和力:-NH2 (胺基)>-N=N(偶 氮化合物)>N(环氮)>COO-(羧基)>-O(醚基)>-C=O(羰基)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这一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 菌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 成硝酸。其反应如下:
2NH3+3O2 2HNO2+O2
2HNO2+2H2O+热量 2HNO3+热量
反硝化作用
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吸 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生成N2O和N2的硝酸盐还原过 程,称反硝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土壤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
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土壤有机质能为微生物生活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又能调节
土壤水、气热及酸碱状况。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胡敏酸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团,可以加强植物的呼吸过 程,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促进养分进入植物体,还能促进新陈代 谢,细胞分裂,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其他方面的作用
蛋白质 硫氨基酸
H2S
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
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2H2S+O2
2H2O+2S
2S+3O2+2H2O
2H2SO4
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形成硫酸
土壤组成实验报告
![土壤组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a6552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8.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加深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的认识,为后续土壤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的组成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主要分析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等成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土筛、天平、烘箱、烧杯、蒸馏水、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采集:在实验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用土铲挖取0-20cm的土层,装入干净的自封袋中,标明采集地点、时间等信息。
(2)土壤样品处理:①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使土壤样品充分分散。
②将烧杯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得到烘干后的土壤样品。
③将烘干后的土壤样品研磨,过筛,得到土壤样品粉末。
(3)土壤成分分析:①土壤矿物质含量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土壤样品的矿物质成分。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
③土壤水分含量分析: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矿物质成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的主要矿物质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
石英含量最高,其次是长石和云母。
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为2.5%。
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具有重要影响。
3. 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为15%。
水分含量对土壤的肥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具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结论1.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 土壤的矿物质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主要分析了土壤中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
第二章土壤基本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土壤基本组成、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110f87de518964bce847c26.png)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
N,其次是P和S,C/N比大约在10左右。 土壤有机质中主要的化合物组成是类木质
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纤维素以 及乙醚和乙醇等可溶性化合物。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其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组成、 性质和分类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 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固相物质包括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即土壤 矿物质;土壤中植物和动物残体的分解产 物和再合成的物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 微生物。前者构成土壤的无机体,后二者 构成土壤的有机体。
在土壤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 的孔隙。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土壤腐殖酸 1.土壤腐殖酸的分组
腐殖物质是一类组成和结构都很复杂 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主体是各种腐殖 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它与土 壤矿物质部分密切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 体,因而难溶于水。
溴仿-乙醇混合物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1)土壤腐殖酸的物理性质
在孔隙中,充满水分和空气。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构成了土 壤的“骨骼”,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0%以 上。而土壤矿质胶体是土壤矿物质中最活跃 的组分,其主体是黏粒矿物。土壤黏粒矿物 胶体表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比表面 大,能与土壤固、液、气相中的离子、质子、 电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影响着土壤中的物理、 化学、生物学过程与性质。分析土壤矿物及 其组成对鉴定土壤类型、识别土壤形成过程 具有重大的意义。
任务一认识土壤的基本组成
![任务一认识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875dbfaf8c75fbfc77db27b.png)
干土质量是指在105℃下烘至恒重时的土壤质量。 2、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用Q来表 示,单位㎝ 3/㎝3
Q =
土壤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
土壤水分容积 土壤容积
容积百分率Q%=
×100%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容重: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 g/cm3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4 、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受到重 力的作用而向下渗透,这种水分称重力水。
重力水达到饱和时,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水分,这时的土壤含 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或全持水量。 对于旱地土壤来说重力水,只是暂时停留在根系分布土层,不 能被植被持续利用,而且重力水的存在会与土壤空气发生尖锐的 矛盾,往往成为多余水或有害水,对于水稻来讲重力水的存在则 是必需的。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祥制
表2—3卡庆斯基土壤粒组分类表
粒组 石砾 物理性 砂粒 砂粒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粗 中 胶粒 粒径(mm) 3---1 1--0.5 0.5---0. 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O.OO1---0.0005 0.0005---0.0001 <0.0001
粉砂粒 物理性 粘粒 粘粒
泌阳县中等职业学校 农经组
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附表: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级标准 粒级名称 粒径(mm)
石块 粗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砂粒 粘粒
>3.0 3—2 2---1 1---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02 <0.002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05a810503d8ce2f006623de.png)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 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的多相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土壤是以固相为主,三相共存。
三相物质的相对含量因土壤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土壤组分的比例(体积分数)为:矿物质约45%,有机质约5%,水20%~30%,空气20%~30%。
1.1土壤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重量占土壤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
矿物质通常是指天然元素或经无机过程形成并具结晶结构的化合物。
地球上大多数土壤矿物质都来自各种岩石,这些矿物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从母岩中释放出来时,就成为土壤矿物质和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
⑴原生矿物:指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如石英、云母、长石等,属于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形成砂粒(直径在2.00~0.05mm之间)和粉砂(直径在0.05~0.002mm之间)。
原生矿物主要有四类:①硅酸盐类矿物;②氧化物类矿物;③硫化物类矿物;④磷酸盐类矿物。
⑵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晶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次生矿物包括:①简单盐类;②三氧化物;③次生铝硅酸盐。
其中,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常称为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褐铁矿和三水铝土等,它们形成的粘粒(直径小于0.002mm)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1.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有机质按重量计算只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5%左右。
土壤有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原始组织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
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
这些物质被各种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土壤物质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 )
A.土壤肥力
B.土壤供肥性
D.土壤结构性C.土壤保肥性
2.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是( )。
A 0.lmmB.0.01mm
C.0.001mm
D. lmm
3.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盛的土壤颗粒是( )。
A.砂粒
B.黏粒
C.粉粒
D.石砾
4.“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
A.砂质土
B.壤质土
C.黏质土
D.都是
5.土壤质地中较理想的类型是( )。
A.砂质土
B.粘质土
C.壤质土
D.细砂
6.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A.秸秆
B.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7.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 )。
A.20%~30%
B.50%~60
C.60%~80%
D.85%~90%
8.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物质称为( )。
A.腐殖化
B.矿质化
C.有机质积累
D.氨化作用
9.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 )积累有机质、贮藏养分。
A.矿化作用
B.腐殖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络合作用
10.下列不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线虫
C.放线菌
D.病毒
11. (2015年高考题)下列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A.真菌
B.细菌
C.藻类
D.放线菌
12.大凡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蚂蚁
13.土壤保水的主要形式是( )。
A吸湿水B.膜状水
C.xx
D.重力水
14.(2016年高考题)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用水分的形态是( )。
A.xx
B.膜状水
C.重力水
D.吸湿水
15.土壤中易使水肥流失的水分类型是( )。
A.xx
B.xx是
C.重力水
D.吸湿水
16.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A.吸湿水
B.xx管悬着水
C.重力水
D.毛管上升水
17.土壤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毛管上升水
C.xx管悬着水
D.重力水
18.旱地土壤有用水的上限是( )。
A.萎蔫系数
B.吸湿水
C.重力水
D.田间持水量
19.田间持水量是指( )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A.束缚水
B.xx管悬着水
C.重力水
D.毛管上升水
20.土壤有用水分的最低限度是( )。
A.土壤含水量
B.田间持水量
C.凋萎系数
D.最大分子持水量
21.大凡认为,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时,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
A.20%~30%
B.50%~60
C.60%~80%
D.85%~90%
22.某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0%,土壤实际含水量为18%,则相对含水量为( )。
A.60%
B.16.7%
C.50%
D.54%
23.播种最佳的墒情是( )。
A.xx
B.黑墒
C.黄墒
D.灰墒
24.土色为黄色,手感为湿润,可捏成团,落地散碎,手感有湿印和风凉感觉的土壤墒情为()。
A.黄墒
B.黑墒
C.干土
D.灰墒
25.土壤空气成分与大气有一定的差别,下面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xx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大气
B.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大气
C.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大气
D.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的含量远低于大气
26.(2017年高考题)大凡作物种子在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 )可满足种子萌发需要。
A.5%
B.10%
C.15%
D.20%
27.(2016年高考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低于( )会明明抑制根系的生长。
A.12%
B.10%
C.30%
D.5%
28.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湿时能搓成直径约3mm土条,但提起后即会断裂。
由此可以大体判定这种土壤为( )。
A.砂壤土
B.轻壤土
C.xx壤土
D.重壤土
29.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
3cm圆环时断裂的是( )。
A.xx壤土
B.xx土
C.重壤土
D.xx壤土
30.用湿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用手捏小土条弯曲成圆环时有裂痕,由此可以大体判定这种土壤为( )。
A.砂壤土
B.轻壤土
C.xx壤土
D.重壤土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主体。
()
2.在土壤中,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物质的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
3.(2011年高考题)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4.土壤越肥饶,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少。
()
5.土壤有机质越多越好,肥力越高。
()
6.通气性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
7.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
8.土壤有用水的上限是萎蔫系数,下限是田间持水量。
( )
9.通过分子引力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是作物所不能吸收利用的。
( )
10.土壤毛管水的上升,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
( )
11.大凡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壤土>黏土>沙土。
( )
12.毛管水有一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只有当植物接触到土粒时才能被吸收。
( )
13.有用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 )
14.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差即为有用水最大含量,此范围内的水分对作物来说是同等有用的。
( )
15.土壤水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无机盐与有机物的稀疏溶液。
( )
16.砂质土即全部由砂粒组成的土壤。
( )
17.土壤质地测定时,应按照先摸后看,先沙后黏先湿后干的顺序,对已知质地的土壤进行手摸测定其质地。
( )
18.质量含水量实质土壤水分质量占鲜土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
19.(2017年高考题)砂粒对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有益。
()
20.土壤微生物占土壤生物的绝大多数,种类多、数量大,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
( )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2007年高考题)(2009年高考题)(2013年高考题):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2010年高考题):
5.土壤腐殖质:
6.萎蔫系数:
7.毛管上升水:
8.田间持水量:
9.质量含水量:
10.相对含水量:
11.土壤通气性:
12.土壤墒情:
四、简答题。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009年高考10分题)(2011年高考8分题)
2.土壤水分有哪些形态?
3.如何利用手感干湿程度判断土壤黑墒、黄墒和灰墒?
4.土壤空气与大气成分有哪些差别?
5.什么是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