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济宁二模)历史含答案
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通过“铸刑书”将刑法公诸于众。
部分郑国人认为其做法会导致“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
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的局面,子产却认为“吾以救世也”。
二者分歧实质上反映了A.郑国王室的衰落B.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C.法治体系的缺陷D. 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2.表1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
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B.市场交易的繁荣C. 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D. 学校教育的发展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
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
这一变化反映出A. 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创新D. 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4.1390年,明太祖给户部下令:“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
”这反映出明初海禁旨在A. 延续前代传统B.防止中国物品流往海外C. 限制中外交往D. 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5.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投考之人,正途与监生杂项人员相间……共计投考正杂各项人员九十八名”,临时又有26名没有参加考试。
由于学生质量差,最后只勉强录取了30名,第二年就淘汰了20名,最后毕业的仅有5人。
这反映出当时A. 传统科技的地位趋于衰落B. 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出现新变化C. 固有思维阻碍近代化发展D.顽固派与洋务派的矛盾日渐激化6.表2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关两)。
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2学年第二学期等级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 古代君主君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具备国家雏形后,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古代的君主们曾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不同的国家,请将下列君主与其国家的发源地相匹配。
(单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2)古代君主通过一些举措维护其统治,将下列举措与相关国家进行匹配。
(单选)A.将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B.修建金字塔,至上权威C.完善法律体系,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D.设置中外朝,强化皇权以上这些举措中,属于古代罗马的是________,属于汉朝的是________,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是________。
(3)版图曾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单选)A. 罗马帝国、汉王朝、波斯帝国B. 古埃及、亚历山大帝国、古巴比伦C. 汉王朝、古埃及、古巴比伦D.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4)从早期文明区域到世界帝国的崛起,本质是文明交流与拓展的体现。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哪些交流方式?【答案】(1)①. D ①. F ①. C ①. A ①. E ①. B(2)①. C ①. D ①. A (3)D(4)移民(或殖民),军事征服,经贸往来,思想、文化与科技传播(或文化传播)(任意二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位于埃及,故选D;而出位于伊朗高原,故选F;三处位于中国,故选C;①处位于希腊,故选A;①处位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故选E;①处位于两河流域,故选B。
【小问2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体系完善,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故选C;①汉朝时汉武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中外朝制度,故选D;①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选A。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图1A .地域文化特色B .主要生产形态C .血缘关系亲疏D .社会文明程度 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表1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
这反映出( )表1A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3.表2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表2A .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B .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 .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D .城市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
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
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
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
”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
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
推己及物,恕也。
”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2.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3.王安石变法后,政府以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业与品行为参考,将太学学生中的上舍生划分为三等。
其中,上等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可以获得“取解“(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等等。
政府对上舍生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止懒散学风B.开创了太学体制C.有效杜绝了官场腐败D.否定了科举取士4.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见图1)。
该画描绘的是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
画卷中的店牌招幌多达109个,还绘有“太平有象”“五谷丰登”“吉庆有余”“一统万年”等字样。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潍坊市的肝散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历史的二模试卷答案已经整理好了,快来校对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选择题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25.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26.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27.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彬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28.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29.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答:B。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答:D。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著名政治宣言。
3.答:A。
拉丁美洲解放斗争的先驱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白人克里奥尔人。
4.答: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复杂的一次农民起义战争。
5.答: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
6.答:C。
我国地下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游击战为主要战斗形式。
7.答: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8.答:A。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后,中国出席的国际会议是《开罗宣言》的正式批准会。
9.答: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
10.答:B。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五帝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装饰风格。
二、判断题1.答:错误。
克伦威尔是英国共和时期的领袖,不是摩尔人。
2.答:正确。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在该国发端。
3.答: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成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4.答:正确。
《美洲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是民族自决。
5.答:错误。
《法国宪法大纲》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
6.答: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紫阳军和洪秀全的忠王府并不是同一支军队。
7.答:正确。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距离的战略性撤退。
8.答:正确。
越南战争结束于1975年,标志着越南实现统一。
9.答:错误。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苏联、美英等四国军事代表会议被称为波茨坦会议的作战委员会。
10.答:错误。
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
三、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这一理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2.答:法国大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
3.答:第一次五次反囧运动中,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兢中央政治局。
4.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现象,标志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
广东省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含答案
★启用前注意保密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
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
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2.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
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
上述现象反映出()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D.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政权3.前秦都城长安与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东晋阳之间均有贸易往来。
活跃其间的“互市人”不仅有汉商,还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中亚地区的商人。
据此可知()A.丝绸之路贸易恢复发展B.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矛盾呈现加剧倾向D.前秦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4.在唐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是投亲访友或行医治病,还是经营生计,都必须持刑部所制定的纸质文件“过所”才能通过朝廷设置的关卡。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泉州五中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8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
这可用于说明()A. 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 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
这可用来说明秦国()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3.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
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 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B. 士族势力受到削弱C. 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迟滞4.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
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
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
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A. 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B. 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C. 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D. 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5. 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魏校“我太祖再造华夏”“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黄珣海宇,再造华夏”胡应“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
大藩置麟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再造华夏开文明”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 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 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D. 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6.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工人的工资主要由技术熟练程度决定,但受福州木排工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于其他工种的影响,木排工的工资较高。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wuming
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wuming12.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大多与天子存在血缘关系,而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与天子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BCD三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排除。
13.《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答案】C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寒食节的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由此判断,“清明”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
1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答案】D考点:顾炎武的思想。
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深远。
故选D。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B 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
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A.城市 司法权由行会掌控B.城市治理出现近代化趋向
C.行会阻碍了城市商业的发展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年
10677960
56486856
魏
263年
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蜀
263年
280000
940000
吴
280年
523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0000.0
西晋
280年
5.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 )
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义和团运动。根据材料“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但又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倾向,具有深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具有落后性,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周公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并反复告诫成王和其他大贵族,“天不可信”“天命不于常”,要通过“疾敬德”“勤用明德”来保住天命。
这反映了A.封建贵族的诉求B.礼乐文化的内涵C.儒家思想受推崇D.道法自然的观念2.有学者对汉成帝时东海郡100余位地方长吏升职情况进行考证,其中积功升迁者74人,秀才迁者3人,以廉迁者14人,以孝廉迁者1人,以捕盗尤异迁者11人,以方正迁者2人,以为军吏十岁迁者2人,以诏书迁者5人。
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较低B.诸侯有官吏任免权C.察举制为选官主要途径D.官员考核方式多样3.宋代曾设立“都大提举茶马司”,“招募蕃商,广收良马”,规定“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另据考古发现,在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出土了大量宋朝钱币,如八角城曾挖掘出数千枚宋代铜钱,临潭亦发掘到北宋铁钱窖藏,一处就4750公斤。
据此可推断,宋代A.民族贸易一度兴旺B.货币管理混乱C.统治区域不断拓展D.军事力量薄弱4.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如“帐殿”“毡殿”。
帐殿中帐房和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栏、各色琉璃等。
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A.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B.城市建设发展迅速C.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D.人文与自然的和谐5.“铁店里婆娘会打钉”“纺织娘叫不得女工头”“络纬常通夜,抛梭直到晚”“货郎儿,背着柜子遥街串,鼓儿摇得欢。
生意虽小,件件都全”,类似的唱词王明清俗曲中屡见不鲜。
据此可知,当时A.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D.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6.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甘肃)地当西陲冲要,南北界连藩服荒服。
汉蒙回番杂处,其间谣俗异宜,习尚各别”。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姓名:考生考号: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八辑文献中有记载:“贵贱之位,岂或在它?……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
”与上述记载体现的治国之道最接近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
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3.中唐之后,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
柳宗元以“前者忘,后者系”警示君主,即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
据此可知A.社会改革趋向复古B.民本思想受到推崇C.皇位世袭受到冲击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4.南宋时,高宗下令:对于“擅载外国入贡”的商船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孝宗也有回绝朝贡的诏令:“自今诸国有欲朝贡者,令所在州军以理谕遣,毋得以闻。
”这些措施旨在A.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B.维持朝贡贸易体系C.维护国内秩序稳定D.加强中外友好交往5.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C 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涌现D. 言论自由得到保障
16.有学者指出。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
C. 西南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程度较高D. 边疆治理方式全面创新
6.1840年,林则徐说:“诸夷中惟米利坚(美国)及佛兰西(法国)尚足与之(英国)抗衡……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颇皆欣欣向荣。盖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怀忿者谓此荣而彼辱。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暌。”林则徐意在
A 师夷长技以挽救统治危机B. 采用闭关办法解决鸦片问题
——摘编自任昳霏、郭磊《飞驰的冰刀与停滞的帝国——冰嬉盛典与清代文化命运兴衰》
材料二1949年以来,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1951年,在吉林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滑雪表演大会,对当代滑雪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学校体育方面,滑雪也作为一项体育教学被列入教材。1953年,我国运动员在花样滑冰技能上开始迈向创新之路,与滑冰相关的群众性休闲活动也开始涌入人们的生活。1963年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冰灯游园会,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时代冰上文化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纷纷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1992年,在第16届法国冬奥会中,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冰雪赛场上,中国的奖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运动员已经成为冰雪运动的竞争力量之一。
A. 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B. 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 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D. 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
14.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年)出现了以回归乡土为取向的乡土运动。其间乡土文学大行其道,传统乡村生活被想象成一种家庭和谐、生活悠然、来近自然的“田园诗”。各地争相编撰乡土教程、乡土志,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厂泛传播。这反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24.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自夏商时期已见端倪,至惆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25. 沈约撰《宋书•州郡志》曾感慨道:“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对地方郡县的记载比较模糊D.地方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26.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 “性” “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27. 明代农民被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
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泛种植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
材料说明A.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C.明朝农业以专业化生产为主D.明朝农作物的结构发生根本变化28.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29. 清帝退位之初,曾有记者问孙中山为何对“近日北京之政争”不甚注意,孙中山明确表示目前对中国的社会革新,“比党务与政治问题更有兴趣”。
材料中“社会革新”主要是指A.振兴民族经济、改善民众生活B.反对军阀专制、捍卫民主共和C.进行思想文化、教育上的启蒙D.号召民众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30. 下表是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对该表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了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31. 在新中国实行的各种版本的护照中,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B. 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 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 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2. 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内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内的最高价格为准。
”这一规定A. 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发展B.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表现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特权D.体现了对奴隶和财产的尊重33.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 “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34. 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体制的弊端,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奴隶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3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
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一一虽然是以杀戳、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
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时付出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
他说,“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苏联A.从事经济建设必然导致流血牺牲B.避免了世界性经济危机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D.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4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非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
”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
故遮阂不得自达”。
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
这条商路在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
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混战,东西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由帝国政府官营。
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
11 —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到东方的新商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旋涡中去。
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
――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情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在中西贸易中的特点、影响因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中西贸易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13分)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最快、情况最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也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
但人们对20世纪的认识大相径庭,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美国世纪”说;“伟大世纪”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对20世纪的认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作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史实作为依据。
)(12分)考生从所给的44、45、46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相同。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建国以来,匈奴不断寇掠北境,汉军胜少败多,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
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派苏竟为代郡太守抗击匈奴。
建成七年,令杜茂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
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
十三年,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
十六年,卢芳降汉后,匈奴入寇更深。
至二十、二^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扶风、天水、上谷、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
光武帝遂又大力加强防御。
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内迁后,物资短缺,然东汉政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予以种子、农具以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
这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
二十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再求和亲。
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加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
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
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休养生息的政策使东汉社会的发展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摘编自陈金凤《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6分)4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两国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
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
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
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
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
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内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
一口气走上几百米,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1 )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9分)4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
公元263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
为了防范蜀汉政权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
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
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