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4.诗词五首(部编版)语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1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4.诗词五首ppt课件

201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24.诗词五首ppt课件

折戟沉沙①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 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 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 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 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 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 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 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 三篇。有《樊川文集》。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 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 折射出来。
24 诗 词 五 首
陶渊明(365~ 427),名潜,字元 亮,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 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浓艳得近似紫色。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导致自己 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住了。其实,此 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 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 强烈。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的所见、所感 ,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 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 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 旨。
精读细研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 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 、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 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板书设计
在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


采菊
见南山
悠然
夕阳
飞鸟
真意
春望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 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 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 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一代“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 集》。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部编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ppt

部编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ppt

课堂检测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 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 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 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 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
曾 任 江 州 祭 酒 、 建 威 参 军 、 镇 军 参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课堂检测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 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 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 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 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 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 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 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24诗词五首课件PPT)

八年级语文上24诗词五首课件PPT)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的感叹。
“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哀怨惆怅。 词人借此倾诉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求索,对 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词人为什么着力描写梦境?
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对比,充分表现了其 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同时借虚 幻的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其非凡才华和美好愿望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因 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
渔家傲
李清照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无数舟船 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觉得银河都要旋转起来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已经沦陷,变得残破不堪, 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降临到长安城。
运用对比,一个破字,让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满目凄凉。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城春本应富有的生机形成 对比,造成反差。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诗人任黄州刺史 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 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 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 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自 己的感慨。
赤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诗词五首 (共58张PPT)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是一种诗的别体,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 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明确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
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格式的
章的主要内容。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
的第五首。 《春望》“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 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主观行为。春天本是鲜花遍 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然而诗人所望到的却是国
家破灭、满目凄然的景象。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人
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今山西
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散文
《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歌1 400多首,以古体诗、律 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多真实、深刻
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
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
王承守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 救。
元和九年,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
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 廷与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赤壁》这首诗写于诗人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了赤 壁(今湖北黄冈赤鼻矶)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诗人站在滔
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发
生在这里的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有感于三 国时期英雄的成败而写下了这首诗。
《渔家傲》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 (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颔联: 花、鸟
颈联: 烽火、家书
尾联: 2021/10/10
白头

21
译文: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 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 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
2021/10/10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2021/10/10
31
写作背景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 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 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 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 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 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21/10/10
32
领会诗意
• 结合下面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 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 疑难字难句。
2021/10/10
14
春望
2021/10/10
15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 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202”1/10,/1称0 杜甫为“诗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课件ppt
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 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 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 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 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 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 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 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 里。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之 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 头”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123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 矣。”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 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
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
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
傍晚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
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
后的感受。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
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
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 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 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
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 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 诗——《春望》。
诗歌诵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 要插不上头簪。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饮酒(其五)
课文导入
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
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
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
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
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
人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欧阳修 陶渊明
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 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后吐真情,我们再次走 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
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 人。他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悠然
体会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中悟出了 。
悟出了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

秋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33张PPT)

秋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33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2:47:3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春望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 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 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 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 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 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 中看见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 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 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 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 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春望
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 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 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 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 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 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 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 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 折射出来。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 义?
春望
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
起到了什么作用?
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 ,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 诗创造了气氛。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
乱人造触成 景的 伤国 怀破 。人亡的惨景象,读春后望让诵读欣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四首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 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 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 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 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 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 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24 诗 词 五 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365~ 427),名潜,字元 亮,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头然白纸发上,。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作象跃业
李贺(790— 816),字长吉,是 中唐的独树一帜的 诗人。李贺少年时 代就有才名,可惜 仕途坎坷,怀才不 遇,人称为“诗 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 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 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 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 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 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 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在人境
(果)←心远地自偏(因)
无车马喧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