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角色
社会心理学 社会角色的获得
社会角色的获得一、社会角色的含义1 角色定义:角色:是个体在团体中所占的位置和被该位置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权利、义务、情感与态度等。
意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在特定的社会全体中所占的适当位置。
角色是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体系例如:教师。
教师有三个任务:教学(培养人)、科研、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
社会化的结果总是把人们规定为某一角色,亦即在全体规范影响下所形成的行为模式2 作用:社会角色以所对应的角色行为为基础,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3 角色从一个人不仅对应一个角色,而是一个角色从这主要看人与人的关系,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角色历届,角色认知及角色冲突等等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1.综合性学习角色本身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是根据它所占的地位由各种各样行为方式综合起来的一个整体。
eg. :教师这一角色就要学习各方面的行为2.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学习角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师、夫妻关系(角色隐藏)3.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很容易发生变化竖:儿子——父亲——祖父横:外面:科长,家里:丈夫、父亲,商店的顾客三、社会角色期待1定义:角色期待:社会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那些特定行为的期望。
角色期望包括一些列具体的行为要求2 意义:期待是实现角色的有效手段,期待意味着一种关心、信任。
罗森塔尔效应,父母的期待3期待理解问题没有期待,社会化过程就会受影响,但个人对期待也有所理解,知道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有一套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社会有什么要求);4角色模糊:即不明白对这种角色的确切期待是什么。
角色模糊会使人产生紧张和对工作的不满。
有时与上级谈话会解决,但有时上级也不清楚。
5角色超负荷:要求人做许多事,但是给人少量时间。
体验到角色超负荷的人心率加快,胆固醇水平高、免疫力下降、易患病。
例如“望子成龙”四、社会角色的认知1 途径根据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言语、表情、姿态等)来认识对方的身份。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四章 社会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是个 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将自己 整合到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社会化的内容
2.1 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
2.3 法律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是关于法律信仰的形成、法 律准则规范的内化及法律遵从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化过程。
塔普的法律社会化三阶段论: (1)前习俗阶段 (2)习俗阶段 (3)后习俗阶段
2.4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 同的角色期待,而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3 社会学习理论
在社会化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者的主要观点是将社会 化的过程看作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用以下三种主 要机制来解释社会化: (1)奖励与惩罚 (2)模范 (3)认同
4 符号互动理论
根据解释理论,个体的社会化或发展是一个再生的过程, 儿童不仅仅学习文化,而且还在日常互动中使用着他们学习 或发现的语言和解释技巧。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以工作和行业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是现 代社会的基础。作为青年面向社会的地方,工作单位在本身 职能之外,也承担着对其职工进行教育的责任。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传达于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 传播方式,尤其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在现 代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 强调先天遗传的生物因素影响的理论
【2020新】心理咨询师中级试题及答案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知识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哪三个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2、社会角色的定义?(略)3、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谁?(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4、印象形成的维度有哪些?(评价、力量、活动)5、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谁?(美国的心理学海德)6、动机的功能有哪3个方面?(推动作用、导向作用、维持作用)7、按动机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哪两种?(优势动机、非优势动机)8、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哪5个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9、个体产生社会赞许动机在于什么原因?(自尊、被人尊重的需要)10、个体遭受挫折后的反应可分为哪两个方面?(理智行为反应、非理智行为反应)11、态度由哪3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行为倾向)12、态度的核心是什么?(价值)13、态度的形成包括哪3个阶段?(服从、认同、内化)14、人际沟通的两种形式?(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15、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一般经过哪4个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16、社会促进的两种效果。
(结伴效应、观众交往)17、人际交往健康的标志。
(乐于交往、敢于交往、善于交往具有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18、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哪些?(问卷法、量表法、投射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等)19、社会化过程按发展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步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20、个体社会化主要包括哪4种?(政治、道德、性别、语言)二、试题[A1型题]1、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BA.归属和爱B.自我实现C.尊重D.安全E.理解2、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BA.刻板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E.社会知觉3、在行为归因的三维理论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可以作出相同的反应是指信息的:AA.共同性B.一致性C.特异性D.一贯性E.协同性4、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EA.动机过程、观察学习、模仿过程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C.观察学习、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E.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5、个体在归因过程中,自我价值保护可能体现在:DA.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内归因B.失败情况,个体倾向于内归因C.他人失败了,倾向于外归因D.成功情况,个体倾向于内归因E.将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6、成就的动机是指:BA.个体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的动机B.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目标,并使之达成的内在动力C.个体想要达到目标的情境,但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D.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动机E.个体追求爱的需要满足的动机7、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吃到的柠檬是甜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C A.升华B.补偿C.文饰D.投射E.潜抑8、下列哪一项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EA.情感性B.直接性C.心理的关系D.个体性E.定向性9、霍尔提出人际距离中的亲密距离是:DA.12~25呎B.4~8呎C.1.5~4呎D.0~18呎E.8~12呎10、能够给人以心理上的归属感、认同感、使社会成员获得社会支持的是:AA.群体B.个体C.有机体D.无机体E.组织11、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之为:CA.信息B.通道C.信息源D.目标靶E.反馈12、挫折是:AA.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物学反应C.无相应刺激引起的反应D.自我心理保护E.以上都不对13、从众行为是一种:BA.服从于外界压力而被迫产生的行为B.服从于外界压力而自觉产生的行为C.和外界压力无关的行为D.主动报答他人的助人行为E.某些人的习惯性动作14、“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E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错误的态度D.刻板印象E.晕轮效应15、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个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称为:DA.平均模式B.加法模式C.逻辑平均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E.逻辑整合模式16、人际沟通组织系统可分为:CA.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B.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C,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E.简单沟通和复杂沟通17.即想怀孕又怕有了孩子经济负担太重,这种冲突属于:AA.趋避冲突B.双重趋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避冲突E.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冲突18.在他人人格知觉中,下列哪项属于中心品质的特征:BA.好,坏B.热情,冷漠C.文雅,粗鲁D.果断,谨慎E.姿势,体态19.提出认识失调理论的是:CA.弗洛伊德B.纽科姆C.费斯丁格D.安尼斯费德E.海德20.主从—竟争型人际关系是指:EA.双方相处中,有时是主从型,有时是竞争型的人际关系B.一种互补与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双方在其中能和谐共处C.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D.双方有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彼此能配合容忍对方E.一种积极、有效的人际关系21、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称为:C A.社会学习论B.强化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认知论E.社会行为论2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往往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故称:B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印象形成E.人际认知23、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是:DA.亲社会行为B.助人行为C.社会回报行为D.利他行为E.以上都是24、在医院里,病人及其家属总是希望医生能够态度和蔼、认真负责,对病人关心体贴,并且很快能够把病治好,这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CA.角色失调C.角色期望D.角色混乱E.角色中断25、一位上幼儿园的小孩,回到家里总是仿效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说话的姿势,这种现象称为:BA.学习B.模仿C.替代D.本能E.依恋26、在个体一生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是:AA.童年期B.少年期C.老年期D.中年期E.青年期27、女孩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外表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有良好的印象,并且对他的人格品质大多给予比较肯定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为:B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E.人际认知28、一个教师在辅导学生时感到优秀学生与差生难以兼顾,他面临的角色失调的是:CA.角色间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内冲突E.角色混乱29、社会赞许动机对个体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体现在:AA.对个体产生积极约束作用B.使个体获得周围人的积极关注C.给予个体积极的强化D.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E.以上都是30、一个人经过努力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产生挫折心理,其原因是:CA.生理因素B.动机冲突C.自我期望D.政治因素E.学校因素31、老年人常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体现了一种:BA.刻板印象B.定型C.光环效应D.偏见E.首因效应3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BA.合理化作用B.投射作用C.补偿作用D.反向作用E.抵消作用33、在家庭中,父母常常在对儿童提出要求的同时又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这种教育方法可以促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实际上属于舒茨提出的哪种需要的重要性:CA.包容需要B.自尊需要C.支配需要D.感情需要E.成就需要34、成功的印象管理最关键是:DA.有效的角色扮演B.正确理解社会环境C.发挥主动性,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D.正确理解自己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E.以上都是35、美国学者霍尔以为,许多商业交往之间距离为4~12呎,这属于:CA.公共距离B.个人距离C.社交距离D.亲密距离E.朋友距离36、长期居住在一起的街坊邻居,形成了非常协调的关系,甚至超过了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现象,表达了哪种人际吸引力:BA.互补性吸引B.邻近性吸引C.外表的吸引D.人格的吸引E.相似性吸引37、社会交往中,常出现“随大流”现象,这是:EA.利他行为B.逆反行为C.包容行为D.激励行为E.从众行为38、股票交易场所,因新信息发布而聚集在一起交谈的人群称为:CA.合作群体B.固定群体C.松散群体D.规范群体E.联合群体39、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形成后,要转变其看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是受到下列哪种态度成分的影响: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价值成分E.行为倾向成分40、工作交往中,双方时而竞争,时而合作,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人际关系称为:AA.竞争—合作型B.主从—合作型C.合作型D.竞争型E.主从—竞争型41、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42、心理健康的破坏就在于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这一理论来自:B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振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43、郭念锋认为,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诉说内心的体验,我们称这个人:AA.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B.人格相对稳定性C.心理活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D.心理活动协调性44、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AA.认知评价B.应对方式C.个性特征D.社会支持45、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DA.生活事件的性质B.个性特征C.社会支持D.以上均是。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案例: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语言线索?——香水的销量虽 然没有爆跌,但是正在稳步下降。
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27日——Ari Kopelman 的总经理在拜访朋友时 经常设法看一看主人的卧室。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妆台上,他看到一大堆 用了半瓶的香水堆积着。“每个女人一定都积压了能用157年的香水。 Kopelman先生说。
慎
让被试判断此人是 否慷慨、幽默,结 果如下
慷慨 第一组 90%
幽默 77%
第二组 10% 75%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
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事先提醒被试避免作出草率判断,并告知他们要考
虑到全部有用信息,首因效应就可以减弱。 近因效应就会发生,我们就可能注意对方的“现在”表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任何社会知觉都由自我知觉开始, 都有自我知觉的参与过程。
所谓的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 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 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人们称它为嗅觉器官的转变。如今,女人们走在走廊上,上班和外出吃 饭,香水的香味少多了。亚特兰大一位31岁的叫Mary Collins的市场主 管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香水和在它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香水工业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那时作战回来的Ggs为他的情人带来 了经典的Chanel 5。随后昂贵的香水成了梳妆台上必备之物。香水工业 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60亿(美元)的盛况。但它的发展在90年代初慢 了下来。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以每年2%到4%的速度下降。
第四章 社会角色
林顿:角色是“与特定地位有关的文化模式总和, 包括社会对于占据这一地位的所有人的一切态度、 价值观和行为。” 比德尔:角色是“一定背景中一个或多个人的行 为特点”。 我国学者指出社会角色包含了角色扮演者、社会 关系体系、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 要素。 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 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素的一套个人行为模 式” 。
6、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分类
第二节 角色理论
一、角色理论的概念与来源 概念: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一种试图从人 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 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 来源: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起来。 从其发展渊源上看主要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学中的 符号作用论的影响、来自于心理学的角色扮演技 术的影响和来自于人类学的结构功能论的影响。
角色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同时
也重视个人可能的角色创造,因而被认为是“社
会有限决定论”。
第三节 角色的行为模式
一、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1、角色观念 角色观念: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 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最后,角色学习是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 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一)社会学视角:互动与表演 米德的角色理论
个人具有的“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是与他人进行互
动的基本条件。通过角色扮演,产生暂时的自我形象, 逐渐定型,就会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 “斯坦福监狱”实验。
结构角色论强调了社会过程的既定的、结构化的 一面,即强调了围绕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代 表社会结构因素的期望对于角色扮演者的行动起 制约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4)我国学者的定义
我国学者奚从清、俞国良认为,社会角色 包含角色扮演者、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地 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要素。
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 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素的一套个 人行为模式”。
——奚从清、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 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人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 学生的角色,男女的角色、职工和领导的角色等 等。这些角色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 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个人 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7
role playing
一个人在扮演符合他人期望的角色时会不会丧失 自我呢?每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中通过训练、模 仿和认同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只要人们真正相信 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他们的行为 就是真实的,他们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
19
2、主要观点
第一,借用米德的“社会领会”的概念, 并进行发展。
第二,角色领会就是角色建构。人们往往 在三种意义期望中建构角色。
第三,互动是角色领会和角色扮演过程的 连接点。
20
四、斯特里克(S.Stryker)的理 论
前两种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理论, 1980年, S.Stryker提出了一个比较典型 的融合方案。
只有当人们不相信和不认为应当扮演某个角色, 只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扮演某个角色时,才会 产生不真实的角色扮演,自我和角色分裂。社会 心理学家S.朱拉德认为,这种人虽然是出于获得 他人承认的需要,但实际上往往既得不到他人的 承认,也得不到自己的承认。
28
3、角色冲突
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并能保持 各角色间和谐一致。但有时也会发生角色 冲突。例如,一个职业妇女的职业角色和 她作为妈妈的角色有时会发生冲突;一个 刚进大学的学生,当父母来访时,他作为 一个独立大学生的角色和作为父母的孩子 的角色也会发生冲突。
2024版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四章社会角色
角色定型与刻板印象
角色定型的表现与影响
角色定型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固定 化认知和期望,如性别、职业等角色 的刻板印象。这种定型可能导致对个 体的误解和歧视,限制个体的自由和 发展。
刻板印象的形成与破除
刻板印象的形成通常基于有限的信息 和片面的经验,因此具有不准确性和 误导性。为破除刻板印象,需要增加 对多元群体的了解和接触,促进不同 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角色转变与适应过程
角色转变的动因与过程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会经历不同的角色转变,如职业变动、家庭地位变化等。这些转 变通常由内部动机或外部压力驱动,并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调整。
角色适应的挑战与策略
角色转变可能带来适应上的挑战,如新角色的期望与原有角色的冲突、新环境中的 不适应等。为应对这些挑战,个体可以采取积极应对、寻求支持、调整期望等策略。
角色转变 领导者应根据组织发展和团队需求,灵活调整自己的角色 定位,从单纯的管理者向领导者、协调者和创新者等多重 角色转变。
领导力提升 领导者应具备战略眼光、创新思维和卓越的沟通协调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水平。
激励与引导 领导者应关注员工需求和发展,通过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措 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 现。
角色过度占据时间和精力。
05
社会角色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
角色定位
01
根据组织目标和结构,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包括职位、
职责和权力范围。
职责划分
02
将组织任务划分为不同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清楚自己的职责
范围和工作要求。
角色期望
03
成员应了解并符合组织、团队和领导对其角色的期望,以实现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角色
精品课件
2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 一、角色的含义 ➢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精品课件
3
一、角色的含义
1、角色
✓ 戏剧术语,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扮演 的某一特定人物。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 中的一段著名台词: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精品课件
4
重点
美国社会学家G.米德和人类学家R.林顿较早地把“角 色”概念引入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 社会角色:
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 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 包括了三个含义:
✓ 1、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 ✓ 2、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的; ✓ 3、是符合社会期望的。
精品课件
6
重点
二、角色的分类
(二)根据角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的取得,是否经过 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
✓ 先赋角色:不必经过角色扮演者的努力,而由先天因素决定或由
社会所规定的角色。 有两种先赋性角色: 由遗传、血缘等先天因素决定的 由社会规定的,如世袭继承的
✓ 自致角色:或称获得性角色,社会个体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进入
第四章 社会角色
➢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 第二节 角色理论 ➢ 第三节 角色行为模式 ➢ 第四节 性别角色差异
精品课件
角色 角色丛 角色的分类
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解 决的方法
1
考核要求:
重点:
1. 角色、角色丛、角色冲突 2. 角色的分类 3. 角色紧张解决的方法
第 4 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概念(一)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内容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因为: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二,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三、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社会化理论基于对人格结构的分析。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超我是对从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直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2,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他影响主题的心理活动。
调节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二,自我知觉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分为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是自我图式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征的认识结合。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测•社会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还影响个体的想法,情绪,行为。
•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及自我概念。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的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3,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1,2,3三,自尊及其测量1,自尊的构建•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2,自尊心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四,自我认同1,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社会取向•认同在心理学上只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帮助形成人的自我概念。
•认同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爱情和经验足以童话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默契。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3.研究意义
从个人的角度
社会化有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化可 以使个体与自己所在的社会群体保持协调一 致,认为遵守常规与社会秩序、服从道德要 求与法令、承担公民义务与责任等 。
从社会的角度
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如职业培训、成人
教育等。
反向社会化:年轻的一代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年长的一代。此类现 象在移民家庭中尤为常见。 再社会化: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 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
1.婴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语言发展 的关键期
2.幼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 的关键期
3.童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 的关键期
4.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 的关键期
5.青年初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 形成的关键期
四、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六大因素
两个学科共属总会下的第八分会,即人格与社会心理 学分会。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 2. 3. 4. 5. 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行为规范社会化 社会角色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
1.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 自理技能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最初内容) 是一个人生存的首要必需技能 谋生技能的社会化 是一个人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又一项能力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社会化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问题
第一节
社会化
一、概念及分析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 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 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 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角色
儒家重视的“ 五伦关系” (人类的五伦,不是勉强形成的,不是法律规定的,这是人性的本来,人性走正理,自然发生的——南怀瑾《易经杂说》315页)
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君仁臣忠、兄良弟悌、长惠幼顺、
医生:救死扶伤
教师:教书育人 职业道德、知识、技能
2
角色领悟(认识与理解)
3
角色实践(个体扮演)
4
结构性限制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5
故事分享
有个少年请教一位智者:“我如何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
理解社会角色的涵义
社会角色由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决定的
01
社会对每一角色规定了一系列责任与义务
02
中国社会被成为伦理本位的社会。
03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角色冲突:个体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
角色冲突分二种情况:
角色内冲突:同一或不同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角色间冲突: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同时提出角色之一: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社会为男性或女性确定的行为规范(一套思想或行为方式),它是在生物的性别基础上经过社会化过程发展起来的。
、个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就要学习并符合相应的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社会或个人对于某种角色应表现出哪些特定行为的期望。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角色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个人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就社会方面而言,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具有的功能的被履行、被落实,换言之,也就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一.角色的含义所谓地位,就是个体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非人格的,由社会结构所设定的,是先于具体个人而存在的。
地位赋予占据它的个体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来规范个人的行动以及他与占据着社会系统中其他地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角色就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第一,它是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第二,行为模式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第三,行为模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二.角色的分类(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理想角色(期望角色):社会对于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是社会观念形态,标准形态,大众观念形态领悟角色:扮演角色的个体对怎样扮演理想角色的理解,属个人观念形态实践角色:个体根据对角色的理解,实际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属于客观现实形态(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如性别角色自致角色:个体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的角色(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或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规定性角色:角色规范比较严格且有明确规定的角色,如政府官员、法官、士兵、学生等开放性角色:角色制约的规范程度相对较低,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其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而较自由地履行角色行为的角色,如父亲,朋友等(四)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如师生关系(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将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要有一番计算在里面,要有所盈利,如商人表现性角色: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志愿者,慈善家(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把角色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度高分为7种(萨宾)第二节角色理论角色理论的概念和来源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多种来源共同形成,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
第四章 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25)
6.角色失调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的,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 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 角色失调有角色冲突、角色转移障碍、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1)角色冲突
指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 求,引起社会角色在角色扮演中的内外矛盾和冲 突,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可以 分为三种情况:角色间的冲突、角色丛内的冲突、 单一角色内的冲突 。
• “确定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更直接影响到社 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和效果。角色行为是处在某 一社会地位上的角色期望而引发,这一引发还 要靠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期望,对角色权利义务 的理解。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 价值观念以及所出的环境不同,因此对同一角 色的解释也就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 社会上千差万别的扮演方式。
讨论与思考:
– 大学生的主要社会角色是什么? – 面对学习、社会工作、打工等问题, 如何处理角色冲突
2.地位的等级 绝大多数地位由于可以在责任、权力、声望 等方面与其他地位相比较,所以被划分到具体的 等级中。
3.首属地位(chief status) 首属地位是用来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 键性地位。在一个人拥有多种地位的情况下,人 们总是偏向于将其最高的社会地位放在最前面, 这种社会地位就是“首属地位”。
– 解决办法: • 从角色承担者个人来说,应对自己的人生有 所设计,应了解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相 继承担的那些角色的特点,为未来的角色做 准备工作 • 对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的成长进行指导 • 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 训和咨询工作,给予帮助。
4)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多种原因 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 重的角色失调的现象。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 另一种是角色扮演者虽然还处在某一位置上,但 时间证明其角色扮演已经失败。
(优选)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
观点:地位和一系列相应的期望组成了潜在 的社会结构,这些期望又通过角色承担者个 体自我的角色理解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来传 递,最后又通过个体的具体角色行为来实现。
二、过程角色论----也导源于米德,经布 鲁默和特纳发扬
观点:人们通过互动过程领会角色。角色 扮演并不是单纯的角色行使,而是一种角 色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行动者并不是被 动受制于情境和结构,他也能通过互动主 动地界定情境并对社会结构发生影响。人 们通过向他人发出暗示,不断地确认对他 人角色的看法。
开放性角色: 指个人可以根据对自己地位和 社会期望的理解,自由地履行 角色行为。
(四)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力与地位关系: 支配角色: 具有支配他人的权力。 受支配角色: 受他人支配的角色。
(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
功利性角色: 指该角色计算成本、讲究报 酬、注重实际效益。
表现性角色: 指该角色行为不计报酬、或 虽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 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
2、角色合并法:将两个相矛盾的角色合二 为一,发展为一个具有新观念的新角色。
3、角色层次法:将两个以上的相冲突的角 色按“价值”分层,进行排序。
第四节 性别角色差异
一、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 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二、性别角色差异的表现 (一)个性和行为方面: (二)智能方面:
(四)认知社会化理论
4—6岁,儿童形成性别恒常性和性别认同, 这是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和基础。以后随其 认知结构的发展,儿童不断从生活中总结中 相关信息。
第三节 角色学习、扮演与冲突
一、角色学习 (一)形成角色观念 (二)学习角色技能
社会心理学教案 第四章 社会角色
社会心理学教案第四章社会角色本章学习目标角色的含义角色理论的概念与来源角色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偏差性别角色差异个人的社会属性通过人们的社会认同高度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那么个体的人是怎样与整体的社会发生联系的呢?社会心理学从个人水平的分析过渡到群体和更高水平的宏观分析的一个桥梁就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角色问题。
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角色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社会角色视为个体在群体或社会中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将社会角色考虑为一种人格状态,或完整人格的一个侧面,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一个人就像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习惯和掌握各种品质特性一样学习他的社会角色。
因此,可以这样说,社会角色的概念为我们弥合以个体和以群体或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学这两种研究途径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一、角色的含义角色(role)最初是由拉丁语rotula派生出来的,这一概念最初在学术著作中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的《论表演哲学》一文中,当时他就提到了“角色扮演”的问题。
但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角色”一词才被专门用来谈论角色问题。
在此之前,角色一直是戏剧舞台中的用语,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们发现现实社会和戏剧舞台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即舞台上上演的戏剧是人类现时社会的缩影。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这样写到:“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 而美国社会学家米德(R.H.Mead)和人类学家林顿(R.Linton)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引入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色理论也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社会角色呢?社会学家以及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角色
地位——角色
森田清美将角色分为: 群体性角色代表了位置的概念,是观察家 庭内各个位置与家庭群体的整体关系时的 概念,如户主、主妇、成员; 关系性角色是从群体关系角色来观察各个 位置时的概念,每个家庭都有n-1个关系 性角色,n代表群体成员数,如一个三口之家
38
心理差异
性别心理特征,主要指男性与女性心理特征的差 异。 要理解这种差异,必须把握两点:1.男性与女性 的心理特征并无绝对差异,只有相对差异;2.性 别心理差异并不能说明每一个体(无论男性或女 性)的情况。
39
男女性别的差异 1、男性在年轻时会交很多朋友,但女性过了中年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2、约有25%的男性,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爱上对方,但女性到了第四次约会,才有15%爱上对方 3、女性作决定的速度比男性快。 4、入学前到中学期的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爱支配别人。成年后婚姻生活越长久,妻子就越成为被 支配者。 5、男性时常害怕爱侣会被杀或自杀,而女性则常常害怕爱侣会遭受意外的事故或年老死去。 6、男人喜欢冲锋式的工作,间隔休息,而女人则喜欢以同一个节奏工作。 7、大多数对成年人所做的调查都显示,男性和女性爱搬弄是非、制造谣言的程度是一样的。 8、阻止犯罪的研究显示,遇到坏人时反抗的女性比男性多25%。 9、约有2/3或4/5的酗酒者是男性。十个丈夫中,只有一个会与酗酒的妻子生活;但十个妻子中, 却有九个会继续与酗酒的丈夫生活。 10、犯罪的单身男性比已婚男性多,而犯罪的单身女性则比已婚女性少。 11、声称快乐满足的已婚男性几乎是单身男性的两倍。但已婚的女性却比单身女性更常表示不快 乐,不管有无孩子。 12、流产的胚胎大多是男孩。 13、关于做梦。男性较经常梦见陌生环境里的陌生男人,一般多与暴力有关,即使梦见女性,多 半与性爱有关。女性在梦境中,总是梦见熟识环境里的朋友和亲人。女性的梦境通常在户外,气 氛大多友善,除非是月经来临前,这时女性做梦时会觉得懊恼和紧张厌烦。 14、女人喜欢隐藏她们最深的感情,而男性喜欢让对方知道。如果你问一个男人“这个面包是哪 里买来的?”他会告诉你;而把这个问题问一个女人,她通常会反问“有什么问题吗?” 15、女人到家门口才掏出开门的钥匙,而男人早就掏了出来。女人划火柴时,总是把火柴划出, 而男人总是划入,也许是女人怕烧到自己。 16、一家德国报纸组织了一次测验,在慕尼黑的一间商店里装了一面长镜,然后观察经过长镜的 男女,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反应。在8小时的观察中,共有1620个女人经过这面长镜,1/3停下来短 暂望她们自己;而差不多所有600个经过长镜的男人,都停下来好好望自己,大多数又往后望, 40 看看是否被人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性别角色差异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侵犯行为、支配 行为、自信心、交际 智能方面的差异:智力、语言能力、运动技能、 空间能力、数学能力、知觉速度、艺术和音乐能 力 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
正式角色
非正式角色
(四)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支配角色 受支配角色
(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 功利性角色 表现性角色
(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 零度参与:街上行人,电影院的观众 漫不经心参与:浏览商品的顾客 传统仪式性参与:婚丧仪式中参与的亲友 生物性参与:母亲对子女,虔诚的教徒 神经质型深度参与:职业赌徒 情迷意乱的参与:深恋的情人 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神灵附体的道士
古德的角色选择法
古德指出,角色冲突有害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因 此一旦产生就应该设法消除。他提出了解决这种 紧张的具体方法:即从各种互为交叉的角色中挣 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自己更 有价值的角色上。 一个角色是否有价值则取决于三个方面: 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如何; 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
中国对联
戏雷云 台鼓霞 。板彩 ,, 天日 地月 间灯 一, 大风
角文尧 色丑舜 ;末生 ,, 古汤 今武 来净 几, 辈桓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一、角色的定义 二、角色的分类 三、角色的功能
一、角色的定义
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的定义:
“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
社会期望的性质 个体的角色扮演能力的高低
(三)角色冲突的分类 角色内冲突:是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
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角色间冲突: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有两方面
的表现:第一,时间上冲突 ;第二,要求上冲突。
问题: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 男性最突出的角色冲突是什么? 女性最突出的角色冲突又是什么? 如何去缓解这种角色冲突呢?
38
心理差异
性别心理特征,主要指男性与女性心理特征的差 异。 要理解这种差异,必须把握两点:1.男性与女性 的心理特征并无绝对差异,只有相对差异;2.性 别心理差异并不能说明每一个体(无论男性或女 性)的情况。
39
男女性别的差异 1、男性在年轻时会交很多朋友,但女性过了中年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2、约有25%的男性,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爱上对方,但女性到了第四次约会,才有15%爱上对方 3、女性作决定的速度比男性快。 4、入学前到中学期的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爱支配别人。成年后婚姻生活越长久,妻子就越成为被 支配者。 5、男性时常害怕爱侣会被杀或自杀,而女性则常常害怕爱侣会遭受意外的事故或年老死去。 6、男人喜欢冲锋式的工作,间隔休息,而女人则喜欢以同一个节奏工作。 7、大多数对成年人所做的调查都显示,男性和女性爱搬弄是非、制造谣言的程度是一样的。 8、阻止犯罪的研究显示,遇到坏人时反抗的女性比男性多25%。 9、约有2/3或4/5的酗酒者是男性。十个丈夫中,只有一个会与酗酒的妻子生活;但十个妻子中, 却有九个会继续与酗酒的丈夫生活。 10、犯罪的单身男性比已婚男性多,而犯罪的单身女性则比已婚女性少。 11、声称快乐满足的已婚男性几乎是单身男性的两倍。但已婚的女性却比单身女性更常表示不快 乐,不管有无孩子。 12、流产的胚胎大多是男孩。 13、关于做梦。男性较经常梦见陌生环境里的陌生男人,一般多与暴力有关,即使梦见女性,多 半与性爱有关。女性在梦境中,总是梦见熟识环境里的朋友和亲人。女性的梦境通常在户外,气 氛大多友善,除非是月经来临前,这时女性做梦时会觉得懊恼和紧张厌烦。 14、女人喜欢隐藏她们最深的感情,而男性喜欢让对方知道。如果你问一个男人“这个面包是哪 里买来的?”他会告诉你;而把这个问题问一个女人,她通常会反问“有什么问题吗?” 15、女人到家门口才掏出开门的钥匙,而男人早就掏了出来。女人划火柴时,总是把火柴划出, 而男人总是划入,也许是女人怕烧到自己。 16、一家德国报纸组织了一次测验,在慕尼黑的一间商店里装了一面长镜,然后观察经过长镜的 男女,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反应。在8小时的观察中,共有1620个女人经过这面长镜,1/3停下来短 暂望她们自己;而差不多所有600个经过长镜的男人,都停下来好好望自己,大多数又往后望, 40 看看是否被人注意
第四章 社会角色
Aha,I’ m the president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As you like it》
结构角色论(代表林顿)认为角色概念是用作构 造其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石。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的位置 或地位组成的网络,其中个体在这个系统中扮演 各自的角色。 过程角色论(代表特纳)以社会互动作为基本出 发点,围绕互动中的角色扮演过程展开对角色扮 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等问题的研 究。
第三节 角色学习、扮演和冲突
一、角色学习(Role Learning ) 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包括 两个方面:
形成角色观念 :角色地位、义务、行为、形象
观念等
学习角色技能 :综合性的学习、互动中的学习,
随着个人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
二、角色扮演(Role-taking)
严格的等级社会为人们事先预先设置了 社会角色,它首先维护的是先赋角色的 利益; 等级社会切断了下层人物进入上层社会 的通道,对自致角色是不相容的; “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于 连,其悲剧在于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角 色行为通向的是一条不归路。
(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不同
周围的人对你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
四、角色偏差(Role deviance)
角色偏差是指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 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 行为和心态结构。 角色偏差现象十分复杂,行为偏离社会期望只 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个人的整个行为 动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其所受到的外部对 待、评价与角色期望、其内在的自我概念系统、 动机机制以及表现于外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 都偏离了特定社会身份要求的一般模型。
生理差别 心理差异
37
生理差异
是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用生物标准来确 定的男性和女性,这种生物标准包括生理 结构和解剖结构。 生理结构主要是指性染色体的差异,解剖 结构主要是指性器官的差异。 现代的研究者们认为,最可能影响性别角 色差异的生理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遗传基因 性激素
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
男性: 角色目标与自我实践角色的冲突; (角色目标的设计不能仅仅以他人为参 照,角色目标应分为终期性目标和阶段 性目标。) 女性: 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 (这是角色丛最典型的冲突,保持各种 角色的平衡是困难的,需分析什么是首 属角色,以其为主,兼顾其他角色。)
(四)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 角色规范化 角色合并法(角色创造) 角色层次法:社会心理学家古德的角色选择法
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按照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 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社会学视角:互动与表演。米德认为,角色扮演 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戈夫曼从角色概念 出发,将社会与舞台:技术与手段。是指将人暂时置身于 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 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自身 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 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莫里诺
的关系角色有,妻子对丈夫的角色,子女对父母 的角色。
科学的角色定义包括三种社会心理学要素: 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 自定的; 社会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责任、义 务等)
“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外)及 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内)。”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
理想角色,社会观念形态 领悟角色,个体观念形态 实践角色,客观现实形态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 先赋角色 自致角色
“红与黑”都走不通 ——于连的社会角色为何失败? 司汤达小说的书名蕴涵着什 么?有多种说法: “红” 象征拿破仑时代的 红色军服,“黑”是复辟 王朝僧侣的黑衣; 红是德· 瑞那夫人的鲜血, 黑是玛蒂尔德的丧服; 红与黑象征赌盘上的黑点 红点,而轮盘象征人生的 游戏。
做 “君子”有三难
儒家对君子的所做所为是经过概括、抽象、• 综合 而的来的一种人格,这种理想型的个格要求人们 去照着实践几乎是不可能。 儒家本身对君子的各种要求之间就有一些可能发 生矛盾的地方,如信与义 、情与理、忠与孝。 儒家对君子所作的“内圣外王”的要求将修身和 治国、平天下连接得过紧,这也造成了做君子的 难度。
解决途径
不求具备君子的内在道德品质,只求君子的表面 风度和做人的诀窍。 找一些托词、借口或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行为虽不 够正派、果敢、大方,但仍不失为君子。 表面奉行君子的理想,暗地干脆干小人的勾当。
第四节 性别角色差异
两性差异(生理差异、心理差异) 性别角色差异 性别差异理论
一、两性差异
三、社会角色的功能
角色的互动功能 角色的规范功能 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
第二节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 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 会心理学理论取向。
角色理论来源: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心理学 的角色扮演技术,以及人类学的结构功能论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