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先民的语言交流,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文学发展的同时,文学批评也逐渐形成,并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阶段:《诗经》时期的文艺批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被誉为“乐府之宝”、“文学瑰宝”,在我国古代文学史和文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诗经》不仅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文艺批评著作。
《诗经》的注释和解释是古代的文艺批评活动。
在《诗经》时期,文艺批评的重点主要是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释。
它不仅针对于诗歌,也包括了乐曲、舞蹈和礼仪。
《诗经》的注释者和解释者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有着深刻的发现和研究。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的说明,它不仅仅是解释了关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还对于乐曲的演奏方式和民歌的传承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这种注释方式在古代文学批评中非常常见。
第二阶段:唐宋时期的文艺批评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文艺批评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
在唐宋时期,文艺批评主要是分析和评价诗歌,涉及到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小说和戏曲等各类文学作品。
在唐代,文艺批评的代表性作品是《全唐诗》的注释和评价。
《全唐诗》编选出了诗歌的优秀作品并进行了分类。
注释者不仅对于诗歌的字句用法进行了详细解析,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宋代的文艺批评则更注重对于诗歌的创作和修辞手法的研究。
在宋代,文艺批评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诗歌的创作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价。
例如唐宋八大家对于诗歌鉴赏和价值的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艺批评的发展。
第三阶段:元明清时期的文艺批评元明清时期的文艺批评,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元代,文艺批评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诗人的形象刻画更为注重。
清代古文选本的文化文学批评论文
清代古文选本的文化文学批评论文一、清代古文选本的编选1.崇尚理学,发挥教化作用是清代古文选本编选的重要宗旨唐宋以来,古文与道有密切的关系,古文家标举“文以明道”或“文以载道”,道学家则有“文从道出”的看法。
清王朝从康熙开始定程朱理学于一尊,“尊孔崇儒”是其基本的思想文化政策。
编选古文选本也是清代统治者宣传其思想文化政策的重要方式。
清王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敕修《古文渊鉴》,乾隆三年(1738年)敕修《唐宋文醇》,这两部由康、乾二帝亲自主持编纂的古文选本,都以表达对程朱理学的崇尚、发挥教化作用为编纂宗旨。
方苞《古文约选》是为国子监学生编选的古文教材,在代果亲王和硕所作序中说:“群士果能因是以求六经、《语》、《孟》之旨,而得其所归,躬蹈仁义,自勉于忠孝,则立德立功以仰答我皇上爱育人材之至意者,皆始基于此。
是则余为是编以助流政教之本志也夫。
”表明其以古文选本发挥政治教化作用的编选宗旨。
乾隆三年(1738年),清帝下诏,允许民间书坊翻刻内府所藏书版,称《古文渊鉴》《古文约选》等书“具于学术有裨,自宜广为传习”。
表现出对于古文选本宣扬儒家思想,发挥教化作用的高度重视。
除官修古文选本以外,清代产生了大量坊刻和家刻古文选本,这些古文选本也以崇奉理学、发挥教化作用为编选宗旨。
理学名臣蔡世远所编《古文雅正》以“文辞典雅”“思想纯正”为选篇标准,张廷玉序谓:“醇正典则,悉合六经之旨”,“是文之选也,其帙简,其义精,而崇实学以黜浮华,明理义以去放诞,信足以赞襄文治,津梁后学。
”指出了《古文雅正》崇尚理学,发挥教化作用的编选宗旨。
吴震方《朱子论定文钞》将朱熹言论涉及之文章,汇为一编,序文说:“我皇上睿学渊深,崇儒重道,右学吁俊,首重理学,两闱以性理试论童子兼小学命题,士风一轨于正。
”表明其所编古文选本也是以“崇儒重道”为编选宗旨,以与国家的文化政策相呼应。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为清初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其编选者储欣在序文中述其编选原因是不满意明代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大抵为经义计”的特点,也就是不满意已往古文选本只以提升八股文写作水平为目的。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研究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直是一个备受研究的领域。
它包括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以及相关的史料研究。
现代研究者往往从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入手,试图揭示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规律、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文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活动,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评判、评析的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源远流长,早在《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文学批评的篇目。
而唐宋时期的文坛上,文学批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如刘勰、韩愈、欧阳修、苏轼等。
此后,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也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和成就,例如元代的蒋梦麟、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龚自珍等。
这些批评家的批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二、文学批评的史料研究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批评文本本身的分析和解读上,还需要通过史料的考证和研究,了解文学批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欧阳修的文学批评是与他主持编修《新唐书》、《新旧唐书》密不可分的,这些历史文献中的有关批评性质的记载,是深入探究欧阳修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必要前提。
又如,明代杨慎的《世说新语笺注》中虽然对世说新语的注解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评价和批评思路,需要从史料上进行深入探究和挖掘。
三、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它与其他文学文体交融、相互借鉴的特点。
例如,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以文会友”、“以文会家”等观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互动性和文学界的群体性。
其次是它强调文学创作的价值和作用。
在文学批评中,对于作品的评价和理解不仅是一种审美行为,更是对文化历史的把握和推动。
再次,古代文学批评的主题和内容涉及广泛,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批判和指导,还涉及到对作家的评价、对文学史的解读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性质的领域。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案.缩减版一、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思想。
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概念、重要人物和主要成果。
1.2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探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二、第二章:先秦文学理论批评2.1 概述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讨论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研究先秦时期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2.2 重点人物与思想孔子与《诗经》的批评墨子与兼爱非攻的文学观庄子与自由创作的文学理念屈原与楚辞的兴起三、第三章:汉代文学理论批评3.1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背景分析汉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研究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成就。
3.2 重点人物与思想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批评价值扬雄与模拟论班固与《汉书艺文志》文学批评与选文标准四、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4.1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分析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4.2 重点人物与思想曹操与建安文学的革新曹丕与文学批评的标准陆机与《文赋》的文学思想刘勰与《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五、第五章:唐代文学理论批评5.1 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背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分析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成就。
5.2 重点人物与思想韩愈与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柳宗元与文言文的革新皎然与诗歌创作的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这五章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学生可以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不期的重点人物和思想有深入的认识。
六、第六章:宋代文学理论批评6.1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背景分析宋代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研究宋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成就。
6.2 重点人物与思想欧阳修与唐宋八大家文学理论王安石与新学派的文学观苏轼与文人画的文学理念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七、第七章:元代文学理论批评7.1 元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探讨元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
清代前中期小说批评刍议
从清初到道光二十年(1840),人们在习惯上称之为清代前中期,这是我国各种文学样式大总结的时代。
古典小说的创作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尤为辉煌的成果,《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作巨著相继出现。
这一阶段的小说批评,也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批评家们不仅对问世不久的小说名著和其他小说作品发表心得,而且对以前的小说,尤其是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名著也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
甚至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不仅小说作者能扬名于世,而且小说批评者亦可垂范后人,当然,有的小说作者本身又是批评者。
就其荦荦大者而言之,当时的小说批评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评点派的兴起与“读法”论的提出小说评点虽在清代以前就已出现,但评点派的形成却在清代。
金圣叹之评点《水浒传》、毛宗岗之评点《三国演义》、王士祯之评点《聊斋志异》、张竹坡之评点《金瓶梅》、蔡元放之评点《东周列国志》和《水浒后传》、脂砚斋之评点《红楼梦》、无名氏(疑即闲斋老人)之评点《儒林外史》、董孟汾之评点《雪月梅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么多的批评家,分别对某一部小说作品进行逐回逐篇、乃至逐字逐句的评点,可见当时评点风气之盛,足以名之为“派”。
评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批评方式。
它虽然在严密的系统性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但更能体现批评者对小说艺术领悟的随机性,而且相当自由灵活。
批评者对小说作品中某一具体情节乃至细节描写所发表的见解,往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甚至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批评者艺术灵感的触发。
这种方式,对于一般读者阅读原著常常能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
甚至可以说,评点家们的某些精彩言论直到今天仍被小说研究者们广泛使用。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它似乎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而轻视之。
评点派也有系统的理论,除了一些序跋和总批而外,还有所谓“读法”论。
“读法”论的始作俑者是金圣叹,他的《读第五才子书法》可视为“读法”论之滥觞。
所谓“读法”,就是在阅读某部小说作品时,先提出一些读者应注意的问题,而谈得最多的乃是人物性格问题和“文法”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中国文学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代表性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家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述。
一、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开端。
《诗经》中的注疏和赋释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开始了以鉴赏批评为主导的文学理论倾向。
汉代的刘向以及魏晋时期的皇甫谧、陆机等人,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并结合他们对《诗经》的研究,形成了“伦常研究”和“象谓学”的理论体系。
随着唐宋时期的到来,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进入了黄金时期。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文人批评家,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深入的思考,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论。
而宋代的苏轼、欧阳修、曾巩等人,在借鉴唐代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文学理论的体系,提出了更多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
二、代表性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其中,唐代的韩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他提出了“文心雕龙”和“古文运动”的理论,对古代文学流派的定义和文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苏轼则以其才情横溢和独特的见解而闻名。
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古代文学的评论,还有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思考。
他的文学理论体现了以“真情实感”为核心的立意,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元代的钱穆、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人也都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各自对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意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作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精髓。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案
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先秦时期主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
3. 理解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4. 掌握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
2. 第二章: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教学重点:理解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观点。
3. 第三章: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教学重点:掌握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了解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贡献。
4. 第四章: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鉴赏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 第五章:文学批评与批判性思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学会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试题,评估学生对文学理论批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转型教学重点:了解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转型过程,掌握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认识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7. 第七章: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化教学重点:理解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化趋势,掌握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了解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七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清代的文学批评
以形传神 《水浒》第37回:戴宗便起身下去,不多时 引着一个黑凛凛大汉上楼来。宋江看见,吃了一 惊。 金圣叹在“黑凛凛大汉”五字下批道:“画 李逵只五字,已画得出相。”又说:“黑凛凛三 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兼画出李逵顾盼、李逵 性格、李逵心地来。下便紧接宋江吃惊句。盖深 表李逵旁若无人,不晓阿谀,不可以威劫,不可 以名服,不可以利动,不可以智取。宋江吃一惊, 真吃一惊也。”
同中之异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 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 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以次衬主
史进银,多似鲁达一倍,非写史进也,写鲁 达所以爱史进也。 虽与鲁达同是一摸字,而一个摸得快,一个 摸得慢,须知之。
民本思想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王进去 而一百八人来矣。则是高俅 来而一百八人来矣。
2.小说创作的艺术理论
(1)以文生事与因文生事: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 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 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 要算记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手, 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众 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5.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 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 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 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 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 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 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 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 密针线 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五、对《聊斋志异》的批评 1.寄托幽愤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课件
3.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结合
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 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论,不谋而合。 李太白《怀素草书歌》云:“古来 万事贵天生,何必公孙大娘浑脱 舞。”赵松雪《论诗》云:“到老 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卷十五) 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 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 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补遗 卷六)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第十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
1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
2
王士禛的神韵说
3 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批评和 沈德潜的格调说
4
袁枚的性灵说
5
翁方纲的肌理说
6
桐城派的文论
7
清代的词论
· 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 著有《曝书亭集》。
《说诗晬语》:事难显陈,理 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 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 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 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 倘质直敷陈,绝无蕴蓄,以无 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
2.说理和议论不能违背诗歌的审美特征
《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序》:诗 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 《清诗别裁集·凡例》:诗不能离理, 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说诗晬语》:人谓诗主性情,不 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 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 诗中,《奉先咏怀》、《北征》、 《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 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列朝诗集》:献吉 以复古自命,曰古诗 必汉魏,必三谢;今 诗必初盛唐、必杜: 舍是无诗焉。牵率模 拟剽贼于声句之间, 如婴儿之学语,如桐 子之洛诵,字则字, 句则句,篇则篇,毫 不能吐其心之所有, 古之人固如是乎?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绪论▪文学批评理论是人们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评论,它后于文学创作,但又对文学创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它是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提升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东西,它蕴含了理论批评家对文学的认识,对文学的体会,对文学的审美评价、价值评价等等主观情识,因而它也必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政治、思想、宗教、哲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批评”一词,源于英文“Literary Criticism”,Criticism的原意乃指裁判,冠上“Literary”,意为“文学的裁判”,因其为“裁判”,便扩充到文学裁判的理论以及文学本身的理论。
“文学裁判的理论”,即裁判者所依凭的理论依据,即批评原理,批评理论;另一方面,对文学作批评,必然要涉及文学理论,所以,罗根泽先生以为:“广义的文学批评,则文学裁判之外,还有批评理论及文学理论。
”▪陈钟凡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辨析西方“批评”一词的涵义,以为有五,即:“指正,一也;赞美,二也;判断,三也;比较分类,四也;鉴赏,五也。
”而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与西方的“文学批评”相比,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中西方文学批评的不同之处:▪—就批评的性质而言,中国的文学批评,侧重于文学理论的阐发,不侧重于文学的裁判。
即通过某一理论的阐发,对某一文学现象、作家创作情况的诠释,来表达自己对文学诸问题的看法,从而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来指导未来文学创作。
其目的,主要不在于裁判他人的作品。
▪—就批评的内容而言,中国的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文学问题上,诸如文学观、创作论、言志论、载道论、缘情论、音符论、对偶论、神韵论、性灵论等等;而对于批评理论的建设,与西方相比,则暗淡得多。
西方批判理论极为丰富,所谓“主观批评,客观批评、鉴赏批评、科学批评、演绎批评、归纳批评、性格批评、形式批评、心理批评、原型批评”等等。
▪—就批评形式而言,西方多是理论形态的东西,而中国则多是感悟似的东西,理论思辩形式不很突出。
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讲义(1)概述
概说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它可分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三个阶段。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理论批评的萌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很早。
在《周易·艮六五》中就曾提到“言有序”的问题,在《尚书·尧典》中则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说法。
《尧典》虽系后人伪托,但仍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诗歌音乐的认识。
在《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保留着许多原始艺术产生于模仿自然的宝贵史料,而且在《国语·郑语》中所记载的公元前8世纪史伯和郑桓公的对话中,就用朴素的原始的五行学说来解释艺术。
史伯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5种原素和合而成的,音乐也是“和六律”而成,即音乐是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协调而成的,单一的声音不会有音乐,单一的事物不会有文采:“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这无疑是一个光辉的思想。
在《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婴和齐侯的对话中,更进一步认为政治和音乐不能只求单一的“同”,而应追求对立诸因素和谐统一的“和”,对音乐来说,应该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即各种对立因素要相反相成,相互为用。
他们所提出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关于“和乐”的中和之美的思想,对中国的美学思想、艺术创作及文艺理论批评,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世纪时《左传》提出了“九功之德,皆可歌也”,“无礼不乐,所由叛也”(《左传·文公七年》),强调诗乐要歌颂“德礼”;公元前6世纪伶州鸠又从原始的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形成,认为音乐只有按照自然的阴阳之气的规律和特点制作,并保持和谐,才能“以遂八风”,使阴阳和顺谐调,“风雨时至,嘉生繁祉”,并提出了“政象乐”(《国语·周语下》)的观点,以及医和所提出的对音乐“节”制(《左传·昭公元年》)的思想,都曾为后世继承和发挥。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名校笔记 第16章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圣才出
16.1复习笔记一、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一)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概况1.康熙时代文坛上最有影响的是朱彝尊和王世禛,被称为南朱北王。
从文学思想上说,朱彝尊重学问,王世禛重性情。
2.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有四个主要流派:以王世禛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
(二)朱彝尊及其思想1.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在诗文词的创作和理论上都很有成就。
2.朱彝尊的文学思想(1)朱彝尊的文学思想核心是重道、宗经、博学,提倡“诗言志”的传统,同时强调言志抒情必须出于“自得”与内心的“不得已”。
(2)其论诗的基本思想和论文一样。
从大的方面看,他主张以言志为中心的“诗教”传统,这和他论文的本道宗经思想相一致。
(3)从“本乎自得”的思想出发,他批评复古派的主张,认为诗歌创作必须要从诗人内在的心性出发。
(4)不论是文章写作还是诗歌创作,朱彝尊都认为要以博学作为基础,有深厚渊博的学识,才能在创作上自由驰骋。
(5)朱彝尊对诗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明代诗歌的发展,作过相当深入的研究。
他在充分肯定前后七子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他们在创作上模拟蹈袭的错误。
他在肯定公安派理论的核心价值时,着重批评了他们忽视传统、陷入空疏浅俗的弊病,而对竟陵派则和钱谦益一样,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二、王世禛的神韵说(一)王世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康熙时期最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与朱彝尊并为当时文坛主要人物,称为南朱北王,有诗论著作《渔洋诗话》。
(二)王世禛的神韵说1.王世禛诗学思想与朱彝尊的差别(1)朱彝尊是主张宗经明道重学的,诗歌创作上则提倡“言志”传统,强调“自得”,要有不得不发之情,故诗皆“类发乎心性所得”,同时肯定“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所以要求诗人要有深厚的学问。
(2)王世禛则偏重于诗歌的艺术方面,要求诗歌创造超脱空灵、意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从各个不同方面阐述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审美传统。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1.文艺复兴对中国影响:元明时期中国与西方发生接触,引进了一批西方文化,如印刷术、大航海时代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了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2.清末文化转型:清代初期,经历明清交替的剧烈变革,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回归传统、强调国民道德和文化提升。
3.文学市场的兴起:元明清时期,文学市场逐渐形成,出现了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文人通过创作作品谋生,这对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文学流派的出现: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如杂剧、燕山诗派、红楼梦派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元代杂剧:元代杂剧是元明清文学的一大特点,代表作品有《汉宫秋》、《窦娥冤》等。
杂剧凭借其特有的音乐、舞蹈等元素,成为元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2.明代小说:明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代表作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
3.清代诗歌:清代诗歌延续了宋代的传统,相较于宋代诗,清代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具有较为内敛的风格,代表作有黄宗羲、袁枚等的诗作。
三、文学理论与批评1.元代戏曲理论:元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如郑光祖、白朴等,他们对元代戏曲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明代理学:明代理学家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规范和艺术观念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3.清代学派争鸣:清代文学批评出现了许多学派和思潮,如古文派、古文运动等。
清代文人在批评中强调对古代文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四、文学人物与作品1.路德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有纯文学作品和杂剧,他对元明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家杨慎修在明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以文为本”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
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
在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中,有很多的名家和经典著作。
本文将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明清时期的文学,重点论述其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一、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代的文学理论。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家是胡应麟、陈维崧等人。
胡应麟重视文学的道德功能,认为文学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
他提出了“文以载道,辞以达意”的文学观。
陈维崧则注重文学的表现形式,强调文学的艺术性。
他认为,文学应该注重描写实际,讲求表现手法。
第二阶段,是明末清初的文学理论。
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家主要有李提桂、张岱等人。
他们强调创作的自由性。
比如李提桂提出了“心体自在,调性以宜”的创作原则,即创作的思想要与个人心境相吻合,而作品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符合自然而然的语言习惯。
第三阶段,是清代的文学理论。
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家最具代表性的有宗岳、蒲松龄等人。
他们的文学理论更加地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例如宗岳认为,文学要讲究文采,其言语要具有美感。
蒲松龄则提出,文学应该注重寓意,不仅要有情感的表达,更要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考。
二、文学理论的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第一,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家普遍认为,文学有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
这种观点在当时非常流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不谋而合。
第二,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家有很多对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索。
他们注重文学的语言表现、形式美,也在表现手法上寻求创新。
第三,将个人思想体验融入到文学中。
在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中,有很多关于个人思想体验的表述。
文学理论家鼓励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思想。
三、文学理论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方向。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清代的词论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清代的词论一、清代词学清代词学发展兴盛的关键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的兴起,以及他们词学观点的影响。
二、朱彝尊及其思想1.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曾辑自唐以至元人所为词共二十六卷为《词综》(后汪森补十卷为三十六卷),所选词以“雅正”为指归。
2.思想朱彝尊论词特别推崇南宋姜夔,认为词和诗是不同的,它善于表达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
三、清代词学发展的变化清代词学发展的最重要变化是常州词派的兴起。
1.常州词派:其理论基础是强调词要有寄托,这实际上是用传统论诗的观点来论词。
浙派论词重在“雅正”,而以姜夔为代表,常州词派讲“寄托”,其面就比较宽。
2.代表人物张惠言及其思想(1)张言字皋文,他在词的理论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是其所编辑之《词选》。
(2)词学理论他认为词与《诗》、《骚》相比,在“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方面并无根本区别。
他强调词不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娱宾遣兴之作,而是和诗歌一样有抒情达志作用的文学形式,不过其表现方法更为含落委婉,更重视“意内而言外”而有所寄托。
3.主要理论家:周济(1)周济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止庵,其主要词论著作是《介存斋论词杂著》和他所编选的《宋四家词选》的目录序论。
(2)理论周济明确地提出了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重要思想。
①“非寄托不入”,是指词的创作应包含有作者的深刻寓意,而不是泛泛的即兴之作;②“以无寄托出”是指从词的表面上不易直接看出作者之寓意,也就是所谓“意内而言外”,必须对词作反复涵咏,方能体会其中之深意。
而从读者来说,则是见仁见智,可以各以其不同感受而得到美的享受。
清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与思想
清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与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文人墨客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文人墨客是文学、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的先锋,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的代表。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清朝王朝的统治下,文人墨客们创作了大批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思想内涵。
清代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丰富多样。
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和绘画等文学形式被广泛地使用。
在诗歌创作中,清代的文人墨客注重意境的表现和写作技巧的升华。
他们很擅长利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转化成文学作品。
例如,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皇帝,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长恨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他的诗歌不仅风格独特,而且思想深邃。
在《长恨歌》中,他通过女主角杨贵妃的视角,描绘了唐朝的荣光与衰败,反映了历史变迁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在散文方面,清代文人墨客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和心灵体验。
他们在散文中倡导清新自然、回归本真,反对做作虚伪。
例如,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随园随笔》等散文作品,用生动而真切的文字描绘了清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除了文学作品,清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也非常重要。
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清代著名的学者王夫之就曾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空谈主义。
他在自己的教学和写作中,一直倡导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
这种思想与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接近的。
另外,清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他们对社会不公和民生问题非常关注。
例如,章太炎在《再论革命》一文中,提出了“民主”、“自由”等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另外,清朝晚期的戏曲以及近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也注意到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反映了大众的生活和命运。
明清文学流派
明清文学流派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明清文学有哪些流派,其代表人物及文学理论主张1、:明前期。
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2、派:明前期。
以杜甫诗风来的无聊诗风,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
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
但其本身也是的。
可视作台阁体与之间的过渡风格。
3、:明中期。
、、、边贡、、,。
主统,反对宋代以来的文学和理学。
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缺点是创作上成绩不够,与其文学主张不相衬。
4、:明中期。
、、谢臻、、、、吴国纶。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领袖以文坛领袖自封,,作诗多取前人诗句稍加改动。
成就最高者为。
5、:明中后期。
、、。
反对复古模仿,亦反对。
主张以性情为诗文,清新自然的风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李渔的戏曲“结构”论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 其戏曲理论主要在《闲情偶寄》一书中。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一部杂著,共包括词曲 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 部、种置部、颐养部八个部分,内容涉及戏曲、 歌舞、建筑、园林、饮食等等,其中有关戏曲 的部分有词曲部、演习部。词曲部论述的主要 是创作理论,演习部主要论述戏曲表演及导演 问题。。
清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是清代的文论与 以前历朝历代相比,在内容上都更为深入了, 出现了一批文论大师,如诗论领域的王夫之、 叶燮,散文理论中的姚鼐,小说理论中的金圣 叹,戏曲理论中的李渔等,都不愧为第一流的 文论家,他们的文论著作都博大精深,各成体 系。
清代的多数文论家往往能够吸纳前人和同时代 其他学者的理论观点,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学 说,因而显得视野开阔,气度恢弘,形成自己 的理论体系,体现出了有容乃大的集大成的理 论境界。
5、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 随园老人。论诗著作主要有《随园诗话》。 乾隆时期,沈德潜的“格调”说盛行,袁枚则 倡“性灵”说与之相对:“凡诗之传者,都是 性灵,不关堆垛。”
“性灵”的主要内涵,就是性情,所以袁枚更 多时候还是以性情论诗: ☆“诗者,人之性情也。” ☆“文以情生,未闻无情而有文者。” ☆“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4、沈德潜的“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 。他曾选有《古诗源》、 《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 裁集》等。论诗专著为《说诗晬语》。 沈德潜论诗,注重辨别诗歌源流,他对诗歌史 作了认真仔细的清理,认为唐诗代表了诗歌史 的最高成就,“诗入宋元,流于卑靡”,则背 离了正确的诗歌传统。
清代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期、集大成期。
☆中国文论从先秦到魏晋,多是笼统广义的文论;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诗论、文论渐趋分野; ☆宋金元时期增生了词论,小说理论、戏曲理论 也开始萌芽; ☆明代的小说、戏曲理论进一步发展,而词论则 趋于岑寂、式微。 ☆清代文论的种类进一步健全、丰赡。
诗论:前则有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叶燮、 王士禛,后则有沈德潜、袁枚、翁方纲。 散文理论: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的桐城派古 文论,还有倡导骈文论的阮元等。 词:创作和词论都呈现中兴局面,如前则有陈 维崧的阳羡词派、朱彝尊的浙西词派的兴起; 后更有张惠言、周济的常州词派的出现。
小说理论:在明末清初出现了金圣叹批评《水 浒传》,之后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批评《三 国演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脂砚斋批 评《红楼梦》等。 戏曲理论:有李渔的《闲情偶寄》、焦循的 《花部农谭》等。 各种文学理论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1、王夫之的“情景”说。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他的 主要文论作有《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 《唐诗评选》、《明诗评选》。
他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 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 实,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才能 就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而 《水浒传》则不然。作者可以根据艺术的需要 进行自由的虚构,而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 者的艺术创造才能。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 重这种虚构文学。
☆“以在我者四,衡在物者三,合而为作者之文
章。”
3、王士禛的“神韵”说 王士禛(1634~1711),号阮亭,又好渔洋山 人。 清初著名诗人,领袖诗坛五十年,有《池北偶 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 《渔洋诗话》、《五代诗话》等诗论著作,选 有《古诗选》、《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 集》等。 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
7、金圣叹的小说人物形象论 金圣叹(1608——1661),名喟,字圣叹,明亡 后改名人瑞。 少有文才,称《离骚》、《庄子》、《史记》、 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 才子书”,而尤以评点《水浒》著名。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 评家。他把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传统应用到小说 领域,继承前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果,开创了 小说理论批评的新局面。
(1)“立主脑”说: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 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2)“审虚实”说: 在“审虚实”部分,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 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 题。
(3)“剪碎凑成”说: 李渔在论述戏曲的人物塑造时,指出要使人物 有典型性,就把此类人物所应有特征都集中到 一人的身上。他说这是“先以完全者剪碎,其 后又以剪碎者凑成。”这思想很深刻,其实已 触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典型化问题。
金圣叹非常重视人物性格塑造。他指出,《水 浒传》人物性格有鲜明的个性:“别一部书, 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 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一百 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他具体分析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 物形象的个性,分析得活灵活现。另一方面, 他指出《水浒传》写人物,在个性当中也概括 了某一类人的共同性:“任凭提起一个,都似 旧时熟识”。体现了共性的个性就是典型化的 性格。金圣叹还具体分析了许多书中情节,论 述了这些富有个性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描写、塑 造出来的。
“情景”说: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理论特别注重 意境的创造。他认为诗歌意境的构成莫不由情、 景两大元素。
2、叶燮的“理事情”说和“才胆识力”说: 叶燮(1627——1703)。 诗论著作的代表是《原诗》内外篇。 《原诗》是《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 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旨在探寻诗歌的原 理。
在《原诗》中,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 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又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 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