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高二下半期返校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安徽省北师大蚌埠附属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
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雾。
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
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A. 北部盐度低于南部B. 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 表层盐度夏季低于冬季
D. 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2】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①围湖造田②入湖河水减少③降水少,蒸发旺盛④湖底地势北
高南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3】死海上空多浓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冬季温暖湖水不结冰,夏季炎热,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B. 地势低且常年受副热带髙气压带控制,空气流动性差,水汽不易扩散
C. 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且临近地中海,降水多,空气湿润
D. 沿岸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多
【4】死海位于以下那个地理区域上()
A. 欧洲
B. 小亚细亚半岛
C. 阿拉伯半岛
D. 安纳托尼亚高原
【答案】
【1】A
【2】D
【3】A
【4】C
【解析】
【1】据图可知,死海北部在淡水河汇入,冲淡盐度,北部盐度要低于南部,A正确;西部降水多于东部,盐度要低于东部,B错误;盐类物质的密度大,会下沉湖底,底部盐度要高于表层盐度,D错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表层海水蒸发旺盛,冬季气温低于夏季且还受西风影响降水偏多,表层湖水夏季盐度高于冬季,C 错误。
故选A。
【2】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而死海湖面不断下降,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导致南部湖底部分裸露,形成盐滩。
故选D。
【3】死海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空气干燥;雾是水汽的凝结,冬季暖湖水不结冰,夏季炎热,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夜间气温下降明显,水汽凝结形成雾;死海周边没有工业。
故选A。
【4】据图中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判断,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
故选C。
选择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列入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B.再次回收利用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防止电池中的Hg、Cr、Pb等重金属离子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答案】D
【解析】
废旧电池一般不能继续充电使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回收的价值不大,不是回收电池的主要原因,A、B错误。
而废旧电池中渗出的电
解质溶液不仅仅是腐蚀其他物品,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的Hg、Cr、Pb等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严重污染。
所以废旧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而对其的综合利用是其次的,C错误,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1950年前后,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域市人口高度集中。
1956年巴西政府在高原平地上建设新都,定名巴西利亚。
通过严格规划,巴西利亚形成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如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等,但几乎没有发展第一、二产业;禁止建设新的住宅区;城外建设若干疏解人口的卫星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定都巴西利亚后,里约热内卢()
A.城市职能得以疏解
B.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C.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D.城乡统筹趋于协调
【2】巴西利亚通过严格的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分区的()
A.服务等级
B.服务范围
C.服务种类
D.服务人口
【答案】
【1】A
【2】C
【解析】
【1】据材料可知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高度集中。
而定都巴西利亚之后,巴西的政治中心由里约热内卢转变为了巴西利亚,因此城市职能得以疏解,A正确。
迁都巴西利亚后,里约热内卢仍然保持经济中心,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会降低,城市人口比重不会下降,BC错误。
据材料可推测里约热内卢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乡统筹并不协调,D错误。
故选A。
【2】据材料可知巴西利亚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在各功能分区内几乎没有发展第一、二产业,因此限制了城市各分区的服务种类,如银行区内部主要以银行为主,商业区内部主要以商业活动为主,C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B.北美高压势力强盛
C.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
D.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2】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B.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C.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
D.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
【答案】
【1】D
【2】B
【解析】
【1】图示是非洲,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
北半球夏季,阿尔卑斯山雪线较高,A错误。
北半球夏季,北美大陆形成低压,B错误。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少,C错误。
北半球夏季,日本盛行东南季风,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D正确。
故选D。
【2】甲河为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A错误,B正确。
位于热带,河流没有凌汛,C错误。
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沿线经济落后,货物运输量小,D错误。
故选B。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土质——土质紧密,水
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选择题
下面左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右图为左图所示岛屿的地形略图,其中M为1月份20℃等温线(虚线为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甲、乙两地
A. 甲地1月牧草枯黄
B. 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 气温年较差较小
D. 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2】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东南季风有关
B. 乙侧位于暖湿信风迎风坡
C. 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D. 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临海
【3】下列关于Ll、L2、L3、L4等温线弯曲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Ll符合实际,因为岛屿中部距海较远,气温较高
B. L2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陆地温度高于海洋
C. L3符合实际,因为该季节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D. L4符合实际,因为沿岸有暖流流经
【答案】
【1】C
【2】B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综合分析题干已知条件和右图中岛屿轮廓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岛屿是位于南半球非洲东侧南回归线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
甲地位于岛屿西侧,根据温度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当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东侧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由甲地温度降水柱状图可知,1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草木茂盛,故A选项错误;乙地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无明显干湿季,故B选项错误;由甲乙两地温度降水柱状图分析可知,可知两地位于南纬20度附近,纬度较低属热带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较小;故C 选项正确;分析两地降水图可知,甲地7-9月降水均少,10-12月增加;乙地7月至12月降水先减少后增加,故D选项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C。
【2】根据两地纬度判断,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半球低纬信风带,盛行
风为东南信风,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大。
而甲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故B选项符合题意。
【3】由地形剖面图可知,岛屿中部有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岛屿等温线应向北突出,L2线与实际情况不符,B选项错误;而A选项则是原因分析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故海洋等温线向南突出,L4线与实际情况相符;L3与实际情况不符;D 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选择题
一艘载有4 000多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导致至少1 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
这一地区的海洋生物将面临严重的威胁,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生态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重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重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流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 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 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 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答案】
【1】C
【2】B
【解析】
【1】若重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主要体现在是鱼类中毒和油膜覆盖洋面而导致水中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所以C正确。
【2】喷洒洗涤剂,加速油污的扩散,则污染扩散到其他区域,燃烧法污染大气环境,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污染水底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所以B正确。
选择题
图为三个国家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三个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国境内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B.②国西部沿海有该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③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在欧洲仅次于法国
D.上述三个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不同
【2】关于图中三个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境内有世界第一大河
B.②国气候温和,草场广布,乳畜业发达
C.③国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D.以上三国都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降水量少,多旱灾
【答案】
【1】D
【2】C
【解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图中①国为埃及、②国为印度、③国为德国。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不在埃及(①国)境内,A错误。
印度(②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在德干高原内陆的班加罗尔,不是西部沿海地区,B错误。
德国(③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在欧洲居首位,C错误。
埃及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德国主要信仰基督教,因此上述三个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不同,D正确。
故选D。
【2】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图中①国为埃及、②国为印度、③国为德国。
埃及(①国)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但尼
罗河的流域面积、径流量都不是世界第一,因此尼罗河不能称为世界第一大河,A错误。
印度(②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种植业面积最大,乳畜业不发达,B错误。
德国(③国)从南向北依次分布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和波德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C正确。
德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印度许多地区降水量较大,D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77°06′E,80°25′S)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下图是“我国三座南极考站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人烟稀少,观测广
【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昆仑站在中山站的南方
C.科考队员在昆仑站落成典礼上看到了美丽极光
D.三个科考站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答案】
【1】C
【2】B
【解析】
考查影响天文观测的因素,极地环境特征,地图的基本知识。
【1】南极大陆由于极夜期长,空气稀薄,天文观测有较长的有利观测期,且天文仪器能容易、真实地捕捉到天文信息,C正确。
故选C。
【2】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时,对于东西方向的判断要利用“劣弧定向法”,南半球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A错误;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经度相近,昆仑站比中山站的纬度高,故昆仑站在中山站的南方,B正确;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昆仑站落成典礼时间是1月27日,南极地区为极昼期,不可能看见极光,C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故三个科考站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同,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其发展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岛国,多良港
B.国内市场广大
C.内河航运发达
D.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2】关于日本,叙述错误的是
A.不断有新兴工业向太平洋沿岸集中
B.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C.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D.进口石油油轮大多经过马六甲海峡
【3】日本粮食自给率低,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多山地、丘陵,平原少
C.河流短小,水源短缺
D.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
【答案】
【1】A
【2】A
【3】B
【解析】
【1】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岛国,多良港,A对;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B错;岛屿面积小,河流短急,内河航运不发达,C错;日本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D错。
故本题选A。
【2】日本工业不断向国家南北两端分散,A错误;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B正确;日本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C正确;日本石油主要来自波斯湾地区,进口石油油轮大多经过马六甲海峡,D正确。
故本题选A。
【3】日本是由岛屿构成的国家,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所以粮食自给率低,B对;日本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土地盐碱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A、C、D错。
故本题选B。
选择题
澳大利亚库伯佩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地下城镇,这里的蛋白石占全世界的95%。
目前该城镇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地。
下图示意库伯佩蒂地下城镇入口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最初该地民居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战乱
B.利用矿洞
C.遮风挡雨
D.发展旅游
【2】为实现该城镇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修建地上水库,提高环境承载力
B.禁止采掘蛋白石,保护生态环境
C.建地下酒店和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
D.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应
【答案】
【1】B
【2】C
【解析】
【1】澳大利亚历史上战乱较少,躲避战乱不是民居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A错误。
澳大利亚库伯佩蒂蛋白石占全世界的95%,开矿遗留了大量矿洞,利用矿洞该地民居建在地下,B正确。
从地表看植被较少,说明该地区降水少,民居建在地下不是为了遮风挡雨,C错误。
库伯佩蒂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少,居民生活在地下比较凉爽,最初该地民居建在地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矿洞,躲避地表炎热气候,后来才发展了旅游,D错误。
选B。
【2】库伯佩蒂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少,蒸发旺盛,修建地上水库,蒸发量大,浪费水资源,A错误。
蛋白石占全世界的95%,资源优势明显,禁止开采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B错误。
建地下酒店和博物馆、发展特色旅游可以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加经济的稳定性,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
库伯佩蒂夏季气候炎热,降水少,不适合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错误。
选C。
由于这里的气候条件过于严酷,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矿工们于是把废弃的矿洞扩建为起居室,地下洞穴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居住。
这样,在这片荒芜的沙漠之下,最终建立起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地下小镇。
选择题
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 m。
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地形
C.纬度高低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A.土地面积大
B.地形平坦
C.邻近消费市场
D.灌溉系统发达
【答案】
【1】B
【2】D
【解析】
本题组考查气候及农业区位因素。
题目以中央谷地的农业生产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图示及实际情况分析。
【1】读表格可知,根据M市气温和降水可以确定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从题干可知,M为中央谷地,中央谷地位于南北走向的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M处于位于背风坡,所以降水少,而旧金山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故M城与旧金山降水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选B。
【2】土地面积的大小、地势的起伏及市场对农作物耕作次数没有影响,而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对农作物的种植有限制作用,因灌溉系统发达,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所以农作物的种植次数增多,据此分析本题选D。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综合题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2)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指出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①地形平坦;②水源充足;③交通便利。
(2)不利:①沿途多沼泽;②跨越多条河流;③多火山地震,地
质基础不稳固。
【解析】
本题选取东南亚地区苏门答腊岛为分析案例,通过对地形图的解读,分析了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和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
学生可以以相关知识作为作答版本。
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其属于板块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
(1)据图可知,苏门答腊岛的城市和乡镇多沿海或河流分布于地势平坦地区。
其中西南侧的城市多沿海分布而东北侧的城市则多沿河分布,主要原因为图中可看出在西南侧存在山脉,因此西南侧地势较为狭窄、崎岖,城市只能沿海分布;东北侧地势相对较为平坦,河流众多,因此为获得水源和便利的交通城市多分布于河流两侧。
(2)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地的铁路,据图发现铁路需横穿众多沼泽、河流,施工难度较大,地基不稳,施工成本较高。
同时结合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大洋洲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修建铁路时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当空气相对干燥时,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悬浮颗粒
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低于10km的现象。
下图为“华北某地霾天气各月天数分布示意图”。
描述该城市出现霾天气的季节分布特点及霾天数极值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季节分布特点:冬春季节多,夏(秋)季少。
极小值形成原因:8月该地雨水多,对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有沉降作用,霾天数少;极大值形成原因:12月该地降水少,降尘作用小;天气寒冷,燃煤取暖增加大气中的悬浮颗粒,霾天数多。
【解析】
本题以“霾”的相关材料与背景,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与描述以及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
考查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霾天气冬春季节较多,夏秋季节较少。
霾天数形成的极值,既有极大值,也有极小值。
读图可知极大值出现在12月,极小值出现在8月。
极大值形成的原因: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12月该地降水较少,空气干燥,降尘作用小;且12月为华北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燃煤取暖增加了大气中的悬浮
颗粒,所以霾天数多。
极小值形成的原因: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8月降水较多,对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有沉降作用,所以霾天数少。
综合题
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政府规定,自2008年1月开始,强制性要求燃料销售商在柴油燃料中搀杂2%的生物柴油(主要以蓖麻、大豆等原料制成),到2013年1月该搀杂比例将提高至5%。
2010年,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材料二:圣保罗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三步曲”:第一步,建市阶段。
由于这里气候条件适宜,村落不断扩大。
1836年,人口大约2万多;第二步,咖啡繁荣阶段。
随着咖啡种植园兴起,这里修建了通往沿海
和内地的铁路。
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
1900年人口约24万;第三步,工业化阶段。
咖啡生产和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圣保罗规模进一步扩大。
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1600万。
(1)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2)结合资料一及图乙,说出可再生能源在巴西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简要说明政府强制性提高生物柴油比重的意义。
(3)分析各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2)45.4%。
减少对石油资源(矿物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第一步:自然条件(尤其气候条件)适宜,吸引居住。
第二步:热带农业咖啡种植园兴起,贸易和交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
第三步:工业化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城市化速度加快。
【解析】
本题以2016年31届夏季奥运会为案例分析了巴西农业发展及城市化发展过程,属于综合性案例。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需结合巴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导致的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参照如农业发展区位因素、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等课本中案例进行参照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