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陆晓峰;孙林;张慧珍;张小莉;赵丽红;赵来峰;惠峰【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2【摘要】目的:了解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对随机抽样的某市385人进行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①PSQI量表总分≥7分有82人,发生率为21.30%;5~6分有106人,发生率为27.53% .②现职干部中处于临界失眠状态的人数明显多于退休干部.③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药物催眠因子均分上,现职干部低于离退休干部,日间功能障碍现职干部高于离退休干部.结论:①睡眠障碍成为困扰并严重影响绝大多数干部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疾病.②在关注失眠者的同时,更要关注现职干部中处于临界失眠症状态的人群,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失眠症.【总页数】3页(P67-69)【作者】陆晓峰;孙林;张慧珍;张小莉;赵丽红;赵来峰;惠峰【作者单位】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63【相关文献】1.PTSD睡眠障碍流行病学及中医调护研究进展 [J], 刘祥敏;张先庚;薛秒2.南京市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郑卉;申志祥;范滟清;殷钢;应单平;王娟;王新红;施常琴;仲青3.影响男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J], LI Ting-ting;PAN Fei4.孕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杜敏; 刘珏5.中国高原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J], 刘艳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睡眠障碍防控研究现状及建议
面对睡眠障碍的复杂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医学、心理学、 社会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家应联合起来,共同研究睡眠障碍防控的最佳策 略。
2、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睡眠障碍的研究工作。例如,可以设立专门 的基金,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同时,应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与成长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在众多的健康问题 中,睡眠问题因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而备受。 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儿童睡眠和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改善儿童睡眠质 量提供参考。
二、我国儿童睡眠现状
在我国,儿童睡眠问题日益受到。一项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大量儿童的调查 发现,约有30%的儿童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如失眠、夜惊、梦魇等。此外,研 究还发现,不良的睡眠习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加强公众教育
我们应当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和理解。这可以通过 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活动、制作和发布教育材料等方式实现。让公众明白良好的 睡眠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对睡眠问题的重视程度。
4、鼓励社区和家庭参与
社区和家庭是个人健康的重要支持网络。我们应鼓励社区和家庭积极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睡眠 障碍的防控工作。例如,可以组织健康讲座,让居民了解睡眠的重要性;也可 以提供家庭疗法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3、政策与教育不足
然而,尽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政策制定和公众教育方面还存在明显 的不足。首先,缺乏针对睡眠障碍的综合性政策,如预防策略、公共卫生教育、 医疗服务等。其次,公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和理解普遍不足,导致许多人对睡 眠障碍的认知存在误区。
成人不寐患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预调查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临床中成人不寐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情况及中医证候特征与规律。
[方法]利用研制的成人不寐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以不寐为主诉的成人患者进行预调查,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 及Modeler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被调查者66.67%为女性,平均(56.20±14.19)岁,以60~79岁年龄的人数最多,61.33%的患者是高中及以上学历,44%的患者是脑力劳动为主者;76%的患者有既往病史,涉及43个疾病。
90.67%的患者为慢性不寐,81.33%为入睡困难,92%为混合型不寐,PSQI (15.12±3.22)分。
73.33%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37个常见中医症状,30.67%属心脾两虚证。
[结论]本次预调查的成人不寐患者以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以慢性病程为主,以入睡困难者最多,多为混合型不寐;最主要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常见中医症状除睡眠相关主症外,常伴随精神情绪及日间功能下降症状,证候类型以心脾两虚最多。
关键词:不寐;中医证候;临床预调查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43(2020)02-0173-06成人不寐患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预调查*于臻1,马妍2,张琳琳2,张玉莲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250)*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5ZXLCSY00020);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十三五”期间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TD13-5050)。
作者简介:于臻(1992-),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
通讯作者:张玉莲,E-mail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20.02.12不寐,西医学称之为“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并影响其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形式,常伴有头晕、困倦等日间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障碍,并可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2],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3-4]。
失眠问题调研报告
失眠问题调研报告失眠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广泛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0份有效问卷。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睡眠质量评估、失眠症状和可能的原因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被调查者睡眠质量评估根据调查结果,约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较差,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醒来和早醒等症状。
2. 失眠症状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体验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主要包括难以入睡、经常醒来和早晨早醒。
3. 可能的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失眠问题的原因多样化,主要原因包括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环境噪音等,其中近8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四、影响因素分析1. 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失眠问题的重要因素。
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规律和缺乏运动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2.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过高或过低的室温、噪音和光线等都会干扰人们的睡眠。
五、解决方案和建议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期作息、避免午睡、保持清静的睡眠环境等,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缓解失眠问题。
2. 管理压力和情绪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忧虑,适当进行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活动,如运动、冥想或听音乐等。
3. 调整环境改善睡眠环境,控制室温、降低噪音和光线等,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的失眠问题,寻求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必要的。
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六、结论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失眠问题在人们中间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和环境因素。
失眠调查报告
失眠调查报告失眠调查报告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失眠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睡眠质量评估、失眠症状、生活习惯等。
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二、失眠的普遍性调查结果显示,失眠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经常遭受失眠之苦。
其中,女性受访者中失眠问题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三、失眠的影响因素1. 压力:近80%的受访者认为压力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难以放松身心,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2. 生活习惯:超过60%的受访者坦言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
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难以自觉地控制使用时间,从而干扰了正常的睡眠。
3. 不良情绪:情绪问题是导致失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焦虑、抑郁和烦躁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
四、失眠对生活的影响1. 工作效率下降:近70%的受访者表示,失眠对他们的工作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缺乏良好的睡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思维迟钝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表现。
2. 心理健康问题:失眠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失眠问题严重的受访者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曾经或正在接受心理咨询。
3. 身体健康风险:失眠还会增加一系列身体健康风险。
长期失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五、解决方案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 管理压力和情绪: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和情绪,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和寻求支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武汉市新洲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C ieeC ii l rig No e e 0 0 Vo。 , . hn s l c s , v mb r 1 , l2 No 6 n a Nu n 2
安、 呓、 梦 梦游 、 尿 、 牙 、 繁夜 醒 、 繁打 鼾 、 遗 磨 频 频 呼
表 2 儿 童不 同年 龄组 睡眠 障碍 的分布
8. 3 。 58 % 1 2 方 法 .
足 。我们 通过 流行 病 学 调 查 , 握本 地 区儿 童 睡 眠 掌
障碍 的 流行情 况 , 了解 本 地 区医 护人 员 对 儿 童 睡 眠
1 2 1 问卷 调 查 . .
障碍 基本 知识 、 临床 评 价 以及 治疗 等 方 面 的知 识情
d 0 0 ) 见 表 3。 .5 。 3 讨 论
手 段 以及 预后 等方 面知识 进行 调查 。
1 2 3 调 查 步 骤 ..
由调查人 员 向家 长 以及 医 生 逐 项 说 明填 表 要 求 , 由调查对 象 当场 填 写 完毕 后 交 由调查 人 员 审 并 核, 并对 遗漏 以及填 写 不 清 的 问题 加 以追 问并 及 时 补充。 1 3 统计 学方 法 . 采用 检 验 , 用 S S 1 5软件 包进 行 统 计 运 P S1 .
较少 。相 对于成 人 , 童很 少 抱 怨 睡 眠 障碍 或 者 自 儿
己去就诊治疗 , 也不会引起家长以及 医护人员的重视 。
龄组 睡 眠 障 碍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中学 年 龄 组 ( 一 。
3. 1 , 0 0 )表 2 。 2 8 2 Pd . 1 ( )
表 3 医护人 员对儿 童 睡眠障碍 基本 知识 了解情 况 ( %)
2 1 不 同年龄 组睡 眠障碍 的分 布 . 家长 问卷 的统 计 资料 显 示 , 年 龄组 儿 童 睡 眠 各 障碍主要 表现 为 睡 眠不 安 、 呓 、 游 、 尿 、 牙 、 梦 梦 遗 磨
流行病学中的睡眠与健康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睡眠与健康研究睡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
睡眠不仅是生理和心理恢复的重要机制,还与各种健康问题直接相关。
随着睡眠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睡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现。
本文将探讨睡眠问题在流行病学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对健康的影响。
一、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睡眠问题往往通过问卷调查、客观测量和基因关联等方法进行评估。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向被试者提问,收集睡眠质量、睡眠时长、睡眠障碍等信息。
客观测量是辅助手段,通过使用脑电图(EEG)、多导睡眠图(PSG)以及活动量监测器(actigraphs)等设备,对睡眠参数进行客观记录。
此外,基因关联方法可探索睡眠与遗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方法的结合为睡眠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二、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长期的睡眠质量下降不仅会增加出现心理障碍的风险,还会导致心理症状的加重和持续。
此外,青少年如果长期面临睡眠不足的情况,会增加患上心理问题的概率。
三、睡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除了心理健康,睡眠还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患上这些疾病的危险。
此外,睡眠问题还与免疫系统的 functionality 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四、睡眠与老年健康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
老年人常常伴随着睡眠障碍问题,如失眠和夜间醒来频繁等。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下降与认知功能的衰退密切相关。
我国失眠症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变化趋势
我国失眠症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变化趋势引言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症在我国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本文将对我国失眠症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 失眠症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失眠症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从2010年到2020年,失眠症的患病率从7.2%增加到10.8%。
这表明失眠症在我国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失眠症的患病率的上升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规律被打乱,睡眠质量下降,导致失眠症的患病率上升。
- 技术依赖: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人们更容易受到噪音、光线以及社交媒体等外界干扰,影响睡眠质量而增加失眠症的风险。
- 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失眠症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较为普遍,进一步推高了失眠症的患病率。
2. 失眠症患病人数的变化趋势失眠症患病人数的变化趋势与患病率密切相关。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总人口增长了约7.8%,而失眠症患病人数却增长了约49.4%。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眠症的患病人数呈现出更快的增长。
失眠症患病人数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中失眠症的患病率上升明显,从而推高了患病人数。
- 生活方式改变:大城市中,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导致较高比例的人群患上失眠症,特别是年轻人群体。
- 就诊率的提高: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得失眠症患者更倾向于就医,从而导致失眠症的患病人数增加。
结论失眠症在我国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技术依赖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重视睡眠问题,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及加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
《2024年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范文
《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危害不容忽视。
近年来,交通事故中涉及鼾症和OSAHS的肇事司机比例呈上升趋势,对于交通安全及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OSAHS的发病情况,探讨其成因、风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市范围内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对象为肇事司机,收集其基本信息、病史资料、生活习惯等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医学检查、交通数据收集等手段,全面了解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OSAHS的发病情况。
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 发病情况:经过调查,发现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OSAH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其中,中重度鼾症的发病率为XX%,OSAHS的发病率为XX%。
2. 风险因素:调查发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等是影响鼾症和OSAHS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其中,男性、高龄、肥胖、长期吸烟和饮酒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3. 生活习惯:调查还发现,肇事司机中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较高,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加重鼾症和OSAHS的症状,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4. 交通违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肇事司机在发病期间存在交通违规行为,如疲劳驾驶、超速等。
这进一步证实了鼾症和OSAHS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四、讨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肇事司机中重度鼾症和OSAHS的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2.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等是影响鼾症和OSAHS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这些风险。
3.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加重鼾症和OSAHS的症状,个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广州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xa i.MAi i-h n / C iee r r at a e 0 8 2 5 :3 5 n c eg/ hn s i yHe l C r ,2 0 ,2 ( )5 - 4 J P ma h
Ab ta tOB E I E o f d o t h rv ln e a d tS nle cn a tr fse p iod r mo g s h o - g d c i rn i sr c J CT V T n u te p e ae c n i’ if n ig feos o le ds res a n c o l a e hl e n i u d
广 州市 儿 科 医生 予 积 极 干预 。
关 键 词 睡 眠 状 况 儿 童 流 行 病 学 [ 中图 分 类号 ]R1 4 [ 7 文献 标 识 码 ]B [ 章 编 号 ] 10 — 6 X(0 8 0 — 0 3 0 文 0 15 8 2 0 )5 0 5 — 2
失眠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失眠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失眠是一种影响睡眠质量和数量的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失眠常常伴随着白天的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症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失眠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探究失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失眠。
一、失眠症状的概述失眠常用于形容某人睡眠质量变差或失去睡眠。
迄今为止,医学界对失眠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但一般来说,失眠是指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 睡眠难以入眠:在床上躺了很长时间后,仍然难以入睡。
- 睡眠维持不良:入睡后容易被吵醒,或者睡眠过程中频繁地醒来,影响睡眠质量。
- 早醒:即使在得到充足睡眠的情况下,早上醒来的时间比正常人早了很多。
失眠的症状时间长短和频率都是不确定的。
比如,有人可能失眠一两个晚上,但往往会自行好转,而另一些人可能长期受到失眠的影响。
失眠会影响整个人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导致抑郁症和焦虑症。
二、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但是由于调查的方法、受众和研究人员的背景不同,导致失眠的流行率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公认的调查结果:- 2002年美国《睡眠》杂志发表关于美国人群睡眠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由于睡眠问题,每个星期有30%的成年人在某个晚上失眠,并且每个月有15%的人受到严重的失眠影响。
- 2017年,在全国31个省份发起的一项跨学科、群分组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涉及的150797名成年人。
研究发现各省份的失眠流行率差异巨大,有的达到50%以上。
- 2018年,我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50%的中国成年人有睡眠问题,其中14.6%的人白天有困意、精力减退等异常。
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失眠症状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但其流行率和影响因素因地区、族群、职业、性别和年龄而异。
三、失眠的影响因素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
失眠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个方面:1. 生理因素包括:新陈代谢过快、通识性疾病、高血压、以及肝病、皮肤病等慢性疾病等。
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
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代生活中的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 素有关。睡眠障碍的病因多样,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失眠是最常 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此外,不宁腿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然 而,这些治疗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研究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而睡眠障 碍会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另一项研究则发现,认知功能障碍与睡眠障碍之 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认知功能障碍会导致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也会 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针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 碍的联合治疗可能比单独治疗更有效。
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研究成果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睡眠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睡眠 障碍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能引起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因此,对睡 眠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探讨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结论
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评估工具的应用有助于对认知障碍患 者的睡眠障碍进行客观评估。了解认知障碍对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睡眠障碍对认 知障碍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人群,良好的睡 眠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睡眠障碍评估 工具的优化和临床应用,同时深入探讨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为制定更为精准的诊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023全身麻醉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3全身麻醉后睡眠障碍的研究避展(全文)术后睡眠障碍是指患者术后出现失眠、唁睡、睡眠结构改变、觉醒频率增加,是术后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
芭可诱发术后疲劳、代谢紊乱、高血压和心脑血筐疾病等,是术后谱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全身麻醉是一种药物诱导的低反应性意识状态,被认为是术后昼夜节律紊乱、改变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此,我们回顾了全身麻醉下的睡眠机制,术后睡眠障碍的危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1术后睡眠障碍流行病学术后睡眠障碍识别率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患者的术后睡眠障碍没再得到足够的重视与相应的治疗。
真发病率因患者人群、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L 手术类型、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甚至病房在医院内位置等因素而异。
高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晚间醒来的次数明显多于术前,自天和下午的睡眠时间也明显增加。
23%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下降可持续4d,约25%的患者在术后15d再次遭受睡眠剥夺,24%的患者需药物来改善睡眠。
而术后转入ICU的患者中高达80%以上出现睡眠问题,总睡眠时间和非快速眼动(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第3期(N3期)睡眠减少,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 )睡眠减少尤为突出,真次是睡眠碎片化及周期紊乱,且患者在离开ICU后仍高30%的患者持续存在睡眠障碍。
2术后睡眠障碍的危害术后睡眠障碍对患者阜期和远期预后都奋不良影响。
全身麻醉引起的睡眠障碍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睡眠障碍可引起认知损害,表现为注意力、理性、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的细微紊乱。
严重者可发生精神变化,如注意力不集中、幻想、孤僻、易怒,甚至真高攻击性。
Fadayomi等发现睡眠障碍是POD的可逆性危险因素。
术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更窑易出现POD.然而,一项关于睡眠障碍和语妄的Met a分析显示,回见察性试验(回顾性和前瞻性)中术后睡眠障碍与POD发生率升高高关,但在随机对照实验中没苟明确相关性。
南充市6~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 。
岁 儿 童 的 睡 眠 状 况 进 行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 现 将 调 查 结 果 报告 如 下 。 1对 象 和 方 法 1 1 对象 . 20 0 7年 3~6月 , 南 充市 城 区 两 以
所 小 学 在 校 6 —1 2岁 学 生 为 研 究 对 象 。 入 选 要 求 : ( 1)近 1月 无 呼 吸 道 感 染 、 肠 炎 等 急 性 疾 病 病 史 ; ( 2)无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或 低 下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等 遗 传 性 疾病 或先 天 缺 陷病 史 。本 次研 究 发放 调 查 问
Pr al nce f sl p ev e o ee di stu an rb ces n chi re ag 6 2 i 1d n ed -1 yea was rs hi h g an sl ep i was d e t me s hor r n anc ng ha be te i N ho t n for i c l re e n hi d n .
问卷调查。结 果 学龄儿童的全天睡眠时间为( . 0土1 2 ) h 96 .5 。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2 . 。 13
长治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
尹 国燕 李 志芳。
要 目的 : 了解长 治 市学龄前 儿 童睡 眠 问题 的发 生及 其相 关影 响 因素 , 为有针 对性 的进 行 干预 提
供指 导 。方 法 : 长 治 市随机抽 取 4 3名 学龄 前 儿 童调 查 其 睡 眠 状 况 , 在 2 由专人 负责对 其 家长 进行 问卷 调
Ln Ya l , n o a n i Yi Gu y n, LiZhi ng f a
S c n X a g aHop t l C n r lS uh U ies y eo d in y s i , e ta o t n v ri a t
A s a t O jc v : oiv s gt t epc n io s n or a v c r o pec ol hlrni a gh . to s 4 3 b t c be t e T et a es e o d i dc r lt e at s f rsh o c i e e n z i Me d :2 r i n i eh l tn a e i f o d n h h
te p e a e c le i r e s h g e o a e o t e e i i g d t w ih me t o d atn in. h rv ln e o se p d s d r i i h rc mp d t xs n aa, h c r sa g t t f o s r h t i e o
第2 3卷 第 2 期 20 09年 4月
长治 医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CHANG ZHI MEDI CAL COL EGE L
Vo . 3 No. 12 2
A r 20 p. 09
长治市3~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 e od】 S e s dr;p e io c vsg i ;hd K yw rs l pd o e Ei mo g ai ei tnC i e i r s d l i ln tao l
c idrn i a g hi M e h s 1 3 h lr n i ~ 1 a s od we e r n ml ee td fr iv siain n h l e n Ch n z . t od 2 6 c id e n 3 2 ye r l r a do y s lce o n e tg t o i Ch n z i a g h .Re u t Th r v l n e o le io d r n pr s h o h l r n wa 4. s ls e p e ae c fse p d s r e si e c o lc id e s3 3% .he e i o dfe e c t r s n ifr n e
儿童总 的睡眠障碍发生率 3. % , 4 3 睡眠不安 、 汗、 多 磨牙 、 梦呓等 睡眠障碍 , 男女童发生情 况差异无显著 性 。年幼儿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母亲打鼾史 、 家庭环境等为其相关影 响因素 。结论 目前 长治 市 3~
1 儿 童 睡 眠障 碍 发 生率 较 高 , 2岁 家庭 环 境 因素 、 良 的睡 眠 习惯 等 与 其 发 生 密切 相 关 。 不
吕艳 莉 毛 定安 尹 国燕 李 志芳
【 摘要】 目的
预提 供 指 导 。 方 法
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 要 : 用 自制调查问卷 , 采 对驻济 高校 的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 出具有睡眠 障碍 的大学生, 找 对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分析 , 为预防大 学生 睡 眠 障碍 提 供参 考 。 关键词 : 睡眠障碍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失眠 中图分类 号 : 5 R1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3 9 9 ( 0 3 0 () 0 一 l 1 7 — 7 5 2 1 ) 8b一 2 8 O 6 3 失 眠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睡 眠 时 间 、 度 的 深
2 1基本 情况 .
本 次 调 查 的睡 眠 障 碍 的 大 学 生 中 男 女
同 , 入大 学 再 也 不 是 高 中时 候 老 师 天 天 升 问题是失眠 。 2 2 年, 到 0 0 大约 有超 过 7L 1 各2 人 , 占5 %; 龄 调 查显 示 , 7 0 监 督 着学 习 , 学 的 课 程 很大 程 度 是 靠 自 ' 6 各 0 年 1 ~2 岁 大 失 眠 者 【 。 现 在 的 大 学 生 面 临 着 来 自生 的 占1 . %, 1 4 l而 】 7 3 2 ~2 岁的 占8 . %; 2 7 年级 调查 己的 自觉 性 , 前预 习 , 后 及 时 巩 固 。 课 课 如
[u 1 0
lU
[0
O hna l Ed at o } o t on He a d uc I n nn va i r l
教 育 心 理 研 究
大 学 生 睡眠 障碍 影 响 因素 的 调 查分 析
勇行 付 先军 ( 山东中 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 0 5 ) 5 3 5
本 次 调 查 睡 眠 障 碍 的大 学 生 的 主 要 睡 得 就 业压 力大 , 难找 到满 意 的 工作 , 很 所以
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失眠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
据1999年德国Diell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
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
而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的效率。
本文通过对52名睡眠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男生和女生睡眠障碍者的各自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预防大学生失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驻济高校的2007、2008、2009、2010级的本科生,采用调查表的形式,由学生自愿填写。
1.2方法主要采用调查表调查方法(调查表的构建、发放、填写、数据录入、数据的统计、分析),随机抽样法、文献检索法(清华同方数据库文献检索、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信息调研法、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表格)。
1.3调查表的制定参考报道的赵圣文的调查表[3],表中调查内容包括对专业、性别、年级、学习压力、是否考研、就业压力、健康满意度、与寝室同学关系、睡眠是否受干扰、睡前锻炼、近期心情、家庭重大事件12个影响因素,每个测试问题均依据测试因素的强度设定四个等级,分别表示该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以便于测量该因素与睡眠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等级相关关系。
2结果与分析调查270名大学生,52名患有睡眠问题。
下面是对52名睡眠障碍的患者的具体分析。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男女各26人,各占50%;年龄调查显示,17~20岁的占17.3%,21~24岁的占82.7%;年级调查显示,07级的占40.4%,08级的占28.8%,09级的占23.1%,10级的占7.7%。
睡眠障碍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睡眠障碍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100名睡眠障碍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在18-60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2. 研究工具:采用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3. 数据收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等方面。
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睡眠质量:实验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较高。
实验组中,失眠、浅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中多梦等睡眠障碍现象较为普遍。
2. 心理状态: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心理状态较差。
3. 生理指标:实验组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
四、讨论与分析1. 睡眠障碍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睡眠障碍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态较差,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
2. 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多项研究证实,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异常率较高,提示睡眠障碍可能是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3. 睡眠障碍的治疗与预防:针对睡眠障碍,临床医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同时,加强公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陆晓峰;孙林;张慧珍;张小莉;赵丽红;赵来峰;惠峰【摘要】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severity. Methods:Random sampling 385 peolpe sleep qualityindex(pittsburgh PSQl).Results:①The total score of PSQI has 82 survey participants≥7, the incidence rate is 2130%;The total score of PSQI has 106 survey participants between 5-6,the incidence rate is 27.53%.② On-the-job cadres than retired cadres in critical sleep disorders. ③At bedtime,sleep efficiency,dncy hypnoticfactor score of cadres, on-the-job below retirement cadres daytime dysfunction On-the-job cadres above retired cadres.Conclusion:①Sleep disorders has become atrowbled and serious influence most cadres life quality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disease. ②We have concentrated on insomniacs at the same tim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the-job cadres in critical insomnia state of cadres.%目的:了解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对随机抽样的某市385人进行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结果:①PSQI量表总分≥7分有82人,发生率为21.30%;5~6分有106人,发生率为27.53% .②现职干部中处于临界失眠状态的人数明显多于退休干部.③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药物催眠因子均分上,现职干部低于离退休干部,日间功能障碍现职干部高于离退休干部.结论:①睡眠障碍成为困扰并严重影响绝大多数干部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疾病.②在关注失眠者的同时,更要关注现职干部中处于临界失眠症状态的人群,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失眠症.【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作者】陆晓峰;孙林;张慧珍;张小莉;赵丽红;赵来峰;惠峰【作者单位】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甘肃,西峰,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6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强,有睡眠障碍的人逐年增多,并且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亦是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情志疾病的主要因素。
笔者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对某市385人进行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385人,收回完整答卷385份,其中男221人,女164人;年龄14~84岁,平均年龄 28.06岁;14~20岁 134人,21~30岁125人,31~40岁56人,41~50岁53人,51~60岁9人,60岁以上8人。
文化程度:文盲12人,小学17人,初中68人,高中132人,中专11人,大学及以上145人。
职业:干部18人,工人55人,教师 23人,学生171人,农民63人,服务业从业人员25人,其他30人。
调查对象中农村人口140人,城镇人口245人。
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数:单身1人,占总数的0.25%,2人的家庭12个,占总数的3.1%,3人的家庭143个,占总数的37%,4人的家庭128个,占总数的33.2%,5人家庭74个,占总数的19.2%,6人家庭16个,占总数的4.2%,7人家庭8个,占总数的2.1%,8人家庭3个,占总数的0.77%。
1.2 方法和标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问卷,实施一对一的问卷调查。
PSQI 由18个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可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 7个部分。
每个部分按0~3计分,累计各部分得分即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若PSQI量表总分≥7分,可诊断为失眠症,若PSQI量表总分在5~6分,可诊断为失眠症的临界状态,总分≤4分,则表示睡眠质量较好,睡眠正常。
1.3 数据处理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分别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 X(R×C)列联表检验。
2 结果385人中,PSQI量表总分≥7分的有82人,发生率为21.3%,睡眠时间 4~7 h/夜,平均 5~6 h/夜;入睡所需时间20~90分钟,平均 38.1分钟;睡眠效率46%~86%,平均72.13%;睡眠质量在较差到很差之间。
PSQI量表总分在5~6分的有106人,发生率为27.5%。
睡眠时间 5~8 h/夜,平均6~7 h/夜;入睡所需时间3~68分钟,平均 21.1分钟;睡眠效率66%~99%,平均78.7%。
睡眠质量在较好到较差之间。
2.1 睡眠障碍的总发生率将问卷中7个部分进行比较,除睡眠效率方差不齐外,其他方差齐,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睡眠障碍总发生率比较注:*表示P=0.002<0.05,方差不齐。
?2.2 不同性别人群睡眠质量的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在问卷调查PSQI分值对比中,≤4分的男性多于女性,说明男性的睡眠状况比女性好;在5~6分之间女性发生比例多于男性,且高于整体水平的比率,说明处于临界失眠症的女性多于男性亦多于整体水平,≥7分的女性发生比例多于男性也高于整体水平。
说明在睡眠质量的比较上女性劣于男性,即性别是失眠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2 不同性别人群PSQ I分值比较注:χ2=0.073,df=1,P=0.788;χ2=3.167,df=2,P=0.205。
2.3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睡眠质量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睡眠质量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PSQ I比较注:χ2=19.396,df=10,P=0.036<0.05。
?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失眠症(即PSQI分值≥7分者)的发生率依次减少。
其中≥7分的百分率中专生最高,占36.4%,其次是文盲,占33.3%,二者均高于整体水平(21.3%),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龄人群的PSQI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失眠症的发病率不同,睡眠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60岁以上被调查者所占的比重最大,为37.5%,其次,≤20岁的占25.4%,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多数是学生,多为脑力劳动者。
再次,31~40岁的被调查者睡眠质量最差,PSQI得分≥7的占25%。
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显著,见表4。
2.5 不同职业人群的PSQI比较干部人群中失眠症的发病率最高,占38.9%,其他职业人群的发病率较为稳定。
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4 不同年龄人群PSQ I比较注:χ2=28.874,df=10,P=0.001<0.01。
?表5 不同职业人群PSQ I比较注:χ2=16.513,df=12,P=0.169>0.05。
?2.6 不同生活环境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被调查者中生活在农村的有140人,生活在城市的245人,PSQI得分≤4分的城市比重较大,相对睡眠较好,5~6分之间,农村人口占30%,表明在临界睡眠障碍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7分者农村占26.4%,高于整体水平,发病率相对较高。
但是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不同生活环境人群PSQ I分值比较注:χ2=5.686,df=2,P=0.058>0.05;χ2=3.454,df=1,P=0.063。
?3 讨论3.1 睡眠障碍调查结果睡眠障碍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让人不满意的状况[2]。
王刚等人[3]使用PSQI对一般人群睡眠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PSQI总分≥7的占43.8%,睡眠质量较差。
于守臣等人[4]对17~65岁11432人的调查显示,PSQI总分≥7的占9.38%。
刘连启等人[5]对某城市1805位老人进行调查发现PSQI总分≥7的占55.73%。
2002年“世界睡眠日”时在我国所做的一项睡眠问卷调查中发现,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42.7%[6]。
本文结果显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21.3%。
这些调查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与调查采用的方法、标准、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地域分布等因素有关。
由此可见,考察睡眠质量,并不能排除地域差异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3.2 性别对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本结果显示,现职和离退休干部相比,无论在失眠症的总发病率还是性别的发病率上,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临界失眠症状态的人群中,现职干部均高于离退休干部,两者差异显著(P<0.05)。
这提示我们在关注失眠者的同时,更要关注临界失眠症状态的人群,特别是现职干部,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失眠症。
行政干部睡眠障碍发生的几率最大,这与于守臣等人[4]的报道结果相同,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也可能与我们这次调查中行政干部人数较多有关。
3.3 睡眠障碍高发率的症状和PSQI量表因子关系睡眠障碍者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据美国 Bixler等[7]在1997年对洛杉矶地区1006户家庭的调查,发现“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等症状各占14%、23%和14%,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略有差异。
我们的调查显示,现职干部多因睡不着或醒后难入睡而去厕所,离退休干部则多因患前列腺或其他疾病先去厕所继而产生入睡困难。
这说明现职干部的失眠多因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或神经衰弱而影响睡眠;离退休干部则多在有某些器质性疾病基础上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或患多年的神经衰弱而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