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
《匡衡凿壁借光》⽂⾔⽂及注释《匡衡凿壁借光》⽂⾔⽂及注释 匡衡勤学,选⾃《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都长安。
下⾯是《匡衡凿壁借光》⽂⾔⽂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 匡衡勤学⽽烛,邻居有烛⽽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读之。
⾢⼈⼤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不求偿。
主⼈怪问衡,衡⽈:“愿得主⼈书遍读之。
”主⼈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学。
翻译: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个洞⽤来引进烛光,⽤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户⼈家叫⽂不识,家⾥⼗分富有,书⼜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苦劳动⽽不要求报酬,主⼈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的书。
”主⼈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学问家。
注释: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
.映:映照。
4.⾢⼈:同县的⼈。
5.⼤姓:⼤户⼈家。
致:给。
6.⽂不识:⼈名,姓⽂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学:⼤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不识:⼈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古诗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翻译赏析
古诗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翻译赏析“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出自文言文《匡衡凿壁借光》,其含义如下:【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
”“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精选]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精选]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1注释: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总集《》。
(22)闻:听。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2作品原文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作品注释1、不逮:烛光照不到2、逮:到、及3、乃:就4、穿壁:在墙上凿洞5、邑人:同县的人6、大姓:大户人家。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词语积累【AABB式】明明白白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来来往往开开心心马马虎虎吞吞吐吐日日夜夜仔仔细细风风雨雨风风火火口口声声原原本本【ABAB式】打扫打扫讨论讨论放松放松打听打听学习学习暖和暖和雪白雪白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ABCC式】大雪纷纷喜气洋洋怒气冲冲春风习习白发苍苍死气沉沉【ABB式】白花花白茫茫黑乎乎绿油油黄灿灿红艳艳笑嘻嘻笑哈哈乐呵呵喜洋洋水汪汪毛茸茸乱哄哄热乎乎胖乎乎【ABAC式】不知不觉不三不四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影无踪越来越好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作自受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一年一度一模一样半信半疑人山人海大手大脚又大又红【数字成语】一石二鸟说一不二二话不说三言两语三头六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死一生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变万化千方百计万众一心。
凿壁偷光原文和译文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1.匡衡:西汉经学家。
2.勤学:勤奋学习。
3.烛:蜡烛。
4.邻舍:邻居家。
5.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6.穿壁:在墙上凿洞。
7.引:引进。
8.映:映照。
9.邑人:同县的人。
10.大姓:大户人家。
11.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12.佣作:做雇工。
13.偿:报酬。
14.怪:对……感到奇怪。
15.愿:希望。
16.遍读:通读一遍。
17.感叹:感慨叹息。
18.资给:资助,供给。
19.遂:于是,就。
20.大学: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⑦问衡,衡曰:“ 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言知识]说“穷”。
“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
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
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
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遂:终于。
大学:大学问家。
偿:报酬。
与:帮助。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言知识]说“穷”。
“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
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
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
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遂:终于。
大学:大学问家。
偿:报酬。
与:帮助。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文言文凿壁偷光的原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匡衡凿壁借光(葛洪)原文
匡衡凿壁借光(葛洪)原文葛洪《匡衡凿壁借光》原文及原文: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衡能说《》,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屐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③大姓:大户。
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⑥解人颐(y ):让人欢笑。
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
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凿壁偷光的注释
凿壁偷光的注释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作品注释1、不逮:烛光照不到2、逮:到、及3、乃:就4、穿壁:在墙上凿洞5、邑人:同县的人6、大姓:大户人家。
7、文不识:指不识字。
一说,人名。
8、与:帮助9、佣:雇佣。
10、佣作:做雇工,劳作。
11、偿:报酬。
12、求:要。
13、怪:感到奇怪。
14、愿:希望15、资给:借,资助。
16、以:用17、遂:于是。
18、大学:大学问家。
作品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文言文语法现象文中”怪“字,多做意动用法。
意为感到奇怪。
文中最后一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中,后俩分句均为省略句,前面省略宾语(匡衡),后面省略主语(匡衡)“资给以书”除了是省略句还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解释为“以书资给(匡衡)”,即把书借给匡衡读作品含义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作品启示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匡衡勤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匡衡勤学》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与。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自是之后,衡刺股悬梁,峻思苦训,渐达佳境,终成一代名儒也。
【白话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蜡烛,但光亮不能照到他的家。
匡衡就在墙壁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把书映着光来读。
从此以后,他更加刻苦,思考问题也越来越深入,达到佳境。
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儒。
【注释】
1.匡衡:西汉经学家
2.字:名字
3.烛:蜡烛
4.与:给
5.乃:就
6.穿壁:在墙上打洞
7.映:映照
8.是:这
9.之后:从此之后
10.刺股悬梁:刻苦学习
11.训:思考
12.渐达:逐渐达到
13.一代:成为一代
14.名:有名的
15.儒:学者。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凿壁偷光(凿壁借光)。
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⑭其佣⑥作而不求偿⑬。
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⑪成大学⑫。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言知识]说“穷”。
“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
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
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
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⑪遂:终于。
⑫大学:大学问家。
⑬偿:报酬。
⑭与:帮助。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言知识]说“穷”。
“穷”是个多义词。
一、指“困窘”。
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
二、指“尽”、“极”。
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
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
三、指“贫困”。
四、指“寻求到尽头”。
《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遂:终于。
大学:大学问家。
偿:报酬。
与:帮助。
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
凿壁借光的文言文和译文
凿壁借光的文言文和译文
凿壁借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典出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这则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凿壁偷光的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原文匡衡⑴,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⑵,衡乃穿壁⑶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⑷大姓⑸文不识⑹,家富多书,衡乃与⑺其佣作⑻而不求偿⑼。
主人怪⑽,问衡,衡曰:“愿⒁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叹,资⒂给以书,遂⑿成大学⒀。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
匡说诗。
解人颐。
鼎。
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
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听。
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注释(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
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是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藏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辛勤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借给他书。
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
凿壁借光文言文和翻译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附:【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凿壁借光一般是形容勤奋读书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凿壁借光文言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凿壁借光文言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答案: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
《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
下面是《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翻译: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
.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
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拓展阅读: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
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
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
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
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
匡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
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
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我给您家干活。
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
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
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
”主人看到匡衡落
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
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
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
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
匡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
一天晚上,匡衡从外而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
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念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
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抠不一会儿,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
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
光线太暗了,看一会儿,眼睛就酸困酸困的,他就稍稍休息一下,接着再看。
就凭着凿璧偷光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章,终于成为西汉学者。
匡衡凿壁借光的寓意
匡衡为了读书替别人打工,在夜晚,即使有一丝的亮光也要抓紧学习。
这样的态度,以及努力刻苦的品质使匡衡成为大学者。
有时候,外部条件制约着许多人的进步,但是有心人会为自己创造前进的机会。
艰辛只是一时的体验,而经历过这些艰难后所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宝贵长久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