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部编版)

合集下载

7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7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
【解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 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 ( 【)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
1.引领风尚: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英雄的最高礼赞,能够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
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
2.教育人民: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激励广大青少年以英雄为榜
样,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传承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
3.服务社会:这一庄严仪式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崇高价
(4)(文化对社会的功能P92)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的功能。(注意: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5)(文化对民族的功能P9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单元导语: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总议题: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从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说起】
以刚刚结束的体育赛事,文化盛宴来探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分议题一:看亚运----知文化之内涵】
◎视频欣赏
观看欣赏短片亚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
◎讲解引导
讲解一些亚运会开幕式中唯美的画面,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文化现象,归纳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
◎牛刀小试
两个选择题课堂训练。
结合表情包与教材90页“阅读与思考”部分思考“文化是什么?”
观看欣赏视频,
聆听教师讲解,
圈画重点内容
回答问题,判断文化现象
聆听讲解
快速浏览并完成课件呈现的表格内容。
观看视频,结合个人实际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文化有什么功能,并派代表进行发言交流。
◎小组探究
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探究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文化有什么功能。
◎教师点评
对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进行了解,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
◎功能讲解
1.引领风尚功能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文化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笔记,辨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第四步:小组探究,知识讲解
小组结合亚运讨论交流文化的功能,教师结合亚运会中的各种实例,分析讲解文化的各项功能。
第五步:总结升华,试题检测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小题检测所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前对学情把握不够准确,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高二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关注文化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强化政治学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客观的文化评价。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纳现代文化,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观念。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注重政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梳理课本中关于文化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时事政治,分析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的青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特别是如何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文化现象,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形成客观、全面的文化评价标准。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设想
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客观评价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精神。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内涵,如参观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课堂讨论延伸:针对课堂讨论的话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相关资料,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论述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高中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经济现象 政治现象 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 经济现象 政治现象 文化现象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思风想尚、政教治育人必民修、服四务社哲会、学推与动发文展化的功能。
表现:①文化引第导一人们单认元识真:善美探,索为人世们界提供与精神把指握引,规提升律全民族
的文明素养。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
联系:文化和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注意: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的标志
一、什么是文化
6、文化的载思体 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文化载体是多种第多样一的单,器元物、:行探为、索制世度等界是文与化把的载握体规律
1.工人从事生产活动 2.选举人大代表 3.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4.观看电影《中国医生》 5.2021年猪肉价格下跌 6.就交通管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 出建议 7.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①服务社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科
B 学文化素质
③影响经济,是恢复提振经济的磅礴力量 ④引领风尚,有利于提升人们 的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角度)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
精神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事业等)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的功能
1、对社会:文化思具想有引政领治风尚必、修教育四人民哲、服学务与社会文、化推动发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D
湖南湘西自治州考古工作者在泸溪县浦市镇发现了一处“高庙文化”遗存。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四)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四)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选择题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1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纪念馆是农奴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见证,世人参观纪念馆既感触到旧西藏的黑暗与野蛮,也领悟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迁。

材料表明()①文化就是文明,与野蛮相对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①: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具有双重性,①错误。

②④:纪念馆是农奴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见证,世人参观纪念馆既感触到旧西藏的黑暗与野蛮,也领悟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变迁。

材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④正确。

③:材料并未涉及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2021·浙江·吴兴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漫画《月饼的静夜思》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自然物与人发生关系便成为文化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漫画《月饼的静夜思》对于月饼来历的思考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①③正确。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自然物与人不能发生关系,也不会自行创造文化,②排除。

④:漫画强调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不体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2022·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6月26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在云南昆明斗南举行。

花农、游客和当地各民族群众一起深情演绎《唱支山歌给党听》,献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使学生掌握文化的定义,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传承性、时代性、多样性等。
2.掌握文化的主要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教育、引导、娱乐、交流等功能,并学会分析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现象日益丰富,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日益增强,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文化知识测试卷,涵盖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知识点。要求学生互相交换试卷进行测试,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文化领域,如外国文学、传统戏曲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学习笔记,内容包括该文化领域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作品等。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含解析)-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含解析)-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1课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文化的内涵。

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 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关系,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与文明作出区分。

4.知道文化载体的含义。

5. 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正确把握文化的功能。

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体会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2. 科学精神:深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现象,辩证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3.法治意识: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

4.公共参与:增强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

难点1.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区分文化与文明。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文化类型、文化独立性、文化载体等相关材料,搜集文化功能的典型案例和活动。

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文化类型、文化独立性、文化载体等相关材料,搜集文化功能的典型案例和活动。

情景导入导入一“三星堆再醒惊天下!”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中,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隆重发布!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的创意舞蹈《金面》惊艳四方,以沉浸式的手法,穿越千年,带领全国观众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导入二“咬文嚼字”导人。

“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周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其义为变化。

《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

”最早的“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

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案例以一场地方戏曲演出为线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戏曲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及其社会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并总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体会到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强调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文化的体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总结小组讨论中的亮点,鼓励学生将所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该文化现象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文化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文化现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通过以地方戏曲演出为例,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尊重和理解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掌握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特点,并了解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功能。
2.教学难点:文化的功能。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化在教育、娱乐、审美、认识等方面的具体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如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识等。他们需要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化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易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此外,对于外来文化的认知,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强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他们在学习兴趣上,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对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这一课题,他们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习惯上,高二学生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被动学习有所依赖,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转向主动学习。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四)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文化作用的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
3.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选取部分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文化的概念和功能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他们往往将文化等同于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节日、习俗等,而对于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的内涵,包括文化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我运用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文化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多元化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本案例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功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价值,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文化认知和价值观方面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提升意识,使他们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7.1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形成系统的文化观念。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内涵时,往往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难以把握其深层次的本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特别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讲授的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提高认识。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请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文化的一个功能,并分析其对个体或社会的影响。”
b.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c.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
a.教师设计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b.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阅读拓展:
-阅读一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或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选题三:如何发挥文化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作业要求:
1.所有作业均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分析报告、论文等需注重逻辑性和论证力度,避免空谈和泛泛而谈。
3.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
2.你认为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文化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文化内涵:介绍文化的三大要素,即价值观念、知识和艺术,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文化功能:讲解文化的五大功能,即传承、创新、交流、引导和娱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阐述。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三大要素,特别是价值观念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重难点解析:文化的内涵是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学生需理解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和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包含了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教学中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价值观念在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时事政治,关注文化热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内涵与功能,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分析报告。要求:内容具体、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标】1.知道文化的含义,了解文化的功能,懂得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说明文化的功能。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入思考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懂得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学习先进文化,培育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功能教学难点: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讲授新课】一、什么是文化情境一:视频:《全景杭州亚运会》问题:你在上述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文化元素?并据此思考什么是文化?生:小组讨论,发言总结。

师:引导分析亚运会中的文化元素:①秋分与桂花开幕式当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

二十四节气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深邃的中国智慧,是先人观察天象时发现的。

秋分有丰收之意,也是丹桂飘香时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是秋日“百花之首”,1983年,杭州市将桂花确定为市花。

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统计,全市桂花种植数量已有500万株。

②水与潮中国文化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而杭州更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

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湿地……杭州因水而生、因水而荣。

迎宾表演的“水”展现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中国智慧;演出上篇的“水”是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的唯美画卷;中篇的“水”演变为波涛汹涌、潮起之江的动感浪花;下篇的“水”是绿水青山,是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寓意着中国与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的状态。

③宋韵与诗词在《国风雅韵》篇章,10艘宋韵主题游船在湖光山色中穿行,其所承载的戏剧表演展现出书画、茶道、香道、执伞、篆刻、瓷器、丝绸、对弈、舞剑、古筝、饮酒、绘画、吟诗等宋代生活元素,彰显着“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

1.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文化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四)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化内涵和功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文化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文化相关图片、海报、实物等,用于直观展示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资源:文化主题视频、PPT、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高二政治上学期说课稿(统编版必修四)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四的7.1节,主题为“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本节课是整个文化章节的导入部分,对于理解后续文化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节课主要涉及文化的定义、内涵、功能以及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等方面。
2.文化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典型的文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内涵、功能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角色扮演:创设文化主题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体验文化内涵,锻炼实际运用能力;
4.文化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作品(如海报、广告、短片等),展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实现课堂信息化,提高教学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的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什么是文化”。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的含义,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阐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与经济、政治密不可分,强调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第二目“文化的功能”。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阐述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二、教学目标1.知道文化的含义,了解文化的功能,懂得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说明文化的功能。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入思考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懂得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学习先进文化,培育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功能教学难点: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看视频——日本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乐曲(上图片是视频资料“【课程引入】日本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乐曲”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日本作曲家创作出动听的中国风音乐,是千年来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也是当今文化交融的影响。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重点来了解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一)文化的内涵与载体1.文化的含义与本质探究活动:材料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之十五)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何以得谥为文呀?”先生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这就得谥为文了。

”——钱穆译材料2:“谥号”一词中:“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古人为了对去世的人进行盖棺定论,会选择用谥号来对这个人物进行评价。

何以谥号为“文”,王莽曾在《训谥》中列举如下:“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死后,被卫国国君赐予“文”的谥号,后人尊称他“孔文子”。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会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阐述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首先,我会介绍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其次,我会讲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最后,我会运用哲学的视角,审视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本章节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如民俗活动或传统手工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其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四)反思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建立起文化、哲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能够:
1.阐述文化的内涵,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
2.分析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3.运用哲学的视角,审视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内容,探讨和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具体的传统文化现象,如民俗活动或传统手工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其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和总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以及文化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我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文化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文化、哲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本章节的教学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以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评价和反思。例如,在每次小组合作或案例分析后,可以让学生撰写反思报告,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升。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最新版)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最新版)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⑴文化载体的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⑵文化载体的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⑶文化载体的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泼水节
月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文化载体不是文化本身
二、文化的功能
阅读与思考 “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中说:“物相杂,故曰 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中说:“文, 错画也,象交文。” “化”,甲骨文写作“ ”,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 立的人,其义为变化。《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 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化”,甲骨文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其意为变化, 即寓意为正立的人帮助倒立的人正过来,即让不正归于正。因此文化的功 能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方向) 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素质) 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精神生活) 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 重要作用。(精神动力)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文化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其在个人发展中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政治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升华,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首诗歌或名言名句导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例如:“文化的河流,穿越时空,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化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文化的内涵,包括文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统编版必修4《政治》高二课程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作为开篇章节,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兴趣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内涵,并掌握文化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文化的作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2.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究。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了一篇相关的学术作业,如研究报告、论文等,让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同时,我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挑战传统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后,我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小结,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此外,我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挑战传统的看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价值观素养。我希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的课堂教学中,本章节“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是学生理解文化本质、掌握文化功能的关键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的概念,但对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仍缺乏深入认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辨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我会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我还将会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升他们的价值观素养。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开始:“同学们,你们认为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学习兴趣。接着,我简要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含义:(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_______________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________。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现象,既包括_______、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特点:(1)文化是_____________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_____,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2)文化与_____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①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只要是文明就是________的。

②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_________,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_________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_________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3)文化要通过_____呈现出来。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_____等是文化的载体。

1.(1)认识和改造世界精神成果(2)精神世界观2.(1)人类社会实践核心(2)文明积极向上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落后文化(3)载体制度二、文化的功能1.内容:(1)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_______,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_________。

(3)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________。

(4)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2.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_____。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要求: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______________为前提。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真善美(2)全面发展(3)精神食粮(4)文明程度2.灵魂3.共同体中华优秀文化,【重点0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可能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文化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政治化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化化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重点02】文化的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繄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与文明的比较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广义的“文化”和“文明”既包括“精神财富”,也包括“物质财富”。

文明的成果可以在全世界内共享,而文化则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传播。

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内涵,而文明则具有单向性。

2.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进入百姓文化生活当今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进入百姓文化生活,甚至成为大众获取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艺应该为大众提供什么样的作品,显得非同寻常。

从事历史题材剧创作的作家艺术家们该用怎样的历史观进行创作,该奉献给社会什么样的历史题材作品,关乎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立场、走什么样的道路。

3.“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时代“国家之魂”既包括理论自觉、文化自信,同时也彰显价值先进、思想解放。

其中,理论自觉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要求通过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对自我文化价值、文化活力以及文化理想、文化前景的确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理论自觉、文化自信凝聚着深沉持久的进步力量。

价值先进,意味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思想解放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克服思想上的保守与懈怠、僵化与偏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必然要求。

价值先进、思想解放孕育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1.(2020福建厦门检测)《乡村大舞台》是普通百姓的舞台。

老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这说明()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们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和享用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年新疆昌吉市高二期中)《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深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

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2017年上半年,小猪佩奇在中国的授权商品销售增幅超过700%,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零食、玩具等。

这说明()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 文化和经济是同步发展的C. 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2019•江苏卷)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A. 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B.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4.(2018•江苏高考)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

这表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2019年7月4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文化安全事关国家的总体安全水平。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尤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必定要考虑文化利益。

材料强调()①文化对政治的影响②文化是对政治的反映③文化兴则国运兴④文化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决定因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非选择题(7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展出了民间传统泥塑艺术传承人胡光云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为题材的系列泥塑,为全乡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系列泥塑表现了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来到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展轰轰烈烈的垦荒大生产运动。

战士们一边生产,一边时刻准备战斗,一边双拥共建。

他们严格遵守军规,挖窑洞,建土房,造农具,搞养殖,办文化学校,办军人合作社,发展多种经营,建工厂,促进边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培育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普通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借助春晚的舞台,给全国人民带了美好的精神享受”,这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②④两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观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能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③项观点错误。

答案选C。

【拓展】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材料中,《小猪佩奇》学前动画片的产生,使得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2017年上半年,小猪佩奇在中国的授权商品销售增幅超过700%,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故选C。

A与材料不符。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总是同步发展,B表述错误。

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表述错误。

3.【答案】C【解析】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