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五篇模版)
2024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
2024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引起感染。
该病的潜伏期短,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幼儿,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随着人口流动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对儿童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目标群体1. 儿童及其家长2. 幼儿园教职员工3. 医疗工作者三、宣传媒介及方式1. 健康教育宣传册:编写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宣传册,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内容,并在儿童教育机构、家庭和医疗机构进行发放。
2. 健康教育海报:设计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海报,突出主题,明确宣传重点,放置在相关场所,如幼儿园、医院和社区等。
3. 健康教育演讲:邀请专家或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向目标群体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回答相关问题。
4.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提高社会对该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四、健康教育内容1. 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图文等形式向大众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如接触患者的分泌物、飞沫或粪便等,以及不良卫生习惯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
2. 症状和诊断: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并提醒儿童家长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预防措施:向目标群体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接触、避免共用餐具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4. 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教育,提醒儿童及其家长合理选择食品,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以减少食品传播手足口病的可能性。
5. 家庭环境整治:指导儿童及其家长保持家庭的清洁,及时清除垃圾、通风、消毒,避免给病毒滋生的机会。
6. 幼儿园防控措施:向幼儿园教职员工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加强幼儿园的环境整治工作,定期消毒、通风,组织儿童健康检查等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7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一、指导思想: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幼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园长、职责:负责全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副组长:卫玲仙(副园长)、职责:负责全园手足口病防控的统一安排部署与调度工作。
组员:卫仙利(后勤主任)、薛华燕(保健员)张淑红(保育组长)、陈怀斌(灶房班长)、职责:负责全园手足口病的具体防控工作。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模版(3篇)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模版一、活动目标:1. 提高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传播科学、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方法,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3. 培养公众对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二、活动内容:1. 宣传推广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a. 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b. 解释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和人群,引导大家关注;c. 介绍手足口病的严重性,让公众了解其危害和后果。
2. 传播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a.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宣传洗手的正确方法;b. 推广戴口罩的作用,并教授正确的佩戴方法;c. 宣传饮食卫生和生活环境的消毒措施;d. 告知公众如何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
3.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a. 在社区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宣传摊位,向市民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b.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解答市民提出的问题;c. 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和互动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并提供奖励。
4. 启动校园宣传教育活动:a. 在学校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讲,引导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方式等;b. 组织学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海报、宣传片创作活动;c. 通过校内广播、班会等形式,定期播放手足口病预防宣传内容。
5. 利用媒体开展宣传:a. 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上刊登或播出手足口病宣传广告;b. 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布手足口病防控专栏文章,开展网络宣传活动。
三、活动时间安排:1. 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每周六上午10:00-12:00,持续3个月;2. 学校宣传教育活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持续1个月;3. 媒体宣传活动:每周发布1次宣传广告,持续3个月。
四、活动准备:1. 制作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2. 培训宣传人员:包括社区工作者、学校教职工等;3. 租赁或购买宣传摊位和设备:包括搭建宣传展台、购买展板、音响设备等;4. 联系专家、医生等,确保宣传内容科学、准确。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文(三篇)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文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集中场所易发生暴发。
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制定细化的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____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参考,以期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疫情发生的风险。
一、密切监测疫情动态。
各级疾控部门应加强监测手足口病疫情,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动态,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向公众普及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三、加强儿童集中场所卫生管理。
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场所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避免病毒传播。
四、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应及时隔离患者,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和处置。
五、实施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疫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手足口病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六、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手足口病病毒特性,开展疫苗研发,共享治疗方案,促进疫情的控制和预防。
七、强化社区防控力量。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发现患者,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综上所述,____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参考,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取得成果,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共同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文(二)简介: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鼻腔和眼结膜分泌物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针对____年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定以下方案,以减少疫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范本(3篇)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范本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病毒携带物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一、宣传材料制作与发放1. 制作手足口病宣传海报,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内容,张贴在校园、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
2. 制作手足口病宣传折页,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并配发给学生和家长。
3. 制作手足口病宣传册子,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分发给幼儿园、学校和社区。
二、健康教育讲座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
讲座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概述、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
2. 在社区和单位组织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讲活动,提高居民和职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媒体宣传推广1. 邀请媒体进行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报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媒体等。
2.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包括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
四、校园宣传活动1. 在学校设立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展板,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清洁习惯和注意事项。
2. 在学校开展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活动,如举办手足口病知识竞赛、手足口病预防宣传展等,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3. 组织学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活动,如制作手足口病宣传标语、手绘海报等,鼓励他们在班级、学校内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五、卫生环境改善1. 加强学校、幼儿园和社区的环境清洁和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设施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 强化手卫生教育,鼓励学生和家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六、家庭协同预防1. 发放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材料给家长,提醒他们关注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鼓励家长定期清洁家庭用具,保持家庭卫生。
通过以上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大家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宝宝家长您好:
您的宝宝因手足口病来我院治疗,现将有关事项做如下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健康指导:
1、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家属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戴口罩。
2、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选择物理或药物降温。
3、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给予锡类散。
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放至温凉时服用,可减少对口腔黏膜及疱疹的刺激。
4、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床铺应清洁干燥;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的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0.5%碘伏或抗菌素软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做到餐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6、预防本病最重要的办法是正确洗手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毛巾、手帕等保持清洁、玩具要定期清洁、消毒,并避免孩子咬弄。
7、手足口病预防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
通风、晒衣被、不吃手”。
8、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三篇)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一、背景和目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在我国的疫情尤为严重。
为了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制定____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
目标:到____年底,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二、预防措施1. 疫情监测和报告(1)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和社区等单位的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立即报告。
(3)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原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健康教育和宣传(1)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广科学合理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3)加强网络媒体的宣传,增加公众对手足口病的知晓度和防控能力。
3. 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幼儿园、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2)保持食品卫生安全,加强食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3)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玩具、桌椅等易受污染的物品。
4.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便后、外出回家等关键时刻。
(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3)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卫生整洁。
5. 儿童疫苗接种(1)推广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加大疫苗的供应和普及力度,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和接种率的提高。
6. 健康检查和早期诊断(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积极筛查手足口病的感染者和患者。
(2)建立健全的早期诊断机制,缩短手足口病的诊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7. 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1)建立健全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将防控工作细化到每个社区。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幼儿手足口病卫生教案(精选5篇)
幼儿手足口病卫生教案(精选5篇)幼儿手足口病卫生教案篇1活动目的: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主题班队会。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主题:预防春季传染病二、讲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1、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2、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措施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教育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教育方案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教育方案一、背景分析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该病常见于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集体环境中,在夏秋季节尤为流行。
手足口病具有高传染性和疫情易发性,对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教育非常有必要。
二、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普及和整体防控策略的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3.1 教育策略(1)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手足口病知识,如幼儿园广播、室内贴海报等,普及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
(2)开展互动游戏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增加儿童对防控知识的认知。
(3)将防控手足口病知识纳入日常教育主题,如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
并通过绘本、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传递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3.2 整体防控措施(1)落实日常消毒措施:落实幼儿园日常清洁消毒措施,包括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公共设施的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幼儿园的卫生环境。
(2)体温监测制度:建立幼儿体温监测制度,对儿童体温异常的情况进行及时报告、隔离处理。
(3)加强检查和留观:善于发现幼儿中出现的新发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相关人员,做好入学前、入园后检查和留观工作。
(4)环境消毒处理:对于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幼儿园应当及时进行环境消毒处理,并向家长告知。
(5)家校联动:建立家校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加强家长的防病意识,及时报告相关情况,配合幼儿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3.3 食品卫生管理(1)餐具消毒:餐具、杯子、勺子等餐具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卫生安全。
(2)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原料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遵守食品安全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营养均衡:合理安排食谱,保证儿童的膳食营养均衡,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四、实施方案4.1 建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应当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南》的规定,建立幼儿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控工作任务、目标、工作计划、工作要求等。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模版(3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模版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____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____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____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实用五篇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实用五篇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1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
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
(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
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预防手足口教案
预防手足口教案标题:预防手足口教案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幼儿园儿童中。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预防手足口教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教案的内容。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经常洗手:儿童及教师在进食、接触污物后应及时洗手,特别是在幼儿园环境中更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
1.2 勤换洗衣物:儿童的衣物要保持清洁,勤换洗,避免交叉感染。
1.3 鼻涕纸使用:儿童在打喷嚏或擤鼻涕时要使用纸巾,避免直接用手擤鼻涕。
二、保持环境卫生2.1 定期消毒:教室、玩具、床上用品等要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减少传播风险。
2.2 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2.3 分餐制度:幼儿园实行分餐制度,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三、加强健康教育3.1 定期体检:儿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减少传播风险。
3.2 提倡合理饮食:教师向家长传达合理饮食知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3.3 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课程,让师生了解疾病的预防知识。
四、加强管理措施4.1 隔离患病儿童:一旦发现有儿童患有手足口病,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4.2 请假制度:对于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要及时请假,直至康复后再返校。
4.3 健康监测:教师要及时监测儿童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五、应急处置5.1 建立应急预案:幼儿园应建立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5.2 配备急救药品:幼儿园应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5.3 通报机制: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要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结语: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幼儿园能够重视预防手足口教案的制定和执行,共同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一、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
二、治疗原则1.普通病例: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为对症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者,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给予降温、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循环、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应用呼吸机,保护脏器功能等。
3.恢复期治疗: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
三、疾病指导1.消毒隔离指导:告知患儿家属陪伴,注意自我防护,必要时戴口罩。
病室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着凉。
患儿咳嗽、咳痰要用纸巾轻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放在有污染标识的垃圾袋中。
用过的餐具、玩具、奶具、毛巾及内衣等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在处理污染物排泄物后,手要浸泡,清洗,保持手卫生。
2.生活护理指导:重点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患儿高热要鼓励多饮温开水。
给予温水擦浴,保持内衣、床单、被褥清洁、干燥,经常更换。
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每次便后及时清理,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疱疹要少接触水,破溃者可涂抗生素软膏。
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口腔内疱疹溃疡者,用康复新或开喉剑喷口腔患处,促进溃疡愈合。
3.心理指导:手足口病以婴幼儿患病居多,家长有紧张、恐慌情绪,要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
患儿在陌生环境,加之口腔溃疡疱疹疼痛影响进食和饥饿等原因,会哭闹不安,告知家长尽量多陪伴、爱护体贴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稳定情绪,保证休息与睡眠。
四、出院指导1.嘱家属加强患儿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普知识,增强家长的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幼儿的健康。
二、活动目标:1.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科学认识,保障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幼儿及家长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洗手等卫生习惯三、活动主题:“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四、培训对象和人数小班家长,人数:143人四、具体安排:开展以防控手足口病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特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实施方案制定如下:1、成立小组,分管事项。
建立了培训活动小组,认真制定“手足口病宣传教育”相关的培训以及活动的方案。
组员:徐萍、毛怡、吴雪妹,各年级组长,保育组长并落实分管事项。
2、开展幼儿洗手教育由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进课堂教育。
并邀请家委会协助委派家长轮流每日指导孩子在园门口进行洗手步骤的配合,保证孩子能认真规范地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评选“最干净小手奖”。
3、开展家长讲座邀请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幼儿园常见肠道传染病知识讲座”,重点是手足口病的症状、预防、治疗、护理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家长通过听取讲座,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有近一步了解。
4、各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图片、视频等向孩子们介绍了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六步洗手法等健康知识,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身体健康。
5、宣传资料通过微信推送、家园联系、保健园地、以及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途径,向家长们传递健康科学的理念和相关知识的科学常识。
6、开展培训问卷活动。
利用问卷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调查,向家长了解关于手足口病认知水平、包括引起的传染源,症状,传播途径、日常卫生习惯等,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评价,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家长负责的态度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严防传染病在幼儿园内发生、流行,切实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并撰写总结。
小学预防手足口实施方案
小学预防手足口实施方案一、加强宣传教育。
1.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包括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2. 学校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等形式,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和家长都能够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1. 学校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等,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 家长也应该在家中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他们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1. 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环境。
2. 家长也应该定期对家中的卫生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1. 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避免因食品污染引发手足口病的发生。
2. 家长也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不洁食品,确保孩子的食品安全。
五、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
1.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 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避免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以免传播病毒。
六、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
1.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邀请专业医生为家长们讲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七、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加强学校和家庭合作、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5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精编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24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的主讲人。
首先,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吗?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告诉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中传播。
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如唾液、鼻涕、涕泪、大小便和皮疹等传播。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手掌、足底以及臀部出现红疹等。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容易引起感染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和扩散,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呢?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础。
我们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嘴、鼻、眼等部位或者接触到可能带菌的物体后,记得用流动水和肥皂好好洗手。
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第二,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应经常清洁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保持卫生。
定期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
第三,避免与患者直接近距离接触,避免共用物品。
手足口病病毒在病人的体液中含有很高的传染性,所以我们要避免与患者进行亲密接触,尽量与患者保持距离。
此外,要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免病毒通过这些物品传播。
最后,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就医。
及时发现和诊断手足口病,能够尽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我们每个人都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环节。
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这个疾病对我们生活的困扰,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校园环境。
课堂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同学们,请你们现在来回答几个问题吧。
首先,你们觉得手足口病感染的途径有哪些?(请同学回答)是的,你们说得很对,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传播,如唾液、鼻涕、涕泪、大小便和皮疹等。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1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空腔等部位的疱疹,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可防止幼儿园发生集体感染,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幼儿园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园行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园内卫生保健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略)2、成立工作小组(略)二、防范措施1、建立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园领导;病情报告分工,园负责人白艺娟,分管负责人井改红,病情报告人张琼玉。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模版(三篇)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模版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其临床特点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水疱、疱疹和溃疡,患者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等症状。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传播迅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制定____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疫苗接种1. 确保疫苗充足供应:加强与疫苗生产厂家的合作,提前储备足够的疫苗,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2. 推广疫苗免疫:主动推广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通过地方卫生部门、学校和社区组织宣传,提醒家长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3. 加强疫苗监测工作:建立有效的疫苗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疫苗的接种情况和疫苗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1. 加强手卫生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醒儿童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洗手习惯。
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鼓励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尤其是在食用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以及接触污物后要及时洗手。
2. 避免互相传播: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尤其是接触他们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密切亲密接触者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换洗衣物等。
3. 健康饮食习惯:鼓励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
加强对家长的健康饮食指导,提高其对合理膳食的认识。
4. 推行公共卫生措施: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增加公共洗手设施,提供清洁的餐具和饮水设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四、儿童保健1. 密切关注儿童健康状况:各级儿童医疗机构应建立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做好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工作。
2. 加强儿童健康管理:针对手足口病易发生于儿童的特点,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
3. 提高防治意识:通过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加强对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传播方式;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惯,提高抵抗力。
二、教学内容1. 手足口病的介绍:-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强调手足口病对幼儿的危害。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强调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鼓励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注意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
3.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并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授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 培养定期洗澡、换洗衣物的惯;- 强调饭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 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发幼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兴趣。
2. 正文:- 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症状和传播方式;- 强调手足口病对幼儿的危害,并提醒幼儿要注意预防。
3. 活动设计:- 进行洗手示范活动,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惯;-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通过图片和故事启发幼儿正确的饮食观念。
4. 总结:- 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强调幼儿应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通过问题回答、游戏等形式检查幼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3.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手足口病的图片和实物;2. 洗手演示用品;3. 游戏道具和音乐播放器;4. 相关绘本和故事书。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设计了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通过引发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结合实际操作和互动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惯和预防手足口病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注重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表现,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5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____小学手足口病防控方案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____岁以下儿童,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____月份,5-____月份是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但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果发现迟或救治不当,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死亡。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了针对我校全体儿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学校的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儿童的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切实做好我校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制定如____案。
一明确工作目标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动员和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培训、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使目标人群和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护我校全体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思想认识我校,从校长到每一位授课教师,全体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校目前已把做好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校长王保英亲自负责,做到思想到位,时间精力到位,____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三健全防控____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我校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____成员构成情况如下:组长:(校长)副组长:成员:王保英负责全面掌控我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手足口病防治的日常工作由李坤霞具体负责。
各班主任负责对本班级学生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到位,并每日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有否异常变化,将异常情况及时向安全室汇报,楚立方负责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及时督促、认真检查。
四具体防控措施1、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及时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防控目标,细化防控措施,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普知识,增强家长的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幼儿的健康。
二、活动目标:1.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科学认识,保障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幼儿及家长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洗手等卫生习惯三、活动主题:“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四、培训对象和人数小班家长,人数:143人四、具体安排:开展以防控手足口病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特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实施方案制定如下:1、成立小组,分管事项。
建立了培训活动小组,认真制定“手足口病宣传教育”相关的培训以及活动的方案。
组员:徐萍、毛怡、吴雪妹,各年级组长,保育组长并落实分管事项。
2、开展幼儿洗手教育由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进课堂教育。
并邀请家委会协助委派家长轮流每日指导孩子在园门口进行洗手步骤的配合,保证孩子能认真规范地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评选“最干净小手奖”。
3、开展家长讲座邀请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幼儿园常见肠道传染病知识讲座”,重点是手足口病的症状、预防、治疗、护理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家长通过听取讲座,对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措施有近一步了解。
4、各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图片、视频等向孩子们介绍了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六步洗手法等健康知识,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身体健康。
5、宣传资料通过微信推送、家园联系、保健园地、以及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途径,向家长们传递健康科学的理念和相关知识的科学常识。
6、开展培训问卷活动。
利用问卷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调查,向家长了解关于手足口病认知水平、包括引起的传染源,症状,传播途径、日常卫生习惯等,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评价,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家长负责的态度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严防传染病在幼儿园内发生、流行,切实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并撰写总结。
沙霞幼儿园2018.3.1“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幼机构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病很容易引起聚集,所以此病是幼儿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目前尽管有疫苗,但主要还是针对重症EV71感染的疫苗,同时也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特效药物,4-9月手足口病处于多发阶段,是流行的高峰期。
所以我园开展了以“加强手足口病,提高防控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更让家长也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培养孩子良好地洗手卫生习惯,使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活动具体内容一、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1、开展正确洗手健康教育活动。
为增强幼儿的健康卫生意识,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的健康知识,由各班老师组织幼儿通过图片讲解,演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并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做洗手操,通过动动玩玩的实践,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掌握应该怎样正确洗手方法,并通过有趣生动地讲解,使孩子们明白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我们两位保健员分别对小班的幼儿进行了洗手教育,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洗手,以及该在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正确的六步骤洗手。
通过生动的讲课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卫生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改正经常将手放入口中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3、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在各班中开展“最干净小手”评选活动,对评班级中选出的“最干净的小手”幼儿给予鼓励和奖励。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中形成了讲卫生意识。
二、多途径增长家长科普知识,增强防控意识在幼儿园保健栏张贴宣传板报;并进行手足口病预防资料发放;通过老师对家长群进行微信推送;六步洗手图互动版,兴起防病热潮,增强家长防控意识,丰富家长防病知识。
三、医教结合宣传,开展小班家长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园小班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了解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我们以医教结合的形式,依托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的指导力量,保健事先和社区医生沟通,准备好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提前发放,以统计结果数据为依据,邀请社区医生有正对性地开展相关内容的讲解。
四、活动覆盖率培训参与人数:143(5个小班的家长),覆盖率:100%五、相关知识知晓率(见培训前后问卷统计表)六、效果分析和反思1、手足口病是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我们先后对全体小班家长开展了一次相关手足口病健康卫生知识的培训前后的调查。
为使家长对手足口病有一个更全面了解,更新一些错误的观念,了解相关的科学常识,使孩子在出现早期症状后,就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同时解除家长对一旦幼儿园班级发生病情后的担心以及恐慌的情绪,我们邀请了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对小班全体家长进行了一次有关手足口病的科普讲座。
从调查问卷的先后统计情况来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情况,知识认知以及行为指导和态度等共20项调查,经过认真统计,大部分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勤洗手、勤通风的意识。
但是在部分手足口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共有3项内容的知晓率较低,如;对于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的知晓率较低一些,有68.5%,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是否有相应的疫苗,分别为49.7%,47.6%,还有对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和传播途径知晓率也稍低,分别为78.3%、72.7%;对于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指导内容,如正确洗手六步骤方法、对孩子玩具杯子等密切接触物品定期清洁消毒率也偏低,分别为76.2%和65.7%。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孩子的洗手习惯没有很好养成,小班儿童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其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往往会受到各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家长培养幼儿讲卫生的意识以及对正确六步洗手法了解和掌握,对孩子的养成认真洗手习惯具有直接影响。
还有一项是上级卫生部门要求幼儿不带玩具的内容占到79%,所以晨检时分,时常有小班幼儿带玩具现象,同时也说明老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这项内容有忽视。
3、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再次发放培训后问卷,并进行了统计,对幼儿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应。
有7项内容的知晓率都达到了100%以上;7项内容达到了95%以上。
其中是否由病毒引起、此病的发病高峰、最早出现症状、成人不注意卫生是否会传播此病4项内容;以及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和关于手足口病疫苗的问题容知晓率2项内容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另外在培训后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比如是否对幼儿洗手进行指导得到了家长一致认同;同时通过培训使得家长对发生手足口病后的担心程度有了明显下降。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和提高,更充分认识到发生传染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能更好地在家督促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并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
4、但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家长没有对孩子接触的玩具进行定期消毒,部分幼儿还是会晨检时带玩具来,这提示今后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需侧重于消毒理念的树立以及消毒方法的普及。
同时。
在家养成洗手习惯提高率还略低,需要家长的在家进行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培养。
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支持,覆盖率比以往的培训都高。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制作并发放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对手足口病有了更高的警惕性。
在问卷调查中的基本情况和参加培训的人员来看,目前父亲的参加度也有了提升。
另外社区医生的培训也十分受大家欢迎,家长们都认为本次培训中,社区医生介绍的相关知识内容十分清晰,对幼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普及 , 以及倡导建立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和收益,减少孩子被感染机会,严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内发生、流行,切实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沙霞幼儿园 2018.4.30第二篇: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第三篇:手足口病专题健康教育教案手足口病专题健康教育教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学课目: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基本症状,的流行特点,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达到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