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附51例报告)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附51例报告)缪南东;任勇军;杨林;邓进;胡晓【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行脑血管造影者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8岁-80岁,平均52.0±15.6岁.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51例患者中,完成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41例,成功率80.4%.桡动脉穿刺失败10例,改穿同侧股动脉成功完成手术.全组病例均无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安全可行,成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酌情选用.【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桡动脉;穿刺术;脑血管造影术;蛛网膜下腔出血【作者】缪南东;任勇军;杨林;邓进;胡晓【作者单位】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经股动脉穿刺是目前行全脑血管 DSA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经股动脉途径进行 DSA,术后较长时间内需要限制病人活动。
心脏介入医师常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Nagayoshi等[1]于1997年选择 83例患者行右侧桡动脉穿刺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脑血管DSA的报道逐渐出现[2-12]。
经桡动脉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
泥鳅导丝置于髂动脉水平 经泥鳅导丝交换SIM2导管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超选左侧颈总动脉、正位成像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桡动脉触诊定位、局部麻醉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穿刺桡动脉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破皮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小结
血管造影术是血管介入的基础,是介入医生的基本技能。 但血管造影术仍然有3%~5%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有穿刺点 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形成、血管痉挛、医源性动脉夹 层形成、以及造影剂肾病等。主要由于术者对患者的适应症、 禁忌症把握不严,血管解剖变异认识不足以及器械掌握不熟练 所致。所以一名合格的介入医生,需要扎实的解剖与临床知识 的基本功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经桡动脉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是近两年来由于经验 性的突破以及器材的改进得以实施的新术式,有别于常规股动 脉入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路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卧床时间缩短或无需卧床等优点,极大的降低了常规股动脉入 路长时间制动导致的DVT、PE的发生。患者的接受度较高、 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介入诊疗科
Baod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介入医生采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取代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来进行进行介入操作,尤其是行脑血管造影术。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制动,较容易出现下穿刺点的并发症,与TFA相比,TRA主要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死亡率降低,出血并发症更少。
优势1、桡动脉表浅,易于压迫,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尤其是肥胖患者。
2、降低损伤穿刺附近重要结构风险。
3、更易建立复杂主动脉弓通路,如牛型弓、Ⅲ型弓等。
4、无需袒露隐私部位。
5、术后不必限制体位及严格制动,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
6、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7、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但是仍有部分术者由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的不熟悉及可能面临的相关解剖困难,放弃该途径行介入手术。
不足1、缺乏经验,经桡动脉通路不熟悉。
2、学习曲线更长,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大的辐射暴露。
3、穿刺失败,需更换入路。
4、市场缺乏成熟的经桡的神经介入导管系统。
尽管TRA的并发症率较低,但仍存在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尽管TRA的发病率较低,但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包括:1、动脉闭塞、动脉夹层。
2、穿刺部位疼痛。
3、桡动脉痉挛。
4、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形成。
5、局部血肿或瘀斑。
6、桡动脉血栓。
7、小分支穿孔或动脉撕裂伤,手臂血肿和筋膜室综合征。
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及治疗方面都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股动脉途径更具有潜在优势。
目前,已有学者尝试设计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专用导管。
随着未来专门用于经桡动脉入路器械的研发,经桡动脉入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经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临床分析
合并高血压 2 3例 , 糖尿病 1 。 2例
12 方 法 .
12 1 桡 动脉检 查 ..
所有 患者均 术前行 改 良 Al l n试 验检 e
查, 方法是将病人手部 抬至 高于心脏 水平 , 检查 者 同时 按压 患者右手桡 动脉 和尺动脉 , 嘱患者 进行反复握拳 动作约 5s ,
图下将导丝选入所要超 选的 目标 血管 内固定 , 再边缓慢旋转
边 向前推送导管 , 手推造影剂证实导管位置正确后造影。 124 术后 处理 .. 造影 结束后 立记得 拔 除动脉 鞘管 , 穿刺
性全脑血管选影 7 例 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8
1 资 料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
2 结 果
7 8例患者 中 7 5例穿刺成功并选择性完成左右颈总动脉 及左右锁骨下 动脉造 影 , 成功 率 9 . %。其 中超选 完成 4 62 9 次椎动脉造影 、8次颈 内动脉造影 、 3 5次颈外动脉造影。3例 穿刺失败 , 中 2例改为肱动脉 , 例改为股动脉后均完成 全 其 1 脑血管造影 。 并发症 : 2例患者术中发生桡 动脉痉挛 , 3例患者术 中出 现上肢轻微胀痛 ; 术后 1 例出现轻微皮下血肿 , 例 出现阵发 1 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 ; 并发症发生率为 9 0 。 .%
12 3 造影 .. 首先在 透视 下以 0 05超 滑导 丝引 5 .3 F猪尾 导管经桡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 , 行主动脉 弓造影。然后再用
至手部颜色 苍 白或紫绀 , 开尺动脉 ,5s内手 部颜色恢 复 放 1
正常者为阳性 。Al ln试验 阳性者可 以安全进行 桡动脉 穿刺 e
造 影 。
122 穿刺方法 ..
手腕 下预先放 置小纱布卷保 持手腕过 伸
右侧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293例
右侧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293例苏伟;吴艳;任春晖;李伟;黄弢;耿晓坤【摘要】目的探讨右侧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93例疑似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均采用5F Simmons造影导管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记录患者主动脉弓分型、造影成功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血肿/出血、栓塞事件、导管打折及扭结、心律失常事件等).结果 293例患者主动脉弓分型为Ⅰ型弓54例、Ⅱ型弓161例、Ⅲ型弓78例,其中特殊主动脉弓有牛型弓3例、椎动脉起自弓上4例.293例患者中,275例右侧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成功,9例因桡动脉穿刺失败、4例Simmons导管成袢失败、5例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导致造影失败.后经右肱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分别为穿刺点严重皮下血肿2例、脑梗死1例、导管打折及扭结3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 5FSimmons 造影导管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8(058)043【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血管造影入路;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作者】苏伟;吴艳;任春晖;李伟;黄弢;耿晓坤【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102218;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102218;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102218;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102218;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近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CT脑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等技术已被用于临床评估脑血管情况。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有创的脑血管病检查,仍是目前评估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股动脉是最常用的全脑血管造影穿刺部位,但存在患者耐受性低、舒适度差等缺点。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陈然 李硕丰 吕伟 华 张桂 荣 孙 连 营
【关键词 】 桡动脉 ;股动脉 ;全脑血 管造影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0)08—1007—02
经皮穿刺全脑 血管造影术 ,已成为诊断 治疗 脑血管病 必不 可少的检查手段 。 目前 ,股动脉途径仍然是选择 性全脑血 管造 影的主要途径 ,但在少数 情况 下 ,经股动 脉穿刺 造影操 作难 度 大 、风 险高 ,甚 至不 能完成 。而经桡 动脉 途径行 全脑 血管造 影 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 少 、术后 无体位 限制 、患 者痛 苦少等优 点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研 究 旨在 比较经桡动 脉和 股动脉穿刺行 全脑 血管造影 的并发 症发 生情况 和相应 的护理 对策 ,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搜集我 院神经 内科 2007年 8月至 2008年 1O 月住院的脑血管造 影患者 85例 ,男 46例 ,女 39例 ;年 龄 21~ 74岁 ,平均年龄 55.9岁。临床诊 断分别 为脑 动脉 狭窄 、脑梗 死及 脑动脉栓塞 ,均经介 入科会 诊符合 手术要 求 ,其 中经桡动 脉行 全脑血管造影术 4l例 (桡动脉 组),经股动 脉行全脑 血管 造影术 44例 (股动脉组 )。 1.2 方法 1.2.1 经桡 动脉穿 刺方法 :患者仰 卧后 ,术侧上肢 自然外 伸 、 外展 ,与身体呈 45。,由托架托住 ,常规消毒铺 巾,选择桡 动脉搏 动最 强、走 行最 直处 为穿刺点 (桡骨茎突上 2—3 cm).。取 2% 利多卡 因局部浸润麻醉 ,生效后操作者左手 确定桡动 脉走 行及 位置 ,应用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右手持专用穿刺针 ,以 30~45。进 针 ,采用前壁 穿刺 法 ,穿刺 成 功后 引入 导 管鞘 ,鞘 内注 入肝 素 3 000 U,给予 200 I.zg硝酸甘油预防痉挛 ,引入导丝 、导管 ,选人 靶动脉 ,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 1.2.2 经股 动脉 穿刺 方法 :术 中患者 取仰 卧 位 ,常规 消毒 铺 单 ,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 1.5~3.0 cm处为穿刺点 ,取 2% 利多 卡因 1O ml局麻 ,生效后穿刺点 开皮 3 mm,以左手 固定穿 刺部 位 ,右手持穿刺针与血管成 30。一45。进 针。穿刺成功后 引入导 管鞘建立通道 ,注入 肝素 3 000 U。引入 导丝 、导管 、选人靶 动 脉 ,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统计 软件 ,计 数资料 采用
(新)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知识详解(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术 区 体 位 摆 放 及 消 毒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穿刺技巧-“The is the best ”
• 穿刺点的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点 • 左手三指法指示桡动脉走形,作为进针方向 • 局麻:两步法 • 尽量一针见血,避免血管痉挛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Thanks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共有并发症
•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及假性动脉瘤 • 动静脉瘘 • 动脉夹层、动脉血栓、闭塞和穿刺动脉远端栓塞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桡动脉途径相关独有并发症
• 桡动脉 特点:超声测定直径:平均2.60±0.41 mm, 82%病
人适合5F鞘管。
• 注意:老龄、高血压患者桡动脉迂曲,无名动脉与主动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穿刺技巧
• 腕部垫高,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 • 穿刺者左手指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
行方向。避免按压过度,会造成桡动脉远端的血流受阻,人为增加 了穿刺的难度。
• 进针角度一般30~45°,但对于血管较粗或较硬者,进针角度应稍
大;而对于血管较细者进针角度应略小;
• 严重痉挛导致鞘管或导管无法拔出——避免强行,应该在病人充分放
松后延迟拔。
• 血肿:桡动脉破裂血肿导致前臂挤压综合征,发生率低,但未及时
减压处理,可终身致残。
(医学健康行业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前臂筋膜综合征
• 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压上升,致血管
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发生缺血坏死, 最终导致 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统称为筋 膜间隔区综合征。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机理、实施情况、与经股动脉造影术优点、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出现手麻处理等健康宣教
临床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机理、实施情况、与经股动脉造影术优点、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出现手麻处理等疾病健康宣教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指经桡动脉置入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依次将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
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DSA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
怀疑以下疾病需做全脑血管造影情况1)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2)怀疑脑静脉病变;3)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4)头面部肿瘤术前检查;5)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定性;6)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7)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与经股动脉造影术有优点术后注意事项1)休息。
卧床休息,穿刺侧手臂勿用力。
2)饮水。
术后无恶心、呕吐,可配合多饮水以便于清除造影剂保护肾功能,补充血容量(术后4h饮水量>1000ml,术后4-6h内尿量应达到1000-2000ml)如出现排尿困难应通知护士。
3)饮食。
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过饱,避免牛奶、豆浆等易胀气食物。
4)术肢活动指导:患肢。
术后穿刺侧肢体略抬高,不可下垂。
术后2小时内不能做屈腕动作。
护士会每两小时为您松动一次压迫器,请勿自行放松或取下压迫器。
伤口。
1天内勿揉抓穿刺点,1-3天内尽量不在穿刺侧肢体测量血压、进行静脉输液和提重物。
3天后再洗澡。
如发现穿刺点有渗血、瘀斑、血肿、水肿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
术后出现手麻处理若术后出现手麻,请您配合进行以下手指操训练,分按摩、数指、弹指、抓指、手指爬行5个步骤,每个步骤进行10-15次。
1)按摩:用健侧拇指、食指及中指揉捏穿刺侧的手指,从指尖到掌心,反复10-15次。
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 关 键词】 脑血管造影 ; 桡动脉 ; 股 动脉
A n a l y s i s o n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r a n s r a d i a l c e r e b r a l a n g i o g r a p y S u J i a n g l i ,Q i L i f e n g,Q u H u a i q i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 L i a o c h e n g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L i a o c h e n g 2 5 2 0 0 0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S u J i a n g l i , E m a i l : s u j i a n g l i 2 9 @1 6 3 . c o m
p e f r o r me d v i a a t r a n s r a d i a l a p p r o a c h,1 8 3 t r a n s f e mo r a l c e r e b r a l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s c o n t r o 1 .T h e p u n c t u r e t i me , t h e s u c c e s s r a t e o f p u n c t u r e ,t h e t i me o f p r o c e d u r e ,t h e d o s a g e o f c o n t r a s t me d i a,t h e r a t e o f s u c c e s s ,t h e r a t e o f t o t a l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r e c o v e r y t i me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wo g r o u p s .Re s u l t s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f a i l e d i n 2 c a s e s i n t r a n s r a d i l a g r o u p c h a n g e d t o t r a n s f e mo r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c o mp l e t e c e r e b r a l a n g i o g r a p h y , o t h e r p a t i e n t s we r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p e r f o me r d .T h e a v e r a g e t i me o f p u n c t u r e,t h e S U C C E S S r a t e o f p u n c t u r e,t h e t i me o f p r o c e d u r e ,t h e d o s a g e o f c o n t r a s t me d i a a n d t h e r a t e o f S U C C E S S i n t r a n s r a d i a l c e r e b r l a a n g i o g r a p h y
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2023
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2023神经介入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显著。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共同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并于2023年1月在《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表。
一、术前评估手部血供由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动脉提供,侧支循环代偿发达。
相对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表浅易于止血,术后压迫时间短,局部血肿发生风险低。
目前各类神经介入手术均可选择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对于存在以下情况患者,可以优先选择TRA:在行TRA神经介入术前,需要对患者前臂动脉代偿功能、前臂动脉形态学进行详细评估,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TRA的患者中,改良Allen 或Barbeau试验异常不能预测不良事件,也不增加手部缺血风险。
双侧肱动脉血压检测有助于检出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双上肢血压差大于20mmHg,或者超声提示同侧锁骨下动脉存在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时会增加TRA操作的风险。
二、上臂血管的解剖和常见变异在胚胎时期,颈部第6或第7节间动脉发出腋动脉并延续为肱动脉,肱动脉延续为前臂间动脉及手部动脉,随着发育的进行,骨间动脉远端退化,代之以中间动脉供应手部。
局部解剖如图1所示。
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可导致桡动脉解剖学上的变异,从而增加TRA失败概率。
常见的变异形态包括:三、TRA或dTRA穿刺、置鞘一、穿刺前准备(一)穿刺手摆放及穿刺点定位:1.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时,患者腕部尺侧朝下,腕关节轻度向下屈曲10°~15°。
示指至小指呈半握拳状,拇指指腹搭在示指第一指节上。
术者左手示指及中指于患者鼻烟窝及合谷穴解剖区域触摸桡动脉搏动,搏动最强的位置为穿刺点。
2.进行近端桡动脉穿刺时,患者仰卧位,手臂伸直摆放在身体一侧,手掌朝上。
将纱布卷放置患者腕部下方,使腕关节抬高5~8cm,并且保持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状态。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发表时间:2017-12-07T15:25: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作者:石宜乐[导读] 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樊441700)【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
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桡动脉股动脉脑血管病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病种,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的确诊率,各种诊疗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尤为广泛。
本文就两种途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
桡动脉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包括患者意识障碍,术后无法保持下肢制动7例;正在接受抗凝治疗6例;双侧髂动脉严重迂曲4例;右股静脉有临时透析管2例;22例无明显股动脉穿刺造影禁忌,其中16例不愿术后平卧24 h,6例不愿会阴部暴露而选择桡动脉途径。
股动脉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6.8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者、使用器材型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1.2.1 桡动脉组:患者仰卧后,术侧上肢自然外伸、外展,与身体呈45°,由托架托住,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最直处为穿刺点(桡骨茎突上2~3 cm)。
《2024年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范文
《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全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用于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路径选择日益多样化,包括经股动脉、经桡动脉、经颈动脉等多种路径。
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因此,本文将对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二、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分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数据。
采用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分析。
三、不同路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概述1.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是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路径,具有图像质量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股动脉损伤、血肿等。
2.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路径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该路径具有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3. 经颈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经颈动脉路径适用于特殊情况,如其他路径无法进行时。
该路径具有操作简便、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但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
四、临床对比分析1. 图像质量:经股动脉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图像质量较高,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经桡动脉和经颈动脉路径的图像质量略逊于经股动脉路径,但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
2. 手术操作:经桡动脉路径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术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经颈动脉路径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
经股动脉路径的操作较为简便,但术后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并发症。
3. 术后恢复与并发症:经桡动脉路径的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较少。
经股动脉路径术后需卧床休息,可能引发股动脉损伤、血肿等并发症。
经颈动脉路径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60例临床分析
症 少 , 适 宜 病 例可 作 为 首 选 途 径 , 对 值得 推 广应 用 。
【 关键词 】 桡动脉 ; 途径 ; 穿刺 ; 全脑血管造影
中 图分 类 号 :7 57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74 2 0 ) 50 5 —3 R 3. B 10 —9 X(0 7 一 —3 1 0 0
a r a .Al pai ns p e e t d a p pa l le at rprc du ewih no s mp o nd sg so a d ic mi pp o ch l te t r s n e a b epu s fe o e r t y t msa i n fh n s he a l
o te a rcm l ai s C nlso Ta s d l eer nig p yi s ea df s l wt h hr ro rm j o pi t n. o c in rnr i rba agor h a n ai e i i e h o c o u aac l a sf e b h s
Cl ia n l s f t a s a i l c r b a n i g a h i 0 c s s L U i g q o g, J n mig i c l a a y i o r n c d a e e r l a g o r p y n 6 a e I L n - in l Xu — n . n s
例 顺 利 完 成手 术 , 功 率 9 . 5 / 0 , 桡 动 脉 穿 刺失 败 者 改 穿 同侧 肱 动 脉 成 功 完 成手 术 。无 手 部 缺 成 67 %( 8 6 )2例
血 、 动脉 搏 动 消 失 及其 他 严 重 并 发症 。 论 桡 结
全脑血造影经桡动脉介入术
全脑血造影经桡动脉介入术60岁的陈女士清晨起床后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有意识模糊症状,至我院急诊就诊,CT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可能”,需行DSA明确诊断,即刻收入病区。
入院后,医护团队密切配合,立即行DSA 明确诊断,并进一步干预治疗。
脑血管造影又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脑部血管的有创检查技术。
DSA不仅可以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是其他检查手段(CT、MR 等)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脑血管造影术的前世1927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首例脑造影术,他同时也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需要用到的造影剂。
1953年瑞典医生Sven-Ivar Seldinger首次报道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造影术,此后经股动脉入路成为医师行介入手术时经典的入路选择。
1992年荷兰医生Ferdinand Kiemenij完成了第一例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 TRA)的冠脉支架植入术。
经桡动脉介入术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日益提升与介入器械的日渐精良,经桡动脉入路行神经介入已能满足大多数脑血管介入诊疗需求。
1、桡动脉位置较股动脉更浅表,周围无易损伤的重要结构,故而因穿刺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此外,手部具有尺动脉和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桡动脉直接损伤造成的血供阻断一般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供血。
2、桡动脉压迫止血过程中肢体远端缺血的发生率较股动脉更低。
3、对于凝血功能差、血小板低、需要接受抗凝治疗的高出血风险的人群,TRA相较于TFA更安全。
4、TRA术后无需下肢制动,无需暴露隐私部位,无需血管闭合装置即可实现止血。
具有术后恢复快、康复快、就医满意度提升、降低经济成本、住院时长缩短等优势。
术前评估和护理一、评估观察前臂代偿功能和血管情况在行TRA造影前,需要对患者前臂动脉代偿功能、前臂动脉形态学进行详细评估。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干货)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3.1桡动脉穿刺技术3.1.1 桡动脉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在所有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中,14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失败,其中老年组成功率为95.83%,穿刺成功率高,与Park研究组的92.2%[6]结果相当。
穿刺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1)穿刺前摆好穿刺体位,选择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2)局麻药用量要小,局麻药物过多可出现穿刺点局部肿胀,桡动脉波动不明显直接导致穿刺失败, 为防止患者在以后的操作中疼痛及不适,在成功引入导丝后可在穿刺点动脉附近作补充麻醉;3)在穿刺时, 穿刺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喷血明显时引入导引钢丝,同时动作也应轻柔, 必要时在透视下调整方向,待其头端顺利进入肱动脉后再引入动脉鞘管,盲目导入导引钢丝极易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4)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是导致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穿刺失败可延桡动脉血管向心端3-5mm处再次寻找穿刺点。
本组中3例桡动脉穿刺困难,改选择尺动脉穿刺,穿刺技术与桡动脉相同,造影效果相同。
ﻫ3.1。
2 穿刺材料常用穿刺材料包括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和TERUMO 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各有优缺点。
TERUMO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套管针,导引导丝为超滑导丝,动脉鞘较长,超滑导丝较钢导丝不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套管针穿刺因套管柔顺性好进入动脉后不易跑位,但穿刺刺破血管出血不明显,且套管与穿刺针分离不容易,此系统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钢针,导引导丝为钢导丝,动脉鞘较短。
钢针穿刺后刺破血管出血明显,易于发现血管,但不易固定容易跑位,钢导丝头端与尾端标识不明显。
桡动脉鞘长鞘较短鞘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但短鞘容易打折。
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较易于操作,尤其对初学者。
3。
2 导管成袢技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导管成袢技术。
是否可以顺利成袢,是决定造影成功的关键。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可行性分析
I C M Y K—]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0年第46卷第6期·短著述.经远端挠动脉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可行性分析余振垒*©李婷婷A王小虎*瞿珍清·【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术远端挠动脉穿刺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 A)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资料信息[l]。
因股动脉粗宜,容易定位,穿刺成功率高,易于介入手术操作,故该部位已成为脑血管造影术的经典路径。
但是,由千股动脉解剖位置较深,术后止血困难,易导致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局部压迫力度过大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低血压等并发症,且须严格卧床12-24h,易出现腰痛和排尿困难,并易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2-4]。
相比股动脉入路,经挠动脉途径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出血并发症少[5],但是,侥动脉穿剌入路也并非无缺点,如经多次穿刺易出现挠动脉痉挛或闭塞、压迫不当出现血肿等。
目前,通过对挠动脉穿刺技术的改良,可经远端挠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此技术减少了以上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股动脉、挠动脉、远端挠动脉3种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经远端挠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10例,男57例,女53例,年龄35~82岁。
其中股动脉组37例,挠动脉组41例,远端挠动脉组32例。
该研究方案经河南省省立炭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CD患者及家属同意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尤碳过敏史;@甲状腺功能无异常;@穿刺部位皮肤无doi: 10.3969/j.issn. 1002-0152.2020.06.007* 河南省省立探院(郑州450000)A 新郑市中医院。
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如何护理
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如何护理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需要严谨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准确性。
那么,经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如何护理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1、术前护理(1)及时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医生与护士要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以及配合要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抗凝药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比如伤口有异样感或热感增强等,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要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增强心理护理,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从而彻底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病情评估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做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同时还要做头部CT扫描及详细的专科检查。
(3)基础护理及时做好基础护理,确保病房安静、空气新鲜,协助患者洗漱、穿衣或进食,以保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为了有效避免术中呕吐、误吸,在进行手术前应禁食、禁水4小时。
(4)术前准备进行会阴、腹股沟以及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插管部位备皮。
仔细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现象;仔细检查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方便术后对照。
详细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以及恶心等过敏症状。
手术前的3至5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尼莫地平等药物,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鲁米那纳0.1g。
(5)清醒患者在手术前的1至2天训练患者床上排尿,以防手术后因卧床排尿困难而引起尿潴留。
手术前一定要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
意识障碍者在手术前留置导尿。
为了及时避免术后排便困难,禁食之前的饮食都必须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6)物品准备医护人员要提前准备好造影所需的各种物品及药品,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以及吸痰器装置,或者各种解痉镇静剂以及抗过敏等急救药品。
(6)手术前在患者左上肢或左下肢用双腔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其中一腔静脉输液,另一腔方便术中用药,这样医生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
经鼻咽窝远端桡动脉入路在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应用(全文)
经鼻咽窝远端桡动脉入路在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应用(全文)研究背景自1989年首次报道桡动脉路径(TRA)以来,心脏病学家一直使用该法进行冠状动脉的造影。
最近,桡动脉入路也被神经介入医师所采用。
在我们医院,诊断性脑血管造影一直采用股动脉入路(TFA)。
去年,我们开始使用TRA进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
TRA的优点包括减少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早的下床活动以及减少术后监测的时间。
然而,TRA也有其局限性和并发症,包括桡动脉痉挛、血栓性闭塞、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管、定位困难、前臂桡动脉的深度,骨筋膜室综合征。
远端经桡动脉入路(dTRA)涉及通过解剖鼻咽窝在舟状骨或梯形骨上方进入桡动脉。
dTRA控制了TRA的许多并发症。
通过解剖鼻咽窝桡动脉套管和鞘管的放置可以在手臂处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手腕完全旋转并允许患者将前臂置于更自然的位置。
在介入心脏病学手术中对dTRA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该技术和程序上的成功,显著减少了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并降低了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研究方法我们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接受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所有患者的前瞻性数据库进行了回顾性图表审查。
两名主治医师和1名神经血管内研究员对该研究进行了dTRA检查。
所有人都在他们的团队或专门的dTRA培训课程中接受过正式培训。
该方法仅用于诊断性脑血管造影而不用于介入治疗,因为介入治疗需要更大的导管。
研究对象进行了头部和颈部CT血管造影,以评估在进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之前患者是否存在的任何解剖变异。
当患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将被移除研究,诸如,桡动脉的口径<2mm、需要进行包括左椎动脉或甲状腺颈干的范围更广的造影、桡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的变异、患者的个人偏好。
该研究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信息进行搜集。
可能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桡动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形成或手部缺血。
可能的轻微并发症包括在穿刺部位形成血肿或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3.1桡动脉穿刺技术3.1.1 桡动脉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在所有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中,14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失败,其中老年组成功率为95.83%,穿刺成功率高,与Park研究组的92.2%[6]结果相当。
穿刺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1)穿刺前摆好穿刺体位,选择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2)局麻药用量要小, 局麻药物过多可出现穿刺点局部肿胀,桡动脉波动不明显直接导致穿刺失败, 为防止患者在以后的操作中疼痛及不适, 在成功引入导丝后可在穿刺点动脉附近作补充麻醉;3)在穿刺时, 穿刺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喷血明显时引入导引钢丝,同时动作也应轻柔, 必要时在透视下调整方向, 待其头端顺利进入肱动脉后再引入动脉鞘管,盲目导入导引钢丝极易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4)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是导致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穿刺失败可延桡动脉血管向心端3-5mm处再次寻找穿刺点。
本组中3例桡动脉穿刺困难,改选择尺动脉穿刺,穿刺技术与桡动脉相同,造影效果相同。
3.1.2 穿刺材料常用穿刺材料包括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和TERUMO 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各有优缺点。
TERUMO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套管针,导引导丝为超滑导丝,动脉鞘较长,超滑导丝较钢导丝不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套管针穿刺因套管柔顺性好进入动脉后不易跑位,但穿刺刺破血管出血不明显,且套管与穿刺针分离不容易,此系统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
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钢针,导引导丝为钢导丝,动脉鞘较短。
钢针穿刺后刺破血管出血明显,易于发现血管,但不易固定容易跑位,钢导丝头端与尾端标识不明显。
桡动脉鞘长鞘较短鞘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但短鞘容易打折。
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较易于操作,尤其对初学者。
3.2 导管成袢技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导管成袢技术。
是否可以顺利成袢,是决定造影成功的关键。
3.2.1 导管的选择5F Simmons 2型或3型导管是临床中常用的造影导管,不管造影时间还是受线时间,2型导管均优于3型导管(P<0.050),主要原因在于Simmons 2型较Simmons 3型易于成形,由于国人主动脉直径较小,在旋转成形时2型导管的弯头较短,在主动脉弓处易于成形,导管超选颈部血管时操作灵活准确性高;而3型导管弯头长在旋转成形导管超选颈部血管时容易打折,且操作不灵活;故3型导管只有在体型高大和主动脉宽大的患者造影时,才因其较长的弯头发挥优势[7]。
3.2.2降主动脉成袢技术本组438例患者应用,占84.88%。
具体方法为Simmons 2型导管在超滑导丝导引下由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将超滑导丝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导管顺导丝导入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回抽导管并顺时针旋转,导管可在升主动脉自然成袢。
通过降主动脉导管成袢是一种最常用和最安全的技术,其特点成袢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导管导丝不经过心脏。
3.2.3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本组67例患者应用此方法,占12.99%。
具体在常规方法超滑导丝不能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时,我们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将超滑导丝导入降主动脉:﹙1﹚将超滑导丝通过升主动脉经主动脉瓣反折后导入降主动脉,回抽超滑导丝使反折部分消失,引入导管至降主动脉;﹙2﹚通过猪尾导管将2.6米的超滑导丝导入降主动脉,通过交换导管将Simmons 2导管送入降主动脉。
其后均回抽导管并顺时针旋转,导管可在升主动脉自然成袢。
缺点在超滑导丝可通过瓣膜进入心脏造成心脏损伤,诱发心律失常;多次经前臂动脉交换导管,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和损伤。
3.2.4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常用于主动脉3型弓的患者,因3型弓的特殊形态,超滑导丝不可能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只有通过主动脉瓣才可能达到成袢的目的。
本组11例患者应用此方法,占2.13%。
具体方法超滑导丝由无名动脉入升主动脉,导丝受主动脉瓣阻挡反折导入右颈动脉或右侧锁骨下动脉,通过同轴技术导入导管,导管缓慢导入通过扭转使在主动脉瓣辅助下成袢[7]。
此技术风险性较大,主要原因:导丝和导管对主动脉瓣的摩擦大,容易导致瓣膜口的附着物脱落,导致栓塞;导丝和导管通过瓣膜口进入心腔导致心率失常、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甚至心脏穿孔。
虽然在这三种技术在造影时间与受线时间有统计学差异,主要考虑与我们常规的手术入径有关,并且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进一步证实。
3.3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的关键技术还在于选择性脑血管造影,通过每一根脑血管的形态、血流变化和侧枝代偿情况,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3.1 主动脉弓造影全部患者均使用5F猪尾导管,在超滑导丝导引下由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通过高压注射器行主动脉弓造影。
主动脉造影目地是初步了解脑动脉的情况,避免和减少造影可能带来的损伤,更好的选择造影导管,顺利完成造影检查。
3.3.2 颈动脉造影导管在升主动脉成袢后,先将导管袢向前推送至主动脉瓣处,回拉并缓慢旋转导管,在主动脉弓顶部通过导管头部的提升和旋转,当观察到导管头部突然跳动时停止操作,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影,确认导管所超选的左右侧颈总动脉血管。
连接高压注射器正常常规造影。
需要颈外和颈内动脉超选造影时,在导丝导引下,通过回撤导管,使导管前端深入颈总动脉。
路途下,经导丝置入所要选择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后,缓慢旋转导管,使其头端进入颈总动脉分支造影。
将导管退出颈动脉的方法,是回撤导丝并将导管袢推送至升主动脉。
3.3.3 锁骨下动脉造影锁骨下动脉的方法有所不同,左侧锁骨下动脉超选的方法与颈动脉造影的方法相同。
而右侧锁骨下动脉超选既可以采用与颈动脉超选相同的方法,也可以在右侧颈动脉造影结束后,向升主动脉方向推送导管袢,待导管头端朝向右侧,并指向锁骨下动脉开口方向时,将导丝头端通过导管置入锁骨下动脉内。
证实导丝方向正确后,固定导丝,回拉导管,使其头端进入锁骨下动脉。
撤回导丝,手推造影剂,证实导管头端位置正确后,接管造影,应用患者48例,占本组患者9.1%。
3.3.4 椎动脉造影左侧椎动脉在左侧锁骨下动脉完成后进行。
路途下,将导丝头端置入左侧椎动脉,固定导丝后,正向或逆向旋转导管使其头端进入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的造影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右侧锁骨下动脉造影结束后,路途下将导丝头端置入椎动脉开口处,缓慢回撤导管,直至导管头端进入椎动脉。
另一种方法是在其他血管造影结束后,换用5F椎动脉造影导管(或将Simon导管的袢去除后),路途下将其头端直接置入右椎动脉开口处,导丝导引下降导管头端缓慢推送至右侧椎动脉内。
3.3.5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本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1%,与李硕丰等[8]总结41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数据,并发症发生率7.3%相近。
血管痉挛是造影检查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首先需要细致术前宣教,使患者保持镇静, 心情放松, 术前可静点钙拮抗剂, 穿刺成功后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100mg,可有效减少动脉痉挛的发生。
一旦发生动脉痉挛,首先停止操作,让血管减少刺激,可通过导管注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或维拉帕米, 等待数分钟后多可缓解,本组14例发生,占2.71%。
其次常见问题是导管打折,防止出现此类问题首先旋转导管不要超过360度;其次,在所有回撤导管动作前必须确认导丝在导管中,保持导管和导丝同步回撤。
操作的熟练和动作的轻柔可直接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
本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桡动脉闭塞,主要出现在操作早期;并且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之间有差别,主要原因考虑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导致动脉硬化明显,另外和术者的经验丰富、操作轻柔和患者术后手腕部活动过少等因素也有相关。
要尽量避免此类并发症,首先,要掌握桡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其次,插管前先由动脉鞘管常规注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以预防血管痉挛;再次,选用长鞘管、超滑导丝和较小直径(5F)的造影导管,操作时轻柔推送,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最后,尽量减少导管交换次数,减少导管的操作时间。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说明一、什幺是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经由腹股沟的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穿刺后,在放射线透视监视下,把导管导入颈动脉近端,再注射对比剂,并同时用快速间隔照X 光,藉以摄取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内腔的影像及血流情况。
当完成颈动脉血管造影后,可再把导管放入椎动脉近端,同样注射对比剂及照相,以得到不同区域的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
二、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优缺点:用此法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高,并能观察血流由动脉到微血管及到静脉的流动情况,故能精确侦测血管的病变,包括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瘤等。
并能观察动脉阻塞后,侧枝循环发展的情况。
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追踪帮助甚大。
目前虽然有计算机断层造影及磁振造影等方法可得到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但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较低,无法观测微细血管病变,同时也不能显示血流动态。
所以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或头颈部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血管炎性病变等不可缺少的检查。
三、适应症:血管狭窄、血管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炎性病变、脑瘤等血管病变。
四、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及其机率:(一) 使用含碘对比剂可能不良作用:1.少数人在注射含碘对比剂时会发生温热感觉、恶心、呕吐、头晕、打喷嚏,通常在短时间内会消退。
2.具过敏性体质者,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寒颤、呼吸困难等症状。
3.具特异体质者,可能发生极罕见喉头水肿、哮喘、血压降低、心肺衰竭、休克及猝死。
4.所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3.1%至12.7%,而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约为0.04%至0.2%,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一。
5.受检者有下列情形时比较容易发生严重对比剂反应:曾注射对比剂引起不良反应者、肾功能不良、过敏性哮喘病、多发性骨髓瘤、其它过敏症病史、未经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肺水肿、哮喘)、严重心脏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脏病;严重或不稳定性心律不齐)、年龄大于七十岁者。
因此这些病患务必在受检查时,与本科医师研商后再填同意书。
(二) 神经症状方面的并发症:暂时性单侧无力、永久性单侧无力、视野缺损、失语症、记忆缺失、大脑皮质受损引起失明等。
1.术后24-72 小时内的发生率约0.5-4%。
2.永久性神经症状约0.1-0.5%。
(三) 血管造影当时发生血管瘤破裂的发生率约3%(仅发生于疑似颅内血管瘤出血病患)。
(四) 非神经方面的并发症:1.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约6.9-10.7%。
2.股动脉假性血管瘤的发生率约0.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