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制度根底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为根底,以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有效性评价和实质性测试为其审计程序;重点采用抽样审计技术,并结合使用判断抽样技术的一种审计模式。
2.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资料某些重要反映失实未予发现的风险。
3.直查法是相对于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4.逆查法是相对于顺查法而言的,是指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的检查。
5.重制法是在对被审单位应审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根底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
6.盘存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7.调整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的技术。8.不相容职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务中不分开执行就会发生作弊的职务。
9.健全性测试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业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
10.制度根底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的一种审计模式。
11.审计结论的保证制度是指在采用统计抽查法的情况下,有多大的把握保证其结论是正确无误的。
12.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制度系统未能及时预防或发现经济业务中的某些错误或不法行为,以致使财务会计报告失真的可能性。
13.风险根底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根底,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14.风险识别就是对各种风险发生之前对这些风险的类型及发生原因作出判断,以便实现对风险的估价和处理。
15.重要性是指会计资料的遗漏或表述不当,其程度从总体上足以改变或影响某一依靠此项资料的正常决策者的判断。
16.弊端是指利用账务上的处理技巧到达窃取公共财物或粉饰非法行为的目的的造假行为,也即是在财务上造假,通过会计上的伪装,掩盖造假事实,以到达财产所有权不正当转移的目的。
17.指数分析法是指利用经济现象中某些经济指标在两个不同时期〔基期、报告期〕可比数值的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开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技术。
18.经济批量分析法就是指在保证生产供给连续性与均衡性的前提下,确定总费用最低时的合理采购量
或生产量的分析方法。
19.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0.变量抽样用于对抽查总体进行定量评价的统计抽查方法,即为变量抽样。
简答题
1.简述审计时应遵循的取证原那么。
答1.依照法定的取证程序;2.客观全面、实事求是;
3.认真严谨、深入细致;4. 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5.审计人员在选择证据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工程:
( l 〕价值高的工程,( 2 〕关键工程( 3 〕,代表性工程。
2.审计人员在取证时应注意办理哪些必要的手续?
答:在现场取证时,所取得的证据应经过复核和被取证者签章;调查取得的证据,应注明来源并由提供者签章;对拒绝签章的证据,应附说明材料;对有异议的证据,应进行核实或重新取证;对重要事项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取证。
3.简述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时应考虑的因素。
答:〔l〕审计风险〔2〕具体审计工程的重要程度〔3〕审计人员的经验
〔4〕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取证途径
4.简述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证据可靠程度时有哪些标准?
答:〔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3〕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4〕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5.审阅方法中有哪些审阅技巧?
答:1.从异常数上审阅2.联系实际审阅3.从对应关系上审阅4.从时间上审阅
5.从购销内容上审阅6.联系经办人审阅7.从凭证要素上审阅
6.简述内部控制方法中资产管理控制的相关措施。
答:( 1 〕建立严格的入、出库手续。( 2 〕财产物资要实行“永续盘存制〞,在账上随时反映出结存数额。( 3 〕建立平安保管和科学保管制度。( 4 〕建立定期财产清查制度。( 5 〕建立管理档案的保管制度。
7.简述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答:不管内部控制结构是怎样精心设计和加以实施的,它总是包含着某些固有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内部控制结构如何有效,审计人员必须实施最低限度的审计的原因。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钱限制〔2〕串通舞弊〔3〕人为错误〔4〕修订跟不上变化
8.简述制度根底审计的步骤要点。
答:1.健全性测试,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健全;
2.符合性测试旨在检查现行制度是否充分有效或能否取得预定结果。
3.制度总评;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重点及时间安排。
4.实质性测试.旨在检查财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和完整。
9.简述什么是内部控制评价,决定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答:内部控制的评价,即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及价值的评定工作。评价是内部控制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的上下,一是取决于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取决于有无适当的评价方法。
10简述统计抽样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统计抽查,即按照随机原那么,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审计对象的审查总体中抽取局部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统计抽查技术可分为属性抽查和变量抽查两种。
11.风险分析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概述所有可能发生的有害事件;
2.估计这些有害事件的严重性;
3.就每一有害事件确定其控制风险的等次是高、中、还是低。
12.简述风险根底审计的程序。
答:〔1〕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
〔2〕根据报表的不同工程进行分析性测试、评估固有风险,并据以确定审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