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

方法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鱼类的需求。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鱼类病害便开始频繁出现。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病害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池塘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上出现白色小点,同时鱼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白点病通常是由于水质、饲养管理等问题引起的。

诊断:观察鱼体表面有无白点,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一般来说,首先要改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使用药物治疗时,可以选择含有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氯普嗪等成分的药物,用药前应确保鱼体无伤口。

二、溶血菌病

溶血菌病是由于细菌寄生于鱼体内而引起的病害,感染后会导致鱼体组织坏死,最终死亡。溶血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池塘水、池底泥沙等。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病变,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治疗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同时也要注意水质,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池塘消毒、消毒剂的运用等方式。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鱼群死亡。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只能通过池塘水、泥沙等途径来传播。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异常。

防治方法:治疗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可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维护水质、卫生清洁、隔离病死鱼、拒绝野生鱼引进等措施。

四、鳃丝虫病

鳃丝虫病是由于鳃内几种寄生虫所引起的病害,常见于夏季气温高湿的时候。

诊断:观察鱼的鳃部是否有虫子,通常会看到白色的细线状东西穿过鱼的鳃片。

防治方法:处理鲫鱼的方法:在饵料中添加米奇丹并喂食5-7天,复查时如仍不见病愈者,可继续投药。

饲养管理方面:

1. 防止鳃部损伤,减少饵料粉尘磨损鳃片。

2. 维护水质健康,保障生态环境清洁。

3. 适时对池塘搬移,消毒保健。

以上这些就是池塘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和防治方法,具体的防治措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总之,从饲养管理、消毒保健、病害防治等方面努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 方法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鱼类的需求。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鱼类病害便开始频繁出现。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病害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池塘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鱼体上出现白色小点,同时鱼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白点病通常是由于水质、饲养管理等问题引起的。 诊断:观察鱼体表面有无白点,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一般来说,首先要改善水质,加强饲养管理。使用药物治疗时,可以选择含有甲氧苄啶、马来酸甲氧氯普嗪等成分的药物,用药前应确保鱼体无伤口。 二、溶血菌病 溶血菌病是由于细菌寄生于鱼体内而引起的病害,感染后会导致鱼体组织坏死,最终死亡。溶血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池塘水、池底泥沙等。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病变,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正常。 防治方法:治疗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同时也要注意水质,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溶血菌病可以采用池塘消毒、消毒剂的运用等方式。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鱼群死亡。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只能通过池塘水、泥沙等途径来传播。 诊断:观察鱼体上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观察鱼的行为是否异常。 防治方法:治疗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可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维护水质、卫生清洁、隔离病死鱼、拒绝野生鱼引进等措施。 四、鳃丝虫病 鳃丝虫病是由于鳃内几种寄生虫所引起的病害,常见于夏季气温高湿的时候。 诊断:观察鱼的鳃部是否有虫子,通常会看到白色的细线状东西穿过鱼的鳃片。 防治方法:处理鲫鱼的方法:在饵料中添加米奇丹并喂食5-7天,复查时如仍不见病愈者,可继续投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鱼类养殖 1.白斑病 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会导致鱼类体表出现白色 圆形病斑,严重时会死亡。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消毒:在引进新的鱼苗、鱼饵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应该对容器、用具和水系进行彻底消毒。 •维持清洁:鱼塘、饲养设备等应该经常被清洗。清洗时,应该彻底将淤泥、水草等杂物清理出来。 •加强管理:在鱼塘中增加水草,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鱼病状况。 2.鱼霉病 鱼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于细菌特别敏感的鲤 鱼等常见养殖鱼类极易发生。预防鱼霉病的方法包括:•消毒:新引进的水源、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注意对集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水源:建议每个鱼塘每天更换10%的水,避免水质恶化。 •病鱼及时处置:病鱼必须隔离或者及时移走。 3.鱼类鳃丝蚓病 鳃丝蚓病是鱼类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在鱼鳃内滋生并产生 丝状体,形成蚓皮等鳃丝状物的疾病。预防鳃丝蚓病的方法:•加强消毒:引进水源和饲料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洗水产设施。

•加强疫苗接种:周密准备疫苗,在病灶出现前开始疫苗接种。 •加强水源质检:在引进水源时要对水源进行必要的检测,避免鱼类生长环境被异物污染。 二、虾类养殖 1.白斑病 虾的白斑病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泡状病斑堆积能引起半死不活的反应,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虾类死亡。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 •控制弱虾:弱虾是病菌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在虾苗引进前应该先将虾池清理干净。 •保护虾苗:虾苗要放在清洁安全的水源中养殖,同时要保证虾池的良好建设条件。加强虾类的饮食护理。 •分离病虾:发现感染,要及时将病虾分离出来,避免疾病的扩散。 2.高膜病 高膜病是虾类病原体感染后,在虾的体表上产生红色粘液体且非常黏稠的一种病症。预防高膜病的方法包括: •提高环境卫生:要经常清理虾池内的异物,清除虾池底部淤泥和死物,定期清洗虾池设备和饲料盆以【避免杂物混入。 •对水质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虾池水温、酸碱度、盐度、溶氧浓度以及其他因素,保持虾类养成环境健康与平衡。 •保证虾类营养:对虾进行预防免疫,保持虾类营养健康,同时调整好虾苗的摆放位置和密度。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 一、车轮虫、斜管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 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 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 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 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 5 克、硫酸亚铁 2 克,浸洗鱼种 20~30 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五、锚头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瘦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养分,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裂开,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如遇低温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 条 6~9 厘米长的鱼种,如有 3~5 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六、鱼鲺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虫体椭圆形,透亮,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很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担忧。能造成病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鱼病的预防 做好消毒工作 (1)鱼体消毒。水温15℃以上可用15毫克~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 (3)工具消毒。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消毒液用60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严格检疫制度 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科学管理 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

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药物预防 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鱼病的诊断 现场调查 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目检 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看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2)鱼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打开鳃盖,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及其防治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及其防治我们平时常常会讨论、交流某某某作物有哪些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等?其实对于动物来说也是需要注重疾病防治的,尤其是特殊的水产养殖行业,平时更是要多以预防工作为主,防大于治。下面一起学习水产养殖病害常见控防措… 我们平时常常会讨论、交流某某某作物有哪些常见病虫害,怎么防治等?其实对于动物来说也是需要注重疾病防治的,尤其是特殊的水产养殖行业,平时更是要多以预防工作为主,防大于治。下面一起学习水产养殖病害常见控防措施。 一、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现象 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人们觉察,鱼生了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也较陆上生活的饲养动物困难得多,而且治疗也较麻烦。当病情较重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若体外用药,采用全池遍洒或浸洗的方法也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养鱼等。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及水库,就难于使用。 而且体外用药一般只对体表疾病有效,而无法杀死体内的病原体。因此,鱼病预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水产养殖常见鱼病防治主要采用科学放养、提高鱼体抗病力、控制病原及施用药物等措施。 1.病害引起浮头 养殖鱼类除正常的缺氧浮头(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增氧剂就能解决)外,还有以下病害情况也可引起鱼类的浮头。 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

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应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重新肥水。 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在夏季向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渔肥。 2.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 这种情况多为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达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3.饲养鱼类体质偏瘦 此种情况多为饲料原因。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偏低,造成鱼体偏瘦,一般情况下各饲料厂均能达到标准。有些养殖户为了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由于环境变化和饲养管理等因素,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对于保障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问题。 一、常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1. 肠道疾病 症状:鱼类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肿胀、粪便异常等症状。 诊断方法:观察鱼类的粪便是否有异常情况,如颜色异常、形状异常等。同时观察水质情况,确保水质清洁卫生。 治疗方法:将患病鱼类隔离治疗,为其提供清洁的水质和适宜的饲料,同时可酌情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寄生虫病 症状:鱼类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异常活动等症状。 诊断方法: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外形,检查其体表是否有寄生虫。 治疗方法:使用适量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和饲料管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5. 营养性疾病 症状:鱼类出现生长迟缓、色素沉积不均等症状。 诊断方法: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皮肤颜色,检查其饲料是否合理。 治疗方法:调整饲料配方,为鱼类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同时加强对水质的管理,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二、疾病防控措施 1. 加强水质管理 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废弃物和残饲料,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2. 合理饲料管理

为鱼类提供适宜的饲料,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多残饲料残留,引发水质污染和疾病的 发生。 3. 定期检查 定期对鱼类进行身体检查,观察其生长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4. 锻炼养殖技术 加强养殖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保障鱼类养殖的健康和效益。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保障养殖效益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养殖户 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措施的实施,确保养殖水体的清洁卫生,合理管理饲料投喂, 定期检查鱼类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以应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问题,保障养殖环境的健康和鱼类的生长发育。

池塘养殖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池塘养殖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在农村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农户朋友也不少,其主要是以池塘为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是很难避免不发生的,接下来咱们一起主要学习了解下池塘有哪些常见鱼病?以及如何防治这些鱼病? 一、出血病 主要症状是体内外器官组织充血、出血。发病季节长,流行广,对鱼危害严重。每年在成鱼养殖阶段的4—6月,鱼种养殖阶段的8—10月,即水温25—30度时为此病流行盛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在日常养殖管理中,经常对投料台和池塘进行消毒,也可以取得效好的防治效果。 二、白头白嘴病 白头白嘴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病鱼额部和嘴周围色素减退,呈现白头白嘴状,病灶部位溃烂。此病以对鱼种危害最大,流行季节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上旬,造成大批鱼种死亡。其预防主法是彻底清塘消毒,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发现病情时,每亩2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或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两天。 三、打印病 又称腐皮病,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病灶一般呈园形,位于肛门两侧或尾部,肌肉腐烂充血,似印状,鲢鳙鱼发病率高。预防方法是保持池水清洁,饵料充足,鱼体健康。治疗方法是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四、赤皮病 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是青、草鱼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病鱼鳞片脱落,皮肤、肌肉发炎充血成红色,造成大量死亡。此病无大的季节性,但春末夏初常见。赤皮病的治疗方法要内外结合,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内服磺胺类药物,每50公斤鱼每天用药5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六天。 五、肠炎病 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病鱼肛门外突红肿,肠壁充血,肠内无食。此病流行广,发病季节为5—9月,主要危害成鱼。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药物制成药饵,每50公斤鱼用药5克,连续投喂六天,还可用中草药治疗,每50公斤鱼用菖蒲3公斤,切碎捣汁,加食盐半斤,制成药饵,连续投喂三天。 六、水霉病 鱼体受伤,水霉侵入伤口,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成毛状菌丝。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早春晚冬为流行季节。治疗方法为,每亩用菖蒲8公斤,捣烂取汁,加食盐2公斤全池泼洒。 很多鱼病都是因为季节变化和管理不当产生,因此水产养殖户朋友们需要及时根据池塘水温以及天气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病理变化的疾病。鱼病的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 1. 病原体检测技术:通过提取病鱼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利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检测。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2. 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技术(FAT)、免疫组织化学等。这些技术可以检测鱼体内的抗体或抗原,快速确定病鱼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3. 细菌培养技术:将病鱼体内的病原菌分离出来,并进行鉴定和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鱼感染的具体细菌种类,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二、鱼病的防治技术 1. 流水养殖技术:采用流水养殖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流水养殖可以保持水质清洁,降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

2. 疫苗接种技术:疫苗接种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措施。通过给鱼类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3. 饲料添加剂技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剂或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4. 温度控制技术:不同的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通过控制水温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一般来说,提高水温可以加快鱼类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而降低水温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5. 水质管理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措施。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减少病原体在水中的滋生和传播。 鱼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是保障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快速诊断可以及时确定病鱼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而防治技术则可以预防鱼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从而实现鱼病的有效防治。

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及治疗

一、鱼类肝胆综合症 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我们称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1.流行情况 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池塘养殖较为普遍的浙江和江苏,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有鲤、鲫、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其中以草鱼和鲫鱼最为突出。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以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为特征的鱼病,如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60%~90%。180—3712--8119 2.疾病特征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一倍以上,肝颜色逐渐变黄发白,或黄红白色相间呈斑块状,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3.诊断 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4.防治 发病后除调节水质外还要采用药饵内服和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治疗(1)池用碘王等药物泼洒

(2)停食后第三天投饵量减半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高能应激营养素+参福康+鱼肝宝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鱼肝宝+应激解毒灵+五黄精华液拌饵 二、车轮虫病 是车轮虫和小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 流行特点:车轮虫对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均能感染,但危害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每年5月-8月为此病流行季节。 病状与诊断: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俗称“跑马病”。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头部和吻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若仅从病症的表现观察,与粘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预防与治疗: 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 (2)用经发酵的有机粪肥施肥,培育鱼苗和鱼种,可减少和预防此病发生。(3)鱼苗、鱼种放养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水溶液浸洗20分钟-30分钟;或用2%食盐水浸洗20分钟-30分钟,可杀灭车轮虫。 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或混杀

春季常见几种鱼病及防治方法

春季常见几种鱼病及防治方法 春季往往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采取防范措施,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病,给养鱼场造成很大威胁。因此,进入春季后的防病、治病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白毛病。其病原体常见的种类有水霉和绵霉等属。 病症与诊断: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体附着于鱼体。使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不振,日渐消瘦,逐渐死亡。 流行情况: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3~4月,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常见于各种淡水鱼类。水霉营腐生生活,在鱼体上通常以“伤口寄生”出现,是鱼卵和苗、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 防治方法: 1.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越冬鱼种放养密度不可过高。 2.已发生水霉病的水体,每亩用旱烟草秆10千克,食盐5~7.5千克,加热水15~20千克浸泡半小时,全池泼洒,

每天一次,连续两天。也可采用0.5克/立方米水体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 3.全池泼洒五倍子2~3克/立方米水体煎汁泼洒。 二、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病症与诊断:病鱼体表鳞片松动脱落,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以腹部两侧为最明显,背鳍基部充血,严重时全部鳍条基部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严重破坏,常有水霉寄生,呈继发性感染。 流行情况:全国各主要养鱼区均有流行,以江、浙一带最严重,流行季节不明显,以春末夏初为常见,并常与肠炎、烂鳃等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青、鲤鱼。 防治方法: 1.鱼池彻底清塘消毒,并在扦捕、搬运放养过程中防止鱼体受伤。 2.此病的病菌除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外,并侵入血液,治疗时必须体内与体外同时用药: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3~0.4克/立方米水体同时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克暴灵0.5~1克,连投3~5天为一疗程。 三、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其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组织而引起。 病症与诊断: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体表粘液增多。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一、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 鱼病的快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快速诊断技术: 1. 病原学检测:通过对病死鱼体或病变部位采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鱼病的病原体种类。 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或病原体产生的抗原结合,通过颜色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3. 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原体特异性DNA 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诊断鱼病。 4. 快速诊断试纸:将鱼体、鱼鳞或鱼血样本与试纸接触,根据试纸上显示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病原体。 这些快速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鱼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二、鱼病的防治技术 鱼病的防治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防治技术: 1. 环境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良好的水质,控制养殖密度,

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池塘底泥等,降低病原体滋生的环境风险。 2. 疫苗接种:根据鱼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药物防治:根据鱼病的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抗性。 4. 养殖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类的营养均衡,提高养殖水平,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5. 定期监测:定期对养殖鱼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运用上述鱼病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 鱼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快速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鱼病,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而通过合理运用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养殖户应加强对鱼病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鲤鱼常见的疾病以及防治方法

鲤鱼常见的疾病以及防治方法图:鲤鱼 在养殖鲤鱼的时候,难免会使得鲤鱼产生疾病,那么鲤鱼常见的疾病有那些呢?接下来就由来说说鲤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1、痘疮病 【症状表现】病鱼早期体表有乳白色小斑点,病情加剧此斑点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当增生物长大后即自行脱落,不久又长出新增生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至鱼死亡。 【病原诱因】由疱疹病毒引起。 【流行病学】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秋委多发,不易导致死鱼,主要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①鱼池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②采用氰霉素水溶液浸洗,连用3天。 2、疖疮病 【症状表现】背部皮肤与肌肉组织发炎,后溃烂成脓疮,手摸有浮肿之感。脓疮周围发炎、充血、充血,鳍条糜烂成刷状(渔民又叫扫帚鳍),严重者肠道出血发炎。 【病原诱因】疖型气单孢菌。 【流行病学】多见于以花白鲢为主的混养鱼池。无典型发病季节。常年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①鱼种、水体、池塘彻底消毒;②操作小心,防止鱼体受伤;③用环丙沙星80mg/kg饲料制成药饵内服,结合1ppm漂白粉水体消毒,连用3天。 3、烂鳃病 【症状表现】烂鳃病俗称乌头瘟,病鱼离群独游,少食,体色发

黑,特别是头部乌黑。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园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又称开天窗),鳃丝腐烂。 【病原诱因】鱼害粘球菌。 【流行病学】危害多种鱼类,水温20-32℃最易暴发,冬季此病少见,常与赤皮、肠类病并发。 【防治方法】①平时发病前水体用漂白粉消毒,特别是高温季节; ②用红霉素100mg/kg饲料或恩诺沙星80mg/kg饲料拌料内服;③用土霉素0.1ppm泼洒消毒池水。 以上就是鲤鱼常见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供鲤鱼养殖户参考,在养殖鲤鱼的时候,定期对水池进行消毒,时常观察鱼的动态,就会减少鱼病的发生,使得经济提高上去。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 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 (1)主动防治 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 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 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 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 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 (1)保持水质清洁 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 4.病毒病 (1)加强养殖管理 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 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 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鱼病,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应尽量采取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同时加强鱼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鱼病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鱼病与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 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病症,常与六鞭虫、 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 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顿摄食,故又称"闭口病〞。发病6—7天的鱼苗, 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鱼种发 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病症,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 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病症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病鱼腹部膨大,伴 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病症,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 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进一步确诊需刮 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 主。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 1次,连喂3~5天。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作者:张金峰丁绍昆 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3期 淡水养殖鱼,会面临鱼类常见的疾病,针对常见疾病的产生原因和症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且给出相关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淡水养殖鱼的产量和质量。 1 鱼类微生物病1.1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淡水鱼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鱼类,因此在 养殖淡水鱼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鱼病的防治。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出血症状,是淡水养殖鱼常 见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淡水养殖的草鱼。草鱼出现出血症状,主要是因为疱疹病毒引起的, 该病属于病毒性疾病。因此,想要防治病毒性出血症状,需要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组织浆灭疫苗。而病毒引起的鱼病不仅仅是草鱼出血病,还有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及流行性造血器 官坏死病等,这些都是淡水养殖鱼鱼病类型。所以,病毒性引起的鱼病,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 和探讨的。因为病毒性鱼病的死亡率很高,治疗效果不明显。 1.2 由细菌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细菌引起的鱼病症状很多,是目前最常见的鱼类疾病, 主要的疾病类型为竖鳞病、烂鳃病、白皮病、细菌性白血病等。比如细菌性鳃病,主要症状是 体色发黑,鱼鳍的边缘色泽逐渐变淡,如果病情严重,则会出现充血症状。针对细菌引起的鱼 类疾病,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清理养殖鱼池。一是用生石灰清理池塘,或者是全池塘洒满 生石灰水,浓度约为26.0 μL/L。二是使用漂白粉药浴,进一步清理池塘并且杀菌消毒,使用 浓度约为11.0 μL/L;或者是在养殖鱼塘中泼洒,浓度为1.5 μL/L。三是选择黄烟熏池塘, 池塘药物的浓度为3.5 μL/L;或者是选用五倍子,池塘药物的浓度为3.0 μL/L[1]。1.3 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在微生物引起的鱼病种类中,还有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腮霉病及卵甲藻病。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是鱼体皮肤局部受损,导致鳞片脱落,皮肤呈灰白色,四周组织红肿。主要防治方法是在日常打捞时避免拉网伤到鱼的表面;将 食盐和小苏打混合用于清理鱼池,同时还可以治疗鱼病;鱼池中撒入溶解孔雀石0.2 g/kg,对 初期发病的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或者鱼池中撒入25 mL/m3来苏儿,对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效果也很好[2]。 2 鱼类寄生虫病2.1 由原生生物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由原生生物引起的鱼病,被称为鱼 类原虫病,主要是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目前,淡水养殖鱼中原虫病主要有鱼波豆虫病、小瓜虫 病及毛管虫病等。鱼类患小瓜虫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分泌黏液,患病鱼表现为离群,食欲不振,进食程度比较差。针对这类病症,采取的防治办法如下。一是使用生石灰清理鱼塘,减少细菌 病原虫的生存概率;二是在鱼苗放入池塘之前,需要用9 μL/L 的硫酸铜浸泡约30 min;三是需要用硫酸铜和亚硫酸铁混合,比例约为5∶2,调制池塘水浓度为0.8 μL/L;四是使用含盐 量为1%~4%的食盐对鱼体进行彻底的清洗。还可以使用福尔马林对鱼病进行治疗,但要在治疗 后及时换池塘水[3]。2.2 由蠕虫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蠕虫病引起的鱼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的存在,主要类型有复口吸虫病、三代虫病、 黑点病等。三代虫病的主要症状为,严重的病鱼体色暗黑无光泽,身体瘦弱,游动缓慢,食欲 衰退;仔细观察鱼体表,可见因三代虫的刺激而导致病鱼分泌一层灰白色的黏液。患病鱼常出 现蛀鳍现象,金鱼尤为严重。而严重感染指环虫的病鱼,体色变黑,十分瘦弱,游动缓慢,食 欲减退,鳃丝黏液增多,鳃瓣呈灰白色,呼吸困难;幼小的鱼苗,特别是鳙鱼苗,常显现出鳃 器官浮肿,鳃盖难以闭合的病症。根据这类鱼病的特征,治疗方法主要为使用生石灰彻底清洁 池塘,杀灭螺蛳的存在。而后在鱼苗培养池内,撒入硫酸铜调至鱼塘池水浓度为0.8 μL/L。 并且间隔12~24 h,以同样的浓度再泼洒一次。 2.3 由甲壳虫动物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甲壳虫引起的鱼病主要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鱼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肉眼可见鳃丝末端内侧上乳白色的虫体;鱼体消瘦,尾鳍上叶常露出水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常见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鱼类疾病的防治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假如是经常患病的鱼类,就会严峻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因此,在水产养殖的整个环节中,都必须做好鱼类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鱼类病害 1.病毒病。病原体能够在细胞当中进行复制,无法利用药物对其进行有效地操纵,鱼类疾病发生与个体品种、水温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春季鲤鱼发病时候的温度在15℃左右,发病温度不高于23℃。鲤疱疹病毒病仅见于锦鲤和鲤鱼,发病温度约为25℃,低于17℃或高于32℃。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草鱼和鲱鱼中,发病顶峰在水温26℃左右。鱼类病毒病埋伏期不同,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上都有着复制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够快速的传播,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操纵难度,在治疗上只能够加强日常的预防。 2.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的名称因地区而异,其发病机制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丹参气单胞菌、弧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淡水喂养鱼类爆发性流行病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养殖疾病。 3.寄生虫病。寄生虫会导致患病鱼类出现身体损伤等状况,严峻的会导致其直接死亡,发生严峻的病变,寄生虫在鱼类体内寄生会对其身体组织和器官等产生压迫,导致鱼类生理功能出现完全性丧失,直接掠夺鱼类体内营

养,这对于今后鱼类的稳定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寄生虫的排泄物在鱼类宿主体内会产生毒素,造成鱼类身体危害。 二、鱼类病害流行特点 1.类型多样,发病快。新产品、新技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得到快速的推广,养殖户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过度的重视饲料量的投入,抗生素的滥用更是导致水质受到破坏,水体载体承受过重,水营养成分过高,水质已经不适合养殖,水污染更加严峻。寄生虫、病毒疾病等是水产养殖周期当中较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随着鱼苗在全国范围当中的快速运输,不同鱼病也出现了全面流行,单一病害已经开展成为多元病害,养殖户预防观念的淡薄,在鱼类疾病发生之后会使用大量药剂,或者频繁更换药物,进一步导致养殖水体承载能力下降。 2.耐药性强,根治难。增加药物的数量并不能够使鱼类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反而为病原体等提供了更加适合繁衍的环境。药物的使用并不能够完全消灭病原体等,寄生虫会通过进一步繁衍将抗病基因进行遗传,病原体、寄生虫等体内的耐药性增强。这就是盲目使用药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最终形成全新病原体。多种病原体会加重鱼类疾病,形成的恶性循环,使环境污染加重。 3.病原较广,时间长。养殖水体既是水产品生长场所,同时也是寄生虫等繁衍载体,病原体会在水循环影响下加重养殖病害侵入。以前的某种特定时期疾病开展到现在会出现在任何季节当中,并且发病时间、疾病种类等出现叠加状况。 三、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着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该病在草、鲤、鲢、鳙、鲫、鲂等鱼都易感染,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最为严重。预防方法:(1)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减少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2)在并塘越冬及春放鱼种时进行鱼体药浴消毒。用3%至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对鱼体消毒5至10分钟。治疗方法:(1)采取全池泼洒药物,用水霉净按说明用量,或用鱼虾安0.3至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即可控制。(2)用亚甲基蓝2至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3)用克霉灵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次,效果也很好。 竖鳞病:又叫松球病、林立病,是因水质恶化、鱼生活环境突然温差变化过大,或鱼体受伤被细菌侵入所致。患病鱼的鳞片局部或全部竖起像松球样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用手指按压鳞片,有半透明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腔膨大、腹水等症状,患病鱼游动迟缓,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如不及时治疗,病鱼2至3天死亡。初春水温低时发病率较高,而高温季节则较少发生。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鲂鱼、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成

鱼均有发生。预防方法:(1)放鱼前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或鱼用清塘净等进行清塘消毒。(2)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3)在拉网、过数、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4)放养前对鱼进行药物洗浴,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5)每立方米水用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和10克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至10分钟。(6)用碘制剂鱼药浸洗鱼体效果也很好。(7)池塘内冰块融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水深1.5米,亩用生石灰2至2.5公斤,使池水呈微碱性,pH值在7.5至8之间,或用溴制剂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隔天一次。治疗方法:(1)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可有效缓解此病病情。(2)全池泼洒杀灭海因,浓度为0.2至0.4克/立方米。(3)用苦参煎汁全池泼洒,用量每667平方米0.25至1千克。(4)发病后及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鱼体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0毫克,或复方新诺明150毫克,拌饲料连喂3至5天。(3)内服红霉素(水产专用药物),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至2克,连喂3至6天。同时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强力消毒灵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效果也很好。 白云病:该病病源是恶臭假单胞菌所致。病菌侵入鱼体后,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附着物,并逐步蔓延扩大,全身像包一层白云,以头部、背部、尾鳍处白色黏液更为稠密。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鱼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死亡,剖开鱼腹可见肝、肾脏充血。此病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