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案

合集下载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途径,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5. 日食和月食的预测和观察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和文化意义。

2. 难点:日食和月食的预测和观察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技巧,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观测工具等。

2. 教材:天文知识教材、日食和月食相关资料。

3. 场地:教室、天文观测台等。

4. 观测工具: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3. 演示:使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4.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

5. 讨论: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技巧,分享观察心得。

七、教学活动1. 观看日食和月食的纪录片,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神奇现象。

2. 制作日食和月食的模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3. 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提高观察能力。

4. 举办日食和月食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

3.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测日食和月食。

4.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验。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规律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文化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演示法: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3. 讲解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 讲解发生规律: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规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

5. 演示日食和月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请学生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4. 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器材,观察日食和月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 作业:布置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能正确观察和描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概念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概念、产生原因、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测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实践,使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观测日食和月食,并记录观测结果。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观察方法等,反思自己在观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8. 课后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9.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观测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掌握程度。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日食和月食的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观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定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日食和月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说明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导致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指出日食是白天发生的,月食是晚上发生的;日食是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月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让学生掌握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如何观察月食?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

讲解如何观察日食:说明使用特殊的日食眼镜或投影方法来观察日食,避免直视太阳造成眼睛损伤。

讲解如何观察月食:说明使用肉眼或望远镜来观察月食。

讲解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不要直视太阳,使用适当的观察方法来保护眼睛。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意义。

3.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日食和月食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何意义?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讲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介绍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和解释,以及一些重要的日食和月食事件。

讲解日食和月食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意义:介绍不同文化对日食和月食的信仰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知识讲解: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4. 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教具进行观察,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标注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观察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记录下观察过程和感受。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原因。

2.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观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师播放日食和月食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总结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 学习日食和月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分析它们的特点,如:发生时间、观测地点等。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日食和月食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产生原因。

1.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4.2 讲解观察方法:讲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所需器材等。

3.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3.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特点及观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观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测日食和月食的经验。

4. 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2. 新课导入: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形成原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观测日食和月食,并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日食和月食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6. 拓展环节:介绍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定义、成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观测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观察报告:课后收集学生的观察报告,评估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实地观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日食和月食主题的科学展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周期4.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发生周期,观察方法。

2. 难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原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3.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

3.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形象理解。

4.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周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规律。

5.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发生周期的记忆程度。

4.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故事和传说的资料。

3. 准备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太阳模型、地球模型、月亮模型等。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天文新闻,了解最新的日食和月食观测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如观察日偏食、月偏食等。

3.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了解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日食和月食-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发生的。

2.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

3.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日食是地球上的月亮挡住了太阳,使得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看不到太阳的情况。

月食是地球上的地球影子挡住了月亮,使得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看不到月亮的情况。

2.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地球、太阳、月亮的运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原理如下:1.日食的发生原理:太阳光直线通过地球大气层造成折射,所以在地球表面无法直接看到太阳,但是月亮不会发生折射,所以月亮通过太阳在地球上投下了一个影子,这就是日食。

2.月食的发生原理:太阳发出的光直线经过地球的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折射,光线会导致地球投射出一个影子。

当月亮经过这个影子时,月亮就会发生月食。

3. 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日食和月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造成日食和月食的原因不同:日食是由于月亮挡住了太阳,而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线。

2.日食和月食的出现频率不同:日食通常比月食更少,因为月球和太阳间距离较小,很少会发生完全的挡住。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式也不同:观察日食需要佩戴特殊的太阳眼镜,而观察月食只需要用肉眼即可。

4.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注意事项观察日食和月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日食需要佩戴太阳眼镜,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损伤。

2.观察月食需要选择在没有灯光污染和云层阻挡的地方,以便更好地观察。

3.不要直接观察日食和月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观察,以避免损伤眼睛。

三、教学重点1.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出现原因和区别。

2.掌握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和区别。

2.学生掌握正确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投影仪、电子板等工具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发生原因、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模拟实验过程,学生有机会亲眼观察日食和月食,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4《日食和月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了解其产生和发生的原因,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做简单的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动手实验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日食和月食的概念,了解其产生和发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PPT,地球仪模型,太阳、地球、月亮的模型,实验器材等。

2. 教材准备: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单元34课的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与内容Step 1 引入新课1. 利用教学PPT和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太阳、地球、月亮的特点和相对位置关系。

2. 利用图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日食和月食。

Step 2 学习新知1. 在投影仪上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 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定义,以及它们产生和发生的原因。

强调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3. 利用教材中的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运用投影仪进行实景演示。

Step 3 深化理解1. 分小组进行实验。

每组准备一个投影仪和实验器材。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模拟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并记录可能产生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完成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再次确认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Step 4 拓展应用1. 准备一些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实例或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讲述的方式,探索更多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意义和影响,如日食对太阳能产生的影响等。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模型来观察和模拟日食和月食。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2.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释。

2. 如何在实际观察中正确操作。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特殊眼镜、月亮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方法:介绍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2.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释。

2. 如何在实际观察中正确操作。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特殊眼镜、月亮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方法:介绍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日食和月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观察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例来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日食和月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日食和月食是天文学中非常有趣的现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些天文现象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好素材。

通过绘本教案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小班幼儿的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主题。

一、教案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2. 培养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绘本《日食和月食》;2. 大型图片或模型展示日食和月食的过程;3. 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板、颜料、画笔等;4. 一些相关的玩具或模型,如太阳、月亮、地球等。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文现象。

然后,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你们有没有看过日食或月食呢?”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2. 绘本阅读。

老师向幼儿们朗读绘本《日食和月食》,让幼儿们通过绘本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过程。

3. 制作手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制作简单的手工模型。

可以让幼儿们用纸板和颜料制作太阳、月亮和地球的模型,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纵这些模型,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

4.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一部分幼儿扮演太阳、月亮和地球,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察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5. 总结。

在活动结束前,老师可以向幼儿们进行简单的总结,让他们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绘本教案,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阅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日食和月食教案1

日食和月食教案1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三、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实验记录单16、大小圆纸片1、篮球1、小地球仪1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在2500多年前,有两个小国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将士们尸横遍野,老百姓哀声载道。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泰勒斯预先知道有天文现象要发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某一日会使太阳消逝。

到了那一天,两军正在酣战不停,突然,光芒四射的太阳被一个黑影遮住了,黑影从太阳的西缘渐渐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天色一片昏暗,仅有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

双方士兵将领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

据考证,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天文现象。

2.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吧?(揭题并解释“食”的意思)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3.介绍三类日食(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1、出示日食过程图2.(书本P53阅读)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顺序看,观察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3.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师: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据我所知,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通用6篇)日食和月食都是天文学中一种有趣的现象,但它们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自然第11册第15课教学目的和要求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设计理念从自主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以独立思考、小组集中讨论来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日食与月食”的教学挂图、“三球仪”、CAI课件等教学程序一、课件引入:1987年9月23日上午,在天空中发生了一个特殊有趣的现象——明亮的天空突然变得昏暗了,透过墨色玻璃看,发现太阳右上角的光被一星体遮住了,太阳出现了一个弧形的小缺口,渐渐地,缺口越来越大,太阳像一轮弦月挂在天空中…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就是日食。

你觉得有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成因,好吗?(板书:日食和月食)二、自主探究:1.关于“日食和月食”,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问:(1)什么叫日食,什么是月食?(2)日食有几种?(3)日食与月食各是怎么产生的?… … …2.出示日食图,结合书上的图,同桌研究、讨论:(1)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2)太阳肖可能被哪个星球遮住了?为什么?(3)太阳光为什么会被遮住?为什么一会儿又重新复原?3.演示“三球仪”,学生小结:(1)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介绍日食的种类。

4.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形成:(1)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这时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是怎样的?(2)月食时,月亮的哪一边先出现阴影?为什么?(3)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三、总结拓展: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疑问?2.运用“日食”、“月食”知识破除类似“天狗吃月”的迷信说法。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小学科学34《日食和月食》(教案)

小学科学34《日食和月食》(教案)

小学科学34《日食和月食》(教案)日食和月食(教案)【引言】日食和月食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小学生对于其中的原理和产生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

本教案将通过引入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结合实例和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的原理和原因。

【教学目标】1. 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

2. 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理。

3. 通过实例和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日食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2. 月食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3. 日食和月食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4. 实例和实验活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你们有没有见过日食或者月食呢?你们知道这两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介绍日食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解释日食是当月亮挡住太阳的光时,地球上出现部分或全部全球范围内的黑暗。

2.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介绍月食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解释月食是当地球挡住太阳的光时,月亮出现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

三、对比分析(15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日食和月食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食只能在白天发生,而月食只能在晚上发生?四、实例解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和影像资料,解析日食和月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现象的产生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现象和原理。

五、实验探究(30分钟)1. 手工制作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模型,模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2. 进行实验观察,学生亲自操作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模型,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模拟效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六、拓展应用(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日食和月食的了解,在小组中分析其他日食和月食的实例,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概念、产生原理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案
一、教材简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太阳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教材上是以一副简单的日食发生过程图来告诉学生日食发生的特点,不过这样的导入似乎对学生情感的体验不够,因此将其改为以古代战争故事和日食的故事为教学起点,引领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认识日食的特点,加上根据学生课前已对月食和日食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或学生原有的对天体运动的了解,所以便展开有效的推测,在此过程中产生知识面上的冲突,经过严谨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开展实验,最终得出科学的概念,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背景: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它们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的植物种类。

过去他们也知道校园中有许多植物,但是,调查后的发现依然会让他们感到吃惊,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大大超过了他们所知道的范围。

那我们的家乡、国家、整个地球上会有多少种植物呢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极大兴趣。

如果我们能将学生由调查校园植物引向调查家乡、全国乃至全球的植物种类,学生会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然而生物种类的庞杂、生活环境的多样,使得我们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

那么如何将学生对多种多样植物的认识由校园扩展到校外,真正建立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呢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科学词汇:月食、日食、运行轨道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查找资料、分析推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核心价值观:
模拟推测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
课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大小圆纸片科学记录单大小圆片可以用滤纸代替
教学流程:
收集资料,推测分析→推测日食发生的原因→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成因分析→深入探讨
(一)引入
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同时播放日食录象资料。

(设计意图:选择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是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能让学生及时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意识的去关注日食这一奇怪的天文现象)
2.你们见过这一天文现象吗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情境时的浓厚兴趣进入了回忆和思考阶段,有效的情境带来了有价值的参与度。

)
(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
1.出示日食发生的课件,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能导致这些原因产生把你们的推测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出示) 我的推测
(设计意图:猜想和推测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猜测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
2.小组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三)日食模拟实验
1.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通常科学家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识的冲突上引出实验方法,哪里有问题哪里就
有科学的方法出现,显得和谐、顺畅,并且是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

)
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
①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老师给每个桌的同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片。

)分别用什么材料来代替什么
②如何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我们要尊重模拟实验,怎样做才是尊重模拟实验(设计意图:灌输尊重模拟实验的意识,认识到模拟与客观有差距,但不能让差距拉大,做到合理、符合客观的操作,使实验体现得更有价值。

)
③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设计意图:实验前的方案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评价实验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是实验前的一个思路整理,避免实验开展地盲目、无章,同时也是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

)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课件出示要求)
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

日食成因示意图
2.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写下你们的研究结论。

我的研究结论
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实验要求的设计充分考虑到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保留证据去做科学的发言。

)
3.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1)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
生示范模拟实验)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3)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
(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设计意图:示范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

)
(四)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看来关于日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课外去继续研究研究。

(五)了解月食
1.那么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生说)
2.出示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3.研究日食和月食看到的机会
(1)出示资料: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

但是我们通常为什么说看到月食的机会比看到日食的机会大呢?可以根据示意图分析一下。

(2)小组讨论。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黑板上显示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日食和月食进行整合联系,也是这堂课的一个对比思考,通过对日食和月食发生机率的分析,使对日食和月食理解地更深刻,获得的知识也更多,对“一般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

”这句话做一个更科学的理解;也有益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还想知道些什么你知道农历什么时候容易
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吗(安排学生课外继续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