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作者:王彬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32期
摘要: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不拘泥前人的章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人生思想与艺术修养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主要针对苏轼散文的创作背景与个性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散文;创作背景;个性特征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有着非常高的成就。苏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特性,在当时掀起了文学高潮,使当时的散文艺术达到了顶峰时期。本文就苏轼的基本情况以及散文的个性特征进行阐述。
一、苏轼的创作背景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来世人经常称其为苏东坡。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苏轼的作品属于豪放派,它的诗、词、赋、散文在我国历史上都占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如此,苏轼的书法和绘画造诣也非常深,他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全才,他也是史上文学造诣最杰出者之一。
苏轼的散文和欧阳修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世人称苏轼和欧阳修为欧苏。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屡遭贬斥,但是他生性坚韧,性格直率,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逐渐旷达淸放。苏轼散文之所以成为旷达的风格,外部原因是由于苏轼屡遭贬斥,是北宋时期党派之争的产物,内部原因跟苏轼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苏轼性格直率、胸怀坦荡,虽然命运多变但是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苏轼散文的特点
苏轼和欧阳修的作品属于同一风格,但是苏轼更加注重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说,苏轼是结合了欧阳修和王安石的优点,他在两者的基础之上有了进一层次的提高。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观点、意图、情感等。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
苏轼的散文之所以能够享誉古今,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内涵的深厚。苏轼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了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敏锐感觉、哲学家深厚的才思、文学家生来具有的艺术天赋。苏轼用古代知识分子复杂的人物性格,创造出了深含儒家学派的人文精神,体现出了他的积极参与意识。苏轼的散文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一)开朗乐观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苏东坡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从苏轼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受到侮辱、迫害的狼狈日子里,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苏轼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生来就是为了追求换了,他把平淡的日常生活用快乐的眼光去看待,并且善于苦中作乐。如苏轼作品《超然台记》中就表达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如果能够超然物外,及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够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此篇文章是他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密州的生活远远不及杭州的生活,但是他仍然能够坦然面对。
(二)旷达超远
苏轼自幼喜欢庄子的文章,这使他的思想上具有儒学的入世有为的思想特征。后来苏轼喜欢跟僧人交往,使他在儒学思想的基础上又具有了佛家思想。所以在后来他遭受磨难的时候,他能够用庄子的思想来解放自己,用旷达的思想来看待生活。苏轼传承了庄子的风格,自身为官却能够超然于生活之外,虽然善感却能够自我调节。
(三)闲适平和
苏轼性格平和,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为了使自己内心安定,每到一处都要建造自己的住宅。他认为自己的心在哪,家就在哪,故有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句。受佛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对生死之事看得很开,这也是他能够保持闲适平和的心态的主要原因。
(四)风趣幽默
苏轼思维敏捷,想象能力非常强,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灵活地穿插一些先人的寓言故事,或者插入一些自己创造的语言故事,这就使得他的散文作品里面增添了风趣幽默的特点。如他的作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本是一篇悼念好友的哀文,但是苏轼却增加了一段有趣的往事,为文章增添了喜悦的气氛。这篇文章既表达了苏轼与好友的真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无限怀念。文章开头诙谐幽默的句子跟后面的文句形成鲜明对比,用前面的诙谐风趣衬托了后面作者的悲痛心情。
三、结语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参考文献:
[1]杨胜宽.说苏轼论体散文——苏轼散文分体研究系列之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张大联,汪佑民.随意驱遣姿态横生──试论苏轼散文的结构方法与布局安排[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3]红孩.散文是否会成为人民的文体——对当下散文的几点思考[J].福建文学.2016(01).
[4]王冰.艰难的追寻与重建的幻象——二○一三年的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