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基本的方程形式,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3.演示解法: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反馈: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一元一次方程:形式:ax + b = 0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解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配套课件、说课稿,同名搜索)
解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占有重要地位。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能力以及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
在之前,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对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及等式的一些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之前《整式的加减》一节中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在多项式中合并同类项,这些都为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教材在编排上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出这两个的概念。
结合新课标中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我确定了以下的三位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重、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着眼于“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活动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学生着眼于“探”,通过探究、思考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发展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辅以演示法来让学生模仿我的解题过程,由此让学生掌握规范得解题方法。
本课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建平县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邹晓敏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富山中学的邹晓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的分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课先让学生对多种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逐步过渡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观察再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到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用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二、教法确定与学法指导: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效果。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下流水九年制学校冶伟科一、说【教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等知识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方面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提取于学生的切身体会,其中渗透了数学结构模式思想和归纳、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本节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计了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从而归纳总结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体会到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美。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索方程的定义,了解方程的相关特点;②初步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方程含义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让学生对实际模型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3、情感目标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1、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将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强调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使整个数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内容。
二、说教法本堂课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从学习列简单的方程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还有方程的解,着重锻炼学生怎样列一元一次方程。
三、说学法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堂上随老师的引导逐渐进入新课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要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解决方法,会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准备: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鸡兔同笼的问题情境导入。
实现从算式到方程的过渡。
(二)探索通过多个问题情境的探索,感受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思考(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相互交流。
(2)方程8930+2==5=x有什么共同点?x-x+40.3021147%),1(,5100(四)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解。
(五)训练1. 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x+3=17; (2)x-7y=21;(3)m=5m+11; (4)n-5m=2;(5)xy+9=2x; (6)3-5m=mn.2.2=x 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20)10(3=-+x x(2).7622x x =+(六)小结1.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七)布置作业:习题5.1第1,2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认识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本节内容既是小学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后续内容的前提,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化,还承载着对简易方程的理性认识和深化,可以说是小学与中学内容上的衔接点,方法上的分水岭。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能根据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根据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求正方形边长,猜明星和数学家年龄,鸡兔同笼,求长方形长与宽等问题的探究过程,构建算术方法向方程方法的转化活动,以此为生长点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从而体会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学习的进步。
2在观察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通过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目标解析:1学生在解决5个层层递进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用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会随着问题逐渐加深,它的困难程度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进而深切地感受到继续学习方程的必要性,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捷性。
2根据五个问题情境列出的方程,去掉情境背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几个方程共同特征,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依此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有理数是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1课时)》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总结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课《一元一次方程》,本课采用“135”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活动掌握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增强课堂上民主意识的体现。
一、说教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有一些了解。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小节通过两个具体问题,有学生自主解决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为此,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做好三方面:一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提供探索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是在解决问题情境时注重对引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从而选择正确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具备了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和简单的代数知识,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一元”和“一次”的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理解不透,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学习动机
2.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线性结构,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关键词、公式和步骤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同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标题为“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激发兴趣:通过对比学生解决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更简便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一元”和“一次”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2.形式推导: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强调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熟练程度。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可能一时难以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以及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4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三、知识与技能:①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到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用相应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五、教法确定与学法指导: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究、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采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收获学习,挑战自我——拓展学习,总结评价——提升学习,作业布置——巩固学习”这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课题: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定义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解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比如对于方程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方程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
3.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合并同类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掌握不太好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方法二: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5,所以得到等式:2x-5=21。
(二)树高问题: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果设x 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15x=100(三)路程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四)人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x (1+147.30%)=8930.(五)面积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 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长为(x+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议一议:(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1)2x-5=21(2)40+15x=100(3)22/x -22/(x-1)=12/60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结提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
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让学生通过对五个方程的分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
教师要注意掌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以(4)x(1+147.30%)=8930(5)x(x+25)=5850在小学时学习过(1)(2)(4)这样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 +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①都是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是1,②都是等式,③都是整式师生共同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指数是1;③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的请说明原因:①2x2-5=4;②-m+8=1;③x=1;④x+y=1;⑤x+3>0;⑥2x2-2(x2-x)=1;⑦2/x-7=4;⑧πx=12.④x+y=1;×,两个未知数⑤x+3>0;×,不是等式⑥2x2-2(x2-x)=1;×,未知数的指数不是1⑦2/x-7=4;×,不是整式例1若关于x的方程2x m-3+4=7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解: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所以m=4.3、出示课件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检修时间2450h?解: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h 等量关系:已用时间+再用时间=检修时间.列方程:1700+150x=2450列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课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1)(3)(填序号).(1)3x+8=3;(2)18-x;(3)1=2x+2;(4)5x 2=20;(5)x+y=8;(6)3x+5=3x+2.2.x=2_不是方程4x-1=3的解(填“是”或“不是”).3.若方程(a+6)x 2+3x-8=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6_.4、列式:①2x 与-3的和是7。
《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教科书将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一节,一方面是对小学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方法解题和简单方程的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后,可以尽早渗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②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③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思考目标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3、重点、难点:结合以上目标,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宗旨,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学难点:思维习惯的转变,分析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浙江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会根据简单数量关系列方程,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⒋回顾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和天平演示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设计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观察归纳,建构新知——交流对话,自我探索——理解性质,应用巩固——总结反思,布置作业(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教科书将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一节,一方面是对小学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方法解题和简单方程的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后,可以尽早渗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能结合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解决: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说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是对教材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起始课,学生小学已接触了简单的方程、之前还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为深入方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该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是运用模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其它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还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素材。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认知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学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并不陌生,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而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节课要灌输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地实施下去.
第三部分是教法学法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学习数
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
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一次飞跃。
教师利用“激→导→评”的模式,主要以问题启发、讲授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预设进行如下操作:先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思考、讨论,克服算数解法的思维定势影响,突出“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概念,再利用辨析题,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提供探索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是在解决问题情境时注重对引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讨从而选择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两个游戏(猜日历、猜年龄).
教学策略:
(1)两个游戏各进行两次.
(2)游戏结束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3)利用方程的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再让学生回顾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
(1)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的游戏开始本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2)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从中对比、体会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不同,初步感受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回忆方程、方程的解的定义,为本节课的教学开辟道路.
(3)设置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2、构造悬念,创设情境
教学策略:
展示书中的四道题,采用“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学生先分析→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讲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四道题解决完之后,让学生反思后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借助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
教科书中设置行程、增长率、面积等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体现了模型的多样性。
这几道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字、图形、表格的阅读,初步感受模型思想.
3、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教学策略:
(1)启发学生观察上面所列方程,其中哪些是学生熟悉的方程.
(2)学生自主观察几个方程的共同点后,归纳、交流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要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分类、归纳,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强调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要点,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理解.
4.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教学策略:
(1)学生从前面所列出的方程中选取方程,尝试自主求解.
(2)请两位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考过程.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小学解方程的解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尝试求解前面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既可以满足
学生想解出方程的强烈需求,又可以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的相关内容.
5.总结串联,纳入系统
教学策略:
(1)请3~5名学生总结,谈收获和困惑.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借助关键语句发现等量关系.
(3)指出本章还将更深入、更系统地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设计意图:
(1)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思想方法,总结情感体验,从知识的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纳入方程学习的体系.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达标检测,评价矫正
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随堂批改,最后向学生展示正确答案和两名学生的典型错例,老师作点评和讲解.
设计意图:
(1)探究过程都应配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
(2)落实基础,结合激励性的评价、为后续的反馈、矫正准备素材.
7.布置作业
A. P1321、2、3题
B.收集生活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收集的数据,编一道应用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作业设置,旨在为学生搭建不同高度的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个性化巩固提高的要求.
6、板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定义
2、方程的解(根)
3、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4、找出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5、小结
6、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教师通过猜日历、猜年龄两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方程的
出现自然流畅。
学生自觉运用方程模型思想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应用意识.
2.体验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越丰富,记忆就越深刻,掌握则越牢固.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情境中的游戏活动;自主探索中的小树慢慢长高、操场的长与宽的探究活动;辨析与研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最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体会应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3.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主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合理的解释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授课时要设法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将能使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自觉选择.让学生在简单的背景问题中,一点一滴地体会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达到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有些学生审题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的阅读,还找不出关键语句中的等量关系.还有分层教学的问题可能处理的还会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