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2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以及阳性诊断率均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心脏病;常规心电图;心电图异常心脏病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总称,为循环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以胸痛、咳嗽、心悸、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以脉搏异常、心律失常征、心脏增大征等为主要体征,并且也会损伤呼吸系统,若病情严重则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乃至猝死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1]。
临床上对于心脏病的诊断以非侵入性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式,而最常见的方式为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又包括两种,即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
有调查指出[3],尽管常规心电图可对诊断结果有效的明确,但是因为该种方式只能对1~3min内数十次心动周期进行标记,常常不能对偶尔出现的窦性停搏、早搏等捕捉,出现延误了患者治疗时间,恶化病情,乃至危及生命。
所以,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种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22例心脏病患者(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男、女比例为30:31,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44±2.69)岁;对照组61例,男、女比例为32:29,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02±2.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已经确诊为心脏病;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年龄18周岁以上;性别不限。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2)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首先给予这此研究对象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测,将此次所检测的结果分为常规组,之后再给予他们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此次所检测的结果分为动态组,比较并分析两组心电异常的检出结果以及阳性概率的检出结果。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异常概率明显低于常规性心电图检出异常的概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检出异常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常规性心电图和动态性心电图两种心电图检测设备来说,两者最终所检测的结果差异显著,一般来说动态性心电图相比常规}生心电图的检出概率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动态心电图可以推广应用。
标签: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对于那些心脏情况比严重的患者来说,在临床上积极给予心电图检测对于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者的共同作用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在临床上被廣泛使用的心电图检测技术的完善。
经过相关临床研究证明,动态心电图的检测方式相比常规性心电图检测方式来说,其对于许多心脏异常的检出概率都相对较高,因此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从而其被应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首先给予这此研究对象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测,将此次所检测的结果分为常规组。
100例患者当中,有52例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1~76岁,平均年龄为(60.1±1.2)岁。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接受心电图检测,对于本次对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研究,患者及家属均悉情,同时对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电图检查患者80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
结果: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ST-T段异常、阵发性室上速等6项指标的检出率及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电异常的检查中,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与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标签:诊断;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价值动态心电图技术最早于1957年应用在心脏监测活动研究中,故也称监测心电图图仪,是现阶段心血管领域非创伤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1]。
常规心电图在心电异常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不足之处是对心电信号的检测时间较短,无法提供更全面的监测数据,影响诊断效果的正确率。
与常规心电图不同,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连续记录10万多的心电信号,大大提高了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因此,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心脏病、冠心病等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中。
下文主要探讨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这两种方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7~73岁,平均(55.6±4.4)岁;其中高血压36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
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自觉心脏或心率失常而入院进行心电图检查;(2)年龄在40岁以上;(3)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4)病情缓和,非急性期[2]。
排除标准:(1)年龄在47岁以下、74岁以上;(2)合并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3)无法适应心电图检查;(4)中途退出研究等[3]。
1.3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3-19T14:25:02.8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5期作者:金正云[导读]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能够连续二十四小时记录病人的心脏状况。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浙江嘉兴 314015)【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50例在本院做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属于2016.03.03日至2017.08.08日),先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两天后再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将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前期收缩检出率(76.00%)、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18.00%)、窦性停搏检出率(8.00%)、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率(16.00%)、缺血性ST-T异常改变检出率(14.00%)都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56.00%、4.00%、2.00%、0.00%、2.00%、2.00%)(P<0.05)。
结论:和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080-02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能够连续二十四小时记录病人的心脏状况,心电信号在十万次以上[1],准确性高,覆盖面广,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但是常规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时间更长,技术相对成熟[2],本文为了对比分析两种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在本院做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5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从在本院做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出50例,时间为2016.03.03日至2017.08.08日,包括15例高血压、17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18例肺源性心脏病,26例男性患者,其余24例为女性,年龄最大80岁,最小32岁,(52.01±12.34岁)为平均年龄。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其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其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QRS 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等指标。
结果:心电图诊断出左室流出道18例,右室流出道16例。
左室流出道组患者的V2导联QRS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及R波振幅指数均高于右室流出道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电图对定位流出道室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左室流出道的定位效果更好。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流出道室早;定位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052-01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多发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并且发病率随着老年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手段逐渐完善,而术前定位流出道室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临床上目前主要采用心电图对左室流出道或右室流出道进行定位诊断,其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4例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查,分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现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诊断左室流出道组18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为(53.3±6.0)岁;基础心率为(70.3±6.6)次/min;室早负荷(19.6±5.1)%。
右室流出道组16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为(53.9±6.2)岁;基础心率为(70.5±6.1)次/min;室早负荷(19.0±5.3)%。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心率及室早负荷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对 比 两 组 患 者 检 查 结 果 阳 性 率 ,观 察 组 患 者 阳 性 率( 6 1 . 4 0 % ) 高 于 对 照 组( 4 8 . 2 5 % ),经 检 验 , P < 0 . 0 5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见 表 2 。
表 2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阳性率对比图 [n(%)]
组别 例数
阳性
假阳性
阴性
假阴性
观察组 114 70(61.40) 25(21.93) 11(9.65) 8(7.02)
对照组 114 55(48.25) 29(25.44) 10(8.77) 20(17.54)
χ2
4.6525
1.2568
0.1569
窦性停博和期间收缩等多项指标的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患 者检查结果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 析,计数资料用(%)进行表示,经由 χ2 检验;计量资料则使 用( ±s)表示,经由 t 检验,若 P<0.05 的话,表明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3.6364
P
<0.05
<0.05
的 228 例患者,按照检查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114 15(13.16) 18(15.79) 23(20.18) 10(8.77) 81(71.05) 29(25.44)
对照组 114 8(7.02) 10(8.77) 19(16.67) 7(6.14) 55(48.25) 14(12.28)
动态心电图对心电异常检出率更高,阳性率也更高,对于患者后期治疗具有现实意义。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能够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心电情况;而常规心电图则是通过短暂的记录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心电图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方面更加敏感和准确,尤其是对于冠心病患者。
在临床应用中,动态心电图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综合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可以发现动态心电图更加具有临床参考意义和诊断重要性,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临床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等。
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非常重要。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来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是两种常用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它们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记录患者的24小时心电活动,可以检测到患者平时容易漏掉的心电图异常,对于隐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心电图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可以快速评估患者的心律情况。
本文旨在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差异,比较两者在心律失常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工具。
浅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
浅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110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整理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动态心电图在缺血性ST-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在一过性心率失常及其阳性率检查中的优势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中两者可以优势互补,提高心脏疾病的检出率。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应用效果动态心电图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对患者进行连续24h的监测,其可以记录超过10万次的心电信号,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诊断的覆盖面积和准确率,尤其是对于一次性心律失常和短暂心肌缺血的检查[1]。
为了对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本文选取110例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对其进行两种方式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4.7±5.2)岁,其中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者32例,合并高血压者20例。
1.2 研究方法先对56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静息状态下,患者取平卧位,排除药物因素的影响,对患者的心电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做常规12导联心电分析。
隔天为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心电信息进行24h全天记录,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排除因体位对检查产生的影响,排除体位和药物因素的干扰,叮嘱患者心态平和,记录患者出现的各项症状。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次检查在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或缓、Q波异常、房室纤颤检出情况。
进一步确诊病情并记录两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n,%)表示,以X2检验。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韦薇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韦薇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分别选择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记录两组患者期前收缩、房室肥大、阵发性发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指标。
结果:在异常指标检出结果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阳性率方面,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心电图检查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指标检出率高,阳性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15-02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在心脏类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多种心脏病提供依据。
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记录患者在活动状态下的心电状态,常规心电图检查职能记录患者的静息心电状态[1]。
当前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临床检测过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心电图检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5.9)岁。
排除药物等方面因素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分别选择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诊断,取平卧位,使用ECG-EF1800心电图仪记录患者心电状况,进行12导联心电分析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从我院收治且已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中抽选出220例展开系统调查,全部入院后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及对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220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1.82%,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为78.18%,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对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等方面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心电图对比,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而房性早搏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选择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和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能准确评估心脏病类型,便于临床尽早科学治疗。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诊断价值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中易反复发作,尽早发现和有效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效果非常关键。
现阶段,临床针对心脏病的诊断多采取心电图,通过心电图观察和记录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变化来判断其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多用常规心电图,此方法仅能记录患者静息时的心电变化,记录时间短,诊断结果具有局限性,故而诊断结果缺乏可靠性[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心电图技术的改进,动态心电图成为新的诊断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并且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缺陷。
鉴于此,本文将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纳入的220例心脏病患者展开调查,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各自诊断价值和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区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为调查主体,统计出220例展开分析,全部符合WHO制定的有关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00例,年龄36~78岁,平均(52.16±4.22)岁,病程1~8年,平均(4.52±0.56)年,BMI指数18~28kg/m2,平均(22.44±1.22)kg/m2,其中合并高血压147例,合并糖尿病105例,合并高脂血症133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2-03T03:49:07.48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9期作者:徐丽莉[导读]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 048000)【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方式下的诊断结果。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诊断阳性率为74.3%(52/7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55.7%(39/70),差异显著(P<0.05),且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4.3%(3/70)、2.9%(2/70),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检测15.7%(11/70)、12.9%(9/70),差异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各项异常情况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其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有症状心肌缺血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分别为54.3%(38/70)、32.9%(23/7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35.7%(25/70)、17.1%(12/70),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测而言,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9-0102-03随着生活节奏、社会压力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也逐渐上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心电图检查已成为心脏病等疾病的常用检查方式,可利用心电图机有效反映出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1],但在以往的常规心电图检测中,仅可记录患者的静息心电情况,对一过性心律失常现象往往难以捕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其诊断效能较低[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6例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观察两组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及阳性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对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房颤、短阵室速、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各项指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组诊断的阳性率94.9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73.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227,P<0.05;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上,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成对期前收缩、房性成对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诊断室性频发期前收缩和房性频发期前收缩上,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和对疾病的阳性诊断率均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79-02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Li Huizhen(Th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Area of Foshan City, Guangdong, 528251)【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t could provide a better way to diagnosis the diseases. Methods: 256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2 to June 2014 were to be studied.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methods for disease detection rate and positive rate,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Dynamic ECG group detection rate of premature contraction,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trio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schemic ST-T anomaly,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inus arrest changes of various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C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 group diagnosis positive rate was 94.9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CG group 73.83%,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227 x 2, P<0.05; in the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ion of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 two, trigeminy, atrial extrasystoles two, bigeminy, ventricular couplets period before contractive, 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 pairs of 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C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hile in the diagnosis room of frequent premature systole and atrial frequent period before contrac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two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imila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C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ECG abnormal rate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ECG group,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Dynamic ECG; ECG; clinical diagnosis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检查,因其具有操作简便、诊断迅速、且无创伤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且诊断结果明确[1]。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80例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
结果:经两组患者诊断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心脏病患者的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与窦性停搏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实验组诊断阳性率也远远超过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71-02心脏病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且人群的发病几率也相对较高,其病情的反复几率较高,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1]。
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心脏病治疗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诊断心脏疾病中,心电图是十分常见的诊疗技术。
其中,常规心电图仅能够在静息心电检查中使用,检出心脏疾病的几率并不高。
伴随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动态心电图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可以在患者活动的状态下监测心电的情况[2]。
为深入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下展开观察与分析,具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我院共收治80例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
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54.2±7.6)岁。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53.9±6.8)岁。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40例做心电图的患者先使用常规心电图,然后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整理。
结果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异常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能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价值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及临床实践经验来看,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优势源于其能够连续24 h记录超过10万次的心电信号,这就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诊断的覆盖面和准确性,特别是针对一次性心律失常和短暂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临床效果更为显著[1]。
基于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比较临床心脏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实际效果,本院将采用实例分析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9月到本院做心电图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3.2±10.1)岁;40例患者主要包括肺源性心脏病13例,动脉粥样硬化14例,高血压13例。
1. 2 方法所有患者在开始检查前3 d均停止一切用药,首先对40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然后采用美国Marquette 5000心电图仪对患者的心电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2]。
常规检查2 d后,对40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生产的D.M.S三通道24 h全信息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导联采用V5、V3及V1,借助电脑进行自动回访分析,并将诊断的结果打印出来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综合性比较。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4 期2019 Vol.6 No.4146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许燕(解放军第九七0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临床上对心脏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常规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的不同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心电图的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
其次,对比两种心电图记录的结果。
结果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房室肥大、窦性停搏、阵发性房颤、缺血性ST-T 异常改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动态心电图对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房室肥大、窦性停搏、阵发性房颤、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阳性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由此可知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对提升异常检出率以及诊断阳性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临床上应该对这种动态心电图进行普及以及推广。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病;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4.146.02心电图的应用是一项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基本的诊疗技术,过去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的是常规的心电图以实现对患者的检查与诊断,但由于常规的心电图仅仅能够检测出静息心电的状态,因此对心脏疾病的检出情况往往并不理想[1]。
随着临床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上逐渐出现了动态心电图这一诊疗技术[2]。
据调查,动态心电图能够为临床医生对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地诊疗依据[3]。
与常规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最主要的优势就是能够捕捉记录患者活动状态下的心电状态,因而对各类心脏疾病的检出率往往较常规心电图更理想[4]。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目的对比常规性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以及实际应用并做以总结。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的患者50例,先后行以常规性心电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将两次的结果分成常规组和动态组,对其心电异常的检出结果以及阳性概率的检出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经过不同的心电图检测方式,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无论是在期前收缩、缺血性ST-T段异常、阵发性室上过速等6项结果上还是在诊断阳性概率上,动态组都要明显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性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概率比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标签:临床诊断;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实际应用临床当中心脏存在较大问题的患者及时接受心电图检测是比较重要的,就当前我国的医疗环境来说,其飞速发展也间接地促进我国医疗领域心电图检测的技术完善[1]。
经过临床经验总结,动态心电图的检测方式对于各种心脏异常都有较高的检出概率,因此也在临床当中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普遍的利用。
另外,常规性心电图仅能进行静态心电状态的记录,动态心电图则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补充常规性心电图存在的不足之处,它可以记录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心电情况的变化,展开全程化跟踪性检测[2]。
在本文当中将就此展开探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测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岁。
先后行以常规性心电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将两次的结果分成常规组和动态组。
保证两组患者在接受检测前后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且均在充分地了解了本研究的意义以及目的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可以参与到研究当中。
1.2 方法对患者先后行以常规性心电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和整体分析。
关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关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这一年间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对患者的检查过程以及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效果。
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测出的结果比运用传统的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要高,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运用不同的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具有很大的不同,此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研究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运用了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动态心电图这一诊断方式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22-02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家对医疗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心脏病方面的诊断工作也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
我国居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是在饮食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与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心脏病患者也比之前有所提升,患者对诊断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这使得工作人员的压力有所增大,工作上也加大了一些难度。
很多医院采取的诊断模式较多都是传统的诊断模式,运用常规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些年来,我们医院一直采用的诊断模式是运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并且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次我主要研究的是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下面是我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7年至2018年这一年间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这一百名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59名,女性患者41名,年龄在44岁到86岁之间,病程在1年到5年之间,在这些患者当中有17名患者属于还具有糖尿病的病症,有55名患者还具有高血压的病症,有19名患者还具有高血脂的病症,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对患者的检查过程以及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效果。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2014年2月份某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280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名,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
结果:观察组采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于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期前收缩、窦性停搏、阵发性室上速以及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各种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100%,而对照组对于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58.57%,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应大力推广临床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应用【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05-02对于心脏有问题的患者来说,心电图的检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国在医疗上的进步同样也促进了心电图检查技术的改善。
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经过临床检验,发现其对各类心脏异常的检出率都极高,所以在临床上得到很大范围的使用[1]。
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的不足[2],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一般只能记录静态的心电状况,而动态心电图则可以记录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电状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
根据某医院280例患者的检查数据,经整理分析后,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某医院在2013年6月份-2014年2月份进行心电图检查的280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人,观察组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51例,高血压患者101例,胃肠疾病患者57例。
对照组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67例,高血压患者98例,胃肠疾病患者63例。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给予记录和对比。
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诊断;应用价值心电图的应用是一项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基本的诊疗技术,过去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的是常规的心电图以实现对患者的检查与诊断,但由于常规的心电图仅仅能够检测出静息心电的状态,因此对心脏疾病的检出情况往往并不理想。
随着临床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上逐渐出了动态心电图这一诊疗技术[1]。
临床上动态心电图能够持续性的编辑、记录人体心电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此种方法能够在24小时内记录人体的信号,而常规性的心电图只能够在人体保持静息的状态监测其心电变化,监测时间仅仅为3分钟,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现通过研究我院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 2016年 8 月—2018年 8 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110 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给予记录。
其中,男68 例、女42 例。
年龄42 ~64 岁,平均为(55.4±7.1)岁。
其中,高血压 58 例,肺源性心脏病 25 例,动脉硬化 27 例。
1.2临床方法110 例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给予诊断,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在安静状态之下,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同时排除药物因素的各种感染,采取 ECG 检查仪对患者的心电状况给予记录分析,同时进行常规12 导联心电分析图给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析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当中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
电图及多导心电图的意义。
方法:2019.03~2023.05期间,40名流出道室性早搏
患者为样本,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诊断方法,分析定位
诊断准确性。
结果: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SV2/RV3方面,三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及时限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无对比价值,(P>0.05)。
结论:常规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比动态心电图,在流出道室
性早搏定位诊断方面,效果更为明确。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多导心电图;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
断
流出道室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一种早期搏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
失常,通常在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或传导组织异常的情况下发生。
流出道室性早
搏的特点是QRS波形宽大畸形,与窦性搏动或室上性搏动有明显差异。
对于流出
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早搏类型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
的QRS波形与窦性搏动或室上性搏动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心电图可以确定早搏
的类型。
早搏类型的鉴别对于确定诊治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第
二鉴别其他心律失常:有时候,流出道室性早搏与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室性折返性
心动过速或室上性早搏等相似,通过分析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并确定具体的
心律失常类型。
第三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形、ST-T变化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
例如,早搏的起源部位可能与心肌病变或冠心病等相关。
第四治疗策略制定:对
于某些严重的流出道室性早搏,如频发早搏或引发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及时诊
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早搏的程度和
危险性,从而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
方法,在诊断与管理流出道室性早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疾病检出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对此,应当及时探究适宜心电图检查类型,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样本收录时间范围在2019.03~2023.05期间,40名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为样本,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诊断方法,分析定位诊断准确性。
40例患者当中,包含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7~63岁,平均
(50.12±0.24)岁。
1.2研究方法
1.常规心电图: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并清洁胸部皮肤。
将心电图导联贴在胸前、背后和四肢上,确保电极的良好粘贴。
将心电仪开启,让患者保持静息状态,不做任何活动。
根据设备要求,记录10秒至数分钟的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让患者佩戴便携式心电图监护仪。
通常会在胸前贴上导联,并将监护仪固定在腰带、胸带或脖子上。
启动心电图监护仪,并确保它正常运行。
患者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尽量保持正常生活节奏。
在监护期间,患者应记录任何症状或不适,并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相应的记录。
监测结束后,将心电图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
3.多导心电图:清洁患者胸部和四肢的皮肤,确保电极能良好贴附。
安装多导心电图设备并进行校准。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导联配置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让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并记录所需的时间范围内的心电图。
无论是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还是多导心电图,对于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都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并保证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以获得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s),(n,%)],软件采用:SPSS27.00;由T 值、X2校验,数据状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诊断结果比较
诊断结果方面,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及时限指数、V2导联移行指数无对比价值,(P>0.05);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SV2/RV3方面,三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
表1 诊断结果比较(n,%)(n=40)
诊断方法
常规心电
图
动态心电
图
多导心
电图
值
V2导联R波振幅指数及
时限指数
3634330.959 V2导联移行指数3031290.267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35213416.267 SV2/RV338203936.898讨论
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意义在于确定早搏类型、鉴别其他心律失常、了解心
脏结构与功能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可
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电活动[1]。
在心脏功能疾病的诊断中,常规心电图、动态
心电图和多导心电图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方法对流出道室性
早搏定位诊断的价值。
常规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心电图检查方式之一,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的基本电活
动信息,包括心率、心律、QRS波形、ST段和T波等特征。
常规心电图对于初步
判断早搏类型和定位早搏的起源部位非常有帮助。
然而,对于诊断流出道室性早
搏来说,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2]。
因为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形与
窦性或室上性搏动非常相似,常规心电图难以准确地定位其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
图是通过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来获得更详细的电活动信息。
这种方
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患者心脏在日常活动中的各种情况下的电活动模式。
对于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来说,动态心电图能够提供更多有助于判断其起
源部位的信息[3]。
例如,通过观察心电图上早搏与窦性搏动之间的关系、QRS波
形的特征、早搏出现的规律性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早搏可能起源于左室流出道
或右室流出道,但最终的定位还需要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认。
多导心电图
是一种比常规心电图更为精确和详细的心电图检查方式,通过使用多个电极记录
不同部位的心脏电活动,并提供更全面的心脏电图信息。
对于流出道室性早搏的
定位诊断,多导心电图可以提供更准确的QRS波形和ST-T变化,帮助医生更精
确地判断早搏的起源部位。
通过分析不同导联下的QRS波形和ST-T变化,医生
可以评估患者早搏发生的位置和传导途径[4]。
然而,心电图只是早搏诊断的一个
方面,针对复杂和难以定位的流出道室性早搏,需要结合其他的辅助检查手段,
如心脏超声、电生理检查、病史、体格检查等,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
践中,医生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使用这些心电图检查方法,以提升对流出道室
性早搏定位的诊断能力。
总的来说,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多导心电图在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
断中都有一定的价值。
常规心电图可以提供初步判断早搏类型和起源部位的信息,动态心电图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电活动模式,而多导心电图则可
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心脏电图信息。
因此,常规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的应用价
值更佳。
参考文献
[1] 张田田,梁玲娣,孙静,等. 不同心电图检查设备定位诊断流出道型室性早搏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0):93-97.
[2] 魏丽. 超声心动图、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室早的定位诊断价值研究[J]. 特别健康,2022(19):114-115.
[3] 马凤.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影响研究[J]. 母婴世界,2020(31):76-76.
[4] 彭隆,王嘉睿,刘金来,等.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比较[J]. 广东医学,2020,41(9):89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