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2024年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范文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篇一一、引言渤中凹陷是华北地区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西南洼东营组作为渤中凹陷内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其环境指示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渤中凹陷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具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西南洼东营组是渤中凹陷内一个重要的沉积层序,包含了丰富的烃源岩。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该区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成机理和形成环境。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 岩石类型与组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主要由泥岩、页岩和碳质泥岩等组成。
这些岩石类型富含有机质,是生成烃类物质的基础。
2. 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通过分析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可以了解其生成烃类物质的潜力和演化阶段。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殖-腐泥型,成熟度较高,表明其已经进入了油气生成的高峰期。
3. 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通过分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如总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地球化学特征。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TOC含量和丰富的烃类物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
四、环境指示意义1. 沉积环境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湖泊和三角洲等环境。
通过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水深等环境因素,为恢复古代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 石油勘探指示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为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该区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提高勘探成功率。
3. 全球气候变化指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对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摇 区域地质概况
板桥凹陷在构造位置上位于渤海湾盆地内黄骅 坳陷的中北部,北西以沧东断层与沧县隆起相接,南 东以港东断层与北大港构造带相邻,北抵塘沽新港 潜山构造带, 南 达 沈 青 庄 潜 山 构 造 带, 整 体 为 北 西 断、南东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图 1)。 受北大港构造 带影响,研究区地势呈北低南高长条状,发育一系列 与沧东断层平行的 NE 向断层,自北向南依次为海 河断层、长芦断层、板桥断层、大张坨断层、港西断 层、港东断层[5] 。
一渤海湾盆地板桥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杨建磊1 ,尚海港2 ,胡秋媛1
(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油气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2.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孤东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000)
[摘摇 要]摇 板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黄骅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油源条件充足,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沙
2摇 样品与实验
发研究院无锡地质研究所使用 Varian CP -3800 气 相色谱仪检测。 本次实验针对上述 16 个原油样品
本次研究采集了板桥凹陷塘沽地区、板桥地区 和大中旺地区的 16 个原油样品,分别来自于馆陶
详细分析了包括族组分组成、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原 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原油甾萜烷组成等在内的多种
板桥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古近纪以来 经历了初始断陷、扩张断陷、稳定裂陷、衰减 4 期构 造运动。 凹陷内发育典型的华北型地层,其中,结晶 基底自下而上由太古界、下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沉 积盖层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 Es) 、东 营组( Ed) ,新近系馆陶组( Ng) 、明化镇组( Nm) 及 第四系平原组( Qp) 等 5 套地层。
组、东营组及沙一段—沙三段(图 2),基本涵盖了研 究区各种原油类型。 原油样品由中石化石油勘探开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成熟度的多参数综合评价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成熟度的多参数综合评价倪春华;包建平;梁世友【摘要】成熟度是表征原油与烃源岩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地球化学参数,是进行油-源对比的基础,所以其评价方法显得很重要.利用轻烃、芳烃及甾萜类成熟度参数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第三系原油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成熟度的相对高低,将其划分为高成熟凝析油和成熟原油:前者主要分布在渤中凹陷的西南部,表现为高石蜡指数(PI1)、高庚烷值(PI2)和高甲基菲比值(F1,F2);其它区域的则属于成熟原油,具有与前者相反的参数特征.对于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成熟度评价,PI1-PI2、F1-F2的使用效果较好.原油成熟度的差异性也反映了渤中凹陷的油源存在多源性,成藏存在多期性.【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4【总页数】5页(P399-402,408)【关键词】原油;成熟度参数;综合评价;第三系;渤中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倪春华;包建平;梁世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渤中凹陷位于渤海海域中部,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大的凹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前人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着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共存、低成熟原油与高成熟天然气共存的现象[1]。
成熟度是表征原油与烃源岩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地球化学参数,是进行油—源对比的重要基础。
目前从定量角度确定原油的成熟度相对较难,因为还没有一个可靠的定量指标能够像镜质体反射率(Ro)那样来反映原油的真实成熟度,因此对原油成熟度的评价多属于定性或者半定量。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渤中凹陷第三系原油的成熟度,笔者系统采集了该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上的19个原油样品,通过轻烃、芳烃和甾萜类成熟度参数的综合研究,对该区原油进行了评价。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刘华;魏鑫;欧阳冠宇;刘景东;陈蕾;刘海青;孟祥雨【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24(36)1【摘要】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
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
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
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11页(P26-36)【作者】刘华;魏鑫;欧阳冠宇;刘景东;陈蕾;刘海青;孟祥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P744.4【相关文献】1.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例2.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区油气立体输导模式——以南堡1号构造带为例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区带定量预测与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rc sta k i tik es n i ra i au d n e( . %一 % ) T e r m il o ad I ognc ok hn s obg hc n s adhg ognc b n ac 2 5 8 . h yae a y fl1 n ra i t h n I
tp saed miae y I 2a d Ⅲ .E fcies uc o k nte3 d me e f h o g igF r t naer— y e r o n td b I n f t o rerc si h mb r e D n yn omai r e e v r ot o
0 30 ) 6 0 4
摘要 :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南堡 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多参数精细描述和对 比研究认 为 , 沙三段有效烃 源岩厚度大 , 有机碳含 量高达 2 5 . % 8 , Ⅱ % 以 和 I型有机质为主 , 处于成熟一高成熟 阶段 , 为好的有效烃源岩 ; 沙一段有机碳含量 1 2 ~2 3 , .% .% 有 机质类型 以 Ⅱ,和Ⅲ型为主 , 为好的有效烃源岩。东三段有机碳含量 0 2 ~ . % , Ⅱ . % 2 6 以 型有机质为主 , 处于成熟演化 阶段 , 为 较好 的有效烃源岩 。因此 , 预测南堡 凹陷勘探有利方向 : 第一类为 紧邻 以 Ⅱ 和 I型有机质烃 源岩为 主的生烃 凹陷分布的南堡 12 — 号构造和南堡 3 4号构造; — 第二类为紧邻 以Ⅱ, I 和 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 凹陷分布 的高 尚堡 构造一 柳赞构造 ; 第三类 是紧邻以 Ⅱ,和Ⅲ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老爷庙构造—北堡构造和南堡 5号构造。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 古近系 ; 有利勘探 区带 ; 南堡凹陷 ;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原油来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 稿 日期 ] 2 1 收 0 1—1 0—1 O .
[ 作者简介]刚文哲 ( 9 5 ) 1 6 一 ,男,18 9 8年大学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现从事油气地化与油气地质 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石 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油学院 学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01 1 3 1
Jun l f l n a eh ooy (.P ) N v2 1 V 1 3 N .1 o ra o dG s c n l Oia T g JJ I o.0 1 o 3 o 1 .
庞雄奇 ( 中国石油大学 ([ 要] 通过 原 油 基 本 特 征 的 分 析 ,从 生 标 物 特 征 角 度 对 南 堡 凹 陷 的 原 油 类 型 进 行 了 划 分 ,进 而 结 合 烃 源 摘 岩 发 育 特 征 分 析 了 滩 海地 区 的 油 气勘 探 潜 力 。 南 堡 凹 陷 的原 油 分 为 A、B 、C 共 3种 类 型 ,A 类 原 油根 据 生标 物特 征 差 异 又分 为 A 、A 两 个 亚 类 ,分 别 来 自沙 三 段 ( s) 烃 源 岩 和 东 三 段 ( d ) 烃 源 岩 , 主 要 E。 E。
分 布 在 陆上 。B和 C两 大 类原 油 主 要 分布 在 滩 海地 区, 均 为 成 熟 原 油 。B 类 原 油 的典 型特 征是 伽 马蜡 烷 含
量 低 ,主 要 来 自 E 。烃 源 岩 ,沙 一 段 烃 源 岩 有 少 量 贡 献 ;C 类 原 油 的 伽 马 蜡 烷 含 量 高 , 主 要 来 自沙 三 段 d
合 勘探 现 状对滩 海 深部位 的油气勘 探前 景进 行 了探讨 。
渤海海域原油特征及油源分析

渤海海域原油特征及油源分析张玮【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3页(P90-92)【作者】张玮【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渤海湾盆地原油、凝析油各项地化指标及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原油可分为三大类,凝析油、中质油和生物降解稠油。
大部分原油以淡水—微咸水较深湖沉积环境混合型为主。
凝析油主要集中在渤海A构造及渤海B构造,为成熟—高成熟阶段形成的凝析油与原油中部分轻组分混合的产物。
而稠油主要分布在一号凸起X油田及二号凸起上的Y油田,油层埋藏浅,多集中在1300 m~1700 m,多数为中等降解稠油。
渤海是我国最早开展石油勘探的海域。
水域面积为7.3 km2,水深一般为10 m~30 m。
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工作,已经在渤海湾盆地不同层位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油气藏。
其中既有含丰富天然气的凝析油气藏,又有储量丰富的稠油油藏,还有一小批中型的轻质油油藏。
由此可见,渤海地下原油物性丰富多样。
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渤海湾盆地原油特性,进行油源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类原油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选取产自不同层位的原油样品作为研究对象。
1 原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1.1 原油、凝析油物理化学性质根据现行分类标准,相对密度小于870.0 kg/m3的原油为轻质油,密度为870.0 kg/m3~920.0 kg/m3的原油为中质油,密度为920.0 kg/m3~950.0 kg/m3的原油为正常原油,密度为950.0 kg/m3~980.0 kg/m3的原油为特稠油,密度大于980.0 kg/m3的原油为超稠油[1]。
在渤海油区,原油相对密度为750.0kg/m3~1000 kg/m3,变化较大。
凝析油或轻质油的特点是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低凝固点、低含蜡量,而轻馏分高,一般密度小于870.0 kg/m3。
渤海湾盆地凝析油主要分布在一号凸起、渤海A构造沙河街组、中生界及三号凸起渤海B构造古生界地层中。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
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
黄河口东洼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重要油田,以其高硫重质原油而闻名。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过程和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对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样品分析,确定了黄河口东洼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研究表明,黄河口东洼沉积环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沿海等,沉积相以泥质沉积相为主。
这种复杂的沉积环境为高硫重质原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我们对黄河口东洼的沉积岩石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口东洼的原油属于高硫重质原油,硫含量较高,达到了2.5%左右。
同时,该地区的原油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黏度,属于典型的重质原油。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还表明,该地区原油的烃类组成复杂,主要由藿烷、萜烯和苯系化合物等组成。
最后,我们结合地质构造和热演化模拟,对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该地区原油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热演化过程的影响。
在古近纪时期,黄河口东洼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和适宜的成藏条件。
随后,地壳运动和热演化过程使得原油在地下逐渐成熟、聚集。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黄河口东洼高硫重质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成藏过程与地质背景的关系。
这对于深入了解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地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杜景霞;肖龙;周海民;孙洋;董月霞;李文华;倪平泽;向华【摘要】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广泛发育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这套火山岩分别属于3个裂陷旋回,即沙三期、沙一至东二期、东一至馆陶期.岩石的SiO2含量40.24%~51.55%,TiO2较高(1.39%~3.81%),Mg#变化较大(0.38~0.69).研究表明,这套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富集轻稀土和不相容元素; (87Sr/86Sr)i值和錘d(t)分别为0.703 6~0.708 2与0.657~6.830;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特征排除了幔源岩浆在喷发到地表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显著混染的可能性.87Sr/86Sr、143Nd/144Nd、206Pb/204Pb的相关性表明,本区玄武岩浆可能主要是DMM和EMⅠ地幔端员组分的混合,但也受EMⅡ端员的影响.它们属于典型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其产出的构造环境为板内大陆裂谷环境.【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2【总页数】10页(P157-166)【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南堡凹陷【作者】杜景霞;肖龙;周海民;孙洋;董月霞;李文华;倪平泽;向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5在中国东部,伴随着从早白垩世至整个新生代时期的裂谷作用,出现了大规模的玄武质火山作用,广泛分布着中、新生代火山岩。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期分析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期分析张枝焕;曾艳涛;张学军;袁东山;徐兴友【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1【摘要】下第三系沙四段是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和成藏期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资料及构造演化资料,讨论了沙四段油藏的形成历史.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曾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始于沙二段沉积末期,主要时期为沙一段沉积后期到东营组沉积中期,由于构造抬升,至东营组沉积末期(28.8 Ma)可能存在间断;第二期油气聚集从馆陶组沉积初期到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期.油气成藏时期与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是相一致的.由此推测,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源的相对贡献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与油源断层及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总页数】5页(P54-58)【作者】张枝焕;曾艳涛;张学军;袁东山;徐兴友【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股份公司,山东,东营,257000;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股份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J], 卢浩;蒋有录;刘华;张怀吉;刘雅利2.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相分析及烃源岩评价——以渤南洼陷罗家鼻状构造北翼为例 [J], 盖云飞;栾纪昊3.山东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张枝焕;曾艳涛;张学才4.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湖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规律 [J], 曹婷婷;姚威;李志明;李政;黎茂稳5.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田苗苗;毛治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孙波;唐东;李小梅;张辉彩【摘要】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末期(距今24.6 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 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Ⅰ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Ⅴ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19【总页数】8页(P67-73,126)【关键词】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油气来源;盆地模拟;南堡凹陷【作者】孙波;唐东;李小梅;张辉彩【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随着滩海地区南堡油田的发现,南堡凹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油气勘探高峰期[1]。
许多研究者认识到滩海地区沙三段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2],但缺乏有力证据。
由于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埋藏深度大,目前只有南堡1号和2号构造带钻遇古潜山的几口探井有所揭示,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油气成因与油气来源等方面的基础地质研究,以明确富油气凹陷的物质基础。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在南堡凹陷内,分布着多个油气田,其中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分析是了解该盆地油气成因和油源演化的重要手段。
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轻重质油比例、物理化学性质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方面。
根据研究表明,南堡凹陷的原油呈现出较高的轻质油比例,主要以烷烃为主,含硫量较低,粘度较小,具有较高的API重度(轻度)指数,这些特征表明南堡凹陷原油属于较好的工业原油。
南堡凹陷原油的油源对比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比不同油田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来确定油源。
由于沉积环境和古生物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南堡凹陷原油的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陆源和海源。
陆源油主要来自于陆地生物残骸和植物原料的降解,其特征为烷烃组分富集,C27—C29正构烷烃比值较高。
而海源油主要来自于海洋生物残骸和藻类等原料的降解,其特征为藻类标志化合物的富集,藻类标志化合物的比值较高。
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原油主要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其油源主要有陆源和海源两个方面。
不同的油田之间,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差异较大,表明南堡凹陷原油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不同成因和演化过程的影响。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

段和东 三段烃源岩 ; 南堡 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 Ⅳ类) 来 自滩海地 区沙 三段和沙 一段烃源岩 ; 滩海地 区奥 陶系和 沙河街组原 烃源岩 原油 地 球化学 油气来 源 盆地模拟 南堡 凹陷
油( V类) 主要来 自滩海地 区沙 三段烃源岩 , 油气来源 与油源 断层切 . T e c h . E n g r g .
渤 海湾 盆地 南 堡 凹陷烃 源 岩 生烃 演化 及 油 气 来 源
孙 波 唐 东 李 小梅 张辉彩
( 中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西 部 分 院 , 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东营 2 5 7 0 1 5 )
面积 1 3 6 2 k m , 它是 在华 北地 台基 底上 , 经中、 新 生 代 的块 断运动 而发 育起 来 的一个 中新生 界北 断南 超 的箕 状 凹陷 ’ 。南 堡 凹 陷 由高 柳 构 造 带 、 老 爷 庙 构造 带 、 南堡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构 造 带 等 7
大, 目前 只有南 堡 1号 和 2号 构造 带 钻 遇古 潜 山 的
几 口探井 有所 揭示 , 因此 迫 切 需要 加 强 南 堡 凹 陷烃
个 二级 构造 带 和 拾 场 、 林雀、 曹 妃 甸 等 3个 洼 陷 组 成, 其 中林雀 、 曹妃 甸洼 陷 以及南 堡 1 号、 2号 、 3号 、 4号构 造带 位 于海 上 , 统 称滩 海 地 区 。研 究 区 新 生
和东 营组 , 新 近 系馆 陶组 、 明化镇 组 以及第 四系平原
组 。沙 三段 四亚 段 和五亚 段发育 的深 湖相 泥岩 为拾 场洼 陷主力 烃源 岩 , 厚度达 3 0 0~5 0 0 m 。林 雀洼 陷和曹 妃甸 洼 陷主力 烃源 岩发育 层 系为沙 三段 底部
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的新发现

文章编号:1000-0747(2007)04-0385-07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的新发现郑红菊1,董月霞2,朱光有1,王旭东2,熊英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项目 南堡凹陷生油评价与油源对比摘要: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极高的凹陷之一。
该凹陷Es34的有效烃源岩厚250m左右,优质烃源岩厚100m左右,其镜质体反射率在0.8%以上,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
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达5%以上,发育的富含有机质黏土层和细粒方解石纹层结构是湖水季节性分层作用和藻类勃发导致的结果,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其有机质的重要来源。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点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陆源物质输入较少。
资源评价表明,Es34烃源岩的生油量约为60亿t,主要为优质烃源岩生成,占南堡凹陷总生油量的40%;形成的资源量在7.5亿t左右。
图10表2参48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沙河街组;纹层结构;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21.1 文献标识码:A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in Nanpu SagZH ENG H ong-ju1,DONG Yue-xia2,ZH U Guang-you1,WANG Xu-dong2,XIONG Ying1(1.Resear ch I ns titute of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D ev elo p ment,Petr oChina,Beij ing100083,China;2.P etr oChina J ido ng Oil f ield Co mp any,T angshan063004,Chi na)Abstract:T he N anpu Sag is o ne of t he hydro carbon-rich depr essio ns in the Bo hai Bay Basin.T he4th sectio n o f the3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 rmatio n(Es34)is the mo st impo rtant so ur ce r ock w ith250m effect ive thickness,abo ut100m high-quality so urce ro ck and above0.8%v itr inite reflect ivity.In the high-quality so ur ce rock w ith T OC exceeding5% dev elo p clay layers r ich in o rg anic mat erial coming f rom amo rpho us and a lg al solids and f ine-g ra ined calcite lamination, which are the r esult of seaso nal stratificatio n o f lake and alg al bloo ming.T he biomarker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the or ganic material of the source rock mainly comes from hydro-biont,which ex isted in a fresh water and deoxidation enviro nment,and to a less ex tent from land o rganic matter.T he resource evaluatio n indicates that the oi-l generating amount of Es34is about6 109t which accounts for40%of the total in the N anpu Sag and the resource amount is about7.5 108t.Key words:high-quality so ur ce rock;Shahejie F or mation;laminated t ex ture;N anpu Sag;Bohai Bay Basin随着断陷盆地精细和高精度三维地震与综合地质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1-8],在复式油气聚集理论[9,10]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11]等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下,随着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12]、含油气系统[13-15]、复合生烃系统[16-18]等新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发现。
《2024年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范文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篇一一、引言渤中凹陷位于中国东部大陆架的重要位置,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东营组烃源岩作为渤中凹陷西南洼的代表性烃源岩,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环境对于理解油气资源的生成、运移及保存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
二、区域地质背景渤中凹陷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凹陷,位于中国渤海中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地质演化。
其中,东营组是渤中凹陷西南洼的重要烃源岩层位,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变化对烃源岩的生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三、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 岩石学特征:东营组烃源岩主要由泥岩、页岩和碳质泥岩组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生油潜力。
2. 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泥型,成熟度较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
3. 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通过有机碳含量、氢指数、氯仿沥青“A”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揭示了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
四、地球化学特征分析1.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为腐殖型和腐泥型有机质,这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生油潜力评价:根据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是渤中凹陷重要的油气来源。
3. 成熟度评价: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碳同位素等指标分析,表明东营组烃源岩已达到较高的成熟度,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五、环境指示意义1. 沉积环境:东营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湖泊和沼泽环境,这为有机质的保存和油气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古气候指示:通过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可以推断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为研究区域古气候演变提供依据。
3. 油气勘探意义: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指导油气田的布局和开发。
六、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指示意义。
渤海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对比研究

之一 。经 过 4 0余 年 的勘 探 , 全盆 地探 明原 油地 质储
量 已 超 过 1 0 0 t是 中 国 目前 发 现 原 油 最 多 的 盆 0 ×1 ,
地 ・ 。
1 1 下 辽 河 坳 陷 油 气 富 集 特 征 . 下 辽 河 坳 陷 主 要 包 括 西 部 凹 陷 、 部 凹 陷 、 民 东 大
( 辽 河 油 田资 料 ,03 据 20 )
本文 将渤 海海 域近 年来 的勘 探经 验及 地质 新认 识与 周边 陆地 油 区 主 要 凹 陷 勘 探 成 果 进 行 类 比研 究 , 而在一个 更 加 完整 的 资料 和 成 果 的 基础 上 对 从 渤 海湾 盆地 主要 凹陷 的油 气 富 集规 律 进 行 探 讨 , 相
信将 会 对渤海 湾盆 地 的油气 勘探 产生 积极 的影 响 。
1 渤 海 湾 盆 地 主 要 凹陷 成 藏 对 比分 析
在 渤海 湾 盆地 的油 气勘 探 实 践 中 , 们 发现 虽 人 然有 的 凹陷发 生 了油 气 聚集 , 但并 不 富集 。 因此 , 搞
清 相 对 富 油 凹 陷 与 相 对 贫 油 凹 陷 的 区 别 , 找 其 主 寻
。
控 因素 , 总结油 气成 藏规 律 , 勘探 的深 入 开展无 疑 对
址 : 津市 塘 沽 区 5 1 箱 中海 石 油 ( 国 ) 津 分 公 司 ( 编 :0 4 2 。 天 0信 中 天 邮 3 0 5 )
屯 凹陷 。这 3个 凹陷 的 油气 富集 程 度 差 别 很 大口 。 ] 据辽 河油 田资 料 ( 明储 量 统计 截至 2 0 探 0 2年 ) 西部 , 凹陷 面 积 2 5 0 k , 源 量 2 6 m 资 1× 1 , 明 储 量 0t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之一。
该区域主要含油气地层为志留系长maxian组和奥陶系川沙组等,其中的断层控制是形成油气运聚并储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堡凹陷断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断层类型、构造特征、油气运聚等方面阐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南堡凹陷位于北华东地区的中心,是由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而成,具有古海拔高低波动、湖盆复合的地质背景。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南堡凹陷经历过早期弱破坏、中期强破坏和晚期弱破坏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次级断裂,形成了多类多期次级断层,其中大部分是斜断层和盘状断层,还有少量的逆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
南堡凹陷断层具有明显的构造特征,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走向,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宽度,发育程度和特征也不尽相同。
主要的控制断层有底部断层、顶部断层和中部断层。
底部断层主要控制下古生界油气运聚,顶部断层主要控制古近系油气运聚,而中部断层则对上、中、下古生界油气运聚均有一定控制作用。
通过研究断层的走向、倾向、间距等参数,可以确定出南堡凹陷断层的构造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油气在地质体中的运聚特性决定了油气的富集形成。
断层作为地质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油气的运聚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南堡凹陷断层具有活动性和封存性,能够形成复杂的流体运移通道和油气储集空间。
同时,断层的活动还能够改变地下渗透系数,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进而影响油气的分布及其富集形成。
综上所述,南堡凹陷断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显著。
根据其构造特征和油气运聚特性,可以精细预测油气富集区带、优化钻井布置和调整决策方案,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渤南洼陷沙三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湖扩展体 系域 ( 沙一 段 )4]其 中沙 三 段 作 为 主要 的 I , - 6
复合含 油 气 系 统 _ , 得 油气 来 源 更 加 复 杂 。 因 此 , 5使 J
较 准确地 判识 渤南 洼陷 沙三段 油气 藏 中原油来 源对 该 区油气 勘探 开发有 重要 意义 。
在 m z1 量色 谱 图 上 ,沙 三段 、沙 四段 烃 源 /2 7质
一
很低 ,五 环 三 萜 烷 含 量 较 高 。 沙 三 段 烃 源 岩 T/ m sT
为 05 2O . 2~ .0,平均 为 0 9 ,伽 马蜡 烷/ 烷普 遍 较 .1 藿 低 ,为 0 0 0 1 . 4~ . 4,平 均 为 0 0 。沙 四段烃 源 岩 T/ .8 s T 为 02 m . 6~10 ,平 均 0 5 ,伽 马 蜡 烷/ 烷 为 .8 .0 霍 0 1 0 3 ,平均 为 0 2 . 3~ . 5 .4。依 据 萜 烷 指纹 分 布 特 征 , 沙三 段 、沙 四段烃 源岩均 可 以分 为两类 。其 中沙 三段 烃 源岩第 一类 与第 二类相 比 ,有较 明显 的差别 ,主要
藿烷 值 为 02 .7~03 .5,代 表 咸 水 沉 积 环 境 ,该 类 烃 源 岩主要 取 自沙 四上 亚 段 膏 盐 层 中 的 暗 色泥 岩 夹 层
( Y14— 如 2 2烃 源 岩 ) 。沙 四段 第 二 类 烃 源 岩 与 沙 三 段第 一类 烃源 岩大致 相 同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已经发现了丰富的原油资源。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我们在该地区采集了一些原油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原油具有低硫、低钴、低镍和低密度等特征。
其硫含量通常在0.1%以下,属于低硫原油。
钴和镍的含量也很低,通常在1-10mg/kg范围内。
原油的密度通常在0.8-0.9g/cm3范围内,属于轻质原油。
根据研究结果,南堡凹陷原油的烃类组成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组成,其中烷烃是最主要的组分。
烷烃含量通常在80-90%左右,环烷烃和芳烃的含量较低,分别约占10%左右。
地球化学分析还显示,南堡凹陷原油中还含有一些脱气产物,如二硫化碳、硫化氢和苯。
油源对比分析表明,南堡凹陷原油与渤海湾盆地其他油田的原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这表明南堡凹陷原油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区域存在着相同的油源。
与中国东北其他油气盆地的原油相比,南堡凹陷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有一定的区别。
这可能是由于南堡凹陷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油源岩的差异导致的。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南洼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运聚模式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南洼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运聚模式李威【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24(53)2【摘要】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
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_(30)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_(30)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_(30)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②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辽西凹陷南洼低熟油沿断层继续向浅部运移,与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在LD5东二上段、SZ36S汇合,形成LD5东二上段、SZ36S混合类油藏,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向SZ36油藏东北侧运移,跨过辽西大断层后在浅部形成LD5N油藏。
【总页数】9页(P195-203)【作者】李威【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特征与石油运移2.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3.断陷盆地顺向断坡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4.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大、中型油田的控制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位于中国渤海湾盆地东北部,是该盆地上分布较广的凹陷带之一。
该凹陷岩性复杂,油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已经发现一批大中型油田。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堡
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源,需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
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1. 碳链组成分析:南堡凹陷原油主要由C15-C19碳链组成,其中C17-C19碳链含量较高。
2. 烷基化合物分析:原油中含有较高的正构烷烃(C21-C28),表明沉积环境多为陆
相或者浅海相。
3.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南堡凹陷原油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27.5‰~-32.5‰之间,表明该原油主要来自陆源有机质。
4. 生物标志物分析:原油中酸性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表明原油来源于高等植物
有机质,且曾经经历了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
二、油源对比分析
1. 生物源对比: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相比,南堡凹陷原油中藻类生物标志物含量
较低,而高等植物生物标志物较丰富,揭示了原油的主要油源是陆源有机质。
2. 有机质类型对比:南堡凹陷原油中藻类生物标志物含量较低,与盆地其他凹陷有
机质类型不同,说明南堡凹陷的原油有其独特的油源类型。
3. 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相比,南堡凹陷原油稳定碳同位素
(δ13C)值较低,表明原油来自于陆源有机质,并且可能受到了生物降解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南堡凹陷原油主要来自陆源有机质,可能经历了一定的
生物降解作用。
与盆地其他凹陷相比,南堡凹陷原油的油源类型较为独特,可能与该区域
特殊的沉积环境有关。
南堡凹陷原油的碳同位素分布也有一定差异,可能受到了生物降解
的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南堡凹陷的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