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2、自律性形成的类型 4相自动除极化的产生机制有快反应自律细胞型 和慢反应自律细胞型。
(1)快反应自律细胞型:结间束、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 细胞的起搏机制是由于膜的K+电导降低所致。根据电位固定法研究证明, 这类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4相由if引起。
(2)慢反应自律细胞型: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4相开始由K+,以后 由Ca2+活动所引起。
和阈电位水平等3种情况。其中以4相除极化速度最重要(图9—5)。影 响自律性的生理和病理原因见表9—2。
表9—2影响自律性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
———————————————————————————————————————

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 最大舒张期电位
阈电位
———————————————————————————————————————
3、自律性类型的意义 快、慢自律细胞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机制,而且对某些临床现象的阐明也有一定意义。
(1)自律性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血钾改变、洋 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及心脏病变时,膜电位减小到-70mV以后,快孔道 失活,快反应自律性可以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产生异位心律失常。此 外,普通心房肌及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也可出 现慢反应自律性而产生肌性心律失常。
自律性增强 1、交感神经兴奋
1、交感神经兴奋 细胞外钙离子渡度

2、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 2、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 降低

腺素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 3、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

4、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 4、洋地黄中毒

5、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

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心肌,即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心肌细胞,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特化心肌,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故又称为自律细胞。

图1 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工作心肌的跨膜电位:以心室肌为例说明之。

图2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跨膜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其形成机制与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相似。

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

因此,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1、去极化:又称为0期。

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心肌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由原来的一90 mV上升到+30 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0期历时1~2 ms。

其产生机制: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一70mV)时,大量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达到Na+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包括l期、2期、3期、4期。

1期:膜内电位由原来的+30 mV迅速下降到O mV左右,此期历时1 O ms 此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2期:1期结束膜内电位达O mV左右后,膜电位基本停滞在此水平达1 00~1 50 ms。

记录的动作电位曲线呈平台状,故此期称为平台期。

2期的形成主要是由Ca2+内流与K+外流同时存在,二者对膜电位的影响相互抵消。

3期:膜内电位由0MV 左右下降到-90 ,3期是Ca2+内流停止,K+外流逐渐增强所致。

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所以也称静息期。

4期跨膜离子流较活跃,主要通过离子泵的活动,以恢复兴奋前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状态,保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02
缺血和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影响心 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
03
心肌细胞的缺血和缺氧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 梗死等严重后果。
心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心肌细胞损伤的原因包括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等,损伤后心肌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心肌细胞损伤后,会通过自噬、凋亡等方式清除受损细胞,同时新生细胞会通过增殖和分化来修复受损 的心肌组织。
维持血压
心肌收缩产生的心脏泵血作用,推动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形成血压,维持 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
04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CHAPTER
心肌细胞的自律细胞
01
窦房结细胞
位于心脏上部的窦房结,是心脏 的起搏点,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 兴奋并传导至整个心脏。
房室结细胞
02
03
浦肯野细胞
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结, 能够将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递至 心室。
02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CHAPTER
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
01
心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 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
02
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时相,其中0 期和3期是心肌细胞兴奋的关键时相。
03
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肾上腺素、 Ca2+、Na+等。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异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异常增高,导致心跳过快。
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异常降低,导致心跳过慢。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结细胞自律性异常降低,导致兴奋传导受阻。
05 心肌细胞的保护与损伤
CHAPTER
心肌细胞的缺血与缺氧

第四讲 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四讲 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四讲心肌的生理特性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一)兴奋性:●心肌细胞属于可兴奋组织,在受到适当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以阈值作指标。

●阈值高表示兴奋性低,阈值低表示兴奋性高。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期,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ARP):0期∽-55mV,兴奋性为0,膜电位负值太低,Na+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55mV∽-60mV,Na+通道少量复活,引起局部去极化,不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60mV∽-80mV,Na+通道已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兴奋性低于正常,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3)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80mV∽-90mV,膜电位已基本恢复,更接近阈电位水平,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这一特性是的心肌收缩和舒张活动能交替有序,在心缩期不会接受外来的兴奋而发生强直收缩。

2、决定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负值↑→兴奋性↓;负值↓→兴奋性↑②阈电位水平:水平↑→兴奋性↓;水平↓→兴奋性↑③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Na+通道和L型钙通道状态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Na+通道和L型钙通道活动是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的。

●有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状态。

●Na+通道:-90mV -70mV -55mV(复极)-90mV激活失活复活备用●慢反应细胞的兴奋性决定于L型钙通道的功能状态,但L型钙通道的激活、失活和复活速度均较慢,其有效不应期也很长,可持续到完全复极之后。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正常窦性心率
窦性停搏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九分。
异位心律
室性期前收缩
心室颤动
第十七页,生理特性
? 熟练掌握心肌工作细胞的收缩与骨骼肌收缩 的区别
? 预习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标准
? 下节课提问这节课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二 )异位心律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九分。
P-R间期 0.12 ~0.20
兴奋由心房→心室的时间
S-T段 0.05~0.15
心室全部去极化
Q-T间期 0.32 ~0.44
心室去极化 +复极化的时间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九分。
心律失常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 动次序的异常。
按发生原理分为: 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按心率的快慢分为: 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九分。
兴奋性 (excitability)
心肌的兴奋性 : 是指心肌细胞受到一定的刺激后具 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
性。
窦性心率: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来自窦房结的自动节
律兴奋性,因此把这种正常的心率称为窦性心律。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九分。
期前收缩 :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到达 之前,受 到一次人工的刺激或 异位节律点 发放的冲动的作用 , 则心

第三讲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3)

第三讲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3)

图2--10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的水平
(2) 阈电位水平
(3)酸硷平衡 当pH值降低,乳酸增多等酸
中毒时,可增加心肌的自律性。 (4)缺血、缺氧 缺血、缺氧可使浦肯野 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抑制,最大舒张电位减小, 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易出现异位节律。 (5)其他 如温度、甲状腺素等,均可使 自律性增高。
(二)兴奋性
兴奋是指细胞受外来刺激或由内在变化而发生的膜 除极化现象。一般所说的“兴奋”是指膜发生全面 除极化而形成动作电位的“扩布性兴奋”,亦称
SNP.超常期 RRP.相对不应期 NEP.正常应激期

绝对不应期 从除极开始至复极达-55mV左右的间期。 在此期内,由于快通道、慢通道均处于全失活状态,任何强 大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心肌的反应。

有效不应期 继续复极至-60mV左右时,心肌对强刺激可 产生反应,但只是局部反应(使膜发生局部除极化),不能发 生全面除极化或扩布性兴奋。因此,从除极化开始至-60mV这 一段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的期间,称为有效不应期。此期快 Na+通道有少数已可再激活,但数量过少,不足以除极化达 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扩布性兴奋。
2.自律性的形成原理
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和心室肌)的膜电位在复极 化完毕后的“4”时相内保持稳定水平,称为静息电 位。 自律细胞的膜电位在“4”时相内并不保持稳定状 态,称为舒张电位。膜在复极完后达到最大舒张电 位后,便自动地、渐渐地除极化,称为“4”时相(舒 张期)自动除极化。当这种缓慢的自动除极化达到阈 电位时,即突然发生“0”时相除极化而形成动作电 位和兴奋。“4”时相自动除极化产生的原理在快反 应和慢反应的自律细胞中机制不同,(图2-6)。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负责收缩,使心脏能够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心肌细胞与其他肌肉细胞不同的是,它们具有特殊的电生理学特性,这些特性对心脏正常的节律、动力学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动作电位和细胞间的耦联上。

动作电位是指心肌细胞在兴奋后表现出来的电信号。

一个动作电位由不同的离子通道参与控制,这些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

具体来讲,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起始阶段、低平台阶段、快速复极阶段、高平台阶段和最终复极阶段。

在起始阶段,钠通道开放,使细胞内钠离子大量进入,导致膜电位迅速升高。

在低平台阶段,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钠离子不再进入,而钾离子大量流出,导致膜电位缓慢下降。

在快速复极阶段,钾通道继续开放,钠离子和钙离子逐渐流回细胞外,膜电位迅速降低。

在高平台阶段,钾通道关闭,而钙通道开始开放,钙离子进入细胞,使膜电位保持一定的水平。

最终复极阶段,钙通道关闭,细胞内钙离子逐渐流出,而钾离子继续流出,膜电位快速复极。

除了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另一个重要电生理学特性就是细胞间的耦联。

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间质连接互相连接,这些连接可以使细胞之间的离子流动同步,并产生一定的电场效应,从而调节整个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功能。

2.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对心脏节律的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对心脏的节律和动力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的自主节律。

心脏的自主节律是由心内传导系统产生的,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纤维。

心内传导系统中有许多细胞也参与了细胞间的耦联,使得整个心脏可以同时收缩向前泵血,保证了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

具体来讲,心脏的自主节律是由窦房结负责控制的。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它所在的位置比较接近心脏表面,可以更容易地受到体内外一些因素的影响。

心肌生理特性包括.

心肌生理特性包括.

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心肌,即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心肌细胞,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特化心肌,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故又称为自律细胞。

图1 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工作心肌的跨膜电位:以心室肌为例说明之。

图2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跨膜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其形成机制与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相似。

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

因此,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1、去极化:又称为0期。

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心肌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由原来的一90 mV上升到+30 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0期历时1~2 ms。

其产生机制: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一70mV)时,大量Na+通道开放,Na 快速内流,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达到Na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包括l期、2期、3期、4期。

1期:膜内电位由原来的+30 mV迅速下降到O mV左右,此期历时1 O ms 此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2期: 1期结束膜内电位达O mV左右后,膜电位基本停滞在此水平达1 00~1 50 ms。

记录的动作电位曲线呈平台状,故此期称为平台期。

2期的形成主要是由Ca 内流与K外流同时存在,二者对膜电位的影响相互抵消。

3期:膜内电位由0MV 左右下降到-90 ,3期是Ca内流停止,K外流逐渐增强所致。

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所以也称静息期。

4期跨膜离子流较活跃,主要通过离子泵的活动,以恢复兴奋前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状态,保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2++2++++++(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以窦房结细胞为例说明之。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一)自律(起搏)细胞的分布
自律细胞广泛分布于传导系统(表9—1)。
表9—1 自律细胞的分布 ——————————————————————— 窦房结 结间束及房间束 房室交界区 束支及其分支 浦肯野纤维 旁道 ———————————————————————
(二)自律性的强度

(2)药物反应的差别: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影响心肌细胞膜的Na+、 K+孔道,对快反应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慢反应自律性作用很 小。例如奎尼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在治疗量,对普肯野细胞的自律 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窦房结自律性和浦肯野细胞在病理情况下的自 律性(由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则几乎无影响。说明常用的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效果并不一致的部分机 制。因此,目前发展的治疗内容,开展了针对抑制慢反应自律性的药物的 应用。 (3)电反应的不同:自律细胞对于较其自身频率为高的电刺激有两种 反应:快反应自律细胞在较快的超速电刺激停止以后,立即出现一个较长 的代偿间歇,应用此法可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但在慢反应自律细胞(或由 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时,快速刺激可引起心动过速。 (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 从电生理角度来讲,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4相除极速度、舒张期电位水平 和阈电位水平等3种情况。其中以4相除极化速度最重要(图9—5)。影 响自律性的生理和病理原因见表9—2。
2、自律性形成的类型 4相自动除极化的产生机制有快反应自律细胞型 和慢反应自律细胞型。 (1)快反应自律细胞型:结间束、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 细胞的起搏机制是由于膜的K+电导降低所致。根据电位固定法研究证明, 这类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4相由if引起。 (2)慢反应自律细胞型: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4相开始由K+,以后 由Ca2+活动所引起。 3、自律性类型的意义 快、慢自律细胞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机制,而且对某些临床现象的阐明也有一定意义。 (1)自律性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血钾改变、洋 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及心脏病变时,膜电位减小到-70mV以后,快孔道 失活,快反应自律性可以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产生异位心律失常。此 外,普通心房肌及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也可出 现慢反应自律性而产生肌性心律失常。

心电物理知识

心电物理知识

心电物理知识
1.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脏肌肉细胞(心肌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当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位变化。

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存在稳定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通常是细胞膜外正电,膜内负电。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会发生瞬时的反转,即除极过程,随后通过离子泵的作用回到静息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

心肌细胞的这种电位变化会形成一系列的动作电位,依次传播,使得心脏得以有序地收缩和舒张。

2.心电向量:
心脏每次搏动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电流源,形成一个心电向量。

这个向量随着心脏各部位的激动顺序和方向不断变化。

心电向量的合成就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3.心电信号记录:
通过在人体体表放置多个电极,可以检测到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投影。

当心脏各部位依次除极和复极时,体表电位随之变化,形成的心电图波形反映了心脏激动的顺序和时间间隔。

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T波和U波分别对应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心室复极早期和晚期复极过程。

4.心电图波形解读:
心电图上的波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心率、心律、心肌除极和复极的顺序、时间、幅度以及各波形间的时间间隔等,这些参数可用于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

5.心电生理传导系统:
心脏内部有一个特化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等,这些结构保证了心脏电激动的有序传递。

心电图能反映出这个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肌组织的基本细胞单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于认识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心脏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将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特性。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肌细胞内部的电生理活动所驱动的。

心肌细胞自身具有自主性发放电位的能力,即自律性。

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能够不依赖外界刺激自行生成兴奋电位并传导,形成心脏的基本心律。

心肌细胞之间能够通过间质连接形成紧密的细胞网络,确保了心脏的整体传导性。

这种兴奋细胞传导的特性使得心脏能够以一定的节奏有序地收缩和舒张,保持正常的心跳。

心肌细胞对氧化磷酸化的依赖性较高。

心肌细胞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ATP)。

心肌细胞在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而氧化磷酸化是主要能量来源。

由于心肌细胞无法存储大量的ATP,因此对氧气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坏死,是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肌细胞具有心脏收缩的特性。

心肌细胞的收缩是由细胞内外钙离子动态平衡所调节的。

在收缩过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与肌动蛋白结合,使心肌细胞收缩。

而舒张则是通过钙离子的再吸收和外排来实现。

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与心肌组织的机械泵送能力密切相关,保证了血液的正常循环。

大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大学生处于敏感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处于高峰期,因此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特性还包括个体差异、知识自主、学习目标导向和为了解问题而学习。

每个大学生的背景、经历、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主要构成成分,其生理特性对于维持心脏功能非常重要。

同时,大
学生的学习特性也是影响其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讨论。

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不同,它具有自主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这四个基本特征。

自主性体现在,心肌细胞具有自我激动的能力,能够自发产生充分动作
电位。

兴奋性体现在,外界刺激能够引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引发收缩。

传导性体
现在,心肌细胞之间具有快速传导的能力,让收缩能够协调完成。

收缩性体现在,心肌细
胞具有有效的生物机制,通过肌质网、肌丝和小管内的钙离子等分子中介物实现机械性收缩。

由于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差异,心肌病可以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形态上。

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各有不同,但有以下几点共性。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
充满活力,能够在学习中付出比较充分的努力。

其次,大学生兴趣广泛,学科范围较广,
具有不少学科交叉使用的趋势。

然而,由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缺陷,大学生往往缺乏独
立思考和自我执行的能力,需要先进行举一反三、总结提炼等训练。

最后,由于社交网络
的广泛普及,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和团
队协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结语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是两个非常不同的话题,但都与保持身体健康、获得学习成果紧密相关。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方面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肌肉的细胞,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年龄在18-22岁之间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特性也是独特的。

本文将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从细胞到人的角度探讨这两个话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是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特殊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心脏的搏动。

心肌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自律性指的是心肌细胞具有产生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即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心肌细胞也能自发地产生冲动,促使心脏肌肉收缩。

传导性则是指心肌细胞之间能够通过突触传递冲动,使心脏肌肉协调收缩。

这些特性使得心肌细胞成为身体中功能最为重要的细胞之一。

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也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较强的,他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兴趣强烈,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生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他们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从生理特性来看,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得心脏肌肉能够自主地完成收缩和舒张,保证了人体血液的流动和营养的供给。

而学习特性上,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吸收学习内容,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心肌细胞和大学生在生理特性和学习特性上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心肌细胞作为心脏肌肉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接受营养和氧气,保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而大学生作为学习者,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经验,保持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心肌细胞和大学生在自主性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心肌细胞具有自主地产生冲动和传导冲动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心脏的搏动。

而大学生也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医学生物学心肌细胞概念

根据医学生物学心肌细胞概念

根据医学生物学心肌细胞概念
心肌细胞是心肌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也称为心肌细胞。

它们是心脏肌肉的组成部分,负责收缩以推动血液流经心脏。

心肌细胞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兴奋性。

它们可以自我激活和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会在心肌细胞之间传播,促使心脏收缩。

这使得心脏能够自主地以一定的速率和节奏跳动。

2. 心肌细胞具有分支形态。

它们通常呈梭形,并具有分支突起。

这使得心肌细胞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心肌组织,并形成连续的收缩力。

3. 心肌细胞具有多核特性。

与许多其他细胞不同,心肌细胞通常具有多个细胞核,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合作和协调收缩过程。

4.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

由于心肌细胞需要大量能量来维持持续的收缩,它们具有丰富的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通过产生ATP为心肌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5. 心肌细胞具有强大的自修复能力。

尽管心肌细胞的自修复能力有限,但它们可以通过增殖和修复受损的组织。

这对于心脏的健康和功能非常重要。

心肌细胞的功能是协调收缩并产生足够的力量将血液从心脏泵送到全身。

这是通过心肌细胞收缩和放松的过程来实现的,这
种过程也被称为心跳。

每当心肌细胞收缩时,它们会挤压心腔中的血液并将其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心肌细胞是组成心脏的基本细胞单元,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

大学生作为心肌细胞的学习者,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性。

接下来将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首先表现在其特殊的收缩能力上。

心肌细胞具有自主性收缩的特点,即不受外界神经调节的影响,能够自发地产生电冲动和收缩。

这使得心脏能够保持稳定的跳动节律并有效地泵血。

心肌细胞的收缩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产生持续而有力的收缩力,确保心脏的持久耐力和灵活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还表现在其高度的代谢活性上。

由于心脏需要持续地进行氧化代谢以供能量,心肌细胞拥有丰富的线粒体和血液供应。

心肌细胞还具有丰富的能量储备,能够在需求增加时迅速释放储备能量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

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相比,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也有自己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渴望新事物,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促使他们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随着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推理能力的提升,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估和批判性思考。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体现在他们对自主学习的需求上。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对问题提出独立见解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同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促进自己的学习进步。

大学生在学习中还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差异。

根据个体差异,有些大学生可能更擅长于记忆和运用理论知识,而另一些大学生则更擅长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各有特点。

心肌细胞的自主性收缩和高度的代谢活性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基础,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好奇心、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维护心肌细胞的健康状态。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

浅谈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理特性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学习特性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细胞,其与骨骼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不同,其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独特之处。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性。

这意味着心肌细胞可以自发产生兴奋电位,并将兴奋信号传导给相邻的细胞,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细胞具有收缩力强和疲劳度低的特点。

由于心脏是一个长期不停地工作的器官,因此其肌细胞需要具有足够的力量和持久的耐力来完成其工作。

这就要求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收缩能力和较低的疲劳度,以保证心脏的正常运转。

心肌细胞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

心脏是人体中代谢活动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其肌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心肌细胞的代谢活性较高,具有较强的能量供给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学习特性和学习方式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其大脑和认知能力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比较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大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充满了兴趣,因此他们愿意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通常需要独立完成许多学习任务和课程设计,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和组织学习时间,做到自觉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大学生的学习特性虽然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性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心肌电生理特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
房室延搁,使心脏的冲动不能过快地传进心室,从而 保证心房的血液在心室收缩之前得以排入心室。这一区域 的传导速度慢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①纤维很细,故传导慢;
②细胞间闰盘上的缝隙连接比普通心肌少,故降低了 转运速度;
③这些纤维是由更为胚胎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其分化 程度低,也降低了冲动传导的能力。
兴奋在浦肯野纤维内的传导速度很快,这是 由于浦肯野纤维十分粗大(70μm)且含肌原纤维 很少,而缝隙连接数量很多,故离子很容易由一个 细胞到另一个细胞,加快了动作电位的传布。
(二)、浦肯野细胞舒张期除极机制
浦肯野纤维属于快反应自律性细胞,它具有舒张期自 动除极过程。参与浦肯野纤维起搏除极的电流主要是超极 化激活内向电流(If ),延迟整流钾电流(IK) 和内向 整流钾电流(IK1 ),可能还有微弱的背景钠电流(INab)的参与。IK使细胞达到最大舒张电位,然后IK减弱。 浦肯野细胞达到最大舒张电位(约-90mV)时,较强地激 活If,出现逐渐增强的自动除极,这是主要效应;同时 IK1相应加强,K+ 外流有助于平衡非特异性内向电流If 。 INa-b尽管很微弱,对自动除极仍有一定作用。

4.长度常数或空间常数(γ)反映产生动作电位的 心肌细胞所产生的电紧张扩布的距离,对于激发相邻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保证兴奋传导有重要意义;
5.LL(阈限长度)反映细胞整体一次兴奋,其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规律 性变化,膜离子通道由备用状态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等过 程,兴奋性也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以心室肌为例 可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兴奋部位之间出现一电位差,从而产生一局部电流。 ①故兴奋部位0期去极速度越快,这种局部电流的形成 也越快,故传导能很快进行。
②0期去极的幅度越大,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 位差也越大,局部电流也越强,故兴奋传导也越快。

[方案]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及收缩性的特点

[方案]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及收缩性的特点

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及收缩性的特点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称为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1)心搏起点:心脏各自律细胞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够自动发生兴奋韵次数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是由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引起的,所以,窦房结为心脏跳动的正常起搏点。

(2)窦性节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节律。

(3)异位节律: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也可发生兴奋,心房或心室跟随其他自律细胞的节律而跳动,这种由窦房结以外其他自律细胞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自律细胞的自动兴奋是4期膜自动去极化,使膜电位从最大复极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引起的。

自律性的高低受下列因素影响:①最大复极电位水平——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减少,自律性增高,反之亦然;②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上移,自律性降低,反之亦然;③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去极化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

2.心肌的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都有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是可变的。

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细胞的兴奋性也相应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在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在有效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阈上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3)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小于阈强度的刺激就能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这一特点使心脏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才可能进行。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正常心脏是按窦房结自动产生的兴奋性进行活动的。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心室在有效不应期后,受到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一次期前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具有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

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4期去极的速度。

2.兴奋性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兴奋性是不断变化的。

(1)绝对不应期:在此期间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2)有效不应期:随后有一个时期,如给予足够强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扩布性兴奋。

有教科书将这一时期加上前面的绝对不应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3)相对不应期: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兴奋。

(4)超常期:给予略低于正常发生兴奋所需的刺激,可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3.传导性心脏内兴奋的传播是通过两种系统完成的,特殊传导系统和心肌本身。

(1)主要传导途径:窦房结→心房肌和房内传导
系统→房室交界→房室束支→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2)传导速度:心脏中不同组织的传导速度各不相同,房室交
界处传导速度慢。

心室中的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

4.收缩性心肌一般不发生强直收缩。

Ca2+、交感神经兴奋或儿茶酚胺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低氧、酸中毒、乙酰胆碱等降低心肌收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