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9章 离散系统初步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离散系统是指在时间域和数值范围上都是离散的系统。
在离散系统中,信号是以离散时间点的形式传递和处理的。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离散系统的概念、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的数学表示、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等。
一、离散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离散系统是指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在时间上都是以离散的方式存在的系统。
与连续系统相比,离散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离散时间: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是在离散时间点上采样得到的,而不是连续的时间信号。
2. 离散数值: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都是以离散数值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连续的模拟数值。
二、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的数学表示离散信号是指在离散时间点上采样得到的信号。
离散系统可以通过离散信号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常见的离散系统数学表示方法有差分方程和离散时间传递函数。
1. 差分方程表示:差分方程是通过离散时间点上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离散系统的。
差分方程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可以是时不变的或时变的。
2. 离散时间传递函数表示:离散时间传递函数描述了离散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连续时间传递函数。
离散时间传递函数可以通过Z变换得到。
三、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有限范围内,而不是无限增长或震荡。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1. 稳定性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极点位置来进行分析。
若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单位圆内,则系统是稳定的;若存在至少一个极点位于单位圆外,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2. 稳定性设计:若离散系统不稳定,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的参数或设计控制器来实现稳定性。
常见的稳定性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调整、根轨迹设计等。
四、离散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优化离散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或控制策略,使离散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主要参考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主要参考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作者】胡寿松【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2【内容简介】本书系《自动控制原理》一书的第四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全书共分十章,前八章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应用,后两章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
本书精选了第三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阐述。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应用日益增多的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地阐述了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以及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等方法。
书末给出的两个附录,可供读者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查询之用。
本书1985年被评为航空工业部优秀教材,198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被批准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仪表及测试、机械、动力、冶金等专业的教科书,亦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类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作者】胡寿松【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内容简介】《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精选了第四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阐述。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目前应用日益增多的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地阐述了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以及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等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2
k!
= P −1IP + P −1 APt + 1 P −1 A2 Pt 2 + + 1 P −1 Ak Pt k +
2
k!
= P −1 (I + At + 1 A2t 2 + + 1 Ak t k + )P = P −1e At P
2
k!
因而式(9-39)成立。
性质10: 两种常见的状态转移矩阵。设 A = diag[1, 2 ,,n ],
2. 拉普拉斯变换法。将式(9-22)取拉氏变换有
sX (s) = AX (s) + x(0)
则
(sI − A) X (s) = x(0)
X (s) = (sI − A)−1 x(0)
(9-27)
进行拉氏反变换有
x(t) = −1[(sI − A)−1]x(0)
(9-28)
与(9-25)相比有
e At = −1[(sI − A)−1 ]
进行拉氏反变换有 x(t) = −1(sI − A)−1 x(0) + −1[(sI − A)−1 BU (s)]
由拉氏变换卷积定理
−1[F1(s)F2 (s)] =
t
0 f1 (t − ) f2 ( )d
=
t
0 f1 ( ) f2 (t − )d
在此将(sI − A)−1 视为F1 (s),将BU (s) 视为 F2 (s) ,则有
x(t) = eA(t) x(0) + t eA(t− )Bu( )d 0 t = (t)x(0) + 0 (t − )Bu( )d
结果与式(9-43)相同。上式又可表示为
清华电机系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控制系统
• 可以证明,开式解与闭式解是对应的。 • 3,多入多出系统情况(简单介绍) • 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X (k 1) A* X (k ) B*u(k ), X (0)
Y (k ) C * X (k )
• 式中, A*, n n; B*, n p; C*, q n. • 则相应脉冲传递函数矩阵为
• 若差分定义如上,则用差分表示动态系统中动 •
• 态环节可得到系统的差分方程模型
y(k n) a1 y(k n 1) an 1 y(k 1) an y(k ) b0r (k m) b1r (k m 1) bmr (k )
• • 在零初值条件下取z变换,得
(6.3)
• a,高阶差分方程转为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 算法:方程(6.2),将输出序列补至m=n,多补 出项系数为零。取状态变量为
•
x1 (k ) y (k ) d 0u (k ) d 0 b0 x (k ) x (k 1) d u (k ) d1 b1 a1d 0 2 1 1 , xn (k ) xn 1 (k 1) d n 1u (k ) d n bn a1d n 1 an 1d1 an d 0
• 3,留数法
x(k ) Re s[ X ( z ) z k 1]z z m
m
• 6.3 脉冲传递函数及离散动态方程 • 1,取差分方程(前向)
y (k ) y (k 1) y (k ) 2 y (k ) y (k ) y (k 2) 2 y (k 1) y (k ) n y (k ) n 1 y (k )
• 例6.1 将2阶差分方程转化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 y(k+2)+y(k+1)+0.16y(k)=u(k+1)+2u(k) • 解:设状态变量为 x1(k ) y(k ) d0u(k ) y(k )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控制系统 )共43页文档
一、离散/采样系统
线性连续系统 1、线性系统
线性离散系统
采样 / 脉冲控制系统 (信号为脉冲序列)
数字系统 / 计算机控制系统 (信号为数字序列)
2、离散系统的特点(P311)
采样系统中一处或多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因此, 离散系统中必须具备的两个特殊环节。
采样器(采样开关):连续信号 采样
图(c) 采样信号频谱 s < 2 h
由此可见,要想使连续信号不失真地从采样信号中恢复过来, 则必须满足条件:
s 2h
5、采样定理(Shannon定理)
Shannon定理: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e(t)的频谱具有有限带宽,
并且有T 直 到22ωh h的频率分即量,则s 只≥要2 采 样h 周期T满足:
0
因为0 : tesd t t1
所以 E*S: L enT tnT enT LtnT
n0
n0
en TenTS
n0
故
E*SenTenTS
n0
4、采样信号的频谱分析
设连续信号的傅氏变换为,则采样信号的傅氏变换为:
E*(j)T 1n E [j(nS)]
由于连续信号 e ( t )的频谱 E( j)是单一的连续频谱,其最大角频率
二、信号恢复(保持) 1、信号的输出形式 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输出连续信号(需要保持器将数字信号恢复成连续信号)。
2、保持器的类型 (1)、零阶保持器
a、工作原理
b、输出表达式: e h n T e nT n 0 ,1 ,2 ,
c、传递函数:
Gh
S
1eTS S
d、频率特性
(2)、一阶保持器
a、工作原理 b、输出表达式: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
① 给出E*(s)与E(s)之间的联系;
② 一般写不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e*(t)的频谱分析。
6.2 信号采样与保持 E*(s)
1 T
E(s
n
jns )
例3 e(t) 1(t),求 E*(s)
解 E*(s) 1
1
T n s jns
eTs eTs 1
例4 e(t ) eat,求 E*(s)
T (t) (t nT )
n0
e*(t) e(t) T (t) e(t) (t nT ) e(nT ) (t nT )
n0
n0
(2) L : E*(s) L e*(t)
L e(nT) (t nT) e(nT ) enTs
n0
n0
6.2 信号采样与保持6.来自 离散系统离散系统: 系统中有一处或几处信号是脉冲串或数码
离散系统类型:
采样系统 数字系统
— —
时间离散,数值连续 时间离散,数值量化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1)控制计算由程序实现,便于修改,容易实现复杂的控制律; (2)抗干扰性强; (3)一机多用,利用率高; (4)便于联网,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宏观管理。
D/A: 用 ZOH 实现
Shannon定理
s
2
T
2h
或
T<
h
6.2 信号采样与保持
E * (s) e(nT ) e-nTs n0
① 给出E*(s)与e(t)在采样点上取值之间的关系; ② 一般可写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求e*(t)的z变换或系统的时间响应。
E*(s)
1 T
E(s
n
jns )
(1)采样点间信息丢失,与相同条件下的连续系统相比,性能 会有所下降;
《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于n个采样周期。
例9-19 设单输入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状态方程为
1 0 0
1
x(k
+ 1)
=
0
2 − 2 x(k) + 0u(k)
−1 1 0
1
试判断其可控性;若初始状态 x(0) = 2 1 0T ,确定使 x(3) = 0 的控
制序列 u(0),u(1),u(2); 研究使 x(2) = 0 的可能性。
3)如果离散时间系统(9-135)或(9-136)是相应连续时间
系统的时间离散化模型,则其可控性和可达性是等价的。
上述等价条件的简单证明可参阅有关参考文献,此处不在详述。
(3)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设单输入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x(k +1) = Gx(k) + hu(k)
(9-137)
系统在时刻 l 是完全可观测的.
(2)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
设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动态方程为
x(k +1) = Gx(k) + Hu(k), y(k) = Cx(k) + Du(k) (9-153)
其中 x(k) 为n维状态向量, y(k)为q维输出向量,其解为
k −1
x(k) = G k x(0) + G k−1−i Hu(i) i=0
由 x(1) = Gx(0) + Hu(0) = 0 可得
0 − 2 1 0 0
−1 2
x(0) = −G −1Hu(0) = −0 1
−1 2 3
0 0 − 21
1 0
u1 u2
(0) (0)
=
0 2
1 u1(0) −23u2 (0)
离散控制系统PPT课件
[e(i) 2e(i
e(i 1)] 1) e(i
2)]
中心
e(t
e(t )
)
1 T2
1 [e(i 2T [e(i 1)
1) e(i 1)] 2e(i) e(i
1)]
例7-3 试将PID控制器离散化
u(t
)
K
p
e(t
)
1 Ti
展开式
或② 或③
n
n
y(k) ai y(k i) bi x(k i)
i 1
i 1
n
n
y(k) bi x(k i) ai y(k i)
i0
i0
级数和式 计算机算式
2、与脉冲传递函数的关系
对②两边Z变换:
Y (z)(1 a1z1 a2 z2 an zn ) X (z)(b0 b1z1 b2 z2 bn zn )
1 0.2s
1
解:代入 s 2 z 1
T z 1
G(z)
2
z
12
1 0.2
2
z
1
1
T z 1
u(k)
u(k
1)
K
p e(k)
e(k
1)
T Ti
e(k )
Td e(k) 2e(k 1) e(k 2)
T
或整理为
u(k) u(k 1) b0e(k) b1e(k 1) b2e(k 2)
b0
K
p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K (t) L1[G(s)]
(7-55)
再将 K (t) 按采样周期离散化,得加权序列 K (nT ) ;最后将 K (nT ) 进
行 z 变换,按式(7-53)求出 G(z) 。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其实,如果把 z 变
换表 7—2 中的时间函数 e(t) 看成 K (t) ,那么表中的 E(s) 就是 G(s) (见式 (7-55),而 E(z) 则相当于 G(z) 。因此,根据 z 变换表 7—2,可以直接从 G(s) 得到 G(z) ,而不必逐步推导。
本章所研究的离散系统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注意 zx:离散系统有本质连续和本质离散两种情况
本质连续的离散系统:如液位 炉温采样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 本质离散的离散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直接进行离散计算 问题:如何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c(n) F[r(n)] F 的具体形式? 分析:本质连续的离散系统的方框图, 能否 G(s)?G(z)=?
众所周知,利用传递函数研究线性连续系统的特性,有公认的方便 之处。对于线性连续系统,传递函数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 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对于线性离散系统,定义类似。
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 7-22 所示,如果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输入信号
为 r(t) ,采样后 r*(t) 的 z 变换函数为 R(z) ,系统连续部分的输出为 c(t) ,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类似,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EX]*也要求出齐次方程 的通解和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非常不便。这里仅介绍工程上常用的 后两种解法。
(1)迭代法 又称递推法 若已知差分方程(7-49)或(7-50),并且给定输入序列和输出序列的初 值,则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可以一步一步地算出输出序列。 例 7-14 已知差分方程
自控原理2离散系统分析
分析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稳定性,确保系统在控制 作用下能够稳定运行。
3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分析
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动态性 能,包括超调和调节时间等。
PART 06
离散系统分析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数字控制系统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状态方程描述了系统状态向量未来的 值与当前时刻的状态和输入之间的关 系。
通过求解状态方程,可以得到系统未 来的状态向量。
离散系统的框图表示
离散系统的框图表示是一种直观的图形化表示方式,通过方框、节点和箭 头等符号来表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框图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结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的传递 路径。
通过框图可以方便地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为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 提供依据。
PART 03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定义
离散系统
离散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变量只在离散时间点上取值的系统,通常用差分方程描述。
稳定性定义
对于离散系统,如果给定一个初始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系统的状态变量能够收敛到一个稳定状态,则称该系 统是稳定的。
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数字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
案例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 指标和优化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在通信、 雷达、音频等领域的应用
案例三: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的基 本原则和步骤
数字控制系统的软件设 计
极点配置法
通过配置系统极点来设计控制器,以实现系 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离散系统_1(z变换) 自动控制原理 浙江大学考研资料
*
求e*(t) *(t)的拉氏变换 t 0 ,求
E ( s ) e nT e 2 nT e nTs
n 0
1
T ( s 1)
1 e 1 e T ( s 2) (e T e 2T )eTs Ts T Ts 2T (e e )(e e )
e(t )
e(t )
e * (t )
T
t
t
0
0
21
F(j)
- max
F * ( j )
0
max
1 T
Noted!
(a) 连续信号 f(t)的频谱
- s
-s2来自- max0
max s
2
s
>2 max )
(b)离散信号 f*(t) 的频谱(
s
22
采样与采样过程——3. 理想采样
n
Cn F ( j jn s )
18
采样与采样过程——2. 采样过程
19
采样与采样过程——2. 采样过程
采样信号频谱的基波分量(主频谱) 与原连续信号频谱形状相似,同时也 产生了一些附加的高频分量(附加频 谱),这些高频分量是由低频分量周 期性( ns )移位所形成的。 当采样频率足够大时,频谱的基波 分量与其它高频分量不会产生重叠. 低通滤波器:衰减高频频谱。 控制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通常具有 低通特性.
比较繁琐 eTs是s的超越函 数
1
26
采样与采样过程——3. 理想采样
• 问题:(1) 在理论上,采样后的信号 f*(t)能否保证恢复原连续信号 f(t) (即 f*(t)是否包含了f(t) 的主要特征? )(2)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实 现控制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的低通特性(即过滤采样后f f*( (t)中的高 频信号,仅保留主频信号——其仅在幅值上与原信号相差1/T倍)? • 采样定理:为了能不失真地从离散信号中恢复原有的连续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之非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一、 非线性系统1、按照平衡状态的定义,在无外作用且系统输出的各阶导数等于0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自激振荡是指没有外界周期变化信号的作用时,系统内产生的具有固定振幅和频率的稳定周期运动,简称自振。
3、描述函数法是基于频域分析法和非线性特性谐波线性化的一种图解分析方法。
对于满足结构要求的一类非线性系统,通过谐波线性化,将非线性特性近似表示为复变增益环节,然后推广应用频率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或自激振荡。
4、奇点定义以微分方程()x x f x ,=表示的二阶系统,其相轨迹每点切线的斜率为()xx x f dx x d ,=,若在某点处()xx f ,和x 同时为0,即有00=dx xd 的不定形式,则称该点为相平面的奇点。
5、相平面的奇点亦称为平衡点,奇点必与x 轴相交。
6、奇线奇线就是特殊的相轨迹,它将相平面划分为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各个区域。
最常见的奇线就是极限环。
极限环是相互孤立的,在任何极限环的邻近都不可能有其他的极限环。
极限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现象,只发生在非守恒系统中,这种周期运动的原因不在于系统无阻尼,而是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它导致系统能量做交替变化。
由此就有可能从某种非周期性的能源中获取能量从而维持周期运动。
7、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思想当系统满足一定假设条件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可用一次谐波分量来近似,由此导出非线性环节的近似等效频率特性,即描述函数。
此时,非线性系统近似等效为一个线性系统,并可应用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
8、描述函数的定义设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描述为()x f y =,当非线性环节输入为()t A t x ωsin =时,可对非线性环节的稳态输出()t y 进行谐波分析。
一般情况下()t y 为非正弦的周期信号,因而可以展开成傅里叶级数()()()∑∑∞=∞=++=++=1010sin sin cos n n n n n nt n Y A t n B t n AA t y ϕωωω,其中0A 为直流分量;()n n t n Y ϕω+sin 为第n 次谐波分量,且有nnn nn n B A B A Y arctan22=+=ϕ,式中n n B A ,为傅里叶系数,用下式描述 ()()()()td t y A n t td n t y B ttd n t y A n n ωπωωπωωππππ⎰⎰⎰====2002020212,1sin 1cos 1若00=A ,且当n>1时,n Y 均很小,则可近似认为非线性环节的正弦响应仅有一次谐波分量:()()1111sin sin cos ϕωωω+=+≈t Y t B t A t y上式表明,非线性环节可以近似认为具有和线性环节相类似的频率响应形式。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向量-矩阵形式为
x1 (k + 1) 0 1 0 0 x1 (k) 0
x2 (k
+ 1)
0
0
1
0
x2 (k)
0
= 0 0 0 0 + u(k)
xn−1
(k
+
1)
0
0
0
1
x
n−1
(k
)
0
xn (k + 1) − a0 − a1 − a2 − an−1 xn (k) 1
量和输入量:ai ,bi (i = 0,1,2,, n且an = 1) 为表征系统特性的常系
数。考虑初始条件为零时的z变换关系有
[ y(k)] = Y (z), [ y(k + i)] = ziY (z)
对式(9—87)两端取z变换并加以整理可得
G(z)
=
Y (z) U (z)
=
bn z n + bn−1 z n−1 + + b1 z + b0 z n + an−1 z n−1 + + a1 z + a0
(9-95)
三、线性定常离散动态方程的解
求解离散动态方程的方法友递推法和z变换法,这里只介绍常
用的递推法,对z变换法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书籍。下面以解
离散化状态方程为例来说明如何使用递推法求解。令式(9-93)
中的k = 0,1,, k −1可得到 T,2T,, kT 时刻的状态,即
k = 0 : x(1) = (T )x(0) + G(T )u(0)
=
bn
+
z n−1 n−1
+
自控原理离散控制系统课件
通过状态方程可以求解系统的 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进而进 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离散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用于描述离散控制系 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通常表示为 G(z) = b0 + b1z^-1 + b2z^-2 + ... + bd*z^-d,其中 z 是复数变量
,bi 是已知系数。
传递函数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稳 定性、频率响应和系统性能等。
抗干扰性能定义
抗干扰性能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信号作用时,系统能够保持 稳定输出的能力。
抗干扰性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干扰信号的类型、幅度、频率等。
提高抗干扰性能的方法
通过增强系统自身的稳定性、采用滤波技术、引入鲁棒控制等手段 提高抗干扰性能。
05
CATALOGUE
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奈奎斯特判据
对于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如果系统的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左半部分,且没有极点 在虚轴上,则系统是稳定的。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分布,从而判 断系统的稳定性。
频率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判断 系统是否稳定。频率域分析法通 常使用劳斯-赫尔维茨判据或奈奎 斯特判据进行稳定性分析。
04
CATALOGUE
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稳态误差定义
稳态误差是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达到稳态后其输出 量与期望输出量之间的偏差。
稳态误差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如系统增益、积分环节、 微分环节等。
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离散控制系统 )
* n=0
∞
∑ e (nT )δ (t − nT ) = e (nT ) = {e (0 ), e (1 ), L }
= e (0 ) + e (1T ) ⋅ Z
−1
+∞
定义它的Z变换为: 定义它的Z变换为:
E (Z ) =
n=0
∑ e (nT ) ⋅ Z − n
+ e (2 T )Z
* +∞ n = −∞
即: e (t ) = e(t ) ⋅
=
0
∑ δ (t − nT ) = ∑ e(nT )δ (t − nT )
n = −∞
+∞ n =0
+∞
n = −∞
∑ e(nT )δ (t − nT ) + ∑ e(nT )δ (t − nT )
习惯上认为e(t)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因此, 习惯上认为 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因此, t < 0时的信号 只有在开始采样以后才有意义 时的信号 为零, 为零,即 :
a a 2 a 3 = A 1 + + + + L z z z 1 Az a = A⋅ = < 1 z a z−a 1− z
几何意义:几何序列e*( 几何意义:几何序列e*(t)在Z平面上,圆|z|=|a|以外都是可 e* 平面上, |z|=|a|以外都是可 以做Z变换的(在圆|z|=|a|以内则不可以)。z=0为 |z|=|a|以内则不可以)。z=0 的零点, 以做Z变换的(在圆|z|=|a|以内则不可以)。z=0为E(z)的零点, z=a为 的极点。 z=a为E(z)的极点。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南
《⾃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南《⾃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南前⾔本书是上海交通⼤学国家精品课程《⾃动控制原理》主讲教材《⼯程控制基础》的学习指导性的学习、教学⽤书。
《⼯程控制基础》是国家“⼗⼀五”规划教材,教育部⾃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2006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厚爱。
2007年再版,并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本书以国家精品教材为主线,参考教育部教指委对《⾃动控制原理》课程相关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要求,本着“加强基础、削枝强⼲、注重应⽤、逐步更新”的原则,⼒图通过教材的要点提⽰,为⼴⼤读者学习此课程提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法。
编者2012.11于上海⽬录第1章导论 (1)1.1 ⾃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1.2控制系统的分类 (2)1.3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段 (2)第2章数学模型 (5)2.1 传递函数定义 (6)2.2传递函数性质 (7)2.3 ⽅块图 (8)2.4 信号流程图 (9)第3章⾃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12)3.1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2)3.2 控制系统的稳态特性——稳态误差分析 (13)3.3 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动态响应分析 (14)第4章根轨迹法 (17)4.1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条件 (17)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18)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响应法 (20)5.1频率特性 (20)5.2 频率特性图 (21)5.3 频域中的稳定性判据 (22)5.4 系统动态性能的频域分析与频域指标 (22)5.5基于开环频率特性的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23)5.6基于闭环频率特性的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24)5.7基于伯德图的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24)第6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 (26)6.1 常见的⼏种校正装置连接⽅式 (26)6.2 不同域中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 (27)6.3 串联超前校正 (27)6.4 串联滞后校正 (30)6.5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34)6.6局部反馈校正 (35)6.7PID控制 (36)6.8前馈补偿 (38)第1章导论要点提⽰⼯业⾃动化是⼯业现代化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第9章 线性离散系统初步从控制系统中信号的形式来划分控制系统的类型,可以把控制系统划分为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在前面各章所研究的控制系统中,各个变量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称为连续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被引入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中有一部分信号不是时间的连续函数,而是一组离散的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这样的系统称为离散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为基础,融汇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CRT 屏幕显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
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相比,有许多分析研究方面的相似性。
利用z 变换法研究离散系统,可以把连续系统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推广应用于离散系统。
本章首先给出信号采样和保持的数学描述,然后介绍z 变换理论和脉冲传递函数,最后研究线性离散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性能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9.1 离散系统通常,当离散控制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脉冲序列形式时,称为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而当离散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数码序列形式时,称为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理想采样及忽略量化误差情况下,数字控制系统近似于采样控制系统,将它们统称为离散系统。
9.1.1 采样控制系统采样器在采样控制系统中可以有多个位置,用得最多的是误差采样控制的闭环采样系统,其典型结构图如图9-1所示。
图中,S 为采样开关,)(s G h 为保持器的传递函数,)(0s G 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s H 为测量元件的传递函数。
233*图9-1 采样系统典型结构图9.1.2 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的典型原理图如图9-2所示。
它由工作于离散状态下的计算机(数字控制器))(s G c ,工作于连续状态下的被控对象)(0s G 和测量元件H(s)组成。
在每个采样周期中,计算机先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编码(即D A 转换),然后按控制律进行数码运算,最后将计算结果通过A D 转换器转换成连续信号控制被控对象。
因此,D A 转换器和A D 转换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两个特殊环节。
图9-2 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原理图1. D A 转换器A D 转换器是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数字信号的装置。
A D 转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采样过程,即每隔T 秒对连续信号()e t 进行一次采样,得到采样信号*()e t 如图9-3所示;二是量化过程,在计算机中,任何数值都用二进制表示,因此,幅值上连续的离散信号)(*t e 必须经过编码表示成最小二进制数的整数倍,成为离散数字信号)t (e *,才能进行运算。
数字计算机中的离散数字信号)(*t e 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按断续的。
234图9-3 A /D 转换过程2. A D 转换器A D 转换器是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的装置。
A D 转换也有两个过程:一是解码过程,把离散数字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模拟信号;二是复现过程,经过保持器将离散模拟信号复现为连续模拟信号。
如果量化单位q 足够小,则由量化引起的幅值的断续性(即量化误差)可以忽略。
若认为采样编码过程瞬时完成,则D A 转换器就可以用一个每隔T 秒瞬时闭合一次的理想采样开关S 来表示。
这样,数字控制系统等效于采样控制系统。
在离散系统中,系统的一处或多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码,控制的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沿用连续系统的研究方法。
研究离散系统的工具是z 变换,通过z 变换,可以把我们熟悉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法等概念应用于离散系统。
9.2 信号采样与保持采样和保持对于离散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为了定量研究离散系统,必须用数学方法对信号的采样过程和保持过程加以描述。
9.2.1 信号采样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采样过程,简称采样。
实现采样的装置称为采样器,或采样开关。
用T 表示采样周期,单位为s 。
f s 1=表示采样频率,单位为s 1;s ω=2s f π=2π/T 表示采样角频率,单位为rad 。
在实际应用中,采样开关多为电子开关,闭合时间极短,采样持续时间τ远小于采样周期T ,也远小于系统连续部分的最大时间常数。
1. 采样信号的数学表示235 一个理想采样器可以看成是一个载波为理想单位脉冲序列)(t T δ的幅值调制器,即理想采样器的输出信号)(*t e ,是连续输入信号)(t e 调制在载波)(t T δ上的结果,如图9-4所示。
图9-4 信号的采样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上述调制过程,则有)()()(*t t e t e T δ= (9-1)理想单位脉冲序列)(t T δ可以表示为∑∞=-=0)()(n T nT t t δδ (9-2)其中)(nT t -δ是出现在时刻nT t =,强度为1的单位脉冲,故式(9-1)可以写为∑∞=-=0*)()()(n nT t t e t e δ 由于)(t e 的数值仅在采样瞬时才有意义,同时,假设00)(<∀=t t e 所以)(*t e 又可表示为*0()()()n e t e nT t nT δ∞==-∑ (9-3) 2. 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对采样信号)(*t e 进行拉氏变换,可得 )]([)(])()([)]([)(00**nT t L nT e nT t nT e L t e L s E n n -=-==∑∑∞=∞=δδ (9-4) 根据拉氏变换的位移定理,有nTs st nTs e dt e t e nT t L -∞--==-⎰0)()]([δδ236所以,采样信号的拉氏变换∑∞=-=0*)()(n nTs e nT e s E (9-5)3. 香农采样定理 前已指出,要对对象进行控制,通常要把采样信号恢复成原连续信号。
但是信号能否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主要决定于采样信号是否包含反映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实际上这又与采样频率有关。
下面分析采样前后信号频谱的关系。
式(9-2)表明,理想单位脉冲序列)(t T δ是周期函数,可以展开为傅氏级数的形式,即∑+∞-∞==n t jn n T s e c t ωδ)( (9-6)式中,T s /2πω=,为采样角频率;n c 是傅氏系数,其值为/2/21()s T jn t n T T c t e dt T ωδ--=⎰ 由于在]2,2[T T -区间中,)(t T δ仅在0=t 时有值,且1|0==-t t jn s e ω,所以0011()n c t dt T Tδ+-==⎰ (9-7) 将式(9-7)代入式(9-6),得 ∑+∞-∞==n t jn T s e Tt ωδ1)( (9-8)再把式(9-8)代入式(9-1),有 ∑+∞-∞==n t jn s e t e T t e ω)(1)(*(9-9) 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由拉氏变换的复数位移定理,得到∑+∞-∞=+=n s jn s E T s E )(1)(*ω (9-10) 令ωj s =,得到采样信号)(*t e 的傅氏变换∑+∞-∞=+=n s n j E T j E )]([1)(*ωωω (9-11) 其中,)(ωj E 为非周期连续信号)(t e 的傅氏变换,即237⎰+∞∞--=dt e t e j E j ωω)()( (9-12) 它的频谱)(ωjE 是频域中的非周期连续信号,如图9-5所示,其中h ω为频谱)(ωj E 中的最大角频率。
图9-5 连续信号频谱)(ωj E 与采样信号频谱)(ωj E *(h s ωω2>)的比较采样信号)(*t e 的频谱|)(|*ωj E ,是连续信号频谱)(ωj E 以采样角频率s ω为周期的无穷多个频谱的延拓,如图9-5所示。
其中,0=n 的频谱称为采样频谱的主分量,如曲线1所示,它与连续频谱)(ωj E 形状一致,仅在幅值上变化了1,其余频谱( ,2,1±±=n )都是由于采样而引起的高频频谱。
图9-5表明的是采样角频率s ω大于两倍h ω的情况,采样频谱中没有发生频率混叠,利用图9-6所示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可恢复原来连续信号的频谱。
如果加大采样周期T ,采样角频率s ω相应减小,当h s ωω2<时,采样频谱的主分量与高频分量会产生频谱混叠,如图9-7所示。
这时,即使采用理想滤波器也无法恢复原来连续信号的频谱。
因此,要从采样信号)(*t e 中完全复现出采样前的连续信号)(t e ,对采样角频率s ω应有一定的要求。
238图9-6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9-7 连续信号频谱)(ωj E 与采样信号频谱)(*ωj E (2s h ωω<)的比较香农采样定理指出: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t e 具有有限带宽,即有直到h ω的频率分量,若要从采样信号)(*t e 中完整地恢复信号)(t e ,则模拟信号的采样角频率s ω,或采样周期T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hh s T ωπωω≤≥或2 (9-13) 这就是说,如果选择的采样角频率足够高,使得对连续信号所含的最高次谐波,能做到在一个周期内采样两次以上的话,那么经采样后所得到的脉冲序列,就包含了原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
就有可能通过理想滤波器把原信号毫无失真地恢复出来。
否则采样频率过低,信息损失很多,原信号就不能准确复现。
由图9-5可见,在满足香农采样定理的条件下,要想不失真地将采样器输出信号复现成原来的连续信号,需要采用图9-6所示的理想低通滤波器,然而理想低通滤波器物理上不可239实现,因此工程上常用零阶保持器。
在设计离散系统时,香农采样定理是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条准则,它指明了从采样信号中不失真地复现原连续信号的采样周期T 的上界或采样角频率s ω的下界。
9.2.2 信号复现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脉冲序列转变为连续信号的过程称为信号复现。
实现复现过程的装置称为保持器。
因为采样器输出的是脉冲序列)(*t e ,如果直接加到连续系统上,则)(*t e 中的高频分量会给系统中的连续部分引入噪声,影响控制质量,严重时还会加剧机械部件的磨损,因此,需要在采样器后面串联一个保持器,以使脉冲序列)(*t e 复原成连续信号,再加到系统的连续部分。
如图9-8所示,最简单的保持器是零阶保持器,它将脉冲序列复现为阶梯信号。
当采样频率足够高时,阶梯接近于原连续信号。
图9-8 信号的复现零阶保持器把前一采样时刻nT 的采样值)(nT e 一直保持到下一采样时刻T n )1(+到来之前。
给零阶保持器输入一个理想单位脉冲)(t δ,则其单位脉冲响应函数)(t g h 是幅值为1,持续时间为T 的矩形脉冲,它可分解为两个单位阶跃函数的和,即 )(1)(1)(T t t t g h --= (9-14)对脉冲响应函数h g (t)取拉氏变换,可得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 s e se s s G TsTs h ---=-=11)( (9-15) 在式(9-15)中,令ωj s =,得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性:/2/2/2/212()sin(/2)()2/2j T j t j t j t jT h e e e e T G j T e j j T ωωωωωωωωωω------=== (9-16)240若以采样角频率T s /2πω=来表示,则上式可表示为)()()(sin 2)(s j s s s h e j G ωωπωωπωωπωπω-⋅= (9-17) 根据上式,可画出零阶保持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