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概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能量的去路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 量,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 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2)皮肤血流量改变: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的 口径,改变皮肤血流量,以改变皮肤温度来控 制散热。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皮肤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 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增强;反 之,散热作用减弱。 环境温度↑↓→交感神经紧张性↓↑→血 管舒张(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关闭) →血流↑↓→散热↑↓
四、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 25℃时人体的状态。 (二)基础代谢率 (BMR)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 •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方法:kJ/m2· h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0.0128×体重 (cm)-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 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 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 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人体解剖新陈代谢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新陈代谢名词解释一、人体解剖新陈代谢的概念人体解剖新陈代谢是指人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涉及到多个身体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人体解剖新陈代谢不仅包括了能量的生产和消耗,还涉及到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二、人体解剖新陈代谢的深度探讨1.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人体消耗和产生能量的过程。
人体内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的摄入和氧气的吸入。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会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产生能量。
这些化学反应包括糖的分解、脂肪酸的β氧化和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解等。
能量代谢的产物为三磷酸腺苷(ATP),它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分子。
2. 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是指人体对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人体的生长、修复和代谢需要大量的物质。
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到的营养物质会在体内经过多个化学反应,合成成为人体所需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
旧的细胞和组织也会被分解,产生废物和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3. 调节代谢人体解剖新陈代谢还受到一系列调节机制的控制,确保各种代谢过程的平衡和协调。
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
它们能够调节葡萄糖的利用和合成、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等。
神经系统也能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新陈代谢。
三、人体解剖新陈代谢的广度探讨1. 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人体解剖新陈代谢的第一步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运输到各个细胞中进行进一步的代谢。
2. ATP的产生和利用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是人体解剖新陈代谢的核心过程。
通过线粒体内的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DP和磷酸根结合生成ATP,从而储存和传递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肌肉的收缩、神经的传导和细胞的合成等。
生理学:能量代谢
散热↑ ②汗液蒸发散热
温热感受器→下丘脑→支配汗腺的神经→汗腺泌汗→ 汗液蒸发→散热
三、体温调节
• 行为性体温调节
• 生理性体温调节——反射
(一)温度感受器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腹腔内脏 等——温度敏感神经末梢
冷感受器、热感受器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正常变动 (一)体温——机体平均深部温度 测量部位及正常值: 直肠:36.9~37.9 ℃ 口腔:36.7~37.7 ℃ 腋窝:36.0~37.4 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度 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度
(二)体温正常变动
体温变化情况
机制
体温的昼夜变 清晨2~6时体温最低; 下丘脑有“生物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 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最显著! (二)精神活动 (三)环境温度——20~30℃,代谢率最低! (四)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特点: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
②中枢温度感受器:脊髓、延髓、下丘脑、 脑干——温度敏感神经原 热敏N原、冷敏N原
(二)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 部(PO/AH)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恒温箱” 阈值
二、基础代谢——基础条件下的代谢 ①清晨,清醒,静卧 ②空腹 ③室温20~25℃。 ④精神安定 注意:不是最低代谢。 三、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水平。 正常值:正常平均值 ±10%~20% 病理状态:>+20% 或 <-20% 影响因素:甲状腺激素:BMR↑ 体温:1℃↑ BMR13%↑ 肾上腺皮质激素:BMR↓ 性别:男>女 年龄:越大,BMR越低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1篇运动生理学基础第1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第2章肌肉活动一、概念题1.兴奋答:兴奋是指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语。
2.兴奋性答: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性是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性,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不同。
3.动作电位答: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的成因首先是细胞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的逐步去极化,当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提高(快钠通道开放),Na+迅速大量地由膜外向膜内移动,钠的内流形成了动作电位的除极相,动作电位相当于钠的平衡电位。
4.肌小节答:肌小节是指在肌原纤维上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它包括中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
肌小节又是由更微细的平行排列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的。
5.肌肉的兴奋一收缩耦联答: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
目前研究认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6.缩短收缩答:缩短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缩短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互相靠近,又称向心收缩。
7.拉长收缩答: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的收缩形式。
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离心收缩。
8.等长收缩答: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时负荷未发生位移,从物理学角度认识,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
9.肌电图答:肌电图是指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与运动
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 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概念 磷酸原系统是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
量系统。也称ATP-PCr系统或非乳酸能系统。
反应: ATP
ADP+Pi+能 (供能2S)
PCr + ADP
C + ATP
特点: ①不需O2 ②输出功率最高 ③贮量少,供能时间约7.5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
A.ATP, B. PCr, C.乳酸, D.都不是。
6、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 )。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每h产热量为4.99×60=299.53(KJ) 24h产热量为299.53×24=7188(KJ)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能量代谢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 2.精神活动的影响:平静地思考问题时增加不超
过4%,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情 绪激动时,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蛋白质产热量增加30%,
分 标 准 的
运 动 时 间
表为
100
100
有氧氧化系统
ATP-PCr系统
ATP
供 分应
百
①
糖酵解系统
②③
④
运动时间
(二)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1.明白运 动项目所 需的主要 供能系统
2.训练中着 重发展起主 要作用的供 能系统
3.制定合理 的训练计划, 选择相应的 运动练习方 法
第七章 能量用(动物生理学 新版)
(二)间接测热法
C6H1206 + 6 02 → 6 C02 + 6 H20 +热量 原理:定比定律。
是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 排出量来计算机体的产热量。
1、与间接测热法有关的几个概念
热价——1g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的热量。
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L氧所
产生的热量。 呼的吸商(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与消耗
氧的比值。 非蛋白呼吸商(NPRQ)——能源物质除去蛋白质外的 RQ:呼糖:1.0 蛋白质吸:商0。.8 脂肪:0.71 混合食物:0.85
2 间接测热法一般步骤:
(1). 测出机体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CO2产量,测 出尿氮排出量。
(2).据尿氮排出量计算蛋白质氧化产热量和NPRQ。 (1g尿氮相当于氧化分解 6.25g蛋白质,查表计算 蛋白质的产热量、耗氧量、CO2产生量)
380C(最高) 2)体表温度要低于体核温度,由表及里,存在比较明 显的温度梯度。体表最外层皮肤各部位的温度差也大。
3)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核与体表两者相 对的比例可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 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体核温度。
(二)体温的测定
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表 6-3 健康动物的体温(直肠内测定)
炎热环境
3、发 汗
(1)汗腺的分类 1)大汗腺——腋窝、乳头、阴部 2)小汗腺
——全身皮肤 交感胆碱能神经 ——(一些)掌心、足底 肾上腺素能神经 (2)温热性发汗
——小汗腺分泌——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精神性发汗
——交感胆碱能——与体温调节无关 肾上腺素能神经
(3)成分:水——99% 固体成分——不到1%(大部分为NaCl)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的概念。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的概念。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的概念一、物质代谢的概念。
代谢的基本类型
另外,还有一种兼性厌氧型生物
酵母菌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 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 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新陈代谢
基本类型
一、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 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 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 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
异化作用 物排出体外
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按照自然界中生物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 不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自养型 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厌氧型
自养型
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 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 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 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
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 时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 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异养型
人和动物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 能像硝化细菌那样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只能依 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叫异养型。
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种类的细菌, 也属于异养型。
需氧型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 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 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需氧 型。
生理教案能量代谢
生理教案能量代谢教案标题:生理教案能量代谢教案目标:1. 理解能量代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概念。
3. 掌握计算和评估能量代谢的方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能量代谢的概念,并强调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解释能量代谢是指身体获取、转化和利用能量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能量代谢?引导学生思考饮食、运动、基础代谢率等因素。
知识讲解:3. 解释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体力活动。
4. 介绍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a) 基础代谢率(BMR):指身体在静息状态下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
b) 热效应:指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消耗。
c) 运动代谢率:指进行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计算和评估方法:5. 介绍计算基础代谢率(BMR)的公式,并提供一个实例进行计算演示。
6. 解释如何通过测量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评估能量代谢。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能量摄入和消耗,从而影响能量代谢。
案例分析:8.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一个人的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量,并分析其对健康和体重控制的影响。
小结:9.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能量代谢对身体健康和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能量代谢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关资源和阅读材料。
教学评估:11. 分发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问题。
12.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检查学生对于能量代谢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改善能量代谢和促进健康。
14. 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一步扩展教案内容,涉及更深入的能量代谢相关知识,如饮食营养、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 舰员的能量 故
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其余以自 由能形式贮存 于 ATP 中 。 除 骨骼肌运动时 所完成的机械 外功,其余的 自由能最终也 转变为热能。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 律” :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 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 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 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量 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 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 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为此,必须先了解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食物 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 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
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 率。运动或劳动时,机体耗氧量显著增加,剧烈 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其产热量比安静时可 增加数倍到十数倍。
• 2.精神活动 精神和情绪活动时能量代谢有显
著影响。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 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如激动、 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产热量增多,能量 代谢率增高。
• 3.对流(convection)散热 机体借空气或液体
流动带走人体周围已加温的热空气,称为对流散 热,是传导散热的特殊方式。
• 4.蒸发(evaporation) 在任何条件下液体变为气 体蒸发时都带走一定的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称为 蒸发散热。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即此道理。蒸发散热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不感蒸 发是指液体中的水分直接渗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 等表面而被蒸发,并不被人们觉察,是持续进行 的一种散热方式,故称不感蒸发。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而异。
• 1.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中,人体的体温是周期
性波动,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 周期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 2.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体温0.3℃且 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下降, 排卵后体温上升,原因是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 变化产生。 •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图
• 2.体温调节中枢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各级部位,其基本 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 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 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整合处理,因此, PO/AH现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3.体温调定点学说(Set-point theory) 调定点学说体温 恒定的调节是通过机体内体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体 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 事先将调定点定在一个规定的数值(如37℃)。如果体温 偏离此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送到控制系统,然后 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恒定。关于调定点的机 制尚未清楚。某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 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能量代谢与体温---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能量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食物的糖、脂肪,蛋白质少许。
能源物质 (G 、F 、P )未利用的能量(5%)O 2 能量释放自由能(95%) 热能散发(50%),维持体温CO2+ H 2O 肌肉收缩化学能(45%)贮存神经传导释放 转移 贮存 利用(1)糖吸收后大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肝和肌肉中。
糖类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机体所需的能量70%由糖提供 。
在机体内,随着供氧情况的不同,糖分解供能的途径也不同。
糖的的供能途径包括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氧充分GS —————— CO 2+H 2O+ 能量缺氧GS--------乳酸(称无氧酵解),释放少量能量。
剧烈运动,虽呼吸增强,但仍难以摄取足够的O 2,这时骨骼肌的运动依靠于糖酵解。
(2)脂肪体内贮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是体内各种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
贮存在脂质中的能量占体内贮能75%。
一般情况下,机体消耗的能源物质约40~50%来自脂肪,是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分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合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而体内的糖原、脂肪储备耗竭时,体内蛋白质才被分解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二)能量的去路虽然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三磷酸腺苷(ATP)。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中。
当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神经传导以及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主动转运等。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间接测热法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①测定总耗O2量和总CO2产生量;
②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计算蛋白质的分解量;
③计算出蛋白质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④计算出糖和脂肪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⑤计算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找氧热价,算出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⑥总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2.73 3.40 8.30 9.89 11.37 17.05 24.22 24.98 42.39
───────────────
体 表 面 积 测 算 用 图
2.BMR正常范围:±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第二节
(一)体温及其正常值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重要供能物质
脂肪(fat) 重要的供能物质及主要的贮能物质 供能是其次要功能
● 蛋白质(protein)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1.约50%直接转变成热能。
2.另50%的能量是自由能,载体是ATP。
三、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 energy metabolism rate)。
能量代谢
体温调定点学说
───────────────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
(二) 精神因素: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 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 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精神紧张时,产热量可显 著增加。
原因:无意识的肌紧张及 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
本题正确答案:D
三、体温调节(执业)
(一)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和内脏:游离神 经末梢)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 级中枢部位,其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在 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任何偏离调定 点的微小体温波动,将会引起明显的产热与散 热量的改变,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
蛋白质:30%; 糖: 6%;脂肪:5%; 混合食物:10%
机制: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
(四) 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1. 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肌肉松弛 2.T > 30℃,能量代谢率增加。 酶活性增强 3.T < 20℃,能量代谢率增加。
(二)散 热 过 程
人体主要散热部位:
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主:皮肤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1、散热的几种方式
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和热效应
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和热效应能量代谢是指人体内各种代谢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而能量代谢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基础代谢率(BMR)和热效应(TEF)。
本文将就基础代谢率和热效应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法进行探讨。
一、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保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包括了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占整个能量代谢的70%左右,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
基础代谢率的计算公式为:BMR = 体重(kg)× 24(小时)×男性0.9 或女性 0.7(单位:大卡/天)。
其中,性别、年龄、体重和身高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重要因素。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有:1. 性别:男性基础代谢率较女性高,这是因为男性骨骼肌密度和体脂肪含量相对较高。
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率会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肌肉组织减少和体脂肪含量增加。
3. 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越高,基础代谢率也会相应增加。
调节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例如慢跑、游泳等。
2. 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需要较多的能量,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
3. 增加肌肉:增加肌肉的比例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因为肌肉组织的能量消耗比脂肪组织更高。
二、热效应热效应是指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所需的能量。
食物的热效应分为三个部分:食物消化过程中的机械能消耗(由咀嚼、吞咽等过程产生)、化学能消耗(由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产生)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为:TEF = 摄入能量(大卡)× 10%。
热效应通常占整个能量代谢的10%左右。
影响热效应的因素有:1. 食物类型:蛋白质的热效应最高,约为20-30%;碳水化合物的热效应约为5-10%;脂肪的热效应最低,约为0-3%。
2. 食物摄入量:摄入较大量的食物,热效应相对较高。
3. 饮食频率:多次少量的进食可以增加热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代谢的概念
---------------------------------------------------------------------- 能量代谢指的是生物体对获得的食物和氧气进行利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获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和物质,以及完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能量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在能量代谢中,食物和氧气在呼吸系统中产生能量,并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消化吸收阶段,食物在胃肠道中消化分解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二是细胞呼吸阶段,以葡萄糖和氧气为主要物质,在体内细胞线粒体内将其转化为ATP(三磷酸腺苷),进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能量代谢以ATP为代表,ATP是一种常规的能量储存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机体根据需求生产和利用ATP,ATP的使用一般与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有关。
同时,ATP 的合成过程中,还要参与大量的辅酶以及各种酶类协同作用,是一个复
杂的生物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