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传奇研究理论(含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唐传奇的文体与社会

唐传奇的文体与社会

唐传奇的文体与社会作者:张丽华来源:《读书》2016年第09期囿于专业的知见,对于小南一郎这位当代日本的汉学大儒,此前我竟是茫然不知。

其薄薄的一册《唐代传奇小说论》,经友人推荐,又出于对北大出版社“文学史研究丛书”随出随买的惯性,早已置备案头,却一直无暇阅览。

这次寒假探亲,将此书匆匆塞入行箧中,想不到在时差的状态之中,竟也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掩卷之后,萦绕于心的一个判断是:陈寅恪的传奇研究,又见传人。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唐之传奇文”的经典论断。

唐传奇虽多以单篇行世,“文采与意想”也截然不同,但在“小说史”的视野中,却仍然被置于六朝志怪之书的延长线上去探讨其演进之迹,这背后的现代“文学”(literature)与“小说”(fiction)观念,一望而知。

鲁迅的这一论断,很快被后世学者奉为圭臬,从“志怪”到“传奇”的思路,几乎主导了此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范式。

这一范式的确立,不全因鲁迅识见卓绝,而是以虚构为指归的现代小说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学界对唐传奇的研究,亦难脱虚构/非写实文学的概念窠臼;在这一概念框架之内,学者们的研究足以印证诸多当代观念,却难免与产生这一文学形式的唐代社会渐行渐远。

实际上,鲁迅自己对于上述归类,并非全无疑虑。

他在一九三五年所写的《六朝小说与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一文中,即对《史略》的论断进行了修正。

在此,鲁迅突出了六朝小说与唐代传奇文之间的文体差异,又宕开一笔,称“六朝人也并非不能想象和描写,不过他不用于小说,……例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实倒和后来的唐代传奇文相近”;一旦跳出小说史的框架,鲁迅便将唐传奇的文体渊源,追溯到了六朝的传记体文章。

陈寅恪似乎看准了这一暧昧情形,他在同一年用英文写了《韩愈与唐代小说》(刊一九三六年《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一卷一期)一文,直接地将唐传奇的兴盛与古文运动联系起来,此后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更是反复申说“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与唐代古文有“同一原起及体制”,即二者具备共同的社会基础以及“文备众体”(史才、诗笔、议论)的文章机制。

唐宋的研究报告

唐宋的研究报告

唐宋的研究报告
题目:唐宋的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时期,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引言
介绍唐宋时期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研究目的和方法。

2. 唐宋时期的政治特点
分析唐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包括唐朝的相对统一和较为稳定,以及宋朝的地方自治和士大夫的政治参与。

探讨这些变化对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影响。

3.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
探讨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分析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以及技术和商业制度的变革。

4.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分析唐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繁荣。

讨论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进步和影响。

特别关注文人的作用和地位。

5. 唐宋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唐宋时期对后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包括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商业活动和文艺创作的影响。

讨论唐宋时期的遗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6. 结论
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列举用于本研究报告的相关文献和史料。

备注:
本报告的范围限定在唐宋时期,无法详尽论述所有细节。

因此,在提供整体概括的基础上,我们将选择性深入研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和问题。

唐宋传奇小说文体

唐宋传奇小说文体

《南柯太守传》
讲述了淳于棼在梦中进入大槐安国的故事,以及他在 梦中的经历和醒来后的感悟。
作品以叙事为主,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06
唐宋传奇小说对现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叙事结构的启示
唐宋传奇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对现代小说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聊斋志异》中的短篇 故事集,每个故事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关联,为现代短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
道德与教化
道德观念
唐宋传奇小说中经常出现对忠诚、孝道、 仁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探讨和赞美。这些 故事通过塑造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物形 象,向读者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VS
教化作用
唐宋传奇小说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担 着教化作用。这些小说通过描绘具有启示 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对读者进行道德 教育和感化。
特点
唐宋传奇小说具有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富有诗意等特点,常常 通过寓言、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唐宋传奇小说起源于唐代,受到唐代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唐代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文化的 发展和传播,为传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发展
唐宋传奇小说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宋代文化、社会和文学背景密切相关。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 民阶层壮大,为传奇小说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受众。同时,宋代文学繁荣,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潮的兴起也为 传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事件和神话故事也是唐宋传奇小说的常 见题材。这些传说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改编,融入了当时的社 会背景和人文精神。
爱情与婚姻
才子佳人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内容二: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的现状和争论焦点
1、历史背景研究
目前,对唐传奇历史背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们主要从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唐传奇的成因和发展轨迹。然而,这一领域仍有深入 挖掘的空间,比如对唐代科举制度与传奇小说的关系、商品经济对传奇小说的 影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摘要
本次演示对二十世纪唐传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主要 成果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二十世纪唐传奇的深入 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唐代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为当前的文学和文化 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言
3、繁荣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唐传奇研究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 出多学科交叉、多元化研究的特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者和研究成果。代表 性的成果有董乃斌《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与文化研究》、萧相恺《唐传奇纵论》 等。
4、调整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是唐传奇研究的调整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注重深 入挖掘唐传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进行了有益 的尝试和探索。代表性的成果有袁行霈《唐传奇笺证》、董乃斌《唐代小说的 文化观照》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一:二十世纪唐传奇研究的 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二十世纪初到中叶是唐传奇研究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 整理和校注方面,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代表性的成果有鲁迅《中国小说 史略》、胡适《白话文学史》等。
2、成长阶段
二十世纪中叶到七十年代是唐传奇研究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从文 献整理转向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成果。 代表性的成果有程毅中《唐代传奇考》、华严《唐传奇新探》等。

唐研究目录2005-2011 文档...

唐研究目录2005-2011 文档...

《唐研究》目录(2005——2010年)第十一卷目錄(2005)“唐宋時期的社會流動與社會秩序”研究專號序………………………………………………………………………………………………………………………鄧小南榮新江專稿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及其影響……………………………………………………………………………….……張廣達論文秩序理念與社會變遷正統論下的五代史觀………………………………………………………………………………………………………劉浦江“祖宗故事”與宋代的《寶訓》、《聖政》——從《貞觀政要》談起…………………………………鄧小南宋代的社會流動與法律文化:中產之家的法律……………………………………..………………………柳立言唐人理想女性觀念——以容貌、品德、智慧為切入點……………………………………………………李志生正史與墓誌資料所映現的五代女性意象…………………………………………..…………………………劉靜貞唐末詩歌觀念的新變……………………………………………………………………………………..………………陶慶梅國家禮儀與民間信仰唐宋之際的禮儀新秩序——以唐代的公卿巡陵和陵廟薦食為中心……………………………吳麗娛唐宋時期地方祠祀政策的變化——兼論“祀典”與“淫祠”概念的落實……………………………雷聞關於唐宋時期崔府君信仰的若干問題……………………………………………………………………………黃正建宋代喪葬習俗的變革及其體現的社會意義………………………………………..…………………………秦大樹社會組織與秩序科舉社會下家族的發展與轉變——以宋代為中心的觀察……………………………………………黃寬重家長與尊長——唐代家庭權威的構成……………………………………………………………………………羅彤華靖恭楊家——唐中後期長安官僚家族之個案研究………………………………………………………王靜從宦官到文臣:唐宋時期樞密院的職能演變與長官人選………………………………………………李全德宋代州衙錄事參軍…………………………………………………………………………..……………………………林煌達地域社會與變遷9世紀的轉型——以白居易為例…………………………………………………..………………………………妹尾達彥唐宋都城小說的地理空間變遷………………………………………………….……………………………………朱玉麒唐宋之際敦煌的民間結社與社會秩序……………………………………………………………………………孟憲實唐宋江南地域空间的分化與整合……………………………………………………..…………………………劉新光宋代蘄州的鄉里區劃與組織——基於鄂東所見地券文的考察…………………………………魯西奇論宋代鄉村客戶的流動……………………………………………………………..……………………………………李華瑞學術史論孫國棟及其唐宋變革的史學視野………………………………………………………………………………趙雨樂精英們“地方化”了嗎?——試論韓明士《政治家與紳士》與“地方史”研究方法…………包偉民書評Richard Von Glahn,The Sinister Way: 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王錦萍Robert Hymes,Way and Byway: Taoism, Local religion, and Models of Divinity in Sung and Modern China ……………………………………………………………………………………….…………………………皮慶生胡可先《中唐政治與文學——以永貞革新為研究中心》…………………………………………………劉健明劉寧《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以元白之“元和體”的創作影響為中心》……………………………陳斌Edward L. Davis, Society and the Supernatural in Song China…………………………….………………易素梅陳峰《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李曉Paul Jakov Smith and Richard von Glahn, ed.,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羅禕楠第十二卷目錄(2006)《天圣令(附唐令)》研究天一閣藏《天聖令》的發現與整理研究……………………………………………..…………………………黄正建唐開元二十五年《倉庫令》研究……………………………………………………………………………………李錦繡唐代的驛、傳送與轉運——以交通與運輸之關係為中心………………………………………………孟彥弘唐代女醫制度考釋——以唐《醫疾令》“女醫”條爲中心………………………………………………程锦唐宋《假寧令》研究……………………………………………………………………..…………………………………赵大莹《營繕令》與少府將作營繕諸司職掌…………………………………….………………………………………牛來穎從《天聖令》對唐令的修改看唐宋制度之變遷——《喪葬令》研讀筆記三篇…………吳麗娛《天聖令(附唐雜令)》所涉唐前期諸色人雜考……………………………………………………………黃正建社會史唐代長安的非常事件——以兩《唐書·五行志》所見訛言、闖宮爲中心……………………游自勇行病之災——唐宋之際的行病鬼王信仰………………………………………….….…………………………吳怡潔漢唐間墓葬文書中的注(疰)病書寫………………………………………………….……………………………陳昊唐代都市史研究走出坊市制研究的誤區………………………………………………………………………..…………………………成一農論唐代前期相部宗的傳承及其在兩京地區的發展………………………….……………………………朱立峰隋唐洛陽城不是半成品——兼论東西二京佈局差異……………………..………………………………程義唐東都敬愛寺考………………………………………………………………………………………………………….…王惠民唐東都天津橋研究………………………………………………………………………………..………………………趙振華碑刻考古《唐尚書省郎官題名石柱》之初刻與改刻………………………………………..……………………………路遠《唐嗣虢王李邕墓誌考》………………………………………………………….…..…………………………………張蘊《唐慶王李沂墓誌》綜考………………………………………………………………….……………………………趙力光《唐故將作監丞班府君墓誌銘并序》考釋………………………………..……………………………………胡明瞾《唐石善達墓誌》考略………………………………………………………………………………………………………殷憲西安碑林新入藏《唐韓鍊師玄堂銘》考釋………………………………………………………李舉綱張安興其他李德裕與澤潞之役——兼論唐朝於9世紀中所處之政治困局……………………………………王國堯書評論文投身於舊中國洛陽墓誌石刻保存的一市井之人的記錄——評近刊郭培育、郭培智主編《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氣賀澤保規書評韓理洲主編《全隋文補遺》………………………………………………………………..…………………………劉健明陳尚君《全唐文補編》………………………………………………………………..……………………………………陶敏傅璇琮《唐翰林學士傳論》………………………………………………………..…………………………………胡可先盧盛江《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楊伯王衛明《大聖慈寺畫史叢考——唐、五代、宋時期西蜀佛教美術發展探源》………………王靜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蒋爱花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 (eds.), 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 ……………………………………………………..……………………………………………………………………陳昊陳明《殊方異藥:出土文書舆西域醫學》………………………………………………………………………………陳昊加地有定《中國唐代鎮墓石の研究:死者の再生と崑崙山への昇仙》………………………沈睿文王章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宋代巫覡信仰研究》…………………………………………………皮慶生第十三卷目录(2007)卷首語………………………………………………………………………………………………….…………………………侯旭東專論“關隴文化本位”與“南朝文化北傳”——關於隋唐政治文化的核心因素……………何德章論文禮治與公、私生活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講武………………………………………………………………….…………………………梁滿倉太子冊禮的演變與中古政治——從《大唐開元禮》兩種太子冊禮說起………………………吳麗娛《周禮》與北魏開國建制…………………………………………………………………………………………………樓勁從武冠、貂蟬略論中古侍臣之演變………………………………………..…………………………………………葉煒南北朝士族婚姻禮法的比較研究…………………………………………………….…………………………………史睿觀念、身體與政治淫祀、淫祠與祀典──漢唐間幾個祠祀概念的歷史考察………………………………………………蔡宗憲中古佛教政策與社邑的轉型……………………………………………………………………..……………………劉淑芬從十二時獸到十二精魅:南北朝隋唐佛教文獻中的十二生肖…….………………………………陳懷宇中古服散的成因及傳承:從皇甫謐到孫思邈……………………………..………………………景蜀慧肖榮從泰山到東海——中國中古時期民眾冥世觀念轉變之一個側面…………………………………劉安志新學的表達與傳播中古五史“文學傳”的設置與中古文學觀念………………………………………..…………………………吳光興從碑石、碑頌、碑傳到碑文——論漢唐之間碑文體演變之大趨勢….…………………………程章燦試從鮑照詩歌的新詞彙看其“不避危仄”的創新體格………………………..……………………………陳偉強寫本時代知識社會史研究——以出土文獻所見《漢書》之傳播與影響為例………………………….………………………………余欣經濟與空間晉唐時代嶺南地區金銀的生産和流通——以敦煌所藏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爲中心…王承文書評論文魏晉南北朝法制史研究走向芻議——以兩部著作為例…………………………….….………………韓樹峰六朝都督制研究的新結集——評小尾孟夫著《六朝都督制研究》……………..………………牟發松動態的政治制度史——評劉後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游自勇從中晚唐政治社會變化看唐宋變革——評黃正建主編《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盧向前書評三崎良章《五胡十六国の基礎的研究》…………………………………………..………………………………胡鴻James A. Benn, Burning for the Buddha:Self-Immolation in Chinese Buddhism ………………………………………………………………………………陳懷宇Angela Ki Che Leung, 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 ………………….…………………………陳昊卞麟锡《唐代長安的新羅史跡》………………………………………………..…………………………………拜根興Isenbike Togan, Gülnar Kara and Cahide Baysal, Chin KaynaklarindaTürkler: Eski T'ang Tarihi (Chiu T'ang-shu) ……………………………………………………………………………羅新何冠環《北宋武將研究》…………………………………………………..………………………………………………陳峰第十四卷目录(2008)《天聖令》及所反映的唐宋制度與社會研究專號卷首語………………………………………………………………………………………………………………刘后滨荣欣江論文《天聖令》所附唐令為開元二十五年令考……………………………………………………………………….戴建国《天聖令》藍本唐令的年代推定………………………………………………………………………. …………坂上康俊《天聖令》中的律令格式敕………………………………………………………………………. ……………………黄正建唐令中關於僧籍內容的複原問題………………………………………………………………………. …………孟慧宝唐開元獄官令複原的幾個問題………………………………………………………………………. ………………张雨《慶元條法事類》與《天聖令》——唐令複原的新的可能性…………………………………稻田奈津子日唐律令制的比較研究——學術史的概觀和近年研究的介紹……………………………………大津透丁女當戶給田嗎?——以唐《田令》“當戶給田”條為中心…………………………………………罗彤华唐《廄牧令》驛傳條文的複原及與日本《令》、《式》的比較…………………………………………宋家钰《天聖令》所見唐代過所的申請與勘驗——以“副白”與“錄白”為中心…………………………李全德唐代律令關系試析——以捕亡律令關於追捕罪人之規範為例………………………………………桂齐逊從《天聖醫疾令》看唐宋醫療照護與醫事法規——以“巡患制度”為中心……………………陈登武唐代太醫署醫學生選取標准——以《天聖令醫疾令》及其複原唐令為中心…………………张奈东唐代醫官選任制度探微——以唐《臀疾令》為基礎………………………………………………………程锦從《天聖獄官令》看唐宋的流刑……………………………………………………………………….……………陈俊强《天聖·獄官令》與宋初司法制度………………………………………………………………………. ………….辻正博唐宋州縣公廨及營修諸問題……………………………………………………………………….………………… .牛来颖唐、日《營繕令》“應須女功”條研究——兼論此條不行於宋代的原因…………………………彭丽华唐宋時期五服制度人令過程試探——以《喪葬令》所附《喪服年月》為中心………………皮庆生唐代贈官的贈賻與贈謐——從《天聖令》看唐代贈官制度……………………………………………吴丽娱唐墓石室規制及相關喪葬制度研究——複原唐《喪葬令》第25 ……………………………………王静條令文釋證——《天聖令雜令》唐13條釋讀………………………………………………………………刘厚滨唐宋宮廷藏冰制度的沿襲與變革——以《天聖令·雜令》宋12條為中心……………………杨梅唐代“雜任”考——《天聖令。

《柳毅传》李朝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柳毅传》李朝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柳毅传》李朝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李朝威撰。

一卷。

收入《太平广记》419卷,只题作《柳毅》,无"传“字。

鲁迅的《唐宋传奇集》始为校增。

汪国垣的《唐人小说》仍作《柳毅》。

曾慥《类说》引《异闻集》题作《洞庭灵姻传》,似是原题。

本文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

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龙女成婚。

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几番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

内容简介本篇是写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

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

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

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

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

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

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

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本篇故事富于想象,情节曲折,而结构谨严,柳毅的正直磊落,龙女的一往情深,钱塘君的刚直暴烈,性格刻画颇为鲜明。

对龙女和柳毅的心理描写,尤细致真切。

其文体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

文辞亦颇华艳。

《柳毅传》在晚唐已流传颇广。

唐末裴铏所作《传奇》中《萧旷》一篇,已言“近日人世或传柳毅灵姻之事”,唐末传奇《灵应传》亦言及钱塘君与泾阳君之战,宋代苏州又有柳毅井﹑柳毅桥的附会(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古迹”﹑卷一七“桥梁”)。

后世据以演成戏曲者,有元代尚仲贤《柳毅传书》﹑明代黄惟楫《龙绡记》﹑许自昌《橘浦记》﹑清代李渔《蜃中楼》等。

作品原文柳毅传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传奇剖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传奇剖析

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1、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经济、市民 生活);
2、科举考试的“行卷”、“温卷”之风; 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 论。(赵彦卫《云麓漫钞》)
3、古文运动的促进作用; 4、佛教兴起及俗讲的影响; 5、史传文学及志怪小说的影响。
二、唐传奇的发展分期
唐传奇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盛唐时期; 中唐时期; 晚唐时期。
——蒋防《霍小玉传》
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 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
——白行简《李娃传》
3、晚唐传奇(衰落期)
传奇集: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 《续玄怪录》、牛肃《纪闻》、薛用 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裴 铏《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等。
豪侠小说:《昆仑奴》、《聂隐娘》 (裴铏《传奇》);杜光庭《虬髯客 传》(“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 虬髯客)。
一、唐传奇的兴起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 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 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 以“传奇”为小说作品之名,始于元稹,他的 《莺莺传》,原名“传奇”,晚唐裴铏所著小说集, 也叫《传奇》。 “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作而戏曲继。”(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鲁迅认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指出了唐传奇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
1、初盛唐传奇(初兴期)
王度《古镜记》 佚名《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游仙窟》(崔十娘、五嫂)
余以少娱声色,早慕佳期,历访风流, 遍游天下。弹鹤琴于蜀郡,饱见文君; 吹凤管于秦楼,熟看弄玉。虽复赠兰 解珮,未甚关怀;合巹横陈,何曾惬 意。昔日双眠,恒嫌夜短;今宵独卧, 实怨更长。——张鷟《Βιβλιοθήκη 仙窟》2、中唐传奇(繁荣期)

鲁迅:《唐宋传奇集》之《异梦录》原文及译文

鲁迅:《唐宋传奇集》之《异梦录》原文及译文

鲁迅:《唐宋传奇集》之《异梦录》原文及译文史亦香注:鲁迅勘正编辑的《唐宋传奇集》卷四有十篇传奇小说,分别是《莺莺传》《周泰行纪》《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无双传》《上清传》《杨娼传》《飞烟传》《虬髯客传》,前三卷看完后,发现第四卷网络上都是没有《异梦录》和《秦梦记》这两篇的。

360图书馆里的很多网友,也是缺这两篇的,不知道什么原因。

用百度搜也搜不到原文,所以,我只能一字一字从书本上输入了原文。

译文是从《故事中国网》上找来的。

------------------------------------------------------异梦录原文元和十年,亚之以记室从陇西公军泾州。

而长安中贤士,皆来客之。

五月十八日,陇西公与客期,宴于东池便馆。

既坐,陇西公曰:“余少从邢凤游,得记其异,请语之。

”客曰:“愿备听。

”陇西公曰:“凤帅家子,无他能。

后寓居长安平康里南,以钱百万质得故豪家洞门曲房之第,即其寝而昼偃。

梦一美人,自西楹来,环步从容,执卷且吟。

为古妆,而高鬟长眉,衣方领,绣带修绅,被广袖之襦。

凤大说曰:‘丽者何自而临我哉?’美人笑曰:‘此妾家也。

而君容妾宇下,焉有自邪?’凤曰:‘愿示其书之目。

’美人曰:‘妾好诗,而常缀此。

’凤曰:‘丽人幸少留,得观览。

’于是美人授诗,坐西床。

凤发卷,示其首篇,题之曰《春阳曲》,才四句。

其后他篇,皆累数十句。

美人曰:‘君必欲传之,无令过一篇。

’凤即起,从东庑下几上取彩笺,传《春阳曲》。

其词曰:‘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凤卒诗,谓曰:‘何谓弯弓?’曰:‘昔年父母使妾□(此字左右结构,左:学。

右上:卜。

右下:又)此舞。

’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以示凤。

既罢,美人泫然良久,即辞去。

凤曰:‘愿复少留。

’须臾间,竟去。

凤亦觉,昏然忘有所记。

及更衣,于襟袖得其词,惊视复省所梦。

事在贞元中。

后凤为余言所是。

”是日,监军使兴宾府郡佐,及宴客陇西独孤铉,范阳卢简辞,常山张又新,武功苏涤,皆叹息曰:“可记。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

枕中记原文及翻译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凭倚)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今已适壮,犹勤畎(读音quǎn,田间小沟)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

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读音chán)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读音xì,统一,协调)习(习习,和煦的样子)。

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某某某十余年,嘉谟(读音mó,策略,谋略)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某某某不轨。

制下狱。

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

唐宋传奇小说的雅与俗

唐宋传奇小说的雅与俗
揖关键词铱雅曰俗曰唐代传奇曰宋代传奇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I207 . 411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8 . 20 . 073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8冤20-0166-002
第二袁宋代传奇小说的世俗化遥 宋代文化特征较为 明显袁 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理性精神和对世俗化日常事 物的浓厚兴趣遥 宋代文人志士的眼光从超越自然的神 鬼世界转向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遥 唐代作者借创作传 奇故事表达自己的主观欲望袁 宋代的文人则是通过鬼 神故事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遥 于是在作品中袁 对于生活 细节的描写大量增加袁 人物语言口语化程度也提高 了遥 石昌渝认为宋人传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通俗浅 显袁在给传奇小说分类时袁说道院野宋代传奇小说从士 大夫圈子里走出来袁 成为下层士人写给一般人民欣赏 的文学样式遥 宋代传奇小说的观念意识明显下移袁这 就是俗化的开始遥 冶
vulgarity of the Legendary Novel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揖Key words铱Elegance 曰 Vulgarity 曰 Legendary novels legendary novels of tang dynasty 曰 Legendary novels of song dynasty
揖参考文献铱 咱 1 暂 鲁 迅 .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 M ] . 山 东 院 齐 鲁 出 版 社 袁 2008 . 咱 2 暂 白 汝 涟 编 .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十 五 讲 [ M ] . 北 京 出 版 社 , 1985 . 咱3暂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窑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咱4暂荆立民.中国文学史渊3冤唐宋文学史[M].太白文艺出版社 . 咱 5 暂 赖 振 寅 主 编 . 中 国 小 说 [ M ] . 上 海 院 同 济 大 学 出 版 社 袁 2007 . 咱6暂傅礼军.中国小说的谱系与历史重构[M].东方出版社,2006 . 咱 7 暂 陈 文 新 . 文 言 小 说 审 美 发 展 史 [ M ] . 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7 .

《唐宋传奇集全译》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唐宋传奇集全译》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卷一
1
古镜记
2
补江总白猿传
3
离魂记
4
枕中记
5
任氏传
卷二
编次郑钦悦辨 1
大同古铭论
2
柳氏传
3
柳毅传
4
李章武传
5
霍小玉传
卷三
01
古岳渎经
02
南柯太守传
04
谢小娥传
03
庐江冯媪传
05
李娃传
06
三梦记
东城老父传
长恨传
开元升平源
卷四
01
莺莺传
02
周秦行纪
04
异梦录
06
无双传
03
湘中怨辞 并序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唐宋传奇集全译》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先生
小说
篇幅
宋人
待月西厢
鲁迅
三古岳
传奇

卷上 整理
南柯
外传
隋炀帝
小玉
著作
太守
章台
李章武
01 卷一
03 卷三
目录
02 卷二 04 卷四
05 卷五
07 卷七
目录
06 卷六 08 卷八
鲁迅先生对我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著作做过很多整理研究工作。他对古典文史著作的搜集和整理,大抵是在辛 亥革命前后数年之间,《唐宋传奇集》的编定,更是耗费了十余年时间。其中署名篇目的作者王度、陈玄祐、沈 既济、李公佐、白行简等,多以文笔优美、善于辞赋著称。
05
秦梦记
上清传 杨娼传
飞烟传 虬髯客传
卷五
东阳夜怪录
冥音录
灵应传

唐宋传奇与小说研究:虚实之间的探讨与深化

唐宋传奇与小说研究:虚实之间的探讨与深化

唐宋传奇与小说研究:虚实之间的探讨与深化引言唐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其丰富多样、神话传说、情节曲折等特点而闻名。

然而,在这些精彩故事背后,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中所呈现的虚实关系。

本文将探讨唐宋传奇中虚实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对整个流派的研究。

1. 虚实在唐宋传奇中的表现形式1.1 神话与人物塑造•描述神话元素在传奇故事中的运用,如仙人仙境、神兽等。

•分析主要角色被赋予的超凡能力和异象,如道士术法、仙女降世等。

1.2 情节设计与历史虚实•解读故事情节构建过程中所借鉴的历史事件。

•探讨虚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改写和再创作。

1.3 虚实交替的艺术手法•分析作者运用反转、伏笔等手法在故事情节中切换虚实的效果。

2. 唐宋传奇虚实关系的意义与价值2.1 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观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虚实元素反应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讨论唐宋传奇通过虚实关系为读者提供的思考启示。

2.2 反映社会与文化背景•研究传奇作品中体现唐宋社会特色与价值观念的虚实表达。

•探讨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作品中虚实元素的塑造和曲折情节的发展。

3. 深化研究:跨越不同时空视角对比3.1 对比唐代与宋代传奇中虚实的异同之处•比较两个时期传奇作品中对于神话、历史等元素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分析社会变迁对于虚实关系造成的影响。

3.2 跨越不同地域与文化环境对唐宋传奇进行比较研究•对比不同地域(如北方与南方)或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传奇作品。

•分析不同文化环境对于表达虚实关系的影响。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宋传奇中虚实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故事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反映了古代文化与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物。

只有深入研究并理解其中的虚实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流派的独特魅力,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提供更多启示。

鲁迅:《唐宋传奇集》之《流红记》原文及译文

鲁迅:《唐宋传奇集》之《流红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唐僖宗时,有儒士于 祐,晚步禁衢间。

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素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

视御沟浮叶,徐徐而下。

祐临流浣手。

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

浮红泛泛,远意绵绵。

祐 取而视之,果有四句题于其上。

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祐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而书于叶也。

因念御沟水出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

祐 但宝之,以为念耳,亦时时对好事者说之。

祐 自此思念,精神俱耗。

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吾言之。

” 祐曰:“吾数月来,眠食俱废。

”因以红叶句言之。

友人大笑曰:“子何愚如是也!彼书之者,无意于子。

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也。

子之愚,又可笑也。

” 祐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

吾闻王仙客遇无双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计。

但患无志耳,事固未可知也。

”佑终不废思虑,复题二句,题于红叶上曰:“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置御沟上流水中。

人或笑之,亦为好事者称道。

有赠之诗者,曰:“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

”祐后累举不捷,迹颇羁倦,乃依河中贵人韩泳门馆,得钱帛稍稍自给,亦无意进取。

久之,韩泳召 祐 谓之曰:“帝禁宫人三千余得罪,使各适人,有 韩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宫。

今出禁庭,来居我舍。

子今未娶,年又逾壮,困苦一身,无所成就,孤生独处,吾甚怜汝。

今韩夫人箧中不下千缗,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丽。

吾言之,使聘子,何如 ? ”佑避席伏地曰:“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昼饱夜温,受赐甚久,恨无一长,不能图报。

早暮愧惧,莫知所为,安敢复望如此!”泳乃令人通媒妁,助 祐 进羔雁,尽六礼之数,交二姓之欢。

祐 就吉之夕,乐甚。

明日,见韩氏装橐甚厚,姿色绝艳。

祐本不敢有此望,自以为误入仙源,神魂飞越。

既而韩氏于 祐笥中见红叶,大惊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 ? ” 祐以实告。

长恨传翻译

长恨传翻译

长恨传翻译《长恨传》是篇唐代传奇短篇小说,由陈鸿撰,收录于《太平广记》卷第486卷,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也将收入此篇。

小说前半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朝政腐败,招致安史之乱,暴露了玄宗后期的黑暗现实;后半写杨妃死后,玄宗日夜思念,有蜀地方士为至蓬壶仙山访得杨妃,故事纯出虚构,但叙述宛曲,富有情致。

原文: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

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

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

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

上心忽忽不乐。

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

浴日余波,赐以汤沐。

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

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

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光彩焕发,转动照人。

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

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

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

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

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

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益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

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

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

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

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

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

《唐宋传奇集》大纲

《唐宋传奇集》大纲

传奇文学的兴起
传奇文学是一种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文学形式, 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唐宋传奇集的创作历程
收集整理
本书对唐宋时期的传奇作品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筛选和整理
对收集到的作品进行筛选和整理,以呈现最优秀的传奇作品。
唐宋传奇集的价值和意义
1 2 3
文学价值
唐宋传奇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社会价值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信仰和文化 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历史价值
一些传奇作品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 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02
唐宋传奇集中的故事内容
爱情故事
才子佳人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唐宋传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传承和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的瑰宝
唐宋传奇作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应该得到更好的 传承和发扬。
保护与传承措施
为保护和传承唐宋传奇 这一文化遗产,应该采 取积极的措施,包括数 字化保存、学术研究、 推广普及等。
《唐宋传奇集》大纲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唐宋传奇集概述 • 唐宋传奇集中的故事内容 • 唐宋传奇集的艺术特色 • 唐宋传奇集的影响和传承 • 唐宋传奇集的阅读体验及感悟分享
01
唐宋传奇集概述
唐宋传奇集的背景介绍
唐宋时期的社会环境
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社会经 济、文化和艺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语言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为唐宋传奇是指我国唐宋时期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

二、唐宋传奇的内容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如《莺莺传》;强调侠义精神的《谢小娥传》、《无双传》;讲述人生哲理的《枕中记》等等。

唐代的传奇故事多半是虚构的,因此很容易发挥文人的想象力,编造情节故事,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角色;而宋代传奇则较多记实的故事,它独特的写作手法,是过渡到明清文言小说的重要桥梁。

一、唐传奇的繁荣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

唐传奇出现。

“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

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

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 (宋洪迈?《唐人说荟》例言引)。

二、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传奇的繁荣具有历史的、社会的原因1.城市生活的娱乐需要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

佛教的“变文”也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

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

传奇以叙事为主,文体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

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唐代科举考试前的“行卷”、“温卷”风尚有关。

3.佛道两教的影响。

两教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一类作品)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

4.唐传奇作者的主观原因。

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注:已嫁妇女归母家后不再回夫家,叫大归。

)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节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历经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一、前期1.自唐初至唐肃宗时《古镜记》(作者:王度)《补江总白猿传》(作者不详)2.唐高宗、武则天时《游仙窟》(作者:张鷟(zhuó))3.唐玄宗、唐肃宗时《绿衣使者传》(作者:张说)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些小说专集,这些专集原书已佚,部分保存在《太平广记》中。

内容大抵记述神怪和因果报应之事,沿袭六朝志怪传统,缺少创造性、文字一般也颇简质,仅少数篇章叙述较为宛曲。

《吴保安》、《虬髯客传》等。

二、中期——唐代宗至唐文宗时中期是唐传奇的繁荣阶段,作品多,名家也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产生在这一时期。

“惟自大历以至大中中,作者云蒸,郁术文苑,沈既济、许尧佐擢秀于前,蒋防、元稹振采于后,而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辈,则其卓异也。

”(鲁迅《唐宋传奇集》叙例)1.神怪类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2.神怪兼爱情类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李景亮《李章武传》;3.爱情类许尧佐《柳氏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4.历史类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5.侠义类李公佐《谢小娥传》、沈亚之《冯燕传》。

三、后期——自唐文宗时至唐末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写得较好的是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诸篇。

传奇专集则大量出现,尉成风气。

其中比较著名的,除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可能在文宗朝稍前时期所作外,计有郑还古《博异志》、薛用弱《集异记》、张读《宣室志》、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康骈《剧谈录》、皇甫枚《三水小牍》等。

第三节唐传奇对后世的影响一、对小说戏曲等的影响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即使在白话小说兴起后,仍有一定势力。

大凡著名的传奇故事,在后代都各自产生若干同一题材的戏曲。

二、对白话小说的影响唐传奇对宋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即话本也有明显影响,很多题材和人物为话本所采用。

第四节唐宋传奇的集结和研究资料结集:晚唐陈翰编成《异闻集》10卷,原书已佚,其中一部分为《太平广记》所采录;宋初李昉等所编《太平广记》500卷;“五四”以后,鲁迅据《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去伪存真,专采唐、宋单篇传奇为《唐宋传奇集》一书,末附《稗边小缀》;汪辟疆又编《唐人小说》一书;唐传奇的专集,今人亦在分别加以校点整理中,已经出版的有《博异志》、《集异记》、《传奇》等。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3篇文章,对唐传奇的特色、历史地位与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当的论述。

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1947年初版,1955年修订重版),选择若干代表作品,着重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讨第二章前期唐传奇名篇选读一、《古镜记》阅读及文字疏通二、《古镜记》的艺术特色1.以统一的中心意象连缀成篇古镜在我国古代,具有神仙术数的作用。

史书中也有古镜灵异的记载,《宋史·吕蒙正传》:“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

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蒙正笑曰:…吾面不过惵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古镜记》以古镜为中心意象,连缀了十二个不同的神奇故事。

2.以优美流畅的古文作为叙述语言“唐人传奇文不仅是第一次有意的来写小说的尝试,且也是第一次用古文来细腻有致的抒写人间的物态人情以至琐屑情事的。

这种新鲜的尝试,立刻便得到了成功。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而《古镜记》无疑是这个尝试的开拓者。

《古镜记》语言简洁而不失华丽,文采斐然。

像第一个除去千年老狸的故事简洁完整,人物语言和行为生动形象,尤其是对狐女鹦鹉的描写更是情态毕现。

3.以自叙传的手法容纳中心人物六朝志怪小说基本上以一件异闻怪事为中心,人物在其中的作用并不重要。

《古镜记》则以自叙传的手法,使得人物在整个故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度作为古镜的主人,成为每一个故事的当事人,主宰着事件的发展方向,他是积极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使得《古镜记》与六朝志怪小说的以记叙灵异之事为中心不同,而朝着唐传奇以人物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其自叙传的写法,使得《古镜记》虽然记录了古镜的众多灵异之事,但都让这些灵异之事发生在现实人物身边,读之亦真亦幻,极具吸引力。

这种类似于史传文学的写法,被唐传奇继承和发扬。

王度的这种自叙传写法,还使得《古镜记》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

钱卓升的《唐人小说的史学价值》认为,通过唐传奇可识地理,习官制,知信仰,明俗尚。

四、《古镜记》的不足首尾关于古镜亡去的剪裁编排,应该可以更完善。

故事中除去作祟于张珂家女儿的大公鸡与除去作祟于李敬慎家女儿的黄鼠狼有雷同之感。

尽管如此,《古镜记》对我国古代小说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节佚名《补江总白猿传》一、《白猿传》阅读及文字疏通二、《白猿传》分析1.作者和写作目的诽谤小说,虽作者不详,但认为是“恶询者”、“忌者”所作,这个意见是一致的。

2.白猿的形象(1)十分夸张而充满幻想的意味。

“有物如匹练白他山下,透至若飞,径入洞中,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余,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2)白猿在幻化为人时容貌姣好气质出众,即便是后来现出原形,也依然威武雄壮。

“乃持兵而入,见大白猿,缚四足于床头,顾人蹙缩,求脱不得,目光如电。

”虽然保留了猿猴劫夺妇女的叙事结构,但白猿的造型得到了美化,符合当时唐代浪漫的审美倾向。

第三节前期其它传奇作品1.张鷟《游仙窟》2.张说《绿衣使者传》前者内容华艳浅俗,后者原文已轶唐明皇时,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氏私通,欲杀崇义,崇义喜鹦鹉,常自喂之。

一日,崇义醉归,刘与李谋而杀之,埋枯井中,童仆皆不知之,惟鹦鹉见之。

刘氏故令童仆觅夫,并告官。

官日夜捕贼不得,诣扬家索。

架上鹦鹉忽曰:“杀家主者,刘与李也。

”官收二人拷问,具招实情。

遂置二人于法,并奏明皇。

明皇称鹦鹉义,遂喂于宫中,封为“绿衣使者”。

(据《开元天宝遗事》改写》)绿衣使者虬髯客:这篇传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后世称为“风尘三侠”。

因为这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有侠义之气。

红拂女的机智俏丽,李靖的沉着英俊,虬髯客的豪迈卓异,相映成趣,让后人印象很深。

此外又如对李世民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气象不凡的翩翩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可见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情节的开展,简练明快。

它叙述的是唐代开国的事,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在说明“真命天子”是应该应天命而降生的,即使是有“龙虎之状”的虬髯客,也只能望而却步,不敢逆天命而行事,“人辰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目的在于警告那些企图篡夺王位的人,不要动摇李唐王室的正统地位。

第三章中期唐传奇名篇选读第一节沈既济《枕中记》一、《枕中记》之作者沈既济(约西元750~800),《新唐书》本传言:“沈既济,苏州吴人。

经学该明。

吏部侍郎杨炎雅善之,既执政,荐既济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脩撰。

……炎得罪,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参军。

后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撰《建中实录》,时称其能。

” 沈既济因吏部侍郎杨炎的推荐而获得左拾遗、史馆脩撰等官职,后又因杨炎获罪而受到牵连,被贬处州司户参军,后卒于礼部员外郎任上。

据本传记载,吴兢撰国史时,为武则天立本纪,位列高宗之下。

沈既济身为修撰史书以及负责奏议之官,正直敢言,积极规谏皇帝为王室正名,易武则天为“天顺圣武皇后”。

沈既济博通经学,工于史笔,除了撰有《建中实录》十卷之外,还写有〈任氏传〉。

其后,与〈枕中记〉内容相似的作品,有元代马致远〈黄梁梦〉杂剧、李时中〈开坛阐教黄梁〉杂剧、明代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邯郸梦〉以及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续黄梁〉等二、〈枕中记〉之内容梗概(一)“梦境”事件缘起故事发生于唐代开元七年(719年),地点为通往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道路上之一家旅店,有位得到神仙法术的道士吕翁,遇到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抑郁不得志的少年卢生。

两人畅谈甚欢之际,卢生心有所感,望着身上的破旧衣服感叹起生不逢时、生活困窘来,也大方道出身为知识分子之苦恼心酸以及心中之所想所要,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

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 古代书生大多都有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之心态,卢生原本勤学苦读,意欲获取功名利禄,如今已壮年却落得躬耕田亩的命运。

(二)梦境大致经过吕翁为了启悟苦苦执著于功名的卢生,送与宝物青瓷枕头,让他体会到“荣适”的感受,卢生果然枕着枕头进入梦境。

数月之后,娶了容貌美丽、门第高贵的清河崔氏女,衣着服饰也日益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