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1)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
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
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
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一、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
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很多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仍旧迷恋改良道路,坚持认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
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2、不同点:
(1)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
p
(2)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3)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些革命成功,有些革命失败?
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些革命成功,有些革命失败?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革新形式,是改变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尝试和实践,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式。
革命的成功与否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历史背景、革命的动力和领导力等。
本文将从革命的定义、历史背景、成功失败案例和对未来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革命的定义革命通常是指对现有政权、制度或者思想等进行根本性解构和变革的过程。
革命所谓突破,通常会将社会往未来或者往过去改变。
革命的特点是具有人类社会发展潜力的飙升,革命就像“去年今日此门中”的元宵,不管是怎样的失败,都需要坚持下去,来推进社会变革和改革发展。
二、历史背景革命在历史上已有多次发生过。
尤其是从近代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革命成为浪潮。
从欧洲的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这些历史事件都被视为重要的革命,不仅对当时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革命的背景往往是社会各种不满情绪的积累和爆发,如民主、自由、平等、社会正义等。
这些感受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革命的背景也涉及到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如阶级和收入差距等。
三、成功失败案例1. 成功案例–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并在1792年-1793年达到了高潮。
革命的原因与法国封建贵族运动发展历程有关,其改变了当时法国封建制度,革命举行后,封建特权逐渐被取消,法国第一次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
2. 成功案例–美国独立战争美国革命起于1775年,主要涉及到美洲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的政治争端。
美国革命接触后,美洲殖民地得到了彻头彻尾的独立,独立宣言也毫不含糊地表达出洲民自居的愿望和理想。
3. 失败案例–中国的反封建运动中国的反封建运动起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进入高潮,各种革命组织密密麻麻,却屡次以失败告终。
革命的失败,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危机有关,同时,也因为内部矛盾和革命领袖的策略不当而未能取得成功。
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 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既 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有对帝国主义、封 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
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 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其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而自上而下 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 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 的资产阶级明主革命。 ③结果: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 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 束了面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政政体,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一百年,其历史意义我们并不太容易看得清,尤其是这场革命直接后果还在今天继续发酵的情形下,我们能够概括出的主题似乎就是革命、共和,我们能说的意义,也就是终结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各方势力知进退知妥协,有坚持有让步,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和持续性的动荡。
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值得张扬,值得肯定。
辛亥革命将清朝送进了历史如同中国历代王朝结束时的大部分情形一样,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不意味着清朝末年就是那样的不堪,真的是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危机,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
其实真实的情形或许相反,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于一系列突发事件,又有其必然的历史关联,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如果从历史进程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导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清廷将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另一个是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全国性骚乱。
而面对这两个事情,清廷不知退让不知妥协,或者退让迟了妥协晚了,效果也就没有了。
按照清廷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走向立宪国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政府,只有这个责任政府宣布成立了,从皇帝那里分享了权力,君主立宪体制才算走出了第一步。
清廷在后来确实是这样做的,只是清廷错误理解了宪法大纲的精神,将这个事情给做砸了。
在清廷宣布的十三个内阁成员名单中,皇室和皇族的成员竟然占了九名,这当然引起了立宪党人的不满。
立宪党人多年来的政治追求就是希望通过政治改革分享权力,现在清廷公然堵塞了这条路,怎能不让这些改良主义者彻底失望怒火中烧?立宪党人的愤怒并没有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清廷援引宪法大纲强调任命百官是皇上的专权,现在君主立宪了,满汉平等了,为什么还一定刻意强调满汉出身不同呢?清廷的解释当然具有法理上的依据,只是很难由此说服立宪党人。
第一,宪法大纲那样规定皇权至上有具体的背景,因为那时的皇上是年富力强的英明君主,现在的小皇上怎能与光绪大帝比?第二,责任内阁宣布前,中央部院实行的满汉首长双轨制,汉大臣虽然比满大臣略少,但也不至于少到现在这个比例,既然说满汉平等了,不分种族和出身了,那为什么满汉比例不能随人口比例颠倒过来呢?如果说责任内阁变成皇族内阁阻断了立宪党人在政治上的路,那么与此相联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则是从经济上剥夺了立宪党人和那些民族资本家在经济上的机会,略有“国进民退”的意思。
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比较
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比较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有着许多的相似,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
使得自由人权思想得以流传并得到发扬,使人类文明向前跨了一大步。
但最后结果却截然相反,值得我们深究与反思。
辛亥革命的发生带有戏剧性的,新兵无意的哗变成了改变中国革命历史的开端。
相同的是,法国大革命也一样有戏剧。
一群闹事群众最终成了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力量。
可是,辛亥革命却未能发动广大群众,甚至镇压农民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未发动之前,革命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识,人民是支持革命的。
在任何革命中,群众永远是第一战斗力,不发动群众的革命永远不会成功的。
辛亥革命也不例外。
革命成功之后,必须要保护革命成果,武力与财力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比较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主要财力是海外华侨的集资,这对辛亥革命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行的。
而法国大革命却是倾全国之力去保卫革命成果。
在武力方面,辛亥革命主要靠军阀的矛盾来抵制军阀。
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也不掌握军队,这对于辛亥革命来说必然会失败。
从外部因素来看,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一样,都受到外部的联合镇压,不辛亥革命领导人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外部对革命的承认与支持。
而法国大革命却没有退让,在对反法同盟的打压下,坚持不屈。
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反法同盟。
虽然最后拿破仑兵败,但法国大革命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
并引发了欧洲的革命浪潮。
辛亥革命的妥协与退让,非但没能让帝国主义承认和支持中国革命,却加速了革命的失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压迫和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
帝国主义绝不容忍中国建立成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和奴役的对象。
妥协的对待反革命势力,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关键之一。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解放思想在革命过程中一直得以坚持,但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没有正面鲜明的提出革命纲领,错误的认识当时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形成革命力量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组织松懈,缺乏一个统一的和稳定的领导核心,最后致使同盟党人心涣散。
法国大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比较
主持人: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新史学”沙龙,这个沙龙由北师大出版社的“新史学”和《东方历史评论》一起主办,今年是第二届。
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高毅。
高老师涉猎范围比较多,包括欧洲史尤其法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老师。
黄老师研究中国革命史以及民国历史,特别是蒋介石思想研究,相信很多人看过他的很多精彩之作。
这场的话题是“革命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在座很多朋友在大学时,有一门课就叫《中国革命史》,早前也有的叫做“中国党史”、“中共党史”,基本叙事逻辑大家都知道,比如分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套马克思主义革命叙述。
我记得黄道炫老师写过很好玩的一篇文章,大概叫《给蒋介石写一封信》,其中说“原来我没有研究您之前,对您的印象就是两个字:流氓”。
这大概就来自于革命叙述教材。
谈到革命史,先请高毅老师开始,高老师在他的研究中提到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最后革命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彻头彻尾的,最后在中国进行了一次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不仅是你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且关于法国大革命,今天贬的多,褒的少,贬的原因无非是激进、血腥、暴力,以及说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社会革命,并且与民众结合产生了很多恐怖主义行为。
那么今天,我们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或者反思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你如何理解的法国大革命?高毅:今天很荣幸能来参加这个沙龙,谈谈有关革命和革命史的问题。
我亲身经历过中国文化大革命,那时候虽然还小,但能记事了;然后又了解了法国大革命,觉得革命确实是近代以来历史上特别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所以一直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
这次来参加这个沙龙,也是想汇报一下我关于革命和革命史学问题的一些个人心得。
关于革命,近些年来知识界、思想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些混乱。
20世纪中国一直把“革命”看成是最神圣的事物,从20世纪一开始就崇拜革命,尤其崇拜法国大革命,以法国大革命为榜样做中国的革命。
论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浅析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系:法语系班级:3班学号:20201205030072 姓名:方婷婷摘要:两场震惊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一些惊人的相似,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是也有着很多不同点,历史背景下,中国状况比法国当时更让人堪忧;思想基础上,法国资本主义思想更加深刻明确,中国就显得软弱和被动;革命过程中,法国大革命更加轰轰烈烈;历史意义上,法国大革命更大留下的是是确立了一整套政治大变动的模式和典范。
关键字:背景思想革命过程意义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代表封建特权阶级利益的旧制度体系。
122年后的10月10日夜里,武昌的几声零碎的枪响,在这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中国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辛亥革命。
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两场革命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各自国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这两场革命也是大不相同的,这里我将简单论述一下它们的异同。
从历史背景来说: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
金融资本雄厚。
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而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
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
“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
”【1】马迪厄在其书中提到:“这次革命并非爆发在一个贫穷的国度里,反而是在一个正在极度繁荣的国度里。
贫穷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开卷考试资料——问答题(1)
初中历史毕业考试开卷考试资料——问答题(一)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话稿
辛亥革命——低烈度革命与高烈度变革贾聪敏前面我们学习了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60年之后的又一个辛亥年,1911年,中国又爆发了一场革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辛亥革命。
首先,我想听听大家对辛亥革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孙中山,同盟会,武昌起义……看来大家对辛亥革命了解的不少,其实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是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
广义的辛亥革命说法不一,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算起,直到1913年二次革命为止。
我们今天主要讲述从武昌首义到清帝退位的这段革命。
而且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低烈度革命与高烈度变革来学习辛亥革命。
那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低烈度的革命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对比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从材料中你能发现这两个革命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持续时间短/伤亡人数较少。
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真正爆发战争的只有武汉和南京两地,持续的时间较短,伤亡也不算很大,所以我们称它是低烈度的革命。
但是这场革命的爆发其实非常的突然,革命党人原计划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因准备不足(因南湖炮队为即将退伍的士兵饯行喝醉了酒,在与值班排长发生冲突时说漏了嘴,不得不推迟),起义日期不得不推迟。
原本起义按照计划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却在10月9日的时候,因革命党人刘公的弟弟刘同漫不经心的吊着卷烟看(孙武)造炸弹,引发爆炸,革命机关暴露,起义资料和名单被俄国巡捕搜走。
顿时,湖北当局和革命党人的神经都十分紧张。
在10月10日晚上,一位值班排长呵斥晚上擦枪的战士金兆龙,引发了和金兆龙同为革命党了另一位战士(程正瀛)开枪,义军误以为是起义信号,武昌起义就这样突然间爆发了,起义军先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了枪支弹药。
经过一夜的战斗,革命军攻占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这里我插个嘴武汉包括三个地方:武昌/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作者:章开沅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更新时间:2008年05月04日也许由于好奇乃是人之天性,一般来说,异域与异质文化之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尽管彼此并不一定具有真切的理解。
这种情况,在社会的巨大转型时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18世纪,与中国对于西方的淡漠态度正好相反,欧洲却通过耶稣会教士带回的一鳞半爪,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刺绣、轿子、轿式马车,乃至折扇、绢扇和手绘墙纸,成为法国、德国宫廷和上层社会的时尚宠物,时人称之为“中国风格”和“中国趣味”。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一些决心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思想先驱,力图从遥远的中国文化中寻求革新的灵感与激情。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即曾指出:“欧洲的王室与商人,仅知在东方寻找财富,而哲学家则于此发现一个新的道德的与物质的世界。
”作者主张,欧洲人对于中国“应该赞美、惭愧,尤其是应该模仿”。
这股“中国风”对于此后的法国大革命究竟具有何等影响?我们自然难以作过高的估价。
但法国大革命,包括它的思想先驱伏尔泰诸大师,却对百余年后中国的辛亥革命产生过明显影响,本文就是试图从这个角度作初步探索。
一18世纪的中国,从总体上来说,对于遥远的西方世界是相当冷漠的,而冷漠则产生于隔绝与无知。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尽管震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影响于美洲、非洲,但却对其时的中国并无任何触动。
直至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们开始瞩目外在世界,而首先是着力了解西方。
但在最初一段时间,却并不注意法国,法国和发生在法国的大革命,在中国人的“世界”中还缺少应有的位置。
影响甚大的魏源《海国图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英国,民主则推重美国,并且视瑞士为“西土桃花园”,而法国却受到无端冷落。
如果说,魏源从未走出国门,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难免缺失,那么,此后曾经漂洋过海亲履欧洲大陆的人们,心目中又给法国何等位置呢?回答的声调仍然是低沉的。
曾经先后出使法国的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连同曾任驻法参赞的黎庶昌,都仍然推崇“君民共主国政”的英国,或则把小国瑞士看作“无君臣上下之分”的理想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内容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上两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
中国革命自辛亥革命以来,经历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等阶段,而欧洲革命则包括了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两者在历史背景、动力源泉、目标理念、发展过程和影响结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一、历史背景1. 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晚清社会政治危机和外国列强的侵略,诸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
这些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变革,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2. 欧洲革命:欧洲革命的历史背景则是君主专制政治和封建社会秩序的逐渐瓦解,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想的传播也为欧洲革命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动力源泉1. 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动力源泉主要是国民精神觉醒和政治民主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欧洲革命:欧洲革命的动力源泉则是工人阶级的日益觉醒和经济利益诉求,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也为欧洲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目标理念1. 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目标理念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欧洲革命:欧洲革命的目标理念主要是推翻君主专制和封建社会秩序,争取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
四、发展过程1. 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历经了辛亥革命、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阶段,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欧洲革命:欧洲革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重大事件,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制度建设,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影响结果1. 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影响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欧洲革命:欧洲革命的影响结果是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了民主制度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为欧洲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历史趣谈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辛亥革命的特点是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导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使得民主、自由的观念深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爆发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使得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次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与同时代的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辛亥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革命进展的很顺利,辛亥革命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爆发起义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仅仅历时两个多月,没有出现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反复和挫折。
原因在于腐朽的清政府不断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对清王朝的统治早已经绝望透顶,因此辛亥革命遇到的阻力很小,进展的很顺利
辛亥革命的特点之二就是革命胜利的代价很小,除了武昌起义遇到一些抵抗之外,在其他地方革命的火种迅速燎原,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的阻力。
而且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名存实亡,可以说辛亥革命几乎是一场和平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之三就是革命进行的很不彻底,很多封建官僚摇身一变成了民国政府的官员,趁机窃取革命果实,而且辛亥革命的宣传力度有限,广大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多农村,封建势力依然拥有很大影响力。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生活常识分享。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比较
历史课堂作业第一部分:成员及分工组织:吕欣烨会议记录:乔政主笔:张茜严丹妮打印及审查:郭佩璇所有发言成员:乔政宋洁姚靖颖郑义马春雨郭佩璇吕欣烨张茜康健严丹妮第二部分:组内发言(要点)乔: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为资本主义各方面发展开辟道路宋:均是通过武装暴力手段,达到推翻封建政体的目标姚:都受到资产阶级关于自由,平等思想的鼓舞,并且产生民主共和思想郑:通过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法律文件或政治纲领,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马:都有复辟,都有集权的领导者郭:两国革命均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历史解读两国革命都受到来自外国干涉和本国封建势力阻挠这两方面的消极干涉吕:时间,地点及对待君主态度不同,法王被处死,而中帝仍赋予财富和保障张: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就群众基础来说,差异较大。
一个是人民力量,一个少群众基础康:革命前社会背景不同。
法国是独立的封建国家,受启蒙思想熏陶;中国半半社会,人民思想封闭愚昧严:与法国大革命相比,中国辛亥革命影响仅限于本国。
第三部分:论文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首先,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也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随着学习和了解,我们也在加深着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同样曲折,历时也极久。
大革命起源于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6月,人民毅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
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历史学 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精品
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摘要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监狱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法国君主专制体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其势犹如飓风骤雨,革命的浪潮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席卷法国,席卷欧洲,甚至于整个世界都处于其效应区。
而这样一场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革命,其巨大的历史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就围绕法国大革命对其自身以及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欧洲世界影响引言史学家勒费弗曾于1932年写出:“旧体制已将法国农业史搁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大革命突然将此工作完成。
”显然这位史学家的着眼点是定位在大革命对法国自身的影响的层面上的。
而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第一章法国大革命的概述一、法国大革命历史背景经济背景: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
金融资本雄厚。
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
政治背景: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
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
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思想背景: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而法国正是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区域。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二、革命过程(一)攻占巴士底监狱1789年5月5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
比较各国革命、改革的异同点
比较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革命爆发前,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了阻碍。
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
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
④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⑤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⑥历史意义相同: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加速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①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为了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新贵族。
③性质不完全相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除了资产阶级革命外,还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④特点和结果不同:英国革命具有反复性和妥协性,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权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比较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制。
⑤意义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沉重地打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对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也给予了猛烈的冲击。
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异同点不同点:(1)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
(2)内容(任务)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相同点:(1)原因相同:战争爆发前,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阻碍(2)性质相同: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4)意义相同: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残新法国大革命与寺哀革命的异同列、文沛(中虱嗍协学马魏虽主义芎虢,涮匕武汉430074)摘要: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
中国和法国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
但两个国家历史上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
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这两场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
但过程上却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
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以军事独裁终结。
两场革命分属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对而言更加弱小。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局限于推翻清政府。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
两场革命在彻底性上走向了两个极端,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辛亥革命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关键词: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指导思想;影响力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l11-0043-04中国和法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两端.虽远隔千山义。
将法国打造成一个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
法国在18世万水,却同为亚洲和欧洲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
在全世界纪不断发动或卷入xg;'b战争,还要维持王室奢靡的生活,因近代化的浪潮中,两个国家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而不断提高税收。
法国大革命前夕与18世纪初期比较,地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租增加了98%,物价增加了65%,人民收入只增加了22%。
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
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潞易十六统治时期.法国又参加美国独立战争,陷入严重的典型代表,这两场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但的财政危机,政府企图向本已生活艰难的第三等级加税,成过程上却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
两场革命面对的分别是欧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洲和亚洲专制程度最高的封建王权,革命结束后都出现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清王朝时期军事独裁甚至皇帝登基。
革命时期的法国与拿破仑政权的比较研究
革命时期的法国与拿破仑政权的比较研究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为法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而拿破仑政权则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崛起的,对法国和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革命时期的法国与拿破仑政权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首先,革命时期的法国和拿破仑政权都是在政治和社会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封建制度被废除,贵族特权被消除,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拿破仑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些改革成果,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颁布了《民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法律体系,确立了平等和私有财产的原则。
这些改革不仅为法国带来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也为后来的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
其次,革命时期的法国和拿破仑政权都对经济进行了重大改革。
法国大革命时期,农奴制度被废除,土地被重新分配给农民,农业生产得到了提升。
此外,法国还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拿破仑则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通过建设公路、桥梁和运河等基础设施,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发展。
他还鼓励农业生产,提倡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这些经济改革为法国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革命时期的法国和拿破仑政权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在政治体制上,革命时期的法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各种政治派别和思潮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拿破仑则采取了相对集权的政治模式,限制了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
他通过建立行政部门和任命地方官员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使得政府的权力更加集中。
此外,拿破仑还建立了秘密警察系统,限制了人民的言论和集会自由,加强了对政治异议的打压。
其次,在对外政策上,革命时期的法国秉持着自由、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原则,积极推动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拿破仑则采取了更加侵略性的扩张政策,通过战争征服了大片领土,建立了法兰西帝国。
他试图通过军事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最终却导致了欧洲各国的联合反抗,最终拿破仑战败,法兰西帝国解体。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66-76页
主题词: 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法国革命;康有为;中国文化;同盟会;伏尔泰;民约论
摘要: 也许由于好奇乃是人之天性,一般来说,异域与异质文化之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尽管彼此并不一定具有真切的理解。
这种情况,在社会的巨大转型时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18世纪,与中国对于西方的淡漠态度正好相反,欧洲却通过耶稣会教士带回的一鳞半爪,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绸、刺绣、轿子、轿式马车,乃至折扇、绢扇和手绘墙纸,成为法国、德国宫廷和上层社会的时尚宠物,时人称之为'中国风格'和'中国趣味'。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一些决心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思想先驱,力图从遥远的中国文化中寻求革新的灵感与激情。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中国和法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同为亚洲和欧洲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
在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两个国家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
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这两场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但过程上却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
两场革命面对的分别是欧洲和亚洲专制程度最高的封建王权,革命结束后都出现了军事独裁甚至皇帝登基。
但透过这种表面的相似,两场革命所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们在实质上差别悬殊。
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西方两场革命背景、过程及影响的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原因。
一、两场革命的相同点(一)革命对象在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之前,法国和中国分别是欧洲和亚洲绝对君主专制最强大、最典型的国家。
具体表现为两国都面临一个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政府和强大的王权,成为革命最大的阻力和将要推翻的对象。
伴随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革命前两国的封建政权都已腐朽不堪,政府负债累累且横征暴敛激起人民的愤怒,构成了革命爆发的社会原因。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波旁王朝已统治法国整整200年。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期间(1643-1715年),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决策权大大强化,并因此成为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他极力削弱贵族的权力,施行重商主义,将法国打造成一个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
法国在18世纪不断发动或卷入对外战争,还要维持王室奢靡的生活,因而不断提高税收。
法国大革命前夕与18世纪初期比较,地租增加了98%,物价增加了65%,人民收入只增加了22%。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法国又参加美国独立战争,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企图向本已生活艰难的第三等级加税,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清王朝时期发展到顶峰,“康乾盛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最后一幕辉煌。
清朝设立军机处,使皇帝的独裁统治更具操作性,极大地强化了君权。
清朝后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从洋务运动到“预备立宪”,清廷尝试了多种改良的道路,但对于皇帝掌握的最高权力仍丝毫不肯放松。
为了支付对外战争不断失败导致的大量赔款,清政府将大量赋税强加在人民头上,人民生活苦难深重。
正因为封建王权的异常强大和顽固,决定了法国和中国不可能走上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道路,必须经过一场摧枯拉朽的革命方能使人民得到解放,不如此就不足以彻底推翻封建统治。
(二)革命性质及制度性成就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都具备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从经济层面来看,两国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的情况下爆发了革命。
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都处于被压迫的境地,有掌握政权的强烈要求。
虽然辛亥革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色彩,但从革命过程来看,其主要矛头仍是指向封建政权。
两场革命都完成了推翻君主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使命,因此其革命性质具有同一性。
两场革命都取得了一些制度性成就,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也印证了革命的性质。
1789年至1791年,在制宪会议的主持下,法国大革命取得了一系列持久的制度性成就。
例如,改造特权等级和天主教的法令、废除内地税和行会法令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造,基本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前预定要达到的目标。
《1791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赋予公民平等的选举权,标志着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
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以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政府,赋予国民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以上两部宪法虽然后来都被废弃,但它们的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的专制权力,民众从此有权以法律为武器反抗任何暴政和专制。
(三)革命后出现的军政府和强人政治在革命的后续方面,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拿破仑建立执政府取代了督政府,开始了长达14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3个月就夭折了。
1912年3月l0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开启了长达15年的北洋政府军事独裁。
袁世凯于1916年公然称帝,试图建立袁家王朝,旋即失败。
两场革命后的情形如此巧合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政治、社会共因。
两场革命后期,法国和中国都处于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混乱状态,革命期间建立的临时政府无力克服危机,稳定形势、重建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当资产阶级革命派靠自身力量无法维持稳定、保护革命既得成果的时候,两国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结束混乱,这就为军人参政打开了方便之门。
拿破仑和袁世凯各自统领着本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无论西哀耶斯(法国督政官)还是孙中山此时都意识到,借助军队的力量实现稳定、结束革命,是使国家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两场革命后期出现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民主共和制让位给集权体制、文人政府让位给军人政权,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两场革命的不同点(一)时代背景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相隔一个多世纪,分处世界近代历史的两个不同阶段。
这种时代背景的不同,也决定了两场革命的任务有着很大区别。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大规模手工工场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形式,整个欧洲流行的是“重商主义”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世界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在革命爆发前的法国,资产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僧侣和贵族的压迫和剥削,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的矛盾。
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以后,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并不存在外敌入侵、主权沦丧的威胁。
这种情形决定了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纯粹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任务即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虽然革命爆发后,法国面临欧洲君主国家的联合入侵而被迫反抗外敌,但此时欧洲各国干涉目的在于恢复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阻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输出,并非要灭亡甚至瓜分法国,法国并不存在主权危机。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历史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西方主要国家此时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从欧美扩展到亚洲和非洲。
这一时期的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人民都面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迫,这导致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往往具备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双重性质。
中国在近代长期面临着主权沦丧、国家被瓜分的危机,这种危机在《辛丑条约》之后发展到顶峰。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种危机深重的时代背景,赋予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双重任务。
因此也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分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
(二)领导力量及其组织形式革命领导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场革命能否最终取得成功。
中法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决定了工业时代的中国资产阶级尚不如手工工场时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导致这种怪象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国那样适合资产阶级发展的土壤。
18世纪的法国已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阶段,在商业中获利丰厚的资产阶级是法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经济政策扶持的对象。
法国自路易十四时期就开始执行重商主义政策,极力保护本国工商业不受外国工业品的冲击,奖励生产鼓励出口。
法国大革命之前,除手工工场业发展迅速外,金融业也极度发达,包税人和银行家通过包税和放债左右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资产阶级的财富超过了贵族的财产,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以至于“接近1789年时,巴黎资产阶级是市内财产、生产与消费的最高主宰者,除去几百家名门显贵外,连贵族本身也沦为资产阶级的房客”。
反观晚清时代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完全是在外来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大量投资办厂,资本输出恶性膨胀,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形成了垄断地位。
辛亥革命前,外国资本已垄断了中国生铁生产的100%、内外河航运的84.4%和铁路的93.1%以及煤矿的76.3%,这相当于扼住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咽喉。
“洋务运动”又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官办资本,这些企业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
由于外来资本和官办资本的优势地位及享有的种种特权,加上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举步维艰,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具有天生的妥协性。
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了革命的号召力和彻底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两场革命领导力量的组织形式也有很大不同,这影响到革命的复杂程度和是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法国大革命不是由有组织的政党发动领导的,也不是由企图执行某个计划纲领的人发动领导的。
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革命理想各不相同的政治派别,领导革命不断向前。
法国大革命不具备一个孙中山那样的精神领袖和旗帜性人物,这大大加深了革命的复杂性。
在激昂的法国人民推动下,革命日益驶向一个未知的方向,以至于君主立宪政体和温和的民主共和政体先后被推翻,革命发展到全面的恐怖统治。
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显得更具组织性和方向性。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全国性政党,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国内外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明确了“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任务,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先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在同盟会的外围还存在一些革命团体,协助同盟会开展全国革命,例如武昌首义就是在共进会的组织下爆发的。
当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后,大部分同盟会成员认为大业已成,辛亥革命迅速终结。
(三)指导思想受制于时代背景和启蒙思想普及程度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有很大不同。
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
宣言中强调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意识。
《人权宣言》集中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成为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从法国大革命精神中升华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更成为近代西方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其影响可谓深远。
但这种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脱离了法国的现实,以至于群众的激情难以遏制,资产阶级也无法控制革命的方向,1793年时革命的指导思想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全面恐怖。
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革命前启蒙运动积淀的精华,体现了“哲学家的精神”,它过于先进而超出了法国资产阶级所能驾驭的范围,因而带来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