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二
古典诗词鉴赏——第二课节妇吟
思考:
• 1.“妾”守节意志坚定,为何她不直接拒绝对方, 反而采取如此委婉含蓄的谢绝呢?作用何在?
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 以体谅我; 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 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思考:
• 2.“妾”和“君”到底有无感情?(文中对“君” 的表白似乎比“良人”更重要)她到底是一个怎样 的形象?
《诗筏》: 此诗情词婉恋,可泣可歌。然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逄于未 嫁之时,柔情相牵,展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文昌此诗,从 《陌上桑》来,“恨不相逢未嫁时”,即《陌上桑》“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意。“自有”二语甚斩绝,非既有夫而又恨不嫁此夫 也。“良人执戟明光里”,既《陌上桑》“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 头”意。然《陌上桑》妙在既拒使君之后,忽插此段,一连十六句, 絮絮聒聒,不过盛夸夫婿以深绝使君,非既有“良人执戟明光里”, 而又感他人“用心如日月”也。忠臣节妇,铁石心肠,用许多折转 不得,吾恐诗与题不称也。或曰文昌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 重币辟之,不敢峻拒,故作此诗以谢。然文昌之婉恋,良有以也。
表面内容: 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和对丈夫的忠贞! 实质目的: 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
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 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比兴”二字常联用, 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 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 渝的女子形象。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完整版)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
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三、诗歌常见意象及分类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 老边州。”
(2)长城。“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 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 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 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
人物形象的分类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 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 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 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年语⽂中⾼考都新增了⼀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初中学⽣⽽⾔,难度不⼩。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进古典诗歌?⾸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的意象纷繁复杂,⼀下⼦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频意象”,帮助学⽣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拟就⼏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字谐⾳,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
”⼏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1、燕⼦因结伴飞⾏⽽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独⽴,微⾬燕双飞。
”展⽰了词⼈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既暗⽰了乌⾐巷往⽇的繁华,⼜袒露了诗⼈⾯对今昔变化的⽆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的感慨和忧伤。
三、“⽔”的意象1、因⽔的柔和清冷,常⽤⽔⽐喻⽉⾊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从侧⾯反映了封建时代妇⼥的悲惨命运。
2、因⽔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喻愁。
如李⽩的“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盾不可调和⽽产⽣的烦忧和愁苦。
四、“⽉”的意象1、明⽉蕴涵边⼈的悲愁。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一)古典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元好问①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怀?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
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
(1)“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是借用李煜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但又翻出了新意,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句诗的含意。
答:(2)作者说“从前错怨天公”?作者为什么要怨“天公”?又为什么说是“错怨”?答:答案:(1)元好问借用此句,感叹昔日那些曾咤叱风云,盛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却都默默地长眠地下,烟消云散,无数功勋也都化作汩汩东流水。
(2)以前怨“天公”是因为作者感到怀才不遇,埋怨命运太不公平,没有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建功立业,创就盖世功名。
如今作者看到那些默默长眠于北邙山下的孤魂,当年也曾有过辉煌的业绩,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归于黄土一抔,因而发出“错怨”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在曲中有什么作用?答:(2)“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这三句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答:答案:(1)“短亭”“画舫”“垂柳”等意象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而亭、船、柳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2)这三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使用反复的手法,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三句还使诗歌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作者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2020年高考天津版高考语文 (一)古典诗歌鉴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想象丰富奇特,气魄雄伟宏大,意境辽远壮阔, 感情横溢豪迈,胸襟豁亮旷达。
例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 “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更是对其神韵、品 格的高度概括。
7.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句
分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考点清单
清单一 诗歌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诗人形象:
分析
梨花盛开时,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一团一团的,花团锦簇,梨 花压枝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势之大, 更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温暖。
2.比拟: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 写。 作用:使事物栩栩如生,使诗歌更生动,增添情趣。
例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1.树木、花草等植物类
古典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典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卜算子·旅雁朱敦儒①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小题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5分)[小题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小题1]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
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
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3分)[小题2]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2分)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4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15届山东日照一中10月第一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归心”是全诗之眼。
首联讲汉阳城虽然已经远远可见,但坐船还要一天。
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古诗欣赏】二、叙事诗歌(二)
【古诗欣赏】二、叙事诗歌(二)二、叙事诗歌(二)【古诗欣赏】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马上催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②催:催饮。
这里指催人出发。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①,处处闻②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晓:早晨、天亮。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鉴赏练习】3、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②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指王昭君。
②去:离开。
③朔漠:北方大沙漠。
【题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词运用】世间感悟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叶嘉莹【小贴士】此句出自当代学者叶嘉莹的诗《鹧鸪天》中的第二首:“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全诗的意思是,不要向人间抱怨自己所受到的不公的待遇,而是相互约定着要像凤凰浴火般在磨砺中获得重生。
柔弱的蚕老去时应该没有遗憾,只要能够看到织女把自己吐出的丝织成锦缎。
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多所国外大学的客座教授。
【高分作文段落】生命是一场漫长而未知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备好前进的行囊。
预先做好准备,将人生中的所需装进行囊,我们才能平稳、美好地走完这一程。
没有萌芽前积蓄,怎有盛开的美丽?没有流水的聚积,怎有海洋的辽阔?备好行囊,描摹属于自己的壮丽。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
”叶嘉莹先生笑言。
这个从小便沉迷于古典诗词的才女,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诗词。
她的行囊中装满了对诗词的热爱,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又怎会有“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的人生宣言呢?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叶先生又如何能在诗词研究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呢?备好行囊,方有坚定向前的勇气。
古典诗歌鉴赏
用心感知古典,用诗传承文化河南省商丘市一高郭春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社会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
如果我们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比作一座园林,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秀美动人的花园。
她是《诗经•关雎》中美丽窈窕的淑女,她是北朝乐府中刚健勇敢的木兰;她是碧水中亭亭玉立的一枝芙蓉,她是月夜里悠然独泊的一叶扁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是思念故国的悲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感慨人生的忧愁;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铮铮琵琶;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悲欢、离合,生死、荣辱;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
如此浩瀚无际,如此博大空灵,我们该如何学习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典,感受流光溢彩的绵绵诗韵。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习古代诗歌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一枝“读”秀;二、“味”成风气;三、“悟”动于衷;四、“写”露天机。
一、一枝“读”秀——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可以说诗歌在产生时就注定了吟唱这一特质。
鉴赏诗歌如忽略这一特质,则事倍功半。
中国古典诗歌以韵律见长,讲究声韵、平仄、节奏,要体会古典诗歌独具魅力的声韵特点就需高声诵读。
曾国藩《家训》中说:“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
”俗话有“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可见,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诵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1.读准字音、声调,读出声韵。
读准字音,才能把握诗歌的用韵对诗歌语言的影响。
还有一些特殊的字音,要教给学生,如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裳”读“cháng”。
古典诗歌鉴赏二
•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 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 “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 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 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 “红稀”、“暮云”、“宫前水” 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 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 了,儿女团园夜煮茶。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重 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 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 (1)"觉春生"、"安排著"、" 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 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 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 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 要赏析。(4分)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二章第二节高频考点三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答案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 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3.(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一词表达诗 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解析
(1)本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由两首诗的题目中 的“未展”“未开”和两首诗中共同出现的“芳心”这个词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首先要回答出两首诗歌所运用的 手法,在这两首诗中,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其次 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同时要和诗歌的主旨联系起来。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1.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2
答
①概括特点;(总) ②具体分析;(分) ③感情意义。(总)
练习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 会见拂云长。
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 借竹告诉我们什么?
意象 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
意 象 作品人物
诗人自己 侧重理
侧重情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统 一
答题步骤总结
问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景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景物)形象有何特点?
答
①概括特点;(总) ②具体分析;(分) ③感情意义。(总)
一、人物形象鉴赏
1.解读描写手段;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 4.学会知人论世。
解题 思路
例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本诗从哪几个方面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 该形象有何特点?试作分析。 【提示】解读描写手段
1.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 2.特点: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蓬头、侧坐”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 “遥招手、怕”表现了小孩的聪明机灵。
参考答案
1.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 适又有点孤傲的人物形象。 2.“众鸟高飞、孤云独去”,写了山静而空 的特点,暗示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诗人自由 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其惟一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世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 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3.该形象表现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 得失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二:语言(炼字)
1、规范答题!有分点、有步骤! 2、语言要规范要符合诗的意境,也不能 生造出一些词。 3、写景句要写出“描写了……的景色,写 出了……的特点,营造了……的意境”等, 不能跳过景物特点直接写情感。 4、要把握准诗人情感!知人论世!看注 释!
•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 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 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 1、闲,意为悠闲、自在;
•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 形成强烈对比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 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炼动词
动词艺术效果: 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赋予画面动态感, 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
②前两句写少注妇意不知:发联愁系,经全过诗梳妆打扮之
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 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 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化写得 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 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 悲凉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
⑶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 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
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
[1995全国卷] 199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 感情绪。
要点
文 学 艺 术
不 同 艺 术 手 法 的 考 查
手
设问 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法
的
对偶 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作 用
互文 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化繁为简。
反语 增强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通感 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顶真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节奏鲜明,音节和谐。
——卢延 ——杜 ——杜
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
⑴评价作品选词炼字
(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 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 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 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 聊的心境。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试题研究(二)——从形式、内容、质量的角度对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分析
的总称 。 这个共 同特征就是 : 试题 的所 有答 案及 表
语 文 考 试 研 霓
21 0 0年第 3 期
……………’ 特铡
干 的语 言 表 述 基 本 是 这 种 形 式 “ 这首 诗 的 赏 析 , 对
瞳 ≯
, ….。 . . .. . .. . . 。. … . . .
目量和文字量。 历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的题 目量 从 来看 ,94年 、9 5年都是 l 19 19 道题 。 9 6 19 年到 19 99
年 均 为 2道 题 ,0 0年 到 2 0 20 0 3年 除 2 0 0 1年 为 2
不恰 当的一项 是” 而命题 者往往通过 “ , 曲解字词 ”
“ 偏盖 全 ” 生 搬 硬 套 ”无 中 生有 ” 偷 梁 换 柱 ” 张 以 “ “ “ “
冠李戴” 的形式设置陷阱 , 编制错误答案 。 首先这样 命题产 生的客观性 试题把对 诗歌鉴赏 的审美 体验 感受变为对 干巴巴的理性概括话语 的分析。 其次客 观性试题 对学生思 维的考查侧 重点仅 限于理解 判
断 , 命 题 者 意 图 检 测 学 生 的评 价 鉴 赏 能 力相 去 甚 与 远 。再 者选 择题 这 样 的 客 观 题 型 注 重 思 维 的 结 果 , 无 法 再 现被 考 查 者 思 维 的过 程 。 为 要 命 的 是 这样 更 的 客 观题 并 不 客 观 , 往 往 是 命 题 者 或 部 分专 家 自 它
I
量分析 , 本文主要从难度和区分度两个角度切入。
全 为选择题 ,0 2年之后全国卷 出现填空题 、 20 选择
题与简答 题。 在这三中题 型中, 简答题 占绝对优势。
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之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托物言志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
托物言志诗,即咏物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思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
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
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
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都要达到情意层面。
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了解诗歌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心情的深深的体贴,包含着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戊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借助于诗歌中的景物或事件含蓄地把感情表达出来。
间接抒情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往往耐人寻味,意蕴深长。
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在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大致都属于这一类。
例如,王昌龄的《闺怨》即为触景生情的代表作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借所见的傍晚之景,表达出坚持高洁操守、选择回归田园道路后自得、自足、自乐的心情。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优美的江南春景,寄寓着词人对江南的热爱、留恋之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2.借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
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
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赵师秀《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敲棋子”这个细节动作,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3.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抒发感情,表明心志。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人借傲霜斗艳的菊花来赞美农民起义军战士的风貌和性格,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本诗借临水开放的杏花,表达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和高洁品格。
4.咏史抒怀: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或古人的事迹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登临时所见之景以及所想到的几个历史人物,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
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方法点拨】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的环境。
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而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
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
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
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