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
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教材

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教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三条安全管理应当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第四条本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事故处理和应急预案等。
第五条全体员工都有义务遵守本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安全责任,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八条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保证员工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二章安全生产目标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计划和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安全生产目标应当包括事故率、职业健康率、安全检查合格率等指标,企业应当按照目标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机制,对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及时公布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四条企业领导干部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和有序进行。
第十五条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普通员工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服从安全管理要求,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奖惩。
第四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管理讲解课件

安全管理讲解课件一、安全管理概述1.1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安全管理是指有关管理与安全保障方针、管理与安全保障标准体系、管理与安全保障规章制度、管理与安全保障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及企业产权和财产,并使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整个社会的安全。
1.2 安全管理的原则1.预防为主的原则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3.安全依法依规治理的原则4.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的原则5.改进持续、全面实施的原则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2.1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范》•《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导则》2.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由政策、目标、活动、指导文件、流程、程序和职责等元素构成的管理框架,用于控制和监管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安全管理。
2.3 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1.公司经理应为安全管理的首席负责人,承担全面负责的职责。
2.安全主管应为落实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并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规章制度。
3.生产经理应对生产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三、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3.1 危害辨识和评价危害辨识和评价是指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潜在的事故。
3.2 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应急救援预案和演习应急救援预案和演习是指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同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4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于发生的事故或者事故隐患,应进行足够深入的分析和调查,以找到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四、安全保障措施4.1 安全设施和设备的保障企业应定期对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具有合格的安全性能。
4.2 健全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国内ISM规则讲解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一、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
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
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
●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
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
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
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
安全管理制度讲义

安全管理制度讲义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提高安全意识,防范事故隐患,有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一、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二、公司设立安全部门,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检查等。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追究责任制度。
二、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生产计划。
三、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包括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安全生产培训记录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章安全生产培训一、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包括应急处理知识、防火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
二、安排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知识等。
三、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特种设备的操作技能。
第五章安全生产检查一、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
二、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三、检查调查安全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六章应急预案一、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等。
二、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及时发现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三、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救援工作。
第七章安全设施维护一、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安全设施的完好。
二、加强安全设施的管理,确保安全设施的有效使用。
三、建立安全设施档案,及时更新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
第八章安全奖惩制度一、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二、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的处罚。
三、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基础,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全员参与:安全责任应该由所有员工共同承担,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3.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4.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包括技术、工程、管理等多种措施,确保安全。
5.法制化管理: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和完善各类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规范进行。
3.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管: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管制度,保障安全生产。
4.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预案,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6.安全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各类安全设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重点是员工的安全意识,要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难点:难点是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要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评价:1.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安全事故的伤亡人数。
3.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4.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合规性。
五、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案例:1.事故排查与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事故排查和控制方案,保障安全。
2.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对企业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3.安全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4.重点区域监控与检查: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以上是一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员共同努力,不断学习和改进,为企业的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管理讲义》PPT课件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七页,共29页。
安全 生产条件 一、
(ānquán)
(1)生产(shēngchǎn)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shēngchǎn) 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一页,共29页。
安全生产 条件 一、
(shēngchǎn)
4、安全生产(shēngchǎn)管理机构;
5、教育培训; 6、安全资金投入。
第十二页,共29页。
二、人员(rényuán)安全管理 1、人员安全(ānquán)素质;
2、人员安全行为; 3、人员安全管理;
4、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三页,共29页。
安全 管理讲义 (ānquán)
第一页,共29页。
安全 管理 (ānquán)
一、安全(ānquán)生产条件; 二、人员安全管理;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四、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五、安全检查; 六、现代培训理论
第二页,共29页。
安全 管理 (ānquán)
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fēnzhī)。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F:\2.15判
决.mpg
第八页,共29页。
安全生产 条件 一、
(shēngchǎn)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管理、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等。
本章将介绍安全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培训教材的编写目的和重要性。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事故、灾难和危险,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系统。
二、安全管理的目标1. 预防事故和灾难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各项安全操作和流程。
三、安全管理的原则1. 全员参与:安全责任应由每个人承担,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2. 预防为主:强调事故预防,防患于未然。
3. 管理全过程:从安全规划、组织实施到监控评估,全程全方位的管理。
4. 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第二章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章将介绍ISO 45001标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ISO 45001标准ISO 45001是国际上通用的安全管理系统标准,它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明确责任和权限。
2. 进行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识别潜在风险和隐患。
3. 制定应急预案,合理布局安全防护设施。
4.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3. 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总结教训并改进措施。
4. 定期开展安全管理评估,检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第三章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安全培训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安全培训的基本原则1. 针对性:根据不同岗位和工种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部分)一、国家方针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共7章114条。
1.1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1.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1.3 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1.3.1权利(1)合同权: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治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2)知情权: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3)建议权: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4)批评、检举、控告权: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5)培训权: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6)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7)拒绝危险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8)紧急避险权: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9)工伤索赔权: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10)工会监督权。
安全管理常识讲义课件

针对非常规作业和设备,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
运用经验判断和专家评估,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 危害程度进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危险源可能造成 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半定量评估
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 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
实施培训
按照计划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以便 改进后续的培训计划。
安全宣传活动开展方式
宣传渠道多样化
利用企业内刊、宣传栏、海报、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安全宣传。
宣传内容丰富
宣传内容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安全知识技能等。
04
05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 调
制度要素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 操作规程
04
实行安全奖惩制度和责任追 究制度
01 03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检测和 评估机制
02
规范安全管理档案和记录的 建立和维护
教育训练要素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培养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和行为习惯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安全管理体系理念
安全管理常识讲义课件
• 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 • 安全文化与教育培训
01
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安全管理体系 是一套系统化、规范 化的管理体系,旨在 识别、评估和控制组 织内部的各种风险, 以确保员工和组织的 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管理课件 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领导是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决策人物, 他们的决策对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通过进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决策中, 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合格 的才能上岗指挥生产,没有通过培训考核的, 无权指挥生产。
(4)对特种防护用品、特种设备和危险性较大的机械 设备等工业产品进行安全卫生审查、鉴定、检测、认证, 监察其按国家法规标准进行生产的情况。 (5)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结论性意见。 (6)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要限 期整改,逾期不改者,有权予以经济处罚或停工、停产 整顿等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对其主要责任者和领导人, 可给予经济处罚和提出处理建议,造成严重后果、触犯 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7)对劳动安全监察人员、有关干部、特种作业人员 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
国家制定安全监察法规(程序法),安全监察 机构依照此法进行安全监察活动,把法制的 威力实际体现出来(实现实体法),实现监督 的职能。在监察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各种 信息,反馈给各级决策部门,从而实现有效 的控制,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第一节 我国安全管理体制
1. 安全监察的基本职能 概括地说安全监察有两方面的基本职能: 一是实行监察,二是反馈信息。
1)安全监察对象及任务 劳动安全监察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也包括国家 法规中所确定的负有劳动安全职责的有关政府机关、 企事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 劳动安全监察的任务,主要是对上述被监察对象履行 劳动安全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 法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揭露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纠正和惩诫违章失职行为,以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政策和法规的贯彻执行,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促 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国内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国内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国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管理活动。
三、生产安全管理的目标1.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发生职业灾害和生产事故的风险;2.规范企业生产安全行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3.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的劳动环境。
四、生产安全管理的责任1.企业领导层负有制定生产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组织实施生产安全管理工作;2.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执行;3.职工要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4.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生产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
五、生产安全管理的内容1.安全生产政策的制定和宣传;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3.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4.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5.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6.职工安全培训和教育;7.职业健康监测和防护;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六、安全生产政策的制定和宣传1.企业领导层要明确安全生产政策,倡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2.通过内部通知、公告、宣传栏等形式,将安全生产政策宣传到每位职工;3.建立安全生产政策宣传档案,加强安全宣传培训。
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2.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岗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制定并宣传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4.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责任的监督和检查。
八、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1.定期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排查,制定整改措施;2.建立危险源清单,纳入日常管理,定期进行风险分析、评估;3.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特殊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九、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1.企业要按照相关规程,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2.设立建档管理,记录设施设备的检查情况,做好预防性维护。
国内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3. 各岗位操作人员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 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安全生产检查1. 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
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
六、事故报告及处理1.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2. 事故发生后,要及时组织调查,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依规进行追责。
七、安全设施及防护用品1.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
2.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3. 定期检查、维护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确保其正常使用。
八、应急处理1. 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国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以下是国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1.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工作。
3. 企业其他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责任。
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1.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2. 企业应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2. 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转岗和复岗等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投入1. 企业应当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合理投入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安全生产条件。
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安全生产设施1. 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确保安全生产条件。
2. 企业应当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安全生产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安全生产检查1.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方法和要求。
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1.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立即报告,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 企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事故,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
八、应急管理1. 企业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2.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九、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1.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分析、预警、处置等机制。
我国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我国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我国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目前,社会安全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各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财产权和人身权,我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国家的总体安全稳定。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我国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首先是制定《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和要求,规定了各类安全生产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
此外,还有《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办法》,规定了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同时,针对特定行业领域,还制定了一系列特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以确保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
二、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最基础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规定了驾驶员的各项义务和责任,明确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和处理办法。
此外,还制定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交通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安全状况。
同时,还加强了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规定了驾驶员的准入、考核和管理办法,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为了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是《消防法》,明确了各个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规定了建筑物、消防设施的消防要求和管理办法。
此外,还制定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制度》、《火灾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等,确保各类建筑物和场所的消防设施完善,消防救援能力强化,增加火灾防控的能力。
四、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教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承包商、临时工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四条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七条承包商、临时工及外来人员应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管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八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九条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第十条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三条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十五条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六条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交通安全。
第十七条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第十八条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
第十九条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第二十条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由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1. 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 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国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4. 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生产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5. 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三、制度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企业各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各级管理人员、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特殊工种、危险作业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和培训。
3. 安全生产检查(1)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3)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4. 事故报告和处理(1)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处置。
(2)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谎报、迟报。
(3)事故调查和处理应依法进行,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5. 安全生产投入(1)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确保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2)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
6. 安全生产激励与奖惩(1)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一、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
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
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
●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
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
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
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
3、ISM规则产生的背景:·船舶老龄化:平均船龄高、船多货少而收益减少费用增加导致投入费用减少·船员素质下降,配员大幅减少:低工资雇员(素质低)或配员减少(增加疲劳)·方便旗船、单船公司、无船公司与非标准管理·通信现代化及其影响·人为因素影响●反思:关于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不断制定出台和修改(仅海上安全公约达14个),要求增加了,技术标准提高了,但海事并没有减少,且重特大事故上升,后果越来越严重(船舶吨位及航线在变化:大、远)。
●认识到:公约与技术标准不存在问题,但公约主要处理的是船舶和船员技术标准问题而涉及到公司管理特别少(公约存在的严重不足);公约缺乏管理标准对船旗国管理机关和船东履约方面存在困难,管理不到位;部分船东没有打算履行公约。
4、ISM规则的特点:●鲜明的针对性: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了管理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公司制订安全和环保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与船舶管理按认可的体系运行;安全操作和维护:要求船舶按体系规定的程序、方案和须知进行操作和维护,保证船舶操作和维护规范化,满足强制性规定的规则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的要求。
防止污染:要求公司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中包括防止污染的措施、准备方案(计划)和技能等方面的规定,使船舶在实现安全操作过程中同时实现防污操作。
●ISM规则与其它技术标准的区别:首先,规则作为管理标准以规范公司对船舶的管理为主要内容,把重点放在公司管理上,即通过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管理对象上发生改变,由海上扩展到陆上)。
其次,规则对船舶技术标准未作任何规定,而是通过要求公司建立并在船岸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船舶操作符合强制性国际公约、规则和国内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船舶技术和操作标准(以往公约80%是技术标准)。
●全面的关联性:●完整的系统性:它强调组织机构的系统性——船舶到公司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监控系统它要求公司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全面的系统控制。
文件化的管理依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方针、程序和方案、须知和记录构成文件系统,文件进行控制。
规则的逻辑结构为编写安全管理手册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基础。
●不断的自我完善●广泛的适用性5、ISM规则的内容:●ISM规则由14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前言;总则;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维护;文件、公司审核、评价和复查;发证,审核和监督。
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概要:1、NSM规则情况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缩写为NSM规则。
2001年交通部于下发“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发布该规则。
●交通部通知明确:2003年1月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
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但对于油船原则上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2、NSM规则内容:●前言第一部分实施●总则·定义·目标·适用范围·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的维护●文件●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第二部分审核发证●发证和定期审核●核发临时证书●审核管理●证书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解:1、前言营运与防污染的主题思想,规则的制定是应用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原理,是引用的国际公约的原理结合到我国航运与水路交通发展情况而出台,国内规则基本上全文引用ISM规则的原文,仅作了少量的调整。
●历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为了加强对船舶与船员的管理,减少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航行安全和防污方面制定大量的国际公约,主要从技术角度上对船舶安全航行与船员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船舶公司以及各缔约国在执行公约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这些国际公约未能很好的完全的实施,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并没有得到控制,国际海事组织进行反思,从主管机关与船舶公司对船舶的管理角度入手考虑,出台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即ISM规则,用以区别于技术标准。
●国内规则是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来制定的,它主要考虑到地区差异、行业特点、船舶状况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仅仅依照规则所要求的安全营运与防污染最一般的原则与规则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来制定,是一个纲要性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与各部门、各地区、各航运公司运用规则建立适用于自身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安全营运和防止水域污染的总体目标。
●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处于管理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管理职责能充分熟悉与了解,只有每一个管理环节上的管理者熟悉了解了与其所属层次与岗位相关的管理标准,管理者才能将管理级级推进、层层落实,才能保证管理所涉及的过程顺利展开,才能达到总体目标。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船舶营运与防污染安全事项中的管理问题,要保证船舶安全营运与防止污染,就必须要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船舶水手每一个处于船舶管理链中的人能根据自身所处的管理层次与岗位来对照理解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且由于规则是用概括性术语所描述的,要做到理解与认识也必须与其相对应的岗位来逐步深入理解。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根据规则所建议的管理标准与要求,建立并实施一套与公司、船舶安全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公司及船舶如何展开对营运与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
由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以公司及公司船舶为基础建成的,建立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需要公司、部门、船舶不同管理层的人员(包括公司决策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建立的体系适合于公司自身的情况,而且因为是一个新生事物,建立并推进过程中。
1、实施海事局所颁布的这一法规则,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简称NSM规则。
●规则所指的“公司”是指实施N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的公司,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指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其安全和防污管理责任由自已承担;二是指船舶经营人,负责船舶的经营和所有的安全管防污管理责任和义务;三指船舶管理人,仅负责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通常做法是船舶管理人和所有人签订船舶管理协议,明确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责任和义务)。
●“主管机关”一般指船旗国政府,这里对中国籍船舶所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实施在国内由海事局下属的审核中心统文件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都可以。
结构化是指体系文件的结构化、组织机构的结构化、职能分配的结构化等,。
强调整个体系是由人员、职责、组织枫、程序、过程、资源等所有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安全管防污染活动有关的所有环节衔接得当,并能在机地整合在一起。
●符合证明是由主管机关签发的,表明公司已经按照规则的要求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并且体系运行有效,通过主管机关审核后发给的一份法定证明。
●安全管理证书是由主管机关签发给船舶,表明公司和船舶均按照所制定的符合要求的体系文件进行运行实施,通过主管机关的审核后发放的一份法定证明。
试,以这些方式来查验有无安全管理体系或安全的相关信息或记录、事实等。
●不符合规定情况中应注意的是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内涵,某一具体规定要求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而是一种抽像的说法。
只要有明确或清晰规定的内容,检查或运行实施中发现某种信息、记录或事实不满足这种明确的规定就是一种不符合。
如国家强制法律法规的规定、质量管理规定、公司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等。
●重大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是相对于一般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一般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是孤立、偶然或随机的出现未被遵守的情况,它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指ISM规则的某一要素和某一关键过程基本失效或失控、系统性或区域性失效或者失控、明知故犯且后果严重并直接威协到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