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利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严谨态度,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计算器、课件。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 讲解“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的原理。

-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这两种方法求积的近似数。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进步。

在以上的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实例,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房间面积等,来说明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 新授在新授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的原理,并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来演示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四舍五入的规则理解不透,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四舍五入的规则,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近似数的相关图片、例子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求近似数的情景,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

2.通过PPT展示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体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答案,解析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6篇教学目标篇一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难点篇二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引入篇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但有些时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准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概念分析篇四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保留一位小数0.5964≈1.025≈1.9937≈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现在公安警察在捉拿坏人的时候经常要携带一种嗅觉非常灵敏的'动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幻灯片出示《狗抓坏人》情境图以及问题(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教学目标:篇五1懂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过程:篇六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小结: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即要看精确数位的下一位是几,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然后在精确的数位上加上1。

2导入新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数的估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求近似数时,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案例材料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导入:假设你要去超市买苹果,每斤5元,你打算买3斤,但是你只有30元,你该如何计算?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原因。

2. 呈现(15分钟)呈现求近似数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数,用所学的近似数方法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近似数在哪些领域有应用?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以上是针对《积的近似数》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情境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几个具体的情境。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物品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2. 学生回答:“通过乘法计算出来的。

”3. 教师总结:“是的,通过乘法计算出来的。

那么,我们如何求出乘法的近似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求出这个乘法的近似数吗?”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4.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教师强调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七、板书设计1.4《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1. 观察乘积的位数。

2. 找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3. 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使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巩固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3《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3《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3《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积的近似数》。

教材主要介绍了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购物场景为例,假设一件商品原价为85元,商家进行打折促销,要求将价格精确到十位数。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得近似价格。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得85元的近似价格。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交流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求2356的近似数,精确到十位数。

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掌握程度。

6. 板书设计板书题目:求2356的近似数,精确到十位数。

板书解答:2356 ≈ 2400(四舍五入法)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求3268的近似数,精确到百位数。

2. 求4579的近似数,精确到千位数。

答案:1. 3268 ≈ 3300(四舍五入法)2. 4579 ≈ 5000(四舍五入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针对性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四舍五入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求积的近似数?例如,去尾法、进一法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下节课分享交流。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展示和解释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时估算总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结合例子进行解释。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购物总价、计算物品数量等。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积的近似数》课程: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乘法估算的概念2. 乘法估算的方法3. 乘法估算的应用【教学重点】1. 乘法估算的方法2. 乘法估算的应用【教学难点】1. 乘法估算的方法2. 乘法估算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2. 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估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乘法估算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意义。

2. 教师讲解乘法估算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3. 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乘法估算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估算的方法乘法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得到一个接近准确答案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和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以下是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四舍五入法:- 解释:四舍五入法是将乘法中的数近似到最接近的整数或十位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对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积的近似数PPT。

2.教学素材:积的近似数实例。

3.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假设你要买3.2元的铅笔,但是你只有3元,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积的近似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接着,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如:将3.2近似为3,将3.6近似为4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如:将2.7近似为整数,将4.5近似为整数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然后,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这一章节在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整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整数和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积的近似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练习题、小组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125元,商家想要将价格定为150元,那么应该将价格定为多少元?”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近似数?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家庭作业(3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积的近似数的定义、求法等。

以上是针对《积的近似数》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针对以上教案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分析如下:一、教学情境在本节课中,我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对求近似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不够熟练,对近似数的求法有一定的困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积的近似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积的近似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求两个数的积的近似数。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利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购物金额、计算测量身高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口算1.2某0.3、0.7某0.5、0.21某0.8、1.8某0.51-0.82、.3+0.74、1.25某8、0.25某0.4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投影出示)2.095、4.307、1.8642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二、尝试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某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

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3.4某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计算下面各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第13页练习三第1~3题,是学习完小数乘法后,利用小数乘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核心能力运用迁移的学习能力,探究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1.在熟练把握小数乘法运算方法的基础上,经历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过程,把握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能依照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习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五)学习难点依照实际情形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四舍五入法,温习四舍五入法的应用特点,由旧知引向新知,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堂设计1.导入师:我们差不多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有时也不需要保留专门多的小数位数,如何样求出积的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设计意图:教师与学生通过平等对话,交流已有的体会,回忆过往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点燃学习的热情。

】2.问题探究(1)收集信息,发觉问题出示例6(PPT课件)。

师: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引导发觉0.049亿是近似数,45是准确数,感知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不一定都要明白数的准确数,也会用到近似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增加区别点,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弄清题意,为后续解决问题做铺垫。

】(2)独立列式运算师:如何样运算狗约有多少了嗅觉细胞?请独立完成,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所求问题实际是“求0.049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3)尝试迁移,自主探究师:假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课件补充那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收集不同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3《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乘法,什么是积。

2.能够用直接计算方法求乘法。

3.能够掌握求近似数积的方法。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积的近似数。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概念。

2.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3.计算近似数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计算得到的近似数依据实际情境进行判断和修正。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近似数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习题、图片、实例等。

2.教具:小黑板、粽子模型等。

3.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入“积”的概念,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1.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乘法和积的概念。

2.讲解近似数积的方法,如何简便快速地计算积。

3.同学互动中,引导学生探讨乘法和积的含义,让他们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1.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乘法计算和积的近似数计算。

2.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4. 拓展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的内容。

2.鼓励学生在课后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近似数积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积和近似数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积的近似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2.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3. 应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求积的近似数的意义。

2. 新课:介绍积的近似数的概念,讲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并进行讲解和纠正。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避免机械记忆。

2.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如截断法、连续逼近法等。

2. 结合数学史,介绍积的近似数在数学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3. 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积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学会求解近似数的积。

2.能力目标: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掌握求解近似数积的方法。

难点1.如何运用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数学》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3.练习题、作业布置等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需要使用近似数。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对积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含义。

2.介绍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意义。

3. 解题示范(20分钟)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近似数积的计算,解释步骤和思路,让学生掌握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近似数积,如何应用近似数积方法解决问题。

6.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近似数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近似数积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积的近似数》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有效地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稳固小数乘法计算。

(2)依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育学生的理论实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要依据实际须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几个语句,你知道那些句子表达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你是依据句中的哪些字词来推断的呢?(1)我们班有28人。

(2)台门小学现有学生数约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2、我们生活中有时须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须要知道很准确的数字,只须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生:四舍五入法①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存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去它们的近似值?②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须要保存许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依据须要,用“四舍五入法”保存肯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二)探求新知1、出示小女孩买苹果的画面师:从这幅画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生归纳:已知苹果2.45元/千克,买2.5千克,须要付多少元?师:如何列式?生答,师板书:2.45×2.5师:你想付给他多少钱?(钱的单位:元、角、分)生自由答复师引导:还有比分小的单位吗?(生:没有)那么,我们最多只能保存两位小数。

依据四舍五入法,结果如何?2、过渡:上题是因为生活的须要,我们要取积的近似数,那么假如是题中的要求呢?3、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存一位小数)(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存一位小数,怎么保存?结果怎样?4、师:今日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生答,相互补充,归纳概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积的近似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积的近似数》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意义。

2. 准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实例。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用于计算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物体长度等,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数的存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积的近似数的例子。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强调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四舍五入法的练习。

三、实例演示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并互相交流计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问。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与积的近似数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在课后进行作业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了积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四舍五入法是求积的近似数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四舍五入法的步骤和规则是学习积的近似数的关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积的近似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整数乘法算式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根据情景选择“四舍”或“五入”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其合理性。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求整数乘法算式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情景选择“四舍”或“五入”进行计算,并解释其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求整数乘法算式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四舍”或“五入”进行计算。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与求积的近似数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2. 板书内容:(1)求整数乘法算式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根据情景选择“四舍”或“五入”进行计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思考空间。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巩固练习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住任何风暴。 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懒惰造成的。 下面是为您推荐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四、总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页2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8×2=6×0.9=5×0.5=40×0.2=7×0.8=25×4=300×0.4=1.5×0.8=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板书
积的近似数
(元)
竖式
答:
《积的近似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能力 目标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口算
、、、
、、1.25×8、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课后小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课后习题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准确值(三位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整数的近似数是14,精确值可能是哪些数? 个位上的数是4,十分位的数是4、3、2、1、0; 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5、6、7、8、9。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元,妈妈买了千克,应付多少题?(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合作探究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8×0.9 ≈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45≈
三、拓展应用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2、小刚的体重是千克,
他爸爸的体重是他的倍。
小刚的爸爸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 是,准确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