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危急值(Critical Value)在临床医学中是指一些的检查指标达到一个临界值,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发生。
由于危急值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危急值的准确、及时、专业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部设立针对危急值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危急值识别、报告、通知、处理、记录、反馈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1. 危急值的定义:详细列明每个检查项目所对应的危急值参考值,便于临床医师确定危急值所对应的标准。
2. 危急值的识别:针对各类检查项目设置危急值的参考范围,并及时针对各项检查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质量控制,发现异常、错误、疏漏及时处理。
3. 报告方式和条件:通过设定危急值报告的统一渠道,确定各类检验报告的报告对象和报告时限。
健全危急值报告的信息系统流程,确保信息周转的及时、准确和安全性。
4. 危急值的通知:建立危急值通知渠道和流程,推行主动通知机制。
医疗机构内各部门人员要能够应急处理危急值的通知,并正确判断患者的情况,进而做出适当的治疗。
5. 危急值处理流程:各部门根据工作流程要求进行危急值的处理,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同病例讨论,以便开展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
同时对病例进行跟踪、纠错和反馈,从中反思管理流程不足,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管理流程。
6. 安全措施和惩戒制度:建立安全意识培训和管理教育机制,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
二、工作流程介绍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1. 检查项目:以各类化验、检查项目为例,设置相应的危急值。
2. 检查结果计算:各项检查项目的数据应由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严格的检验系统中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临床危急情况而建立的一项管理制度。
它要求临床工作者在发现危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和通知有关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尽可能减小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建立制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明确危急值标准医疗机构应当设定适宜的危急值标准,既能够保证临床工作者充分辨识危急情况,又不至于过度报警。
标准应当依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制定,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诊疗水平。
2、明确危急值级别医疗机构应当设定不同的危急值级别,以便对患者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危急值级别可以依据病情风险、紧急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应当考虑尽可能全面,且恰当合理。
3、制定危急值上报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危急值上报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卫生安全。
流程应当明确危急值的上报途径、上报时间要求、上报人员及责任等。
同时还应当制定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将危急值通知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制定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执行该制度。
通常而言,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临床工作者发现危急情况在病情紧急的情况下,临床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快地发现危急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员。
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危急情况,如病例分析、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护理中频繁出现同一症状等。
2、临床工作者上报危急值当临床工作者发现问题,发现危急情况的时候,应当及时上报,通过短信、电话、系统消息等途径向相应责任人员上报危急值。
在上报危急值的同时,临床工作者还应当注释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情况,发送相应的病例资料以助于后期建立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3、责任人员接收危急值一旦收到临床工作者的危急值上报,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尽可能快地响应该信息,并及时给予回复。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是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危急病情时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的重要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制度建设医院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文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1.明确定义危急值:对危急值进行明确定义,包括哪些病情被视为危急值,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4.设定报告时间要求:明确各类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及时传达和响应。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1.发现危急病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危急病情,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3.接收人员的确认:接收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立即做出确认回复,确保报告传达到位。
4.确认处理措施:接收人员应当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启动急救流程。
5.跟进和报告结束:接收人员在处理完危急值后,应当进行跟进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三、培训和教育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制度。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1.制度和流程的介绍:向相关人员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流程。
2.案例演练:进行案例演练,让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危急病情的处理过程,掌握操作技巧和应变能力。
3.知识更新: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包括医疗急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监督和评估内容包括:1.确保制度执行: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真正执行。
2.收集反馈意见:定期收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对病人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脑电图等。
2. 临床表现: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高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当采用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通常包括采集、鉴定、确认、报告和跟踪等环节。
1. 采集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测或治疗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验项目或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鉴定检验人员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应当及时核对样本、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和检测方法等,以防止因错误操作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3. 确认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时,应当及时通知已授权确认危急值的医师,进行再次确认。
4. 报告确认危急值后,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责任护士、病区负责人等报告,并记录到病历上。
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危急值的意义和可能的危害。
5. 跟踪医生应当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有效,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应注意的事项1. 报告负责人的选择医院应当设立危急值报告负责人,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审核危急值的识别标准和确认标准、解决危急值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错等。
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应当设立相应岗位,保障卫生服务质量。
2. 记录完整医生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检测结果、确认的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以备查验。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状态。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1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工作流程3相关责任人4监督与考核目录CONTENTS5相关文档和记录危急值报告制度定义和概念危急值: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识别、报告和处理的制度目的:及时发现并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安全报告流程: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报告范围01危急值定义: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检测结果02报告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建议措施等03报告对象:临床医生、护士、检验科等04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出来后立即报告,必要时可多次报告03处理措施:主管医生根据危急值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04报告上级:主管医生将危急值报告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01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报告医生:医护人员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0205通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06记录存档:将危急值报告记录在病历中,并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报告和处理的制度01报告方式:电话、短信、传真、电子病历系统等多种方式03报告时限要求:医疗机构应在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一般不超过1小时02报告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建议处理措施等04危急值工作流程登记和记录危急值报告:发现危急值后,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记录危急值:在病历或护理记录中记录危急值,包括数值、时间、报告人等信息010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护士确认危急值,并采取相应措施跟进和记录:对危急值进行持续监测,记录后续治疗和病情变化情况0304核实和确认收到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和医生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认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确认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或转诊记录核实和确认过程,并上报相关部门汇报和通知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异常,判断为危急值通知患者:医护人员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并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记录在案:医护人员将危急值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查询和追踪汇报上级:医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生汇报危急值情况处理和干预发现危急值:通过检测仪器或人工检查发现危急值01评估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处理03通知家属: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和紧急处理措施05报告危急值: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02紧急处理: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输血、输液等04记录和追踪:记录危急值处理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06相关责任人登记责任人负责收集和整理危急值报告01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02及时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03跟进报告的处理情况和结果04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危急值报告的调查和处理05核实和确认责任人记录人:负责记录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5监督人:负责监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6审核人:负责审核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3处理人:负责处理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4报告人:负责发现和报告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1接收人:负责接收和处理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02汇报和通知责任人3 1245处理和干预责任人报告人:发现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1处理人:负责处理危急值的医务人员03记录人:负责记录危急值处理情况的医务人员05审核人:负责审核报告的医务人员02干预人:负责实施干预措施的医务人员04监督人:负责监督危急值处理流程的医务人员06监督与考核监督机制01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负责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检验地带网3、检验科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
检验地带网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住院病人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1.1、凡检验科工作人员遇到检验结果达到检验“危急值”时,应立即向本组专业主管(组长)报告,经审核和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电话报告检验结果,记录对方接电话者的姓名。
小组做好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检验者、报告者和复检结果。
1.2、病区护士接到检验科电话通知,可派人到检验科取报告单,并及时将书面检验报告交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或医疗机构用于识别、通知和处理患者危急值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1. 制度确定:医院或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务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负责制定和确定该制度,包括定义危急值的标准和范围、报告责任的分工和流程、接收和回复危急值的人员和方式等。
2. 危急值定义:制度中需明确危急值的定义,通常是指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或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结果的检测结果或病情信息,如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尿液、心电图等)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MRI等)。
3. 报告责任分工:制度要明确各类医疗人员在发现危急值时的报告责任和流程。
通常是由初诊医生或检验、影像科室的医生负责初步发现并报告,随后通知主治医生和负责回复危急值的人员。
医务人员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4. 报告流程:一旦发现危急值,医生或检验、影像科室的医务人员应立即通过电话或其他高效的通信方式联系相关人员,如主治医生、负责回复的医生等。
同时,必须确保所报告的危急值已被正确理解和接收。
5. 回复和处理: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确认危急值信息的准确性、与患者联系并告知相关处理方案以及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确保相关的记录、通知和追踪等工作得到妥善处理和记录。
6. 审查和改进: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这可包括对危急值标准的更新、改进相关的报告和回复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等。
总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或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及时响应危急情况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它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危急情况的发生或恶化,并确保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出现具有紧急危险性和重要意义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报告并处理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实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损害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危急值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危急值定义和分类医疗机构应制定危急值定义和分类标准,明确哪些检查结果或指标需要报告,以及属于哪一级别的危急值。
一般情况下,危急值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危急值(危及生命)、二级危急值(可能危及生命)和三级危急值(需要紧急处理)。
二、危急值检测和核对医疗机构应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如果出现不确定的情况,需要及时通知患者重新检测,避免误诊导致患者损害。
三、危急值报告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向相关临床科室发出紧急通知,确保医务人员快速响应,减少危害。
四、危急值处理当医务人员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方面,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另一方面,需要严格遵照医疗机构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及时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备后续查询和追责。
以上流程是危急值报告的基本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流程有序、流畅。
除了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还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准确、及时、全面医疗机构在进行危急值报告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避免因误报或漏报导致患者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纠纷。
二、妥善保密医疗机构在处理危急值报告时,应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个人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三、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及时跟进危急值处理情况,评估效果和满意度,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
总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是指某些临床检验结果,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等,超出正常范围,提示患者病情危急。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对及时、准确地处理危急值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 危急值报告的范围根据临床医疗实践,确定危急值报告的范围,防止在大量数据中漏报或误报。
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危急值报告范围。
例如:(1)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2)实验室指标:如动脉血气分析、血糖、钾、钠、氯、钙、镁、肝、肾等。
(3)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2. 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在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各类危急指标的不同标准,例如血压、血糖、动脉血气等。
同时,还应考虑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医生的专业背景、工作特点等因素,制定易于理解、操作的标准。
适当确定预警值,使危急值的范围更加明确。
3. 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流程分为以下流程:(1)危急值检测和报告: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及时检测危急值指标,一旦检测到危急值即刻向应急医疗中心报告。
(2)应急医疗中心接收与处理:应急医疗中心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确定处理措施。
(3)医生接受与处理:医生接收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确认与危急值相关的病人信息,并根据处理方案实施相关治疗措施。
4. 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为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标准物质的使用和交替检验、每个细节步骤的执行和记录等。
二、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 危急值报告的接收与处理(1)检验人员检测到危急值并进行标记。
(2)自动发送危急值数据到应急医疗中心。
(3)应急专员自动接收危急值数据并进行处理,与相关医生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4)医生确认危急值,针对患者进行处理。
2. 处理后的跟踪与记录(1)处理方案的实施:根据处理方案进行相关治疗措施,及时评估处理效果。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一、引言在医技科室中,危急值是指患者的检查结果或生命体征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数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的建立,旨在确保医技科室在发现危急值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报告和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下是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的具体内容。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1. 危急值的定义与分类危急值分为以下几类:(1)生命体征类: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2)生化检验类:包括血糖、血钾、血钠、血氯、尿素氮、肌酐等。
(3)影像学检查类:包括CT、MRI、超声等。
(4)心电图类: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5)其他类:如血型不符、药物过敏等。
2. 危急值的识别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接收患者检查结果时,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时识别危急值。
对于有疑问的结果,应立即与检验科或临床科室沟通,确认结果的真实性。
3. 危急值的报告(1)报告对象:危急值应报告给患者所在科室的医护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
(2)报告方式:危急值报告采用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危急值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危急值数值、报告时间等。
(4)报告时限:危急值应在发现后15分钟内报告给患者所在科室。
4. 危急值的记录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记录本,详细记录危急值的发现、报告、处理等情况。
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危急值数值、报告时间、接收科室、处理结果等。
三、危急值处理流程1. 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应立即启动危急值处理流程。
2. 医师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生命体征类危急值: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降压、抗心律失常等。
(2)生化检验类危急值:如血糖、血钾、血钠等,应根据具体数值和患者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3)影像学检查类危急值:如CT、MRI等,应尽快与临床科室沟通,制定治疗方案。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患者诊治过程中,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或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及生命的检查(验)结果。
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验)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详见附件)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1、相关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或复审,复查(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详细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并将检查(验)结果发出。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时,应立即确认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可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复查。
检验科必须立即复检,及时向临床报告“危急值"复检结果。
3、临床医师确认出现危及生命的“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立即进行相应诊治措施。
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处,确认治疗方案,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4、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临床科室在进行相应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前往医技科室领取或签收危急值报告单,粘贴在住院病历中,将相应诊治措施在病程记录中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医院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制定危急限值。
并根据临床需要定期修改,删除或增加某些试验项目,以适合于本院病人群体的需要。
3、检验科建立实验室人员处理、复核确认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制度及程序,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分钟)、报告人等项目。
4、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接到检验科电话的医务人员应及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报告时间(具体到分钟)。
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做好登记、签字等。
5、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半小时内做出相应处理,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分析、记录,并及时复查。
若与临床症状不符,要关注样本的留取存在缺陷。
如有需要,即应重留取标本进行复查。
6、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
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验科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检验科要在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检验科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
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9、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放入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10、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