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建国后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浙江冯伟庆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外交战略,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作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 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 作用: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末 ➢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阶段
➢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 ➢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内容(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 特点:“一边倒”以及后期的“两只拳头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出
现。
➢ 背景 ➢ 过程 ➢ 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 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 震动力度最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新 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日 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 动下,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 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建国初所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所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建国初所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首先,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1949年10月1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当时共有45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其中包括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1951年,新中国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标志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认可。

其次,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外交”的政策,与世界
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1954年,新中国与越南签署《中越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56年,新中国与印度签署《中印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新中国与南亚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71年,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新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认可。

最后,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与世界上
许多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外交”的
政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
边倒”的政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新中国政
府采取了“和平外交”的政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十年代
• 日内瓦会议 •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 万隆会议
•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 舞台,第一次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第一次尝试以 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停会期间,周恩 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分别与印、缅两国总 理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原则 • 亚非国际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 日 ,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 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三条补充方针
• “礼尚往来”
• “互通有无” • “团结世界人民”
• 不久,在阐述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时,周恩来又补充了三条方针,即:“礼 尚往来”,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时,按照后发制人的原则,根据情况采取 对应的外交行动;“互通有无”,按照平 等互利的原则与外国做买卖;“团结世界 人民”,巩固国际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 影响。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提出的这六条 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初期我国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外交思想带来的重要外交成果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和日本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 随后又确定实现中美建交为即将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一个 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南北对 话、南南合作。 • 努力使中苏关系正常化,继续发展同西方国家和东欧国家 的政治经济关系。 • 运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原则,中国同英国和葡萄 牙分别举行谈判并签署了“联合声明”,祖国统一大业取 得重大进展。
重 返 联 合 国
八十年代
• 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 • 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基本的外交政策第一是反对霸权 主义,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 结和合作 • 1985年3月,他第一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 大问题” • 党在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上发生的“两个重要的 转变” • 1986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把中国外交 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详细阐述了这 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至此,外交方针政策的调 整基本完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三大外交方针是哪三个

三大外交方针是哪三个

三大外交方针是哪三个: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一是“另起炉灶”。

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是一个最不寻常、最具震动性的方针。

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

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

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三大决策是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即三大政策。

新中国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原则上是先谈判后建交。

1950年北京、天津、上海军管会分别收回了美、英、法、荷等国的兵营。

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1951年4月和5月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和新的海关税则。

同时外贸由国家统制,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

外轮一般不得驶入中国内河。

从此,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制造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特权,统统予以废除。

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了。

(优选)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优选)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4、加入WTO
我国倡导和平外交的原因
• 民族精神角度: • 世界主题角度: • 联合国创始国角度: • 国际关系准则角度: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 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 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0月更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3、申奥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提出 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他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坚持这样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对待国际 事务,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 坚持独立自主,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 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 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 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 策。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长 期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
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国内生产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严重落后、
外交事务相对薄弱等众多复杂的问题,因此不得不采取了一个相
对封闭的政策。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
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逐渐转向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国际
事务的参与也逐步增多。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1.亲近周边
亲近周边国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就开始积极地与亚洲和世界各
国开展合作,深化与邻国的经济关系,加强与周边稳定有序的关系。

相对于欧美等大国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
紧密,更加务实。

2.维护国家主权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中国是一个拥有
一亿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和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因此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以及主权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
中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治理地区的稳定为首要的目标。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12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全球治理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重。

为了更好地应对种种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治理机构,并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公平、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虽然较为曲折,但是它在追求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_一边倒_外交政策再认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_一边倒_外交政策再认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再认识北京市海淀区海天培训学校 吴成玲[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客观国际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关键词]一边倒 独立自主 外交策略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对此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必须的且完全正确的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限制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手脚,若实行对美苏均衡的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1949年6月30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

那么,什么是“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呢?本文基于当时历史发展的实际,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深刻内涵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

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是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策略。

毛泽东在思考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国家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作为出发点。

他曾指出:“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

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意义: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它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最早于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 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 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 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关系。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原因: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ppt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ppt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得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就是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得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 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 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0月更就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 议。
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提出了不 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她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坚持这样得外交政策得出发点就是什么?对待国 际事务,我们要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得态度与政策。
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得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周恩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与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 坚持独立自主,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独立自主得与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得 外交原则
毛泽东: 周恩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与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平共处。
1953年周总理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双方同意这一基本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上引申与发 展。
意义: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得基础。也成为世界 上许多国家公认得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得基本准 则。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1年被称为“中国年”
1、上海APEC会议召开
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得多边外交活动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得国际组织
考点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 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得国际环境? 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 联为首得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得帝 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得局面。美国站在了 中国人民得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新 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 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得政策。 而苏联则对中国得民族与民主革命长期给 予了同情与支持。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中国外交战略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外交战略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
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友好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也与非洲、亚洲、
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与美国、欧洲等发达
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推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大国。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了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同时,中国
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全球南北合作。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体来说,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
平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与周边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一、50年代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60年代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原因: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的选择。

当然,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共自己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影响其决策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二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需要。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提出的背景:(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概括为三个方面:(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外交上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1)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日内瓦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日内瓦会议内容: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日内瓦会议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举办会议(万隆会议)万隆会议背景: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万隆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5.建国初期与苏联等国建交的意义: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6.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是: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1945年联合国成立,由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组成8.70年代外交成就:(1)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3)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1)恢复席位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3国要求中国恢复合法席位恢复合法席位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国:中苏关系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美苏争霸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内容: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1979中美建交(邓小平建交)(3)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新时期(1978年以后)的外交建树9.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新时期的外交建树(3个积极)(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1.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一般是依据: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环境12.当今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要依据的国际环境:(1)政治上: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经济:经济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全球各国对于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制定新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时代。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确立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旨在与其他国家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并在不同意的问题上保持独立。

中国试图通过友好的外交关系,抵制美国领导下的对华遏制政策,同时也努力解决与苏联之间的分歧。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五项原则,这项提议得到了印
度和其他新兴亚洲国家的支持。

印度的支持对中国在新兴亚洲国家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在此期间,印度与中国的友谊常被视为全球第三世界运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关系。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参与了亚非合作、非同盟运
动和第三世界运动等国际组织和活动,为不发达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声权,努力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对外经济合作,通过经济合作使中国从重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型。

在苏联短暂的援助后,中国便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进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在制定和引导新国际
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不愿加入军备竞赛,更不愿意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国家间的问题,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对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全
球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的互动,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更积极地位。

同时,中国良好的经济表现使其在世界经济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促使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关系。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一个安定、和平的战略思想基础。

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外交路径,这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并有助于中国理解并完善世界各国的认知和趋势。

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与20世纪50年代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中国一直坚持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