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技术规范和医疗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内部针对医师和护士等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下面是一份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示例。

一、总则1.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人员。

2. 所有诊疗技术操作必须在医疗人员取得相关资质和经过培训后方可进行。

3. 诊疗技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诊疗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二、操作流程1. 患者接诊(1) 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诊疗计划。

(3) 医生将诊疗计划和相关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 检查操作(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

(2) 医生对检查项目的操作要求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告知患者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3) 护士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所需设备和药品,并在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4) 护士对患者进行安全提醒,相关检查前提醒患者禁食或者禁用某些药物。

(5) 护士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操作,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紧凑性。

(6) 检查操作完成后,护士将相关结果记录并交给医生进行解读和诊断。

3. 治疗操作(1) 医生对治疗项目的操作要求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告知患者相关的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

(2) 护士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所需设备和药品,并在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3) 护士对患者进行安全提醒,治疗前提醒患者禁食或者禁用某些药物。

(4) 护士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治疗操作,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谨慎性。

(5) 治疗操作完成后,护士将相关治疗记录并交给医生进行效果评估。

4. 护理操作(1) 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 护士根据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个人卫生、饮食护理、药物管理等。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信息核对1.接待患者时核对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2.核对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信息,与病历进行比对,避免误诊和误治。

二、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1.手术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采用无菌操作,在手术区域用无菌酒精消毒。

3.确保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三、正确诊断和评估1.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

2.针对临床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四、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药品1.根据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进行。

1.手术前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消毒、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准备等。

2.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3.手术操作结束后,正确处理手术器械和废弃物,并进行手术区域的清理和消毒。

六、注射操作规范1.检查药物有效期和规格,确保药品质量。

2.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进行注射,避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3.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并记录。

七、记录和报告1.在病历中准确记录患者信息、诊断、治疗过程和效果等。

2.及时上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它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的规范临床医生的行为和操作,提高临床医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制定和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操作技术,以保证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安全。

另外,医疗机构应注重和扶持科研工作,不断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医疗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篇一:诊疗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皮内注射法(一)目的1.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洗手带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1毫升)及针头(4-5号)、无菌持物钳、75%酒精、棉签、弯盘、纱布、药物、污物缸、急救药盒(注射器1副,肾上腺素1支,砂轮1个)。

3.稀释好皮试药物。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解释,询问过敏史,以取得合作。

2.吸药: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往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倒转药瓶与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左手食、拇指握住瓶颈,中、无名指和小指与大鱼际肌握住针筒,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注射器活塞柄,吸药液至所需量,再以右手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3.消毒皮肤:左手食指夹住注射器,拇、中和无名指揭开棉签缸盖,右手持镊取一棉签蘸酒精消毒前臂掌侧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

4.排气: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5.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在上,和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

1毫升。

6.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四)终末质量标准1.操作熟练,坚持三查七对,皮试液剂量准确。

一次注射成功。

2.口述结果判断及对照试验法。

3.口述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五)注意事项1.皮试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所需注射药物有过敏者不可做过敏试验。

2.配制皮试药液必须用生理盐水,用于不同药物的注射器及针头禁止交叉使用。

3.皮试后观察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阳性者禁用,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

4.青霉素皮试液要求现配现用。

(六)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试20分钟后皮丘消失或无红肿,全身也无反应。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脑博仕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程2018年7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穿刺术(2)人工呼吸术(3)腹腔穿刺术(4)骨髓穿刺术(5)心包穿刺术(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9)腰椎穿刺术(10)后囟门穿刺术(11)后穹隆穿刺术(12)羊膜囊穿刺术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闭式引流术(2)胸腔减压术(3)气管导管吸引术(4)心脏按摩术(5)脑室穿刺术(6)脑室造影术(7)颈总动脉造影术(8)椎管造影术(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术(10)膀胱镜检查术(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14)肾盂穿刺造影术(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19)血管造影术<1>动脉造影<2>静脉造影<3>下腔静脉造影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2)前置镜检查(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5)鼻窦交替疗法(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7)下鼻甲注射法(8)咽鼓管吹法(9)鼓膜穿刺术(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11)口腔准备(12)活动部分义齿(13)全口托牙(14)固定修复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2)普通X线投照常规(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5)ELSCINT SELE螺旋CT(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7)ECT操作规程(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10)制片染色技术(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12)细胞学检查(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1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21)心电图操作常规(22)动态心电图常规(23)心电向量图检查(24)食道电生理检测常规(25)MARQUETTE平板运动系列的操作规程(26)肺功能测定(27)理疗机器使用和保养(28)紫外线疗法(29)红外线疗法(30)超短波疗法(31)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32)磁疗法(34)超声疗法(35)拔罐疗法(36)针疗法(37)灸疗法(38)电针疗法(39)激光疗法(40)碎石机治疗常规方案(41)体外反搏治疗(42)ABL—33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43)IMS—952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44)Vmax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操作规程(45)CA57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6)CA6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7)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8)DNA基因扩增仪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篇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技术操作的安全性。

2.在进行任何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应熟悉操作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

3.操作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所需操作的具体部位,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操作人员应保持手部清洁,佩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5.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在操作前,确定患者的身份和所需操作的具体部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沟通。

b.准备所需的器械、设备、药物等,确保其完好、干净、无损坏。

c.将操作区域清洁消毒,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

2.操作流程:a.按照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器械、设备等工具。

若有不熟悉的器械或新型设备使用时,应向专业人员请教或培训。

b.检查仪器设备的数据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c.遵循操作顺序,轻柔地进行诊疗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技术细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d.如果遇到异常情况(如患者不适,器械故障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e.完成一次操作后,应及时处理废弃物和器械设备,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操作后的处理:a.操作完成后,让患者保持适当的姿势,根据需要进行观察和处理。

b.清洁消毒操作区域,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c.关闭仪器设备,将其归位并妥善保管。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制定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操作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操作人员培训等,以确保诊疗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医疗机构应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中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操作范围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中医医师进行诊疗操作,包括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煎煮等操作。

三、操作条件1. 中医医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2. 在进行操作前,应保证操作环境的整洁,操作器材的清洁消毒。

3. 患者应接受相应的治疗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和不适宜的情况。

四、操作流程1. 在进行操作前,中医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并向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3. 在进行操作时,应准确、细致地操作,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或伤害。

4. 治疗结束后,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指导。

五、操作注意事项1.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中医医师应特别慎重,在诊疗前进行综合评估和考虑。

2. 在操作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3. 对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中医医师应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并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六、操作后处理1. 治疗结束后,应对操作器材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操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 对于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中医医师应给予明确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并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

七、操作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医医师进行临床操作的基本准则,中医医师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规范操作,可以提高中医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促进中医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的一种约束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一些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在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中,要明确各项操作的标准流程和步骤。

无论是抽血、制备药物、医疗器械的使用还是手术操作等,都需要按照标准的流程和步骤来执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应急处理也要有相应的规定。

其次,操作规程要求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能力,才能胜任相关的操作工作。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保持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另外,操作规程还要求医务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沟通技巧。

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礼貌和耐心,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对于患者的信息和隐私也需要进行保护和保密。

总之,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对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诊疗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前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文件,是规范医疗技术操作的准则。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技术操作,减少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的医疗技术操作,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在工作中涉及的医疗技术操作环节。

本规程应与医疗机构其他相关规程相互配合,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操作准则1.所有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必须遵循医疗规范和该技术的操作标准,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2.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3.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4.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向患者作好解释,得到患者的充分同意。

5.操作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必须认真操作,不能马虎行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操作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必须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7.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意外情况时,必须及时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8.操作人员在操作结束后,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并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

1.注射操作规程1.1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规格,确认药品是否过期,规格是否正确。

1.2准备注射器、药液和纱布等相关物品。

1.3洗手、穿戴手套。

1.4患者的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1.5抽取药液,遵循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1.6进行注射操作,保持手法轻柔。

1.7操作结束后,处理废弃物品,做好记录工作。

2.静脉输液操作规程2.1准备输液袋、输液管、针头等相关物品。

2.2检查输液液体的清晰、无漏液或气泡。

2.3洗手、穿戴手套。

2.4患者的静脉输液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2.5将输液管连接到输液袋,调整滴速。

2.6定期检查输液情况,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

2.7输液结束后,做好记录工作,处理废弃物品。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医院的诊疗技术操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规范。

2.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诊疗技术操作。

2.包含但不限于: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手术室、急诊科、病房等。

第二章医学影像第三条设备管理1.医学影像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设备的防护措施,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建立影像设备使用日志,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第四条检查操作1.在进行影像检查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资料,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操作者应严格依照检查操作规程操作,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3.操作者应掌握辐射安全知识,合理使用辐射源,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影像结果解读1.影像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解读结果应准确、清楚,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和协商。

2.影像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为临床医生供应依据。

3.解读人员应保持专业水平,不得随便猜测或误导患者。

第三章医学检验第六条样本手记1.手记样本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资料,确保手记的准确性。

2.在手记样本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器具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手记样本后,必需及时标注和送至检验科室,确保样本的及时处理和准确结果。

第七条检验操作1.检验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者应掌握相应的检验技术和知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2.在进行检验前,必需核对样本的信息,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可靠性和全都性。

第八条结果报告1.检验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和报告,报告结果应准确、清楚,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和协商。

2.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为临床医生供应依据。

3.解读人员应保持专业水平,不得随便猜测或误导患者。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最全第一部分:基本技术操作一、望诊1.望舌:患者应咬紧牙齿,伸出舌头,医生应清晰地观察舌质、舌苔、舌体形态等。

2.望面色:医生应观察患者面部肌肉的松紧程度、肤色的变化等。

3.望痰涎:医生应观察患者的痰涎颜色、量、质地等。

二、闻诊1.闻气味:医生应通过闻气味判断患者体味的变化,如恶臭、香甜等。

2.闻呼吸音:医生应通过听呼吸音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规律、宽畅等。

3.闻气息:医生应通过闻患者的气息来判断患者身体的状况,如腥臭味等。

三、问诊1.详细询问:医生应向患者询问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频率等。

2.综合判断:医生应在听取患者的回答后,结合望诊、闻诊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四、切诊1.按压脉搏:医生应按压患者的脉搏,判断患者的脉搏是否规律、有力等。

2.扪诊:医生应用手按摩患者的表面,判断患者的皮肤是否湿润、温度是否正常等。

第二部分:操作注意事项一、环境卫生1.诊室卫生:医生在诊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消毒操作:医生在进行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做好手部消毒,并对医疗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二、技术操作1.病历记录: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病历,包括病情描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2.患者安全:医生应保证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3.沟通交流: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三、操作规范1.操作正确: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耐心细致:医生应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致,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常见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一、针灸1.穴位定位:医生应准确定位患者的穴位,避免误刺和损伤。

2.针刺操作:医生应使用消毒的针具进行针刺,注意穴位和深度的把握。

3.针灸时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确定针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二、中药煎煮1.中药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纳不一样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必定的腧穴,以调平和血、疏导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合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需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地点,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合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废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陋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合用于人体大多数腧穴。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合用于肌肉较浅陋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合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依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体质:身体瘦小,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必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南宁脑博仕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技术操作规程2018年7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穿刺术(2)人工呼吸术(3)腹腔穿刺术(4)骨髓穿刺术(5)心包穿刺术(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9)腰椎穿刺术(10)后囟门穿刺术(11)后穹隆穿刺术(12)羊膜囊穿刺术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胸腔闭式引流术(2)胸腔减压术(3)气管导管吸引术(4)心脏按摩术(5)脑室穿刺术(6)脑室造影术(7)颈总动脉造影术(8)椎管造影术(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10)膀胱镜检查术(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14)肾盂穿刺造影术(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OTC)(19)血管造影术<1>动脉造影<2>静脉造影<3>下腔静脉造影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2)前置镜检查(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5)鼻窦交替疗法(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7)下鼻甲注射法(8)咽鼓管吹张法(9)鼓膜穿刺术(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11)口腔准备(12)活动部分义齿(13)全口托牙(14)固定修复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2)普通X线投照常规(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5)ELSCINT SELE螺旋CT(6)ELSCINT 0.5TMR操作规程(7)ECT操作规程(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10)制片染色技术(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12)细胞学检查(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20)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常规(21)心电图操作常规(22)动态心电图常规(23)心电向量图检查(24)食道电生理检测常规(25)MARQUETTE平板运动系列的操作规程(26)肺功能测定(27)理疗机器使用和保养(28)紫外线疗法(29)红外线疗法(30)超短波疗法(31)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32)磁疗法(34)超声疗法(35)拔罐疗法(36)针疗法(37)灸疗法(38)电针疗法(39)激光疗法(40)碎石机治疗常规方案(41)体外反搏治疗(42)ABL—33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43)IMS—952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44)Vmax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操作规程(45)CA57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6)CA6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7)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48)DNA基因扩增仪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医疗规范与操作规程制度

医疗规范与操作规程制度

医疗规范与操作规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

第二条定义1.医院:指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法定行使公益职能的综合医疗机构。

2.医疗工作人员:指医院内承当医疗工作的医生、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

3.患者:指前来医院就医并接受医疗服务的个人。

第二章医疗规范第三条患者知情同意1.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治疗前,必需向患者如实说明诊断、治疗方法、病情发展和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预期效果,并征得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书面同意。

2.对于不具备完全行为本领的患者或无法表达意愿的情况,医疗工作人员应与其家属或监护人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第四条诊疗规范1.医疗工作人员必需依照国家和医疗行业规定的诊疗标准和方法进行临床诊断。

2.医疗工作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和治疗手段,确保医疗操作规范和安全。

3.医疗工作人员应记录患者的认真病情、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病历记录。

禁止擅自窜改病历。

第五条药物管理1.医院必需依法采购、储存和使用合格的药物,严禁使用过期或禁用的药物。

2.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含药物使用、储存、配送、销售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程序。

3.医疗工作人员必需凭有效处方开具和发放药物,并依照剂量和疗程规定进行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

第三章操作规程第六条感染掌控1.医院必需建立和执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掌控制度,对医院内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监控和隔离。

2.医疗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洗手、消毒和隔离等操作规程,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手术操作1.医院必需建立和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包含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程序。

2.医疗工作人员必需依照手术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诊疗技术规范

诊疗技术规范

诊疗技术规范诊疗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医疗行为和操作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关于诊疗技术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1.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和安全。

2.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关执业许可证书,有合法的医疗机构名称和标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示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医疗技术、人员、设备等信息。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患者管理制度,对患者的收入、检查、诊断、治疗、住院及出院等过程进行管理,并确保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临床操作规范,如正确执行手卫生、穿戴手套、正确配药、注射、留置导管等操作流程,减少医源性感染和误操作的发生。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范,建立合理的药品采购、储存、配药、使用和报废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6.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医疗技术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7.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病案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和管理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病情变化等信息。

8.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和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设备故障和意外情况。

9.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制定医疗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自查,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10.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管理,严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以任何形式索取、接受患者和他人的红包、回扣、佣金等。

总之,诊疗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和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制度和准则。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保证医疗服务的规范和优质。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行使相关权益,监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技术规范和医疗操作规程
1.门诊医师必须遵守门诊首诊负责制度,工作认真负责,保证诊治
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咨询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
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门诊条件及病情需要决定检验项目及治疗方法,并交代清楚
注意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
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5.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

6.检查患者后应先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
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的患者,尤其是幼儿及老、弱病者,应设法收容治疗,
或收住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

病情危急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抢救,如搬动可致病情加重时,宜就地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在门诊进行化疗、放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生素等特殊治
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9.言谈低声,对耳聋患者请采用写读。

10.注意保护性医疗,对癌症及某些预后不良的疾病,避免对患者直
接说明,可向其家属或组织详细交代病情及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