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制品技术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生化实验操作方法

生化实验操作方法

生化实验操作方法生化实验操作方法是进行生化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的总称。

生化实验通常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组成、功能以及生物反应等方面的变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生化实验的操作方法。

首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并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情况。

同时,要进行实验场地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实验的严密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进行实验前的样品处理。

样品可以是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者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所需的生物大分子或物质,使其达到实验所需的浓度和纯度要求。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离心、超声波破碎、酶解等。

然后,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操作。

常见的生化实验方法包括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核酸提取与分析、酶活性分析、分子克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掌握好技术细节。

操作时要注意消毒、洗手、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中要保持实验器皿和工作台的清洁,并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后,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一般通过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活性或者结构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通过手动记录、仪器记录或电脑记录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到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进行实验材料和实验场地的清理工作。

彻底清洗和消毒实验器皿和设备,将废液和废弃物妥善处理。

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总结起来,生化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准备、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以及实验清理等步骤。

准确掌握操作方法,合理选用适当的实验技术,严格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要求,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科研工作或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生化工程实验指导

生化工程实验指导
酪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被菠萝蛋白酶降解生成的酪氨酸在紫外光区 275nm 处有吸收峰, 根据测定 275nm 处的吸收值,可以判定菠萝蛋白酶的酶活力。吸收 值的大小与酪氨酸含量的多少有关,吸收值大说明酪氨酸含量高,也就是说菠萝蛋 白酶分解的酪蛋白多,酶活力高。 三、实验材料
新鲜菠萝皮 四、仪器设备
(一)全班共用:( 1 ) 电力搅拌器1 台;( 2 )离心机 4000~1000rpm 4 台;( 3 ) 754 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杯) 2-4 台;( 4 )水浴箱 2 台; ( 5 )台式天平(离心平衡用) 2 台;( 6 )大漏斗1个,纱布1块;( 8)蒸馏 水瓶( 25L 或 50L ) 1 个。
(二)每组配置:洗瓶1个,离心管(10ml)2根。 五、玻璃器皿(以组为单位)
试管( 6 根),100 ml 烧杯( 1 个),吸管( 2 个)、玻棒( 1 个),移 液管或移液器 5ml(1) 、 1ml(2) 、 0.5ml ( 1 ),漏斗( 3个),滤纸( 3~6 张),
6
试管架(1)
六、实验试剂
9
肌 醇 衍 生 物 , 在 酸 性 溶 液 中 , 用 钒 钼 酸 铵 处 理 生 成 黄 色 的 ( NH4 ) 3PO4·NH4VO3·16MoO3 复合物,可在 41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其含量。 三、实验材料 黑曲霉固体发酵培养基 四、仪器设备 (一)全班共用:( 1 )离心机 4000~1000rpm 4 台;( 2 )721分光光度计(玻 璃比色杯) 2-4 台;( 3 )水浴箱 2 台;( 4 )台式天平(离心平衡用) 2 台; ( 5 )蒸馏水瓶( 25L 或 50L ) 1 个。 (二)每组配置:洗瓶1个 五、玻璃器皿(以组为单位) 20ml 试管(4 根),移液管或移液器 5ml(3) 、 1ml(1) ,试管架(1) 六、试剂与药品: 乙酸缓冲液:称取 34.02g 三水乙酸钠于 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 1ml 吐温 80,加 900ml 蒸馏水溶解,用 HCl 调至 pH5.5,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2 月内有效)。 植酸钠溶液:称取 0.3464g 植酸钠于 50ml 容量瓶中,用乙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到 刻度(现配现用)。 硝酸溶液:浓硝酸与水以 1:2 的比例混匀。 25%钼酸铵溶液:称取 10g 钼酸铵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 1.0ml 氨水,蒸馏水定容 至刻度。 0.235%矾酸铵溶液:称取 0.235g 矾酸铵于 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入 2ml 硝酸溶 液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避光,一周内有效)。 反应终止液:钼酸铵溶液、矾酸铵溶液、稀硝酸溶液按 1:1:2 配成反应终止液。 植酸酶粗酶液:称取含酶的霉菌培养物 8g 于烧杯中,加 pH5.0 乙酸缓冲液 30ml, 在摇床 150r/min 振荡 1h,室温静置 10min,单层滤纸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即为粗 酶液。 磷酸二氢钾:做基准物。 七、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生化制备技术实验操作指导

生化制备技术实验操作指导

生化制备技术实验操作指导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年2月实验须知1.实验室规则(1) 实验课须遵守实验室开放时间,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大声喧哗等行为。

每组成员可按个人时间协作完成实验过程,但必须每位成员都参与到实验当中,并由组长预先提交实验分工安排书,交予指导教师作为签到依据。

(2) 使用仪器、药品、试剂和各种物品必须注意节约, 应特别注意保持药品和试剂的纯净, 严防混杂污染。

(3) 实验台、试剂药品架必须保持整洁, 仪器药品摆放井然有序。

实验完毕,需将药品、试剂排列整齐, 仪器洗净倒置放好, 实验台面抹拭干净, 经教师验收仪器后, 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仪器为配套使用,不可随意调换。

每组组长在实验进行之前及结束之后负责对仪器和耗材进行清点,及时反映问题。

(4) 使用和洗涤仪器时, 应小心谨慎, 防止损坏仪器。

使用精密仪器时, 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 不要自己动手检修。

(5) 在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指导, 严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并简要、准确地将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课后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完全结束后由学习委员收齐交给教师。

(6) 仪器损坏时, 应如实向教师报告, 认真填写损坏仪器登记表。

(7) 实验出现问题,不建议盲目重做,应及时总结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实验课不完全以最终实验结果为评分依据,更重要的是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每次实验课安排同学轮流值日, 值日生要负责当天实验的卫生和安全检查。

2.实验记录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将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步骤等简单扼要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记录本要标明页码,不能随意撕掉任何一页。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纯度和终浓度以及使用的仪器类型等都要记录清楚。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得出的数据,应及时直接记在记录本上,绝对不可以随意记在单片纸上。

原始记录必须准确、简练、清楚。

生化制品技术实验指导

生化制品技术实验指导

《生化制品技术》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是《生化制品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生物药物及生物技术制药的感性认识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三、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等电点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乳蛋白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乳品中,合成乳糖所需要的重要蛋白质。

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caseins),酪蛋白在pH4.8左右会沉淀析出,但乳蛋白素在pH3左右才会沉淀。

利用此一性质,可先将pH降至4.8,或是在加热至40℃的牛奶中加硫酸钠,将酪蛋白沉淀出来。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这个性质被利用来从酪蛋白粗制剂中除去脂类杂质。

将去除掉酪蛋白的滤液的pH调至3左右,能使乳蛋白素沉淀析出,部分杂质即可随澄清液出去。

在经过一次pH沉淀后,即可得粗乳蛋白素。

三、实验器材烧杯(250ml和100ml)、玻璃试管(10mm×100mm)、离心管(50ml)、磁力搅拌器、pH计、离心机、水浴锅。

四、试剂和材料脱脂牛乳或低脂牛乳、无水硫酸钠、0.1mol/L HCL、0.1mol/L NaOH、滤纸、pH试纸、浓盐酸、乙酸缓冲溶液0.2mol/L (pH4.6)、乙醇。

五、操作步骤1.盐析或等电点沉淀制备酪蛋白(1)将50ml牛乳倒入250ml烧杯中,于4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

(2)向上述烧杯中缓缓加入(约10min内分次加入)10g无水硫酸钠,再继续搅拌10min(或加热到40℃,再在搅拌下慢慢地加入50ml40℃左右的乙酸缓冲液,直到pH达到4.8左右,将悬浮液冷却至室温,放置5min)。

(3)将溶液用细布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滤液。

沉淀悬浮于30ml乙醇中,倾于布氏漏斗中,过滤出去乙醇溶液,抽干。

生化实验报告操作流程

生化实验报告操作流程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的技术。

3. 了解酶活性受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内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的产物浓度,来计算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酶制剂2. 底物溶液3. 紫外分光光度计4. pH计5. 恒温水浴6. 移液器7. 试管8. 离心机9. 试剂:缓冲液、标准品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将酶制剂、底物溶液、缓冲液等试剂准备好,确保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2. 设置实验组:-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制剂和底物溶液。

- 调整pH值至适宜范围。

-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设定反应温度。

3. 测定酶活性:- 使用移液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底物溶液和酶制剂。

- 将试管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设定波长和灵敏度。

- 记录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值。

- 重复上述步骤,设置不同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 数据处理:- 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产物浓度。

- 根据反应时间和产物浓度,计算酶活性。

- 分析不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

5.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使用移液器时,注意准确量取试剂,避免误差。

3. 调整pH值时,应使用精确的pH计,确保pH值稳定。

4.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清洁,避免污染。

5.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此处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填写)七、结论(此处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八、讨论(此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九、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十、附录(此处可附上实验数据表格、图片等)注意:以上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需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生化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生化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生化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1. 实验目的,指导书会明确列出每个实验的目的,即该实验的重点是什么,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2. 实验原理,指导书会详细介绍实验涉及的生化原理和相关背景知识,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

3. 实验步骤,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指导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会详细描述每个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生化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书会列出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包括化学品的使用、实验器材的操作注意事项等。

5. 数据记录与分析,指导书通常会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6. 实验报告要求,最后,指导书通常会明确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内容。

生化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
验条件,以及实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指导书的内容应该清晰明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同时,指导书
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报告撰
写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生化实验室作业指导
书的内容和要求。

《生化技术》课程实习实验指导书新格式(1)精品].doc

《生化技术》课程实习实验指导书新格式(1)精品].doc

望的工程专地《生化技术》课程实习指导书张如新、任光云编著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2012年10月实习项目一、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有效成分熊果酸 (1)实习项目二、加携带剂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有效成分熊果酸 (5)实习项冃三、HPLC法测定萃取物中有效成分熊果酸的含量 (7)实习项目一、山茱萸有效成分熊果酸的超临界CO2萃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超临界CO2萃取的原理2、掌握超临界CO2萃取的操作3、掌握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二、原理超临界CO2萃取是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兼有气、液两者的特点,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和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它不仅具冇与液体溶剂相当的溶解能力,而且具冇优良的传质性能。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就是利用这种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在高压条件卜•与待分离的固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有效成分能溶解在超临界流体co2,通过调节系统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可萃取所需要的物质。

随后通过降压或升温的方法,降低超临界流体CO2的密度, 使萃取物溶解度降低,使目的物与超临界流体分离,萃取得到有效成分即目的物。

三、材料与仪器1、材料:山茱萸2、CO2气体3、仪器:超临界CO?萃取装置4、植物样木粉碎机四、操作步骤1、材料的准备选择优质的山茱萸材料,把其中的杂质去掉,称取1公斤山茱萸在70-100 C烤箱中烘烤3〜4小时至完全干燥为止。

用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粗粉要再次粉碎,直到能过40目筛。

2、萃取称取100 g粉碎的山茱萸装入萃取缸并把萃取缸安装好,在压力为30MPa、温度为40"C下萃取3〜4小时。

并按CO?超临界萃取装置使用说明书(见附页)开机进行萃取操作:(注意:一定要在熟练掌握原理和操作规则情况卜•才止式开机操作。

)3、收集萃取物在收集萃取物之前,应准备4个洗干净并烘干的250ml锥形瓶。

毎萃取1个小时收集一次,具体操作按说明帖。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细菌培养基- 酵母- 细胞培养基- 抗生素- 溶液和缓冲液- 蛋白质纯化试剂盒- 电泳试剂- 试剂盒等2. 仪器设备:- 培养皿和培养皿架- 培养箱- 离心机- 超声波处理仪- 十分摄氏计- 离子交换层析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电泳仪等三、实验操作步骤1. 细菌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菌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菌: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菌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2. 酵母发酵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酵母培养基。

b. 接种酵母: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酵母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酵母: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酵母发酵: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细胞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胞培养基。

b. 接种细胞: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胞: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胞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4.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观察菌液浑浊度: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观察菌液的浑浊程度,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 蛋白质纯化实验a. 细胞破碎:使用超声波处理仪等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目标蛋白质。

b. 离心分离:使用离心机将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获得上清液。

c. 层析纯化:使用离子交换层析仪等方法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得到目标蛋白质。

d. 浓缩和储存: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目标蛋白质浓缩并储存,以便后续的研究或应用。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生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研方法,它在医药、生物工程、食品工业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化实验操作规程。

首先,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手册,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需要检查实验室所需的试剂和设备是否齐全,并将实验室的工作台、仪器和试剂摆放整齐,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其次,实验前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实验服和口罩等。

尤其是在进行液体处理、制备食用的试剂或接触有毒物质的实验时,更需要戴上相应的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

第三,实验中必须严格遵守剂量和浓度的规定。

在操作实验时,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试剂的用量,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准确称量和混合。

同时,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避免使用过高或过低浓度的试剂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此外,实验中涉及到的禁止食用物品要严格禁止食用。

实验室是一个专业的工作场所,任何时候都不能将食物或饮料放到实验台上。

这是因为实验台上可能残留有毒物质或细菌,误食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和干净。

实验结束后,必须清理实验台、仪器和试剂。

使用过的试剂瓶子和容器应当进行妥善处理,正确分类和回收。

同时,实验人员应当将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最后,实验中应当保持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实验步骤。

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应第一时间向实验室的主管或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和解答。

总之,生化实验是一项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生化实验前,实验人员必须充分准备,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干净,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

Q5c生物技术/生物制品质量: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

Q5c生物技术/生物制品质量: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质量:生物技术/生物制品稳定性试验1.引言由ICH 三方协调制定的“新药原料及制剂稳定性试验”(1993 年10 月27 日)的指导原则总体上适用于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

然而,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确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实验方案,确证在预期的贮藏期内制品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由于这类制品的活性成分一般是蛋白质和/ 或多肽,因此,维持其分子构型,从而保持其生物活性取决于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的作用力。

这些制剂对诸如温度变化、氧化、光照、离子含量及切割力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为保持其生物活性,避免降解,必须严格规定其贮藏条件。

稳定性的评价可能需要采用复杂的分析方法。

生物活性测定是稳定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制品纯度和分子特性允许的情况下,用适当的理化、生化和免疫化学的方法分析分子实体及定量检测降解产物也是稳定性研究的一部分。

申报者应根据以上所述的这些概念,提供能支持生物技术产品及生物制品稳定性的数据,同时还应考虑到许多外部条例亦会影响产品的效价、纯度和质量。

应根据长期、真实时间、真实条件的稳定性研究的初步数据制定原材料和制剂的贮藏期。

由此可见,合适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是成功开发上市产品的关键。

本文旨在指导申报者在产品上市申请时应提供的各类稳定性研究资料。

申报者还应认识到,稳定性数据在审评过程中需不断更新。

2 .附件的范围本附件适用于明确的蛋白质、多肤及其衍生物和含有这些衍生物的制剂以及从组织、体液、细胞培养物中分离或是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产品。

因此,该文件涵盖了以下品种的稳定性资料的研究和申报:细胞因子类(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纤溶酶原激活素、血浆因子、生长激素和生长因子、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和由明确的蛋白质和多肤构成的疫苗。

本指导原则的下列章节,在与药品管理机构协商后,还可用于其他类制品,如传统疫苗;但不包括抗生素、变态原提取物、肝素、维生素、全血或血细胞成分。

检验科生化实验操作指南

检验科生化实验操作指南

检验科生化实验操作指南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操作指南旨在为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生化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和安全。

二、实验准备1. 准备所需实验材料和试剂。

2. 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3. 穿戴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三、实验步骤1. 将待测样本进行标识,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处理。

2. 根据实验方案和操作要求,准确称取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3. 按照实验要求,将试剂和样本进行混合或反应,注意搅拌均匀。

4. 使用实验仪器对混合液进行必要的测试和分析。

5.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保留实验样本和残留物。

6. 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任意更改实验步骤。

2. 注意使用安全防护装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4. 注意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避免人为破坏。

5. 注意实验材料和试剂的保存和管理,避免损坏和过期使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结合实验要求和参考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目的是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提供相关建议。

六、实验总结与改进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束语此生化实验操作指南为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工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在实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时刻关注实验安全。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

生化实验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化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前准备1. 确认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的齐全性。

2. 检查实验室安全设备的完好性,如洗眼器、紧急淋浴等。

3. 穿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眼镜等。

4. 清洁并消毒实验台面和各项实验器皿。

三、实验操作步骤1.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所需样本和试剂,并按照提供的配方准确称量。

2. 将准备好的样本和试剂按照实验器具要求加入相应容器中,并进行混匀。

3. 设置实验仪器或设备的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将准备好的样本和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如加热、冷却、离心等。

5.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操作区域的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6. 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根据实验要求及时保存或处理样本和试剂。

7. 清洁并消毒使用过的实验器具,确保下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严禁单独操作以及无指导下进行实验。

2. 注意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实验服、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具。

3. 使用化学试剂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4. 注意实验仪器或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避免损坏设备或引发事故。

5.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清理溢出物和废弃物,并正确处理。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1. 按照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操作的步骤、试剂使用量等相关信息。

2. 将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向。

六、实验后处理1. 根据实验室规定,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和实验材料。

2. 清洁实验器具并归位,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不得随意更改实验过程或参数。

2.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品的摄入,以免引起误食或误呼吸。

3. 如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意外情况,应立即向指导老师报告。

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规程,我们能够确保每一次生化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生化实习手册总结

生化实习手册总结

生化实习手册总结引言生化实习是生物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习中,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进行生化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本手册总结了生化实习的关键步骤、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对实验任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以下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实验目的每个实验都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并了解实验所涉及的生化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并检查其完整性和可用性。

3. 实验操作流程学生需要详细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包括各项操作的顺序和步骤。

可以提前进行模拟操作,熟悉实验步骤和要点。

4. 安全注意事项生化实验涉及到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和仪器设备,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了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实验操作要点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实验操作规范学生需要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按照实验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注意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2. 注意实验时间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遵守实验的时限。

3.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记录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和相关数据。

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4. 注意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学生需要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并营造适宜的实验条件。

避免实验区域的杂物和垃圾,保持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干净和整齐。

5. 安全操作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

避免将有害化学品或实验物品接触到皮肤和眼睛,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实验常见问题解答在进行生化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1.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怎么办?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或实验条件不恰当导致的。

生化实验报告实验的操作

生化实验报告实验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2. 掌握常见生化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习并掌握相关生化实验的操作技巧;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生化实验:1. 血液生化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了解人体健康状况;2. 蛋白质定量分析:通过测定蛋白质浓度,了解蛋白质含量;3. 糖类定量分析:通过测定糖类含量,了解糖代谢情况;4. 酶活性测定:通过测定酶活性,了解酶的催化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液样本;- 蛋白质标准品;- 糖类标准品;- 酶活性测定试剂盒;- 试剂:缓冲液、显色剂、终止剂等。

2. 实验仪器:- 酶标仪;- 恒温水浴箱;- 移液器;- 离心机;- 烧杯、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血液生化检测(1)采集血液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2)使用移液器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分别加入不同的试剂中,进行检测;(3)将加入试剂的样本放入酶标仪中,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4)记录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

2. 蛋白质定量分析(1)称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标准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2)使用移液器将稀释后的蛋白质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试剂中,进行检测;(3)将加入试剂的样本放入酶标仪中,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4)记录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

3. 糖类定量分析(1)称取一定量的糖类标准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2)使用移液器将稀释后的糖类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试剂中,进行检测;(3)将加入试剂的样本放入酶标仪中,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4)记录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

4. 酶活性测定(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配制;(2)使用移液器将试剂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进行反应;(3)将加入试剂的样本放入酶标仪中,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4)记录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曲线图,计算血液样本中的生化指标,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样本是否异常。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指导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指导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实验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促进其临床应用。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生化实验之前,一定要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生化试剂和仪器设备,并且需要按照相应的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

其次,实验人员应该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方法和流程,并在完成工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2. 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一旦开始操作,就不能有任何的不妥协议。

实验流程包括:洗手、准备工作、样品获取、样本处理、试管反应、数据汇总等步骤。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进行样品获取,必须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详细流程操作,正确采集样品。

3. 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实验室,要特别重视实验安全。

切勿将独立的药剂配制在同一地点,不要吃东西,不能按照心情进行超量添加剂量以避免因此引发安全事故。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危险药品和化学试剂。

4. 完成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并根据所得数据评估检测结果是否有问题。

如果发现有问题,需要进行仔细检查,并重新采集样品进行检测。

通过对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指导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熟悉各项生化方法,并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对于生化学相关的工作岗位,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将是一个优秀的加分项。

因此,我相信一份好的实验指导书对学习生化学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第一章一、要求1.熟悉实验室规则及常用生化仪器2.清点洗刷实验用具。

3.把握各种仪器的正规操作及爱护二、常用生化仪器烧杯试管刻度吸量管离心管滴管搅棒枪式移液器及其配适吸头混匀器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点收仪器;依照仪器清单,逐项查点是否完好(如有缺损向教师声明及时补充更换)。

本套仪器由本人使用保管至全部实验课程终止。

三、差不多操作1.玻璃仪器的洗涤(1)洗涤液:①洗洁精,肥皂水,洗衣粉。

②玻璃仪器专用洗涤液:要紧成份为中性稀氯氧化剂,上海日化研究所出品(2)洗涤的要求与步骤:要求:洁净的玻璃器皿表面应不挂任何水滴。

步骤:不净的器皿洗衣粉或肥皂水刷洗自来水冲净达到要求?是)蒸馏水涮洗2—3次(其目的是去除自来水中的杂质,故应少量多次,全面充分)烤干或晾干、备用对使用过的仪器应养成及时清洗的适应,专门是血液分析时用以吸取血液样本的吸管,用过后应当赶忙用水将所沾的血液冲去,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干燥硬结,就专门不容易清除。

(3)玻璃仪器的干燥一样的玻璃仪器均可洗净后倒置架上,让其水分蒸发自然干燥,如需迅速干燥者应按仪器的不同类型按下述不同方法处理:①试管、离心管、烧杯、烧瓶等一般玻璃器皿可置烤箱中100—105℃烘烤②少量仪器如需急用也可在电炉上或酒精灯上烘烤。

烘烤时应将器皿时时转动,务使受热缓慢且平均,并将管口(或杯口)倾斜向下,以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顺口流出,不致使水滴接触烘热了的器壁而使仪器爆裂。

③使用电吹风干燥一样玻璃仪器也专门便利常用。

④下列玻璃仪器应幸免烘烤:吸管:容易造成器壁变形而致容量不准。

比色杯:易在烘烤时发生破裂。

2.移液操作(1)吸量管的使用①吸量管的选择:在一次完成转移的前提下,应选用容量较小的吸量管。

·关于同一次实验中同一种试剂的移取,应选用同一支吸量管②操作(见图1—1)·用洗耳球将液体吸至超过标线·移开洗耳球,迅速用食指压紧管口·必要时将管尖端外围拭净·调液面至标线·放开食指,使液体流入容器·将最后液滴沿器壁而下或吹出③读数(见图1—2)·吸量管保持垂直·视线与液面应水平·管中液面与刻度线应呈切线注:关于刻度由上至下的吸量管应尽量使用上端刻度管尖残液是否需吹出,看清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制品技术》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是《生化制品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生物药物及生物技术制药的感性认识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三、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实验一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等电点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乳蛋白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乳品中,合成乳糖所需要的重要蛋白质。

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caseins),酪蛋白在pH4.8左右会沉淀析出,但乳蛋白素在pH3左右才会沉淀。

利用此一性质,可先将pH降至4.8,或是在加热至40℃的牛奶中加硫酸钠,将酪蛋白沉淀出来。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这个性质被利用来从酪蛋白粗制剂中除去脂类杂质。

将去除掉酪蛋白的滤液的pH调至3左右,能使乳蛋白素沉淀析出,部分杂质即可随澄清液出去。

在经过一次pH沉淀后,即可得粗乳蛋白素。

三、实验器材烧杯(250ml和100ml)、玻璃试管(10mm×100mm)、离心管(50ml)、磁力搅拌器、pH计、离心机、水浴锅。

四、试剂和材料脱脂牛乳或低脂牛乳、无水硫酸钠、0.1mol/L HCL、0.1mol/L NaOH、滤纸、pH试纸、浓盐酸、乙酸缓冲溶液0.2mol/L (pH4.6)、乙醇。

五、操作步骤1.盐析或等电点沉淀制备酪蛋白(1)将50ml牛乳倒入250ml烧杯中,于40℃水浴中加热并搅拌。

(2)向上述烧杯中缓缓加入(约10min内分次加入)10g无水硫酸钠,再继续搅拌10min(或加热到40℃,再在搅拌下慢慢地加入50ml40℃左右的乙酸缓冲液,直到pH达到4.8左右,将悬浮液冷却至室温,放置5min)。

(3)将溶液用细布过滤,分别收集沉淀和滤液。

沉淀悬浮于30ml乙醇中,倾于布氏漏斗中,过滤出去乙醇溶液,抽干。

将沉淀从布氏漏斗中移出,在表面皿上摊开以除去乙醇,干燥后得到的是酪蛋白。

准确称重。

2.等电点沉淀法制备乳蛋白素(1)将制备酪蛋白操作步骤(3)所得滤液置于100ml烧杯中,一边搅拌,一边利用pH计以浓盐酸调整pH至3±0.1。

(2)将溶液倒入离心管中,6000r/min离心15min,倒掉上层液。

(3)在离心管内加入10ml去离子水,振荡,使管内下层物重新悬浮,并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至8.5~9.0(以pH试纸或pH计判定),此时大部分蛋白质均会溶解。

(4)将上述溶液以6000r/min离心10min,上层液倒入50ml烧杯中。

(5)将烧杯置于磁搅拌加热板上,一边搅拌,一边利用pH计以0.1mlo/L 盐酸调整pH至3±0.1。

(6)将上述溶液以6000r/min离心10min,倒掉上层液。

取出沉淀干燥,并称重。

六、结果与讨论1.计算出每100ml牛乳所制备出的酪蛋白数量,并与理论产量(3.5g)相比较。

求出实际获得率(%)。

2.计算出100ml牛乳所制备出的乳蛋白素数量。

实验二卵磷脂的制备及鉴定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蛋黄中制备卵磷脂的方法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卵磷脂可溶于乙醇的性质,将卵黄溶于乙醇,卵磷脂从卵黄中转移到乙醇溶液中,可分离提取出来,而蛋白质等某些杂质从沉淀物中除去。

但由于乙醇溶剂抽提时,其他物质也一起被抽提,如甘油三脂、甾醇等。

利用卵磷脂不溶于丙酮的性质,用丙酮从粗卵磷脂溶液中沉淀磷脂,能使卵磷脂与其他脂质和胆固醇分离开来。

无机盐和卵磷脂可生产络合物沉淀,因此可利用金属盐沉淀剂将卵磷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由此除去蛋白质、脂肪等杂质,再用适当溶剂萃取出无机盐和其他磷脂杂质,这样可大大提高卵磷脂纯度。

三、实验器材离心机、旋转蒸发仪、布式漏斗、抽滤瓶、真空干燥箱、层析缸、紫外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和材料95%乙醇、丙酮、10%ZnCl2、2%氯仿、碘、甲醇、0.1%乙醇、无水乙醇。

五、操作步骤1、粗提室温下,取适量的鸡蛋卵黄用2倍于卵黄体积的95%乙醇进行提取,混合搅拌,离心分离(3000r/min,5min),将沉淀物重复提取3次,回收上清夜;然后减压蒸馏(45℃)至近干,用少量石油醚洗下粘壁的黄色油状物质;加入丙酮,抽滤,分离出沉淀物,真空干燥(40℃,30min),得到淡黄色的粗卵磷脂,称重。

2、精制取一定量的卵磷脂粗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约10%的乙醇粗提液,加入相当于卵磷脂质量的10%的ZnCl2水溶液,室温搅拌0.5h;分离沉淀物,加入适量冰丙酮(4℃)洗涤,搅拌1h,再用丙酮反复研洗,直到丙酮洗液为近无色止,得到白色蜡状的精卵磷脂;干燥;称重。

3、鉴定(1)薄层色谱分析将卵磷脂样品与对照品分别配成2%氯仿溶液,用GF254硅胶板进行层析,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65∶25∶4),层析完毕后,取出薄板,干燥,碘蒸汽显色。

(2)紫外吸收光谱测定将一定量卵磷脂样品溶于无水乙醇,配成0.1%乙醇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其在90~400nm的吸收光谱,可测得卵磷脂的紫外最大吸收峰。

卵磷脂紫外最大吸收峰在215nm波长。

六、结果与讨论1.计算卵磷脂得率,讨论影响卵磷脂得率的主要因素。

2.根据薄层色谱图谱、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所制备的卵磷脂的纯度。

实验三薄层板的制备及使用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1.玻璃板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

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

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

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

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

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即可得到薄厚均匀的薄层板,如在一块玻璃板末端再接一块相同的玻璃板,把剩余的装液接过去,可使涂层边缘整齐,厚度一致,吸附剂浆液的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是涂布成败的关键,像12×8平方厘米的玻璃板需要2~3克硅胶G,加4~6毫升水即可,只要技术熟练即能涂成厚薄一致,光滑平整的一块薄层板。

不同性质不同批号的吸附剂,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有时可有差异,应根据情况摸出规律。

为了达到涂布的各板厚度均匀一致,最好采用涂布器进行薄层的涂布。

为了增加薄层的牢固性及易于保存,可在涂布过程中加入某些粘合剂以增加薄层的硬度。

一般采用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应用方法是取CMC-Na 1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加热煮沸溶解,按比例与硅胶搅匀,铺板。

涂成之后先把玻板放在平面上,室内干固,再对光检查,看是不是均匀,有无气泡,平整光洁度如何,合格的上烤箱110℃加热30分钟进行活化,冷却后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在进行实验时,应尽量可能采用同批号涂布活化的薄层板,以减少因活化不一致引起的Rf值发生差异,目前国内市场已有成品供应,如黄岩化学分析材料厂即有各种类型的薄层板出售。

三、薄层板的使用1.点样将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应尽量避免有水),取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毛细管截齐后,吸取一定量的检样,轻轻接触到薄层上,使样品自动吸到薄层上,点的直径不要超过0.3厘米,一次不能点完,待干后再点,稍有过分就会损伤板面,影响展开后的斑点形状。

每两个样点之间相距至少1.5厘米。

点样的起点距薄板底边至少1.5厘米,以免样点浸入展开溶剂中,同块薄板上各样点应保持在与底边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为控制好点样距离,应用薄层点样尺架。

2.展开根据薄层板大小,自行选用适当玻璃标本缸,长方形,如17×10×6厘米的标本缸可容纳下15×9厘米的玻璃板。

采用较大的玻璃缸和玻璃板时,在缸内沿周围缸壁衬一层预先浸有溶剂的滤纸,以便缸内展开溶剂易达到饱和,防止边缘效应(即两边缘的点走得快)和同一物质Rf值不一致现象。

一般将薄层板斜置展开容器内,密闭。

先不使溶剂浸湿薄层板,饱和10~15分钟后再进行展开,展开溶剂沿着薄层板向上移动。

对加粘合剂的涂板可以近于垂直的状态进行展开,而对未加粘合剂的薄层板则必须以倾斜状态(15度角)进行展开。

为了防止产生“边缘效应”和展开溶剂不饱和现象。

还可采用夹心式展开容器,其方法是将薄层板的左右两侧各刮去5~10毫米,垫上条状玻璃或塑料,盖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的玻璃,用夹子将两边夹好,插入展开溶剂中进行展开,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3.显色薄层展开后,凉干。

如含粘合剂,即可直接喷显色剂,使之显色,有的还需经紫外线(254nm)照射后方能显色;对不含粘合剂的薄板,在喷显色剂时应尽量远离薄层板,否则会连吸附剂一起吹掉,应予以注意。

四、检样的定性定量分析1.比移值(Rf)的测定当样品的薄板一端被展开,经过毛细管作用流向另一端,样品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

并沿着溶剂流动的方向移动,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的移动速度也不同,经一定距离后使各组分彼此分离。

样品各组分移动的速率,亦即分离后在薄层板上的位置与溶剂展开前沿的距离的比值为比移植。

2.定性分析相同的物质Rf值应当是相同的,但因能影响Rf值的因素很多,要想得到与标准物质相同的Rf值,最好在鉴定时,将样品与标准物质点在同一张薄层板上一同展开,根据检样斑点的Rf值与标准样品的Rf值比较,即可确定二者是否相同,但要做到准确的定性,需要两种以上展开溶剂系统所得的Rf值比较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