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北京工商大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框架
一课程简介
企业战略管理有别于许多管理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或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这些课程只是某一职能领域的内容,内容比较窄,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重点是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战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培养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三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
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不同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
竞争优势指出了企业获得最佳机会的特征。
四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国企业的特殊意义
1 缺乏竞争力
---企业规模偏小---劳动生产率低---缺乏技术创新---品牌意识薄弱---国际化成度低
2 企业缺乏竞争的指导性原则和行动的思想
①市场交换依赖于社会关系,是一种脆弱的权力平衡的统治,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②缺少一种收集和分配市场信息的制度,存在的是一种以人情为纽带的贸易关系,缺乏普变的
竞争和法律准则。
③产权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带有个人偏好的性质。
④市场交换个别化行为,商业欺诈,市场发育不完善。
3 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市场的全球化②互联网技术
4 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误区
①无根漂流②盲目效仿③航母情结④组织结构严重滞后⑤战略实施与人才匮乏⑥追求短期利益⑦评价指标片面
五西方经济学重要学术流派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谓"兵"是指军事、战争。
但战争毕竟不是每日都发生,而经济却无一日可以无之。
国民经济,才真正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若察之不以其道,则国本动摇,民生困竭,甚至政权倾覆。
古今中外,其先例不可胜数!
经济理论太重要了。
近20年来,西方某些战略家通过心理战和经济意识形态的有意识误导,一个一个地由内部瓦解从而摧垮了其对手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生态。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美国在1950-1990年的40年冷战中,最终"不战而胜"(尼克松语),彻底摧垮了前苏联的国家。
靠的是什么?主要是经济战和经济意识形态之战。
1。
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2。
边际效用学派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
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
3。
理性预期经济学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
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
4。
新古典综合学派(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萨缪尔森为代表,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宏观经济学”。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5。
剑桥学派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剑桥大学)创建。
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6。
货币主义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
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7。
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的一个派别,重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等。
该学派以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标榜,
并以此得名。
8。
新凯恩斯主义者对市场持怀疑态度,认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价格变动是有成本的。
往往把价格高低看作是质量高低的信号。
这种信息不对称到处都存在,它使得价格不象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灵敏,这就是所谓市场失效,它是产生价格刚性(即价格缺乏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9。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重要的一个学派。
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该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10。
供给学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11。
新制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是加尔布雷思、博尔丁,在瑞典是缪达尔。
这个学派之所以被称为新制度学派,因为它一方面继承了过去的制度学派的传统,以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为标榜,并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又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并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它在政策目标和价值准则问题上所涉及的范围也要广泛得多。
12。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
将心理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
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
1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自由主义思想最初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也称为旧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指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体系和流派,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70年代末以来,它一直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全球绝大多数政党所采取的政治和经济趋向。
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还是拉美国家进行的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精典之作”。
西方许多经济学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义的特点,比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经济学派。
理论体系: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其基本
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
其基本特征是:
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主张应迅速把公有资产低价卖给私人,认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
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否定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和私有制具有经济剥削性质,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
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把国家的作用仅限于“守夜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应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
六评价和思考
1。
文化霸权
对于世界上几十亿人来说,进入现代化就等于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
这种文化霸权至少依赖三个因素,即语言、大学和媒体。
美国几乎垄断了经济学教育。
国际精英们从这些学校中感受到它们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繁荣。
美国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传播它的价值观、它的文化和方法,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自然会变成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者。
2。
主流经济学是一种精致包装的意识形态
主流经济学在本质上纯粹是一种意识形态。
是一种以数学工具和伪科学形式精密包装过的意识形态。
萨缪尔森有一句名言:"一种思想不论多么荒谬,只要成为教科书,就会不朽地流传下去。
"
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系统。
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
意识形态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信念。
你信仰它,对你来说,它就是真,就是善,并且就是美。
理论涉及对政策的支持。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价值体系就是论证市场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合理性,以及永恒性。
但是今天的问题在于,一些西方政治家,一些崇美的中国学者,大肆宣传对美国主流经济意识形态的信仰,甚至强要人们相信唯有这一套可以作为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工具,这就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威胁和危害。
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3。
新自由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削弱国家在经济中的导向作用。
新自由主义政策之所以被美国所大力倡导,是由于:
(1)、反增长,自然增长,依赖私人投资,使发展中国家资金分散,不能集中国力发展垄断的竞争性产业;
(2)、反政府导向,可以抑制后进国家的工业化运动。
因为只有政府积极导向才能发展重工和国防部门;
(3)、全球经济自由化,有利资本雄厚的西方商品的自由输出;
(4)、反价格控制政策,因为价格政策是无形税收、间接税,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高税率,有助发展中国家积累工业化资金。
价格放开后,消费者得到好处,国家财政收入锐减,于是转嫁到企业头上,会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力下降;
(5)、资金市场自由放任和国际化,有利于西方金融资本主宰全球金融空间;
(6)、所有制改革,主要目标是打击中国的国有经济的骨干企业,包括重工和国防工业;(7)、数学陷阱。
新自由主义卖弄使用特定的数学语言,使局外人难以理解经济理论的社会及政策的涵义;
(8)、反垄断导向,目标是打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体制。
4。
竞争和市场带来效率的谎言
竞争和市场能够带来效率,最终能够使蛋糕做大,注重效率在结果上有利于所有人,从而具有结果公平的性质。
自由竞争必须具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所有参与竞争者面对的竞争条件是平等的、公平的。
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在世界市场上,参与经济竞争的国家所面对的经济条件恰恰是不平等的。
大资本与小资本,高技术与低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等等。
如果把这些条件不平等的国家放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优势、利益就很自然地将倾斜到发达国家一方。
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都不是什么竞争与市场带来的效率,恰恰相反主要是因为具备了排除市场竞争者的资本实力。
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举步维坚,是因为中国产业技术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所带来的。
5。
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新特征:
(1)垄断组织今天发展得更为强大,形成强大的同盟,通过控制全球的产业链,形成巨大的垄断
组织。
(2)金融寡头,已由传统的银行转变为现代的“投资银行”了。
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控制产业资
本和传统的银行资本。
发明了各种金融产品和杠杆工具,撬动全球全社会的资本,呼风唤雨,为一己私利,牢牢控制全球的经济资源。
他们不仅能使某个产业破产,还能做到使某个国家破产。
(3)已是资本自由化的时代。
资本自由流动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
金融危机,南美金融危机和
亚洲金融风暴,就会明白金融寡头的“资本输出”战略,是如何利用资本自由化规则,来搞垮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
用“产品输出”来和“资本输出”竞争,输赢一开始就已见分晓。
(4)通过资本或者垄断联盟来直接瓜分国际市场,以实现资本的目的。
过去的“瓜分土地”已
经演变成现在的“经济殖民地”了。
7。
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
新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碳排放量比;环保----资源消耗瓶颈
七管理学的知识来源
管理学是关于如何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管人理事活动的知识体系,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中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而演变的。
因此,文化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活动和实践,决定了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十分宽泛,其知识来源也必须非常宽广。
概括说来,管理学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理性知识:各类学科提供的知识。
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可以说各类学科的演绎性和归纳性研究成果都为管理理论提供了基础的或应用的知识。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对管理理论基础影响最大的是数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管理理论中的数理学派就是以运用数学模型,尤其是运筹学方法分析管理问题为特征的;
经济学为充分理解现实管理问题和管理行为提供标尺,为衡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度量标准,为最优管理决策提供基本的分析结构;
社会学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在管理学中成为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和社会协作学派的理论基础。
解决一个管理问题往往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软科学中的其他领域。
(2)经验性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管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多样化的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素材。
经验和思想是实践的结晶,通过对积累的大量经验素材和思想进一步观察、收集、整理、融汇、归纳、总结和升华,就可能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
(3)制度性知识。
由一系列人为构建的规则所构成。
这些规则包括主观设计的法律性规则(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如宪法、法令、法规等)和理性继承的认同性规范(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如习俗、习惯、道德、行为准则与自律等)。
制度性知识增强了管理理论对环境的适应性。
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来源充分反映出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和制度性特征。
管理理论因学理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的积累而变得丰富和更为逼进现实,因而对管理实践具有更广泛、更有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些知识又通过管理理论得以组织从而更为严密、完整和具有一般性。
八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发展
经济学的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都是企业。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成长,其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不同企业之间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契约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点,探讨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开创了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而这恰恰是管理学所忽视的方面。
因此,以经济学中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管理学与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的融合及交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1)新制度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的构成:
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因此也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从其所应用的方法上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重点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产权理论:从产权的外部性的角度研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情况下的控制权分配问题和激励问题。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之点都是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
这三个理论与契约理论一起, 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体系。
(2)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发展:
A.企业组织理论研究方面。
组织设计和组织发展研究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成
果,例如,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规模问题,组织中的冲突和协调问题、组织内的契约机制和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等问题的研究,都可从现代企业理论中寻找到理论依据。
B.管理职能方法方面。
可借助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处理集权和分权、分工与协作、
上下级之间有效合作和防止“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管理者的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管理成本(代理费用) 问题,激励约束机制等等问题。
从现代企业理论角度看,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协调问题,激励机制的设计是经济博弈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
C.企业战略方面。
经济学中基于资源要素的分析框架可用来分析多元化经营和企业并购战略;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等主要概念为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框架;交易成本理论可用来分析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等问题。
而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则是分析竞争战略的有力工具。
(3)发展趋势。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多,管理学将在更大程度上吸纳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成果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及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而使管理学与经济学在企业组织这一点上发生真正的沟通。
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要融合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以规范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重整自己的理论体系, 使自身的科学性得到不断地升华。
九管理思想的演进
1 古典理论范式的构成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标志着企业管理学科的形成与范式的确立,与科学管理齐名的是古典组织理论与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分别是亨利·法约尔与马克斯.韦伯,它们构成了企业管理学科首个理论范式—古典理论范式。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一,专业分工思想。
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最优化思想。
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最优的生产效率。
第三,标准化思想。
操作方法的标准化、作业量或作业速度的标准化和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为提高生产效率找到了科学的方法。
第四,“经济人”思想。
(2)亨利·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流派
法约尔与泰勒的研究以企业的整体为对象,着重于企业管理的一般理论,特别是企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由三方面的思想构成: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的原则和管理的技能。
(3)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关行政组织的观点,是他对社会和历史因素引起复杂组织的发展的研究结果,也是其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社会学论文集》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由三个方面的思想构成:行政组织形式、组织中权力基础与行政组织管理制度。
2 行为科学理论范式研究
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与实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几乎与科学管理在同一时代即己出现的“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胡戈·蒙持斯伯格和亨利·丹尼森,以及后来主持“霍桑实验”并创立“人际关系学说”的乔治·梅奥等人。
到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其与古典理论范式相竞争的地位,并以此为开端,管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范式竞争的时期。
(1)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范式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的。
而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源自霍桑实验。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2)个体行为理论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米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说
(3)群体与领导行为理论
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布雷福德的敏感性训练理论沙特尔的“双因素模式”利克特的“密执安研究”布莱克与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3 规划理论范式
4 企业文化理论范式研究
Z理论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理论
企业文化的类型
企业文化模式理论
革新性文化的品质理论
5 形成中的新管理理论范式
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
十规划管理理论
20世纪的50一70年代,完全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学范式,从而导致了对企业管理问题解答的思想体系的多元化局面。
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学理论丛林”。
(一) 规划理论范式形成的背景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
2. 企业发展的新变化: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间的协作与经营多元化;企业的股份高度
分散化;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发展;企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
3.对管理学科的新要求:
企业不断的扩大,对跨行业的大型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来指导; 跨国公司应该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伴随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如何对具有多样化需求的人进行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如何保证管理的效率。
促使管理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要从原先管理层面上升到经营管理的层面。
(二) 现代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理论。
通常把前三者称为老三论,把后三者称为新三论。
(三) 规划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共同合作的各个要素与子系统所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组织的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而组成的系统。
2. 决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