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民居

合集下载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
对 州
神 州 文 化
权春 燕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博物馆 吉林延吉 1 3 3 0 0 0
中国朝鲜族传统 民居文化 的历史演变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 了延边朝鲜族传统 民居特征 的形成 , 过去住在城镇 的朝鲜族居民 , 因经济 困难 , 独 门独 院的极 主要 分析 了演变过 程及 自然条件 因素 。进 而总结 出中国朝鲜 少 , 大多数贫 困居 民 住 在一栋平 房里 。 这种住宅型式类似 于朝 族传统 民居 在建筑构造 、 建 筑材料 、 建筑 色彩 、 室内及 院落的 鲜咸境道 一通 间 , 即长方向互相 连接 。以后逐 年建楼房 , 建筑 特征。 型式也逐 步发 生变化 , 城市中尚未普及集 中采暖的 , 仍采用火 炕采暖。 以火炕采暖 的楼房 , 平面型式为原来的一通间加上客 关键词 : 朝 鲜族 民族 民居 历 史 室与卫生间。 2 . 延 边 以外 的 朝 鲜 族 住 宅 中 国朝鲜族 民居的形成与发展 居住住在延边 地区以外 的朝鲜族 ,多数是从朝 鲜南部迁 近百余年来 ,在各个不同时期 朝鲜人从朝鲜半 岛迁移 入的。 由于他们移居的地方是严寒地区, 朝鲜式建筑不适应当 后, 居住在 中国东北等地 区。 清朝 的封禁时期 , 非法迁入延边地 区的朝鲜 垦民 , 由于生 地气候 , 所 以在朝 、 汉族混居地方 , 朝鲜族受汉族 习惯 的景程 , 活不安定 ,他们大都居住在马架式草屋或原始的半穴居式草 把平面型式住宅改为汉族式三间房。有 的朝鲜族农 民改进 了 房。 汉族 式三间房 , 增加 了火炕 面积 , 缩 少了地面 , 地面仅做 交通 废止封禁后 ,迁入 中国图们江和鸭绿江沿岸 的朝鲜咸境 用 , 家俱 放在炕上 , 日 常起居活动都在炕上 。 随着朝鲜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在住宅平 面型式 方面 , 和平安道农 民开始 了定居生活 。到 1 9 世 纪中叶 , 朝鲜半 岛北 发展 为汉 、 朝结合的新的住宅型式 。平 部 连年遭灾 , 使大批朝 鲜半岛饥 民拥 入延边地 区 , 开 垦荒地 , 由原来 的汉族式住宅 , 但总 的趋 热是取消地 面 , 居室全部 改为火 炕 。 安 家落 户。 到了 l 9 世纪末 , 更 多的朝鲜半 岛难 民迁入东北 , 其 面型式多样化 , 中多数难 民居住在吉林省 的延边地 区和其它地 区 , 部 分难 民 灶炕为汉族式 , 上面安 朝鲜式铁锅 ; 屋顶形式 , 从过 去一律 两 居住 在辽宁省和黑龙 江省一些地 区。 面坡 的草屋面逐年增加歇 山式的坡顶 。 由于延 边地气候 与朝鲜咸境道 的气候类 似 ,加这朝鲜族 三、 中国朝鲜族居民与宗教 、 习俗 1 . 与朝鲜族居民形态 有关联 的宗教 的风俗 习惯 , 初期延边地 区朝鲜族 的建筑型式为咸境 道式建 筑 。它 的特征 为居室较多并铺火炕 同, 兼有铺木板 的居室 ( 北 宗教 在我 国朝鲜族居 民的立体 、平面构成及其 型态 的形 部地区为室外 坐廊 ) , 这样 既有火炕又有木板 屋的朝鲜 族的建 成 、 发展等方面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 响。 筑在世 界其他 国家是很少见 的。 据《 朝鲜住宅变迁的概要》 、 《 山林经济》 记载 : 民居 的平面 日” 、 “ 月” 、 “ 口” 、 “ 吉”等字样的 ,认为有福 , 而 延边朝鲜族建筑按平 面型式分 为一通 间 、 双通 间、 拐角房 布局形状 为 “ 等基本型式和以基本 型式组合成 的复杂 型式 。基 本型式为一 “ 工” 、 “ 尸” 等字样的 , 认 为有祸 。盖房屋时 , 其“ 间数 ” 、 “ 尺数 ” 般平民的房屋型式 ,而复杂型式则 为富裕人 家或上流 阶层 的 往往取为“ 奇数 ” , 以求荣华富贵。我国朝鲜族人校仿 “ 阴 阳风 房屋型式。 水说” , 规定了 民居的高低 , 校仿“ 阴阳五行说 ” 又规定 了房柱 、 一般取为 7 , 9 、 l 1寸等 。 延边地区以外其它地 区的朝鲜族 民居 ,经历 了和延边不 房间周 围尺寸 , 又据《 高丽史》 记载 : “ 本国风俗无 问尊卑 小 , 忌家长方位 , 同的演变过程。从朝鲜南部迁入的居民考虑到朝鲜南部 的建 必致疾病 。 ” 在这种天命观念 的支配下 , 我 国朝鲜族 筑型式根本不能适应 中国北方气候 条件 , 于是仿 当地满 、 汉族 如有犯动 , 无论 贫富贵 贱 , 都遵守 “ 阴 阳风水说 ” 和 建筑型式, 采用完全汉族式和法汉、 半朝鲜的混合式的建筑型 人 确定 民居型态 时 , 式。 “ 阴 阳五行说” 所规定 的“ 准则 ” 。 2 . 与 朝 鲜 族 民 居建 筑有 关 联 的 习俗 解放前 , 居民建筑型式没 有多大变 化。解放后 , 在 中国共 ( 1 ) “ 确定屋基方位 ” 和“ 成造择 日” 产党 的领导下 , 朝鲜族农 民的民居才有 了巨大的变化 和发展 。 二、 中 根据“ 阴阳风水说 ” , 我国朝鲜族人喜 欢选择 如何下屋基 “ 屋基必须座落在分别象征着 ‘ 青龙 ’ 、 ‘ 白虎 ’ 、 ‘ 朱 中国朝鲜族在经历 了百余年 的艰辛历程 中 ,由于他们所 及其方位 : 雀’ 、 ‘ 玄武 ’ 的东 、 西、 南、 北山环绕 , 且在正前方有一 条小溪的 处 的地域 、 生活环境的不同 , 住宅建筑各具有其不 同特点 。 朝鲜族传统住宅 的基本形态分为两种类 型 :一类型是延 平地域” 。 若屋基周围无山 , 则用人工造的假 山代替 ; 屋基正前 边的朝鲜式住宅 ,它是 以朝鲜咸境道式住宅 为原型演变 的型 方无小溪 , 则用人工造池代替 。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Yan bian di qu chao xian zuchuan ton min ju jian zhu wen hua de xian dai jia zhi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現代价值我国的朝鲜族自19世纪60年代从朝鲜半岛迁入后,渐渐形成为我国境内又一支民族共同体。

朝鲜族,丕凶寺)又称韩民族,岂別青)、朝鲜民族、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 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邑岂的朝鲜和韩国、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韩裔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图1)朝鲜族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朝鲜族民族建筑,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建构历程。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继承和发展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地区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可以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同质化现象。

一、朝鲜族建筑的渊源与内涵及建筑的基本横式朝鲜族建筑来自于朝鲜半岛。

从历史继承性来看,与在朝鲜半岛的建筑文化有紧密的联系。

早期移居的朝鲜族先民和我国大陆内地移民共同开拓封禁了二百年的蛮黄土地,他们在努力恢复固有的生产方式的同时恢复了居住文化,形成了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建筑样式。

有一部分建筑,可以说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完全的移植。

甚至有的较富裕的移民,连建筑材料也是用牛车从半岛搬运到异国的新的居住地的,他们盖起的房屋与家乡一模一样,这些建筑至今在延边等地还可以看到(图2,图3)。

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有限的改变,这种改变据于地域气候、建筑材料、民族交流、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图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图(图片来源:延吉市志)图2朝鲜族最典型的居屋泥草房图3百年老屋和红瓦房共陈列,岁月的沧桑让传承更显意义图4朝鲜移民入住垦荒图(图片来源:延吉街市变迁图)朝鲜半岛的人民是由农耕民族、狩猎民族和海洋民族融合成为单一的民族,其所创造的建筑艺术历来同中原大陆、日本列岛有相同的美学观念、技巧和表现形式。

朝鲜族民居介绍

朝鲜族民居介绍

朝鲜族民居朝鲜族民居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

引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

”《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

”说明朝鲜族人民建房时对选址十分讲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

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洁白的墙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铁皮相衬,很雅致。

无论什么材料的屋顶,出檐都很长,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子的凹进,使整幢建筑产生了鲜明的立体感。

根据屋顶形态的不同,朝鲜族民居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别具特色。

表现在超大的尺度,屋顶高度占整幢房屋高度的1/2。

墙面是除屋顶之外,最主要的构图要素。

朝鲜族民居的墙面颜色一般前面(南面)与右面(东面)均刷白灰,而后面(北面)与左面(西面)只抹上黄泥;墙面由上、下横梁及柱、门窗框这些外露的构件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

门窗与外露构件一起使立面产生了韵律美。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地说,对方向的选择不十分重视,布置比较灵活,不采取封闭式的院落形式,习惯于建独立的单幢住房,以房屋内部为活动中心,不建厢房,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朝鲜族房屋建造与结构

朝鲜族房屋建造与结构
八间房(见图 3)居室部分比六间 房多出两个房间,一个客间,一个 里间。仓库和牛舍同六间房,八间 房客间外边有偏廊,宽度大约 50 公 分左右,作为休息和纳凉之用。依 着正门的位置 不同偏廊有左侧和右 侧之分。尚有全廊住宅,但比较少 数派见。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平面要素 ——退间
首先,由于朝鲜族传统民居 室内以炕作为地面,进门前需将鞋脱放在退间方可 进入。作为鞋的堆放处,夏天时,村民可在退间处乘凉、休息; 雨雪季节,退间 阻隔了雨雪对门窗及墙壁的腐蚀,即其起 到了遮风避雨、保护民居的作用。其 次,退间属于半开敞 空间,朝鲜族人习惯将腌制泡菜的缸放置于此,即其有堆 放杂物的作用。良好的伸缩性和延展性使半开敞的退间有 虚有实,使其在朝鲜 族传统民居的平面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田”字结构
平面形式一般为 6 间或 8 间,居
住部分大体分 7 个部分.
正间①是民居中最主要的生活空
间, 厨房一般跟大屋组合在一起,
既是厨房又是整 个家庭成员的
起居和进餐的地方,兼做家庭主
妇就寝;
外间
②为家庭中年男长者的接客、居
住空间;
上上间③
仍为男人居住空间;
内间④、⑤为女性居住空间;
牛舍⑥在正间一侧设置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烟 囱设计类型主要有两 种:①圆形;②方形, 无论哪一 种类型的 烟囱,他们都是由空 心的木板拼接而成的
朝鲜族房屋的烟囱为独立式, 其与房屋外墙约 有七十公分的距离,高五米左右,而朝鲜族传统 民居的烟囱多位于距离房屋不到一米的距离处。
建筑材料特征 ——“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构成的基础性物质,从建筑造价角度分析,建筑 费用的 80%为建筑材料的成本,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不仅关系到材料功 能和生活习 惯, 更关系到建筑的经济性。对建筑材料的科学利用,决定了 一栋建筑是否 能实现舒适、经济、安全等要求。

朝鲜民居特色

朝鲜民居特色

朝鲜族民居特色多字号:大中小2011-2-26 12:31:00 来源:本站综合点击: 1148 次朝鲜族传统稻草房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Yan bian di qu chao xian zuchuan ton min ju jian zhu wen hua de xian dai jia zhi 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現代价值我国的朝鲜族自19世纪60年代从朝鲜半岛迁入后,渐渐形成为我国境内又一支民族共同体。

朝鲜族,丕凶寺)又称韩民族,岂別青)、朝鲜民族、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邑岂的朝鲜和韩国、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韩裔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图1)朝鲜族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朝鲜族民族建筑,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建构历程。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继承和发展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地区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可以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同质化现象。

一、朝鲜族建筑的渊源与内涵及建筑的基本横式朝鲜族建筑来自于朝鲜半岛。

从历史继承性来看,与在朝鲜半岛的建筑文化有紧密的联系。

早期移居的朝鲜族先民和我国大陆内地移民共同开拓封禁了二百年的蛮黄土地,他们在努力恢复固有的生产方式的同时恢复了居住文化,形成了迥异于其他民族的建筑样式。

有一部分建筑,可以说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完全的移植。

甚至有的较富裕的移民,连建筑材料也是用牛车从半岛搬运到异国的新的居住地的,他们盖起的房屋与家乡一模一样,这些建筑至今在延边等地还可以看到(图2,图3)。

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有限的改变,这种改变据于地域气候、建筑材料、民族交流、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图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图(图片来源:延吉市志)图2朝鲜族最典型的居屋泥草房。

《朝鲜族民居》课件

《朝鲜族民居》课件
《朝鲜族民居》PPT课件
探索朝鲜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详细介绍朝鲜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丰 富内涵。
朝鲜民族及文化简介
历史悠久
了解朝鲜民族的根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文化特色
探索朝鲜人民的独特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文化元素。
传统价值观
了解朝鲜民族尊重传统、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
朝鲜建筑与民居历史
1
悠久历史
讨论现代城市化对传统朝鲜 建筑的挑战和影响。
探讨面临现代化需求时应如 何平衡保护与发展。
朝鲜民居与旅游业
传统村落
介绍朝鲜传统村落对旅游业的重要 性。
民居体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旅游活动
提供住宿朝鲜传统民居的独特体验。 展示传统朝鲜民居相关的旅游活动 和体验项目。
现代朝鲜建筑与设计
1
当代设计师
介绍现代朝鲜建筑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壁纸和绘画
展示传统朝鲜民居壁纸和绘画的美 学价值。
朝鲜民居的地域差异
1
风土人情
了解朝鲜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民居外貌的差异。
2
气候因素
介绍朝鲜各地气候对民居设计的影响。
3
地理特点
探索朝鲜地理特点对建筑和民居布局的影响。
传统朝鲜建筑的保护与挑战
1 文化遗产
2 城市化发展
3 现代化需求
评估保护传统朝鲜建筑文化 遗产的重要性。
2
创新元素
探索现代朝鲜建筑设计中的新兴趋势和创新元素。
3
可持续发展
讨论朝鲜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特点。
朝鲜民居设计的未来
1 融合传统与现代
设想未来朝鲜民居设计中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2 创新与保护

朝鲜族建筑文化,朝鲜族建筑特点

朝鲜族建筑文化,朝鲜族建筑特点

朝鲜族建筑文化,朝鲜族建筑特点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建筑,朝鲜族文化中的建筑更是别具一格,他们的传统建筑主要是依山而建,以木板为主,间间相通,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构造简单,且美观特色,是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

那么,就让我带大家一起看看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吧。

【朝鲜族建筑文化,朝鲜族建筑特点】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

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

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

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

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

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

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

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

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

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

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

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

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延边朝鲜族传统民居特征的形成,主要分析了演变过程及自然条件因素。

进而总结出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室内及院落的特征。

关键词:朝鲜族民族民居历史一、中国朝鲜族民居的形成与开展近百余年来,在各个不同时期,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后,居住在中国东北等地区。

清朝的封禁时期,非法迁入延边地区的朝鲜垦民,由于生活不安定,他们大都居住在马架式草屋或原始的半穴居式草房。

废止封禁后,迁入中国图们江和鸭绿江沿岸的朝鲜咸境和平安道农民开始了定居生活。

到19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北部连年遭灾,使大批朝鲜半岛饥民拥入延边地区,开垦荒地,安家落户。

到了19世纪末,更多的朝鲜半岛难民迁入东北,其中多数难民居住在吉林省的延边地区和其它地区,局部难民居住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一些地区。

由于延边地气候与朝鲜咸境道的气候类似,加这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初期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建筑型式为咸境道式建筑。

它的特征为居室较多并铺火炕同,兼有铺木板的居室,这样既有火炕又有木板屋的朝鲜族的建筑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延边朝鲜族建筑按平面型式分为一通间、双通间、拐角房等根本型式和以根本型式组合成的复杂型式。

根本型式为一般平民的房屋型式,而复杂型式那么为富裕人家或上流阶层的房屋型式。

延边地区以外其它地区的朝鲜族民居,经历了和延边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朝鲜南部迁入的居民考虑到朝鲜南部的建筑型式根本不能适应中国北方气候条件,于是仿当地满、汉族建筑型式,采用完全汉族式和法汉、半朝鲜的混合式的建筑型式。

解放前,居民建筑型式没有多大变化。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族农民的民居才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开展。

二、中国朝鲜族传统住宅建筑的类型中国朝鲜族在经历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中,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域、生活环境的不同,住宅建筑各具有其不同特点。

朝鲜族传统住宅的根本形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型是延边的朝鲜式住宅,它是以朝鲜咸境道式住宅为原型演变的型式;另一类型是延边之外其它地区住宅,它是以汉族式住宅为原型并与朝鲜式结合的混合开展型式。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朝鲜族主要是以东北三省地区为居住地,部分散居于中国各地,无论怎样的居住地点,大多数都是同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

受各族的影响,朝鲜族的风俗中蕴含着或多或少的其他,民族的风俗,这是我国朝鲜族的一大特色,也是其独特的地域表征。

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选址、形态、布局、外观及装饰等方面体现着其民族的风俗与文化。

一、朝鲜族民居的历史文化概述朝鲜民族的居住艺术主要来自朝鲜半岛。

在19世纪之前,朝鲜人民一贯生存于朝鲜半岛。

然而,由于这个地区经常发生战争且经济落后,朝鲜人民无法生存,被迫谋生,所以他们开始进入中国,特别是在延边地区。

在民居文化上,他们以本民族特有的风格,给当时的东北地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作为一个外来的族群,朝鲜族民传承了迁居前大部分的风俗,同时朝鲜族又是一个融合性极强的民族,在迁入东北地区之后,与东北的各个民族的风俗相互影响,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信仰、习俗等,也包括了他们的民居文化。

朝鲜族人并没有排斥他族文化,而是有效地借鉴同化,逐渐将其衍变为自己的文化。

二、朝鲜族民居的装饰特点(一)房屋选址在建房初期,族人会找阴阳先生选定房基确定“坐向”,一般不会选择低洼处或曾经是大道的位置,多会选择平坦处或是稍隆起处。

房屋忌与山峰相对,一般为坐北朝南,院落其他建筑皆不会高过主建筑。

(二)房屋类型朝鲜族的建筑类型按照屋顶的式样分成悬山式、平顶式、庑殿式等,当然,歇山风格也是民居的特色屋顶之一。

屋顶的上面呈现的是悬山风格,下面则是呈现与庑殿风格相似的形式,换言之就是悬山与庑殿的联合体。

朝鲜族民居还有西洋式,但是由于这种样式的屋顶所需费用较多,所以应用较少,偶尔能在城市的朝鲜族居住群看到。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来看,第一类是无基础的构建,如用泥土覆盖的土房(也称为草房)、用木材建造的木质房,第二类是需要地基和砖结构化的瓷砖房等。

无论何种房屋类型朝鲜族人民都会以他们最喜欢的颜色———白色来处理墙壁。

(三)空间结构朝鲜族因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院落空间没有固定的形态,更多是依据地形进行布置,大概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院落。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简介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简介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简介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是东北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朝鲜族古村落,她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朝鲜传统建筑。

与满族、满族民居风格不同,这里的建筑格局均为方形,以土墙为墙,青砖铺地。

朝鲜族民居依山而建,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窗户都是木窗框。

屋内木制家具均用松木榫卯结构。

房子前面有一条长约200米的狭长走廊,走廊两侧是长长的木栅栏。

据专家考证,这条长达200米的木栅栏是“万字门”。

万字门是朝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门,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圆满。

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的形成与朝鲜民族的迁徙有着直接关系。

历史上朝鲜半岛北部长期是中国领土,后来被沙俄侵占。

此后,在中苏交恶时期,为了抵御苏军入侵,苏联人把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长白山地区)划分成几个国境区、省和自治省,这些地方就成了朝鲜族聚居区。

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解放和发展,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人民也陆续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 1 —1 —。

朝鲜族的住房名称

朝鲜族的住房名称

朝鲜族的住房名称
朝鲜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住房建筑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朝鲜族的住房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和类别,每种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结构、风格和功能。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族住房名称和其特点。

1. 徽房
徽房是朝鲜族住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结构与汉族传统建筑十分相似。

徽房通常由四合院和前后翼房组成,中间是中厅,前面是门厅,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

徽房的屋顶有多个檐口和角楼,非常坚固耐用,防水效果好。

2. 楼房
楼房是朝鲜族住房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也是其独特的建筑之一。

楼房建筑高度较高,多达三层或四层,楼下是商业或厨房,楼上是住宅。

楼顶通常是深褐色或黑色瓦片,较为坚固。

3. 土楼
土楼是另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朝鲜族住房,其结构与广东的“土楼” 类型相似。

土楼是多层建筑,基层常常是用石头建造,上层则采用土坯和木材。

其外观呈现出圆形或
四方形,而内部通常由多个圆形和方形组成。

土楼的屋顶十分特别,由茅草和土坯混合铺砌而成,以保证屋顶的防水效果。

4. 窑洞
窑洞是另一种与朝鲜族文化相关的房屋类型,是一种利用山坡挖掘的住房,地处山腰,摆脱了地面上的风雨侵扰,有很好的隐蔽性。

窑洞有横向‘一进两舍’和纵向
‘两进三舍’两种类型,内部采光采风特别合理,住宅更为安全防火。

总之,朝鲜族的住房类型多种多样,每种建筑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朝鲜族的传统住房文化在今天仍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民居建筑赏析

朝鲜民居建筑赏析

4. 墙体 由于朝鲜族风行白色崇拜,也因此被称作“白衣民族”
朝族民居的墙体也因此都刷上了白灰,用土砌成,高者一 般2.4米,矮者约在2.2米。青瓦白墙与裸露的立柱以及门 窗一色形成强烈的线条感。
间壁墙:多为轻体构造,用板条抹灰或抹泥,表面再糊纸。 门大都做成拉门,门扇双面裱糊厚纸。 外墙:外墙分夹心墙和空心墙两种。这两种墙的做法都以 木柱为骨架,墙的本身不承重,只起围护作用,所以墙壁 很薄。
朝鲜族民居赏析
一、综述
延边地区的村镇大部分分布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村 庄之间的距离远近不等,大小并集。其地形选择和汉族 村子相仿,都在山坡之阳、靠近道路交通方便的地方, 或者在河流的旁边,地势高爽,没有水灾的危险。其房 屋的布置较为随意,绝大部分没有院子和围墙,房屋的 前后都有门可以出入,前院空地和后院空地是相等的。
房屋的建筑面积与人口数有关பைடு நூலகம்以一栋房子为一户。 城镇住宅间有简单的院墙,而农村则全部不设门墙,也 没有院子,亦不设厢房,为单栋独立式房,这是朝鲜族 民居的特色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院子为活动中 心,而是以房屋内部为中心。
二、外观
屋顶:朝鲜族住宅的屋顶坡度缓和,屋身平矮,没有高起
1陡.材峻料的:感觉,但是门窗的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 有(高1起)之草势顶,即这用是稻设草计做处成理的中屋的顶一,个先手用法草。帘子或柳枝铺 在椽子房上屋,的抹外泥墙7面-1粉0厘刷米白厚灰,,加墙上面稻洁草白。,再以灰色的瓦 面(相2称)十瓦分顶雅即致用。灰朝色鲜或族黑房色屋的的瓦屋片顶做普成遍的做屋成顶四。坡顶歇 2山.样式式,:并歇且山出顶檐、都悬很山长顶,。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又 加上廊子的凹进,使得整个建筑的立体感十分鲜明。
5. 门窗 朝鲜族房屋不分门窗,门当做窗子用,窗子也可作门通

朝鲜族建筑特色

朝鲜族建筑特色

朝鲜族建筑特色在中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是人口最为集中的一支。

朝鲜族的建筑特色独具魅力,反映了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层面来探讨朝鲜族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朝鲜族建筑在整体风格和布局上展现了独特的特色。

朝鲜族建筑常以“大院小院”结构为基础,大院是建筑群体的主体,小院是内部的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独立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此外,朝鲜族房屋一般是木结构的彩色建筑,以灰色为主,搭配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为建筑增添了别致的风情。

其次,朝鲜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朝鲜族人民崇尚自然,将大自然视为人与神灵共同生活的场所。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他们会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环境的原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朝鲜族房屋通常以山水、森林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坐拥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此外,朝鲜族建筑常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这是因为木材能更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朝鲜族建筑的内部设计也有其独到之处。

朝鲜族人重视家庭的温馨和和谐,因此,他们在房屋内部的装饰和布置上也有着独特的品味。

朝鲜族居民常常在入户门口摆放一系列的摆饰品和纪念物,以展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欢迎客人的热情。

房屋内部常常铺设着传统的花坛和地毯,墙壁和家具上都会绘制各种各样的传统图案和图画。

这些图案既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朝鲜族建筑还反映了他们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朝鲜族人民信仰不同的神灵和祖先,他们相信这些神灵能够保佑他们的家庭平安和幸福。

因此,在朝鲜族房屋的设计中常常能够见到神龛和供桌等宗教装饰物,人们会在这些区域进行祭拜和祷告。

此外,朝鲜族人还喜欢在室内摆放各种油灯、香炉等物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思念。

朝鲜族建筑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房屋的形式和内部装饰上,还体现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附属建筑上。

比如,他们喜欢在房屋附近建造围墙和篱笆,有的家庭甚至会在院子里建造一个小花园或菜地,以便种植一些花草和蔬菜。

朝鲜族民居建筑的美学阐释

朝鲜族民居建筑的美学阐释

世 纪桥
N0 1 2 0 . 2。0 8
Sii i k a JQ o
( eea N .6 ) G nrl o 16
朝 鲜 族 民居 建 筑 的 美 学 阐 释
金 禹彤
( 廷边大学, 吉林 延 吉 130 ) 30 2
摘 要: 鲜族是 中国民族 大家庭 的重要一 员, 朝 其先民在 独特 的地 理历 史条件 、 生产生 活方式基础 上, 以民族 集体 智慧创造 了适合 民族 生活与发展 的民居建筑形式 , 不仅 为朝鲜族的 生息繁衍提供 了休憩 与生存 空间, 其 同时还体现
朝鲜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建筑构造外观样式整体风格别致独特在祖国各民族的民居建筑中以其美学价值独树一帜彰显了朝鲜民族简洁尚美的精神气质乐观开放的民族性格自然和谐栖居的自然理念
20 年 第 1 期 08 2 ( 总第 1 期 ) 着朝鲜 民族特有 的美学观念和 民族 气质。
关键词 : 朝鲜族民居 ; 色彩 ; 线条 ; 造型
式 出现 , 以暖色艳 彩 , 着 令居室生辉 。近年来 , 随着朝鲜族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筑材料 与 居室设 计也不 断更新 进步 , 建 美 学价值体现在诸多方 面, 以下仅从色彩 、 线条 、 型三个方 但朝鲜族传统的民居色彩观念依然 表现得十分 突出 , 造 即整体 面来简要说 明。 以 白色为主 , 以鲜艳 彩色为装饰 , 白色外墙体 瓷砖 、 局部 如 单 色彩美 彩色屋顶等, 无不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 民居建筑选址与 民族经济活动 密切 关联 , 中国朝 鲜族的 二、 线条美 经济方式 以农业为主 , 朝鲜族 聚居地 区的主要粮食 作物是水 任何民族的民居建筑都是民族集体智慧结晶。 其不仅符 稻, 因此朝鲜族 民居多修筑在适 合种植水 田的背 山临水之地 合实用的生活需要, 还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气质与性格。 体现 或河谷冲击平原地带。朝鲜民族有尚白的审美观念, 这在 日 着固有的民族人文传统, 因此即使在 同一地域, 不同的民族 常生活 、 衣着服饰上多有表现 , 被称为“ 白衣民族”其 民居建 往往会呈 现出不 同的 民居 建筑 风格 。作 为地居 祖 国东 北的 , 筑也 以白色为美。朝鲜 族 民居根 据建 筑材料 主要 分为 土坯 少数民族 , 朝鲜族 民居建 筑在整 体 刚劲 、 凉的北方文 化形 苍 盖成 的传统茅草房和 砖木结 构 的瓦房 , 论 哪种形式 。 以 态中 , 出一种别 致秀 逸 、 别 于其他 北方 民族的柔 丽风 无 都 呈现 有 白色敷墙 。 一般是朝 向南面 和东 面的墙体刷 白 , 因此在朝 、 汉 格, 其原因即在于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其民居建筑的线条 杂居 的村落 , 易辨认 出朝鲜 族 民居 。草 房 的苫顶覆 以黄 美则是其 美学价值得意彰显 的重要美学 因素 。 很容 色稻草 。 加之 门窗 的原 木之色 , 白交错 , 黄 给人温馨 、 洁的 亮 朝鲜族民居建 筑 的线条美 首 先表 现在屋 顶轮廓 的曲线 美感 ; 瓦房则 以青 ( ) 黑 瓦或青灰 色 陶瓦为顶 , 整体建 筑 美上。无论是传统草房还是现代瓦房, 形成 朝鲜族民居建筑都以 的上下黑 白对比 。 同江南水乡 的黑 瓦 白墙映碧 水有异 曲同工 柔 和的曲线线条勾 勒出房屋上部外观 : 传统 的朝 鲜族 民居屋 之妙。 顶普遍做成 四坡水 的形 式 , 一般 由四个斜 面构成 。 屋顶坡 度 朝鲜族民居建筑的色彩美还体现在四季变迁 中。朝鲜 缓和 , 斜坡 较小 , 两翼 以谷草 、 稻草 层层覆盖 , 苫草很厚 。 因此 族民居设计简洁, 一般不设厢房, 多数为独栋单体房, 院前、 自 然形成缓缓的曲线和缓慢的曲面; 瓦房多为歇山式建筑样 院后均有空地。与汉族 民居 不 同 。 鲜族住 宅不 设 院墙 , 朝 只 式 , 屋顶线条中间平行如舟 , 屋脊两端和檐 头四角饰有纹样 , 以简单的柳条 、 木板来 限定 院落 , 这样 就形 成 了 以房 屋为 院 并 向上翘起 。 态凌空 。 姿 欲飞如鹤 , 峭拔 。又覆盖屋顶 的 轻盈 落中心, 与左右邻舍房屋持有一定距离 、 相对独立 的民居形 瓦片极大 , 为弯成 弧状 的长 方形 , 这样 瓦片 的纵横排 列与其 式。朝鲜族房屋前 日 常活动的院子与种植蔬菜、 水果的园子 曲面间形成直 曲错落 、 活泼典雅的美感 。朝 鲜族 民居建筑屋 合一 , 没有划 分界 限 , 围院栅 栏较 为 低矮 , 且 内景 与外 景相 脊线条的曲妍凌空之美源于朝鲜 民族对于仙鸟的图腾崇拜 通 , 的院落在 春、 两季 可谓绿 意环抱 , 这样 夏 白墙 掩映 , 充满 观念 , 朝鲜族先 民认 为仙鸟祥瑞通灵 , 奉为神物 , 并将之振翅

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概况

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的服饰、饮食、节日
(一)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
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朝鲜族男女服饰
朝鲜族的服饰、饮食、民居、节日
(二)民居 1.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全部用稻草复盖。为防止被风刮走,用稻草绳网成许多菱形网目。 2.火炕地板同时具有取暧设备、床、凳、地板等多种功能,供家人坐卧起居之用。进屋须
朝鲜族的服饰、饮食、民居、节日
2.特色食品---辣白菜 辣白菜(朝鲜语:kimchi)是一种朝鲜族的传统发酵食品。 食品特点:辣,脆、酸、甜,色白带红,四季皆宜。通常和米饭一起食用。
驰名中外的朝鲜族泡菜
朝鲜族的服饰、饮食、民居、节日
(四)节日 1.朝鲜族基本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2.朝鲜族有洗头节、老人节、等民族节日。 3.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 回甲节是朝鲜族庆贺60周岁的祝寿活动,每逢“回甲节”时,子女、亲友、邻居们都
1952年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 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二)语言文字
朝鲜族使用朝鲜语和汉语。吉林省延边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杂居地区的朝鲜族 通用汉文。朝鲜语一般被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字为方块状拼音文字; (三)历史
朝鲜族是历史上从鸭绿江、图们江以南的朝鲜半岛大规模迁徙而来。定居于中国东 北地区后,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向老人祝福、祝寿。
洗(一)文化 1.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
点与伽倻琴,翩跹起舞习以为常;朝鲜族产生了圆鼓舞、扇子舞、长鼓舞、象帽舞、 鹤舞、农乐舞等传统民族舞蹈。

炕上的温暖——朝鲜族民居

炕上的温暖——朝鲜族民居

炕上的温暖——朝鲜族民居炕上的温暖——朝鲜族民居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建筑一般都面向南或东南、西南,并有院落。

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建筑形态为“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设有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至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针线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

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内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

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

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在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韵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民居在突兀秀拔的长白山下,延边居住着朝鲜族同胞。

他们依山傍开发了大量水田,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四坡水,实际上就是官式建筑中的庑殿顶,只不过没有正脊上的鸱吻和戗脊上的神兽罢了。

朝鲜族民居没有窗子,门的格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房前均有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居室则是白天作起居室,夜间作卧室。

室内外处可以席地坐卧。

唐代住宅朴素自然,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

真正的唐代民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民居,却保持了浓厚的唐代风格。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以前我国人民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朝鲜族民居的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很方便。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

廊板的来源可远溯到我国古代建筑,在建造宫殿时,常常采用短桩台基,用成组的小短柱作为台基与基础,这样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潮。

朝鲜族民居在房前设置廊子的原因,是室内全部为火坑。

进门时,必定要有脱鞋的地方,在廊内还可以乘凉、休息,放置杂物。

廊内为双扇拉门,窗棂极密,而且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分,门当作窗子用,窗子也可作为门通行。

门窗多为直棂,横棂较少,在内部糊白纸。

在东北寒冷地区,一般住宅做以厚砖墙、土坯墙以防寒冷。

而朝鲜族民居则用薄墙、大面积火炕的作法来御寒,这是很有特色的。

到了夏季,就显示它的适用性了。

朝鲜族民居不设厢房,为独栋单体房,绝大多数没有院落和围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善和睦,视为一家。

别具特色的朝鲜族民居内容:特别推荐:“白衣民族”——朝鲜族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你看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

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里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

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

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人民的风俗文化。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建筑一般都面向南或东南、西南,并有院落。

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建筑形态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设有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至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针线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

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内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

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

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在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即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民族。

在突兀秀拔的长白山下,延边居住着朝鲜族同胞。

他们依山傍开发了大量水田,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四坡水,实际上就是官式建筑中的庑殿顶,只不过没有正脊上的鸱吻和戗脊上的神兽罢了。

朝鲜族民居没有窗子,门的格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房前均有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居室则是白天作起居室,夜间作卧室。

室内外处可以席地坐卧。

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地方建房。

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

稳重、质朴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橼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屋顶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区别。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的文字。

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

整齐黑色的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唐代住宅朴素自然,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

真正的唐代民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民居,却保持了浓厚的唐代风格。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以前我国人民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朝鲜族民居的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很方便。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

廊板的来源可远溯到我国古代建筑,在建造宫殿时,常常采用短桩台基,用成组的小短柱作为台基与基础,这样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潮。

朝鲜族民居在房前设置廊子的原因,是室内全部为火坑。

进门时,必定要有脱鞋的地方,在廊内还可以乘凉、休息,放置杂物。

廊内为双扇拉门,窗棂极密,而且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分,门当作窗子用,窗子也可作为门通行。

门窗多为直棂,横棂较少,在内部糊白纸。

在东北寒冷地区,一般住宅做以厚砖墙、土坯墙以防寒冷。

而朝鲜族民居则用薄墙、大面积火炕的作法来御寒,这是很有特色的。

到了夏季,就显示它的适用性了。

朝鲜族民居不设厢房,为独栋单体房,绝大多数没有院落和围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善和睦,视为一家。

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不论门还是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并上窗纸。

对窗格子的形状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鲜艳,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