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现代汉字的特点

简述现代汉字的特点

简述现代汉字的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

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

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

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

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_李静峰

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_李静峰

第24卷 第5期V o l.24 No.5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rna l o f Guangx i U niv e rsity (Philo soph y and So cial Science)2002年10月Oct.,2002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李静峰(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拼音文字单纯表音,汉字却能同时表音示义,因而具有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

现代汉字较古代汉字而言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字义与字形、字音之间依然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对这种联系的科学认识将有助于人们高速高效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所以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在汉语识字教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汉字;特点;识字教学[中图分类号] 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18182(2002)05006305一、形音义相结合是汉字的特点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汉字不仅作为符号体系忠实记录了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而且本身也就是汉文化有机的组成元素。

直到今天,汉字仍然是汉民族最主要的书面交际工具。

因此,必须重视对汉字特点的研究。

清末以前,汉字研究的整个历史差不多就等于中国语言研究的整个历史。

传统小学中文字、音韵、训诂三足鼎立,以“字”为中心,文字研究其“形”、音韵研究其“音”、训诂研究其“义”,它们分别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为今天的汉语言学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材料,更使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一部中国文字学经典著作《说文解字》对汉字的解释,大多先释义:“某,X 义也”,然后分析字形:“象X ”,有需要注音时则:“X 声”。

中国文字改革的元老吴玉章也承认这个事实,他说:“认识一个汉字必须要知道它的形、声、义三个要素,三个中间缺少了一个,就不能算做认识了这个字。

浅论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浅论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浅论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汉字形、音、义之间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形成异体字、异读字、多义字、同音字等复杂多样的现象。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仅仅是书面表现形式,意义才是其内容。

形式是表层的要素,内容是底层的要素。

语词是语言最基本的自由运用的意义单位,因而字也就与词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音和形都是为表达意义而产生的形式。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决定了汉字的基本特点,一个字的形音义一般是一个基本稳定的统一体,这使文字具有了比语言更鲜明的稳固性、保守性、历史继承性等特点。

现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

现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分类,形成同音字、异体字、异读字等复杂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汉字学习中,了解汉字音形义特点以及关系对汉语学习者的重要性。

汉字是意音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因此,要研究好汉语要将三者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片面地研究其中某一个方面。

学好韩语,必须要清楚地了解汉字音、形、义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汉字音形义的特点(一)字音就现代汉语来说,汉字语音的特点有1音节结构简单、界限分明,表意明确。

汉语音节中,最少有一个音素,如“阿”(a),最多有四个音素,如“床”(chuang)。

汉字每一音节都由声、韵、调构成,同时这也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

其中,声调是音节的重要标志。

比较而言,外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两个元音就是两个音节,而汉语即使两个元音的复韵母如“歪”(wai)或三个元音“条”(tiao)也是一个音节。

2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n、m、l、r,没有复辅音。

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

虽然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但是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 元音是音节结构的核心。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有的字干脆直接由一个元音组成,如“饿、噢、熬、由”等。

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现代汉语405个基本音节中,以元音收尾的开音节231个,占一半以上;有的由元音和辅音n、ng组成闭音节如“安、莫、福”等,也具有一定乐音性。

所以汉语音节中乐音多,响亮悦耳。

4 现代汉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

比如“孙子”中的“子”读轻声时,这个词代表的意思是“儿子的儿子”;若“子”读三声时则代表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字理识字教案

字理识字教案

06
字理识字教学展望
字理识字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字理识字教学将趋向于采用更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跨学科融合
字理识字将进一步与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融合,通过 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拓宽知识 面,培养综合素质。
案例三:汉字“水”的教学
3. 字义解释
讲解“水”字的本义为河流、水域,引申为液态物质等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4. 书写练习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水”字,强调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教学反思
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构形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取得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 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系统性
按照汉字的构形体系,将汉字进行 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识字教学 体系,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
字理识字的意义
提高识字效率
通过字理识字,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 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汉字 的认识和记忆,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传承汉字文化
通过字理识字,学生可以了解汉字的 起源、演变和结构,认识汉字的文化 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 弘扬汉字文化。
04
字理识字教学评价
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
识字数量
评价学生掌握的汉字数 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
字义理解
评估学生对汉字基本含 义的理解程度,能否正
确运用。
书写规范
检查学生的汉字书写是 否规范、整洁,符合笔
画顺序。
识字速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一、本文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其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在汉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理解并应用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汉字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分析汉字认知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特点,然后探讨汉字认知的心理过程和记忆规律,最后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效。

二、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汉字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其字形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也对小学识字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块结构: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这些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方块状的字形。

这种方块结构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明确的边界,有利于视觉识别和记忆。

构字元素:汉字由不同的构字元素(如部首、偏旁等)组成。

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木”字旁通常与树木、植物等概念相关。

层次性: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层次性,即一个汉字可以由多个更简单的汉字或构字元素组成。

这种层次性使得汉字学习具有渐进性和系统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意义与形体的关联:很多汉字的字形与其意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

这种意义与形体的关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异体字与简化字:汉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和简化,形成了许多异体字和简化字。

这些不同形态的字形反映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增加了汉字学习的复杂性。

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方块结构、构字元素、层次性、意义与形体的关联以及异体字与简化字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汉字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趣味性。

南开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主干课1-现代汉语》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南开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主干课1-现代汉语》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南开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主干课1-现代汉语》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作为划分词类标准的语法功能包括充当词句法成分的功能、()功能和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等。

参考答案:词跟词结合的功能2.“什么”是特指疑问词,所以“你想吃点儿什么吗”属于特指疑问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是根据句子的谓语的性质划分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普通话音节中不能缺少的是()。

A.声母B.韵头C.韵腹D.韵尾E.声调参考答案:CE5.A、对B、错参考答案:B6.根据结构特点,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

参考答案:特指问7.从方言区的划分上看,南京话属于()。

参考答案:官话/北方方言8.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zhī(之)、zī(子)、rī(日)”等音节中的韵母按四呼分类应该归入齐齿呼。

()A、对B、错参考答案:B10.下列句子不是连动句的有()。

A.大家希望一起去B.小王走到海边也就停了下来C.这些日子我们也就是看看书、读读报E.我们有事要和你商量参考答案:ABC11.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下面语言材料属于古白话的有()。

A、唐宋八大家散文B、鲁迅、老舍的小说C、唐宋时代的语录D、宋代的平话E、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参考答案:CDE12.四呼(名词解释)参考答案:音韵学名词。

汉语音韵学家依据口、唇的形态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用以指称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合称“四呼”。

“四呼”之名,最初见于明末《音韵直图》,后见于清·潘耒·《类音》,四呼的名称方沿用至今。

现代汉语语音学则是依据韵母的韵头或韵腹来确定四呼的。

13.合体字(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合体字是由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它们来源于古代的会意字和形声字。

不过从古到今,汉字的字形和结构成分发生变化,有些古代的独体字变成了现代的合体字,古代的有些合体字变成了现代的独体字。

从各种角度谈谈汉字的阴阳关系

从各种角度谈谈汉字的阴阳关系

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阴阳无处不在。

这里主要从汉字的角度来分析它的阴阳变化。

汉字的善于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这主要是因为汉字结构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对立统一的阴阳。

汉字数以万计,形态繁杂各异,变动不居,仅局限于一个方框之中,且只有八种笔画组成,但只要从易简之理人手,就会发现“一阴一阳之为道”的理念亦深深扎根于汉字结构中。

汉字是人创造的,人体的阴阳与汉字的阴阳殊途同归,比附连理,交相辉映;汉字结构同人体一样,亦明显贯穿着一分为二的自然法则。

1.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上看,形统音和义,音为阳,义为阴。

义又分阴阳,本义为阳,衍生义为阴。

音分阴阳,音节为阳,音调为阴。

音调又分阴阳,轻声为阴,四声为阳。

四声又分阴阳,平声去声为阴,上声入声为阳。

平声去声又分阴阳,平声为阴,去声为阳。

上声入声又分阴阳,上声为阳,入声为阴。

音节又分阴阳,声母为阳,韵母为阴。

声母又分阴阳,一类声母为阳,二类声母为阴。

韵母又分阴阳,单韵母为阳,合韵母为阴。

2.构成汉字的笔画,可分为两种。

单笔画和复笔画,单笔画为阳,复笔画为阴。

复笔画又为阴阳,钩为阳,折为阴。

单笔画又分阴阳,横竖撇捺为阳,点擢为阴。

横竖撇捺又分阴阳,横竖为阳,擞捺为阴。

横竖又分阴阳,竖为阳,横为阴口撇捺又分阴阳,撇为阳,捺为阴。

点擢也分阴阳,点为阳,擢为阴。

横又分阴阳,直横为阳,斜横为阴。

竖也分阴阳,直竖为阳,斜竖为阴。

直竖又分阴阳,长直竖为阳,短直竖为阴。

斜竖又分阴阳,长斜竖为阳,短斜竖为阴。

撇也分阴阳,大撇为阳,小撇为阴。

捺也分阴阳,大捺为阳,小捺为阴。

点又分阴阳,大点为阳,小点为阴。

大点又分阴阳,左顿大点为阳,右顿大点为阴。

小点也分阴阳,左顿小点为阳,右顿小点为阴。

擢也分阴阳,左上擢为阳,右上擢为阴。

钩也分阴阳,直钩为阳,弯钩为阴。

直钩又分阴阳,竖钩为阳,横钩为阴。

竖钩又分阴阳,左竖钩为阳,右竖钩为阴。

有关笔画的阴阳变化远不止这些,上述只是一些基本的阴阳对比。

汉字的富于变化,灵活多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八种笔画的阴阳变化。

汉字形体的审美特质

汉字形体的审美特质

汉字形体的审美特质世界所有的文字都具有三个要素,即形、音、义。

汉字是以形为主,一字一音,表形、表意、表音俱备的文字。

它不仅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科学性程度很高;而且是世界最优美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与世界各国文字相比,如果说在科学性方面只是量的差异的话,那未,在艺术性方面便有质的不同。

汉字的书写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书法,并在书法艺术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就在于她的“天生丽质”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因子。

本文就从汉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结构特点、字体风格等方面论述它的审美特质——形美、意美、力的美和韵味美。

一、以象形为基础的“形美”汉字是由绘画发展而来的。

由图画而变为笔画简单的文字,再由笔画简单的文字进一步创制出大量新的文字。

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大量的象形字,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惯用的记号,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

凡是实物有形可画的大都用图形来表示,其(附图)形体组合在一起的会意字。

后来的大量的形声字,也还是以形为主,以声为辅。

所有从“山”的字都与山有关,如“岳”、“峰”等,所有“水”旁的字都与水有关,如“河”、“涉”等。

表形部分自不必说,其表声部分原也是表形的。

因此,可以说汉字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象形为基础,“象形”统摄着“六书”,几乎渗透于所有的汉字。

古文字学家姜亮夫先生说:“象形字是全部汉字的基础,因为每个字不论它有几个部分,或二合,或三合,或四五合,而每个部分溯其原始,都必然是一个象形,即使是表音部分,也是以其形所应有的音为音,而不是一个单纯作音标用的符合,至多只有几个作象征符合的‘文’”。

(《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3页)汉字在其产生的初始形态上即反映着中国人对自然美法则的认识及其非凡的表现能力。

我们的先人在造字的时候也是“按美的规律建造”的,或“因物构思”,“灿焉成章”(成公绥《隶书体》),或“纪纲万事”(卫恒《四体书势》),“博采众美”(张怀ɡuàn①《书断》),造出丰富多姿、生动优美的形象。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摘要:本文运用文字历史比较法,分别对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音形、形义、音义组合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汉字的多元化性质和特点,从另一侧面为“汉字适应汉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汉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声符意符汉字是一种形体独特的文字。

对于汉字的特点,人们从作用,记录方式,表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主要从文字符号记录语言方法这一角度,对汉字、拼音文字内部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做一些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一、表音文字体系先看通常所讲的“表音文字”体系。

表音文字从公元前40世纪后期,到公元前30世纪一些民族使用的楔形文字(象形,表意文字),然后到腓尼基人使用的楔形文字(表意文字)、语词——音节文字(意音文字),再到后来以希腊、拉丁字母为原始型的印欧语系的文字。

大致经历了图画、象形、表意、意音、表音的拼音文字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纯粹的记录语音符号的拼音文字的历史,不过两千年上下。

拼音文字彻底改变了以前文字符号的性质。

记录语言,完全使用音符记录方式,“音”是从语音组织中离析出来的最小单位。

词的书写形式照顾到以形显声这一点。

在字音上,用字母表示语言里的音素,因形见声特点明显。

在字形上,文字字形结构简便,先由点、线构成字母,运用字母拼合之后排成序列。

文字的属性要求文字具备形、音、义三个方面,这三者不可孤立存在,拼音文字在形、音、义方面同语言达成统一,进而完成记写语言这一行为的途径,如图所示:语言:音→义文字:形→音→义拼音文字使用音符记录方式,使字形与语音成了“孪生兄弟”,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现前者”。

文字记录语言的程序为:先通过文字符号表现语音,再依赖语音表示语义。

文字音、形、义关系,只能构成音形、音义两种排列组合。

拼音文字是以下列四种方式来适应语言发展变化的。

:1、音、形不变,词义不变。

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

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

一、汉字的特点(一) 从文字体系上看,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一种文字体系的根本性质取决于该文字所使用符号的性质。

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直接地显示出来的文字。

如英文使用的符号是一套表音却不表意的字母,如单词“wood”,人们可根据发音规则准确地读出其音,却无法由词形推知词义。

汉字则不同,汉字的字形同其所指之意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木”,字形即像生长的树木之状,由字形可推知字的意义。

虽然经过隶变和楷化的汉字,其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大大减弱,但现代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今天形声字中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如:“桌、椅、林”等字义都与“木”相关。

因此,汉字的构字符号是表意符号,现代汉字应属于表意文字。

表意性质的汉字记录语言里具有不同意义的同音字时,也力求在字的形体上表现出它们的区别,如:“铃、伶、翎”是一组同音字,但它们有不同的形旁,以区别出不同的意义:“铃”是用金属制成的响器;“伶”是戏曲演员的旧称;而鸟的翅膀或尾巴上长而硬的羽毛是“翎”。

所以,同音异义字的字形各不相同。

这造成了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加重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

此外,由于表意而不表音,在不同的方言中,同一汉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不利于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统一,给不同方言区人们的口语交际带来困难。

但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书面材料,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读懂。

而且由于表意汉字只同意义直接联系,同语音不直接相关,现代人可以阅读古代文献典籍,不受语音古今变化的影响。

(二) 从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看,汉字代表语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任何一种文字都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

汉字与有声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除儿化中的“儿”字不代表音节外,一个汉字代表口语里的一个音节。

由于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一般也表示一个有相对稳定意义的语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代表语素,是语素文字。

如“自学”这个词,写下来的两个汉字在口语表达中是两个音节,且“自”与“学”又各有相对稳定的意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

简述汉字音形义的主要特点

简述汉字音形义的主要特点

简述汉字音形义的主要特点
汉字音形义是一种融合发音和文字形态功能的独特语言系统,它具有
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音义结合
汉字具有音形义的“音义结合”功能,即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一个汉字的发音和意义是完全联系的。

比如“风”,就有
“fēng”的音,而它的意义则是风。

二、独特性
汉字具有“独特性”,它们与外来语言中的文字形式和发音不同,比如
汉语拼音系统和英语字母表中的文字。

三、可视化
汉字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即一个汉字代表的是它的一定的语音的构成,这就使它在中国的发音语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可以将语音
和形状进行可视化。

四、可读可书写
汉字具有“可读可书写”的特性,可以认识、阅读和拼写汉字,通过汉
字可以表达它们代表的语言、文字和概念,它们要求识字者具备良好
的发音和辨认技能,可以表述准确的文字概念。

五、表达能力强
汉字具有“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它们可以非常准确地表达词语,比如一个汉字可以表达多种含义,而一些英文字母只能表达一个含义。

此外,汉字的关联性也很强,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而英文字母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括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观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至宝,与中国的文化紧密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熟悉中国的源远文化。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活着的时期,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汉语是世界上的语言中孤立语的一个代表,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利用的人口多,范围广,历史悠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而汉语是汉民族长期利用的语言,是咱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利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1 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长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硕、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利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利用汉语。

在全世界上,据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利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利用语言五分之一)、利用普遍度居世界第二(英语普遍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语音特点汉语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每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组的,如“农(nong)业(ye)技(ji)术(shu)推(tui)广(guang)”这几个字中n、y、j、sh、t、g是声母,ong、e、i、u、ui、uang是韵母,再添上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后成为单音节。

声调,就是声音高低起落的各类形状,汉语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除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

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虫子”、“蒜头”。

因此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鸡”与“饥”同音又同声,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再比如孟姜女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虽然字数不多,但上联里第1.4.6“朝”读chao是潮水的意思,第朝”读zhao,是早晨的意思;下联里第“长”读zhang,是涨潮的意思,而第长”读chang,是常常的意思,所以汉语是集视觉、听觉、思维为一体的学科。

汉字音、形辨析

汉字音、形辨析

作业:
学在荆州:
一、第2、3、 二、第3、5、7、9、11、 13、16、18、22;
八、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强词夺理 强制执行 强求一律 强颜欢笑 B.屡见不鲜 鲜艳夺目 鲜为人知 味道鲜美 C.称心如意 称兄道弟 称霸一方 称赞赏识 D.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和盘托出 和谐得体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 A项第一个字读“qiǎng”,其余读“qiáng”; B项中第三个字读“xiǎn”,其余读“xiān”; C项中第一个字读“chèn”,其余读“chēng”。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文字中唯一具有音形义结合特点的文字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几百种文字中唯一写成一门书法艺术的文字
辨析汉字音、形
jié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 ,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人创造的 ,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 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是世界 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远溯到五六千年 前,产生的确切年代尚难定论,今天可见 到的最早成批汉字资料距今三千余年前商 代后期的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 最多的文字,是文字中唯一具有音形义结 合特点的文字,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 一,是世界上几百种文字中唯一写成一门 书法艺术的文字。汉字是由不同笔画组合 成的形似方块的文字,通常管它叫“方块 汉字”。学习汉字就是要—读准字音,认 清字形,理解字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汉字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金文(钟鼎文) →篆书→
(古文字)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今文字)
一、汉字的结构。(身材) 1、独体结构 人 马 刀 2、上下结构 花 热 早 3、上中下结构 草 意 崽 4、左右结构 盼 伟 认 5、左中右结构 谢 辩 鹏 6、半包围结构 赵 厅 庆 鬼 毡 同 7、全包围结构 困 国 团 8、品字形结构 品 晶 森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基础知识
有些合体字的部件虽然互换了位置,仍是原音、原义,但早已作为"异体字"处理,不应该再流通了,如:群,不应写作"羣";惭,不应写作"";拿,不应写作"合手"等。
在合体字,组成字的部件是偏旁。
但分析起来,这些偏旁的作用,又是不一样的。如"椿",是"木"字旁,我们知道这个字与"木"有关。凡是"木"旁的字都归纳到若干部首中去,对于识字、查字就方便多了。
汉字有单一结构构成的,如:日、月、水、火、目等;多数是复杂结构的,如"休"包括"亻"和"木"两个基本结构单位,人在树旁,表示停歇休息的意思。这些基本结构单位叫做偏旁。
汉字的一个字就表示一个音节。一般的说,一个汉字还代表一定的意义。汉字的结构和状态就是形。因此,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的音、形、义就是字的写法、读法和讲法,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汉字读音的主要障碍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多音字要注意分辨字的意义和用法。只要能够辨识多音字各种字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读音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形声字,我们下面再进行分析。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以笔画作为区别标志的。笔画构成偏旁,偏旁组成合字,这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就全部汉字来说,可分作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几个独体字合成的,这种合成也是有规律的:
下意上声:基、照、忠
外意内声:裹、固、阁
内意外声:问、闻、辩
意符大声符小:徒(声符是"土")
徙(声符是"止")
意符小声符大:颖(声符是"顷")
匙(声符是"是")

大一汉语通识教程汉语特点

大一汉语通识教程汉语特点

大一汉语通识教程汉语特点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汉语通识教程中可能会提及的汉语特点:
1. 汉字的构造: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构造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许多汉字都是由部首和笔画组成,这些部首和笔画都有特定的含义或象征意义。

2. 声调: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意味着汉语的音调对于语义的表达至关重要。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3. 词汇的构成:汉语的词汇大多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例如,“电灯”中的“电”和“灯”分别是词根和词缀,通过组合可以构成新的词汇。

4. 语法的特点: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它更注重意合而非形合。

这意味着汉语的句子结构不如其他语言那样严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语境和语感来理解。

5. 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汉语的表达方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口语、书面语、文言文、古文、诗歌、对联等形式。

这些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反映了汉语深厚的文化底蕴。

6. 地域方言的差异:汉语是一种方言众多的语言,各地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

方言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上,还表现在词汇、语法等方面。

以上是一些汉语通识教程中可能会提及的汉语特点,通过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运用,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汉字的性质分析

汉字的性质分析

汉字的性质分析2019-10-22汉字的性质。

也就是汉字属于哪⼀种⽂字类型的问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些学者就开始关注⽂字体系的演变和类型问题,⼀直到50年代,汉字的性质引起了⼈们进⼀步的注意。

⾄今这个问题仍是我国⽂字学研究领域的⼀个热点。

对于新闻⼯作者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进⼀步提⾼⾃⼰的专业能⼒。

因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的⽂字体系之⼀,复杂性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时不选择单⼀的⾓度来分析,⽽是从两个⾓度来进⾏分析以获得更加深刻和⼴泛的认识。

第⼀个⽅⾯,我们先来看看汉字究竟跟什么样的语⾔单位对应。

考察⼀种⽂字的性质。

⾸先要看这种⽂字表达语⾔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类的⽂字分为表词⽂字、词素⽂字、⾳节⽂字、⾳素⽂字等。

在我们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个汉字跟西⽅拼⾳⽂字中的⼀个字等同。

西⽅⽂字(如英⽂)中的⼀个字都是⼀个词的书写形式。

⽐如master是⼀个字。

⽽现代汉语⼀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个汉字,如“紧张”中的“紧”不是词的书写形式。

跟西⽅⽂字相当的是“蜘蛛”、“共产主义”这类汉字组。

所以我们在考察汉字表达语⾔中何种要素的时候还应着眼于⼀个个汉字,⽽不是字符。

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字,即汉字基本上都是⽤来表达语⾔中的词的。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词是以单⾳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

因此他这样的观点是适应古代汉语的。

然⽽随着古代汉语的发展,他的定义就已经不再适合了。

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词(特别是双⾳词)为主,⽽现代汉字的⼀个并不记录⼀个复⾳词,⽽只表⽰它的⼀个⾳节。

这样看来,表词⽂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语素是⼀种语⾔⾥最⼩的⾳义结合体,结合汉字体系古今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字跟汉语⾥的词及其构成成分关系密切,属于语素⽂字。

⾸先在古代汉语⾥,单⾳节词占多数,复⾳词是少数,尤其是在先秦两汉。

古汉语中的复⾳词有两⼤类。

第⼀类是合成的复⾳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节词的两个成分组合⽽成,如“恭敬”、“异同”、“好坏”等;这种词有的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成,有的是叠⾳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还有⼀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欣然”等: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某种附加意义),因⽽都是语素。

中国汉字的演变规律

中国汉字的演变规律

中国汉字的演变规律
中国汉字的演变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形态演变:汉字的形态变化是汉字演变的重要方面。

汉字的形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个阶段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形态的演变主要体现在部首、结构、笔画等方面。

2. 音韵演变:汉字的音韵演变是随着时间推移,语音发展的结果。

汉字通过汉字音韵体系的建立和演变,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音节系统。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外语影响、方言演变等因素,音韵会发生变化。

3. 义义转移:汉字的义义转移指的是原本某个字的含义在使用中发生了改变。

例如,“明”字在古代表示明亮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清楚、显露等意义。

这种义义转移是语言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也是汉字演变的一种规律。

4. 经济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只用于记载祭祀、财物等简单内容,到后来的历史文献、诗歌、小说等广泛领域的使用,经济演变是导致汉字使用范围扩大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汉字演变的规律可以归纳为形态演变、音韵演变、义义转移和经济演变几个方面。

不同的学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还有其他的分析角度和解释方式。

汉字的起源、演变与特点

汉字的起源、演变与特点

2.契刻说
契刻又称刻契,就是在木头、竹片、石块、泥板骨片等物体上刻画各种符号和标志,用来表示一定的 意义。与结绳说相比,更为进步。
半坡遗址-仰韶文化 6000多年前 西安
3.图画说
4.八卦说
河图与洛书
5.仓颉造字说
相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
汉 字
汉字形、音、义的特点 (一)一形一音一义 (二)一形一音多义 (三)一形多音多义 (四)一形多音同义 (五)多形一音异义 (六)多形一音同义
汉 字
• 形、音、义纠葛的原因 文字系统的要求 不同形体的共存 不同读音的共存 语言的影响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甲骨 文、金文多为象形字,也是最早出现的造字法。
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相离:儿 二 三 相接:入 上 几 相交:十 式 九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 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 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 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 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 表》等现如今,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 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汉字。其中, 在2010年重新制定并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 表中,共收录了2136个汉字。
对朝鲜半岛文字的影响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 /韩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相传薛聪在当时发 明了吏读,把朝鲜语用同音或同义的汉字来表示。 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 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但当中有不少部件仍然有昔 日吏读字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摘要:本文运用文字历史比较法,分别对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音形、形义、音义组合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汉字的多元化性质和特点,从另一侧面为“汉字适应汉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汉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声符意符汉字是一种形体独特的文字。

对于汉字的特点,人们从作用,记录方式,表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主要从文字符号记录语言方法这一角度,对汉字、拼音文字内部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做一些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一、表音文字体系先看通常所讲的“表音文字”体系。

表音文字从公元前40世纪后期,到公元前30世纪一些民族使用的楔形文字(象形,表意文字),然后到腓尼基人使用的楔形文字(表意文字)、语词——音节文字(意音文字),再到后来以希腊、拉丁字母为原始型的印欧语系的文字。

大致经历了图画、象形、表意、意音、表音的拼音文字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纯粹的记录语音符号的拼音文字的历史,不过两千年上下。

拼音文字彻底改变了以前文字符号的性质。

记录语言,完全使用音符记录方式,“音”是从语音组织中离析出来的最小单位。

词的书写形式照顾到以形显声这一点。

在字音上,用字母表示语言里的音素,因形见声特点明显。

在字形上,文字字形结构简便,先由点、线构成字母,运用字母拼合之后排成序列。

文字的属性要求文字具备形、音、义三个方面,这三者不可孤立存在,拼音文字在形、音、义方面同语言达成统一,进而完成记写语言这一行为的途径,如图所示:语言:音→义文字:形→音→义拼音文字使用音符记录方式,使字形与语音成了“孪生兄弟”,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现前者”。

文字记录语言的程序为:先通过文字符号表现语音,再依赖语音表示语义。

文字音、形、义关系,只能构成音形、音义两种排列组合。

拼音文字是以下列四种方式来适应语言发展变化的。

:1、音、形不变,词义不变。

(古词、今词相同,属词汇中较为稳定的一部分。

)2、音、形不变,词义变化。

(某词义项增多或词义发生转移。

)3、音、形变化,词义不变。

(语音演变。

)4、音、形变化,词义变化。

(增加新词。

)语言从音到义,文字由形到音、再到义,语言和文字获取语义信息只能通过语音这条单型管道。

这样,也就出现了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到的文字的“效用、缺点和危险”问题。

特别是当它面对语言中语音演变时,就会发现最重要的两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出在正字法上。

第二个问题出在文字的持久性上。

二、表意文字体系再看“表意文字”体系,以其典型代表汉字为例。

汉字是一种自源型文字。

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

汉字吸收图形符号和指事符号的过程,就是把它们改造成为文字的过程。

从考古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辞和铜器铭文来看,其中已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等类型的字符。

汉字历经几千余载的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一个必然的逻辑运程。

象形字形体近于实物,指事字比象形字前进了一步,然而,记录语言仅仅依靠这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复杂事物所受到的局限性很大,于是又出现了会意字。

会意字在符号的抽象性方面有所加强,但仍有局限性。

象形、指事、会意字属纯粹表意性质的文字。

它们构成后来汉字表意的根基。

使用毫无任何语音信息的文字符号总有一些不便之处,于是形声字便从纯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应用而生了。

假借字是通过这些文字所代表的语音来表达概念。

用纯粹的表音假借字记录汉语,虽有一定的表音功能,但又完全丧失了表意能力,这使汉字的发展举步维艰。

形声字是通过对原有的表意字、假借字改造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的,在整个形声化过程中没有增加任何新字符。

形声字的音符能够反映出一定的语音信息,意符能够反映一定的语义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性质文字的缺陷,使汉字最终免遭厄运。

形声字在汉字发展的后期大量出现,是因为较前两种字符更能符合记录汉语的需要。

从汉字发展史看,汉字的构成有三个层次。

一、象形、指事、会意字为基本类型,属纯表意字范畴;二、假借字,属于纯表音字范畴;三、形声字综合使用意符、音符,半记号、记号等方法。

汉字这三个层次同时存在,使汉字在文字性质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人们通常把汉字理解为“意音文字”或“音节、语素文字”。

在字音上,一个汉字代表汉语中的一个音节,其音节结构简单,结构形式比较固定。

在字形上,汉字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虽经数次字形演变,但字形相对固定,成方块状;在字义上,方块形体更适应承载丰富的语义信息,主要表现在一字多义上。

我们说多数汉字具有因形见义的特点,是因为汉字用表意的方式记录语言,字形与信息之间存在一种逻辑运演关系,使多数汉字获得了表意的价值。

汉字从表意程度从上可分为几个层次:源于图画的象形最长于表意,指示字、会意字次之。

形声字表意程度不一,专表音节的假借字,表意功能为零。

汉字特殊的记录语言方式决定了形、音、义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一字多音,多义,一字多形、多义,一义多形、多音。

汉字是这样在这几个方面同语言联系起来的。

汉字采用表意方式记录汉语,综合使用音符、意符,使汉字形、音、义之间构成了立体的建构。

汉字记录汉语有以下几种途径:1、直接从形到义。

2、从形到音,从音到义。

3、直接从音到义。

其音、形、义关系可构成音形、形音、形义三种排列组合关系。

这三种关系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如下:1、音、形不变,字义不变。

(现代汉语词汇中最为稳定的部分)2、音、形不变,字义变化。

(字的义项增多或字义发生转移)3、音、形变化,字义不变。

(字形演变)4、音、形变化,字义变化。

(造新字、增加新词)5、音、义不变,字形不变。

(古、今字相同)6、音、义不变,字形变化。

(同音代替、异体字或文字分化)7、音、义变化,字形不变。

(一词多义或词义转移)8、音、义变化,字形变化。

(造新字、增加新词)9、形、义不变,字音不变。

(古、今字相同)10、形、义不变,字音变化。

(语音流变)11、形、义变化,字音不变。

(同音字)12、形、义变化,字音变化。

(造新字、增加新词)以上是汉字形、音、义关系,在理论上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组合类型。

语言从音到义,文字记录语言有从形到义,从形到音再到义,从形到义三种模式。

汉字并不擅长传递语音信息,而以传递语义信息见长。

在适应语言变化中,形义联系是稳定的价值轴心。

汉字字形一经确定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变性。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汉字成了表词符号。

中古汉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各占一部分,汉字成了表词符号、语素符号。

近代、现代汉语,大量的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来词),汉字又成了表词符号、语素符号、音节符号。

汉字利用了多层类型、多元化性质这一特点,来适应记录语言需要的。

当然,汉字也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1、声符数量大,标音功能不全。

从文字同语音的关系上讲,汉字声符数量多而又不很确定,汉字声符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2、声符表音效能逐步丧失。

汉字特殊记录汉语的方式,造成汉语不同时期语音演变的事实,在汉字中难以得到体现。

现代采用拼音法(汉语拼音),才较好地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结论任何一种文字,都必须具有适应它所记录语言的特点。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传递意义的纽带,要求文字能忠实地反映语言,在语法结构上,都有显露的外在形式,通过形式或形态来表达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

表音的拼音文字适应了形态型语言语音、语法结构方面的特点。

汉语属于语义型、节律型语言,与形态型语言类型完全不同。

在语音上,音节结构简单,词的语音形态信息含量少,汉字复杂的字形结构可以适应汉语的这一特点。

语法、句法和语义信息是通过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内在关系来体现的。

应该说,汉字的表意性质迎合了汉语的表意性质和语用特点的需要。

文字和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

一方面文字受语言的制约,它对语言具有很大的从属性、依赖性;另一方面,它对语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字语言观,对于文字的独立性方面的理解不同,建立在印欧语系基础上的西方语言学理论,把文字完全看作是有声语言的附属物,对拼音文字也许是很合适的。

语言、文字存在于同一时空内。

文字也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受语言绝对的制约。

汉字不可能不受到汉语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只能是相对的,汉字本身是一套与汉语不完全相同的独立的体系,它亦有自己的生成、发展、运动规律,汉字稳固的形义联系同语言易变的音义之间构成了永恒的差异。

汉语在影响汉字的同时,汉字对汉语也产生了极大的反作用力。

有时汉字甚至具有代替和超越语言的功能,对汉民族来说,汉字就是第二语言。

看来,对于文字独立性的认识问题,也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参考文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申小龙.论汉字的文化定义[J].汉字文化,2006,(6).7.徐通锵.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J].语言文字学,1999,(5).8.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J].中国语文,1984,(2)..15.裘赐圭.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