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刺手法——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
中医执业医师常用针刺基本手法1.1进针法———手法轻巧无痛少痛进针是整个针刺手法中的第一步,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进针时少痛或无痛是患者乐意接受针刺治疗的重要方面,故医者要达到手法娴熟轻巧。
具体操作如下:(1)速刺法:进针时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无名指顶住针身,针具靠在押手指甲缘,在进针时切按稍重,右手运用腕力、指力迅速按压刺入皮下,而后将针缓慢插入或稍带捻转,使针刺至要求的深度。
此法较多的适用于1.5寸以内的毫针。
长针进针法,可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身下端,在押手的协同下,一压一刺迅入皮下,再作插入或捻转至一定深度。
若针头面部等皮肤浅表部或施透刺法时,可改用提捏押手法相结合的速刺法。
以上进针方法,只要定位准确,一般可以达到少痛或无痛的目的。
亦即古人云: “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
(2)缓捻法:在押手的协同配合下,用轻、慢、细的捻转并微加压力,向皮下捻入,此法常用于腹部腧穴及体质虚弱者。
总之,在进针时可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进针术式,但两手的协同作用很重要。
古人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确为经验之谈。
1.2行针法———多种术式务求得气进针后再施以一定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技术是针刺基本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提插法和捻转法又是行针中最常用的方法,定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这与针刺得气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亦是施行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1)提插法: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均匀上下提插,待针下有沉紧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催令气至,这是一种激发气至(或气至病所)的常用方法。
行补泻法时,在进针得气基础上,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2)捻转法:进针后拇食两指均匀捻转,以催气至,或结合提插作上下捻转,以加速得气。
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
中医针灸绝学:“烧山火”“透天凉”的16种古法操作烧山火、透天凉作为针灸专业的针刺手法,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息,掌握热补凉泻手法往往成为高手的象征。
一、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概述1.烧山火烧山火手法属于常用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手法。
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
其后,金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手法的要点。
烧山火手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所载《金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
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
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
未效,依前法再施也。
”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
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自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手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金针赋》、《针灸大成》中所载针刺手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山火术式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称为一度。
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至深层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
该术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参考《金针赋》“烧山火”手法而定,但语言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人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烧山火”手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透天凉“透天凉”手法属于传统复式补泻手法之一,是凉泻法的代表性手法。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1—腧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张缙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针灸手法介绍单式手法张缙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揣、爪、循、摄(穴上经上),摇、盘、捻、搓(左右动作),进、退、提、插(上下动作),刮、弹、飞、摩(针柄上),动、推、颤、弩(针身上),按、扪、搜、拔(进出针后穴位上)(针尖上)。
(一)揣是寻找穴位的方法。
以拇指或食指指头,找穴位区域(穴区)内之敏感点.穴“区”之大小依据腧穴之所在的解剖位置而不一,穴为区内之敏感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特殊穴位有专门揣法:丰盈肥厚—用按压法,中脘、环跳即是。
两筋之间—用分拨法,内关、足三里即是.穴被覆盖—用旋转法,养老、神门即是.穴在关节-用张合法,听宫、下关即是.屈伸关节方能揣穴——解溪即是。
垫肘抬肩方能揣穴——肩顒即是。
《针灸大成》:“揣:揣而寻之。
凡点穴,以手揣摸其处,在阴部筋骨之侧,陷者为真.在阴间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其肉厚薄或伸或屈,或平或直,以法取之,按而下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也.”(二)爪是标记穴位及宣散气血,以使进针无痛的方法,以拇、食指头揣到敏感点后立即立起第三指关节,以指甲爪掐穴.爪也是爪切速刺的组成部分.揣爪是在穴上施用的方法.《针灸大成》:“爪:爪而下之,此则<针赋>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血得以宣散,是乃不伤于荣也,右手轻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下针之秘法也。
”(三)循是循按经脉,以激发经气使气血往来的方法.使二、三、四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在一经之末端,一般在腕、踝关节上向心循按,循按与揉法相结合.《针经指南》:“循者,凡下针于穴部经络之处,用于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金针赋》:“循而摄之,行气之法.”《针灸问对》:“下针之后,如气不全,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针手阳明合谷,气若不至,以三指平直,将指面,于针尖至曲池,上下往来按摩,使气血循经而来,故曰循以至气。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得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得深度、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得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得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得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得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得进针。
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与进行补泻而施行得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得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就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得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得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得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得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得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得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与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得操作手法。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一、毫针刺法1、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2、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1)提插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针刺手法名家张缙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针刺手法名家张缙的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文章较长,建议先收藏得空后仔细品味,不管您学没学过针灸,不管您体验没体验过针灸,这篇都具有不错的可读性。
成才之路他幼承慈训,在读诗文,又遇良师,得习经史,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他毕业于名牌医大,医学基础扎实,后又结业于卫生部针灸高师班,在京城得遇名师,学到了一身过硬之本领。
他智慧聪颖,能过目成诵,思维敏捷,可举一反多。
他就是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
张缙,原名张国梁,1930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半拉门乡,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自幼受到外祖家中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痴迷,四岁时就在母亲的口授下能背诵二十多首唐诗。
因为他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为其今后从事中医文献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缘巧合,西医转行成为中医1951年,张缙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东北军区的廿六后方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大夫。
在做西医大夫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针灸家朱琏写的《新针灸学》,每当得闲,张缙便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他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中医的世界,针灸的殿堂。
回忆起那段时光,张缙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人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葛春胜,是当年我在尚志医院工作的同事,他是药剂科的主任。
一天,他突然得了重症胃痉挛,吃了许多药,毫无效果,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医务科金主任对我说给他针灸试一试,我对这样重症胃疼也心里没底,其他大夫们也说针灸试试,我立刻找来《新针灸学》,按上面写的方法,先针中脘、梁门、足三里,结果不见效,我又改刺脾俞、胃俞二穴,奇迹发生了,他的胃竟然完全不疼了,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接下来的一件还是和葛春胜有关的事,他的母亲得了急性结膜炎,老太太特信针灸,所以坚决要求我为她针灸,说实在的,针灸治眼病我想都没想过,我又只好回去看书,这次我在她的睛明、鱼腰、瞳子胗、合谷四个穴位上行针,然后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出针后,眼睛的肿痛感就大有好转,第二天,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给老太太扎了一次针,这次出针后,不适的症状就几乎完全消失了,第三天,再次施针结束后,老太太的眼睛就完全好了,从此以后,老太太成了我的忠实‘粉丝’,遇到谁生病,就让他找我针灸。
中医操作考试之针刺法
中医操作考试之针刺法1、单手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
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留针到规定的时间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2、指切进针法(爪切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掐住穴位皮肤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指切进针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回答:适应于短针进针3、夹持进针法(骈指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食指拇指用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 0.3~0.5cm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夹持进针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回答:适应于长针进针4、提捏进针法一提捏进针法针刺印堂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押手食指拇指捏起穴位附近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当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平刺(15°)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好衣服问题:适用于什么部位回答:皮肉浅薄的部位5、舒张进针法沟通找穴位消毒:医生双手、穴位、针具持针:刺手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指拇指撑开穴位两旁的皮肤,使皮肤绷紧,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
刺入: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出针:消毒棉球辅助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整理衣服可题:适用于什么部位回答: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1.针刺的(1)直刺:90°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
(2)斜刺:45°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中医针刺常用的四个手法
中医针刺常用的四个手法
中医针刺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针刺治疗中有四个常用的手法,分别是刺、捻、推、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手法及其应用。
一、刺
刺是中医针刺的最基本手法,也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刺的方法是将针头垂直插入皮肤,直至达到所需深度。
刺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刺可以分为浅刺和深刺两种。
浅刺主要用于治疗表浅的病症,如皮肤病、外伤等。
深刺则用于治疗深部病症,如内脏疾病、神经病等。
二、捻
捻是中医针刺中的另一种常用手法。
捻的方法是将针头在皮肤内旋转,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捻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关节等疾病。
在使用捻手法时,需要注意掌握力度和方向,以免捻出伤口。
三、推
推是中医针刺中的一种特殊手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手法之一。
推的方法是将针头沿着皮肤方向推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推适用于治疗软组织疾病和神经病,如肌肉疼痛、颈椎病、腰椎病等。
在使用推手法时,需要控制力度和速度,以免造成损伤。
四、按
按是中医针刺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手法,其方法是将针头按压于皮肤上,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按适用于治疗内脏疾病和神经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使用按手法时,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时间,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和疼痛。
总结:
中医针刺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四种常用手法刺、捻、推、按都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
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需要掌握手法和技巧,严格遵守卫生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古代针刺手法
单式针刺手法1 揣法用手指指腹于穴位所在部位施行揣按,为取准腧穴之法。
2 爪法用指甲按掐穴位,便于取穴准确。
3 切法用大指甲垂直于穴上作切按动作,以宣散气血,减轻疼痛,不伤营卫。
4 指持法右手持针,将针尖对准欲针的穴位准备进针。
5 进法将针由浅入深,渐次而进,获取感应,使针能达应进的深度。
6 循法用手指指腹沿穴位经络线上下抚摩,促使针下经气来至并循经传导。
7 摄法用拇、食、中指沿穴上下经脉进行提捏,促使经气沿经脉传导。
8 搓法将针如搓线状单向转动,以加强针下感应,并促使感应向单一方向传导。
9 捻法将针来回反复捻转,加大刺激量,促使得气,增强感应。
10 盘法将针作圆形盘转,可加大刺激量,用于腹部肌肉松弛之处。
11 弹法用手指弹动针柄,随着针身的颤动,针下感应持续不断。
12 摇法用手指执持针柄,将针身左右摇摆,以摇大针孔,便于出针泄气。
13 按法将针下插豆许,促使感应增强。
“按者,插也”14 提法将针上提豆许,使针下感应减弱消失。
15 努法用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按压拨动针身,可控制针下感应向单向扩散。
16退法将针由深出浅,出针时用。
17 动法留针时活动其针,增强针感,可以催气。
18 留法当退针外出,针尖到达皮下时,留针片刻方出针,避免出针太猛太快损伤组织。
19 拔法针尖已退至皮下,松活不滞涩,如拔毫毛一样,将针拔出,以避免出针时疼痛。
20 扪法出针后用手指按压针孔,减轻出针后的痛感,防止气泄。
飞经走气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法使经气通过关节,通经接气,趋达病所的方法。
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或关节附近针刺久不得气者。
青龙摆尾法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白虎摇头法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样,边摇边提针。
与此同时,于所针腧穴经脉的一端,用左手指按压,让此端经脉关闭,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1—腧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央(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如患者张某某,男,已婚,本院汽车驾驶员,于1990年1月31日,应邀做客,饱食后,于晚11时自感腹胀难忍不适,起坐不是,来寓求治。
查视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拒按,按之不适,即给针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双足三里行气消滞,留针15分钟,频行其针,针感以患者舒适为度,继之排气即舒。
次日晨问之,一切如常,无其它不适。
此患者饱食后腑气不通,食气停滞于肠胃,故腹部膨隆胀满不适难忍,起坐不是,因六腑以通为用,故取双侧下合穴足三里远道刺之通其腑气而获愈。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李氏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一。
针刺前的准备1。
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2。
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
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
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
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5。
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1。
直刺90°左右2。
斜刺45°左右3。
平刺15—25°(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六)行针手法1。
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七)针刺得气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
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三。
适应症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四。
注意事项1。
选好体位,使患者体位舒适全身放松,留针时不可乱动,以防意外。
2.年龄体质有差异,应注意,老人儿童刺激量应小,针刺宜浅。
3。
针刺时手法应轻巧灵活准确。
4。
针刺时患者若出现神疲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冷汗甚至意识丧失等晕针情况处理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所有留针,使患者平卧,可饮用温开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观察病人变化,严重时送急症科处理.5.针后异常感是针刺后患者的穴位出现酸麻胀困重等感觉.属于针刺后一些穴位正常反应,多不必处理,休息即可.严重者用推拿手法训循按局部即可痊愈.五。
中医针灸的二十四种刺法
中医针灸的二十四种刺法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央(?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
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
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
《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
”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
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
古人将深部近骨处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称“分刺”。
针灸名家张缙丨24式单式手法及复式手法(精华)
针灸名家张缙丨24式单式手法及复式手法(精华)24式单式手法及复式手法作者:张缙作者简介:张缙,1930年9月4日生,辽宁省黑山县人,是国内外著名针灸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针法灸法学科带头人、“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位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导读】:张缙教授强调: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目的而不能盲目;任何一个术式都要有所依而又有所变;任何一个手法都要组合有方,搭配得法;具体操作则应“意随针入、力伴针行、意力合一、以意领气”,动作要“小而有力、巧而圆通、精而不乱”。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气”的变化使用各种针刺手法,使“得气”“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一气呵成。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操作规范之立论依据一、前言“针刺手法”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了: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它的基本理论即循经感传理论,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以及相适应的进针法和基本功训练。
最重要的复式手法只有两类,一类是热补凉泻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一类是飞经走气,气至病所的龙虎大段通经接气手法。
我国在针刺手法系列研究上是有序进行的和全方位推进的,从而为针刺手法制定规范,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二、烧山火与透天凉古典文献的正本清源研究“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通称。
(一)《内经》中的取热取凉手法是寒热手法的源头《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灵枢·小针解》: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
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二)“徐疾”的后世发展和对徐疾的补充可以看出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操作技术是从《灵枢·九针十二原》上“徐疾”通过《小针解》的解释传承下来的。
经元明时期的充实,成为一个体系,一直发展到今天。
针灸进阶:“24式针法”
针灸进阶:“24式针法”【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烧山火【口诀】能除寒, 三进一退热涌涌, 鼻吸气一口呵五口。
烧山之火能除寒, 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络一寸, 三番出入慢提看。
凡用针之时, 须捻运入五分之中, 行九阳之数, 其一寸者, 即先浅后深也。
若得气, 便行运针之道, 运者男左女右, 渐渐运入一寸之内, 三出三入, 慢提紧按, 若觉针头沉紧, 其插针之时, 热气复生, 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四肢似水最难禁, 憎寒不住便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 患人时下得安甯。
二、透天凉【口诀】能除热, 三退一进冷冰冰, 口吸气一口, 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 进一寸内, 行六阴之数, 其五分者, 即先深后浅也。
若得气, 便退而伸之, 退至五分之中, 三入三出, 紧提慢按, 觉针头沉紧, 徐徐举之, 则凉气自生, 热病自除, 如不效, 依前法再施。
一身浑似火来烧, 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 须臾热毒自然消。
三、阳中隐阴【口诀】能治先寒后热, 浅而深。
阳中隐箇阴, 先寒后热入,五分阳九数, 一寸六阴行。
凡用针之时, 先运入五分, 乃行九阳之数, 如觉微热, 便运一寸之内。
却行六阴之数, 以得气, 此乃阳中隐阴, 可治先寒后热之瘲, 先补后泻也。
先寒后热身如疟, 医师不晓实和弱,叮咛针要阴阳刺, 祛除寒热免灾恶。
四、阴中隐阳【口诀】能治先热后寒, 深而浅。
凡用针之时, 先运一寸, 乃行六阴之数, 如觉病微凉, 即退至五分之中。
却行九阳之数, 以得气, 此乃阴中隐阳, 可治先热后寒之症, 先泻后补也。
先热后寒如疟疾, 先阴后阳号通天,针师运起云雨泽, 荣卫调和病自痊。
补者直须热至, 泻者直待寒, 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 法在浅则当浅, 法在深则当深, 二者不可兼而紊乱也。
五、留气法【口诀】能破气, 伸九提六,留气连针先七分, 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 症瘕消溶气块匀。
凡用针之时, 先运入七分之中, 行纯阳之数, 若得气, 便深刺一寸中, 微伸提之, 却退至原处, 若未得气, 依前法再行, 可治症瘕气块之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针刺手法——二十四式单式手法。
相信学习针灸的人对针刺疗法一定不陌生,针灸是中医的精髓之一,而针刺手法又是针灸的精髓。
著名的针灸专家张缙把它归纳成24法,这些手法分别是:“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拔”。
对于针灸,特别讲究的就是力度,所以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学习扎针的力度必不可少。
张缙在练习扎针力度的过程中,就扎坏了一顶皮帽子和红木的抽屉。
他的学生,吴滨江博士就试验过张缙的教学方法,在针刺手法练习课上,让每个学生带一个洗脸盆,拿一个苹果,在盆里装满水,把苹果放盆里,然后让学生往苹果上扎针,等一个苹果扎满针眼的时候,把苹果切两半,再扎针,又扎满的时候,再把苹果切成四瓣接着扎,直到苹果小到不能再切的时候方停止。
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扎针,了解扎针的力度,通过多次的揣摩和练习,通过这样的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做针灸手法必须有基本功基础。
针刺手法
1.“揣、爪、循、摄”,前两式是用在穴上的手法,揣的目的是为了找准穴位,用爪切,既可激发经气,又便于从爪痕之处认穴;后两式是用指头循所拟刺之经,用爪甲摄所拟刺之经。
此两者宜并用,这是一组连动激发经气的手法。
2.“摇、盘、捻、搓”,是一组环形的左右向的运针手法,皆系针体沿横轴的左右动作。
其动作之特点各有不同,速度与幅度、部位与目的亦各有异,但动作方向皆为左右。
3.“进、退、提、插”,是一组上下纵向的运针手法,按天、人、地三才针法,其幅度在一部或一部以上者向内为进,向外为退;其幅度在一部之内者向上为提,而向下为插。
4.“刮、弹、飞、摩”,凡此诸式皆为针柄上之操作,各有具体之术式。
5.“动、推、颤、弩”,凡此四式,皆为在针身上之操作,整个针身皆参与之,方能完成此四式中之每一式。
6.“按、扪、搜、拨”,前两式是进针后在经上的运作,后两式则是体现在针尖上来做手法。
二十四式单式手法是针灸技术的高、精、尖部分,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还是其他的中医特色疗法,都需要临床的实际操作还有不断的练习,想要掌握精髓所在,就要学会“疯狂”。
现在的很多中医师难得有像张老先生这样勤奋的了,小珞希望所有的中医师都能热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忠于事业。
最后小珞祝大家圣诞快乐,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