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步骤一)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
(步骤二)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步骤三)
我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了

如何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学

习了规范答题的步骤,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

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
常见意境术语六大类型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清幽类:清新明艳、XXX恬淡。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如“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超脱世俗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作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选取迟日、春风、花草香、飞燕、暖沙、睡鸳鸯等意 象,描画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暮天—迥,青枫、霜叶—稀,鸟—独,月—初上 第三步:分析意境 广阔、凄凉、孤寂 第四步:由意境分析情感 关键词:乡心,绝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示例】叶落草枯暮色中天显得清旷悠远,本来茂盛的青枫现在 的霜叶稀稀落落。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门已经关闭,唯有的一只 孤零零的鸟也向相反方向飞去。水边的渡口一弯新月刚刚升起,邻 居家的渔夫至今还没有摇船而回。怀乡愁思的侵袭肝肠都要寸断了, 从什么地方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景物形象)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景物形象)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 春日偏能惹恨长。
•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 然的春景图。
• 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 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 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 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 ③以乐景衬哀情,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 的愁思,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叠、浮萍片片。出污
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
或: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 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或:作者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图: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 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辽阔壮美景 象。 (二)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 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 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军城早秋
• 1.诗的前两句选取了秋风、汉关、

严武
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2.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
肃杀、凝重的夜景图。
“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比如感伤一定要点明为何感伤
参考句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典例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赵鼎①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答案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例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景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景物形象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 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①扶头酒:醇厚下了微微的涟漪。周 围树木成荫,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 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②描绘出一幅恬静幽美、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③表达了词人怡然自得,其乐陶陶的情怀。

11、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 伤的感情。 12、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 山河。 13、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 落、苍茫沉郁之情。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 ,或抒发感慨 1、菊花——隐逸,脱俗,坚贞高洁的品质,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不屈 不挠,纯净洁白,坚强,高洁人格的象征。 3、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美好,杨 花有飘零之意,兰有高洁之品。 4、松柏——傲霜斗雪,坚贞高洁,坚挺, 傲岸,坚强,生命力,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 情) 1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莲——表达爱情 3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 4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5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指弃文从武。 2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 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柳营----指军营。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 的军营。 5请缨---- 喻杀敌报国 6羌笛----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 然泪下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诗歌鉴赏0505 103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情感思想。

例题分析:1、诗中品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例2: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例题分析: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鉴赏”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鉴赏”复习笔记

景物形象鉴赏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意境特点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常见的意境特点如下表:掌握关键能力:画面描述“3步骤”说明: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3]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第一步:概括画面特点明确第二联在这首诗中的重要位置,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一联写景所烘托的意境:宁静、清幽。

第二步:描绘画面内容整体阅读这首诗,弄清第二联的大致意思,试着用自己的想象再现这一场景,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第三步:分析作者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有时情感可不涉及)[形成答案] 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对点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系列: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一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一景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试说明: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它承载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一、题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所描写的物象的特点是什么?。

变式提问: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作者借它表现什么?二、考题回放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杜牧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答:傍晚西风(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三、答题步骤:例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望海楼①米芾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

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详细分析:米芾的诗题为“望海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这是为望海楼铺设高接云天又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

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

答案: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结尾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详细分析: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

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

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

”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

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均有蕴意。

结尾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

答案: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一)意象作用分析意象作用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创设情境,提供背景;③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④表情达意,感发兴寄;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二)意象类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①找出相关意象;②概括意象的特征,-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③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意境类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景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

意境,就是诗(某几句诗)中所有意象的“总和”。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

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一)画面描述题1.画面描述题①第X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XXX的哪些景象?③这首诗X句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画面描述“三步骤”①概括画面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景物形象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景物形象

古诗歌鉴赏形象题——景物形象景物形象[题型例释]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前文中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场景)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

这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由“画面特点或场景中的形象”“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构成,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含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例1] (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 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自主尝试][解析] 颈联前一句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

社,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

这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后一句写远处传来的捣衣砧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

[参考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解题技法]1.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三要”(1)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

(2)要掌握写景的主要技巧: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

(3)要掌握表现写景特色的名词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2.鉴赏景物形象题答题“三步骤”3.准确分析意象作用的四个思考角度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属于低频考点,这种题型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1)营造意境。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

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

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

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分析景物描写所渲染的环境特别要注意“北风”“白草”和“胡马骎骎”等意象。

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

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赏析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赏析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赏析景物形象古诗:赏析景物形象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真题引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裴仲谋同年黄庭坚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注】①裴仲谋:名纶,黄庭坚友人,时为舞阳(今河南舞阳)县尉。

②叶(shè):县名,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叶县)县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从题目可以看出,与诗人同岁的好友裴仲谋先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作的韵字与次序相和了这一首诗。

B.首句诗人回忆了过去与仲谋在春天的汝水河畔相会的情景,运用“交盖”的典故,不露痕迹,意蕴丰厚。

C.第二句写诗人曾经与仲谋在僧舍中对榻而卧,倾心交谈,与上一句一气贯通,表现了二人的深情厚谊。

D.颔联写出了二人居官之地相距很近,又同样年轻,可以时常通问。

“贱子”与“公”一谦一敬,更表现了诗人对仲谋的看重。

(2)尾联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A(2)①尾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江南竹林茂密的水岸,鸬鹚安详地休息,勾勒出一幅自然静谧的画面,寄寓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向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冬夜赠别友人卢纶①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②未成名。

【注】①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一生仕途坎坷。

①贡禹:西汉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有人认为该诗颔联“极富画面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大德歌·冬景①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

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②。

【注】①大德:元成宗年号。

此曲是关汉卿晚年漂泊在外时所作。

①艖:木筏,小船。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写出了怎样的画面和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1]杜甫〔唐代〕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2]红叶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1]本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2]裛,同“渑”,沾湿。

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②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①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数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颈联描会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怎样心情?12.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秋夜作韦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①。

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

【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俗称“蟢子”。

①悲秋赋:语本《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泛指抒发悲秋之情的诗文。

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14.请准确标注出下列加点意象的含义。

(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2)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颼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sōu liú):风声。

①拳毛:拳曲的马毛。

①眄(miǎn):斜视,一作“盼”。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与秋风的聚散,“我”为秋风,去而复返,将无情之物化作有情之人。

B.颔联写诗人五更醒来,听闻屋外秋风劲拂,不由得起身对镜自照,感慨容颜易老。

C.颈联写黎明时分,诗人豢养的马想要外出吃草,用来狩猎的鹰也期待着展翅高飞。

D.全诗以黄菊、玄蝉、边草、青云、天地肃清等意象,与秋风一道,营造浓浓秋意。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①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也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仲春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感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D.本诗的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节奏流畅,充满情趣,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20.《说“木叶”》一文中说只要一提到“木”这一意象,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联想到感伤之情。

其实,在中国古诗词中,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

你能结合一些具体的古诗词进行阐述吗?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姿态幽静贤淑,由梅的风流柳的轻,突出海棠柔美的体态;①颔联写海棠生长在幽静临水处,晚春尽情开放,暗示海棠的高洁。

①颈联写到哪怕是经过长久的风雨也香味犹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尽也画不成,突出了海棠不惧风雨,坚韧而富有气韵的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的形象的鉴赏能力。

①首联“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中“幽姿淑态”、“梅借风流柳借轻”写出了海棠姿态幽静贤淑,仿佛是像梅花借来的风流,像柳树借来的飘逸,突出了海棠柔美的体态;①颔联“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中“静宜”“长是”写出了海棠生长在野外幽静临水处,晚春清明时节尽情开放,暗示出了海棠的高洁,不与百花争艳的形象。

①颈联“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中“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写出了海棠哪怕是经过长久的风雨飘摇,也香味犹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尽也画不完姹紫嫣红的海棠,勾勒出了海棠不惧风雨,坚韧而富有气韵的形象。

①尾联,诗歌尾联诗人以杜甫避讳母亲姓名而未能畅咏海棠的典故,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暗示了海棠的形象美好,惹人喜爱。

2.①其二中的“野云”居无定所、来去自由,是作者自况,既表现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现其旷达自由、独立不羁的精神;①其四中的“冻云”难以移动,顾虑重重,是诗人被贬处境的真实写照,以此反衬作者高远不俗的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其二中写到“却爱野云无定处”,这些“野云”居无定处,飘来飘去,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从而表现出作者对“野云”自由、独立的喜爱之情。

同时这一组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所以“野云”的居无定所象征着作者的宦海沉浮、漂泊不定。

所以其二中的“野云”是作者自况,既表现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现其旷达自由、独立不羁的精神。

其四中写到的云是“冻云”,“暮天寥落冻云垂”写到傍晚的天空一片寥廓,只有云彩一动不动,用一“冻”字来形容,体现出云难以移动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这组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所以“冻云”也是作者当时境遇的写照,表明自己像这“冻云”一样难以移动、顾虑重重,而后文写景的诗句却视野开阔,仿佛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所以作者以“冻云”反衬作者高远不俗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