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 第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3.1《多变的天气(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第二课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
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
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讲授新课]让学生指出导语3中,哪两句是对天气的描述?哪两句是对气候的描述?根据学生自由回答的情况,教师恰当转入下面的教学。
板书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42图3.1A、B、C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
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2.学生议论分别进行描述天气,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边点拨、边启发、边归类、边板书:(1)冷、热——气温(2)雨、雪、雹——降水(3)风、扬尘、沙尘暴——风(4)晴、阴、多云——云(5)雾、霜、露——雾然后指出:气温、降水、云、风、雾等是人们描述天气状况常用的要素,并让学生观察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看看用哪些要素把它描述出来。
3.欣赏配乐散文节选:“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初中地理_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绣惠中学赵菲2019年3月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各种练习,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播报天气预报,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学习记忆的方法,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懂得从自身做起去保护大气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学会区分天气和气候。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学会识别风的符号。
2.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1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影响二、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2.天气符号3.风矢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效果分析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典型的的事例。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例如创设学生任务,动手绘制天气符号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及时,小组合作,针对不同知识点,及时复习关键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
天气与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天气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天气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本质的能力。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编制、气象仪器的使用以及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基本的气象术语。
2. 学会编制简单的天气预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预报的编制,气象仪器的使用。
重点:天气的定义,常见的天气现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仪器模型,PPT课件。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天气预报编制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关注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雾、雨、雪等。
(3)讲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4)介绍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低压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2)学生动手绘制天气符号,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3)学生编制简单的天气预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天气现象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5. 随堂练习编制一份关于天气现象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2. 常见的天气现象3. 气象仪器的使用4. 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本周的天气变化,编制一份天气预报。
答案:根据学生所学的天气知识,分析本周的天气变化,编制一份简单的天气预报。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学生可从出行、穿衣、农业等方面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多变的天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读天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天气与气候、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预报天气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目标(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能判读天气预报图包含的天气信息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本节课设计了自学教材,上台表演等环节,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教法、学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2分钟)播放音乐《海尔兄弟》片段,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一).天气与气候(10分钟)提问:今天天气如何,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设计意图:引出天气的概念(1)美文欣赏(2)出示对比图片设计意图:总结天气的特点仔细体会,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加强对本节课重点的理解(二)天气的影响?(2分钟)(三)明天的天气怎么样?(20分钟)(1)卫星云图(2)天气符号(模仿秀)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的在天气预报图中识别天气。
(四)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5分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设计意图: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课堂总结和思考(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1分钟)(二)反馈练习(4分钟)1 天气的特点是( A )①短时间②长时间③多变④稳定⑤即时状况⑥平均状况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2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许昌市第一中学高晓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天气的含义,能说出天气的特点,会辨认常用天气符号。
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联系到人生,并结合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进而使学生受到抗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也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料事如神能呼风唤雨,诸葛亮真的能呼风唤雨吗?生:答略。
师: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知识渊博,他肯定了解多变的天气。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现在的天气吗?生:答略。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在描述天气时,通常要说明阴晴状况、气温高低、风力的大小等要素。
我们刚才所说的天气都是近期的天气状况,一星期前的天气和现在一样吗?三个月前和现在一样吗?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天气反映的时间长还是短呢?生:答略。
师简单归纳后强调天气所反映的时间短,是经常变化的。
师:同学们再来思考刚才咱们所描述的天气是哪里的天气?换个地方,比如北京还是这样的天气吗?上海呢?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咱们刚才描述的天气是咱们这儿一个地方的天气,而不是其它更多地方的天气,所说的区域范围比较小。
提问: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可能这边正下着瓢泼大雨,到了前边却是滴雨未下。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气候与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天气预报视频。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或校园内的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现象的成因。
4.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如晴天、阴天、雨天、雾天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
六、板书设计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 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3. 天气观察与预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本周的天气变化,预测下周一的天气。
2. 答案:根据观察和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实施;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特点以及天气符号的识别。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天气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天气符号的识别和理解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天气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简单描述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描述天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提高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定义、特点,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2.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天气现象。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识别和描述天气符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实例和图表,用于展示和讲解天气现象。
2.准备天气符号卡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天气是怎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特点,以及常用天气符号。
通过展示实例和图表,使学生对天气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发放天气符号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识别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多变的天气 第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通过模拟天气预报活动,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5、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们活动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难点:天气符号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情境再现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伦敦奥运之多变的天气师:视频中最后一句话——伦敦的天空不可靠,雨具才可靠。
说明伦敦的天气很多变。
我们在举行活动例如运动会、郊游等,通常都十分关注天气。
那什么是天气,天气要怎么描述,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看天气预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授新课】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1)描述课件展示:阴、晴、雨、雪的图片师:我们通常说说的阴、晴、雨、雪就是天气,那天气具体要怎么描述呢?就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
课件展示:描述天气:1、阴晴2、风雨3、冷热(气温)师:下面请同学们聊聊“天“,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如何?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那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板书:(2)特点课件展示:有关天气特点的例子:雷阵雨;东边日出西边雨;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
生:根据课件提示的例子,思考天气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的例子得出天气的特点1、时间短,变化快;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师: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那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是什么呢?生:气候板书:2、气候师:没错,长时间的大气状况,也就是长时间天气的综合情况就是气候。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
价。
天 气 出示 问题 。
报 员。
。
预报 出谋划 策 :豆豆还 能怎样得 知 明天 的天 气情 况
的途 呢?
自主发 言 ( 网查 询 、听 上 培养搜 集信 息
广 播 、 看 报 纸 、 手 机 短 的能力。 信 、பைடு நூலகம்话查询等 )。
、
及 时补充
。
处 理 信 息
出示豆 豆 的 日 ,引导 学 记 生谈谈 自己的收获
。
培 养 学生 归纳 总结 能 力和
语 言表 达 能力
,
掌握 学 习
区域 地 理 的 方 法 。
藏
蠢 童
0
课 后拓 展 :搜 集 有 关描 述
天气的诗句
鹅
* # ∞ %‰
。
1 4
— —
■
辔 l’ _ l _ 、 ~
停止建筑工作 郊游
3 风 力风向。
水的情况 。
高速行 车
() 3 现场 直播 :播报城 市天气预报 ( 市天气预报 图 ) 城
获取
明规 则和 要 求
出示城 市天 气预报 图 ,说 出 名评委 ,每组 派一名 培 养学 生分 工协 作 选 4 团 体 及 时 评 表 ,评 选 出优 秀天 气预 代 意识及 语言表 达能力
举例 : 东边 日出西 边雨 、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3 天 气 与 -.l 活 生 产 的 影 响 ? &4生 ' 1
组 织 讨 论 ,及 时评 价 。
分 四 个 小 组 展 开 讨 论 、展 示 、 j. 。 F - 报 通 过 活 动 体 会 天 气 变化 与
七上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案
《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一、怎样描述天气?
1、天气的概念,天气的特点。
2、请利用谚语或古诗说明天气的特点。
3、想一想,下面哪些是讲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撒哈拉沙漠终年干燥少雨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写出常用天气符号的含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情感意识,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民主、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照顾到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效率,同时拓宽了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彼此合作探究不足,个别学生学得被动,需要教师给予关注与指导。
初一地理(人教版)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3. 课 堂 小 结
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初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地理(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5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响。
2.利用各种天气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并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
图。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天气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并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
时间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 入: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
二.新授课 1. 什 么 是 天气?
(1)通过一段对天气的描写,理解天气的概念; (2)给出各种天气发生时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识别是什么天气? (3)判断对天气的描述。 给出一些诗句或描写,判断哪些是对天气的描写。剩余的描写是对哪 个方面的描写?引出气候,并归纳气候的概念 (4)归纳气候的概念 (5)引导学生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天 气 对 人类的影 响
通过教材 P47 活动,认识天气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天气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古代谚语进一步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 系) C.天气与农业的关系(通过古代谚语进一步说明天气与农业的关 系) D.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E.补充资料:天气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多变的天气第1课时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教师:那气候与天气究竟是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思考并探讨。
教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因此一个地区的气候都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不大。而天气是指一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天有不测风云”说的就是天气现象的瞬息万变,而一战封神的诸葛亮假如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他的“夜观星象”也许就不值一提了,因为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神器”--气象卫星。通过它我们不用“夜观星象”只需要打开电视、电脑或手机就能查阅天气预报准确知道天气情况了。一般来说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一天或几天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我们就能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遭受不利天气的危害。
教师: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攻打孙刘联军,曹操认为隆冬之际只会刮西北风,不可能出现东南风,便将舰船首尾相接,使兵马在船上也能如履平地。没想到诸葛亮“夜观星象”,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出会刮东南风,于是他借此“东风”火攻曹军,赤壁一战大获全胜,“借东风”也成了诸葛亮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讲授新课:
学生思考并回答的题目。
作业布置:
完成教师展示的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浓厚。但是本节课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进行体验,所以要强调学生多观察身边事物,从生活中体验地理的魅力。
学生看图并思考。
教师:这些符号由生活中的常见意象演化而来,所以非常通俗易懂。比如大家都知道太阳表示“晴”,云遮挡了太阳代表“多云”,“阴天”里只有厚厚的云层没有太阳,用云朵加数量不同的雨点展现数量不同的降雨,雷电符号表示“雷阵雨”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天气符号,比如“霜冻”的符号像一层薄冰。“雾”的符号像被拉起的百叶窗。“沙尘暴”的符号则是用“沙”字首字母“S”加上向右的箭头表示,因为在我国沙尘暴一般由西部向东部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天气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天气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描述和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及多样性2.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天气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视频资料。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户外观察的场地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美丽的日出图片,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如:通过PPT呈现不同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讨论天气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3.1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导入方式1:播放视频,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的常用语。
播放完后,启发提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导入新课。
导入1:视频导入教师选择的视频和本节教学有关,通过导入方式2:提问今天的天气如何?我们平时都是如何了解未来天气的呢?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经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风和日丽、风雨交加、大风降温)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今天昨天、明天)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出示图片:大风、下雪、打雷、下雨。
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活动】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晴空万里、和风细雨、雷电交加)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问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抢答,引出气候的概念。
北京的四季如何描述气候?(温暖多风、炎热多雨、凉爽少雨、寒冷干燥)所描述的时间有多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什么是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我们来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活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3.明天大风降温(天气)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多变的天气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学会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养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正确描述天气;【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创设地理情景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古时候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诸葛亮就是其中翘楚。
他不仅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博学的气象学家。
大家听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吗?对,这些都是诸葛亮运用气象知识巧妙打败敌人的故事。
可见,气象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生活中需要掌握气象知识吗?(生答略)对,所以我们要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更好的适应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教学新课:一、天气及其影响[教师出示图片: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描述天气呢?思考三幅图片各自主要说明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1、怎样描述天气[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A图侧重于“晴”,B图侧重于“风”,C图侧重于“冷”。
[教师引导] 大家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状况?[学生抢答] 阴天、雨天、闷热天气、沙尘暴……[教师总结]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转折过渡] 天气有什么特点呢?2、天气的特点[学生看书回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教师引导] 天气是多变的,但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多变的天气》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2.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且正确运用。
3.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2.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且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多变的天气是第三章的开篇第一节,在学生对地球面貌有基本了解之后开始进入自然要素的学习,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天气现象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易于接受。
同时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也是后面学习气候的基础。
在教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内容时,既完成了课标要求,又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本节内容是开始自然要素学习的第一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相对前面内容较为容易,所以本节课采取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A.晴空万里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暴风骤雨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夏收期间遇上少有的好天气,华北平原顺利完成小麦收割任务,说明了( )A.天气对工业的影响B.天气对农业的影响C.天气对交通的影响D.天气对衣着的影响答案:B;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的含义及特征2. 气候的含义及特征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二、天气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通过模拟天气预报活动,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5、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们活动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难点:天气符号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情境再现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伦敦奥运之多变的天气师:视频中最后一句话——伦敦的天空不可靠,雨具才可靠。
说明伦敦的天气很多变。
我们在举行活动例如运动会、郊游等,通常都十分关注天气。
那什么是天气,天气要怎么描述,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该怎么看天气预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授新课】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1)描述课件展示:阴、晴、雨、雪的图片师:我们通常说说的阴、晴、雨、雪就是天气,那天气具体要怎么描述呢?就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
课件展示:描述天气:1、阴晴2、风雨3、冷热(气温)师:下面请同学们聊聊“天“,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如何?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那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板书:(2)特点课件展示:有关天气特点的例子:雷阵雨;东边日出西边雨;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
生:根据课件提示的例子,思考天气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的例子得出天气的特点1、时间短,变化快;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3、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
师: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那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是什么呢?生:气候板书:2、气候师:没错,长时间的大气状况,也就是长时间天气的综合情况就是气候。
那我们要怎么描述气候呢?板书:(1)描述课件展示:北京的气候特征师:从北京的气候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说的是什么?生:气温师:那,“多雨、少雨、干燥”又是什么?生:降水师:所以说我们描述气候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漳州的气候是什么样的?(主要从夏季和冬季来说。
)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师:气候与天气的描述看出,哪个时间更长?更稳定?生:气候[归纳小结]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课件展示:表格(比一比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活动2:(填一填)下面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1、昆明四季如春(气候)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3、明天大风降温(天气)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5、风和日丽(天气)6、春旱多风沙,夏热多暴雨,秋短晴朗,冬季干寒(气候)7、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天气)8、今夜到明天晴转多云,局部有雷雨,南风2-3级(天气)9、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师:天气与气候是人们经常关注和谈论的话题,天气究竟对人类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讨论举例。
板书:(二)天气的影响生:思考、讨论并举例。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举例我们可以知道,天气对交通、生活、军事、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师:(过渡)既然天气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就要提早知道天气,来做好准备。
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生:可以通过天气预报。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天气预报师:天气预报通常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那我们要怎么去看天气预报呢?课件展示:卫星云图师: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卫星云图。
它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板书:1、卫星云图活动3:(看云识天气)请观察卫星云图,说出图中绿色、蓝色和白色各代表什么事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生:蓝色、绿色、白色分表表示海洋、陆地、云区。
师:没错,白色表示云区。
白色越浓,则表明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因为云层越厚反射的太阳光就越多,所以在图上就越白越亮;而。
云层越薄透过的太阳光就越多,图上就可以看得到地面,所以就比较暗。
师:此外,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还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常用的天气符号有哪些。
板书:2、常用的天气符号课件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分类展示)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常用的天气符号进行识记。
第一类无雨的天气;第二类有雨的天气;第三类有雪的天气;第四类其他天气师:对天气的描述出来阴晴、气温和降水以外,还有风。
那风是怎么表示的呢?课件展示:风的表示方法师:风是通过风向标来表示,包括风向和风力两部分。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而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在风向标中每道横线代表2级的风力。
[课堂反馈]活动4:(练一练)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风力活动5:(考一考)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回答。
师:天气预报中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例如,练习中的这道题:(课件展示题目)读图,依据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写出某城市某日的天气状况:(1)天气由阴转多云;(2)风向东北,风力6级;(3)最低气温0 ℃,最高气温5 ℃。
生:思考回答。
活动6:(试一试)小小天气播报员师:通过对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的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具备看懂天气预报的条件。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的主持人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并进行模仿。
视频播放:2016年9月19日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生:观看视频,并进行模仿。
师:天气预报要会看还要会应用。
板书:3、应用天气预报信息课件展示:4幅不同天气下进行活动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图中天气与所从事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什么是天气及其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学会了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进行天气预报。
【作业布置】完成《地理顶尖课课练》和《地理填充图册》中本节的相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1)描述(2)特点2、气候(二)明天的天气——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2、常见的天气符号3、应用天气预报信息八、教学反思此次公开课的课题题目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本课节我从教学理念、课标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概念地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项目来设计,教学构思为根据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增添”,使学习内容新颖、有趣,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通过谈体验、看过程、识云图、记符号、做主持等活动,学生掌握天气的内涵、了解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会看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阅读天气图并进行天气预报,从而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本次作课的程序是,先进行试讲,然后开课,最后评课。
针对试讲、开课和评课情况,我反思颇多。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来看比较简单,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什么是天气及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重点在这部分,我进行了加工整合,以最新的信息呈现给学生。
并且对什么是天气,如何描绘天气进行重新解读。
二是认识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
这里难度不大,因此设计了几个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天气是学生普遍认识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并与气候加以区别,认识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掌握未来的天气信息,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天气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些先入为主的非理性认识。
本节课知识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看似简单但不易理解和准确把握,所以需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完成相关的内容学习。
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采用分类法、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功之处:1、教态自然,语言简洁、各环节的自然过渡。
2、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新颖,逻辑顺畅,活动设计合理,突出新课程理念。
3、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得当,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帮助很大。
如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视频、网络即时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等。
4、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到位。
5、采用提问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不足之处:1、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新的课程理念之一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要根据具体情况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编”和“补充”。
本节课落实这一理念比较到位,但还存在一些瑕疵。
如,在导入时以“今天的天气”开场提问学生比较不好。
此时,学生还未学习过这节内容,当然还不懂什么是天气,不知道如何对天气进行描述。
“天气的影响”方面不仅仅是课本上举的几个例子,板书仅仅将课本上举的四个方面,写出来容易误导学生。
可以把本模块设计成先让学生谈天气对自己学习的影响。
考虑到学生不知从哪些角度来回答,给出温馨提示。
然后让学生从自己到他人来谈论天气对不同人的影响。
我考虑到学生可能无从回答,又给出各种人物,如农民、司机、学生、居民等。
课堂实际也我料,学生不能很好地谈论天气对不同人的影响,就给出第三个问题,部分学生才能片面地回答。
实际出教材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我只需要很好地“改编”,拓展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利用后序活动的展开!学习“风向标”时,可设计成探究性题目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师的启发、点拨”的方式突破学习难点。
2、授课流程上的不足本节课学生活动环节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
一节好课应是环节完整、紧凑、流畅的。
本节课,活动较多,各环节衔接吻合、自然,但时间分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