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及其巴西
拉丁美洲与巴西
![拉丁美洲与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e1103ad6e53a580216fcfe60.png)
10.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 B.气候湿热
B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D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 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咖啡、甘蔗、柑橘等 热带经济作物产量世 界第一。圣保罗附近 是主要产地 。
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 耕地3.7亿公顷;良好 的气候条件(光热充足) 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 源;铁矿储量大,矿质 优良,交通便捷。
课堂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C(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巴西高原 D.西西伯利亚高原
2.位于拉丁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是A( ) A.秘鲁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纽芬兰渔场
3.拉丁美洲主要石油生产国是 (CD )
A.巴西
B.秘鲁
C.委内瑞拉
D.墨西哥
4.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是 B(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思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 南系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 块隆起抬升而成。
五、气候
热带雨湿林气候 热热亚带带热草沙带热 为原 漠 湿气 气 润候 候 气候 地中海主气候 温带海的洋气候 温带大气陆性气候 候 气候暖热潮湿,
以热带气候为主, 温带面积较小, 缺少寒带气 候。
A.国际海运繁忙 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 D.有世界著名渔场
B
END
气候:湿热的大陆(原因: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1.热带雨林 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 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完整版)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完整版)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6816fb7fad6195f302ba627.png)
一、自然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 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 ( 中美洲 ) 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首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 利等。 2、位置。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南 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 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经纬度位置: 80`W-40`W ( 北回归线 -50 ° S) ,热带为主,少部分 在温带。 (二)地形
Ⅳ . 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
Ⅰ .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 . 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五)自然资源
⑴矿产资源 :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
白银——墨西哥
铁矿——巴西
铜矿——智利和秘鲁
⑵ 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⑶ 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⑷ 渔业资源 : 秘鲁渔场(成因)
⑸ 水力资源 : 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 16% (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洪流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
⑹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 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
(六)居民和经济
(1) 人种:混血种人占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1
探究活动 2: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可从
1. 纬度 - 大气环流 2. 地形 3. 洋流角度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a0b8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c.png)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
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
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5~6题。
5.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 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 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 巴拉那河丰水期(11月—次年2月),但 巴拉圭河则发生在3—5月份(与巴拉 圭盆地中沼泽阻滞有关),枯水期 (8—9月);水能资源丰富,
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
拉丁美洲及巴西
1 拉丁美洲的位置与范围
拉丁美洲位的置地和理范位置围 经纬度位置
30°N 23.5°N
纬度:30N-55°S(热带为主,少部分为温带)
经度:100°W—40°W
赤道
半球位置
100°W
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
23.5°S
美洲中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
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
(2)稠密区: 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沿岸、中 美地峡、巴西和阿根廷东南部、 墨西哥高原
总结: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海陆位置等; 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交通、经济的发展、政策、工程建设等。
人口增长特 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仅次于非洲
城市人口增长快,不断膨胀,超级城市不断涌现
③地形影响:
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 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南北高原和西部安第斯山对湿润 气流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f8c69c8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6.png)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817f8fa1f524ccbff121846a.png)
欧洲西部
西亚 南亚 非 东南亚 欧洲东部与北亚 中亚 东亚
北美
洲 2
?
拉 丁 美 洲
1
拉丁美洲
思考
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 ? 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800 墨西哥湾
600
400
加勒比海
23.5o N 0
地形
气候
水文 资源
1.地形: (1)北部:墨西哥高原
拉丁美洲地形
亚马孙平原
(2)西部:安第斯山脉
成因: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3)南美洲大陆东部
高原平原南北相间排列
巴 塔 哥 尼 亚 高 原
总体地形特征
• 东西分异 • 南北相间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石油工业
落基山脉的成因
▲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课堂练习
下图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序号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C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2),回答3~4题。 3.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66e654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d.png)
煤、石油不足;水能丰富;国际合作。
(3)植物资源:
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红木、乌木是珍贵的木材。 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3.河流与湖泊
西部:
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东部:
①河流短小;
②河流大致自东向 西注入太平洋,归 属太平洋水系;
③水流急,支流少;
④流域面积均较小, 流量较小。
①河流源远流长;
②河流大致自西 向东注入大西洋, 归属大西洋水系 支流多;
③上游快,下游 慢,支流多;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雄踞七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成因: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美洲南端海岸线破碎?
① 在南极洲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 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② 地处西风带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 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 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 海水侵蚀作用强; ④ 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赤道恰穿过大陆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热带范围广(占2/3);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 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受局限。 ②大气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地区面积大。
③洋流:大陆沿岸有巴西暖流等,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④海陆位置:周围海洋广阔,海洋对气候影响明显;
⑤地形影响:
山脉东侧面积辽阔,分布着地势较低的高原和平原且向大洋敞开, 便于湿润海风深入内陆,并处在迎风坡处;山脉南端西侧多地形雨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55f59958b307e87101f696f4.png)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次于西方七大国,人均2680美元,按世界银行分类属中上等收入国家,也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长久以来,巴西的财富基本上皆来自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可以栽种大量咖啡和甘蔗的肥沃耕地,和富藏黄金、矿石、铁、锰与其它无数矿物的良矿。
数百年来,这些资源一直是巴西经济的骨干。
19世纪初,在葡萄牙人统治期告终后,制造业才开始兴起,并在两次大战期间获得大力推展。
在二次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很快,开始成为世界级的工业国,1953~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仅次于日本(同期为8.1%),继联邦德国和日本首创“经济奇迹”之后,创造了“巴西奇迹”。
20世纪80年代因受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年均增长仅为2.7%。
20世纪90年代又复加快增长速度。
如今更名列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1990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39%和51%。
它已从一个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逐步转变的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工农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世界第八位经济大国,按人口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产力布局已从沿海向中西部(戈亚斯州、巴西利亚)和西部(马瑙斯特区)推进。
以出口为主的农业尽管巴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但仍是吸收劳力最多的部门。
1990年,巴西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占全国从事经济活动人口的24.3%,其中从事出口农业的劳力又占全部农业劳力的20%。
巴西政府对农业一向比较重视。
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外,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其特点,“把科技当作通往现代农业的快车”。
巴西绝大部分土地地处热带,不适宜种植小麦,居民又以小麦为主食,1980年进口小麦花去外汇9亿美元。
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改良品种,使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72%,1991年净进口粮食花去外汇不到2亿美元。
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9851edfd9b89680203d825e7.png)
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秦为胜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
国土总面积851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亿,均居世界第五。
巴西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独立。
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
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
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南大西洋,处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之间,地跨南北半球。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海岸线漫长约7400公里。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部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古老的巴西高原,北部是海拔200米以下的亚马孙平原,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和西部。
全境地形分为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和巴拉圭盆地,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巴西境内有亚马孙、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
亚马孙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巴西北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小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巴西高原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600万吨,占世界镍储量的4.0%,主要分布在戈亚斯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
世界地理(10) 拉丁美洲与巴西
![世界地理(10) 拉丁美洲与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2212e0234028915f814dc20f.png)
1、经纬度位置:
纬度:23°26′N-0°-
60°S
经度:4(0°热W带-8和0°亚W热-1带00)°W
2、海陆、板块位置:
美洲中南部。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 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 南极洲相望。西部为美洲板块 和南极板块交界处。
一、拉丁美洲概述——组成和国家
高原,水量充沛,水能丰富。
一、拉丁美洲概述
4、河流与湖泊
(3)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
地势最高的大型淡水湖,陷落 于安第斯山脉盆地中,湖面海 拔3821m,最深达280多m,湖水 源自高山冰雪融水。
(4)乌尤尼盐沼:位于玻利
维亚西部高原,海拔3656m,雨 量稀少,气候干旱,仅在夏季 积水形成盐沼。素有“天空之 境”的美誉。盐、锂资源丰富。
三、拉丁美洲人文特征
2、经济 拉丁美洲均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墨西哥是
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受历史殖民影响,经济结构以生产 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热带经济作物、矿产)。
(1)农业:
(2)工业:
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 香蕉、烟草、可可等(种植园农业) 巴西:钢铁、汽车、飞机
②商品农业:巴西、阿根廷 墨西哥、委内瑞拉:石油
二、拉丁美洲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
(2)主要地形区: 北部:墨西哥高原 南美洲: 西部:安第斯山脉(板
块挤压,多火山、地震)
东部:平原、高原相间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二、拉丁美洲自然特征
2、气候特征
(1)湿热为主的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墨西哥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风的影响密切相关。而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而形成的,二者的形成原因明显不同。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https://img.taocdn.com/s3/m/068279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f.png)
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巴西的独立与帝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巴西,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南美洲国家,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的一部分。
然而,在1808年的里斯本地震之后,葡萄牙王室被迫迁至巴西,这一时期为巴西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巴西的独立之路,以及其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与贡献。
一、葡萄牙王室的流亡与巴西的特殊地位1808年的里斯本地震给葡萄牙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葡萄牙王室在英国的帮助下被迫迁至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这一时期标志着巴西成为葡萄牙帝国的中心,并具备了特殊的地位。
随着王室的到来,巴西开始迎来了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
二、从里约热内卢宣布独立到巴西帝国的建立1822年,里约热内卢的摄政王佩德罗一世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独立,成为帝国的君主,他在巴西统治了将近五十年。
佩德罗一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包括减少葡萄牙的影响、实行社会改革以及提倡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
三、巴西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联动与影响巴西的独立对拉丁美洲的其他殖民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先驱地位使得巴西成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一个激励力量,并为邻国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巴西独立之后的几十年里,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相继脱离了殖民地的枷锁,迈向自由与独立。
四、巴西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巴西帝国虽然在建立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后期却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它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面临许多困难,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落。
然而,巴西的独立和帝国经验仍然为后来的巴西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巴西的独立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巴西帝国的兴衰是巴西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篇章,它在巴西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巴西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的地位与贡献,它的历史与文化对整个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25acad89aeaad1f346933fe2.png)
60 °W 23.5oS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思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 雄踞七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 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⑵主要河流: 1、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
第二长河
①亚马孙河 2、水量大: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3、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
利于航运
4、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1、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
②巴拉那河
称拉普拉塔河 2、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
的伊泰普水电站
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形因素
3、安第斯山西侧自然带南北狭长,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地形和寒流
4、南美洲缺失亚寒带、寒带气候、自然带
——海陆分布(陆地缺失)
比较拉美气候与非洲气候 的异同
(4)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原 因
相同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 ;
由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为什么南美洲人口稠密区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地 形平坦,适合人类活动; 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 发展;沿海地区,多良 港,交通便利;开发较 早,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二)农业 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1)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 烟草产量也较多。
拉丁美洲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 矿产资源丰富
墨西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1讲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51讲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ff21d5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a.png)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 D )
A.材质稀有 B.运输方便
C.木质颜色 D.木质坚硬
3. 用 巴 西 红 木 加 工 提 琴 琴 弓 的 企 业 布 局 在 欧 洲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是
( C)
A.临近市场
B.运输成本低
C.加工技术先进 D.气候温和
高原、D 中美 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 南美洲 。
(2)地形 ①北部是E 墨西哥 高原。 ②西部F 安第斯 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③东部高原、 平原相间排列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G 巴西 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H
亚马孙 平原
(3)气候 ,也有面积广阔的 热带草原 区。
气候
(4)自然资源 ①矿产:银(墨西哥高原)、铁(巴西高原)、 铜 (智利、秘 鲁)、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 ②水力: 巴西 高原的河流。 ③植物:热带雨林、红木、乌木。 ④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⑤渔业: 秘鲁 渔场。 (5)居民和经济 ①居民:以 混血 种人为主,西印度群岛、巴西 东南 部、阿根廷 沿海等人口稠密。 ②经济: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粮食作物以 玉米 为主。
题组精练
[2020·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期末]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 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 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 经济价值高。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 A )
热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f74f505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2.png)
经济
咖啡 矿
支柱
硝
产品
石
原油 铁矿 鱼粉 原油 牛肉
咖啡 铜矿 豆
小麦
占本 86% / 54% 62% 40% 44% 62% 40% 国经 济的 比重
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联系必修二相关内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优势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秘鲁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5)独特动物:大食蚁兽. 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该河航运条件好,但航运价值不高?
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有机质)带
外国公司滥伐森林1000000棵/天 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
到表层,营养盐类上泛,给浮游生物
3、水文:亚马孙河、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 水资源、水能资源 草场资源: 海洋水产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增长和贫困 导致发展需求造成的 (根本原因)
商业性伐木,过度 不合理 的迁移农业,开辟 的开发 大型牧场,采矿,
修路,城镇建设等
三、人文地理特征: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30ºS-40ºS,狭长,智利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和 火地岛
受盛行西风影响
7.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巴塔哥尼亚高原
17拉丁美洲和巴西
![17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b498be4efe4733687e21aa8d.png)
(06上海)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0分) 58.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E地所属的板块是 (单项选择)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59.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单项选择)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草甸
60.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 化是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 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G区域的气候 类型为 气候。 61.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62.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 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 现象。 63.请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 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 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 58、 D 59、 C 60、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 山脉紧逼海岸 地中海 6l、上升流带来下层海水的营养盐 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吸引大批鱼群 62、厄尔尼诺 63、(绘图)箭头朝北 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向北延伸
3.经济和城市 (1)工农业发展迅速 A热带农业 B.工业: 部门:钢铁.汽车. 造船.飞机居前. 分布:重工业多分布在 东南部近铁矿和 海运便利的圣堡罗 .里约热内卢地区. (2)城市:首都巴西利亚 圣堡罗(巴西最大).里约热内卢(最大港口)
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 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 (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 22时 B 14时 C 20时 D 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16小时 B 14小时 C 10小时 D 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A 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https://img.taocdn.com/s3/m/3de62d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7.png)
巴西足球文化
足球是巴西的国球,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足球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观足球博物馆和观看激动人心 的比赛。
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影响
1 2 3
创造就业机会
旅游业为拉丁美洲和巴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包括导游、酒店员工、交通运输等。
贸易自由化
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区域 内贸易自由化,扩大市场 准入,提高经济竞争力。
投资合作
鼓励各国企业相互投资, 促进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 ,推动经济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国际教育交流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 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巴西政治体制及主要政党
政治体制
巴西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统帅。总统由直接 选举产生,任期4年。
主要政党
巴西的主要政党包括巴西民主运动党、巴西社会民主党、巴西共产党等。这些政 党在巴西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并经常组成联合政府。
巴西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状况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金砖国家之一。近年来,巴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 高通胀、高失业率等。
巴西高等教育
巴西高等教育体系庞大且多样化,拥有众多 公立和私立大学。近年来,巴西政府加大了 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大学的国际竞争
力。
教育改革趋势探讨
要点一
拉丁美洲教育改革趋势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问题,拉丁美洲国家正 在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 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等。
巴西与拉丁美洲
![巴西与拉丁美洲](https://img.taocdn.com/s3/m/bf46e9df240c844769eaee35.png)
美洲美国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城市和区域特征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利用经纬网、海陆轮廓考察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在图中填出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在图中标出美国主要的地形区、五大湖、河流名称了解美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大西洋、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伊塔比拉铁矿、圣保罗(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经济中心)、里约热内卢(最大的港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巴西利亚(首都,政治中心)一、巴西:[读图识记]两大洋、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识图要求] 巴西大部分位于由赤道——30°S、70°W——40°W围成的经纬网内。
(一)位置:1.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北、西邻陆。
2.经纬度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由赤道——30°S、70°W——40°W围成的经纬网内。
(二)面积:85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位;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地形:有南北两大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
(四)气候和自然带:1.主要有两大气候区: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占1/3;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占2/3。
2.主要有两大自然带:北部是热带雨林带占1/3;南部是热带草原带占2/3。
巴西森林覆盖率是58%。
3. 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无论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30%以上)、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一半)、淡水鱼(2000多种)等都非常丰富,是人类珍贵的宝库。
(1)破坏的原因:①.外国公司雇佣伐木工人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树木席卷而去;②.当地农民依然从事掠夺式的迁移农业,大量砍伐公路附近的丛林,到处烧荒来种植庄稼。
(2)破坏的后果: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沿海低地面临受海水侵吞的危险,并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②.对当地而言,由于亚马孙河流域降雨量大,若植被被破坏,则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丁美洲及其巴西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铁资源丰富B.7月,热带草原区降水量大C.咖啡和粮食出口量很大D.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2.墨西哥高原和安第斯山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板块挤压而成B.均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C.均为断裂抬升而成D.均为古老的山地高原3.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季节和昼夜情况是A.正值旱季,昼长夜短B.正值雨季,昼短夜长C.正值雨季,昼长夜短D.正值旱季,昼短夜长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刹面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山脉A的成因是A.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B.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C.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而形成D.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5.一轮船从E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印度的孟买,走最短航线需经A.巴拿马运河B.麦哲伦海峡C.好望角D.苏伊士运河6.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①处等温线密集的主要原因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C.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大陆冷却快D.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7.位于拉丁美洲的世界著名渔场和成因是A.秘鲁渔场——上升流C.北海道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B.北海渔场——上升流D.纽芬兰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8.拉丁美洲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有A.巴西和阿根廷B.委内瑞拉和墨西哥C.美国和墨西哥D.墨西哥和阿根廷读下图,回答9-11题。
9、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10、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11、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读右图回答下列12-13题。
12.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13.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有暖流经过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15.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6-17题。
0000500016.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A .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 .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 .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17.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 .农业技术水平高 B .以香蕉为主要食物C .高温多雨的气候D .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右图中的线段表示一段经线,线段上的数据为纬度,MN 以及PQ 之间均为海洋,NP 之间为陆地。
据此回答18—21题 18.N 点所在地区附近A .有寒流经过B .有世界性大渔场分布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 .是河口地区 19.该地区的最大河流,其水文特征是A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B .含沙量大C .冰期较短D .流量小,通航里程长 20、该段经线所在的国家,其城市化特征为 A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B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低C .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D .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城市21.该段经线所在国家为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以地产某农产品为原料研制汽车能源,该农产品是A .长绒绵B .甘蔗C .木材D .油棕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a 、b 、c 、d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 .a 商品谷物农业、b 种植园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原始迁移农业B .a 种植园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原始迁移农业C .a 商品谷物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原始迁移农业、d 种植园农业D .a 商品谷物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种植园农业、d 原始迁移农业23.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 .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C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D .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下图所示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
回答24-25题:24.影响图中等温线数值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位置25.图中20℃等温线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方式是 A.水稻栽培 B .玉米种植 C .小麦种植 D .牧场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OR的一半,据此,完成26—27题。
26.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 A .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B .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C .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D .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27.M 、H 两地所在国家A .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B .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C .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D .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读下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8-29题。
28.下图中与剖面图b 、g 两地气候对应的点是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A.②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9.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位高原地形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30. 读下图,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二、综合题31.下图表示南美洲部分地区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
说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温19.8℃, 7月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mm。
简述B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因素。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北而南顺序)、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说明其原因。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在下图中的代号是,并简述其原因。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35.读下面两个国家轮廓图,在图上填国名和首都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共同的资源是,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2)A国主要经济作物是、、;B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3)A国最大城市是,最大海港是。
B国两个主要港口是、。
(4)B国的热带经济作物和A国的茶叶种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1)图中的A是河;B是高原;C是山脉。
(2)A河支流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形的接触带上。
(3)A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从位置、地形、气压、风向、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4)A河航运条件及形成原因是。
(5)与A河纬度相近的另一大洲上的一条大河是。
简要分析它在流向(总的趋向)、流量、水能、航运条件等方面与A河的差异:。
37.读下图,回答:(1)a区域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④沿岸有寒流流经⑤沿岸有暖流流经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影响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⑤D.⑤⑥(3) a区域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的原因是。
拉丁美洲参考答案31.(1)200 mm-500 mm;2 000 mm 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
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盛行风为离岸风,水汽难以进入大陆。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
(2)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垂直递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
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吹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
东部沿海受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3)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
32.(1)西 (2) A A地属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地属于背风坡,又吹离岸风,降水少(3)科迪勒拉南极洲美洲33.(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 (4)温凉湿润秘鲁寒流34.(1)高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2) B 因为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或答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3)秘鲁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答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35.(1)铁矿工业迅速发展 (2)棉花黄麻茶叶咖啡甘蔗香蕉剑麻 (3)加尔各答孟买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4)企业化种植园36. (1)亚马孙巴西安第斯(2) A河支流从山地和高原进入平原(3)热带雨林此流域大部分在赤道两旁,终年高温,属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其南面是东南信风带,北面是东北信风带。
在地形上,大部分是平原,以南、以北是低矮的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