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生法律教育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小学生法律教育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精选小学生郊游作文400字十篇精选小学生郊游作文400字十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郊游作文400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生郊游作文400字篇1星期五,我们去南湖郊游,还捎带放风筝,那里风景如画,美丽极了。

那美丽的风景是在南湖堤段。

站在堤坝上,微风拂来,使人神清气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摇晃着翠绿的脑袋,身高体健的杨树,它看起来是那么舒服,看着那绿色,似乎进入了梦幻王国,然后,眼睛便又看到了那似乎是被擦洗过的宝石一般的天空,还有那轻盈、洁白的闲云,不时还传来飞翔音乐家—小鸟的歌,那么动听,美妙。

你身在这似仙境的江堤上,能不迷恋吗?更何况还有那可爱的小草在你脚下!踏着软软的小草儿走下堤,穿过正在和风伯伯说悄悄话的杨树林,又一种景象出现在我眼睛中。

眼前,一片绿茸茸的草地,还有那些可爱的小野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有花纹,唯一不同的是那上面,还有一些微小的山丘,同样是绿色的。

我站在一个较高的山丘上,踩着柔软的草儿,放眼望去:风还是在轻轻的吹拂着,草儿鞠了个躬,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的草地,红、白色的小花儿在跳舞儿,遥远的天空上传来一声声鸟叫.啊,这是多么像那小型的蒙古大草原!而更像蒙古大草原的是,远处,有一潭小小的清水,旁边,是一群散漫的牛儿,它们有的在细细品尝那嫩嫩青青的佳肴,有的在低头喝着它的清水茶,有的还在那低声歌唱,是那悠闲!蓝天上,白云上,还有那小鸟清脆的伴奏声,一颗心在这美丽的境界里沉醉了,彻彻底底地被征服了。

我的心扉如果打开了,你一定会看到这美丽的地方。

郊游后,我的脑海里还有这清风吹拂,牛儿吃草等美丽景色,那里面,还包含着一颗沉醉的心!小学生郊游作文400字篇2今天,学校要组织我们去秋游,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集体活动,所以大家都非常的激动。

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车到达了格林湾,这里的树真多啊!有槐树、杨树还有枫树呢,树下面铺着厚厚的叶子,走在上面哗哗作响,像溪水流动的声音。

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如何通过小学的法律意识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小学时,是知识启蒙阶段,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意外安全事故比较多。

因此,重视抓好法制教育非常重要,要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

我们身为小学教师如何抓好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呢?依个人粗浅之见如下:一、以学校德育为载体,奠定学生法制认知基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良好的道德水准也是学生具有准确法制认知水平的基础。

学校应以“五爱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充分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史校风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以学校法制教育为主阵地,切实搞好法制教育。

1、抓住热点,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导向。

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校刊、黑板报、系列宣传窗等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熏陶教育。

同时教师应根据时事热点、校园动态、法律常识、案列分析、名人故事,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促进学生良好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图片展,并全面开展观后感写作评比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法》,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举行法制讲座,扩大学生法律知识。

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在家长会上,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让家长明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正确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以家庭教育为辅助,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容易受人教唆犯罪。

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小学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

在小学法制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那么,小学法制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小学法制教育应当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安全法》等,让学生从小就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其次,小学法制教育应当包括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地方。

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纪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比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等,这些都是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生应该遵守,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小学法制教育应当包括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培养。

学生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知道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工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保护每个人权益的法律武器,应该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同时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小学法制教育应当包括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培养。

学生应该从小学会一些法律知识,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如何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法律素养,只有学会了这些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

总之,小学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养。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小学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为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治教育的基本意义、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治教育的基本意义法治教育是指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它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态度和能力,让他们具备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

法治教育的基本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指个人对法律的尊重、遵守以及参与法律的形成和实施的正确认识。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形成崇尚法律、依法行事的观念。

2. 培养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学生在法治教育中逐渐形成的法律认知、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

它包括了对法律的理解、运用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在面对法律困扰时具备正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3. 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法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法治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对法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懂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明确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形成崇尚法治、遵纪守法的价值观念,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正确的法律指导和准则。

3. 增强社会责任感:法治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使他们具备应对社会问题和法律纠纷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实施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法治教育,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措施建议:1. 教育课程设置:加强针对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增加法律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从小学生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而培养这些素养的最佳时间是从小学生开始。

在学校和家庭中积极引导学生,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既可以提升他们遵守法纪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本文将从小学生培养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家庭培养法治意识的方法、学校培养法治意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培养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培养法治意识,可以让他们正确对待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其次,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在法制意识的指引下,才能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家庭培养法治意识的方法1. 亲身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应该自觉遵守法纪,守法诚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引导孩子。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与邻居和谐相处等。

2. 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开放而有意义的交流,通过谈论一些法律动态、发生的案件等,增加孩子对法治的了解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同时,鼓励孩子就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意见,引导他们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 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法律的故事、玩法律常识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法律知识和价值观。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法律、尊重规则。

三、学校培养法治意识的策略1. 制定相关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设法律知识教育课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班会教案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班会教案

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公民道德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班会教案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公民道德素养的培养公民道德素养是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它是一个人身为公民应该履行的道德规范。

在学生身上,要培养他们的公民道德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是约束人类行为的规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在公民道德素养教育中,需要向学生灌输法律的含义和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身上,需要培养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劳刻苦等。

通过公民道德素养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公民责任感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学生身上,需要培养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和国家的贡献。

二、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班会教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可以利用公民道德素养主题班会教案,通过班会活动来推广公民道德素养教育。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 制定班会主题制定符合培养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班会主题,并在班会上进行讲解和呈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道德素养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民道德素养的相关问题,比如爱国精神、义务教育等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

3. 环节设计设置针对此次班会内容的环节设计,可以通过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班会内容,同时也可以在互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法律与法治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公民。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法律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法治精神的培养等。

在法律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法律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还需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律意识是指一个人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法律的态度。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模拟法庭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法律兴趣,增强他们对于法律的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宣传,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过程中,对法治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法治精神强调的是以法律为准绳,全社会共同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从而形成尊法重法、执法必严的思想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设立法律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法治学习机会。

选修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涵盖从基础法律知识到法律应用的多个方面。

法律社团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模拟法庭、法治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开展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庭审观摩等活动。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法律与法治观念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初中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初中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初中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法治意识是指个体对于法律的理解、尊重和遵守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本文将探讨初中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一、社会法治意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们应该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乐意遵守法律,以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法律教育,学生将学会正确的法律观念,明确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性。

他们将认识到法律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能够保护个人权益,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将使他们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没有特权,不存在人上人。

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教育,学生将逐渐形成对合法权益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他们将了解到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明确了解如何维护权益以及追求公正。

此外,法律教育也能帮助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纠纷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看法,以及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四、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教育能够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常见的法律规定和原则。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不同法律的种类和作用,例如,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了解到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为将来正确应对法律问题做好准备。

五、促进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是指基于法制与法律的思维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与法律有关的讨论、争辩和案例分析,学生将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合理思维,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法律遵从能力通过法律教育,学生将明确法律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序良俗、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法治意识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法治意识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法治意识法制意识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

它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人们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变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对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一、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法律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的知识、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道德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护公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培养遵纪守法习惯。

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权威性,引导学生做到积极主动遵守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公民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二、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1. 学校法制课程设置。

学校应加强法制课程的设置,将法律知识融入到不同学科中,使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定,培养法治意识。

2. 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提高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体验。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

可以通过向孩子讲述法律的重要性、提醒他们遵守法律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意识。

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的意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的重要因素。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1. 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知识学习:通过设置法学课程或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法律法规等。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对法律的认同。

2. 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法治讲座和讲故事:邀请法律专家或法律工作者给学生进行法治讲座,介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治的意义,举一些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和对社会的影响。

4. 组织参观法院和参加庭审观摩: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法院,观摩庭审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司法实践,了解法院的工作和判决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价值观。

5. 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团体:建立学校的法治宣传教育团体,由学生自发组织活动,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如制作法制宣传海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增加学生对法治的关注和参与。

6. 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组织法治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就法律知识和法治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7. 设立法律咨询站点:在学校设立法律咨询站点,由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辅导服务,解决学生在法律问题上的困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判断。

8. 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的法制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法律原则的适用,培养他们审慎选择、独立思考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9.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感受法治的力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初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守法观念。

2、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怎么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实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问题1哪一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加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基本思想观念。

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世价值和基本价值,更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法制教育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下面就我们可以简单的探讨一些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知识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教育中大力宣传。

而在宣传中,我们要站在大众的角度,使用简单平易的语言,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知识素养的基础。

二、增强法律意识要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校园的基础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法律法规的内涵。

在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让法制教育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方法。

三、提高法律素养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比如,可以邀请一些有关法律领域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述法律故事,或者利用网络来通过线上法律知识普及,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法律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件分析”。

四、加强习惯养成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

如果我们只是讲解法律理论并不代表着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习惯。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领悟法律意义,加强对法律习惯养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去认识、爱护、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

也可以在学校内部划分一些社区,让同学们来投票选举代表,从而让其担任群众代表,为同学们提供法律咨询、协调解决纠纷等服务。

五、强化教师队伍除了引导和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外,我们也应该对大学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增强大学法制教育教师的质量和素养。

这也就要求我们为法制教育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平台,例如,为他们提供法律岗位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知识水平。

初中生如何进行法制教育:知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生如何进行法制教育:知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生如何进行法制教育:知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引言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也处于启蒙阶段。

因此,开展针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1.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法制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认识法律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保障。

2. 提升法律素养,学会依法办事法制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3.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延伸。

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产等良好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守法、文明的公民。

4.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也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

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无知或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初中生法制教育的现状1. 传统教育模式弊端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以灌输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 教材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一些法制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和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导致法制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4. 社会环境影响,法治意识淡薄一些社会现象和舆论导向容易导致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减弱,甚至产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偏差的现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意识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意识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意识培养一、引言法制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规范和法律权利的认知和尊重程度,是构建社会文明和秩序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普及、道德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 培养法律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法律对于规范社会行为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性。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法律问题,比如交通法规、知识产权等,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才能做到心中有法,行为合法。

2. 培养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对法律的认知,还包括对道德的塑造。

小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善恶、公正、公平等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提升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行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通过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益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制意识培养的现状1. 教材内容不够系统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些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只侧重于灌输知识,忽视了道德观念的培养,学生缺乏对法律的整体认识,容易产生片面理解和认知盲区。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法制教育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

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程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法制意识的培养效果。

3. 培训师资短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一批专业素质高、思想政治立场坚定的师资队伍来承担教学任务。

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培育学生法治思维

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培育学生法治思维

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培育学生法治思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法制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培育学生法治思维,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法制教育的必要性1. 校园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法治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依法执政、严格依法管理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而校园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校园法制教育,才能够培养和锤炼未来社会的法治意识。

2. 校园法制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校园法制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知识的渠道是非常广泛的,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主要就是靠学校教育了,所以校园法制教育可以更加有效的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校园法制教育是抵制不良风气和不法行为的有效措施社会上一定数量不良风俗习惯和不法行为渗透到校园,成为学生的切身影响。

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可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合法的行为,哪些是不合法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日常教育意义。

二、如何加强校园法制教育1.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校园法制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上实践养成是培育学生法治思维的最有效途径。

2. 多元化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让学生在模拟的法庭里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等,或者邀请法官来校分享自己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良好学习的环境要在校园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法律、爱上法律、研究法律,让法律大树的根深扎在学生的心中。

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们就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

4.充实法制教育资源校园法制教育需要的资源比较多,如教案、案例、学生参观法庭、与法官交流讨论等,需要教育部门投入大量的经费,充实法制教育的资源供应。

法治进校园方案

法治进校园方案

法治进校园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法治进校园方案作为一项促进青少年法制观念的教育活动,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本文将对法治进校园方案的定义、目标、实施措施以及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定义法治进校园方案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项目,将法治教育引入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质。

通过法治进校园方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目标法治进校园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2. 传播法治文化: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等活动,向学生普及法治知识,传播法治文化,使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崇尚法律。

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实践和法规研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法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实施措施为了有效推进法治进校园方案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教育资源整合: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法治进校园方案的支持力度,整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资源,为法治进校园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支持。

2.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提供寓教于乐的法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多元化教育方式:丰富多样的法治进校园活动,不仅有课堂教学,还包括参观法院、模拟法庭和法规讲座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法治进校园方案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规范,确保方案的长期稳定推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法治教育的机会。

四、对青少年的影响法治进校园方案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法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

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法治教育的意义、法治教育的实施手段及法治教育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法治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根本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

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将法治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通过法治教育的开展,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需遵循法律规范,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法治教育的实施手段多样。

为了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学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学校规章制度等多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宪法、法律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

同时,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制思维。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通过遵守学校规定,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再次,法治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

法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法治的内涵,明确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法治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对正义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积极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遵纪守法,以此积极推动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只有通过法治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遵法守规、有良好法治意识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公正与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

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

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现代社会对法制信仰的重视日益增加,法治观念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法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

本文将就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进行探讨。

一、理解法治的概念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首先需要帮助他们理解法治的概念。

法治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组织内,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石。

通过学习法治的背景、原则和目标,学生能够逐渐明确法治的核心价值和作用。

二、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紧密相连。

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1. 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即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法制讲座和法律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

2. 培养遵守法律的习惯通过法治观念的培养,学生将逐渐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提供法律知识的普及,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建立起有利于培养法制信仰的教育环境。

3. 培养公民责任感建立一个法治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和奉献。

通过教育,学生应该培养起对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并意识到自己是法制实践的重要参与者。

三、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信仰,教育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开展法治教育。

1. 制定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制定法治教育课程,并加入学生的日常学习。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和法律实践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作用。

2. 注重社会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法治。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法庭、法律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加深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3. 开设法治教育讲座学校可以邀请法学专家、律师和法官等专业人士开展法治教育讲座,为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解答疑惑。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更能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素养的公民。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呢?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应将法治教育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融入到其他相关学科中。

例如,在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和法治原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同时,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法制纪录片、动画短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力量和重要性。

其次,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运作过程。

还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案件的审理,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

此外,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再者,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定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故事。

在校园中设立法律图书角,提供丰富的法律书籍供学生阅读。

同时,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从而理解法治的内涵。

家庭教育在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中同样不可或缺。

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向孩子讲解法律知识,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措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措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措施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在被更多教师所理解和接纳,随之而来也就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要求,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的教导才能理解生活中的规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对于规则与法治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心中建立起法治观念,从而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措施建议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标准来看,这主要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埋下一颗有关法治意识的种子,以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足,再加上自身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素质不完善,思想意识不坚定等,在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干扰下容易养成恶劣举止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早加以干预,关注学生成长,严格把控学生认知能力、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态度等,逐步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渗透到教学中来,既能够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观念,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准则,明辨是非曲直,逐步养成自身辨别能力,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必要途径,从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只有提高小学生法治意识,懂得法治建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培养法治素养,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措施(1)组织法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充分遵循学生的性格特点,善于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学生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中学生法律意识课堂教学
在法律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为重要,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意义更为深远,而其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过分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忽视帮助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爱法的行动。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有效策略:
第一,导思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入手来开展分析,使学生通过案例获得第一印象(即感性认识),然后在老师的讲解中不断加深理解,实现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例如,在《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走进法律”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态度,我们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是对我们的保护,而不仅仅是对我们的约束和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法律的可亲、可敬、可爱之处,明确我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并不是因为违反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因为法律在保护着
我们的权益。

第二,例证法。

即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阐述教学内容。

法律知识一般都以理论为主,学起来比较枯燥,教学中及时穿插一些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例如,在进行《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中的“四权”教学时,我们可以用案例来分析:王某从父母处继承了一所临街的房子,搬了进去,这是占有权的表现;后来,他把一楼的房间出租给了一个个体户,这是他在行使使用权;他每月向个体户收取三百元房租,这是收益权;当他年老去世时,他又把房子留给了儿子,这是处分权。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使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有权的方式。

我们选取各种典型的案例,借此讲述各种人生叙事,学生从人生叙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养料,还有法律背后的人生经验、智慧和文化价值。

强化案例教学既在讲解法律条文时,尽可能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典型意义的案例,使法律知识由抽象到具体,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法律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不仅从案例中懂得了学法的重要意义,而且更容易掌握法律知识。

强化案例教学,使在校的学生间接的接触了实际,有助于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第三,反思法。

对照案例中的人和事,依据教材内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每个同学通过探讨案例当中的人和事,各自都谈
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别人来对照自己,对自己有何启示,有所感悟,今后如何去发扬自身优点,改正缺点。

同时,还可以采取同学之间相互指出缺点和存在的不良行为的方法,这样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身边的诱惑”教学中,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经不住不良诱惑的情况,并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批评监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同学真的是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针锋相对,各自都指出了同学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同时每个同学也都欣然接受,心悦诚服,确实也让学生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有拨云见日之效果,从而使同学们抵抗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第四,实践法。

以社会参与性为特征,开展社会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融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

例如,青少年要做到学法、知法、守法,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

如果学生在主观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是不会主动去学法的,那就更谈不上知法,守法了。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自己不犯法,法律就与自己无关”,觉得书本上的案例离自己太远,甚至觉得有些案例是危言耸听,不可想象。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或监狱等方式,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或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如主题班队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法律专题讲座、演讲、征文
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有奖答卷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忏悔录》等尽量地搜集与法律条例相通的法律案例和时政大事,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形成较浓厚的法制教育气氛,使学生更多的接触法律知识机会,促进法制观念的形成。

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定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竟,体验感受。

采取系列的有效措施,填补养成教育的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使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法,就在青少年身边,做到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第五,行为作业法。

作业的设计要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学生思想状况,澄清模糊认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作业应多用典型材料,慎用反面材料,一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我们教师尽可量去多布置行为作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

设计行为作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是指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行为实践的作业,使知行统一。

所以说,行为作业的设计决不能抛开教材的基本内容,另起炉灶。

如思品教师可利用好课前5分钟,把事先布置的作业,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让学生亲自讲解法律故事,讲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人人争当“小律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到法律的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用法的兴趣,只要参与就有收获,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受和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体验感受。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

让我们在教学中一起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在生活的实践中做一个奉公守法的负责
任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陈宗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
[2]张向葵,关文信.学习策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吉林大学出版社.
[3]耿帅.初中思想品德有效上课.光明日报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