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方面

合集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1. 引言1.1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提高高校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高校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背景和意义、构建理念和原则、设计要素、实施路径以及实际效果评估等方面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为未来高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管理效益,也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

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持续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 正文2.1 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如何有效地评估高校的绩效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高校的预算主要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的,而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也无法有效地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背景在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高校运行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将绩效评价融入到预算体系中,可以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贴近高校的实际情况。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可以促进高校的内部管理和治理机制的改进,加强对高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环境中,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重大。

它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

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益最大化。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将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刘海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28期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逐步走向市场化。

高校从原来的国家直接管理的办学模式转向了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的自主办学模式,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效益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开始试行绩效拨款,财政拨款与绩效评价结果直接挂钩,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更加迫切。

通过研究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结合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实际情况提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28-0111-03一、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高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我国高校主要是公办院校,各高校的运行经费主要依赖于各级财政拨款,高校的捐赠收入、培训收入等创收资金在学校资金的比重较小。

一方面,绝大部分高校仅依靠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举借债务;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关注度比较低,普遍存在重拨款轻资金管理的现象。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找出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投入不足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及时调整资金安排方向,对一些资金效率低的项目和单位,进行资金的压减或收回,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教育产出的最大化,缓解紧张的财政资源与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矛盾,促进高校各项业务的高效发展。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普遍问题。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为政府部门进行资源的分配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并方便政府对高校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监督。

从高校自身管理角度讲,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有助于学校统筹安排各部门的活动,在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产出。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内部控制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学校目标和使命所建立的一种管理方式,是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与监控的过程。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和管理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整体性指标整体性指标是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它涵盖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全貌和总体情况。

这部分指标包括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和使命、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流程等内容,是评价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2. 法律规范指标法律规范指标是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高校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的要求等内容。

这些指标是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合规性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标准。

3. 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它涵盖了高校内部控制对学校目标和使命的实现情况、对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情况等内容。

这些指标是评价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4. 信息披露指标信息披露指标是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高校对内部控制情况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度等。

这些指标是评价高校内部控制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标准。

5. 风险管理指标1. 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促进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

通过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监控,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使高校内部控制不断完善。

4. 提高内部控制的透明度5. 降低内部控制的风险结语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一项复杂而又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

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管理者认真对待,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强管理和改进措施,不断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确保高校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行。

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及实施方案刍议

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及实施方案刍议

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及实施方案刍议引言高校绩效预算是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高校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资源,还能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高校的绩效管理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

一、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指标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指标应当综合考虑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绩效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1.教学方面:包括学生毕业率、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高校的教学成果、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

2.科研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贡献度。

3.社会服务方面:包括社会服务项目数量、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与贡献度。

4.资源利用方面:包括预算支出的经济性、资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高校预算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效益。

二、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方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每个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和计算,将各项评价指标量化,然后根据权重和评价准则,计算出高校绩效预算的得分。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精确地评价高校的绩效表现。

2.定性评价方法:通过评估专家的主观判断,对高校的绩效表现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综合性的评价,能够注重绩效的整体表现。

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高校的绩效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评价更全面、准确。

三、高校绩效预算的实施方案高校绩效预算的实施方案应当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等几个环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1.预算编制:高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责任人和流程。

预算编制应当参考高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充分考虑各项绩效指标的权重和影响因素。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逐渐成为了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研究,本文分别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评价指标的实施效果几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选择应基于高校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考虑高校的特殊性。

在指标的选择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考虑高校特殊性:高校是具有特殊性的机构,在指标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殊性。

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师资团队建设等等。

2.注重量化指标: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应该以量化指标为主,这样可以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准确。

量化指标可以涵盖高校的各项运营数据,如财务收支状况、学生数量、教师数量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教育效果、科研成果、师资培养等指标来综合反映高校的整体运行情况。

3.多维度考量: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应当考虑到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评价高校的运行状况,同时也能够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

二、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评价指标应用的前提,因此应当注重数据收集的过程。

首先必须确定那些数据是必须收集的,收集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反映高校的运营情况。

其次,要确定数据的收集方式,包括自主采集和被动收集两种。

2.数据处理:在收集到数据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预算绩效评价中。

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归类。

3.评价指标的权重:在绩效评价指标中,每个指标都有一个对应的权重。

这个权重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因此,在确定权重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三、评价指标的实施效果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实施效果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评价指标实施效果的建议:1.制定详细的方案:评价指标的实施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权重的调整等多个方面。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年3月第27卷第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r.,2024Vol.27,No.6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乐红豆(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445000)[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预算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当前企业广泛使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但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尚不多见。

文章探索构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该体系基于BSC和KPI理论,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4个维度进行设计。

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认为构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

该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有助于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01[中图分类号]F810.6;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004-030 引 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预算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预算管理的效果。

本文基于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引入绩效评价理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吴婧陆萍张甫香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6期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评价核心,对预算管理各阶段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结果,从而引导高校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本校的优缺点,进而不断优化本校资源配置状况。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了解高校资金使用及资源配置情况,并给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可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两类。

主观方法一般是从评价目的和原则出发,考虑专家在长期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主观确定指标结构和指标的过程。

客观方法则是从实际数据出发,利用往年的一些纵向数据或同一年的一些横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指标。

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彼此结合、互相补充才能科学合理。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选择笔者拟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备选指标群,并设计调查问卷;其次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专家筛选的离散程度,去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和离散程度较高的指标;然后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保障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及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符合高校办学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工具——平衡计分卡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对高校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但高校作为特殊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产出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量化性,包括人才培养的成果、科研的成效等,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运用平衡计分卡基本理念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仇玉莹来源:《商业2.0-市场与监管》2020年第05期摘要: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事业也在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也随之深化,随着高校办学数量的增加与其规模的不断拓展,其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资金运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并可以立足于此建立一个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的解决高校现存资金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升高校竞争力,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简单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1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对于高校来说,其整体的综合绩效考核结果都可以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指标选择过程中,需要针对预算绩效评价做好把控,根据实际运行需求的不同,以及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将战略标准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在子体系视角有针对性的去建立不同层级的指标,尽可能避免利用总体战略标准去获取指标从而造成的缺少全面性问题[1]。

1.2长期利益原则当前,普遍存在一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从个人利益的影响角度出发,偏向主观的选取多个能够体现绩效的指标,并進行大力推崇的问题,其过于注重效益,并没有考虑到体系机构的长期利益,通常,绩效考核体系会有着一定的引导效果,因此,在进行相关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一问题的体现,从而不断提升该体系的客观性及科学性,更好的推动高校长远持续的发展。

1.3动态完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说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并非是一劳永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所选取的指标进行不断的实践,从而保障其的完善性与规范性,另外,一些评价指标的有着一定的使用时间局限,因此,需要在动态适应性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指标完善,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高校发展及政策变动的需求。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理财2008年第12期STUDYANDEXPLORE研究与探索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海平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高校各个侧面相关因素的指标集合而成的评价系统。

绩效指标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的测评,为高校了解自身的办学及其效益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绩效指标的测量,能提供关于高校运行状况的准确信号,反映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效益水平,这不仅对高校自身改进办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促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一、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具体如下:(一)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

评价指标设计应注意会计核算与统计的联系和统一,专业评价、部门评价和综合评价都要遵循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一要求。

强调指标的相互关联性,如事业效绩、科研效绩与财务绩效的相互联系。

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二)可比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能与所有高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且能与本校各历史时期指标进行纵向比较,这就要求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或能通过换算进行对比。

(三)导向性原则效绩评价体系的使用往往带有导向性功能,很容易使被评价者为追求眼前的效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

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注重被评价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可操作性原则高校效绩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在众多高校中应用,因此,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均可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和高校基本统计表中获取,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才能使评价客观公正。

指标要简明扼要、定义明确,便于理解和填报。

二、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步骤:(1)依据高校发展战略,确定高校绩效目标;(2)围绕绩效目标,进行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值的标准化;(3)根据高校特点,选定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高校绩效评价是对学校整体运行情况和各项工作的绩效进行定量化、定性化评价,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施高校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的改进和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二、实施目标1.建立科学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

2.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三、实施步骤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高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的指标。

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反映学校的整体情况。

2.收集数据信息收集各项工作的数据信息,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和数据信息,制定评价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开展评价工作组织专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报告,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反馈结果与改进措施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四、实施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评价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的规范进行。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

五、总结高校绩效评价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实施高校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1.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使整个评价过程可追溯、可核实,减少操纵性。

2.多维度评价: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从财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高校的绩效,避免片面性评价。

3.持续改进:建立可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修改指标体系,确保其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目标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应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评价指标应能直接或间接体现高校的目标达成情况。

2.参与性: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发挥高校内外各方的智慧,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便对不同高校进行绩效比较和借鉴。

4.可测量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以便高校能够根据指标结果进行预算绩效管理。

三、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财务绩效方面: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稳定性、资金利用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财务资源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

2.教学绩效方面: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指标,反映高校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3.科研绩效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指标,反映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和世界影响力。

4.管理绩效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5.社会责任方面:包括高校融入社会的程度、服务社会的贡献等指标,反映高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四、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绩效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和评估,得出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为高校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绩效考核:将评价指标作为高校绩效考核的依据,对高校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以激励高校改善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基于KPI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基于KPI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基于KPI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的颁布实施,教育投入大幅增长。

政府作为高校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需要了解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和效益。

加强高校的绩效预算工作,合理、全面的评价高校预算,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做到效益最大化。

而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高校预算评价的关键。

本文基于KPI理论,对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解决绩效考核指标的方法根据绩效评价管理理论, KPI是战略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得以运作的基本工具之一。

来自管理学领域的这个工具同样适用于高校绩效指标体系的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法,对高校总体目标、内部综合、业务职能工作的绩效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若干关键绩效指标KPI(KeyPerformance Indicator),并以此为标准,考核目标实现的程度。

其核心就是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它是衡量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一是根据高校的战略目标设计校级的关键绩效指标;二是根据校级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各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三是根据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各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

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根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设计考核指标进行绩效管理。

需要考评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每一个目标都是建立在一个或者几个指标之上的。

二、构建高校预算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这是高校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的首要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现实条件,符合经济规律。

坚持实用性原则,考核的指标必须能够科学地反映绩效的本质特征和质量要求,同时还要操作方便。

多层次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繁杂的,但是该体系一定经过确立,就要求日常的考核工作必须尽量简单。

因为复杂的操作程序不但容易出错,还会耗费大量的工作精力,这会使考核组织者和考核对象都难以接受而终被弃用。

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方案

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方案

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方案一、引言随着高校管理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预算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当前高校财政收支日益紧张的形势下,预算绩效考核更显其重要性。

本文旨在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概述高校在收到政府拨款之后,需要根据资金的用途、计划和策略制定详细的预算,而预算绩效考核则是针对这份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通过预算绩效考核,可以评价高校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有效地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质量。

三、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1. 教学质量:考核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教学经费的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更新、教授薪酬等。

2. 科学研究:评估高校在科研方面经费的使用效益,考核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3. 学生管理服务:考核学校在学生服务方面的开支情况,包括学生资助、教材补助、学生活动支持等。

4. 设施设备维护:评估学校在校园设施、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和维护情况,确保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5. 人才培养:考核学校在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支出情况,评估教师和学生的培养成果。

四、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1.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和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细则。

2. 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项支出进行动态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实时监督与评估。

3. 加强人员培训: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让财务人员熟练掌握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技巧。

4. 强化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激励各相关部门更好地执行预算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的意义与作用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绩效考核,优化高校各项支出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规范高校的预算管理和支出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浅析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浅析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浅析杨媚摘要: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为最终目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并且结合预算编制对资金的分配、使用、决算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过程。

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资源配置、促进高校良好发展,更是适应我国宏观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探讨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指标的筛选,并针对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预算; 绩效; 指标评价; 高校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基础理论(一)一致性理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结合预算管理,将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为最终目的的一种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满足系统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目的的一致性。

首先,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能够保证绩效评价与系统目标相联系,即评价指标的内容能够反映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对于实现目标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评价指标还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目标的各个方面,做到指标的具体化和详细化。

其次,我们要做到指标与目的的一致性。

评价指标作为系统中的考核因子,能够具体衡量系统中变量的变化情况。

基于评价目的的变动,评价指标也必须随之变动,从而更好地衡量系统的要求和目的。

最后,目的与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我们做到系统目标和评价目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来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一致性原理,评价指标、系统目标和评价目的三者的一致性保证了系统中所有活动都由系统的目标而决定,并且评价的目的以系统目标为中心,评价指标具体反映系统目标从而实现高效预算评价的预期效果,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

(二)绩效评价原则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各高校根据预算管理目标执行相关活动后系统对各部门预算完成情况以及预算完成效果进行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意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关注高校基于预算执行后部门的发展情况。

我们既要避免一味的追求快速发展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不能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大幅度减慢部门发展速度。

论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论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论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引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逐渐被引入到高等院校的日常运营中。

本文将从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定义、目的、关键要素等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1.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定义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是指对高等院校的财务预算和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管理工具。

它通过对高等院校的预算和绩效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预算和管理绩效,实现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目的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实现高效、透明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具体目的包括:•增强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预算的滥用和浪费;•评估高等院校的绩效,帮助高等院校掌握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协调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决策和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3.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关键要素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包括多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关键要素:3.1. 预算制定预算制定是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基础,它涉及到预算的目标设定、参数确定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预算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绩效测量绩效测量是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核心要素,它通过对高等院校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估高等院校的绩效水平。

绩效测量应该包括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以全面反映高等院校的绩效情况。

3.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基本方法,它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出高等院校的潜在问题和优势。

数据分析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前言高校绩效考核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校绩效考核的定义、意义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高校绩效考核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高校绩效考核是指对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和量化,并据此制定改进措施,以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升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

2. 意义(1)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改进: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高校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2)推动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对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对社会服务的评估,可以发现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三、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1. 教学质量指标(1)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包括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等。

(2)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包括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氛围等。

(3)课程设置与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

2. 科研成果指标(1)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投入情况: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经费投入情况以及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果等。

(2)论文发表情况:包括SCI论文数量、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数量等。

(3)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包括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等。

3. 社会服务指标(1)社会服务项目数量和覆盖面积:包括社会服务项目数量、覆盖面积以及实际效果等。

(2)产业化成果转化情况:包括产业化成果转化数量、效果等。

(3)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包括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声誉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

四、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1. 定量评估方法(1)数据统计法:通过收集各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

文章以绩效评价“3e”原则为基础,通过对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设计,构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使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高等教育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重投入、轻效益”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对高校预算进行客观、全面的绩效评价,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而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评价工作的关键。

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家绩效评价“3e”原则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一、绩效评价“3e”原则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

所谓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以较少的财政预算投入实现既定的绩效目标,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所谓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或较短的时间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或时间取得较大的产出,体现了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资源投入所取得的最终产出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产出的质量、期望得到的社会效果、公众的满意程度等。

最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应该是在既经济又高效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反映了绩效水平的不同侧面,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对三个要素进行综合考察评价,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

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高校绩效评价的意义高校绩效评价是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发展,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通过高校绩效评价,可以找出高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进步。

另外,在高校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绩效评价的体系高校绩效评价的体系通常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1.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教学质量的评估通常包括教学效果、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

其中,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

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社会反响等。

2. 科研实力科研实力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科研实力的评估通常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成果的质量、科研人员的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科研实力的评价是高校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3.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服务的评价通常包括社会服务的范围、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知识智库,应该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4.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科建设的评价通常包括学科建设的深度、广度和质量等方面。

高校要注重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科水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5.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校绩效评价的最后一个方面。

人才培养的评价通常包括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关键之一,要注重发展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质量。

三、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高校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高校内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内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内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常建军;王林昌【摘要】To impelement the performance of evaluation of budget expenditures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need for allocat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ing economy,but also a necessary requirment for strengthing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income and cutting down the expenditure,precluding inefficiacy or waste,improving the standar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and putting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l the educational undertaking.This paper,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ies,designes a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index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of evaluation of budget expenditure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a creative attempt for allocat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funds.%实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合理配置资源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增收节支效果,杜绝无效与浪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IENDS OF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以高校年度内部预算文本为框架进行设计。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指校办产业及附属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其中,各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合理建立,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开展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一、校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一层次,按照综合评价法,从财务管理实质出发,为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置经费筹集绩效、经费使用绩效、可持续发展财力绩效等3个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按照一级指标的管理属性,结合高校工作及业务需求,设置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人员经费使用绩效、教学经费使用绩效、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后勤保障经费使用绩效、校产经营绩效和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绩效7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根据二级指标的各自业务内涵,结合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设置了42个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的建立是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二)三级评价指标的建立1.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指标。

包括:年度收入预算完成率、财政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政拨款额、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学杂费收缴率、资产负债率、累计信贷资金占年收入额比率和债务化解率。

2.人员绩效指标。

包括:年度支出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和人均工资费用。

3.教学经费绩效指标。

包括:教学经费占总经费比率,生均事业费,教学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及图书资料费占公用经费支出的比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生均图书资料费,师生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预算完成率和博士、硕士点建设经费完成率。

4.科研经费绩效指标。

包括:科研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科研收入增长率、人均科研收入、科研支出与总支出比率、教师人均论文奖励费、教师人均科研奖励和人均骨干教师再奖励。

5.后勤保障经费绩效指标。

包括:后勤保障费占总支出比率、生均水电暖费和水电暖费节约率。

6.校办产业经营绩效指标。

包括:校企上交收益占总经费收入比率、校企经营收益增长率、职工人均校产收入和资产增值保值率。

7.经费增长与资产增值潜力指标。

包括:经费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总收入与总支出比率、“一卡通”资金沉淀率、设备招标资金节约率、应收账款清欠降低率和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

(三)指标权重的建立(指标分值的设立)根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结合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笔者认为,多渠道筹集经费是高校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学科研活动及后勤保障是经费使用的主渠道,经费增长点及资产增值是财务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为便于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可将校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总分值界定为100分,并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多渠道筹集经费绩效分值为30分,教学、科研、后勤经费绩效分值为60分;经费增长及资产增值为10分。

三级指标分值的界定主要根据所属二级指标的分值及各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而确定。

例如,在三级指标中,财政拨款占总经费比率、生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比率、信贷资金占经费总收入的比率、生均事业费、人均科研费、生均水电暖费等系列指标,总体上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是校级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分值应适当提高。

分值确定后,如何判定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笔者认为应根据以下原则评判。

1.行业【摘要】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点。

文章结合高校实际,重点对高校内部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进行了精细的阐述,对做好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及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河北工程大学财务处常建军王林昌*本文是河北省科技厅2011年软科学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内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1457201D -81,常建军主持)和2011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项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冀教科(2011)29号,王林昌主持)。

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方面*高校财127会计之友2012年第12期上OF ACCOUNTING高校财务标准原则。

例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综合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师生比1:18,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生均图书80册等具体标准;再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高校信贷资金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经费收入总额等具体规定。

若指标得分高于行业标准,则为满分;若低于行业标准则视具体情况而折扣取分。

2.计划标准。

主要指学校年度预算、工作计划等确定的各项具体绩效目标。

如,债务化解率计划降低10%;学费收缴率计划达到98%以上等具体工作计划目标,达到计划标准则为满分,达不到则折扣取分。

3.历史标准。

主要指某项指标历年取得的最好绩效水平,一般为近三年内的数据。

在取值时,应把评价年份的指标数据与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较确定得分。

如,生均水电暖费、生均事业费等,指标值优于历史标准则为满分,劣于历史标准则折扣取分。

4.其他标准。

主要指权威机构、专家学者认定的评价标准。

如高校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高校的发展不利)等认定标准。

指标值在此区间则为满分,不在认定区间则视具体情况折扣取分。

(四)评价标准(绩效结果认定)评价标准是按照指标体系的总和得分判断高校内部预算绩效高低、好差、优劣的依据。

根据简便易行的原则,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可确定为:90分以上(含90分)为绩效好;75至90分(不含90分)为绩效较好;60分至75分(不含75分)为绩效不明显;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绩效差。

二、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资金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和方法上与校级层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划分、评价标准的建立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专项经费、后勤保障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服务的业务对象和不同的绩效目标而在总体目标相同的一级指标框架下设置了不同的二级、三级指标。

由于其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的建立与校级评价体系相同,以下重点探讨管理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后勤保障、专项经费及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因此评价管理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应当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出发,一级指标的建立主要从人员绩效、办公效能和管理效益方面着手,二、三级指标的建立重点从日常办公经费绩效方面展开(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省略)。

(二)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博硕点数量、科研水平反映了它的综合实力。

教学(教辅)单位是高校学科、博硕点建设、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其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是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

从收入预算绩效的角度出发,与之相关的二级指标主要有学杂费收缴率等指标;从经费使用绩效和可持续财力绩效方面来看,教学(教辅)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二、三级指标建立应着重从学科、博硕点建设绩效以及教学日常经费绩效、日常科研经费绩效等方面着手,以便对各教学(教辅)单位的预算支出绩效进行集中评价(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三)高校后勤保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高校后勤保障的根本任务是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力保障,为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同时通过自身的科学管理,不断壮大和发展整体实力。

因此后勤保障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重点围绕人员绩效、日常保障绩效和节能减排绩效等方面进行安排(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四)高校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安排下达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经费。

由于其数量多、投入大、影响广,因此,在建立专项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主要从教学专项绩效、科研专项绩效及后勤保障专项绩效等方面进行考量(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五)其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建立其他预算绩效主要指行政上归学校领导,经济上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的预算绩效。

建立完备的校办企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规范校办产业经营行为,提高其经济效益和资产增值保值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校办产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上交学校利费水平,主要对学校贡献方面;二是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具体指标因限于篇幅略)。

纵观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提纲挈领,总揽全局;二级指标界定范围,明确方向;三级指标服务于二级,是绩效评价之根基。

三个级次,循序递进,构成了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就指标权重取值而论,应以标准原则评判,重要性为先;就评价标准而言,应以可操作性为上,坚持避繁就简。

总之,严密合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辅之以适当的指标权重和明确的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做好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1]张文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 ].财会研究,2009(23).[2]李红民.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2008(6).[3]李云.建立高校财务综合实力绩效指标体系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07(4).[4]丘雄江.浅谈高校财务分析[J ].财会研究,2006(7).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